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相矛盾的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揭示寓意的过程就是把寓言中的形象转移到现实生活中去的过程,就是把故事中描写的动植物转移到社会或把此人此事转移到彼人彼事中去的过程。
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中国寓言,都能找到相应的文言版。艺术形象是寓言的躯体,道德教训是寓言的灵魂。寓言教学需在今文与古文之间转换。儿童时期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期,利用这个时机学习一点文言文事半功倍,也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丰富想象、提高艺术鉴赏力,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文言文奠定基础。
因此,在小学语文的高年级段,我们需要也应该以“寓言”搭台,为学生学习古文唱一出“文言戏”。
一、以古文字切入,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理解关键字词,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语感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是固定的。如,“与”:和;给予。“发”:放出;挖掘;打开。“之”:的;代……;到。“可”:适合;值得等。学生碰到这些字,经常翻译翻译,记一记,就对一些常用的文言字的意思有了大概的了解。而《自相矛盾》中,只要解决了这些关键字,对文章的文言版就好理解了。这些字是:“鬻”(yù):卖。“誉”:赞美。“陷”:攻破。这里是刺透的意思。“或曰”:有的人说。“以”:拿,用。“应”:回应,回答。古文中的很多字的意思和白话文是意思相通的,只要解决古文中一些难理解的字词,找到关键词语的意思,对一句话乃至一段话的意思就理解了。
三、古今文对照读,树立学生学习古文的信心
学习《自相矛盾》时,学生先把故事读熟,然后出现文言版的《自相矛盾》:楚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如何?”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学生对照现代文和文言文,反复朗读,逐句对照朗读。很容易就能理解了文言版的《自相矛盾》。这样,学生就能初步接触文言文,学到这样的寓言或者是成语故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把文言文拿出来对照读,反复多接触,学生对文言文就消除了陌生感,慢慢就能建立起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关键词:泰澹桓澹幌簿纾幻姥特征
徐峥的逑盗械缬埃ā短濉酚搿陡濉罚,都受到观众极力追捧赢得了不俗的反响,创下了多个国产电影的观影记录。逑盗械缬氨皇切灬颗牡米畛晒Φ南簿绲缬爸一,也使得喜剧性美学特征在电影中被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一、人物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喜剧性错位
从美学的角度出发,黑格尔认为:喜剧的根本特征在于现象与本质的矛盾,即喜剧主体所采取的行动的外部形式同内在的精神实质的矛盾。这种矛盾直接导致主体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错位,主体行为的动机和结果的悖反。黑格尔的论述,在逑盗械缬爸械玫搅思中的表现,也突显了其喜剧性的错位特征。
在电影《泰濉分校王宝是一个卖葱油饼的“三无青年”――无学历、无财富、无颜值。但是却对外声称著名影星范冰冰是自己的女朋友,并且要到泰国和范冰冰度蜜月,一路上不停地要求徐朗与自己合影。但在电影的最后,在徐朗怀疑王宝是高博派来的卧底时,撕掉了王宝一路上所写的旅行日记,无意中发现,王宝认真地记录了在泰国旅行中与自己发生过的点点滴滴,但是却日记里的主人公却不是王宝与徐朗,而是王宝与范冰冰。在日记中,王宝把徐朗当做了范冰冰,把自己与徐朗的经历都假想成是自己与范冰冰的经历,造成自己是真的与范冰冰度蜜月的“假象”。
无独有偶,在《港濉分校徐峥也塑造了这样一个――“错位”的徐来。电影中,徐来的喜剧性错位主要表现在:理想与现实的错位。徐来的理想是当一名画家,可是阴差阳错的,却当了胸罩公司的大老板,专门负责设计女性的胸罩,甚至还把作为一个画家作重要的东西――画板,都给卖了;现任妻子与初恋的错位。徐来一直喜欢大学时的初恋杨伊,但后来因为杨伊要去香港做交换生,于是二人被迫分道扬镳,歪打正着地与现任妻子蔡波结婚,但多年却一直没有孩子。
在电影中,王宝和徐来的错位,都突显了电影的喜剧效,也使得他们担当起了电影中重要的喜剧角色,更使得电影的剧情更加地吸引观众的眼球,从而获得观众的热捧。
二、人物性格的自相矛盾
黑格尔说:“在喜剧里有一种自信精神,―它依靠某个东西,坚持某个东西,一心一意地追求这个东西,而总是遇到它所探索的哪个东西的反面,―然而它从不因此存在任何怀疑,也不反过来想想自己,而始终是对自己和自己的事情充满信心。”一般而言,喜剧人物总是充满信心,或者说是执迷不悟。
在电影《泰濉分校叙述了徐朗与高博本是好同学,但因为对“油霸”的意见不同意,致使他们成为竞争对手。高博一路跟踪徐朗到泰国,当徐朗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周先生所在的寺庙时,却发现并不是他要找的周先生。紧接着高博和王宝也跟到了寺庙,可他们的到来却搅乱了正在进行的古董“黑交易”,在混乱中,徐朗和王宝偷走了高博的车钥匙,成功地逃跑了。然而,在逃跑的途中,徐朗却也担心高博寡不敌众,会被恶人打死,马上把车掉头去救自己的对手――高博。
与此同时,这种的人物性格的自相矛盾也在《港濉分械睦拉这一人物得到体现。拉拉立志做一个导演,还常常缠着家里的人,要他们帮助自己完成他的拍摄作品。但是,拉拉除了整天口上说着一堆不切实际的拍摄理论之外,他却没有拍过一部成功的作品。而且,当他发现自己的姐夫徐来不是去见客户,而是去见自己的初恋情人时,拉拉就千方百计地阻扰他;可是,得知姐夫与初恋情人之间还欠一个“青春之吻”时,拉拉又鼓励姐夫徐来去找他初恋情人。
美学喜剧中的人物性格的自相矛盾,在徐朗和拉拉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徐朗虽然与高博是事业上的竞争对手,但也不愿在他有难时袖手旁观。拉拉虽然满腹的拍摄理论 ,但却没有成功的作品;虽然知道了姐夫背着自己的姐姐与初恋约会,但也被他们青春时的故事而打动。正是因为人物性格中这样的自相矛盾,才使得电影中人物的性格更加的丰满与真实。
三、喜剧冲突的“无害性”
喜剧冲突的“无害性”并不是说“对喜剧对象性质无害,而是指在特定喜剧情境中,无论对人对己都不造成重大伤害,更不危及人物的性命。”徐峥的逑盗械缬白魑喜剧电影,其电影中的矛盾和冲突都是无害的,都不对影片中的人物造成任何致命的危害。
在《泰濉分校最大的矛盾和冲突就是徐朗和高博的矛盾。高博为了抢先一步得到“油霸”的授权书,不惜在徐朗的手机上安装跟踪器。徐朗为了识破高博的计,抢先高博夺得授权书,也发起了“反攻”。其中,为了抢夺高博的汽车,不惜用计偷走他的车钥匙,还污蔑他偷东西,并告诉当地的警察,以此来拖延高博的时间。
而在《港濉分校最大的矛盾和冲突则是徐来和拉拉的矛盾。拉拉为了拍摄他的纪录片,想方设法地缠着徐来,而徐来为了赶去见初恋情人杨伊,则绞尽脑汁地想甩掉拉拉。二者在你追我赶的过程中,矛盾和冲突不断地升级。徐来本想躲过拉拉,却被拉拉无心地戴上了王晶导演拍戏使用的新型的、难以解开的头盔,而他们在找锁王开头盔的过程中,却得罪了香港本地和墨西哥的黑帮人物。
虽然在影中,矛盾和冲突常有发生,过程也是惊险万分,但其最后的结果对人物都没有造成任何巨大或是致命的伤害。《泰濉分械男炖首詈笏涿挥械玫健坝桶浴钡氖谌ㄊ椋但他却依旧继续研发“油霸”这一再生能源,使其不断地完善;高博虽然因为没有护照而继续呆在泰国,但他的妻子却为他产下了儿子,而且电影的镜头最后是泰国的泼水节,这也蕴含着美好之意。《港濉分械男炖醋詈蠡故茄窈妥约旱钠拮硬滩ㄔ谝黄穑而且还孕育着他们期待已久的孩子;拉拉也因为这次香港之旅拍摄的作品而获得了成功。
总而言之,徐峥的逑盗邢簿绲缬埃充分地体现了喜剧美学中人物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喜剧性错位、人物性格的自相矛盾和喜剧冲突的“无害性”的特征。也正是因为这些喜剧美学特征的充分体现,才使得逑盗械南簿缧Ч更加地突显,并且获得了成功。
文献参考:
[1]黑格尔.美学: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50.
[2]黑格尔.美学:第3卷(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陈孝英.论喜剧美学「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
[4]柳征.悲剧喜剧的美学特征比较[J].外国文学研究,1995.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
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
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媒体设计:
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二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
戳穿
演奏
腮帮
俸禄
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精读课文,完成作业。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抽读词语卡片。
2.填字成词。
自相()盾
画龙点()
()()充数
张口()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请同学们查,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
(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基于此,《人在囧途》(以下简称《人囧》)出品方提出三项诉由:不正当竞争中的“仿冒行为”、“虚假宣传”和著作权中“版权剽窃”。但这些诉由并没有认识到影视文化商品融合了“文化内容”、“服务性”的特点。
一、自相矛盾的诉由
华旗影视提出了两项诉由,即“虚假宣传”和“剽窃版权”。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这两项诉由存在矛盾之处。
所谓虚假宣传,指的是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虚假广告”。该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也就是俗话说的“名不副实”。
在“泰囧侵权案”中,原告诉称“,人在囧途”和“人再囧途”读音相同,容易让普通消费者误解为“《泰囧》是《人在囧途》的升级版、第二部,使观众误认为《泰囧》是《人在囧途》原班人马打造的续集”。
但是,原告还表示,将《泰囧》和《人囧》两部电影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无论是电影名称、构思、情节、故事、主题还是台词等多处,两部电影实质相同或相似,故称被告的剽窃行为构成侵权。
这就出现一个自相矛盾的问题。如果《泰囧》和《人囧》“两部电影实质相同或相似”,构成版权剽窃。那么,《泰囧》多处“实质相同或相似”《人囧》,从而是其“续集、升级版、第二部“,甚至“相同”的程度到了《泰囧》就是《人囧》。如果此项诉求成立,就不会有“虚假宣传”之诉,《泰囧》让消费者观赏了与《人囧》相似的影片内容,真正做到“名实相符”,根本不存在“虚假宣传”。如果《泰囧》的内容与其宣称的“续集、升级版、第二部”根本不同,从而构成“虚假宣传”,那么又如何诉称《泰囧》剽窃《人囧》呢?
二、为何自相矛盾?
为何原告的诉由会自相矛盾呢?因为诉讼方没有认识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兜底法的属性,即在特别的知识产权法保护不到或者无能为力的领域,可以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保护。将两部法律同时适用于影视文化的保护上,就根本混淆了影视文化商品的独特性。
具体来看,电影名称“人再囧途之泰囧”,在前一诉求中作为《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商品标识元素,在后一诉求中又与角色、情节等一同构成《著作权法》上的“电影作品”,当两者混在一起时,就构成了自相矛盾的诉由。问题的根源在于影视文化商品的独特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对电影的法律性质做了双重定位,从而导致该案的诉求面临诸法律上的难题。
第三、 “虚假宣传”?——电影作为商品的特殊属性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很难被归为通常所指称的物质领域的商品。因此,不能想当然的把电影的名称等同于商品的名称或是注册的商标。更不能把电影的名称童“虚假宣传”条款中的“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联系起来;对于文化商品来说,电影名称的使用在何种意义成为“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这在法律上很难成为一个站得住脚的命题。
在司法实践中,2007年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第八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三)以歧义性语言或者其他引人误解的方式进行商品宣传的”属于“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因而华旗影视表示,出品把片名改了一个字,将“在”换成了“再”,表达的意思就是“再一次”,令观众产生这是续集的联想。而这个“再”字就被认为是商品宣传中的“歧义性语言”。
法律对行业进行规范的前提是充分尊重行业规律,尊重行业的特殊性。而戏仿在影视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是后现代主义和新现代主义文化中常用的一种艺术创作方式,尤其对于《泰囧》这样的诙谐、无厘头搞笑风格影片来说,运用这种艺术方式是完全合理的。
其二,《人再囧途之泰囧》名称对《人在囧途》的修改同样是一种戏仿创作行为,作品名称中的“歧义性语言”是一种文学创作的手法,甚至是一种戏仿吗?这些作品的名称与作品的其他内容一起构成了作品的独创性,应当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而不应该作为所谓的商品名称落入“虚假宣传”的窠臼中。
第四, “仿冒行为”——作品标识还是商业效果?
再来看华旗影视提出的“仿冒行为”的诉由:华旗影视认为,“被告在全国各地的宣传、广告中,直接、大量地擅自使用《人囧》特有的名称,导致观众严重地混淆、误认”为《人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规定的“仿冒行为”主要是指“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行为。
《泰囧》或许存在造成观众误解其是《人在囧途》的续集的可能性,但这种误解的主要原因在于两部影片具有相似的主题并选用了相似的演员,这是文艺创作的自由范畴。《泰囧》制作方选用徐铮、王宝强、黄渤等演员主要考虑了他们的个人形象与表演能力,以及他们个人在观众中的口碑,同样题材的影视剧选用同一风格的演员是业内的惯例。出品方有选择电影题材和演员阵容的自由,没有义务回避这种相似性可能造成的误解。
第四, 项目备案——法律的制高点?
如果我们把镜头拉长,3月1日的华旗不过是此前诸多纠纷的积淀所致。在《人在囧途》大获成功后,制片方为了占据电影各方面的主导权,开始秘密寻找新的导演。而作为导演和演员的徐峥也为了获得影片的主导权,直接拿了大纲向广电总局注册了《人在囧城》。
此后的事情愈演愈烈,暂且不提。而在纠纷伊始,广电总局的项目备案成为了目前影视文化中颇具效力的法律行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光线传媒也据此作为其抗辩的主要理据:“公司出品发行的《人再囧途之泰囧》是经广电总局批准拍摄和上映的原创影视作品,受法律保护”。
但是项目备案注册的法律效力是什么呢?在广电总局2006年颁布的部门规章《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管理规定》(以下简称《备案规定》)中,第十五条规定“ 电影片的署名、字幕等语言文字,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有关规定执行。”此条位于该部门规章第二部分“电影审查”中。由此带来了两个问题:广电总局的备案注册中进行的电影审查是形式审查还是实质审查呢?审查的效力可否抵抗第三人的抗辩呢?
根据目前的司法实践,电影版权的界分在于四个要素:人物、人物关系、具体故事情节,以及以上三者之间的整合关系。《备案规定》的第六条罗列了备案所需的文件。除了大纲、报告以及拍摄资格之外,还有“电影剧本(梗概)版权的协议(授权)书”。由此来看,广电总局的审查无法触及剧本本身,仍然停留在大纲以及版权合同关系的审查上。
而剧本大纲只是剧本创意而已。就如《泰囧》的编剧所言:“剧本创意”与“剧本的完成度”是两个概念。《泰囧》与《人在囧途》都讲述了一位成功人士和一位社会底层小人物在旅途中遇到一系列的搞笑、倒霉经历,并引发成功人士对人生观、家庭观的反思,最终迷途知返的故事。这是电影类型——公路片的标准表现方式之一,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由此,广电总局的形式审查很难对第三人产生抗辩效力。
总结:影视文化商品的法律战略规划
无论结果如何,“泰囧侵权案”的意义也许在于能够引起中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思考,对文化产品进行品牌战略规划与法律保护。若在2010年《人在囧途》的谈判签约阶段,编剧、导演、制片方等初创人员能够将后续的一系列商品发展,如是否开拍续集,是否改编成为其他演绎模式(电视剧、舞台剧等),是否保持原班人马的稳定性,合作出现问题该如何处理等等考虑在列,并进行战略性的法律保护,这费时费力的诉讼也就避而远之了。
作为法律上尚难以界分的影视文化商品,为避免因法律的模糊性导致的权利义务的不确定性,从业者在现阶段更需要的是“合约精神”所带来的权利义务的明晰和明确。在此基础上,依托现有的《民法》、《合同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著作权法》,以及相应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对产品链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1, 请问咱们国家在影视衍生品方面有什么相应的保护法律吗?
答:影视产品本身在内容上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在市场影响力等无形资产上受到有限的《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而影视衍生品是一个范围非常广泛的概念。由此,其保护的方式也会因为衍生品的表现形式的不同,而涉及不同的法律保护。如DVD衍生品,因为著作权保护的内容转变为了有形的物质商品,那么除了内容受传统的著作权法保护之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标法》、《产品质量责任法》、《音像制品出版条例》等具体法律也不同程度地介入。
2, 一旦影视产品被侵权,该如何保护影视公司的权益呢?
答:一般的影视产品侵权在于内容侵权,即俗称“版权剽窃”。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两点:侵权界定与证据收集。对于前者,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在2012年的一起“侵犯著作财产权纠纷案”的判决中给出了如下的司法实践标准:“在判断一个作品是否使用了另一个作品的内容、是否构成侵权时,除需要对人物、人物关系、具体故事情节等分别比对外,还需要对人物及人物关系与故事情节所融合而成的整体内容进行整体比对、综合判断。”而对于后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原公司需要出具剧本著作权或专有使用权的著作权转让或许可合同、涉及著作权的底稿、原件、合法出版物、著作权登记证书、认证机构出具的证明等;证明剧本原创性的创作过程中的各份修改稿以及律师事务所出具的《作品比对书》。
君瑞君瑞大雅才。
风流不用千金买,
月移花影玉人来。
今宵勾却相思债,
一双情侣称心怀。
老夫人把婚姻赖,
好姻缘无情被拆开。
你看小姐终日愁眉黛,
那张生只病得骨瘦如柴。
不管老夫人家法厉害,
我红娘成就他们鱼水和谐。
今年是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诞生110周年纪念,荀派名剧《红娘》中有一段著名唱段,是崔莺莺与张生幽会时,将红娘挡在门外,红娘于是有了一段“小姐小姐多丰采,君瑞君瑞大雅才……”的独唱。由于这折戏原名为《佳期》,因而这段唱也被称为《佳期颂》,荀派传人也多以唱此段以示得到荀派嫡传。
红娘的这段唱词后半部是谴责老夫人赖婚,并表示不怕家法要成全佳缘,这几句唱词义正词严极富斗争性。但最后一句“我红娘成就了他们鱼水和谐”,似乎是红娘将自己塑造成了倡导自由恋爱的“大侠”,要主动成全崔莺莺与张生的结合,虽正义感很强,但细想起来,似乎与剧情不太吻合。
京剧《红娘》是荀慧生参照王实甫本《西厢记》及昆曲《拷红》于1936年改编而成的,他根据自己的演艺特色,突出红娘这个活泼、热情、机智、勇敢的小丫头。但按照剧中人物定位,红娘不该有这样的语句。戏中的爱情发展,是张生与莺莺之间的主动行为,“疑是玉人来”是小姐写的幽会诗,治疗张生的药方是小姐开的,此外莺莺还曾想把不识字的红娘瞒过去。按照剧中情节,红娘不过是戳破了小姐与张生之间的一层纸,起个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己,怎能有 “我成就他们”这句与情节不相符的唱句呢?但是几十年来大家都这么唱,这么演的,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我在解放以前听过荀慧生本人所唱的《佳期颂》,记忆中和现在所唱的有些不同,虽不能完全记起当时荀慧生所唱的每一句唱词,但清楚记得最后一句是“冷露啊湿透了我的凤头鞋”。这是一句非常形象表现出人物境况的唱词,既点明红娘当时是站在门外,同时也表示她等待的时间己经很长,所以才有接下来敲门催促小姐赶快回去的动作,承上启下顺理成章。由于这句唱词形象点出红娘当时所处境地,也较为典雅有诗意,让我记忆深刻,但苦无佐证。
最近,我翻阅由柴俊为主编的《京剧大戏考》,看到其中有赵燕侠1979年演出《红娘》的录音记录,最后四句就是:“一个是半推半就惊又爱,好一似襄王神女赴阳台。不管我红娘在门儿外,这冷露呀湿透了我的凤头鞋。”这四句似乎更切合剧情,其中‘半推半就’来形容崔小姐最为传神,红娘在这出戏中虽然是主角,但戏中爱情故事的主人公仍是崔莺莺,由于受礼教思想的约束,莺莺一开始处在半就半推的矛盾状态之中,这让还只是小丫头的红娘看得很清楚但又不能理解透彻,红娘见小姐约了张生又赖掉,以开药方为名去书房相会,却又进三步退二步,所以猜到小姐始终是‘半推半就’的状态。即使时至今日,在写男女相恋的作品中,男方有过度直白的语言和行为,女的也必定骂一声‘讨厌’!这一直是小说以及影视作品常用的公式,‘半推半就’成为爱情过程中的经典桥段。后一句唱“不管我红娘在门儿外”似含怨言,这也正是小丫头对男欢女爱的似懂非懂,难道人家两人世界还允许你这第三者在场吗?花园相会就因为红娘在场而告吹,不过如果红娘也象王婆那样知趣地走开,那她就不是小丫头了,这句正是写红娘的传神之处。这最后四句唱词是既生动又准确,为什么到后来都改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