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道德的名人名言

关于道德的名人名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道德的名人名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道德的名人名言

关于道德的名人名言范文第1篇

无论生活给了我们多少失落与辛酸,以一颗感恩之心去微笑面对一花一木,人生才能变得从容、优雅、大气。

人生归根结底,不是上帝赐予的一件礼物,而是人人要面临一个问题。人的价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

地方再小,喂它的草总是够的。

我不希望任何人在读我的书的时候,抱着一种不认真的态度,要知道,把所有这些记忆中的故事都写下来,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回忆往事让我承受了太多的悲伤。

对于咱们这些懂得生活的人来说,数字就是一个无足轻重、无关紧要的东西而已。如果对于那些懂得生活的人这样讲话,会让我的故事更具有真实感一些。

关于道德的名人名言范文第2篇

一、顺应孩子天性,美育无痕

美的教育离不开美的校园。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大多来自农村。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新塘镇逐渐繁荣起来,但也造成当地居民精神文化的缺失,一些家长素质较差,导致学生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并存在心浮气躁、好高骛远等缺点。

现代农村学校应该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农村人。学校从校本实际出发,顺应孩子天性,在校园规划中,注重发挥环境的美育功能,用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帮助孩子摒弃陋习,用美的教育塑造孩子的良好品行。

学校在每层楼的廊道里,错落有致地布置了古代先贤的画像和生平简介,吸引路过的师生驻足欣赏;制作名人大型雕塑,以透雕、圆雕和浮雕等艺术形式,展现孔子、范仲淹、王羲之、鲁迅、华罗庚、达·芬奇、爱迪生、牛顿等名人先贤的独特气质,并配以生平简介和名人名言,分区置放在校园的绿树翠竹之中;校园内的每一小景点都立有艺术石,上面或雕刻着名人名言,或作名著导读。每天饭余课后,学生便徜徉其中,或做作业、或运动、或背书、或切磋琴棋书画、或讨论人生,与圣贤对话,灵魂得到净化,文化的厚重气息驱走了学生内心的浮躁。

二、遵循认知规律,寓美于学

说:“各门学科无不于智育作用之中,含有美育之元素,一经教师提醒,则学生自感有无穷之乐趣。”学科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美的元素,并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在思想品德、语文、历史等学科中,反映出人类对社会美的认识过程;在自然(科学)、地理、生物等学科中,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美的认识过程;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反映出人类对科学美的认识过程;在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中,反映出人类对艺术美的认识过程。学校倡导教师挖掘学科中美的元素,确保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相结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感受学科之美,在美的体验中内化学科知识,提升感受美的能力,寓美于学,以学养德。

例如,语文学科本身具有浓厚的文化味,更担负着基础性、文化性和民族性使命,具有关乎中华文化兴衰、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语文学科组注重结合时代需要,将教学与国学经典诵读相结合,如诵读《弟子规》等,引领学生在欣赏和诵读经典美文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领悟传统文化中关于爱国、爱家、道德伦理等人文思想,逐步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更是蕴涵着丰富的美的元素,充盈着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教材语言或充满诗情画意,或阐发人生哲理,或激情澎湃;而教材中所配置的各种中外名画、漫画、物象图、写意画等,更是形神兼备,美不胜收。政治学科组在集体备课和研讨中,倡导教师注重挖掘美的元素,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受其中所蕴藏的爱国情、民族义、父母恩和社会公德等道德内涵,从中引领学生求真、向善、求美。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学校创新教师学习机制,确立了“教师学习培训是一种责任”的理念,鼓励教师们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并坚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式战略,取人之所长,为己所用,促进教师成长。

“走出去”,学校选派中层干部和班主任赴杭州跟岗学习,英语骨干教师赴北京、河南等地参加“全国中学骨干英语老师新课程教学高级研修班”;音乐老师赴浙江绍兴参加“第六届世界合唱节”观摩学习,等等。“学成归来”,学校还会组织老师们开展学习心得交流,用“带回来”的先进理念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请进来”,学校经常邀请教育管理专家、艺术教育专家、德育专家、广州市教研专家、名校长等来校作专题报告会,上示范课等,传经送宝。高质量的学习和培训,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有效提高了教师团队的专业水平,更好地引领学生在美的学习中涵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注重活动体验,以美养德

多彩的活动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真善美,在体验中获得道德判断能力,顺利实现自主成长。学校开展了“以美养德”系列活动,寓德育于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感受和体验真善美,培养优良品质。

例如,学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组建了校园合唱队、舞蹈队、书画兴趣小组、航模兴趣小组等,为学生构建心灵乐园。每年,学校还定期开展科技文化节、体艺节、演讲比赛和文艺汇演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艺和创造力的平台。

3月是学雷锋月活动,学校组织各班自编黑板报,引导学生学习雷锋的事迹,用发现的眼光寻找身边的“小雷锋”,人人从小事做起,发现和寻找身边的社会美、人物美。学生们积极响应号召,不断挖掘和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班级的黑板报变成了美德宣传栏。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懂得了美德就蕴藏在点滴生活中。5月,学校组织了母亲节征文比赛,号召学生观察母亲的一天,与母亲谈心,共同回忆成长过程等。学生在认真了解母亲美丽的内心世界后,深感震撼,更加理解了母亲博大的胸怀和养育自己的艰辛,懂得了感恩和责任。征文比赛中,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同学们争相传看,受益良多。丰富的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欣赏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受真善美,学会创造美的生活。

教师也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论坛、班主任论坛让老师们畅所欲言,说出工作的困惑与烦恼,交流心得和经验,激励教师们发现教育之美,为老师们创造自己的心灵家园。活动促进了教师的反思,教师们在观点碰撞中获得了新的灵感,在疏解困惑中重新注入了工作的激情与动力。

学校还鼓励老师们开展课题研究,写下自己的思考等。例如,学校生源比较差,中等偏下学生占较大比例。为此,老师们开展了针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研究,通过观察和实践,从学生成因、转化和教育策略、教师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实验。研究团队倡导老师们以挖掘美的眼光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提出“留住每一位学生,不放弃对每一位学生的帮扶和呵护”,以平常心对待学生,让他们重拾信心,走向美好未来。研究成果在全校教师中推广,有效提高了教育效果。9月,学校结合教师节,开展了“金秋赞歌”征文比赛。老师们积极投稿,学校将作品集结成册,出版了《我思故我在——永新教师论文集》,为老师们留下了成长的足迹。

关于道德的名人名言范文第3篇

一、学校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1、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另一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心理促动。校园中亭阁假山、名人雕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学生在曲径廊亭中看书读报,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2、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当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明显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到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这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现在有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睬和踢,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曾听过这么一件事,有一所学校学生老喜欢用脚踢门,为改变这个坏毛病,学校想了许多办法都无效,一个老师说:干脆安装一扇玻璃门。结果玻璃门完好无损。可见,建立了健康优良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故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行为咨询方法的先驱者克罗姆布鲁兹指出“咨询的中心目标提高要帮助每一个当事人解决他之所以来寻求帮助的那些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之温暖,指导学生自我调控,还要详细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倾诉的忠实听众,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许多东西是需要给予帮助的,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询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

二、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几个专职教师还是不够的,必须是全体教师广泛参与。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 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调适。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慢慢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家长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

关于道德的名人名言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287-02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员在工作和劳动中所应当遵循的特定行为规范。职业道德是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影响下形成并发展,体现为一种较为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学生将来走进职场的形象,还与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信誉和声望密切相关,所以,使高职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就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虽然已经引起学校的重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问题应当引起教育者的深刻思考,并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改进。

一、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问题

1.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价值取向多元化发展使传统职业道德受到冲击

随着思想的解放,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正悄悄发生变化,导致道德评价体系发生变化,一些曾经备受推崇的职业道德观念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在传统的职业道德价值体系中,讲究“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只讲奉献,不讲索取”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而如今这些道德观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虽然居主导地位的思想仍为集体主义与奉献精神,但人们已经逐渐接受和认可“合理的利己”和“集体为主兼顾个人”的道德标准。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推进,大学生职业道德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是必然的发展结果,但是部分学生的职业道德取向变得越来越偏激,价值信仰越来越淡漠,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和荣誉意识等逐渐弱化。

2.职业教育中重视职业技能教育,轻视职业道德教育

在目前的职业教育之中,很多院校都把教育学生的重点放在职业技能教育上,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只重视公德教育,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只重视思想政治课堂内的道德教育,忽视了课堂之外的熏陶与培养;只重视外在的职业道德教育,忽视了使学生的职业道德由外在的规范转变为内心的自省。由于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形成对职业道德的高度重视,所以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就不会形成主动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习惯,甚至对职业道德不以为然,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在工作中只看重个人待遇,没有责任心,不愿遵守劳动纪律,如果工作条件艰苦或者对薪资福利待遇不满意,即使签订劳动合同也随时辞职而去,这种现象与学校轻视职业道德教育的关系是分不开的。

3.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教育,是除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外最主要的教育场所。对学生进行学校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学生从小学开始接受学校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知识的传授,自身的职业道德也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是不存在问题的,能够做到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严格执教,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但是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较低,对学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4.职业道德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效果不佳

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课程是《思想道德修养》,而《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与职业道德有关的章节也是非常有限的,并且理念较为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不理想。高职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各种技能型人才,不同的专业对应着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职业应该遵守不同的职业道德。而高职院校在现有的职业道德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本都是“一般性”的理论,对不同行业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研究不到位,造成了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的不成熟和教育理念的落后,而应用不成熟的理论和落后的教育理念是无法得到明显教育效果的。

另外,在职业道德的教学中,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重视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塑造,而当学生面临道德选择的时候无法灵活应用课堂中学到的职业道德知识,使理论化为空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单调的说教和沉闷的灌输不仅不能达到教育目的,甚至使学生厌烦,产生逆反心理。

二、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高职学生完成高职教育之后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成为各种基础性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兼具熟练的操作能力,如果再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那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将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相反,毕业生们拥有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就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制约作用。整个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各行各业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如果从业者们都能够干一行爱一行,加强责任意识、集体意识、荣誉意识、奉献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改进工作作风,那么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将会大大加快。

2.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净化

各行各业的“行风”是社会风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行业的“行风”主要是由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决定的。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待其走向工作岗位之后,自然能够坚守职业道德,在需要做出价值选择和价值评判的时候,自然的以高尚的职业道德作为选择和评判标准,使整个行业的风气良性发展,进而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改良。

3.有利于高职学生的自身发展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享有更多的工作机会,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考验。衡量一个高职学生能否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从业人员,除了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熟练的专业技能之外,最重要的在于其职业道德素养。职业道德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风气有利,更对学生自身发展有着巨大意义。学生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激发劳动热情,积极改革创新,努力钻研业务,提高工作效率,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在工作岗位上奉献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完善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1.改革课堂教育方式,增强课堂有效性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是思想政治课,要增强思想政治课堂的教育有效性,必须进行课堂改革。首先,思想政治课的理论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现阶段对高职生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现阶段社会发展对职业道德的客观要求。在教育形式上可以开拓创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可以将一些学生关注的与职业道德相关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读新闻、思考新闻、讨论新闻。例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勇救学生的新闻,可以让学生搜集关于张丽莉的新闻报道在课堂上朗读,教师根据新闻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对于有疑问、有交锋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提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仅作为讨论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讲授人,学生和老师是身份平等的讨论者。这样使用具体而真实的新闻案例进行教学,能引起学生思想和心理上的共鸣,避免灌输思想的抵触情绪,摆脱了单纯理论说教的空洞,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受程度。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也不能仅仅依靠思想政治课,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也应该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因为职业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专业素质教育,不同的专业对职业道德又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职业道德教育应该与专业课教学紧密结合,发挥专业课的学时优势、专业优势、实践优势,营造全方位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使学生能更直观、更客观的接受职业道德教育。

2.学校开展各种校园活动打造职业道德教育的大环境

大一学生刚刚走进职业院校的时候,对职业教育和职业道德的认识还是一片空白,如果学校积极有效地利用这一空白期,将会取得明显的教育成果。学校可以广泛张贴标语和与职业道德相关的名人名言,打造彰显职业道德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细微之处得到职业道德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学校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听讲座,开讨论会,聘请职场精英、创业者、优秀毕业生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新生在与本校优秀的毕业生交流过程中,会发现这些优秀毕业生与自己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相似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思考方式、生活经历,这样可以拉近学生与优秀毕业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会从前人的经历中总结出经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邀请职场人士进行职业道德讲座能够使学生了解企业的需求与企业的用人心理。职场人士也能够从企业的具体要求出发,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这种教育不同于教师的课堂教育,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3.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力量是教师,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教学态度、职业精神对学生有最直接、最强烈的教育效果。“言传身教”之中,教师的“身教”比“言传”更有教育意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学生会不自觉地观察教育者的职业道德水平,看看教师是否具备自己所说的“职业道德”,如果此时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那么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养成将是一种毁灭性打击,使学生怀疑教师所说的一切,甚至与教师的“言传”背道而驰。所以,教师在提高自己知识水平、授课水平的同时,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种“身教”将会比课堂中的理论讲授更有力量指引学生前行。

参考文献:

[1]刘丽枫.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探讨[J].科学教育家,2007(9):84-86.

[2]刘宽亮.高职高专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状况及对策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2006(4):78

[3]廖祖耀,杨莉,等.当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与对策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60-61.

关于道德的名人名言范文第5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当今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身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如今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中学生存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一)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名人雕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学生在曲径廊亭中看书,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

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睬和踢,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曾听过这么一件事,有一所学校学生老喜欢用脚踢门,为改变这个坏毛病,学校安装了一扇玻璃门,结果玻璃门完好无损。可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行为咨询方法的先驱者克罗姆布鲁兹指出:“咨询的中心目标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当事人解决他之所以来寻求帮助的那些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控,还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倾诉的忠实听众,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我们的学生很多是需要帮助的,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询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

二、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

(一)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几个专职教师是不够的,必须是全体教师广泛参与。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改变评价方式。

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层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出言不逊,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被誉为“德国普通教育之父”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严厉的面孔和训斥、咒骂学生是一种恶劣的行径”。我们应学习借鉴英国教育的优点,英国教师对学生评价时从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对学生的赞扬体现在具体细微中,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我们教师缺乏这种意识,对学生太求全责备了,我们应学会赞美,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

(三)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