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族传统体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包括新疆、、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贵州、云南、重庆及内蒙古和广西12个省、市自治区,总面积达686.4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71%,其人口共3.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4%,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6%。全国8个民族省区全部在西部,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500余项,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总数的75%以上。据权威部门统计,至2003年7月,中国已有29项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其中西部地区有12项。在国家先后批准的101座历史文化名城和750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西部地区分别有34个和199个。而这只是文化资源其中的一部分,可见西部地区历史文化底蕴之丰厚。但由于观念的落后,体制的僵化,忽略了文化的经济和产业性质等原因,直接影响着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谁能相信有着如此丰富的可开发性民族文化资源的民族,竟然会与贫困结缘。因此,要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还需要合理规划,不断推进。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才刚迈开步子,相差的距离还很远,甚至还不到实际文化消费水平的三分之一。例如,我国央视2002年收入约60亿元,而美国的一部《泰坦尼克号》就卷席全球,不仅赚到无数观众的眼泪,而且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赚回约20亿美元,间接地从附加产品中收入了53亿美元。据有关调查,英国文化产业的年产值近600亿英镑,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的2倍,美国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20%,意大利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25%。文化产业已成为“朝阳产业”和引导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前提,文化竞争也日益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主题,世界各国无不把文化产业定为本国在新世纪的优先发展产业。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就是在国家有关法规的规范下,使民族文化按照商品经济规律走向市场,创造效益。走产业化的道路,才能以文养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就是激活民族文化资源存量,优化文化产品生产要素的组合和推动民族和民族文化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已深刻地转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并极大地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进程。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不仅可以改善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促进西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是民族文化本身得以传承、发展行之有效的途径。我国西部地区文化资源殷厚独特,开发前景无限。我国西部民族文化产业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却未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利用。面对如此现实情况,加上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挑战,西部地区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因此,必须抓住机遇,以更高的姿态迎接挑战。
二、民族文化产业与民族传统体育之间的依托关系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指中国各民族以民族或一定地域为单位,长期开展并因此而具有一定的历史传统和民族、地方特色的各种体育活动。西部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中的特色体现,具有充实的文化内涵和特质,而且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产业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开发的市场价值是非常巨大的。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直接或间接地从不同角度映托出各民族的生活习惯、民族特征、审美情趣、生产劳动、宗教活动、节庆娱乐、婚葬习俗等一系列民族文化特征,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极具观赏性、娱乐性、教育性和传承性等特征。不少民族地区为满足和吸引游客,打造并推出了具有特色的民俗风情和旅游活动。如东北地区鄂温克族的滑雪、狩猎;蒙古族的赛马、摔跤、射箭等等,为民族体育旅游产业拓宽了前景。其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非常大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虽然在一些地方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和效益,但在其发展规模、组织结构相对较小或不合理。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推动下,以民族文化产业为依托,走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发展路线,才是促进民族经济发展,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途径。将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商业包装,利用各种媒体进行推广和宣传,必定会取得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势必极大地丰富民族文化的内涵,并进一步加速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不断加强产业体系的完善和巩固,并鼓励和推动各民族群众积极参与,增进民族文化之间的信息交流,增加地区经济收入,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更无形地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使民族体育研究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以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三、发展西部民族传统体育的对策
1、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方针,完善相关法制建设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市场前景无限。西部各省市、各地政府在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时应进行宏观调控,制定适合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实施计划,不仅要把民族文化资源的综合开发纳入到西部开发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也要把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纳入到西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并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由于西部大部分地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文化与经济结合的渠道还比较少。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加强引导,给予政策性的倾斜和提供更广阔的融资渠道,并规范和完善相关的法制建设。要立足以促进国民经济新的增长和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高地上,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开发民族文化产业。在开发民族文化资源中,强调政府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并不是要求各级政府把开发民族文化资源统一包办,而是要求各级政府在民族文化开发、建设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调控,并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引导和鼓励团体和个人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实现政府从“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确立文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促进文化产业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文化形成产业,就应该严格按照市场规律发展,生产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要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文化产品,抢占民族文化产业的高地,逐渐形成具有西部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体系。而在开发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中,应遵循开发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国内、国际合作与交流,应用新兴科学技术,吸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并以创新为核心提高民族文化产业的竞争能力;同时还应遵循收益性与保护性相结合的原则,强调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要以牺牲或抛弃民族文化为代价。在开发资源的同时应两者兼顾,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好地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和综合开发利用。那么在对民族文化资源良好开发利用的基础上,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也会产生良性循环。
2、寻求与民族文化产业的契合点,推进民族传统体育向产业化迈进
(1)依托民族文化产业,走特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道路
在当今世界,旅游业已成为仅次于石油工业和钢铁工业的第三大产业,据联合国有关人士预测,旅游业将发展成为第一大产业。现代旅游已经从最初的对人造实物景观的观赏,日益转变为对文化的鉴赏和体验,现代旅游的最大目的在于寻求新的刺激,在新的环境中改善人的心情,以获得最大限度的休闲和放松。这种从静态的观光性旅游向动态的参与性、娱乐性、休闲性和探险性旅游的发展,正好为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与旅游产业找到了契合点,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西部地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西北地区有大漠、黄河、丝绸之路、华夏历史丝绸之路、华夏历史文化长廊;西南地区有奇山秀水、植物王国;青藏高原地区有雪域高原、世界屋脊、大江源头、神山圣水。一方面,凭借这些优势资源,可开展登山、攀崖、滑雪、漂流、穿越沙漠、横渡江河和极限运动等具有高品位和无法比拟的体育探险旅游。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节日盛会精彩纷呈,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回族的“开斋节”、藏族的“望果节”“、赛马节”、哈萨克的“啊肯弹唱会”等,动人的民族歌舞,奇异的民族服饰和饰物,也为民族体育风情旅游提供无限的资源。再者,民族传统竞技体育项目,如蒙古族的赛马、射箭,藏族的抱石头、格吞(双人拔河),苗族的划龙舟,壮族的抛绣球,侗族的抢花炮等,通过改变相关竞赛规则或降低竞技难度,必将极大地吸引广大游客积极参与。走特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道路,既可以提高本地区的经济收益,也能使外来游客进一步体验和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既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传播,又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将一些面临失传或流失的特色民族体育文化加以保护和重新塑造。更重要是极大地推动了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而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特殊的发展平台,可谓相辅相成,一举两得。
(2)立足民族文化产业,构建“体育文化+市场”发展新模式
西部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但有了资源,并不等于有了产品,而有了产品也并不等于有了顾客,产品只有被消费了才能实现它的自身价值。民族传统体育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动态的民族文化,是参与性极强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因此,在西部体育资源的开发中,可创建“体育文化+市场”的运营模式,这种运营模式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巨大的,既适合实施西部民族地区扶贫致富的特色战略,又可以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构建“体育文化+市场”的运营模式,一方面可以利用民族的传统体育节日盛会作为开发资源。如:1981年云南地方政府利用大理白族传统“三月街”节日文化活动,并将这一活动逐渐演变成融民族体育、文化、娱乐和贸易活动为一体的民间传统集会。组织物资交流大会等经济文化活动,有利地推动周边地区民族经济的发展,还把“三月节”誉为“洱海边上的广交会”;1991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旗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期间“,蒙交会”和“购物中心”的商品贸易额和对内、对外的经济技术协作签约额共达30亿人民币。更重要的是这次“那达慕”大会向全世界宣传了内蒙古的民族文化、蕴藏的经济实力和开发潜力。传统体育节日庆典通过合理的开发后与其他劳动产品一样可以转化为商品,与经济资本一样能带来物质利益,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开发资源。如:新疆的“达瓦教”绝技第六代传人,“高空王子”阿迪力在征服了许多高山峡谷后,2004年阿迪力在龙庆峡举行了“欧洲之旅”誓师仪式。这次阿迪力不仅成功地向30米高,80米长的钢丝发起挑战,而且还向观众表演了“蒙眼踩碟子”走钢丝,头顶倒立,高空体操,独轮车绝技等“,达瓦教”绝技的强势品牌在欧洲地区进行推广,极大地鼓舞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而在当今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规范化的同时,可以通过申请体育器材的商标专利权,寻找合作伙伴等来增加经费来源的渠道。也可以通过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的比赛名称权、主办权等进行拍卖,筹备资金和经费,达到少花钱也可以举办大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活动,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和进行招商引资。除了上述的开发资源外还有非常多的具有优势的资源有待开发和利用。通过这种“体育文化+市场”运营模式,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推动体育资源产业化的发展,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和发展。这一发展模式充分体现了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平台上的独特优势。
四、结语
[关键词]民族传统;学校体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9-0109-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9.053 [本刊网址]http:∥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改革,我国的现代观念和现代教学方式已逐渐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领域,民族传统体育在时代的变迁中已逐渐消失在各个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传承着中国传统体育的文化底蕴,其丰富的内涵文化是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中所缺少的,因此,让民族传统体育走进学校并与学校体育融合是各个学校体育老师应尽的职责。
一、研发民族传统体育教材
在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把民族传统体育融合现代体育教学是众多学校面临的难题,在中国少数民族中按不同种族分类共有55个,其民族传统体育有近上千种,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都具有当地特色的风俗与代表性,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必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分类选择,学校应根据当地的传统、风俗、人文文化来收集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详细的编辑分类,整理出一套适合当地学校使用的体育教材。如广州市的华南师范大学校长曾组织其在校学生一起举办民族体育游戏,在这期间,华南师范的校长利用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根据其适用范围、适合人群、游戏过程、游戏难度、游戏规则等资源进行收集并整理,并编写出了一套与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教材,这本教材在当时受到了良好的反映。各大学校应以此为例来学习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建设,通过编制教材让学生在学习民族传统体育之前,先对当地的传统文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认知,通过这些基础的认知再去循环渐进的学习名族传统体育。学校在研发民族传统体育教材时可根据民族传统体育的特性来进行研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比较具有特色的当属武术文化,武术文化在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是我国的文化遗产,其内容极其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武术主要以攻击与防守为主要内容,其运作套路与现代中的格斗有点相似,武术文化注重内心与四肢的协调运作,注重内外兼修,是现代许多青少年热爱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在编制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时,应根据武术的功能、结构、方法、和典型性四个角度为出发点,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武术从功能上讲,可以锻炼学生的四肢协调能力,可增强学生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能力,增强学生的心血管系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从运动结构上来讲,武术的拳术主要以掌、勾拳、推、倒、拎、搂、等手法和步法的结合来进行,其练武术的基本形式主要以蹲马步、弓步、歇步等步行形式来进行,其练习过程还要掌握基本的平衡能力、跳跃能力、旋转能力等,这些都是武术的基本形式,学校在研发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时可把体育招式与武术招式相结合,让民族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相结合,让学生通过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教材提高对民族体育的兴趣,并把民族传统体育在各个学校发扬光大。
二、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各大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中,学校应加强体育教师人员管理,对教师的民族传统体育知识要进行全方位培训,若体育教师不了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技巧和民族传统体育的运作方法,就无法做到带头作用教好学生。更无法教会学生,民族传统体育作为目前各个高校体育课程的重点培养对象,应先把培养目标放在教师的资历上,只有教师的资历达到了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质量才会提高。首先,可对体育教师的民族传统体育知识进行考核,例如:先放一段民族歌曲,然后让老师回答此歌曲属于哪个民族,此民族具有哪些文化和地方特色,其标志性体育方式是什么。通过这一段问答,可找出体育教师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薄弱知识点,然后让体育教师对知识弱点进行针对性学习。第二个考核环节是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方式,在考核这个环节时,学校考核人员可先通过提问方式来进行考核,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结合民族传统体育和学校体育并相融合?通过提问方式来考核教师的初学水平,再对其进行体育知识考核。完成这些流程后学校考核人员可依据各个教师的知识水平来进行分配班级,在体育教师的培养上,可针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特色和体育运作方式来进行培养,让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式更专业化。
三、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融合
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上,教师可多安排学生参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满足学校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上的需要,目前许多学校的体育课设置中比较常见的体育项目有:篮球、羽毛球、排球、跳绳、跑步、跳高、跳远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学校开开展了许多社团,其社团形式包括跆拳道、拉丁舞、恰恰、古典舞等等课程,通过这些现代体育课程的学习,许多学生都不知道民族传统的体育方式是怎样的,学校应在这方面加强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让学生投入到民族传统体育学习当中去,民族传统的体育方式种类繁多,其花样也非常的多,其中包括:叼羊、马术、武术、秋千、押加、高脚竞赛、毽球、民族式摔跤、射箭、赛骆驼、国际象棋等,这些体育项目在许多学校的体育课程中从没出现过,因此,学校应加强体育课程管理,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增加开设,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兴趣。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选择方式
1.根据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选择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落实,我国的教育体系开始向素质教育偏移,但是小升初的现实情况依旧存在,部分学校体育课程的正常开课率有所降低。在有限的体育课时中,应重点合理地选择几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体育教学。鉴于课时有限,可以对有效课时进行扩展教学,如科学应用课间操时间,使学生在动起来的同时领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魅力。
2.根据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选择
优良的师资队伍是有效开展民族体育教学的前提,师资的实际情况和民族传统体育有直接联系。要综合本校体育教学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不同体育教师的专业优势,适时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对民族体育运动项目进行选择。
3.根据体育教学所需经费、器材和场地进行选择
体育经费、场地、器材是小学体育课程开展过程中所要面临的主要难题,是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必须注意的。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量力而行地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
4.根据小学所在地域民族优势进行选择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地域性特点,在选择体育项目的时候,可优先发挥小学所在地区优势和民族聚集区优势。我国的西北地区、西南地区都是多民族聚集区,在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时候,可以充分将民族特色作为重点。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常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1.武术
我国的武术[1]博大精深,其具有极强的历史传承性,历经时代的洗礼至今依旧熠熠生辉。武术一词的内涵丰富,本文主要探讨“传统武术”。所谓的传统武术,是指以套路、功法、格斗等形式为主要运动内容,以师徒传承或家传为主要传承形式,以修身养性为主要目的的传统体育项目。我国的武术种类虽然丰富,但是基本都主张内外兼修,常见的如太极拳和长拳,都非常适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推广。
武术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武术练习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质,达到修身养性、调整机体灵敏性、强身健体的作用;其次,武术练习可以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块瑰宝,作为教育者,我们有义务帮其依托小学体育教学进行传承;最后,武术练习可以使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产生兴趣,进而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活动。
小学体育传统武术教学要点如下:首先,教学重点应是帮学生正确掌握武术的基本功;其次,注意武术教学的顺序性,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分段学习和全部学习进行多重组合形式;再次,重视武术教学的方法,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穿插使用,目前常用的教学法以直观教学为主;最后,武术教学要突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性,要在教学中将武术特有的民族特点和精神文化进行渗透。
2.荡秋千
荡秋千[2]是我国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中竞技体育的一个代表,这项运动一直以来都深受各民族人民的喜爱。在我国除了汉族传统的荡秋千之外,哈尼族、土族、高山族、朝鲜族、布依族等民族都有不同形式的秋千运动。秋千这项运动从1986年起,被列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秋千的基本构成包括:秋千架、秋千绳、脚踏板、起荡台、安全带、系铃架。荡秋千的运动方法如下:运动者站立于踏板之上,双手紧握秋千绳,手心方向相对,双臂自然弯曲,向前荡时屈膝下蹲,向后荡时膝盖垂直,双腿自然蹬板呈逐渐蹬直状态,同时送髋挺腹,双手随前后摆动自然协调进行用力。秋千项目主要是高度比赛和触铃比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可在高年级体育教学中开展这项运动,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力量、灵敏性和协调性。但是要特别注意,荡秋千运动具有一定的运动危险性,要防范学生在运动中髓、腰、踝、膝等身体部位的运动损伤,更要防范练习中的运动事故[3]。
3.毽球
毽球[2],又称网毽,在民间又称踢毽子,毽球运动是典型传承发展完善的产物。踢毽子在我国有很悠久的历史,可以单人或多人共同运动,有极强的参与性和竞技性。1984年,我国的《毽球竞赛规则》正式出台,并被当时的国家体委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91年,《毽球竞赛规则、裁判法》修正出台,正式应用在我国各类毽球比赛之中。
小学体育教学中,毽球是一项很好开展和传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项运动对运动场地和器材要求不是很高,即使是专业的毽球运动场地,也可以快速搭建,非常方便。值得注意的是,毽球运动的安全性较高,适合小学全学段进行体育教学。毽球运动的优势在于:首先,活动形式多样,踢法技巧变化多样;其次,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和身体柔韧性;最后,毽球运动具有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功能。
4.跳绳
跳绳[4]作为我国民间传统运动的代表,它既是有氧运动,也是健美运动。跳绳主要以跳跃为主,其运动技巧多样,可单人运动也可多人运动,可有效提高人体的弹跳力、协调性、耐久性,对心肺系统有着很好的增强效果。跳绳可依据长度将其分为长跳绳和短跳绳。跳绳运动对器材和场地要求较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相对容易,其可以作为表演运动项目进行集体活动,非常适合全校学生共同参与。跳绳教学中,既要满足学生的运动兴趣,也要坚持完成教学任务,要平衡竞赛和技术教学的关系。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
进入新时期以来,国内外体育事业高速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体育文化开始进入融合期,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更应该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从娃娃抓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科学引入民族体育课程,是保证民族传统体育有效传承的一条科学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在文化角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民族传统体育是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等多个学科知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心理、文化的启蒙阶段,这个时期更需要正确的引导,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科学地为小学生构建起完整的民族传统体育雏形思维,更适合学生今后的发展。
2.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在商业角度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全球体育商业文化中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世界对我国的关注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想。适时地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进行商业开发,可以在宣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
3.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功能
由于全球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尤为重要。我国的民族体育活动都是各民族历史的活化石,它们带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点,避免其被多元文化影响乃至自然消亡是传承保护的基本任务。
4.传承民族体育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6]
体育作为和谐社会文化的重点项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元素之一,传承民族传统体育为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了思想保证。实践证明,体育精神可以动员和激励全民艰苦奋斗,为现代化建设起到推动作用。通过校园体育教学,从小培养学生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充分认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可以丰富学生学习生活,为和谐社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铺垫。
综上所述,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的是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积淀,伴随社会的发展,对民族传统体育保护和传承尤为重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优化小学体育教学课程,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选题到实践教学,体育工作者更应该不断努力,为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构建和谐快乐的小学体育课堂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虞定海,牛爱军.中国武术传承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2] 孟峰年.民族体育之光.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学院派 草根派 太极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c)-0218-02
在现实中,我们许多优秀的体育民传项目,如国粹太极拳、少林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养生气功和传统套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竹,舞狮、舞龙等常见项目在民间的推广、普及程度远远好于我们的小中高各级学校,换言之,民间草根派的民传体育项目的运动竞技水平也远远高于学院派,而理论研究却是其软肋之所在。学院派在理论研究方面所占优势又是草根派无法比拟的。由此造成民族传统体育在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不能同步协调地发展,无形之中造成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瓶颈,严重制约了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下就造成该局面的原因进行分析。
1 导致制约局面产生的原因
1.1 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
自古以来,有许多传统体育项目,象太极拳等许多传统武术受家族文化关系的影响,有传里不传外,不传外姓只传本家;传男不传女等规矩。另外由于我国有史以来都是农耕国,特别是近代以来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一些靠民族传统体育技能生存的拳师,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为了生活,绝活是轻易不会向外人传授的。
1.2 我国人均GDP的影响
众所周知,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GDP列世界壹佰多位,几近倒数,大多数人刚刚才解决了温饱问题,还谈不上进入成熟的、高质量的休闲生活模式,还在为解决车、房衣食住行而奋斗,不像国外,甚至港台,很多人可以有闲暇、有闲心、有闲钱来从事、习练自己所喜欢的民传体育项目,更有甚者,许多外国人还专门跑到中国来学习我们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如太极拳等,而且学成之后其功夫比大多数国人还要正宗。之所以能这样,是人家不用为生存温饱而发愁,有强大的经济支撑,这得益于发达国家人均GDP是国人的数十倍之多,甚至于人家工作一年的薪水就可以在发展中国家生活几年。
1.3 学校教育的缺位
据统计,全国只有极少数的中小学把民传育体育项目开到课堂上去,而且也未形成机制和规定,成为传统延续下来。在我们中小学的所有特长生的加分条件中,很少有用民传育体育特长来获得加分的。不仅如此,很多省份在高中阶段为了追求升学率,把正常的体育课都砍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结果导致了我国25年来,学生身体素质连续下降,更别说开展民传育体育项目了,真是民族的悲哀。另外,迄今为止,在我们各届的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中,都只有大学生组的项目,如果能设置中学组的项目作为表演赛,那么对于民族传统体育在青少年当中的推广,就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1.4 社区体育指导的缺位
到目前为止,街道办事处这一级机构还没有配备专职的社区体育指导员进行社区体育的指导,据说国家早由此计划和打算,但时至今日仍未能实现。由于没有配备专职社区体育指导员,想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挖掘、整理、保护和推广也就无从谈起。
2 如何推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2.1 “请进来,走出去”
2.1.1 请进来
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以及不同的人文文化特点,把各具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体育特色课,引进大中小学的课堂,甚至老师也可以从校外聘请,将民间从事该项目的高手、达人、聘进学堂,力争把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民传体育引进课堂。例如,中小学可以学抖空竹、打陀螺等轻巧项目。而大学则引进太极拳,少林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套路和养生气功,教师也要从校外社会上聘请:有武术段位的高手、甚至是传人等武术家。
2.1.2 走出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对高校教师的学历也作出了极高的规定和要求,总的说来这是好事,但在一些术科比重较大的学科和专业中却出现一种较为矛盾的现象:如学历和理论水平都较高教师,往往技术和动手能力都要落后于前者;反而技术和动手能力都较强的教师,学历往往都很低,甚至很多都只是本科学历,不过这样的教师在刚上小学时就开始接受专业训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童子功”,而童子功则是我们专业术科教师应该具备的极为过硬的基本功。这种现象一般都存在于音乐、美术和体育这几门专业和学科中。为什么会有这一奇怪的现象发生呢?实际上原因也挺简单,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精力也是有限的,在就业之前的这段近20年的学习过程中,有限的精力决定了要么偏重于理论、要么偏重于技术技能,是由“鱼和熊掌不可得而兼之”这一古训或者说这一规律所决定的。实际上在音乐、美术和体育等这几门专业学科中,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才能让理论和实践共同发展呢?即便如此,凡事都有转换和解决的办法,在体育专业中也一样,那就是让我们学院派搞民传体育专业的具有较高理论水准的教师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向民间民传项目的高手、传人和武术家虚心请教学习,甚至进行项目、课题上的合作,这样才能让学院派和草根派互相取长补短,使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积极、有效、长足的发展。
2.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在国学中占一席之地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是国学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及组成部分,其历史背景、文化底蕴、哲理价值观等与国学均是一脉相承的,因为从广义国学范畴得知,国学指的就是中国原有的一切学问,“过去种种,上自思想学术之大,下至一个字,一支山歌之细,都是历史,都属于国学研究的范围”(语)。而狭义国学范畴则是指传统经、史、子、集四部之学,核心是经学,即儒学,特别是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如太极拳其理论基础就是国学。“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万物”,“名、相、妄念、正智、如如”等等,这是国学与太极拳共同拥有的宇宙化生规律。太极者,乃混元、一、道、整体、核心之意、是天地人、精气神、儒释道、医武易、无为有无无为、世间智、出世间智、出世间上上智的融合。太极是中华大龙文化的精神体现,是儒家、道家、佛家、墨家、法家等中华文化九九归一的集大成者。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易经就是太极拳的理论基础的基础。所以,在我们全国各地的各式各样的国学大讲堂中太极拳的国学理论基础应占一席之地,通过养身、技击等身体实践活动来诠释国学理论,从而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知行合一。因为文(知)就是行的升华,行(实践)就是知(理论)的基础。这一点尤其重要。这样不仅能完善和丰富国学内容,也能更好对推动太极拳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3 民族传统体育应该成为体育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
在高校的体育院系中,民族传统体育应该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的必修课,并且在毕业时必须修足至少两门以上民传体育项目技术技能的术科学分。这样就为学生踏入社会(学校、文体局、街道办事处社会体育指导专职岗位、健身俱乐部、企业工会等)后,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学和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4 学校应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大、中、小各级学校应开设各具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根据各地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来选择适宜的科目,如全民族皆适合的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养生气功,以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抢花炮、秋千、磨担秋、珍珠球、高跷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深博大,无法一一列举,以上项目仅沧海一粟,各地可根据自身条件,综合评定后选择合适的项目来作为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添砖加瓦。
2.5 传统体育文化内容纳入国培计划中
在国培中,我们接受培训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至少应该掌握2~3项统体育文化或极具地方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的技术、技能,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其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空竹等)的传承,和为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进课堂提供保障及支援。为此,传统体育文化内容应按一定比例纳入国培计划中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学习科目中。
2.6 各级市民健身中心应设民族传统体育的专门馆室
纵观海外,像我们的邻国韩国、日本的各级市民中心、生涯学习(终身学习)综合中心都面向市民,不仅开设了像跆拳道、柔道、剑道等本国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就连中国的太极拳也被作为超人气课程推出,且收费也较低,这应该算是他们国家国民教育福祉的一种形式。连外国人都推崇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那我们为什么不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搬进我们的各级市民健身中心,并设置民专门的族传统体育馆室来作为学习、交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平台,甚至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交流平台。
2.7 各街道办事处应设社会体育指导员专职岗
建议各街道办事处应配备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具体人员可以向社会公开招考,招考对象可以是体育院校毕业的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等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是具有相同资质的社会人,但必须要求具备至少两门以上的民族传统体育技术技能。这样可以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推广提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前提和保证。
2.8 设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基金
设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基金是为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资金保障,以及奖励那些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做出特殊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资金来源可以采取专门的财政专项拨款加体彩、福彩收入和慈善募捐等资金来组成。
参考文献
[1] 甩蓝晟.国学与太极拳[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
1.表演、娱乐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再单单要求物质的富裕,对精神追求也提升了。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强身健体,如今,在表演、娱乐方面也是占有重要地位的。我们对一些传统体育运动的开发,使其向着表演、娱乐的方向发展。另外一方面,传统体育运动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与精神需求。参加这些传统体育运动能够把深邃的思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普及到民间,参加传统体育运动学生会感到自身融入到了极深的文化底蕴中,带给自己的是强大的愉悦感,例:丢沙包、丢手绢、跳竹竿等。这些活动的艺术表演性与健身价值较强,在社会的广泛推广有表演与娱乐效果。
2.经济、实效的作用
我国的历史悠久,传统体育运动是经过前人的不断实践才得以保留到了今天,很适合人们日常健身与娱乐。这些活动不要求太专业的场地与器材。有一些活动需要的场地与器材是非常简单的,可以根据自己制作。有的设备简单,不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甚至有的可以就地取材。这些运动项目不仅省掉了不必要的花费,还使人们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有利于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我们在开展传统体育运动的时候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把当地的资源合理利用,做到经济、实效。
二、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1.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场地器材缺乏
新课程的推广,素质教育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们国家为此颁布了一些有利于体育教学开展的文件与法规,这促进了高校体育教育的开展。但是我们在执行与贯彻的过程中,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即表面上看到的很热闹,投入多少钱,修这个,建那个。却没有实际的行动,依旧停留在了表面的工作与长远的规划上,宣传力度欠缺,具体实施不到位,资金投入不够。现在,我国用于体育教学的经费还是相对比较少的。因为各个地区的经济有差异性,学校教育的经费欠缺,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就导致了应该有的场地、器材不能及时到位。经济的不发达,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较强的阻碍作用,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2.没有明确的改革目标,教学内容不能吸引学生,教学方法陈旧
我们都知道,学校体育教学的最高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素质,而从这方面理解,就是要让每个学生树立起终身进行体育运动的观念,培养的学生要有高尚的品格,拥有综合的素质,强身健体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在学校进行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培养他们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聪明智慧,让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提升。这只是我们理想的目标,体育运动在我国存在的时间已经不短了,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多年,但是我国的体育教育的现实却是让人失望的,不管是教学目标的落实,还是教学内容与方法,都没有表现出新的面貌,教学内容还停留在以前,还是以竞技体育为主,教学方法也没有太大的新鲜感,培养目标没有体现出多样化。这些运动项目对于学生来说,重复太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重视学生民族文化心理的需要与兴趣爱好的培养,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受到抑制,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受到影响。分析原因是我们的教学思想太陈旧,不能认识到以技术为中心的旧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对新课程的体系没有本质上的认识,导致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陷入了盲目性与随意性。学生到毕业时觉得没有收获,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意义
1.在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及发展
大多数的学生对目前传统体育的认识比较缺乏,以武术为例,学生对武术的了解大多是从武打片开始的,认识到武术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够保护自己。而对于武术的文化内涵却不知道多少。武术看重神形兼备,内外兼修,身心俱练,有比较强的含蓄之美,展威武之姿。另外,还有民族舞蹈、养生与一些娱乐项目,学生通过学习这些项目,能加深学生对传统体育的理解。这对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爱传统体育的人越来越多,传统体育的后备力量就会越来越强大,这样,我国的传统体育就会得到很好的传承。另外,民族体育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必将扩大观众的规模,群众的欣赏水平也随之提高,有了更多的关心、关注、赞赏、批评,民族传统体育就会发展、成长。
2.有效地推动学校体育的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些现代体育项目对场地、器材的要求比较高,而且这些体育项目要求学生要反复进行练习才能达到要求,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达不到健身的目的。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中,不需要太复杂的场地与器材,练习有趣、简单,学生对此能产生极大的兴趣。这些运动项目的优势是简单有趣、接近生活,活动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在学校能够较好的开展,能够解决学生们在参加体育活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锻炼的积极性容易被激发出来。
3.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学校是人才的摇篮,也是体育运动的基地。高校是传播知识的地方,我想,如果我们能把传统体育运动从传统的模式中分离出来,让它融入高校的体育教学,让它的生命力长久保持下去,得到不断的传承与发扬,就能够很好地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四、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途径
1.高校的体育教学一方面要对现代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我们要在体育教学中大力开展多种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此外,我们还要广泛地宣传,让我们的学生们对自己国家的光辉历史有所了解,多加练习,熟练地掌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让近代的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不断发展。
2.传统的民族体育运动的项目种类繁多,我们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推广。如武术、踢踺子、打陀螺,碰拐、丢手绢、大秧歌、推铁圈、踩高跷、扳手腕等直接搬进体育课堂。教材内容要循序渐进,不断深入。如武术、踢踺子等等项目可以当做是基本的教学内容。有的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如丢手绢、碰拐等等,打陀螺、推铁圈等等可以在分组轮换的时候进行练习。我们有如此多的选择融入日常的体育教学,会使体育教学变得绚丽多彩,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熟练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达到使其树立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意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