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今年春晚评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根据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CTR)统计,截止到2011年2月2日23时45分,在收看过晚会节目的家庭中,81.92%的受访者认为今年央视春晚办得好。但从民间的反应来看,人们对央视春晚的评价与央视官方评价差别很大。
兔年春晚期间的5个小时内,网友共发出了823万条与春晚相关的博文。在1万多人参与的调查中,表示“满意”的只有6%,认为“一般”的有25%,还有59%的人表示“失望”,10%的人“没看”。
郑渊洁在网上做了个调查,对央视春晚打分,截止2月7日上午10时15分,有4000多人参与,认为春晚得分应该在60分以上的只有25%,认为得分应在80分以上的只有9%,还有38%的人直接给出了20分。
无论官方与民间评价如何悬殊,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高扬主旋律与主流价值,远离民间和现实,主旋律与媚俗化的结合,似乎是央视历届春晚的风格特色。而回归春晚的平民化取向,反映现实问题和民生问题,则是春晚改革的重大呼声。
清华教授猛批春晚低俗
央视兔年春晚虽然早已谢幕,但批评的声音依然沸沸扬扬。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肖鹰此前发表了题为《春晚导演莫学“苏紫紫”》的评论文章,文风泼辣,其中点名对兔年春晚语言类节目总导演马东提出质疑。
2月9日,马东在博客上发表文章《真人版“专家指导”答清华大学美学教授肖鹰老师》,措辞激烈地予以“回击”。
肖鹰在文章中说,我只想质询多年以来,春晚导演们的“重心”究竟是在“取悦”还是在“取笑”作为“大部分人”的“农民”?别的不用谈,在2009至2011三届春晚中,赵本山表演的小品,2010年《捐助》的“笑点”是“两个光棍争一个寡妇”,2011年《同桌的你》的“笑点”又是“两个男人为一个女人吃醋”,赵本山们的趣味专注于此,想像力局限于此,中国农民就应该这样“被正确取悦”?
对于马东“董卿与韩乔生结婚”的玩笑,肖鹰质疑“马东导演的‘造谣生势’与‘苏紫紫’的‘炒作’有何区别?”
马东则特别在博客中用大号字体感叹说:“说实话,见过不靠谱的,但没见过堂堂清华大学美学教授肖鹰老师这么不靠谱的!”
对于肖鹰关于赵本山近年来春晚小品的批评,马东说:“您的‘总结、提炼和集中表达’就是‘两个光棍争一个寡妇’和‘两个男人为一个女人吃醋’,真是让人欲哭无泪。”
马东还说:“作品好坏自有公论,毁誉由人,但是笑声不假,创作的过程也是充满诚意的。春节是一个大众娱乐的节日,快乐是美最好的传达,即便节目一入您的法眼就‘快乐得不够美’,也大可不必以一副狰狞面目示人,就跟一个小品该为道德沦丧、人心不古负全责似的。”
主旋律与媚俗化
央视向来被认为是主流价值和主旋律的代表。而高扬主旋律,则成为历年央视春晚的价值取向。今年照样不例外。
人们不难看到,历年的春晚,无论是歌舞类节目,还是语言类节目,几乎每个节目的主基调都有一种宏大的价值观与伦理观,而这个价值观就是一种基于现实基础上的粉饰。
比如,小品《新房》中,传达的似乎是一种房价上涨很合理、老百姓不必都买房的价值观。
冯巩、牛莉、小宋佳、刘金山的小品《还钱》,高扬的则是一种拾金不昧的道德观。而这种道德观,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被雷锋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
赵本山小品《同桌的你》,尽管“此处删去多少多少字”成为一大看点,却被认为是拾贾平凹《废都》之牙慧。虽然笑点不乏,但最后仍然少不了一种说教的姿态,尽管其中穿插了不少农民式的幽默与狡黠,引发出了不少八卦与低俗的暧昧情愫,但最终同桌之谊还是战胜了一切。
这就是主旋律与主流价值的强大威力。
无论是雷锋式的道德高标,还是同桌的友谊,似乎都让人感觉到,这个时代,真情无处不在,美好生活无处不在,邪恶和欲念几无藏身之地。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被善良与真情“裹挟”的美好时代。海清、黄海波的《美好时代》恰好又将这种价值观推向了。
在同为海清、黄海波主演的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中,并没有将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如此美化,然而,在春晚小品中,这种美好关系却被演绎得“滴水不漏”。
其实,何止今年的春晚,历年的春晚,主旋律都被那些相声、小品及歌舞类节目发挥得“淋漓尽致”。
有网友甚至苛刻地评论,今年央视春晚,除了那个两三岁的“花木兰”之外,几乎全无亮点。刻意的痕迹太重,让人反感,太俗难免让人起腻。中国这么大,新奇淳朴且不失高雅的东西有的是,为什么不去挖掘?
东北小品:
春晚的“救命稻草”?
自从赵本山亮相春晚以后,历届的春晚似乎都少不了他和搭档的踪影,而不少观众亦将其作为央视春晚的唯一“不尿点”。
有观众甚至指出,如果把赵本山的小品放在开始而不是接近零点,估计后面的节目就没有多少人看了。可见,“赵氏搞笑”对春晚有多么重要,难怪春晚对赵本山已经形成了一种依赖,身体好要上,身体不好也要上。2009年春晚,众多节目里只有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获得喝彩。而今年的《同桌的你》依然秉承了“赵氏幽默”的一惯风格。小品结尾时,赵本山还私自加上了一段自我嘲讽式的话,似乎成为整个小品的“点睛之笔”。赵本山先是把自己贬损一番,用自己的嘴,把别人批他“低俗”的话给说了,等于封住了别人的嘴。这似乎是对社会批判“赵氏幽默”的抱怨。
“赵氏幽默”俨然成了央视春晚的“救命稻草”。然而,这“救命稻草”真能救春晚的“命”?
有网友评论,曾经的春晚,相声小品可谓是“百花齐放”,一个又一个的好节目逗得观众笑声连连。可是,曾几何时,当相声小品的讽刺功能在春晚被拔掉后,相声小品就像没了生命力的“行尸走肉”,再难逗笑观众,予人深刻印象。而相声小品的集体萎缩给了以滑稽忽悠为主的“赵氏搞笑”异军突起的机会。
这种现象背后,有一个重要的现实和逻辑支撑,那就是,近年来东北语言类节目和东北媚俗文化在电视中的风起云涌。以东北和北方为主的语言类节目呈愈来愈多之势。据统计,今年春晚,语言类节目占整个春晚节目总量就达三分之一。东北风劲吹神州,浸染着我们的文化血脉。就连于丹也在其新书《魅力东北话》中鼓吹东北话,甚至宣称“东北话已成为中国文化一个重要符号”。
在很多人看来,相声小品的好看与否,已成为衡量每届春晚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比如,以往春晚相声《宇宙牌香烟》、《五官争功》,小品《超生游击队》、《打扑克》等节目就给观众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
然而,语言类节目增多的背后,却是其质量的日益媚俗化。
东北文化和“赵氏幽默”风靡全国的背后,是一种怎样的文化征候呢?有评论认为,这是一种基于主流价值观之下的无厘头,既有农民式的狡黠,又有一种对农民愚昧无知的讽刺。尽管这些小品打着贴近主流,贴近现实的旗号,占据了中国人生活语言的一大部,然而,却离真正的现实生活越来越远,它已经丧失了相声、小品最基本的批判和讽刺功能,取而代之的是媚俗。
回归民间与现实关切
赵本山曾经对媒体坦承,在央视春晚,他是一个尴尬的角色。其实,春晚在中国人的春节文化生活中,何尝不是一个尴尬的角色?
春晚作为央视的一个“发明”,应该说是从一个美好的初衷开始:过大年大伙都图个热闹。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当这台晚会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成为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时,这个初衷却逐渐变味了。
1983年,央视第一次办春晚,导演黄一鹤白手起家。1985年,他将春晚舞台搬到了工人体育馆。没想到的是,那场晚会遭到了强烈批评。黄一鹤是春晚史上最勇于尝试却屡屡招来批评的导演,然而,正是这种锐意的改革,才造就了春晚早年的辉煌。
而今,还有这样一位勇于尝试的春晚导演吗?曾经有导演放言对春晚进行改革,但最后展示的结果,不过是在一些节目上的小修小补,对春晚的整个流程模式、叙事方式从来没人敢动一根指头。
因此,我们才在春晚中看到令人怪异的地方:一段本来爆笑的小品,最后却被硬生生地塞入一段主旋律的煽情……对于一台本来应该让老百姓欢乐的晚会,却沾上太多说教的色彩。
当春晚背离了欢乐这个初衷之后,它也给自己背上了沉重的枷锁,变成一台不能犯错的晚会。如果这个枷锁没有被卸下,相信在未来,我们还得继续观看这种四平八稳、淡而无味的春晚。
一方面,春晚背负着沉重的枷锁,另一方面,它又试图让全国人民都感到满意,春晚似乎谁都想讨好:主管部门、广告商、观众。这种求大求全的取向,造就了今日春晚光怪陆离的怪相。
一方面,我们主流的价值观提倡要反“三俗”,弘扬正气,弘扬主旋律,但另一方面,我们的文艺作品却又在不断地制造“三俗”。于是我们看到,央视春晚,一方面在传达严肃、主流的价值观,而另一方面却又在反严肃,处处充斥的是“三俗”和虚假;一方面,春晚力求迎合最大多数群体的民间化审美,而另一方面,春晚却又走向了反民间、、反现实的深渊。
甚至不少人直接批评,央视要摆脱媚俗倾向,最根本的是要放下自己的姿态,毫不吝惜地去掉那些老面孔。而在节目选拔上,则可先由地方台推举,多采纳地方台的建议。如是,方能真正地走向民间、回归平民。
春节主题观后感1
大年三十这天晚上,我早早的吃完了饭,坐到电视机前,等待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终于,春晚的大幕拉开了,一段以全国东南西北各方百姓和各界名人谈谈心中的春晚的短视频取代了以往热闹欢腾的开场歌舞,回归到了家常让人感到很贴心——春晚是什么?春晚就是团圆,就是喜庆、热。就是吐槽,就是快乐,就是图一乐儿……
歌曲《群发的短信我不回》《时间都去哪儿了》在歌手的吟唱下,把人们心里的哪一种怀念过去,怀念那种真的东西的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让人的心窝暖暖的。
在今年的春晚上,最引人瞩目的一点,就是在舞台左侧有一位小姑娘在不停地旋转,她就是小彩旗,她就是时间的化身,时间的使者。从春晚的开场一直到新年的钟声敲响,一刻不停歇地转动,代表着时光的流逝,四季的轮回……
小品也是我看春晚的一大乐趣,尽管今年春晚语言类节目少,但是《扰民了你》《扶不扶》等正好反映了社会上的一大热点,表现了当今社会上人们的生活情况,与社会风气,令人动容。留给我最深印象的是小品《扰民了你》,它讲述的是三个年轻小伙子在为着自己的梦想不停地奔波,却打扰了住在楼下的老奶奶,老奶奶三天两头的到楼上来“投诉”。有一天,因为房租上涨,三个小伙子要离开了,()老奶奶知道了,便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自己的孩子在外拼搏、生活,三年五载都不回来看望自己,正巧楼上搬上来了三个小伙子,为她的生活增添了生气,于是他开始借助“投诉”的名头三天两头上楼与孩子们聊天。
在当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空巢、独居老人近1亿人,他们的儿女在外打工,不能回家看望他们,他们非常孤独,所以社会上开始有自愿者组织去探望这些空巢老人,陪他们聊天,帮他们做些家务,给他们换一床暖和的被子……这让许多老人感到了家的温暖。而我们,在平时也应该多多关心爷爷奶奶,和他们聊聊天,谈谈心。
今年的春晚,即贴心又温暖,在倒计时的钟声中,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30年以来的春晚,一年又一年,春晚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春节主题观后感2
除夕,好热闹啊!人们忙得不亦乐乎,贴了对联又挂年画;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就像在锅里炒芝麻似的接连不断;啪啪啪的焰火声就像北京天安门举行盛大的庆祝会似的,穿过了大街小巷,穿过了高楼大厦,把漆黑的夜晚照着得如同白昼。
夜幕降临了!等候多时的我和姐姐高兴地拿出了“万花筒”。我兴冲冲地拿了焰火和打火机,准备放焰火。我们放的第一炮是“一啸冲天”,随着一声巨响,天空顿时如同白昼,好壮观哦!紧接着是
“天女散花”,所谓天女散花,顾名思义,那一定是非常漂亮的场面。你看,果真不出所料,仙女们在天空中把一篮子花毫不怜惜地撒向人间。那些花在空中飘飘悠悠,美丽极了!刹时,空中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和姐姐高兴得手舞足蹈。随后,我们又放了“降落伞”、“七仙女”、“百花奔放”……
今年的除夕之夜,我们贴对联、挂年画、放焰火、看电视,尽管是忙了一点,但称得上是丰富多彩,使我在忙碌之中学会了许多。而最使我难忘的还是“听回忆”,爸爸的一席话使我对过去了解了许多……
春节主题观后感3
20xx年央视春晚观后感20xx年央视春晚观后感。我的确看了春晚,但真没时间写,因为当时我在忙着写入党申请书,2017年的春晚或者说是2017年中央电视台曲艺版新闻联播,激发了我内心深处潜在的党性。党性不强的人欣赏不了这届春晚,因为看上去这届春晚最大的赞助商是马云,其实是马克思,多少年轻人看着看着就找来了纸笔开始写入党申请书。
这届春晚无疑是段子史上最黑暗的时刻,往年段子手们卯足劲尽情嘲笑文化课代表,没想到今晚是政治老师监考,大家槽点满满,但在如此宏大和一本正经的政治气氛下,无言以对,春晚不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再是当年那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识形态宣传工具,今晚它就像朝鲜刚发射的那枚火力十足的火箭,来势汹汹,但却显得可笑。据不完全统计,今天有超过1亿人盼着李谷一老师早点出来唱《难忘今宵》。
没有哪一年春晚像这届一样,主题生肖被如此淡化,鸡年春晚,猴子戏份并不重,反而多了些妖魔鬼怪,后来一想我才明白,这届鸡年春晚不是演猴戏给你看,而是把你当猴耍。不仅生肖主题的淡化属首次,就连讽刺节目也在春晚彻底消失,有人说这只是春晚堕落的第一步,言重了,从来就没高尚过哪来的堕落。以往有几届春晚不管是否批判,但总能反映些当年的现实,今年的春晚则彻底反映了这个国家从上到下完全处在一种不知所云、狂妄自大的虚无之中,它不是向外界展示自身的强大,更多的是向国内炫耀武力和继续蒙蔽,它不是像朝鲜那样向外界发射了一枚火箭,而是在国内放了一百万枚钻天猴。
对于此次春晚大家不需过多惊讶,更不必由此引发对比称赞往届,一样的臭味只是今年更浓郁。早在去年九月份,央视台长就对春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春晚是党和国家交给中央电视台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紧推进2017年春晚各项筹备工作。”,所以说,春晚从来不是农村庙会的大舞台,它是一项极其严肃的政治工作,对于观众而言它是一枚药丸,让你笑只是药丸表面的糖衣,你们不仅没资格有任何抱怨,反而要感谢他们在如此宏大而严肃的场合,给你穿插了相声和小品节目,让你更为顺畅的服药。
对于普通人而言,春节总是承载了太多的个人情感意义,而春晚作为春节的重头戏,编排者总要强加赋予你更多的集体概念和政治要素,春节对于个人而言是家,但他们希望你想到的是国,各种怀旧与抒情、各种歌颂与赞扬、各种看上去的朴实与乡土,都是合成主旋律必备的各种元素的杂糅,再加上那些为了登上春晚舞台而产生的三四级利益勾兑,使得整台晚会既不真诚又令人生厌,春晚开场演出的刘雨欣,她那张整容脸,就是对整台春晚最好的概述。
作为“国内首届宽带春节联欢节”的承办方,自从宽带春晚上线以来,负责此次活动的王鹏彬几乎天天都“泡”在这个会议室里,或是为赶来的广告客户介绍策划方案,或是与合作伙伴讨论、调整和改进晚会进程的细节。
网络春晚,自导自演
一年一个大年三十,一年一场春节联欢晚会。年年三十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似乎已经成了人们过年的惯例。尽管对这档娱乐节目的不满一年更甚一年,但人们似乎在这个时刻也没有更好的事情可做。于是就出现了一边抱怨节目无聊,一边又不得不守在电视机前的景象。当CCTV为电视观众创造了20多年的春晚传奇后,网络这个新生代媒体,终于耐不住寂寞,也要赶来闹闹年三十儿。
12月1日,中国网通与中国唱片总公司联合主办的宽带网络版春晚已正式上线;与此同时,新浪联合国内多家网站共推的另一台网络春晚也已初见规模。在王鹏彬忙着给广告客户宣讲网络春节晚会策划的当口,酷客网这边也忙得不可开交。
酷客网的周末是专门负责“2006全球华人春节网络联欢晚会”作品征集的联系人,自从作品征集开始后,周末说她这一个多月以来接的电话比一年接的电话都要多。有询问网络春节晚会流程的,有不知道作品提交方式的,还有打电话过来确认作品是否收到的,还有些网民在电话中就给她表演起了节目,更有些网民直接打电话过来要求参加网络春晚,其理由是长得酷似某网络红人……虽然在网站上公布了邮寄、Email等多种作品提交方式,但是网民们还是很不放心地要打电话确认,唯恐漏了表现自己、全民狂欢的机会。
不知道是今年“超女”的成功让更多的人见识到了网络传播的优势,还是Web 2.0概念中以用户为导向的经营宗旨让运营商、门户网站、SP、以及唱片公司们对网络的力量开始有了新的认知。总之,今年各家企业真是盯紧了网络以及春节晚会,誓要将网络中先进的表现形式与传统收视习惯结合起来,进行一场全民狂欢,所以光网络春晚,目前就已经准备了两台。
较早宣布启动的是由新浪网、中国网、大河网和网库主办,艺能京文传媒承办的“2006全球华人春节网络联欢晚会”,他们将艺能京文旗下的酷客(koook)网作为主要的作品点。而近日刚刚宣布上线的“国内首届宽带春节联欢节”,则是由中国网通与中国唱片总公司联合主办,承办方则是“天天在线”和掌上灵通,打的是宽带用户们的主意。
网络娱乐的金矿
尽管中央台的春晚节目越来越老套,但“身价”却是年年飙升。据估计,去年的春节晚会仅仅广告收入就直逼四亿元大关。据央视提供的一份广告报价单显示,去年央视春晚前后的广告套装起价为每5秒159万元至233万元、每15秒298万元至438万元;除夕下午的“卡通拜年”广告价格也爆出每10秒145万元的高价;定于晚八时和零时的两则报时广告,更是分别喊出了480万元和680万元的起价。与前年相比,去年的春晚广告报价增长了30%以上。据悉,春晚主持人念的“某某企业向全国人民拜年”一般只有短暂的10秒钟,但企业却要拿出上百万元的费用,而一条贺电则要投入一千万元。
这个蕴含巨大金矿的市场终于惹动了众多网络公司,如果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选择,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据天天在线王鹏彬介绍,他们的宽带网络版春晚将在春节零点钟声敲响后上演。晚会将围绕网络金唱片、我炫我舞,狗年遛狗、我的春晚秀、2005往事、奇彩缤纷等八个板块展开,并邀请央视导演邹友开和翟建新“掌勺”,制作成晚会形式,通过春晚网站的视频窗播出。此外,为丰富内容,电视台春晚节目集锦、春晚宽带网上影院、网上迎春大拜年等内容也将在网上进行。
掌上灵通的总裁杨镭认为,这是三网合一的一种尝试。“把春节搬到了宽带网上,‘我的春节我做主’,而不是你播什么我看什么,网民变成了制造者,用手机随时互动,这就是三网合一的新趋势。”
而“全球华人网络春晚”的节目形式出台则相对曲折。艺能京文传媒起初并不是这台晚会的承办方。他们有一个自己的小“算盘”,预备在岁末年初的时候做一台自己的网络春晚,可以将集团内部的电视、网络和唱片公司资源整合起来。就在他们的计划书快要上报的时候,“全球华人网络春晚”的宣传已经如火如荼,用艺能京文推广总监胡小鹿的话来说:“这就好像我们地方电视台要做春晚一样,怎么能和中央电视台的相比呢?”于是他们就放弃了自己原来的计划。
两个月过后,胡小鹿他们得知这台晚会的原承办方方案不够“网络化”,征集来的作品都太传统,这点从他们节目流程的设置,比如第一乐章“春天的童话”、第二乐章“网络歌曲大家唱”……等就可以看出,非常缺乏互动性。胡小鹿他们的策划案很快得到了晚会组委会的响应,现在酷客网上的作品征集类别已经换成了改编剧、热舞、后舍形式、网络超级变变变、人物模仿秀、征选过年聚会游戏、恶搞版网络DV秀等7大类,《无极》、后舍、李宇春、小S等前沿词汇都被加入进来。
对于这台晚会的最终形式,胡小鹿表示不方便透露,要给观众留下想象空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不会跟央视春晚争抢时间,会在它播出前一至两天播出。不过从现在开始,网民们就可以参与到这个互动的大游戏里来了。
娱乐嘉年华的“互动”秘籍
“网络赋予每个个体在内容上创造、分发、评价的权力。这已经不是对内容的简单集中,而是内容生产个体与内容本身的某种聚合。”一位网友这样期待网络春晚带来的互动效应。2006年的网络春晚采取由“晚会观众”自己创作节目和参与的方式,这比央视自2003年开始的网络直播,更有吸引力。
天天在线的宽带春晚,全部的节目和主持人都通过网上征集、评选产生。酷客网的网络春晚也表示其主持人和节目都将由网民产生,而且所有的节目,都将单独支持下载,网民们可以将自己喜欢的节目DIY成一台经典晚会保存。
据胡小鹿介绍,他们所做的网络春晚本身就是一个大的互动游戏,将网络社区的概念引进,强调每位网民的参与性,争取将它做成一个嘉年华似的晚会,让看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作为一个普通的网民,现在就可以开始“玩”了。如果有兴趣可以制作自己的节目,没准能获得其他网民的支持,直接上网络春晚,并迅速成为网络明星;如果没有那么强烈的表现欲望,也可以充分行使手中的投票权,可以将不喜欢的明星节目筛选下来,也可以要求组委会增加你爱看的节目数量,只要提议获得一定支持率,就可以实施。这种互动将持续到晚会结束。
换句话说,网民可以决定谁上,也可以决定谁下,这和超女的投票机制如出一辙。而这台晚会的节目形式就在网友们的参与中不断变化,虽然组委会也准备了开播时的现场,并预备请一些网络歌手参与,但最后一刻的节目形式,很可能是出乎意料的。
全方位互动的隐患就是不可控制。为了避免场面混乱,网民即兴表演节目或游戏的方案没有得到通过,只能是事先上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参与门槛。
在一些没有狂欢节传统的地方,嘉年华往往更受到欢迎。这就是为什么环球嘉年华在我国内地每年席卷大量钞票的原因。环球嘉年华到达阿联酋首都迪拜的时候,特地搞了一个女生节,只对女士开放,那几天客流量达到五六万人,平日里都很少出门的妇女们也赶来消费,其狂欢程度绝对高于欧洲的水平。
从1982年开始,每年央视春晚的节目筛选之惨烈是无法想象的,在底下总能发现这个哭了、那个恼了,春晚也就成了演艺明星们的大联欢。
姑且不论网络春晚会不会成功,有多少人看,提出这样的概念,就是尊重了观众的娱乐愿望。
摸索中抢滩互联网
“实际上这是基于传统娱乐业走向的考虑。”中国唱片总公司总经理助理张轲军说 :“通过这台晚会,我要证明我们唱片公司不再是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而是充满活力地迈入了数字化领域。”
此次宽带春晚将中国金唱片奖的评选活动也搬到了网上,这项评选是针对通俗类网络歌曲,如果获得金唱片奖,将是对网络歌手的最大认可。网络歌曲评选在网上举行,也算是与时俱进了。
近年来,网络的普及正在改变唱片业的生态。一夜窜红的网络歌手已成为娱乐业的新宠,由此带来的电信增值业务收入更不再是行业秘密。在此情况下,唱片业与通信业寻求合作,针对春节商机策划出的网络春晚,正是双方产业链的一种整合方式。
有业内人士预期,一旦在网络春晚中冒出哪怕一首类似《老鼠爱大米》或《两只蝴蝶》的网络“口水歌”,它所撬动的彩铃、和弦铃等电信增值业务收入,将可能达到百万元级的规模。
但对于网络春晚的盈利模式,目前各方仍在摸索中。
今年是网络春晚的第一年,有多少人关注、有多少人观看……主办方们也心中没底。以新浪为代表的网络春晚预计投资是300万元,这还不包括四家网站本身的资源成本,为了能确保网民们流畅地看完整台晚会,中国网联合了38家省级、地方新闻网站的力量,预备借助P2P进行分源,以减轻新浪网服务器的压力,可谓是投入不菲。
这两台晚会的负责人均表示,如果能将网络春晚的概念推出来,就满足了,他们今年都没有盈利任务。作为第一届网络春晚,还处于手中培植期,也难以对广告客户形成品牌认知价值,现在只是预感到了美好的前景,但前景有多大,还不是很清楚。整个网络春晚后期的增值服务、赞助商和广告应当能成为企业盈利的一种方式,但其它的方式,只有做大、做好了,也才能更明确。
得知高大宽吸毒这事是一个同行打电话来问,有些惊讶,但是知道这事还是有点靠谱,高大宽在独立发展后,是不大顺流儿的。
不久前见过他一次,他刚刚创作完一个剧本,因为他还要对剧本内容保密, 我没能看到剧本的全本,他只是拿过来给我看了几段,说这个有点像以前陈佩斯演的《京都球侠》。这部电影他设想很多,比如让小沈阳和王小利(连续两年跟随赵本山上春晚的班底)参演。 他把这个本子也带给赵本山看了,不过显然这个剧本没有得到赵本山的青睐,毕竟高大宽一直以来都是以赵本山和小沈阳的经纪人身份出现,他更擅长的领域是赵本山的春晚小品,在《不差钱》、《疯狂粉丝团》、《捐款》等央视春晚和辽台春晚小品中,他都是以小品导演的身份出现,创作电影剧本对他来说并不是最在行的。
高大宽离开本山传媒的消息我还是在年初时听到的,当时高大宽已经很少在本山传媒出现,对于这个消息也很少有人愿意去提,至于他究竟为什么离开本山传媒,有人告诉我是因为高大宽非常想拍电影,不过本山传媒很少涉及电影,所以他只能自己出去另寻机会。还有林林总总的传说就不足为外人道了,但是他确实很少出现在沈阳。
不过对高大宽来说,其实离开本山传媒,也错过了一部电影。就是年初开拍的朱延平导演贺岁大片《大笑江湖》,这部电影将在12月3日上映,而在无锡开机那天,赵本山念及旧情,也想拉高大宽一把,便想让高大宽担任这部电影的副导演,协调这部片中本山传媒的喜剧风格,不过据说赵本山当天总共打了10多分钟的电话,高大宽一直都没有接。
事后问他,他推说自己正在睡觉,两部手机都静音了。究竟事情是如何发生的,当事人没有说,也不方便再继续追问,不过在外人看来,《大笑江湖》、《一代宗师》这两部今年和本山传媒合作的电影,如果大宽还在,完全有机会去参与,也许就完全不会出现后面的事情⋯⋯时也命也⋯⋯接着就是到了这周,传出高大宽吸毒被拘的消息。
11月9日晚,赵本山对此事回应道:“高大宽跟我一起工作了十几年,是我的好朋友。他以前一直有一个愿望,想自己出去做点事情。今年春节后,我同意他出去拍电影,实现他的梦想。虽然他离开了公司,但为了他的工作方便,公司一直未向外公布。”
在高大宽离开本山传媒那段时间里,陆续就有风声传出来,虽然高大宽很少在本山传媒出现,不过还是会一个月来一次,他也希望赵本山能够多多帮忙他单飞后的发展。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万众瞩目的央视春节晚会即将亮相,从1983春节晚会横空出世以来,至今已举办了25届。春节晚会以它的特殊性成为影响力极其巨大的文艺样式,它既承载着人们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回顾,又寄托了对新的一年美好憧憬。与上世纪80年代春晚的轰动效应相比,如今春晚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人们对它不只是一味的赞扬,更多的是有了质疑:冷淡和无奈。面对即将登场的春晚,我们应该如何以历史的眼光给予评价,今后我们还要不要举办春晚、观看春晚,这些都成为大众关心的热点。
一、央视春晚走过的历史轨迹
作为中国媒体文化的一道独特景观,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创办,无疑给刚刚开始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一种过春节的全新方式。这对1983年改革开放的振奋态势、文化艺术的活跃氛围以及思想解放的国人心理凝聚,春节联欢晚会得以应运诞生,并产生了巨大的涟漪效应,催生了中国的媒介新闻、电视剧与娱乐节目这三大节目资源中娱乐节目的历史性革命,并且因此导致了综艺晚会节目形态的诞生,导致了《综艺大观》《正大综艺》《曲苑杂坛》以及国庆、五一、中秋、元旦等各种节目综艺晚会的诞生,具有开历史先河的意义,功不可没。
在过去的25届春晚中,谁最牛?前些年,央视国际网站与某门户网站推出了名为“流金岁月温馨回忆”的“历届春晚节目明星墙”活动,由网友“票选出您最喜欢的历届春晚节目”。海选10天,结果1983年举办的首届春晚以及当年演唱了7首歌的李谷一以40万高票雄居榜首。
那一年的春晚确是有无法抗拒的魅力。1983年春晚的铺排可能还比不上今天一个市级晚会的规格,没有专门的主持人,马季、姜昆、王景愚、刘晓庆成了首届春晚的当家,他们在当年绝对是中国演艺圈的大牌;没有豪华的灯光、布景,观众区也是现搭的,小圆桌、钢管椅,演员、主持人动不动就走下台和观众打成一片;当年的节目甚至没有完整地彩排过,许多节目都是观众通过现场设立的热线电话点唱的,所以李谷一唱了7首歌,包括在当时被划为“禁歌”的《乡恋》。那时,央视只为春晚配了4部电话,这4部电话的铃声此起彼伏,大家不仅担心电话线路不够用,更是担心电话线路会不会因为过热而引发火灾,因此当观众们迫不及待地打进电话的时候,工作人员却准备了灭火器,在电话旁边严阵以待。再想象一下电话那边的情景吧,20多年前,大多数人家没有私人电话,人们在公用电话前排队给央视春晚打电话,那是中国电视史上的第一次互动联欢。
1983年以来央视春晚相继推出了许多精彩节目并形成经典,也培养了一批艺界新人,成为如今活跃在舞台上耀眼的明星――
1984年:“宇宙牌香烟誉满全球!”马季的单口相声讽刺的是虚假广告,引起了消费者的极大兴趣。
1986年:“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蒋大为演唱的名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经春晚的传播,在全国传唱一时。
1988年:“领导,冒号。”相声《巧立名目》这一句台词逗坏了观众,在春晚后成为了人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1989年:“司马缸砸光。”唱了一辈子评剧、演了一辈子配角的赵丽蓉,从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中成功转型,此后成为小品当红明星。
1990年:“傻样儿!”小品《相亲》奠定了赵本山中国第一笑星的地位,至今无人超越。
1991年:“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潘美辰一首旋律流畅、悲凄却蕴含豪情的歌曲,鼓舞人们勇敢地去面对生活,搏击人生。
1999年:陈红的一曲《常回家看看》洋溢着两代人的亲情,不仅唱红了大江南北,也感染了千万家庭。
2000年:“小样儿,你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这个本来湮没在笑话堆里的平平之作,在《钟点工》小品中,有了舞台上赵本山和宋丹丹的身体力行,一下子成了很多人的时尚口头语。
2005年:“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邰丽华和她的20位聋哑姐妹在4位手语老师的指挥下,舞出了完美结合和谐之美与人性之美的《千手观音》,时长6分钟的舞蹈,掌声达到10次。这是历届春晚观众最一致的自发行动场面,成为21世纪以来春节晚会最受欢迎的节目。
2006年:“阿瓦(哎),那撒日阿登咕噜有喂(噢趁类里古)……”这是蒙古语,翻译成汉语是“爸爸(哎)!太阳出来月亮回家了吗?(对啦!)……”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持人布仁巴雅尔创作,并由他和妻子乌日娜以及7岁的小侄女英格玛上台演唱的《吉祥三宝》,清新自然,颇受欢迎。
这就是央视春晚25年来走过的轨迹。25年岁月,对于一个人来讲并不算长,但对于一台节目来说,那已是“老寿星”了。25年来,春晚有过它的成功与辉煌,给亿万观众带来无限的笑声,欢乐愉悦,成为央视的一大品牌和普通百姓除夕的“年夜饭”。
二、央视春晚影响力为何在下降?
在贴近百姓,贴近生活上有着明显的差距
记得在前几年央视的一次研讨会上,曾从1983年第一届起连续执导过五届春晚的导演黄一鹤说,春节晚会除夕夜是亲情、乡情、民族情的集中凝练,中国老百姓对春节晚会寄托着某种精神归宿,希望春晚能把他们心中最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如果春晚不能贴近百姓,那肯定不会成功。研究春晚的著名学者黄凤铸教授也说,春节晚会已经成为中国老百姓从中获取某种需求的“对象物”,春节晚会的节目一定要贴近老百姓,才能真正赢得他们的喝彩。
这两位资深的专家,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和专注研究都给予告诫:春节晚会一定要贴近老百姓,反映他们的真实情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春晚在当时之所以那么叫座的轰动,一些节目积淀为经典,直至今日仍难以忘怀,其原因就在于此。以1999年《常回家看看》那首歌为例,这是一首普通的歌曲,演唱者陈红当时还不太知名。但谁也没有想到,这首歌一唱之下红遍大江南北。据业内人士说,就在晚会进行时,有不少家庭的几代人似乎受到某种触动而流下热泪,有些身在异乡的游子更是在感动之余,旋即拨通电话,问候自己的父母。本来,由于种种原因,亲情在有一段时间来被淡化,甚至被遗忘,但这首歌似是一股旋风,再次呼唤亲情,引起普通百姓的心灵共鸣。
再说关于农民工的话题,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日益活跃在城市的各条战线,他们已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农民工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他们以及他们的家属一直渴望将自己的情感融进春晚,但始终未能如愿。在春晚的舞台上,虽然有些节目也涉及到农民工,但多是陪衬或是被嘲笑的对象。2006年末,湖南浏阳有6位农民工徒步2000公里进京,把自创的节目推荐给春晚,但未能选中,留下了遗憾。这个情况,直到今年才有了突破。
据媒体报道,由广厦重庆一建公司农民工作词作曲的《农民工之歌》得到总理的关怀,已被中央电视台引入2008春晚的节目单。看来到时我们一定会听到:“身上沾泥花,脸上挂汗水,为了一个梦,进城闯天下,昨天是农民,今天当工人啦,城市的新主人意气风发……”这散发着泥土气息的旋律。但愿这不是昙花一现,而是在贴近百姓,贴近现实方面登上一个新的起点。
只有“明星大腕”支撑,难以求新求变
“为什么春晚一年不如一年。”这是近些年来,人们热议的话题。虽然这其中有尖锐的非议,但也不乏许多建设性的思路和具体意见,如果把这些热议归结到一点,即希望改变一下沿袭多年的“四老”旧貌,推陈出新来一个脱胎换骨的变革。
“四老”即老班子、老路子、老面孔、老调子:执导春晚的导演都是央视小圈子里的成员;年年小品、相声、歌舞三大块再加点戏剧、杂技;登场亮相的演员几乎是一些熟悉的“老脸”;即使有些小改小革,但基调已形成固定的程式。
俗话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没有好的作品,求新求变就成了一句空话。这里以央视春晚的品牌人物赵本山为例。本山以《相亲》一举成名,嗣后贡献了不少质量上乘的节目,成为“除夕盛宴”的一道品牌菜。虽然他如今仍是春晚压轴的台柱子,但已风光大减,节目质量不断滑坡。他的系列小品《卖拐》,起始把奸商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但到了其二则已无新意,只是继续“忽悠”,而到了其三则纯是狗尾续貂。题材雷同,形式单调。虽然每次观众评选,他的节目都获得语言类榜首,但这并非作品高超,完全靠的是人气。
赵本山只是一个代表,其他参加春晚的“常委”们虽每年不乏有些出彩的节目,但总体上说是一年不如一年。对于这一态势,有人士认为,应从大环境角度去寻找答案。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大潮的推进,演艺圈的商业化氛围日益浓烈。曾靠春晚一举成名的“腕儿”们经多年的打拼,不愁挣大钱的发展空间,主业已经多元化。参加春晚对他们的诱惑力日渐减弱。但央视春晚需要他们来支撑,他们也想在央视春晚的大舞台上露脸聚集人气。虽然历年都来参加,但不可能尽心尽力,出手作品也大多是敷衍凑合之作,不少明星的作品到了四审、五审还难过关就是最好的说明。难怪连某些导演都同样无奈地说:“春晚不缺少明星大腕儿,缺少的是作品。”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无疑是一大进步,但如果依旧坚持僵化的思路,只靠那一帮“老面孔”去支撑,是不会有大的起色的。
重形式,轻内容,有点本末倒置
如果你认真观看近几年的央视春晚,你一定会发现,如今的舞台一年比一年豪华,灯光一年比一年耀眼;服饰一年比一年精致美艳,由于有先进的科技手段,声光电使舞台调动更得心应手。追求奢华和排场已越来越成为春晚的一种时尚,在注重形式上发挥到了极致。
追求排场还表现在伴舞上。歌舞是春晚必不可少的重点项目,但不知从何时起盛行了伴舞。如果为了突出国家的盛世、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营造红火、热闹、喜庆、团结的气氛,在开场和结尾来点群舞的大场面,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在台上边歌边舞也是能够理解和接受的。但如果形成定式:逢歌必舞,那就喧宾夺主了。不论是独唱还是合唱,身边总有一大群花枝招展的美女,在演员前后左右翩翩起舞,观众是在听歌还是看舞?有一年春晚,几位好事的观众边看节目边进行统计,发现每首歌伴舞的人数平均15人。
盲目的追求特技舞美,导演把精力放到如何吸引观众的眼球上,使他们看得目不暇接,这一初衷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忽视了节目的内容,引不起观众的在思想上的共鸣,使台上台下在情感上互动交流,那就走偏了,毕竟闪耀的灯光、缤纷的服饰只能使观众得到瞬间眼花缭乱的感觉,谁也不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因为与厚重的内容相比,表面形式的创新要容易得多,但我们追求的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只在形式上下工夫那就本末倒置了!据说今年央视春晚的作品力争贴近百姓、贴近生活,所有的小品都是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事,是否真是如此,那观众将拭目以待。
三、央视春晚该如何走出困境
要从“收视率居高不下”的陶醉中走出来
从21世纪开始,从西方引进的电影收视率大行其道,并左右着电视台。央视当然也不例外。每年春晚刚落下帷幕,都及时地公布收视率、满意率,央视《电视报》每次都刊登两个版面篇幅刊登好评如潮的来信。据央视自己调查的数据,春晚收视率均在90%以上,有一年更高达97%;满意率基本保持在80%以上。可以说,如此的高收视率,不仅是在国内,就是在国外也是绝无仅有的。
本来,收视率的数据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调查的样本并不规范。就说观看春晚节目,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予以选择,拿起遥控器转换频道。一台春节晚会长过四个半小时,从开始看到结束的观众肯定有,绝对数字还不小。但就相当多的观众来说往往是片断的、间隔地各取所需,有的或看某一个小品,有的则听某歌星唱的歌曲,有的甚至只瞅几眼歌舞的场面。这些观众似乎都在看春晚,但如果把他们都算在收视率中,这准确吗?
再者,就在央视调查公布收视率、满意率的同时,一些民间组织,还有一些网站也在调查,但其结果与央视相差甚远。以2007年春晚为例,央视调查的总收视率为93.6%,满意率为83.6%。而根据新浪网的调查,有32.83%认为一般,有54.61%的网友认为不好,结果是天壤之别。谁最权威,谁最接近民意,只有留给观众自己去判断了。
民意调查的本意是了解民众对一件事物的看法,为了全面了解群众意见,以避免决策失误,少走弯路。但如果数据不准确甚至掺杂不实的虚假,那这一功能也就失去意义了。如果央视为这年年都80%以上的满意率陶醉而沾沾自喜,那就会产生错觉,认为春晚总体是不错的,把它作为挡箭牌,对来自各方的批评不予重视,那春晚只会越办越糟,而难以革新。
要从“取悦每一个人”的误区中走出来
春晚是央视一年节目中的重中之重,几乎从上到下总动员,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忙上大半年,以期望收到最大的满意度。但遗憾的是晚会后却还有那么多人不领情、不给面子,甚至说了许多难听的评价:什么“这是鸡肋”啊,什么“这是大杂烩”啊,更有甚者建议停办,让地方台轮流坐庄……听到这些刺耳的七嘴八舌,举办者当然心理是不平衡的,于是他们一直在感叹:“众口难调,观众越来越难伺候了。”
“众口难调”,虽然这只是一句抱怨,但却真正地说到点子上。如果说,我们数落一下央视春晚有什么不足,那这就是其中之一。记得比利・凯思贝说过一句名言,“我不知道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但我知道失败的关键是什么,那就是你试图取悦每一个人。”如果我们把它借用过来评价一下央视春晚,那可是十分确当的了。
中国有句俗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正如人的胃口是千差万别的,在欣赏习惯上也不尽相同。但央视春晚却试图让所有的观众都满意,你可以从每年春晚节目单上看到端倪。我国有56个民族,为了体现民族大团结,反映少数民族的节目不能少;为了让大家开开心心笑笑乐乐,小品相声那得排上;年纪大一些的人对戏曲国粹情有独钟,戏曲节目得有一席之地;每年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大事,那可不能漏掉,肯定要安排,甚至对学龄前儿童的“下一代”也不能怠慢,也得来一个节目……你看这台节目要包容那么多的内容,承载的负荷是不是太重了?
面面俱到的一大弊端就是大大增加了导演策划的压力。中国地域差别那么大,地方语言品种又不一,为了平衡,导演真是绞尽了脑汁。从表面上看,面面俱到照顾到所有观众的审美要求,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每个人都必须作出让步和牺牲,结果谁都看了,谁都看不好。再以去年的春节晚会为例,北方人感受不到四川小品的幽默风趣;而南方人对东北二人转也欣赏不了。
如今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欣赏习惯是千差万别的,应遵循宜分则分,宜统则统,如果不改变“取悦所有观众”的观点,那春晚始终会是一个没有特色的“大拼盘”,一点特色也没有!
要从“一家独占,一家独办”的模式中走出来
21世纪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处处都在讲走市场,这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如果没有竞争倒是不正常了。道理不言自明,有竞争才能出人才,有竞争才能出精品,这已百试而不爽。作为每年仅此一次的大型综合文艺晚会,春节晚会却是25年一惯制,从1983年至今始终由央视独家经营,大权从未旁落。春晚成了央视的“自留地”,决不会给外人提供平台,即使“有心人”想一展身手也只能空叹息。
近年来,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春晚也引入了竞争机制,春晚的总导演实施竞争上岗。据央视报道,从一年的七八月开始招标,先是自愿报名,接着各自陈述策划思路,最后经审查认定。在形式上说得上认认真真,轰轰烈烈。但最大的不足是,参加竞争的人全都是央视自己内部的人员,而参与竞争的基数也少得可怜。因此竞来争去最终“上岗的”也就是那几位熟面孔,有的甚至主持了五届、六届,成了名副其实的“专业户”。如果说这种竞争上岗纯粹是“窝里斗”也不为过吧!
我们承认,央视作为国家级电视台不只是经济实力雄厚,且人才济济,高手云集,占尽了优势,这是地方电视台难以匹敌的。但不要忘记,央视的人才相当多的是从地方台“拔”来的,即使在现在,地方台也并非没有“藏龙”和“卧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