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蜗居台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视剧《蜗居》在2009年岁末播出后,在观众中掀起了令人惊讶的收视热潮,备受追捧并被誉为2009年最好看的电视剧。[1]该剧紧贴社会三大热点问题:房奴、第三者和反腐。触及现代都市人生存条件、事业发展、情感选择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若说所反映社会热门话题是其走红的制胜法宝,那么该剧紧跟时代潮流的台词也是其走红的又一要因。以下本文就从这两方面着手来解析《蜗居》台词成就经典的要因。
发人深省、产生共鸣――《围城》式犀利反讽旁白的运用《蜗居》台词沿袭了作家六六一贯幽默飞扬、鲜活灵动的行文风格,剧中的台词有深度又不乏犀利。作者采用了钱钟书先生《围城》中讲一段故事、机智地评论一段的形式,运用旁白的表达手法,让观众每次看完一段喜怒哀乐之后,能理智地总结一下;或者随着作者的幽默机智而会心一笑,发人深省处又能产生共鸣。例如:
(一)海藻其实很想加一句:我觉得很羞愧。可这句话她说不出口。她为什么羞愧,她自己知道。前几个月,还纯洁清高地站在这儿,大义凛然地将钞票还给人家。可没过几天,又低着头爬过来,抱人家的腿。人啊,既然迟早有一天你都得放下身段,为什么不早点儿做出副哈巴狗的姿态呢?(旁白)
这是郭海藻找宋思明借钱时,前后行为矛盾的对举,语言色彩非常辛辣,引人发笑的同时颇具反讽意味。
(二)海藻突然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50块钱的内衣和500块钱内衣的本质区别是:女人和女色。(旁白)
(三)她明知道会发生什么,她却逃不开。这种奇怪的关系像一块磁铁,让你在正面相对的时候,拼命抗拒;而在背身过后,又期待被拽入磁场。(旁白)
这是郭海藻无法抗拒成熟的宋思明的最形象最贴切的比喻,人物心理活动展露无遗。
就旁白的语言运用表现手法来说,《蜗居》台词展现出的独特反讽意味和丰富想象力以及妙喻珠联、涉笔成趣的特点,某种程度上继承了钱钟书先生才子式彰显智慧及知识的《围城》创作手法,可称得上望其项背。
风趣幽默、机智诙谐――高超修辞手法的运用修辞是一种语言运用的方法,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语音、词汇、语法运用的,也可称之为修辞格。[2]说话和写作中恰当地使用修辞可以增强言语表达效果。弗洛伊德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实例中的机智特点不属于它的思想,那么它就一定存在于词语的表达形式之中。”[3]也就是说,一句话所以显得机智而令人发笑,或者是因为这句话表达的思想,或者是因为这句话表达的形式即修辞的技巧,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但无论如何,修辞技巧是形成幽默效果的重要手段。《蜗居》经典台词正是使用了大量精妙的修辞,增强了文本的幽默意味。考究起来,经常使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比喻
大量精妙又别具一格的比喻是《蜗居》经典台词的最大亮点,且多数会引人发笑,这些比喻达到了“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十分深刻鲜明的印象。
1.海萍对刚出生不久的冉冉:“奶粉要进口的,尿布要名牌的。进出都要钱,你整个儿一双向收费,比中国移动还狠啊!” (郭海萍)
这个比喻很跟得上时代潮流,嬉笑怒骂四味俱全。
2.换了你,你也不离,因为你不舍得把自己蚌壳里忍半生疼痛磨出来的珍珠挂在别人脖子上炫耀。(宋太太)
宋思明爱人谈离婚时的说辞,形象生动。
(二)双关
双关是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4]这一修辞格的使用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并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举例如下:
1.“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话一点不假,4万还是“我妈”,6万就成了“咱妈”了!幸好这钱拿回来了,否则估计你嘴里就是“他妈的”了!(苏醇)
这是《蜗居》中相当经典的一句台词,是苏醇对海萍得到钱后态度起伏变化的感慨,苦笑之余,极具嘲讽意味。
2.人情债,肉偿啦。(郭海藻)
这是《蜗居》中最当红的一句台词,也是引起争议最大的台词。这里的人情债“肉偿”指的是女色。
(三)仿拟
仿拟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成语句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以下同上]这种故意仿拟某种既成形式的修辞手法通常能取得滑稽嘲弄的艺术效果。《蜗居》经典台词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
1.别说生米煮成熟饭,你现在就是生米煮成爆米花,人家要跑照样跑掉。(老李)“爆米花”仿“熟饭”而来。
2.此处不留奶,自有留奶处。(郭海藻)来自熟语“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四)层递
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这种修辞格叫层递。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句表达效果层层深化,用以加深读者印象或强调某种感情。
1.这男人的占有呢?就像是打仗的阵地,一旦占用了,就是得到了。但用不了多久,就会撤退。而女人的占有,那是细菌的蚕食,蜘蛛网的扩张,棉花糖的膨胀,那是经年累月的,一点一点地直到最后把你完全占了,让你彻头彻尾无法逃避地被吞并掉。(苏淳)
这是苏淳对小贝抱怨自己感情生活的感触。
2.做女人就是得对自己好点,吃好、喝好、玩好,万一一个不小心出了意外,别的女人就用咱省下的钱,住咱积攒的房,睡咱节省用的老公,打咱心疼的娃。你说咱克勤克俭的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一心为家,有什么意思,总有些硕鼠来偷咱积攒下来的粮食,与其别人花,不如我们自己花。(宋太太)
宋太太论及小三儿时,愤恨厌恶之感溢于言表。
(五)换算
写文章有时会用到列数字,但有些数字较抽象、难懂,如果能使之形象化、明确化,就会增强表达效果。这种使数字形象化、明确化的修辞方法,叫做“换算”。换算能增强语言表达效果,它能把难识的或需要特别强调的数量变得使人易于接受,能把抽象枯燥的数字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举例如下:
海藻:佛说,前世5•0•0•次的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前世1• 0•0•0•次的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一次有缘相见,你说咱俩现在能躺在床上,能有多少次回眸啊?小贝:咱俩上辈子啥事都没干,就光顾着回头了。(小贝)
面对海藻深情的感慨发问,小贝换算后的回答相当轻松幽默,引人发笑。
(六)曲解
曲解是指对某些词语的意思有意地进行歪曲的解释,以满足一定的需要。运用曲解,或增加轻松愉快的谈话气氛,或达到辛辣嘲讽的艺术效果。正如有1 000个读者,就有1 000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而对事物产生千差万别的看法。《蜗居》台词人物的语言个性凛然,正是借助这种曲解概念的修辞手法,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性和幽默感。举例如下:
1.婚姻是什么?婚姻就是元角分;婚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婚姻就是将美丽的爱情扒开,秀秀里面的疤痕和妊娠纹。(郭海萍)
2.文学?文学就是鱼上的香菜。有鱼香菜才好看。没鱼,一盘香菜你吃得下去吗?(郭海萍)
这是郭海萍在饱经感情、婚姻、生活的磨砺之后,对这些概念的再认识。言语尖酸而犀利,渗透着郭海萍对生活的感触。
(七)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也叫对照,对比可以使客观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表达得更集中、更加鲜明突出。例如:
原本光鲜亮丽之后,就是衣衫褴褛。国际化大都市,就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焦点都会聚集在镁光灯照射的地方,观众能看到的,只是华美壮丽的一面。可这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即便是有灰尘,甚至死耗子,谁又会注意呢?(宋思明)
这句被称为“血淋淋”的经典台词是饱经世故的宋思明对国际化大都市华美与丑陋的深刻认识。
(八)警策
警策是含意深刻并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现代学者陈望道在其《修辞学发凡》中这样解释:“指语简言奇而含意精切动人的,名为警策辞,也称警句,以能像蜜蜂,形体短小而有刺有蜜,为最美妙。文中有了它,往往气势就此一振。”《蜗居》台词中的警策贴近现实生活,反映的是不同人的生存经历感悟,耐人寻味,感慨颇多。
1.人之所以慷慨,是因为拥有的比付出的多。(宋思明)
2.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把新欢变成旧爱,把冲动变成习惯。(郭海藻)
3.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地雷,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和平年代更是如此。(苏淳)
《蜗居》人物对生活的不同感触,话语间充满智慧和哲理,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可能从中联想到自己,这种耐人寻味之处,就是其经典语录的成功所在。幽默之中又可让人体会到潜藏于后的悲剧色彩。
(九)析字
析字是指一种写说中利用汉字特有的条件,通过离合或增损字形的方法来巧妙地表情达意的修辞格。[5]举例如下:
女人有了自己的家就是嫁。(郭海萍)
“嫁”字被离合成“女”和“家”,表意内外兼顾。
结 语
综上所述,《蜗居》台词呈现的语言犀利之中见讽刺、平易之中见哲理、幽默之中而悲喜交加的独特风格,是其被推崇为经典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娴熟地发掘及运用博大精深的语言艺术是缔造影视剧经典的又一法宝。
[参考文献]
[1] 《蜗居》影视娱乐[EB/OL].新浪网:ent.省略/f/v/woju/index.shtml.
[2]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奥地利]弗洛伊德.机智与无意识的关系[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4]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名词解释:“房奴”即房屋的奴隶,指城镇居民抵押贷款购房,在生命黄金时期中的20~30年,贷款买房月供超过月收入的50%,从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成为房屋“奴隶”的一类人。
数据:国内某网站发起的一项吸引了36万名网友投票参与的调查显示:有80%的人认为幸福与房子有关,其中69.9%的人认为幸福的家庭应拥有至少一套房子。另一项网上调查显示:我国高达98.09%的房奴,心理上产生了焦虑情绪。
《蜗居》经典台词一:股票还有涨涨跌跌的,楼市怎么就一直涨呢。前2天报纸上说,楼市有可能下跌,马上就有人出来说话了,说上海的楼市才刚刚进入春天,还春天呢……都涨成这样了,这要涨成夏天了,我们是不是都不要活了?——海萍
心理解读:焦虑情绪、不安全感
幸福是一种心理感受,应该被每个人主观地定义,每个人的幸福感、幸福源都有可能不同。《蜗居》反映了一个社会现实,即幸福与房子被捆绑在了一起。
剧中人物海萍,乃至大多数中国人之所以会这么看重拥有一套房子,还是与“根”的意识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住房的发展史,使得目前人们对拥有房屋有着异乎寻常的激情。中国人把拥有房屋作为人生的目标之一。当房价升到普通人无法承受时,人们便发展出对房屋的膜拜,把它作为家的象征物之一。在这个背后,其实是深深的不安全感。中国人安全感的集体缺失,使得房子和安全、稳定、幸福联系在一起。这本身是一种错位,因为房子满足的是人们低层次的需求,只和生理需求有关,但现在它被上升到与高层次需求联系在一起,房子被异化了。
《蜗居》经典台词二: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连串数字蹦出来:房贷6000元,吃穿用2500元,人情往来600元,交通费580元,物业管理费340元……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海萍
心理解读:消极心理暗示
在现实生活中,像海萍一样每天把这些开销数字牢牢记住,在脑海中反复播放、给自己不断施压的人并不在少数。其实,这种天天算账的消极心理暗示很不可取。
做出买房决定之后,不要因房价的涨落、别人的议论而心神不宁,也不要自怨自艾、郁郁寡欢。如果一个人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在与别人的对比中就不易动摇。不要生活在别人的目光和评价标准中,而要生活在自己定义的幸福中,按照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来决定物质生活的安排,把幸福的标准从外在移到内在。
那些像海萍一样经常给自己消极心理暗示的房奴,建议他们要放松心情,不要把经济压力天天挂在心上。要经常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虽然供房辛苦,但终于有了自己的“小窝”;房子作为不动产还会升值;努力工作,有钱后提前还贷。
《蜗居》经典台词三:“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话一点不假,40000元还是“我妈”,60000元就成了“咱妈”了!幸好这钱拿回来了,否则估计你嘴里就是“他妈”了!本来买房子是你跟我的事,可是看看你周围的人,哪个不是为了你要买房子在为难自己?——苏淳
心理解读:心理负疚情绪
现在的房奴、准房奴大多为“80后”的年轻人,事业刚刚起步,存款不多,有“无房不婚”观念准备买房的人,也大有人在。但是,薪水的增长远没有房价上涨快,使得他们的购房计划无法凭自己的力量实现,而要依靠向周围的亲戚朋友尤其是父母伸手“要”或“借”,从而沦为“啃老”一族。房奴“啃老”是把自己的父母拉下了水,由于现实原因从不愿“啃老”到“不得不啃老”,增加了房奴对父母的心理负疚情绪。
要减轻这种负疚情绪,房奴们只能尽量不去“啃老”。由于客观原因不得不为之时,也要接受现实,并且多关心父母、陪伴父母。一旦有条件了,要多多从精神上、物质上补偿父母。
《蜗居》经典台词四:为什么我们的人生和梦想都要拴在一个房子上呢!我们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期盼都仅仅是一处房子,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太悲哀了!——海藻
心理解读:悲观情绪
决定是否买房之前,认真考虑一下自己想要的幸福是什么?房子对自己意味着什么?最重要的是,不要混淆终极价值观和手段价值观。终极价值观是指人们想要达到的终极理想状态,手段价值观只是达到终极目标的方式和工具。房子只是人们通向幸福生活的一个工具、一个路径,它不是终极目标。如果把它当作终级目标,有了房子未必就会幸福。明确这一点之后,再做出自己的决定。不论是买房还是暂时不买房,心里都会踏实些。
房奴调整心态的7点建议
当房子的重压让你焦虑、烦躁、不安、愤怒、无助、抑郁时,尝试做一些自我调节,其方式有:
1.拥有积极的心态,能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同一个事物。
2.向信赖的人倾诉,有时并不是对方的安慰能让人的心情变好,而是信任、支持和倾听在起作用。
3.安排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有机会全身心地脱离紧张状态。
4.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有规律地锻炼身体,要持之以恒。身体的状态会影响人们的情绪。
5.多晒太阳,阳光不仅能温暖人们的身体,也能温暖人们的心灵。
6.善待自我,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爱自己。
7.对那些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不需要在头脑中一遍遍演绎怎样去控制它。
把幸福与房子捆绑拆开
坊间有云:“弱智剧集欢乐多”,这其中很硬性的一个标准就是得有无数惊心动魄打倒观众的雷人台词,这片雷人台词的江湖里有无数传说,比如雷人台词圣母琼瑶奶奶奉献的无数经典,再比如殿堂级的《天龙八部》中萧峰摇着将死的阿朱大喊的那句“你先别死!!”,又比如雷得人各种凌乱的那句至尊级台词“如果母后执意如此,请允许孩儿辞去皇帝一职”。如此类推,不胜枚举。
君可记得《情深深雨漾漾》中,书桓表情沉重地说出那句“8年抗战就要开始了……”让人瞬间读懂这部琼瑶剧原来是一部隐藏极深的穿越戏码;同样神勇穿越的还有新《三国》里刘备那句“袁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果然是三岁看到老,还有吕布那句“我家貂蝉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首!”哎呀吕布啊这历史知识都学杂了;或许你还知道浙江版《西游记》中真假美猴王那集,两个孙悟空一路打到如来佛祖面前求佛祖定论,如来的一句“你们两个,必有一个是真,一个是假”,真的让人深深折服于佛祖的高级智商……
在无数雷人台词源远流传的同时,更多砸得人东倒西歪的台词新生代也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宫锁心玉》中四阿哥说出的那句“每次我想哭的时候,就看看天空,这样眼泪就能回到眼眶里了……”让人恍然大悟难怪他是四阿哥:而《新还珠》里永琪坚定地对小燕子说出“等我们圆房的时候,我一定会有心有力,尽心尽力!”这很黄很暴力的程度丝毫不亚于《蜗居》中宋思明和小三海藻打情骂俏所说的那些“给你吃棒棒糖”、你鞭长莫及哦;而《活佛济公2》里的济公居然说出“灵隐寺应该卖卖门票挣点外快,就像上海办个博览会。”绝对让观众有上去狂抽他一顿的冲动。
虽然电视剧的台词可能没有电影那么普及,但无数经典的雷人台词其实早就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以图开心日常用语的一部分。年轻情侣吵架拌嘴的,其中一个突然来一句“你无情你你无理取闹!”基本上就能破涕为笑了——别告诉我你不知道这句经典是虾米。生活里很多烦心事,朋友为了逗你笑跟你说:“哪,做人呢,最要紧的是开心。”你要是听着不耳熟那就奇怪了。或者朋友突然跟您来了一句“皇上,你还记得当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你要是反应不过来是不是就有点天然呆了?跟胖胖的同事开玩笑,你挤对他说:“二师兄!大师兄说得对啊!”你信不信能笑倒一片?
很多经典的雷人台词,已经成为时下很多年轻人的共知、共鸣,乃至一种同道中人的默契。其实从电视剧中频频出现雷人台词,导致观众群起而拍砖,到现在在各种电视剧中精心寻找雷人的台词,已经成了无数年轻观众的爱好,找到一句台词,迅速解析、吐槽、分享,很快就会发展成一幕大家来找茬的欢乐派对。因为雷人,所以开心。而与此同时,很多投资人和制片方也看到了这个商机,已经有电视剧拿雷人台词当成卖点,要知道,网友吐槽得越欢乐,流传就越广,收视率就越高啊。
闺蜜类别:事业上的黄金搭档
闺蜜时长:5年
闺蜜语录:
六六:“咱俩不能再捆绑到一块儿了,你看琼瑶一生捧红了那么多女演员,你怎么也让我捧红第二个演员啊。”
海清: “你这辈子别想了,只能捧红我一个人。”
三月,北京,六六的新书《苏小姐的婚事》会上,记者问:“这书改编电影,主角还是海清吗?”六六一听,马上满腹“怨言”地说:“别提她了,我刚下飞机就接到她的电话,说“给您跪安了。”我就说,“咱俩不能再捆绑到一块儿了,你看琼瑶一生捧红了那么多女演员,你怎么也让我捧红第二个演员啊。”海清则翻着白眼说,“你这辈子别想了,只能捧红我一个人。”
这么尖酸刻薄地埋怨演员的也只有六六了。
这么明目张胆地高调抢角色的也只有海清了。
从《王贵与安娜》、《双面胶》、一直到《蜗居》,六六和海清不仅是事业上的“黄金搭档”,也是生活中的热辣闺蜜。打是亲,骂是爱,成了她们的感情表达方式。
其实,第一次见面,彼此印象并不怎么好。拍《王贵与安娜》的时候,六六去探班,男主角林永健大步流星地奔向六六,动情地说“没有想到写这个作品的作家这么年轻。”相比,女主角海清则像一只倨傲的白天鹅,只是冷淡地说了声六六老师好。“我一见她这个样子,自然也端起架子不理她。后来,一次酒吧偶遇,才发现彼此很投缘。”
六六的《心术》还没写完就向海清抛出橄榄枝,海清则表示多少钱都接。“我的命该演《心术》,今年3月我住院开刀,在医院呆了一个多星期,当时我就跟六六说,我要演这部戏。演六六的戏特别过瘾,她的台词写得太痛快了。”对海清的表演,六六也极尽夸奖之词:“海清演戏就像犀牛,永远精力充沛,《心术》很大一部分台词就是按照生活中海清的样子写的,将来这部戏中女主角怎么说话,海清生活中就是怎么说话。”
事业上,彼此赞赏,生活中,互相调侃。海清上了《芭莎》,感动地说:“华涛和六六在文中夸我,惭愧。”六六则故意回应:“那我估计我损你的那部分,你经纪人做工作给删了。”海清向六六诉苦,“一拍新戏,就有媒体说我跟某某睡了。其实我没有啊。太亏了。”六六立马劝她,“是呀,为了不吃亏,还不如睡了得了。”
【关键词】80后;现实主义;价值观
近几年,80后已经作为一个重点表现群体,频频出现在电视剧作品之中。这个群体的主要活动空间集中在都市,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他们的爱情、婚姻、家庭呈现出与上一代人大不相同的特点,反映此类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并受到广泛关注。鉴于此,笔者根据曾庆瑞在《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第2辑)的《电视剧艺术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当议》一文对我国电视剧的划分,将反映80后婚恋的都市生活题材电视剧单独列出,认为此类电视剧有如下特点:指在都市背景中,以中国80后的爱情、婚姻、家庭为主要表现内容的一类电视剧,主要以日常化的方式为主要叙事方式,以80后的婚恋情感生活为主线,通过展现平凡生活当中的喜怒哀乐,折射出一代人在特殊社会历史时期对爱情、婚姻、家庭的不同理解,呈现出改革开放后具有中国特色恋爱、婚姻、家庭发展历程的一类电视剧。该类型电视剧的艺术追求如下:
一、贴近生活
此类电视剧要求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追求“真实”是现实主义的艺术基石,也是它的美学特征。在《北京爱情故事》中,石小猛带着初来北京的沈冰去看那套38平米的房子,那一场景引发了无数背井离乡的游子的共鸣,或许那就是他们所经历的真实,毛坯房的一无所有又是太多人难言的痛;在《蜗居》中,郭海萍为了可以买一套承载自己梦想和家庭幸福的房子,在吃穿上拼命省钱,完全不见当年文艺女青年的风采;在《大丈夫》中,老少配的不被接受,姐弟恋的重重阻挠,重组家庭的矛盾纠葛,其实都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正是这样的贴近日常生活,此类电视剧才有了无穷魅力。
二、满足受众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随着各类电视剧作品深入关注普通人的真情实感,受众的观赏心态也较之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从单纯的看客身份转换到双重的介入者身份,在观看电视剧时,往往会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某一个或几个角色身上,随着剧情或悲或喜,并可能多角度多视点思考人生。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观众找到了暂时“逃避”现实压力的港湾。
当年,韩剧以其对日常生活场景和人物心理的细致描摹,征服了很多中国观众。不少中国的婆婆感叹:“看看人家韩国的儿媳妇,被欺负成那样还那么有孝心,再看看咱们中国的儿媳妇,唉……”现实中的不满全部投射到创造的幻影中,所以韩剧收视率的贡献人群,除了少男少女,还有一大批为数不少的老年观众。在韩剧的推动下,大量中国电视剧开始关注人们的现实生活,将买房、就医、上学、婆媳矛盾等各种生活问题搬上荧屏。这些电视剧作品由于满足了受众的情感和心理需求,自然是受到了观众的喜爱。然而当婆媳打架和亲人打架主导了荧屏,中国本土的电视剧便成了观众眼中的“老生常谈”,渐渐失去新意,甚至部分情节设置和演员表演都有雷同之处。在这样的创作状态下出现的《大丈夫》可以算是一次成功突围。老少恋题材新鲜且颇为应景儿,教授女婿和厨子老丈人之间的对阵,一文一武对比鲜明;而慈爱的丈母娘、痴情的女友顾晓B、桀骜不驯的小女儿以及行事风格出人意料的前妻,无一不是个性鲜明。这样热闹的家庭,大大满足了观众窥探别人生活的心理需求。
三、紧跟社会热点
此类电视剧紧随时代的发展,能够捕捉到社会的热点,这是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回顾备受关注的热播剧,都离不开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蜗居》中的买房、还贷;《媳妇的美好时代》中的婆媳关系;《北京爱情故事》中对面包还是爱情的取舍;《咱们结婚吧》中的大龄男女婚姻危机;《大丈夫》中的老少配和姐弟恋等,都是抓住了社会的热点。
四、现实主义的手法与喜剧幽默因
素相结合
在不脱离现实的前提下,如何将幽默进行到底?恐怕这是很多编剧的最高追求。受众接收电视剧艺术环境的家庭性,决定了他们接受电视剧艺术的连续性和随意性。随着文化层次和生活水平的双重提高,受众对艺术作品的要求已经上升到了新的高度,鉴赏的层次也早已今非昔比。另外,生活压力的增大,使得绝大部分受众把对电视的希冀放在休闲放松这一层面上。如果现实和幽默结合得不到位,那么在当今这个可选择范围大而竞争力强的传媒环境中,该类型电视剧的前景堪忧。
从《大丈夫》、《北京爱情故事》等热播剧中,都可以发现这一点。《北京爱情故事》的许多台词均是逗贫中透着现实,如:
“房子其实就是个大水泥箱子,不能开心不开心都为了它呀。太不值当了。”
“疯子有疯子的痛苦,你有你的,我也有我的,我们根本没有必要羡慕任何人。因为我们和任何人都不一样。总有人说你是这种人,你是那种人,但我觉得吧,这世界有多少个人,它就有多少种人,而且每个人都是千差万别的个体。所以说别人的快乐你模仿不了,只有经历和体验你自己的。痛苦也一样。”
“想当初我是那么渴望开宝马住别墅,那种渴望强烈到我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当我真正拥有这一切的时候,那些所有我曾经假象过的快乐感和满足感全都不见了。我才发现如果没有人跟我分享这一切,那我拥有这些有什么用?所以说,我现只能不停地努力地工作,去填补我心里那份可怕的空虚。”
《大丈夫》中的台词则颇有美剧“特色”,如果说曾经的家庭伦理剧台词以“婆婆妈妈”式的生活化语言取胜,那么《大丈夫》则少有寻常的日常对话。无论是顾爸爸暴跳如雷时,还是顾爸爸与准女婿静心对话时,抑或是顾家大女婿“畅谈”出轨原因时,生活哲理处处藏在人物的语言当中,如此高效优质的台词近年来着实少见。
这种结合方式无疑是80后编剧擅长的领域。近两年,80后编剧开始成为热播电视剧的常客。首先是因为80后已经进入而立之年,不少人更是早已经历了婚姻的七年之痒,对生活、生命、社会和文化都有了较为深刻和准确的体会;其次是因为与前辈相比,80后对社会话题和幽默的把握更加敏感,容易写出新意。最后是因为80后普遍受美剧影响较深,骨子里有着对节奏的高追求,信息量的释放更活跃。
五、弘扬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电视剧不仅要关注它的经济效益,更加应该重视其社会效益,根据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李普曼在他的《自由与新闻》中提到的“拟态环境的环境化”,人们会把媒体呈现的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这也就是说,媒体中呈现的东西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现实生活中的受众,所以电视剧中要注意弘扬主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起到正确引导受众生活态度的作用。
《大丈夫》中,顾爸爸下楼溜达的时候,听到有人在议论自己女儿嫁了一个年长20岁的男人。由于侃侃而谈者是一位盲人,因此顾爸爸做了一回安静的听众,彻底地体会了一下民意。也许有的观众只是觉得这段是为了用个话唠盲人来搞笑,其实这是让观众看到这段老少恋,在社会上所受到的阻力。前几集,为了快速的塑造人物个性,阻挠老少恋的阻力几乎集中为韩童生饰演的顾爸爸一人。他用超强的演技,凭一己之力倒海翻江。不过他毕竟是家里人,家外的社会如何看待这对差了20年的老少恋呢?编剧巧妙地用这样一位盲人大叔,毫不顾及当局者颜面地给予了评判。于是,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家里人对主人公的意见,也看到了社会对主人公另类选择的意见。随着剧情一环环地发展,尤其是顾晓B和欧阳剑排除万难,不顾反对地修成正果后。在他们的婚后生活中,两人才慢慢体会到了顾爸爸先前的那些担忧并非毫无根据。这是《大丈夫》又一点勇敢之处。它的剧情并没有在两位主人公结婚的圆梦时刻止步,而是让人看到了生活之真实。又由于本片男主人公年龄上的独特性,整个剧的最后,竟然还让观众看到了关于“人老归何处”的探讨。正如编剧李潇坦言,电视剧创作也是戏剧的一种,也就需要戏剧手法地处理:“如果这对父女像温吞白水一样,没有任何冲突的话,我相信观众早就跳台了,现在也不会引起观众如此大的争议。我是要先把观众的眼球吸引过来,然后让大家爱看这个话题,参与到这个讨论中来。因为就算老少恋是无法容忍、不被接受的,它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现象,我们每个人身边都能举出至少一个老夫少妻或者是姐弟恋的例子来,有这种社会现象却回避它,我觉得这才是掩耳盗铃的做法。”
如果说《大丈夫》是在争吵中步步紧逼出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那么个别电视剧则是在对比中混淆了主流与非主流价值观。比如婚恋剧中经常出现的“小三”形象,在个别作品中已经大大方方登堂入室。她们大多年轻漂亮,在大商场购物消费,追求别墅豪宅,认为享乐至上,懂得讨人欢心,过着奢华的生活;与她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具有中国妇女传统美德的贤妻们,作为男人家中的老婆,她们往往被贤良淑德压成了“黄脸婆”,生活中没有自己,只有丈夫和孩子。如《蜗居》中宋思明的妻子,她生活富足,但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的痕迹依旧无法忽略;她修养良好,却还是把更多的时间都放在了孩子的功课上,甚至晚上把丈夫推开去叮嘱孩子第二天的考试。尤其在展示宋思明和海藻第一次在别墅约会时,画面用多视窗的方法,展示了在同一时间宋妻做家务的情景……虽然最后海藻的遭遇道出了“小三”们必将面对的结果,但是全剧依然给了观众一系列心理暗示:全心全意为家付出,最后还是难免遭遇丈夫的背叛和家庭的破碎,负责如花般美丽的女子会生活得奢华快乐,不要在大好青春年华用付出证明自己的伟大……更有甚者,一些作品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小三”们道德层面上的被谴责、社会地位方面的低下以及不能暴露在阳光下的虚幻的幸福,很容易在导向上犯错误。
实际上,近几年的同类型作品中,用类型人物弘扬主流价值观的作品屡见不鲜。像《北京爱情故事》中来自云南小城的沈冰,来到繁华而浮躁的大都市,见证了石小猛的堕落,却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本性;《大丈夫》中遭遇婚变的顾晓岩,经历了丈夫出轨和小三挑衅,到毅然离婚独立奋斗,即使在经济困难的时候,她依然坚持了高尚的人格和善良的品质,终于一步步将事业做大做强,一个离婚女人的辛酸与倔强跃然于荧屏上……这些形象无疑传递了正能量,在给作品锦上添花的同时,也向受众传播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①杨晓林.当代热播电视剧读解[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