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硕士论文文献综述

硕士论文文献综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硕士论文文献综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硕士论文文献综述

硕士论文文献综述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文献综述英汉学术论文分布

中图分类号:H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232-02

近年来,体裁和体裁分析成了语言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对各类语篇进行体裁分析的研究层出不穷,其中对学术论文的体裁分析尤为突出。但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论文的其他部分(如:摘要、引言和讨论部分),而对作为学术论文重要组成部分的文献综述的研究甚少,其英汉对比研究更为少见。学术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具有特定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并在语篇结构、文体风格、社会功能等方面都具有特定的体裁特征。文献回顾能够体现论文作者对研究问题的理性认识,论证研究必要性的能力,以及宏观综合文献的能力,是整个论文中最难写的一部分。[1]鉴于文献综述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本文以Swales学派体裁理论以及Connor的对比修辞理论为基础,从分布特征对英汉论文文献综述部分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同一体裁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中的异同。

一、数据和分析方法

本研究所使用的语料库总共包括40篇应用语言学领域的实证性学术论文。根据Nwogu(1997)提出的建立语料的代表性(representativity)、声望(reputation)和可读性(accessibility)的原则[2],确立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4种杂志:《外语界》《现代外语》《AppliedLinguistics》《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这些杂志均出版于2013和2014年。运用WolframMathematics60软件进行随机抽样,从4种杂志中分别任意抽取10篇论文,从而构成了本研究的语料库共40篇文章。

本研究中文献综述宏观结构对比,主要是针对所建立的语料库论文中文献综述的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应用语言学领域实证性学术文章的宏观结构主要包含IMRD(Introduction,Method,ResultsandDiscussion)四个部分。[3]文献综述在论文中呈现的最主要的形式为引用,占据了文献中综述篇幅的大部分。Swales(1990)将引用分为两种类型:融入式引用和非融入式引用。在整合型引用中,研究者的姓名是句子成分的一部分。而在非整合性引用中,研究者的姓名以括号或上标数字加批注等形式出现。[4]运用PDF转Word转换器软件统计这两种引用在英汉论文中四个部分(引言、方法、结果、讨论)中的字(词)数。英语论文的篇幅长度是以单词数为单位计算的,而汉语论文的篇幅长度是以中文字数为计算单位,因此不能仅通过统计英语论文的单词数和汉语论文的字数得出文献综述的分布比例。为了使本研究更具有说服力,文献综述的句子数和出现频率也作为分析的依据。在统计整理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英汉论文文献综述分布特点。

二、英汉论文文献综述宏观分布对比分析

1文献综述在论文各部分及整篇文章中所占的比例

表1是文章各部分文献综述字(词)数占相应各部分字(词)数的百分比。由表1可以看出,英汉论文都是引言部分的文献综述最多(英语论文中引言部分文献综述单词数24527,占引言总单词数的637%;汉语论文中引言文献综述字数16650,占引言总字数的495%),结果部分的最少。引言部分和方法部分的文献综述是英语论文多于汉语论文,而结果部分和讨论部分则相反。对于文献综述在整篇论文中的比例而言,英语论文略高于汉语论文(英语论文中文献综述总词数38401,占英语论文总词数的266%;汉语论文中文献综述总字数33667,占汉语论文总字数的225%)。除了上面说到的英汉论文篇幅以不同的单位衡量的原因外,这样的结果不能足以比较文献综述在两种语料中的分布情况,因此有必要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验两语料文献综述在各部分及整篇文章中所占的比例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表2显示了英汉论文文献综述在论文各部分及整篇文章中的统计分析的结果。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英汉论文文献综述在论文各个部分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t=1615,1953,0215,-1870,1875;df=38;p>005)。

2.文献综述的句子数和出现频率

表3和表4是文献综述在论文各部分的句子数和出现频率对比。从表3可以看出,英语论文中文献综述在论文各部分的句子数都多于汉语论文,其中引言部分和方法部分最为明显(英语论文中引言部分的句子数771,汉语论文中为275;方法部分英文论文为185,汉语论文为50)。文献综述在论文中的出现频率与句子的比较结果相似,也是英语论文多于汉语论文,引言部分和方法部分差距较结果和讨论部分要大。为了使研究的结果更具有说服力,我们同样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验英汉论文文献综述在这两方面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表5和表6的统计结果显示,英汉论文文献综述的句子数和出现频率在引言、方法及整篇文章中有显著差异(p值均为0000,小于005)。研究表明,英语论文文献综述句子数和出现频率在引言和方法部分明显多于汉语论文,结果和讨论部分也是英文论文居多,但差异不明显。

三、结论

综上所述,文献综述在英汉论文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中引言部分的文献综述分布最多。英汉论文文献综述在论文各个部分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就句子数和出现频率而言,英语论文文献综述句子数多于汉语论文中的句子数,出现频率亦是如此。这两方面在引言、方法及整篇文章中有显著差异。总的来说,英语论文作者更加重视文献综述的写作,尤其是在引言和方法部分。这可能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的写作习惯差异。中西方对于“礼貌”的理解不同: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伦理道德,人际交往讲究“客气”。西方人似乎无暇“客气”,人与人之间交流往往直截了当。[5]因此,在进行文献综述的写作时,中国学者常常采用委婉、含蓄、迂回等间接的表达方式;而西方学者则倾向于直接、明快的写作风格。英汉论文文献综述部分的不同之处比较清晰地反映出了英汉作者不同的写作习惯。文化习俗和写作风格都会影响篇章的形成。本研究对于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写作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有助于学术写作者了解不同语言文化各自的写作修辞特点,提高跨文化意识,加强学术交流。

参考文献: 

[1]王姿懿,高桂珍.中外应用语言学硕士论文文献综述体裁对比[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8:104-106. 

[2]Nwogu,K.N.The Medical Research Papers:Structure and Functio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1997,16:119-138. 

[3]杨瑞英.体裁分析的应用:应用语言学学术文章结构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0:29-34. 

[4]Swales,J.M.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硕士论文文献综述范文第2篇

摘 要:元代是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国家,具有其鲜明的特色。与宋、明、清等王朝相较,民间信仰研究虽显薄弱,但仍涉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对元代江西民间信仰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来逐年增多,论述也渐深入。本文将对元代江西的民间信仰概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民间信仰,元代,江西

何谓民间信仰?关于此概念学界有诸多论述,路遥提到三种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民间信仰就是信仰习俗,从“宗教心态”研究民间信仰和民间信仰乃是传统之混合性宗教。而赵世瑜认为普通百姓所具有的神灵信仰即是民间信仰,和由这些信仰而形成的各种仪式活动,不仅是一种集体的心理活动和外在的行为表现,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是指俗神信仰,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一、元代民间信仰的相关研究

1.从整体上研究元代民间信仰的研究:

《中国近世民间信仰——宋元明清》(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王见川、皮庆生著,介绍了民间信仰的内涵与土壤,朝廷对其政策与方针,民间信仰主载体祠庙与相关现象,妈祖、张王等跨地域信仰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真武神等全国性信仰的形成于发展。使读者从整体上对宋元明清三代的民间信仰有深层的了解。

2.以个案探讨民间信仰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关系的研究有:

(1)民间信仰与国家的关系:

目前学术界对元代基层祭祀活动研究主要有日本学者池内功先生的《异民族支配与国家祭祀——谈元朝郡县祭祀》(郝时远、罗贤佑主编:《蒙元史暨民族史论集——纪念翁独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149~167页)一文,对元代郡县祭祀制度、祭祀礼仪以及郡县祭祀的教化功能进行了探究。在其《关于忽必烈朝祭祀》(平成2年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综合研究(A)研究成果报告书《中国史的正统与异端》(2),1991年,第55~70页)一中,主要探究了元朝忽必烈统治时期的祭祀活动。李逸友先生《黑城出土文书》(汉文文书卷)中的《祭祀文庙》一节中介绍了元代亦集乃路祭祀的对象、时间、礼仪等。

(2)民间信仰与经济的关系

神祇和农业方面的研究有延保全的《广禅侯与元代山西之牛王崇拜》(载《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0卷第4期,2003年10月),认为元代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刺激了农民务农积极性,需求大量耕牛,借助神灵牛王“广禅侯”寻求心理上的满足,促使广禅侯庙的进一步建立、扩大。

(3)民间信仰与社会的关系

研究神祇传播的社会因素,有朱天顺的《元明时期促进妈祖信仰传播的主要社会因素》(载《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8月29)。郭文宇的《宋元以来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神灵塑造》(暨南大学2010年5月)通过概括增城及附近地区宋元以来的社会变迁历程,来考察何仙姑形象的演变过程。

(4)民间信仰与文化的关系

研究民间信仰的文化、思想,有范立舟著《宋元以民间信仰为中心的文化风尚及其思想史意义》(载《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认为宋元时期,流行的民间信仰文化所涵摄的思想内涵,与士大夫阶层经常用的儒家五经,及其注疏和义理阐释之间所存在巨大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5)民间信仰与道教的关系

在道教方面,刘永海、郝秋香著《由元代道教史籍看道教诸神信仰——以真武大帝、文昌帝君、纯阳帝君为例》(载《中国道教》2010年3期),通过对道教神系的变化发展进行梳理,对于进一步认识古代官方与道教信仰的关系有一定参考价值。另外有曹飞的《万寿宫历史渊源考——金元真大道教宫观在山西的孤例》,(载《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等等。

二、江西地区民间信仰的相关研究

专门论述江西地区民间信仰的研究著作,近年来颇为丰富:

对江西许真君信仰的研究引起很多学者得关注,专著有章文焕先生的《万寿宫》(华夏出版社,2004年),论文方面有李平亮教授的《明清南昌西山万寿宫与地方权力体系的演变(1550——1910)》,(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1年)、《明后期南昌西山万寿宫的重兴与地方权力体系的演变》(载《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9期)、《明清以来西山万寿宫的发展与“朝仙人习俗”》(载《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月第42卷第5期),张璇的《明清时期江西会馆神灵文化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等等。学者通过对万寿宫以及许真君信仰的史料整理,研究万寿宫与地方权力的关系,以及其代表的文化创造过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诸多方面。

市镇神灵崇拜与社区人群内部关系、地缘支配关系、社区内部联系等因素之间的互动,在梁洪生教授的《传统商镇主神崇拜的擅变及其意义转换》(见《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222-262页)一文中,以江西吴城镇的聂公崇拜为例进行了探讨,显示出了地方商业城镇的经济社会变化与全国范围的社会政治变动之间的密切关系。

谭小军揭示了民间信仰是乡绅民众与国家利益的结合点之一,在《民间信仰与乡村社会的历史记忆——新干县萧公庙的个案研究》(载《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2月,第27卷第1期)中研究了新干县萧公庙这个案,了解到乡绅民众可以利用“神的权力”,而国家在规范信仰也更好地管理了地方。

民间信仰与自然环境变化在扶松华的《环鄱阳湖的民间信仰》(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一文有明显体现,以环鄱阳湖具有代表性的老爷庙、许逊和康王三个各案,分析了解民间信仰和鄱阳湖演变的关系。

林萍的硕士论文《南宋江西地区民间祠神信仰研究》,(南昌大学,2010年12月),分析概括出了南宋江西民间祠神信仰的特征,深入探析了南宋江西生词现象,同时从战乱与交通两方面分析地方社会与民间祠神信仰。林宏的《明清时期江西地区民间信仰的地域差异》,(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通过对明清江西各府县方志中“祠庙”等目的整理,梳理出22个主要神灵和对其信仰的地域差异,并分析形成原因。

吴小红的《苛征、祠祀与地方利益:元代金溪二孝女祠祀研究》(载《中国史研究》2012年第1期),金溪的二孝女故事是教化性、政治性的文化资源,也是保护当地利益的经济资源。二孝女进入祀典失败,反映民间信仰随社会情势而变化,和元朝整合地方社会的某种松懈。

三.结语

元代是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国家,具有其鲜明的特色。对元代江西民间信仰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来逐年增多,论述也渐深入。未来研究工作中大有裨益的当是对元代江西地方志中祠庙的部分进行资料的收集,了解元代江西民间信仰的基本概况,探究其深层形成过程。(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2] 郑振满、陈春声,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

硕士论文文献综述范文第3篇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

写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及专家们帮忙判断一下所研究的选题有没有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论文开题报告就要围绕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为主要内容。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往往在论文开题报告中花费大量笔墨叙述别人的研究成果,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往往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这样,不便于评审老师指导。

二、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通过理论思维选择课题

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选题不合适。有的提出的问题太过“平庸”,有的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太多、太宽泛,提出的问题不切合硕士生的实际,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如有的学生提出的论文题目:“新型中性镍催化剂的研究及其催化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的研究”,此选题有意义,有创新,作者的研究思路也比较正确,但论文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对于一个硕士生来说明显偏多,无法按时完成。因此应重新确定研究内容,注重项目的可操作性。

那么如何选择研究问题呢?这里要强调的是通过理论思维来发现研究问题。

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硕博论文要想创造新理论很难,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皮”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总结和分析以往的研究者大体是从哪些视角来分析和研究问题,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和方法,通过学习和总结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从而选择具有学术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并与国家经济建设及导师承担的科学研究项目紧密结合的研究问题。

(二)做好文献综述,为论文开题报告打好基础

在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会上,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对文献的研读不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研究方向上国内外的具体进展情况了解不够全面、详细,资料引用的针对性、可比性不强。有很多学生没有完全搞清论文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区别,他们的论文开题报告有很多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叙述,而对自己的工作介绍甚少。

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这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同时,文献综述还是评论性的,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要想写好论文开题报告,必须认真研读文献,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别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的切入点,因此,文献调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会相当程度地影响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

(三)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及写作技巧

1。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一个清晰的选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论文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步骤:课题选择—课题综述—论题选择—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为了写好论文开题报告,江苏工业学院研究生部专门出台了详细的规定,规定论文开题报告的一般内容包括:

(1)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来源、开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以及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在阅读规定文献量(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占40%以上)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该研究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同时介绍查阅文献的范围以及查阅方式、手段。

(3)论文开题报告——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学术构思、研究方法、关键技术、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难点、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预期目标。

(4)论文开题报告——拟采用的实验手段,所需科研和实验条件,估计课题工作量和所需经费,研究工作进度计划。

(5)论文开题报告——主要参考文献,列出至少10篇所查阅参考的文献。

2。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

(1)提出问题注意“层次”

选题是撰写学术论文的第一步,选题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甚至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焦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有的学生的选题不具有新颖性,内容没有创新,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总结,或是对前人工作的重复。在选题时要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则。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选题来源包括:1、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2、自己从事的专业某问题发展迅速,需要综合评价;3、从掌握的大量文献中选择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

所选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

(2)瞄准主流文献,随时整理

文献资料是撰写好学术论文的基础,文献越多,就越好写,选择文献时应选择本学科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等,要注意所选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及科学性;选择文献应先看近期的(近3~5年),后看远期的,广泛阅读资料,有必要时还应找到有关文献所引用的原文阅读,在阅读时,注意做好读书卡片或读书笔记。

整理资料时,要注意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时不是将看过的资料都罗列和陈述出来,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将其提炼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献综述,也才能写出好的论文开题报告,进而为写出好的论文打下基础。

(3)研究目标具体而不死板

一般论文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的研究目标,但笔者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规定得太死板,这是因为,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求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也不同。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

硕士论文文献综述范文第4篇

摘要:关于“我国公务员收入差距”,我国的文/献主要研究了我国公务员收入分配差距产生的原因,公务员收入公平性,以及解决我国公务员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几个方面的内容,本文就基于此,整理现有的文献观点,并对以后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及趋势作一展望。

关键词:公务员;收入分配;综述

自建国以来,我国公务员的薪酬制度经历了四次改革,在1955年8月国务院颁布政令取消供给制和工资制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拉开了建国来工资的最大差距,高低相差31.1倍。虽然在改革过程中,收入差距程度不断变化,但其一直存在。关于我国公务员的收入分配的研究的文献综述,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对完整的综述。基于此,本文收集了大量的中文文献,本文力图对“我国公务员收入差距”做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文献综述,并提出个人的见解。

1.我国公务员收入分配差距产生的原因

关于公务员收入分配差距产生的原因,国内有较多的学者进行论述,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1区域差异原因。潘学峰、王阳亮(2006)认为改革开放以后,向沿海倾斜的经济发展政策导致了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公务员的收入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地区间的差异。杨力行(2010)通过对大、中、小城市的公务员进行调查并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经物价指数修正后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公务员收入分配差距大大降低。曾湘泉(2010)通过建立公务员收入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计量模型,得出地区转移支付能力差异特别是地方津贴收入对公务员收入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

1.2制度原因。戚跃兰(2012)分析了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公平性产生的原因,认为职工工资制在结构上设计的不合理,地方津贴、补贴过多过滥,绩效定价困境、工资标准法律依据不足等原因造成了公务员收入分配的差距。邓红波(2011)认为公务员部门间收入的差距原因有,如各种各样的行政收费项目、单位自有收益的差异;同级政府中不同部门公务员收入出现差异的原因是部门间的利益现象、权力运作不规范,缺乏监管制度、缺乏统一的津贴补贴政策等。樊伟(2009)认为公务员的工资标准及调整的理论依据存在缺陷也是造成我国公务员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

1.3其他原因。杨力行、张露(2010)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影响我国公务员收入的主要因素有职务、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物价因素以及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是影响不同地区公务员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性别、学历、任职年限等因素对公务员的收入水平则无明显影响。林胜(2012)认为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各项指标相关,公务员的收入分配与国家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关系更加密切,所以公务员收入受政策和地域的影响更加明显。公务员的“工资外收入”及“寻租”活动,也是影响公务员收入分配产生差距的一个原因(张琼,2010)。

2.公务员收入公平性

向往公平,相互比较是一种普遍的心理。所谓公平,对公务员的薪酬体系来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公平性,二是外部公平。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公平性的问题,主要有同一级不同岗位间工资差距较小,不同职级人员工资收入差距小,地区和部门间的收入差距过大,基层公务员的工资与能力不配,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这几个方面(岳亚静,2010)。

公务员的收入与其贡献没有直接的关系,也引起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林胜,2010)。工资收入不能反映公务员的工作业绩与实际才能,不能激励高效的、能干的、有才干的公务员的积极性。

在2006年的《公务员法》颁布之后,不同部门同一职务之间的工资和和统一部门不同职务公务员之间基本工资差距并不大,而不同职务补贴的差距就大了。为此,陈红玲(2009)认为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中还应该反映公务员个人方面的差异在薪酬决定中的影响,她从理论的分析中得出,对于公务员薪酬制度而言,程序公平和制度公平也是非常重要的。

吕晓丹(2007)认为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占比太小,没能体现年功增加对工资的影响,工资起薪太低,职务间的极差小,不能很好地反映出不同的职务级别在履行职务上的劳动差别。

也有学者认为公务员的收入水平公平性的缺失是由于现行的公务员管理体制仍沿用传统的公务员管理思路,没有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刘桂芝,薛芳晓,2010)。

除此之外,公务员工资的“平衡比较原则”的比较定价困境,以及薪酬定价困境也是导致公务员收入不公平的原因(梅继霞,2010)。

3.解决我国公务员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

谢鲁(2012)从公务员收入分配机制角度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主要有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公务员收入机制、科学的公务员绩效考评机制、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等等。赵湖嘉(2004)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比如统一标准,缩小部门、行业、地区差距,减员增资,增收增奖,鼓励部门勤政,因岗设薪,设费定奖等。

何凤秋(2008)提出了以下的解决途径,如尽快实施薪酬调查,建立收入分配基础系统,进行各地生活费用指数的测算、科学合理调控地区收入差距,加强工资立法,实现合理调控公务员工资地区收入差距依法管理。

林胜(2012)认为我国公务员要走出收入分配的困境,不能脱离中国的现状,理顺中国收入分配的问题,构建公平兼顾效率的社会分配体系,才能为中国公务员收入分配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邓红波(2011)就控制同级政府不同部门中公务员收入差距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主要有:规范工资外的津补贴制度,清理整顿部门“小金库”,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和财务监管体系,完善问责机制等。

总结与展望

公务员的收入分配差距是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下产生的,缩小公务员收入分配的差距,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公平性,但是公平并不意味着收入水平完全一致,但是要把收入差距调控在一个合理的区间。

纵观国内关于我国公务员收入分配研究的相关论文,在分析我国公务员收入分配差距时大多使用的是理论说明,缺乏相应的数据加以佐证,所以在这些方面缺乏说服力。由于当前公务员的收入越来越透明化,津贴趋于规范化,这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我国公务员收入分配的问题。中国的公务员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关于如何制定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公务员分配制度,如何找到收入分配的合理区间,如何把公务员收入的基尼系数降低到合理区间,将是今后研究主要趋势。(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谢鲁. 进一步完善公务员收入分配机制的思考[J].中国财政.2013.1

[2]曾湘泉. 地区财政支付能力对公务员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J].财政研究.2010.1

[3]赵湖嘉. 关于公务员收入分配合理性的几点思考[J].嘉兴学院报.2004.7

[4]林胜. 我国公务员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4

[5]杨力行. 我国公务员地区收入差距及其评估[J].中国行政管理2010.4

[6]邓红波. 同一级政府不同部门公务员收入差距的研究[J].中国人才.2011.8

[7]何凤秋. 合理调控公务员地区收入差异的途经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08.7

硕士论文文献综述范文第5篇

摘要:业务外包在图书馆日常工作中已经非常普遍,大连外国语学院图书馆日文赠书数量在全国高校图书馆中位居前列,有将日文赠书数字化建设的强大资源保障。文章就赠书数字化业务外包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3-0075-03

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图书(电子书)在20世纪末最先在美国出现。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数字化图书得到跨越式的发展。图书馆作为专门的文献情报部门,在图书数字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将在今后的图书数字化过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大连外国语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大外图书馆)充分考虑本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大连外国语学院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以外语教育为主的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以语言类专业为主)把外文文献作为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接收国外赠书是我馆外文文献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外图书馆”接收的国外赠书以“日本科学协会(以下简称日科协)”所赠外文图书所占比重最大,它们对图书馆的外文文献资源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1]。大外图书馆日文赠书专题数据库建设就是对这些“日科协”所赠图书中的日文部分进行数字化。

1图书数字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1图书数字化是大势所趋

图书的数字化是每个图书馆都在做或即将要做的工作。在国内,图书数字化规模较大的有国家图书馆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超星公司和书生公司所开发的数字化图书系统。这些数字化图书系统的开发成功,大大促进了图书数字化的进程,加快了文献信息的交流速度,拓展了信息交流的时空[2]。

国外的图书数字化发展超前于国内同行。如,Google联手世界名校,开创业内先河,进军数字化搜索市场。有人把这一创举与人类印刷术的发明相提并论,认为这将在全世界掀起一场信息化革命。2004年12月,Google在业内宣布联手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牛津大学和纽约公共图书馆共推图书数字化,把4,000多万册最优秀的图书和人类的知识精华放到网上,供所有的用户使用[3]。在图书数字化方面,中国最大的数字图书馆“超星”已完成了260多万册中文书籍的数字化工作,“超星”还发展了很多中文检索技术[4]。国内外学者对电子阅读行为的研究也呈上升趋势,这种上升趋势反映了电子书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的这样一个变化过程[5]。

12图书数字化的重要意义

121节约馆藏空间

数字化图书采用高密度存储,可以用很小的空间存储更多的图书,便于收藏。图书馆馆藏空间的不足是当前绝大多数图书馆面临的迫切问题。而数字版的图书现在只需要很小体积的磁盘就可以把过去整个图书馆的藏书尽收其中,大大节约了图书馆的馆藏空间,减轻了图书馆空间不足的压力。

122提高检索效率

图书数字化使资料查询和文献检索变得极为方便。数字化图书给读者提供了多方面的检索途径,靠翻阅传统文献需要几天查询的东西,通过数字化图书的检索功能仅几秒钟就可以解决,让人们真正感受到高科技的神奇魅力。

123提高资源共享程度

数字化图书复制简单,便于图书的广泛传播。同时,由于联机操作,一时难以找到的纸质图书,也能立即获得其电子版来替代。传统的图书共享是通过各成员馆之间的馆际互借来实现的,这种馆际互借方式步骤多、速度慢、成本高、可控性差。传统馆际互借诸多的缺点促使了新形势下数字化资源共享[6]。数字化资源共享具有实时、高效、节能等诸多优点,已经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纸质图书的馆际互借方式。

2赠书数字化建设的保障及优势

21丰富的日文文献是专题数据库建设的资源保障

“大外图书馆”现有日文藏书45万余册,日文文献馆藏量位居全国高校图书馆之首。丰富的日文文献给专题数据库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近年来,图书馆接收“日科协”大量赠书,从1999年7月开始,“日科协”向“大外图书馆”赠书301,151册[1],是国内接受“日科协”赠书最多的高校图书馆。“日科协”赠书包括日语、英语等多个语种的原版图书,图书种类包括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教体育等,亦有自然科学方面的图书,如数理科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等。这些赠书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的日文馆藏,使图书馆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外文原版书籍的需求,促进了外语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同时也确立了“大外图书馆”在国内日文文献建设方面的领先地位,为今后“大外图书馆”建设日语文献中心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日文原版藏书已成为“大外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之一[1]。

22日文赠书专题数据库项目获专项资金支持

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图书馆文献建设、图书数字化建设的瓶颈问题,图书数字化需要大量的专项经费。按照特色的日文图书30万册计算,以平均每册图书500页计算,需扫描页码约15亿页,扫描费用为01元/页,总计需要经费约1,500万元。这只是用于支付图书扫描加工的费用,其他相关的软硬件升级费用约100余万元。2011年,日文赠书专题数据库项目——“大连外国语学院日语共享平台”获省财政支持,借此“东风”,日文图书的数字化建设才得以正式开始。

23日文赠书专题数据库建设的技术保障

日文赠书专题数据库建设考虑到本馆技术、人员等因素,把数据库的建设任务外包给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超星公司),图书扫描、数据加工、平台建设等所有相关工作由超星公司全权负责。超星数字图书馆因其在同行业中处于数字图书资源数量最多、专业资源最为权威、加工能力最大、技术最为成熟、用户最多的优势地位,已被公认为数字图书馆行业的第一品牌[4]。

超星公司已经和多家图书馆合作以业务外包的方式对各图书馆需要数字化的图书进行加工,笔者统计了2010年4月27日~2011年9月14日期间,东北地区图书数字化的情况(见表1)。[HT5”SS]

从表1可见,以外包形式委托超星进行图书数字化的机构有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企事业单位图书馆、研究所等;数字化文献的数量多少不等,从几十册、数千册到数万册;数字化文献类型有图书、期刊,以图书所占比重居多;数字化文献类型语种上中英文均有,绝大部分为中文文献。图书数字化外包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231成本优势

超星公司开展图书数字化经验丰富,在成本上同样具有巨大优势。“大外图书馆”之前由本馆人员进行图书数字化工作,由于设备、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影响造成数字化图书成本很高,经笔者统计,本馆进行数字化图书成本是17元/页,超星进行数字化图书付出费用是01元/页,因此,利用超星公司外包服务方式能够大大节约数字化图书的成本。

232效率优势

“大外图书馆”工作人员由于受到设备、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数字化图书效率很低,外包之后超星工作人员因为采取计件工资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效率极大提高,扫描平均速度可达人均8,000页/天。超星公司数字化图书的高效率保障了图书馆大量的日文文献能在短时间内集中进行数字化,方便读者利用数字化图书进行学习、教学、科研。

233效果优势

从扫描效果上看,超星公司依托先进的技术设备、强大的技术力量、高效的人员管理等使扫描出的电子图书不仅页面清晰而且可操作性强。本馆之前扫描的电子图书是JPG格式,无法实现复制粘贴等实用性的编辑功能。超星公司通过购买专门的日文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软件,降低了OCR的拒识率、误识率,提高了识别速度。对于识别不出、识别出错的文本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校对,保障了数字化图书的质量。超星公司数字化的图书最为关键的特点是能够实现复制粘贴等实用性的编辑功能,大大方便广大读者的利用。

3日语共享平台建设

31共享平台结构

日文赠书专题数据库共享平台由超星公司设计完成,超星公司设计的数据库共享平台参照了在业内获得广泛认可的读秀学术搜索平台,保留了读秀所有的实用功能。因为读秀平台是个通用版的平台(适合所有图书馆),所以日文赠书专题数据库共享平台剔除了一些不适合本馆实际的功能模块,并且增加了一些根据本馆实际提出的独特功能模块,使日文赠书专题数据库共享平台非常便于广大读者利用(平台页面效果见图1)。

另外,共享平台还支持Web20,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开放和互动。开放和互动是Web20的主要特征,也是Web20发展的一大基础[7],共享平台强调用户体验和社会[8],可实现读者写书评及专家推荐图书的功能[9],这些实用功能有助于充分调动读者参与图书馆信息组织建设的积极性[10]。

32共享平台的应用范围

日文赠书专题数据库共享平台内的资源主要面向大连外国语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对使用范围采用IP控制的方法,只允许校内IP范围的用户使用,校外IP无权访问。这种IP控制的方式有利于保障日文赠书专题数据库内的资源不被恶意利用,减少侵犯著作权的风险。但是出于促进资源共享的良好初衷,平台可以提供面向校外用户的文献传递,校外用户的需求可以通过文献传递窗口进行申请,由图书馆专门负责文献传递的工作人员负责办理其文献传递请求。对于文献传递的费用收取邮寄成本费、数字化图书成本费,不收取其他额外费用。收取成本费和使用范围限制在教学研究领域的措施保障了图书数字化不侵犯著作者的知识产权[11]。

33平台维护及升级

日文赠书专题数据库建设的工作均外包给超星公司,售后服务及升级的服务也由超星公司负责。日文赠书专题数据库共享平台设计上考虑到大连外国语学院是专门的语言类高校,学院共设有10个语种专业,因此,平台需要具有开放性及扩展性,能够支持多语种共享及增加新的外文数据库。

4结语

信息资源只用通过共享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信息资源共享需要一个平台来承载。数字化之后的国外赠书要想最大限度地予以利用也同样需要一个共享平台,大连外国语学院日语共享平台是数字化之后的国外赠书进行广泛共享的尝试,它顺应了图书数字化的大潮流,日文赠书的数字化工作是对国外赠书数字化工作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ZK(#]杨振力等高校图书馆接收国外赠书管理工作探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2):39

[2]赵文龙等基于ASP的图书数字化平台[J]图书情报工作,2002(11):86

[3]靳生玺Google,图书数字化计划的三大硬伤[J]IT时代周刊,2005(7):20,62-63

[4]http://baikebaiducom/view/47727htmlwtp=tt20111109

[5]刘日升,杨振力国外用户电子阅读需求与行为研究综述[J]情报资料工作,2012(1):36

[6]卜世波高校图书馆印刷型图书馆际互借模式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0(2):69

[7]董慧,唐敏语义检索在Web20环境下的应用探讨[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117

[8]高卫民Web20技术在图书馆采编业务中的应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9):51

[9]陈红艳Web20环境下用户参与图书馆信息组织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1(9):36[ZK)]

[10][ZK(#]谷聪聪,肖希明基于Web20的图书馆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华中地区高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201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