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又是荠菜花开时

又是荠菜花开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又是荠菜花开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又是荠菜花开时范文第1篇

关键词:荠菜中日古典诗词

0引言

梅尧臣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范文说:“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朱光潜说:“诗的境界是情景的契合。宇宙中事事物物常在变动生展中,无绝对相同的情趣,亦无绝对相同的景象。”中日国古典诗歌中,借荠菜表现了田园情趣、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在日本,除了上述以外,还有很多荠菜诗歌抒发了对女子的思慕之情。本文以中日的吟咏荠菜古典诗词为例进行论述。

1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荠菜

荠菜之名起于唐孙思邈的《千金食治》,在此之前称为荠,明李时珍释其名曰“荠生济济,故谓之荠。”在随后的《尔雅》中又有“其味甘,人取其叶作菹及羹亦佳”。春秋时代的乐师师旷亦云:”岁欲甘,甘草先生,荠菜是也。”意思是说荠菜的味道鲜美得为菜中的甘草。唐朝时期,人们吃荠菜已成风尚,每到立春,都要吃以荠菜为馅的饼,同时以荠菜与其他佐料配置的菜肴“春盘”,并作为礼品互相遗赠,长安人乘车骑马带着“春盘”到郊外野游,并进野餐,称为“探春之宴”。

6世纪的《诗经》中就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诗句,西晋的文学家夏侯湛也有诗赞曰“见芳荠之时生,披畦畴而独繁,钻重冰而挺茂,蒙严霜以发鲜。”唐宋诗词中,也有不少写到荠菜花的作品,如白居易“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春风》)。还有“冰消见水多于地,雪荠看山尽入梅”(《早春》),“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的诗句。陆游对荠菜很有感情,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如“雨后初得荠,晨庖有珍烹。”“残雪初消荠满园”。一日,他思念故乡,于是写到“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在《雨霁出游书事》中,他写到“荠花如雪又烂熳,百草红紫那知名。”辛弃疾也对荠菜情有独钟,试看他的《鹧鸪天・代人赋》,“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的这首词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它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交织着两种情趣:一是大自然山水画之美,一是人间田园之美。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春天的美好通常和桃花、李华、杨柳联系在一起。比如刘禹锡的“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东流。”杨万里的“春暖何缘雪压山,香来初认李华繁。”李白的名句“寒雪梅中尽,春从柳上归。”而辛弃疾却选择了很不起眼的荠菜花,“春在溪头荠菜花”似乎说除了荠菜花就没有春天的景象似的。在诗人看来,桃李虽然鲜艳而且备受瞩目,但生命力很脆弱,荠菜花从色彩到形态都不如桃李,但是生命力顽强。再看他的《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平原的荠菜花、雨后落下的群鸦,一副多么清新的乡村美景!

2日本古典诗词中的荠菜花

荠菜在日语中叫做“ナズナ”或者“ぺんぺん草”,还有别名“三味草”等,这是由它果实形状得名的。荠菜生长在路边,开白色小花,属于“春七草”之一,所谓“春七草”,是指代表春天的七种植物,它是芹菜、荠菜 繁、鼠曲菜、佛座、芜菁、萝卜这七种植物。日本人在“人日”(正月初七)有喝“七草粥的习俗,据说这个习俗来源于中国,中国汉代开始就有“人日节”它在魏晋时期开始受到重视。这一天,把这七种菜剁碎后放入粥里叫做“七草粥”,当时认为吃了可治百病。在《源氏物语》的第十九回“浮云”中,有提到吃“七草粥”这个习俗。小林一茶有俳句吟道“不干净的指甲,在荠菜前也感到羞惭呀!”荠菜在人日是吉祥物,指甲沾着荠汁切荠菜,被认为不干净,故对荠菜有羞惭之意。

在《古今和歌集》春上第18、19、20、21、22这五首和歌中都有提到“若菜(新菜)”,这里的若菜指的是“春七菜”,其中包括荠菜,第19首「み山には松の雪だに消えなくに都は野の若菜みけり(春日.上19)这首和歌是无名氏的无题歌,它的意思是:山上的雪还没有融化,城里人就争相去采新菜。第20首「梓弓 押してはるさめ 今日降りぬ 明日さへ降らば 若菜つみてむ(春日.上20)这也是无人氏的无题歌,它的意思是:打开天门看,今天在下雨,明天如果还下雨,一定可以采新菜了吧!我们仿佛看见一位迫切等待采新菜的人。第21首「君がため 春の野にいでて 若菜つむ 我が衣手に 雪は降りつつ(春日.上21/仁和帝)这首仁和帝写的和歌很有名,被收录在《小仓百人一首》中。大意是:为了你,我去郊外采新菜,雪纷纷落在我衣袖上。这首和歌将冬天的白雪和春天嫩绿的野菜美妙地组合在一起,而雪落在袖子上的情趣和第22首纪之写的「春日野の 若菜つみにや 白妙の 袖ふりはへて 人のゆくらむ(春日.上22/纪之)有点相似,第22首和歌写:在下雪的春日里,人们挥着袖子相邀去田野采新菜,雪从袖上飘落,雪白雪白。很美丽、清新的画面。

在松尾芭蕉の『虚栗(1687)中,有「よくれは花く根かな的俳句,季语是荠菜花,汉译“细看墙根下,竟开白色的荠菜花,幽然似奇葩。”俳句体现了作者对荠菜花的喜爱,在墙角跟也能开出惹人喜爱的小百花!这首俳句与白居易的《东墙夜合树去秋为风雨所摧今年花时怅然有感》中的“惆怅去年墙下地,今春唯有荠花开”有相似之处。

3结语

在中日两国,咏花、咏草的诗词成了古典诗歌的一大品类,形成富有民族风味的一大特色。人们对植物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曲折地反映人的种种处境和对生活的理解。中日两国文化传统的相邻性使中日两国古代诗人在吟咏荠菜这一共同题材时拥有相同或相似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松尾芭蕉.日本古典俳句选[M].林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 森夫,陆坚.日本俳句与中国诗歌――关于松尾芭蕉文学比较研究[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

[3] 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 铁军,潘小多,等.日本古典和歌审美新视点――以《小仓百人一首》为例[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5] 纪贯之,等.古今和歌集[M].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又是荠菜花开时范文第2篇

认识荠菜是在赣南,赣南的方言就叫它鸡肉菜,我想是它的根须有淡淡的鸡肉的芳香。我认为楠竹林中的鸡肉菜最是肥嫩,那可能是依笋而生的缘故。

吃荠菜,我是喜欢两样做法,一是清炒,一是做鸡蛋春卷。把荠菜洗净,根洗得白,叶洗得绿。穿花衣的少女在春水的溪边洗荠菜,清湍的急流滑过红萝卜般红彤彤的手指,小小的鱼儿都来集合,那实在是非常美丽的荠菜。竹篮拎回水灵灵的荠菜,就用了茶油清炒,或者豆油,清炒的荠菜是很有味道的,它是河畔溪旁,山野田间的新土和时间的清芳。春卷有好多样做法,我吃得多的是鸡蛋皮春卷,那是将鸡蛋加上一些米粉或面粉,搅匀后,摊成薄皮,黄灿灿的,然后将青绿的荠菜肉馅包成春卷,再用油炸,外焦内绵,有粮食、蛋、肉、荠菜的混合味道,春时的阳光和雨露的味道。中原以北的人,喜欢将荠菜包饺子吃,那是一种碧绿的饺子,用八五富强粉包,仿佛将春天包进了里面。

三月三拔回结籽的老荠菜,放锅里,加水,搁进完整的鸡蛋,就煮出荠菜鸡蛋来,它的蛋白如碧玉,蛋黄似小圆的卵石布上苔藓。据说这样的荠菜鸡蛋吃了,是可以明目而且额头上不长包的,真是一吃多得,令人喜欢。所以,这时候沐浴春风远足,就带荠菜鸡蛋上路吧。

今春,细细的绵密的雨水清洗着旷野,洗得四野清新极了,我在绵绵春雨中到黄冈采访。这是一座江北古城,坡在此写下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矶上,有碑林立,长江由北向南擦着大别山浩浩荡荡奔腾,放眼望去,巨轮如梭,汽笛穿过深厚的江雾飞绕群山。

坡也吃荠菜,他写道:“时绕麦田求野菜,强为僧舍煮山羹。”陆游则道:“手煮墙明荠,美若乳下肠。”所以,春雨后的黄州街头,就有卖荠菜的老叟和村妇,他们担着绿油油的湿嫩的荠菜沿街叫卖,或者摆在街旁,是到了吃荠菜的季节了。我先是请食堂师傅给我炒了一碟新绿的荠菜,后来去黄冈文联,与熊文祥、王皓洪主席、作家何存中、评论家陈明刚小酌,就吃了两小碟荠菜羹。是煮烂了的清粥,加剁碎了的荠菜,是淡淡的、清雅的、和风细雨的春情。

又是荠菜花开时范文第3篇

引起争论的“荠菜”

@无牙-上海:这是荠菜吗?我今天出门看到的。

@叶子:好巧,我今天也拍了张相似的植物,也怀疑是荠菜。

@涵齐:北方才有荠菜吧,我们管它叫做“荠荠菜”,用来做饺子馅儿,别提多好吃。

@陈青:南方也有荠菜啊,我常挖来烧豆腐荠菜汤喝。

@曹海峰:这两张都不是荠菜,是泥胡菜。

这才是荠菜

荠菜是最早报春的时鲜野菜,又名荠荠菜、上巳菜等,主产于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福建、浙江等地。荠菜清香可口,民间常用它包馄钝,或与豆腐共煮羹。其实,荠菜也是药食同源的好菜,挖取全株,洗净、晒干入药,味甘性温,是历代本草的收载药品,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多种出血性疾病,如血尿、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高血压患者眼底出血、牙龈出血等,其良好的止血作用主要是其所含荠菜酸所致。目前市场上有两种荠菜,一种菜叶矮小,有奇香,止血效果好;另一种为人工种植,菜叶宽大,不太香,药效较差。

桂花结果?头一次听说

@安琪儿:求助,这是什么?我在家附近的小区里看到的。

@曹海峰:桂花,植物名叫木犀,上面结的果实叫桂子或桂花子。

@红红火火:这是桂花?怎么还结果啊?原谅我是北方人,没亲眼见过桂花,更别提桂花果实了。

@曹海峰:桂花是木犀属多种树木的俗称,木犀是其中文植物名。木犀秋季开花,隔年春季结果。

@无牙:原来这是桂花的果实!我常用桂花泡茶喝,却没想到它可以结果。

桂花气味芳香,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制作香料的利国利民之功,而作为药物造福人类健康的贡献也已载入了史册。《本草纲目》说它能“生津,辟臭,化痰,治风早牙痛”。现代中医认为它味甘、性温,可化痰、散瘀,治痰饮喘咳、肠风血痢、牙痛、口臭 。用桂花和等分,冲泡饮用,能使口气清新;桂花和玫瑰花同泡茶,能减轻胀气、缓解便秘、美白养颜;桂花和陈皮冲泡代茶饮,可治痰饮喘咳。

香喷喷的茴香馅儿饺子

@蕾蕾姐: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可以用来包饺子。

@小小虫:像竹子,也有些像香菜。

@蕾蕾姐:是小茴香!去年无缘参加《大众医学》组织的“百草园”参观活动,不过我从他们微信推送的参观后续中看到小茴香的照片和介绍。于是我便自己在家种了小茴香,弥补未参加之憾。今天收获了小茴香的果实,刚包了茴香饺子,好吃!

@曹海峰:小茴香也可以用开水煮后当菜吃。

小茴香

小茴香味辛、甘,性温,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是一种香味中药,也是常见香料。与小茴香功能相似的还有大茴香,即八角茴香,果实8个角,吃起来先酸后甜。不过大茴香容易混入伪品,伪品大茴香的果实常超过8个角,食用起来先微甜后麻辣。

哪盆芦荟可以吃?

@安琪儿:我家种了两个品种的芦荟,这两盆芦荟都能吃吗?

1号芦荟2号芦荟

@曹海峰:1号是斑纹芦荟,库拉索芦荟的变种,可以吃。2号是不夜城芦荟,一般不宜食用。

芦荟种类繁多,已知的有300多种,按其用途可分为药用芦荟、食用芦荟和观赏芦荟。

芦荟入药取其汁液浓缩的制成品,味苦性寒,可泻火、攻下、通经、杀虫。芦荟叶也供药用,味苦、涩,性寒,功效与芦荟汁液相似,而更擅凉血、解毒、消肿、去腐、生肌。

可食用的芦荟品种有库拉索芦荟(俗称美国芦荟)、斑纹芦荟(又名中国芦荟)、上农大叶芦荟、沅江芦荟、木立芦荟(又名日本芦荟)等。库拉索芦荟是目前利用最广泛的品种,含有丰富的凝胶,可加工提取芦荟原汁、浓缩汁、芦荟结晶粉。它的鲜叶可直接食用,还能应用在食品、药品、美容品等方面。

库拉索芦荟 中国芦荟

大多数芦荟品种只是观赏植物,不能食用,也不能药用。有些芦荟品种还是有毒的,误食后可能引起中毒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可食芦荟也要安全食用,请扫二维码。

晒晒我们的垂盆草

@紫苏:晒晒我养的垂盆草,多亏群友友情赞助垂盆草苗,现在开花了。

@安琪儿:我家老屋的垂盆草,生命力旺盛。

又是荠菜花开时范文第4篇

菱 角

菱角的大名得以脍炙人口,还是得益于我国的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香菱。香菱姑娘是位悲剧人物,她是作者曹雪芹最为同情的“红颜薄命”的女性之一。香菱在书中的第一回就出场了。她出生在一个知书达理的小康之家,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但是在元宵夜观灯时被人贩子拐走,沦为奴婢。后来又几经周折,成了“呆霸王”薛蟠的妾,从此挨打受骂,备受折磨。薛的正房夏金桂曾借题发挥地责骂香菱:“菱角花谁闻见香来着……可是不通之极!”且不说菱角花究竟香不香,但是作为食物,菱角在《红楼梦》一书中却出现多次。

在《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中作者写道,宝玉曾给其同父异母的妹妹探春送荔枝,又给湘云送红菱和鸡头果两样鲜果。此处的红菱即红皮的菱角,在我国南方并不鲜见,而在北方却是稀贵的鲜果。在第三十九回中,作者写宝玉同众姐妹在藕香榭吃蟹、饮酒、作诗时,凤姐派人送来了“菱粉糕”和“鸡油卷儿”。菱粉糕是一种点心,是用老菱角去壳洗净,捣成泥,绞汁去渣,水澄去粉,再加米粉拌糖制成糕状,蒸熟而成。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究竟坐落何处,在学界已经争论很久。学者们各抒己见,莫衷一是。笔者认为,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本来是对生活的一种艺术加工,必然有虚构的成份。但是作者的艺术构思也不是空穴来风,一定有着生活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创作原型。天津有位多年研究《红楼梦》的学者韩吉晨先生,他先后发现了天津水西庄和《红楼梦》大观园的许多关联之处,引起了学界的重视。比如,大观园的面积与水西庄相近;曹雪芹曾经避难水西庄;大观园与水西庄都有名为“藕香榭”的园林建筑;水西庄有三分之一是水面,出产江南特产的“红菱”。此外,水西庄还植有大片的竹林、梧桐、芭蕉、梅花,符合大观园“北国江南”的特征。

水西庄是清代天津著名的园林。它北部临卫河,南部以“一犁春雨”水体为襟带,连穿着枕溪廊、藕香榭等建筑物。绝大部分空间是以远赏植物、近赏植物,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来划分、组合与填充。其中,藕香榭在园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四面环水,菱藕香深,游船荡桨,景色迷人,曾使众多江南诗人流连不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池产江南才有的红菱。据《天津府志》载,红菱原产江南,引种到水西庄成功后成为北方独有的美味特产。水西庄主人查为仁有《采菱曲》诗云:“自从遗种寄芳函,溪涨年年碧影涵。漫说直沽风物异,有人曾唤小江南。”乾隆四年夏天,有贵客从江南来,水西庄主人查礼曾以五十枚园产红菱饷客,使江南诗客大发思乡之情。诗曰:“红菱正美喜分甘,采采新从碧玉潭。莫讶乡心又撩乱,果然风味是江南。藕香亭外晚风过,暑退凉生试薄罗。秋月明空秋水碧,倚栏还听采菱歌。”红菱生在南方,名气很大,这种“色红味美”的江南特产在北方的水西庄能引种成功,很了不起,以至被时人写入了《天津府志》。水西庄园产红菱,就是水西庄的藕香榭被写入大观园的另一个旁证。在《红楼梦》中有两处写道,菱角与鸡头果是外头买来的,而红菱则是园中自产的。可见大观园中的红菱与水西庄中的红菱在当时都是珍贵的美味。

菱为菱科菱属,是一种浮生于水面的食用植物,因“其叶支散,故字从支”,又因“其角棱峭,故谓之菱”,俗称为菱角。菱原为野生植物,苏轼说它“野沼涨清泉,乌菱不值钱”。后经我国劳动人民经心选择和培育,菱逐步由野生变为种植,多数也由原来的四角变为两角,而两角又逐步退化变小,有些甚至变成了无角,且个头增大,果肉丰满,品质变优。如浙江著名的“南湖无角菱”就是一种皮薄肉多、清香可口的“菱中佳品”。《红楼梦》大观园与天津水西庄的红菱,其实是一种两角而嫩皮者,皮色发红或紫红,“食之尤美”,亦为良种。

我国古代植菱历史悠久,早在《国语》中就记有春秋楚康王时的“屈到嗜菱(芰)”的故事。历代亦有很多的以菱为题而作赋吟诗者。不过古人看重的还是菱可以“曝干,剁米为饭、为粥、为糕、为果,皆可代粮。其茎亦可曝收,和米作饭,以度荒歉,盖泽农有利之物”的度荒救命作用。

菱是营养比较丰富的蔬食之一。新鲜的菱角可以作水果吃,也可以加工制成糕点、酿酒、酿醋和制糖磨粉,像“南湖无角菱”可以制作驰名中外的“白糖风菱”。用菱做成的菜肴“荔枝菱角”是云南的特色素馔。菱角与草菇相配,经烧炒后,还可以制成红白相间、爽滑润口的“菱米兰花”。不过,可蔬可果的菱角虽然有清热除烦、益气健脾之功效,但因其性凉,鲜食过多则损阳助湿,所以胃寒脾弱之人应忌食。老人多食会造成滞气,胸腹痞胀者也应忌食。

荸 荠

老朽研究食文化数十年,早就耳闻天津菜中有道名菜叫做“香榭虾扁”,是以河虾、南荠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名冠“香榭”可以理解,传说此菜出自水西庄,用的是津产的河虾与水西庄藕香榭产的荸荠。可是为什么要叫“虾扁”而不称“虾饼”呢?这就有些让人费解了。

至于为什么要称“虾扁”,已故津菜大师马金鹏先生曾经对笔者介绍过原因。原来,天津传统菜中的炒晃虾仁、炒青虾仁,多用荸荠作俏头,以调节菜品的口味,荸荠的甜香和虾仁的鲜嫩,形成了津菜的特色。此后,炒虾仁又在不断地发展,逐步形成了“虾扁菜”。诸如,南市老什锦斋“碗”中的清烩虾扁、老四海居刘凤山烹制的煎烹虾扁,历经百年传承都成了天津的历史名菜。

外地人通常称的“虾饼菜”,是对天津“虾扁菜”的不解。天津的虾扁菜取材于天津的地方名特产虾仁和荸荠。做法是将河虾茸与荸荠丁和鸡蛋清加调料成馅,然后压扁成荸荠形,加工成菜,故称为“虾扁”。在津菜中以荸荠作为主料的菜品很多,如素炒虾仁、荸荠鼓等。素炒虾仁是将荸荠切成虾仁状清炒,需要厨师有高超的刀工技术,是素席中的名菜。而拔丝荸荠鼓的难度则更大。此菜需要厨师将荸荠削皮,修成小鼓形状,然后配上豆馅过油炸制。再用白冰花糖炒熟,金黄色的糖丝绵长而脆甜。上世纪80年代北站地道旁千禧龙酒楼的厨师长王雁明,曾经表演了背手刀削荸荠鼓的绝活,令食客惊讶。如此精湛的刀工,大约是后无来者了。

荸荠,为莎草科荸荠属植物荸荠的地下球茎,又称马蹄、地栗、蒲荠等,古时称“凫茈(túcí)”,说白了就是扁嘴野鸭子吃的鸭食(您瞧,又有一处和“扁”有关)。由于它所含淀粉较多,古人除作水果食用,在荒岁歉年常用来充饥。明王鸿渐有《题野荸荠图》云:“野荸荠,生稻畦,苦薅不尽心力疲,造物有意防民饥。年来水患绝无谷,尔独结实何累累。”可见荸荠是上好的度荒食物。唐宋以来多以荸荠作粉。孟诜的《食疗本草》载“荸荠可作粉食”。林洪的《山家清供》“凫紫粉条”记:“凫紫可作粉食,其甘滑异于它粉……采以曝干,磨而澄滤之。”

天津河沟纵横,自古就盛产荸荠。水西庄出产荸荠有郭鸿林先生《漫话水西庄五则》为证,文中写道:“(水西庄种植)植物有榆、槐、柽柳、竹、枫、桃、梨、梧桐、梅、丁香、芭蕉、芍药、青藤、紫藤、菊、兰草、荷、红菱、芦、蒲(一般指香蒲,此处或指蒲荠,即荸荠)以及紫芥等蔬菜和粮食作物。”据马金鹏先生介绍,天津水西庄的水面较大,生产荸荠,但个头稍小,同南方产荸荠同种同科。而被称为“咸水沽三宝”之一的荸荠确实个头大、水分足、鲜脆无渣而且产量高,很受天津餐饮界的欢迎。

天津人对荸荠情有独钟。家家大人小孩都爱吃荸荠。往日的天津卫水果摊、饭馆都有售卖。还有小贩挑着放在水盆中的荸荠走街串巷叫卖。老百姓买回荸荠往往当成水果生吃,味道又脆又甜,非常好吃。家庭中也常常煮荸荠给小孩子们食用,用开水煮熟后,荸荠肉变成玉色,其甜味更加醇厚。大人们上班累了一天,回到家里常常弄点荸荠削去皮拌白糖,或是炒俩荸荠菜下酒,也很惬意。老天津卫有俗话说:“虾仁炒南荠,干饭(米饭)茄子泥,嘛也别提(天津方言,很‘泰恪的意思)!”天津人的家常菜中也少不了用荸荠作俏头,如素什锦、炒肝尖、滑熘里脊等菜。荸荠和里脊放在一起熘时,色泽和顺,口味咸鲜,回口甘,天津味十足。老百姓的年夜饭中更是离不开荸荠。如什锦菜、甜菜和什锦锅子,能使家宴丰富多彩、锦上添花。

荸荠营养丰富。中医认为,其味甘性寒,具有清热止渴、利湿化痰、温中益气、清风解毒等功效。在天津民间,人们将荸荠誉为泥水里的“江南人参”,传留着许多以荸荠治病的经验。如老人们常以生饮荸荠汁来治疗秋冬季节的咽喉肿痛;用荸荠与海蜇皮煮汤称“雪糕汤”,用于化痰;用老醋煮荸荠皮治疗皮肤病等。需要注意的是,荸荠表皮往往附有姜片虫的囊蚴,生食时应用稀释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五分钟,以防感染。

又是荠菜花开时范文第5篇

昨天晚上和妈妈计划好要去田野里挖荠菜,可是冬娃娃好像要故意给我们捣乱,昨天晚上它悄悄的洒了一夜雪花。但是我和妈妈还是没有放弃,既然决定了,不管有多少困难都应该坚持下去。一大早,我们就向田野出发了。

来到田野里一看,只见白茫茫的一片,一望无迹的田野上覆盖着皑皑白雪,一脚踩上去还咯吱咯吱作响,好像是在欢迎我们似地。开始动手了,我们把雪用铲子拨开,开始一片一片地找荠菜,可是荠菜好像在给我捉迷藏,我怎么也找不到它,我东刨刨、西刨刨,好不容易看见了一棵。“嗨!我为什么挖不动呀?”妈妈说:“现在是冬天,天气冷,地冻住了不好挖。”我又开始埋头苦干,等挖到露出白白的根时,我决定把它拔出来,于是我两手抓住荠菜,一使劲,哪知使劲过猛,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再看看手里拔出的荠菜,根又细又长,活像个老鼠尾巴。

一个小时了,挖的不太多,可是我已经饿死了,可妈妈说:“坚持一下吧,回去后我们还要把菜洗完呢!”回家后我们用水洗了10多次才算洗干净。终于吃饭了,今天的饭菜我觉得比任何时候的都香。

这次挖荠菜,把我弄的身上全是泥,让我成了传说中的“泥娃娃”。

花园学校三年级:伊岂冉

相关期刊更多

石油库与加油站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友声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石油知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