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作文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作文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花山岩画;旅游衍生品;流香睡眠灯

花山岩画是中国境内现如今发现单体规模最大、图案内容、形式丰富、保存较为完整的岩画,是左江流域岩画群代表。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家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2016年7月15日“花山岩画”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花山岩画的绘制年代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战国、西汉、东汉等多个历史时期的不断完善,从而形成如今震撼人心的宏伟巨作。花山岩画不同于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岩画、法国的拉斯科岩画等史前岩画,它并不是史前文明发展过程当中绘制完成的,所以花山岩画的发现有助于左江流域文明发展过程与其地域特殊性研究。本文首先概述花山岩画整体图案元素、造型特征、寓意特殊性三个方面,结合花山岩画图案特点衍生设计具有造型独特、功能实用、寓意美好的旅游产品,从而增加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在旅游产品领域的丰富性。

1花山岩画介绍

中国岩画史家陈兆复先生指出:“我国的祭祀岩画以广西左江流域崖壁为最,其中的花山崖壁画,以其人物之众多,气势之宏伟,堪称全国之冠。”花山岩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东南14.5公里花山屯北明江东岸。花山,壮语名为“岜莱”,汉语译为“有画的石山”。[1]岩画临江,可根据崖壁高度与崖面的平整程度分为上、中、下三部分,花山岩画主体图案集中在崖壁下部,中部略有分布,而上部主要因为岩壁内斜陡峭、崖面不平整、海拔过高不利于攀爬绘制等因素分布极少。花山岩画的图案呈红色,红色涂料以赤铁矿、动物血混合调制而成,颜色相对单一;岩画整体造型简单,但大篇幅色调统一,图案画风相同的岩画具有宏大、庄严、热烈的视觉效果,整体氛围偏于奔放。

2花山岩画的形态造型

花山岩画距今年代为两千年左右,但由于古时宁明地处百越文化地区进入阶级社会较晚,人们的生活、意识等都明显的偏向原始和古朴,故在当时尽管中国中原地区社会生产力已相当发达了,宁明花山地区仍应处于生产力发展相对仍缓慢、生活相对较原始的状态,从而使得宁明花山岩画的造型能得以展现古朴、简洁、生动、自然、恢弘的风格,具有一种原始天真趣味。[2]本章将从图案元素、造型特征、文化特色三个方面对花山岩画进行论述,系统分析花山岩画的三个方面研究有利于提升旅游衍生产品的造型文化底蕴与产品造型地域独特性。2.1花山岩画图案元素。岩画的整体图案,以人物、物象的图像为主,造型图案丰富。在不了解其绘画目的前提下,能感知花山岩画绘制的图案与当时人们早期文化活动的联系。通过研究、调查了解到图案中所表达的表面含义,如图案中人群聚集能反应当时人们活动的情形,以头戴装饰物件的为首领开展各项祭祀、祈福、运动等活动;以鼓、剑、环首刀等兵器图案能够反应广西地区青铜文化的发展历程,从而验证铜鼓使用习俗在广西地区的长久得到重视和尊崇;太阳纹图案在花山岩画中多以星星状、圆点与圆饼状形式绘制,能考证广西百越民族古时集会开展活动对铜鼓器具使用情况。花山岩画的图案的装饰性正是我们在现代艺术创造中可以充分利用的元素图案。其平涂剪影效果的图案极具强烈程式化的装饰艺术特征,内涵着朴素的原始艺术审美情趣。[22.2花山岩画造型特征。在花山岩画记录当中能发现,图案造型有写实精细与概括抽象两种不同的形态风格极为简洁,这与不同时期画者对人物造型不同的理解有很大的主观见解。在人物造型的头部位置,有些能明显看出头部与颈部的连接有些头部为方形、更有些人物头部与躯干仅仅用线条一带而过,风格不同但是不同岩画组互相映衬整体趋于统一。花山岩画造型绘制总体特征抽象、概况,这与当时画者绘画技法,那个时代人们淳朴的天性有极大的关系,但行笔流畅寥寥几笔,造型却富有活力;彩色构成单一,驱使岩画整体统一,画面保存着不经过严谨的雕琢原始风貌。在相对艰苦的生活环境,当时人们为了生存、繁衍、发展、祈祷等原因在岩壁上留下造型简单、颜色单一的绘画艺术,饱含的是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的追求。统一的色调、粗犷的线条略带程序化审美情趣的艺术形态造型吸引着大众的眼光。2.3花山岩画寓意特殊性。壮族人民多聚集、生活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受夏季风影响多雨水天气,在古时的神话流传与对神明信仰,壮族人民把蛙当成是神的化身,认为它具有惩恶扬善和呼风唤雨之能,在多雨的生活地带护佑族人能免受洪涝灾害。壮族是稻作文化的代表之一,青蛙与稻作文化息息相关。因此,如图二人们把人的形象图画成蛙状,试图通过祷告、献祭、巫术、乐舞等活动表来寄托自己的感情,密切人蛙关系,求得自然的恩赐与垂怜,以利于自己的发展。[3]在坊间自古流传“青蛙舞”的舞蹈形式,花山岩画创作时人物造型都以“蛙”意向形态进行,在绘制岩画时,人们继承引用了具有特殊含义的蛙形传统姿态,将神明、先祖的形象以蛙形意向的图案绘制。在调查中了解到坊间流传的蛙意象舞蹈具有以下几种寓意:1.祈求消除水旱灾害;2.保佑人畜兴旺;3.护佑族群战争顺利等美好寓意。无论是何种寓意都表明壮民族对神明与先祖的敬意与崇拜。消逝已久的骆越社会活动情景,在花山岩画团中得以呈现。岩画造型、构图、营造出一幅幅意义深远、内容丰富的画面。通过岩画能清晰的展现给世人当时人们对神明、先祖的崇拜,对渴望人畜兴旺、生活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景。

3旅游产品设计

为了使花山岩画文化快速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当中,就必须赋予花山岩画图案新的生命力。打破原有的图案寓意,大胆的进行产品功能改良,设计、开发系列功能实用,满足现代人需求,并且具有花山岩画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故本章将结合花山岩画的图案特征,从设计的旅游产品造型艺术、实用功能、寓意体现三个方面来描述。3.1产品造型。花山岩画图案造型简单、抽象,这对与旅游产品的设计来说不需要精细的工艺雕琢。在设计当中,笔者通过对岩画构成元素、色彩两个方面的研究,结合花山岩画造型独特、线条简单、色彩厚实的特点,在原有的造型特征增添了造型的“厚度”,在产品内部进行设计,结合花山岩画原有的色彩构成赋予岩画新的“生命力”。流香睡眠灯产品的功能主要是流香炉与睡眠灯的结合。如图四,倒流香的运用能使人物造型在后背产生“披风”,动物造型在底部“腾云驾雾”的视觉感受,这与花山岩画对神明的敬畏相互辉映。以此构建意境,将花山岩画人物造型与动物造型更为生动的展示给人们。利用玻璃材质透明的特点,衬托流香炉的盛香容器与灯体材质肌理,视觉上达到通透而不失细节,简练而又颇为意蕴的整体造型、功能特点,以此来满足消费者对纪念品的购买心理。3.2产品功能。在笔者调研过程中发现,市面上具有花山岩画文化元素的旅游产品大多数都以平面形式展现,主要功能以装饰为主,缺乏实用功能。为增添花山岩画旅游产品的丰富性与实用性,笔者结合产品设计的要求、要点,结合花山岩画图案造型,设计了一组具有岩画特色、功能实用、造型优美的旅游产品。产品的功能主要是流香炉与睡眠灯的结合。产品内部如图五构建红色睡眠灯,充分利用花山岩画的原有色彩,能够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夜间的照明功能;流香炉的设立,能满足消费者在睡前使用流香对卧室进行香薰,以此净化空气、舒缓精神、提高睡眠质量。在产品的使用过程当中,人们能够体验来自花山岩画文化带来的视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感受,从而更好利用世界文化遗产资源创造富有历史韵味具有现代需求的作品。3.3产品寓意。旅游纪念品承载的是游客对一次旅游经历、景区特色文化、美好祝福寓意的留念,拥有祝福寓意的旅游产品能促进游客的消费。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了解绘制岩画是当时人们是对神明的敬意、对先祖的祭祀、对集会的纪念等。岩画中的太阳纹样的发现结合广西地区铜鼓的使用研究,能够得出岩画中人物的确是在开展某种祭祀、集会活动。结合图案中蛙形态的人物造型,能反映当时人们对蛙神的推崇与敬意,这有利于构建流香睡眠灯的良好寓意,从而满足游客的消费心理。

4结语

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旅游衍生产品设计研发是一个非常值得去研究开发的课题,文化遗产的传承做的不仅仅做到保护好文化遗产不被损毁,更多的是应该对文化遗产的传承、流传与展示做系列文化活动。而实用的旅游产品研发有利于宣传、继承与发扬花山岩画文化,从而衍生更多具有花山岩画特色的文化产品,焕发花山岩画新的生命力。特别是在差异化为明显卖点的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挖掘花山岩画地方文化特色,传播花山岩画文化,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使花山岩画融入到当代的社会生活当中,从而为花山岩画的传承与发展打好基础工作。笔者将花山岩画图案特征融入到旅游产品的设计当中,尝试将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在设计中展现它赋予现代实用产品的新定义,从而更好的保护好世界文物遗产。

作者:徐嘉辉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黄建清,胡衡生,韦倩虹.广西花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7(6).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作文范文第2篇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陈导,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讲解颐和园的风景名胜。请大家随着我走。现在,我手指的这个是着名的长廊。这个长廊可不一般。它全长700多米,分成273间。大家可以看到,每间的横槛上都有许多五彩图画,画得各式各样,有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难怪被称为“世界第一廊”。大家往前看,这就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这片湖静得像一面镜子。游船经常从这里经过,大家可以听到船上游人们的欢歌笑语。在昆明湖的上面,就是闻名遐迩的万寿山。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颐和园的全部风景。站在这里看,整个颐和园真可谓是无比壮观。郁郁葱葱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这就是古香古色的佛香阁。大家快随我看看这美丽的石桥吧!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姿态不一的活灵活现的小狮子。这座在历史上为帝王建造的古典园林,现已成为中国最着名的旅游参观热点之一,每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1986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大家听了我的介绍,也心动了吧!那就亲自到颐和园看看吧!

豫章小学(2)部四年级:***

作文 zuowenku.net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作文范文第3篇

小学生导游词作文(一)

各位游客,我是你们本次旅游的导游,我姓高,你们可以叫我小高或者高导,现在我将要带大家去游览丽江最著名的景点-丽江古城。丽江古城所以被称作为高原姑方威尼斯是因为有玉泉水贯穿全城由古城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城内亦有多处龙潭、泉眼出水。古城利用这种有利的条件,街道自由布局,不求网络的工整,主街傍河,小巷临渠,清澈的泉水穿街流镇,穿墙过屋,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诗意是这座古城的真实写照,这里虽是云贵高原小镇,却颇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古城形成于南宋后期,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1986年成为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除了同苏州古城一样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外,还在古城选址、街道和房屋布局、纳西民居等方面别具一格 丽江古城又叫大研镇,它由大研、白沙、束河三部分组成,大研古城是它们的集中代表,所以人们常常把它叫作大研古城或大研镇。而且大研古城位于丽江盆地的中心,古城的西南角耸立着酷似书天巨笔的文笔锋,丽江盆地则象一方碧玉做成的大砚台,古时研和砚相通,所以古城叫大研。说话间我们便到了古城,城口最引人注意的应该是一双水车吧,有人说它是子母水车,也有人说它是情人水车。过去古城里就有水车,今天在、些偏远之地也在使用。 讲了这么多,各位游客心目中一定有这样一个问题,象这样的古城在中国有的是,为什么这个高原上的偏僻的古城竟被评上呢?想要得到答案,请各位游客随小高一同去游览一番。一条小巷、一户人家,一不小心你就站在了一百年的历史上了,这种感觉,在路上、在各个庭院中,您随处都能感受到。所以这座古城不是因为拍戏或是故弄玄虚而建的,是一座真实的活着的古城。相信古城一定会给你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作文范文第4篇

一、大力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内容产业

文化是有内容的,其“内容”是文化产业的核心,文化产业的实质就是内容产业。因为,文化产业是建立在一系列文化产品之上,文化产品能否吸引人和有市场取决于文化产品的内容和质量。所以丰富、发展和提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文化内容,发展文化内容产业,使文化产品成为东盟乃至东南亚文化产品市场竞争中的优胜者,凭借其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帮助广西乃至中国的文化产品走出去,不仅可以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还能提升整个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综合国力。大力发展广西北部湾文化内容产业,要保证丰富的文化内容和较高的文化质量,即“文化内容的丰富性和具备较高的质量即拥有品牌化精品内容并重[1]”还要考虑国内国外特别是东南亚各国不同的文化消费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文化内容产品,体现主流意识,既满足人们的爱好、休闲、娱乐等精神需要,还要照顾到意识形态和市场的需求,融合创新,保持广西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让文化内容产品更有内涵并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保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内容产品的竞争地位和实质消费在东南亚各国处于领先地位,提高文化内容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大力发展广西北部湾文化内容产业,一方面要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文化产业的现状,挖掘与整合广西各民族丰富文化资源,改变经营粗放、特色不强、品牌不多、总量不大、效益不高,以及文化产品重数量轻质量的局面,大力提升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化精品,尤其是在东南亚各国具有竞争力的内容文化产品;另一方面就是加快文化体制的改革,鼓励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制作精品内容,解决北部湾文化人才匮乏问题。

二、饱含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内容产品是北部湾经济区文化产业的支柱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明显的区位优势,为其文化产品走出中国、走进东南亚乃至世界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条件。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山水相连,文化交往由来已久。2000 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就加强了中国同东南亚和南亚各国的关系,至今不少国家的礼仪文化中带有明显的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子,这都取决于中华文化的文明与优秀,其文化内容与文化质量历经了时代的变迁与考验。市场经济条件下,内容和质量是一切商品的生命和载体,是消费者取舍的主要标准,直接影响到该商品的价值和价格。与此同时,文化产品还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所以,要打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品牌化文化精品,必须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基础。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价值观具有人类的普世性和普惠性。虽然中华民族在近代史上多次遭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和打击,但中华文化却从未间断过,并表现出极强的融合力与生命力,其精华代代相传。如中国道家的“道法自然”、儒家的“天人合一”及佛家的“众生平等”等宇宙观,“善恶有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观,“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及“家和万事兴”的人生规范和社会规范,都体现出诚实、善良、以和为贵、包容大度等文化元素。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北部湾经济区的文学著作、影视表演、旅游、工艺、节庆及城市建筑等文化产品之中,才能提升其内容和质量,才能体现中华文化的自信力和影响力。文化的自信力与影响力又体现在国内外消费者对其文化产品的认可与消费,前提就是主流文化产品的内容和质量必须能够经得起时间与空间的考验。要对外展示中国形象,弘扬中华文化,必须通过对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优质文化内容的输出,才能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中华文化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文化强区的目的。

三、融合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来体现文化内容产业的特色

广西文化资源丰富,民族特色鲜明,是 12 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辛勤努力的结果。有形的文化资源主要表现在各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乐器、演出道具、工艺礼品等方面;无形的文化资源如神话传说、史诗故事、音乐舞蹈、体育、宗教祭典、节庆活动、民间风俗、人生礼仪、禁忌形式及村规民约等[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地理环境及国家政策,其文化产业在享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的同时,凭借国家对北部湾经济区的政策扶持与倾斜,还可以将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内容产业的优势。

打造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文化内容品牌,一方面,文化企业必须抓住机遇,挖掘、整理并充分利用广西丰富的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将广西各少数民族的文化融入创作、表演、制作、营销、传播等各个环节,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并为世人所喜闻乐见的含有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文化内容产品。一是手工作品,如广西旧州的绣球、宾阳的织锦、青秀山金汇如意坊市场的苏绣坊里的刺绣及钦州的坭兴陶等等;二是节日旅游产品,如广西宾阳的“炮龙节”、壮族的“三月三”、北海的银滩和钦州的三娘湾等;四是将具有广西特色的海洋文化、稻作文化、铜鼓文化及优良传统的融入电影、动漫及文学作品等。突出本土特色和原创性,使之走向世界,扩大广西民族文化在东盟各国的影响,并融入东南亚各国人民的生活,改变过去那种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凭借产业强势在中国文化市场倾销其文化产品并瓜分文化产业廉价原材料的局面。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广西的民族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些原生态民族文化在经济利益、强势文化、城市化建设及现代科技的冲击下奄奄一息。这些文化原形和文化生态原貌是民族文化生存的根基,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因此,将濒危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保护被流行趋势冲毁的民族文化原形,挽救被强势文化淹没的民族原生态文化, 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责任[3]。广西民族文化遗产近年来得到了比较完善的保护和利用,如宁明县的花山岩画和兴安县的灵渠都被列为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贺州的黄姚古镇和南宁的扬美村等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刘三姐歌谣等28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 个县、乡镇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这些文化遗产为北部湾经济区民族文化内容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广西文化产品走出去提供了前提条件。无论是物质文化产品“坭兴陶”,还是精神文化产品“广西文化舟东盟行”及《魅力广西》等,在东盟一些国家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

四、创新文化内容来增加文化产品的附加值

一个国家无论在历史文化方面曾经如何辉煌,也需要不断地补充新的血液,创新文化品牌,才能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才能不断追求并实现文化强国的目的。一个国家如此,一个省(区)、一个经济区域也是如此。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音乐人类学;中国钢琴音乐;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J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4-2172(2007)04-0091-03

音乐人类学最重要的观念就是将音乐视作文化的组成部分,即文化中的音乐或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它基于文化人类学的理念和多学科交叉的发展,将全世界各时代、各民族的音乐当作统一而多样、平等而不同来理解①。中国钢琴音乐从无到有,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创造出既有中华民族特色,又有世界性的钢琴音乐,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独具匠心。本文旨在从音乐人类学的角度来谈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性。

一、中国钢琴音乐中蕴藏的民族文化和精神

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政治经济制度、、风俗人情的总和。文化背景包括历史、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等,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就难以掌握一个民族的音乐。汤亚丁教授在《文化研究与音乐人类学――一种研究范式的构建》的学术讲座中指出:从方法论来说,音乐人类学是研究学科各个时期及当今的各种思潮和理论框架;从地区研究来说,它是研究各民族具体的音乐文化;从理论意义上讲,音乐作为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音乐风格实际上是民族文化的体现。任何艺术都蕴藏着本民族的文化精神,甚至体现着一种文化模式,每个民族特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必然要突出文化的民族特性,这种文化上的民族特性从根本上讲也就是一种“民族精神”。中国钢琴音乐以及整个近现代音乐文化,发轫于长达2000年的中国封建体制解体、社会以及人们的思想剧烈动荡之时,其后的发展也受到文艺政策的强烈影响,对其的研究必须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背景紧密相连。如钢琴协奏曲《黄河》,展现的是时期中国人民奋力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宏大场面,曲调激愤、悲壮,跳跃的音符一如咆哮翻滚的黄河之水扣人心弦,催人奋进,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不屈不饶的民族精神。还有《解放区的天》表现出时期中国人民载歌载舞庆祝翻身解放的喜悦心情。钢琴协奏曲《走进新时代》反映的是中国人民经过改革开放进入21世纪的辉煌时期蓬勃向上、豪迈奔放的情景。这样的作品在中国钢琴音乐占有不少的比例,充分反映各个时期人们的思想和精神面貌,与时展紧密相联。

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一个有着50多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其独具神韵的音乐文化,并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滋养着每个民族的心灵,形成了中国五彩缤纷的民族音乐,这就造就了中国钢琴音乐富有民族性的特点,就作品内容的丰富、题材的广泛、手法的独特等方面,都是世界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在中国钢琴音乐中,大量存在各类传统音乐的改编曲,成为传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精神的一种新的渠道:许多原本对中国传统音乐不感兴趣、知之甚少的听众通过优秀的中国钢琴音乐认识了传统乐曲、传统曲调和传统精神,他们留在人们的听觉里,化为他们的音乐审美心理。因此基于中国音乐传统的优秀的中国钢琴音乐具备了传承中国音乐文化、宣扬中国音乐传统精神的功能②。这些作品为丰富我国钢琴曲的音乐语言和手法,发展我国钢琴曲,作了有益的尝试,也是中国钢琴作品的典型代表。如《卖杂货》、《思春》、《旱天雷》、《双飞蝴蝶》、《平湖秋月》等,王建中根据唢呐曲改编的《百鸟朝凤》与《梅花三弄》,储望华根据二胡曲改编的《二泉映月》,黎英海根据琵琶曲改编的《夕阳萧鼓》、《阳关三叠》,刘雪庵根据古琴曲《平沙落雁》改编的钢琴曲《飞雁》。这些作品都植根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土壤,在创作手法和作曲技法上,从民族传统文化中寻找新鲜的创作源泉和音乐语言,用时代精神体现着民族文化之神韵。

二、中国钢琴音乐中民族音乐的多样性

世界音乐的多样性是由音乐的民族性所决定的,也就是说,世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世界音乐的多样性。在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音乐文化③。所有音乐人类学家相信对音乐最好的理解是把它作为文化的一个方面,它是文化的一部分。这种理解又来帮助我们理解世界上的各种文化和它们的多样性。众所周知,中国不仅有光辉的历史,还有勤劳善良的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和睦相处,休养生息。许多民族都拥有自己悠久而丰厚的艺术传统,创造着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各个不同地区的环境、风土人情乃至人物性格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回、满、蒙、藏、壮、苗、羌、维吾尔等不同民族的音乐富于变化,风格各异;陕北的信天游、宁夏的花儿、东北的二人转、内蒙的长调短调以及耳熟能详的地方戏曲等,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音乐特色鲜明,易于辨认,根据这些音乐改变的钢琴曲,为繁荣中国钢琴音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快乐的日子》、《翻身的日子》、《兰花花》、《二人转的回忆》等,另外,中国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创作积累了大量的民歌,这些优美的民歌成为中国钢琴作曲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音乐素材。由于民歌主要是单旋律,所以用之改编成钢琴曲,更容易被人民大众所接受,这类作品往往也成为钢琴曲库中的精品。丁善德根根据新疆民歌创作的《新疆舞曲第一、第二号》、王建中根据陕北民歌创作的刘庄的《变奏曲》(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素材),朱践耳根据云南民歌创作的《序曲第二号――流水》、黄虎威根据四川民歌创作的《巴蜀之画》、周广仁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桑桐根据东蒙民歌创作的《内蒙民歌主题小曲七首》, 这些作品很多,不一一举例。此外,根据各地区民间音乐改编钢琴曲,也占很大比例,如《二泉映月》、《梅花三弄》、《百鸟朝风》、《平湖秋月》等;有的以民族习俗与民族风情为素材,如赵晓生的《太极》、蒋祖馨的《庙会》(组曲)、陆华柏的《东兰铜鼓舞》、廖胜京改编的《火把节之夜》等,这些作品说明,在中国存在着广大 的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可贵的民族艺术,而每种民族文化都鲜明地张扬着本民族的精神和审美情感,这种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和基本的民族精神,无疑是一个民族生命之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蓬勃生长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

三、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审美观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都是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稳定的形式而自成体系,都有一定的结构与顺序和一定的生成道理。这从音乐人类学的观点去理解,就容易接受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精神也是一个具体的、历史发展的概念,它既有我们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审美和艺术实践中积淀而成的优秀审美传统,也有近现代以来在西方美学话语影响和塑造下逐渐成长起来的多元化审美新潮,还有直接来源于我们当代审美、艺术实践的新生审美形态。中国钢琴发展大约200年,这200年中有许多重要的音乐思想,不仅有音乐观念的差异,更有文化观念的差异,中国是文明古国,数千年绵延不绝的民族文化,本身就有属于自己的审美准则和价值标准,以其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深厚底蕴赋予了钢琴音乐极强的生命力。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民族精神、心理状态、风俗习惯。很多为观众所接受而家喻户晓的优秀民歌,正是满足了不同层次观众长久以来形成的欣赏习惯,因旋律简洁明晰,歌词寓意深远,在思想性方面深刻挖掘人性美、歌颂英雄人物、赞美爱情而久盛不衰。许多作品都是在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中体现其社会价值,无论作曲家运用何种题材、创作手法及原则去实现其艺术构思,都是以服务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为目的,从客观社会的反映中检验其艺术价值和效果,适应了我们本民族的音乐审美心理和听觉思维习惯。中国钢琴音乐旋律性强,民间调式多、在钢琴上模仿中国乐器中的和声手法也用得较多,根据民歌改编的、民族乐器改编的、歌剧舞蹈戏剧音乐改编的钢琴音乐,这些作品缩短了艺术创作者与艺术欣赏者在审美心理上的差距,以中国独特的旋律音响和与生俱来的情感表达方式及思维,得到中国广大人民的喜爱。这些钢琴作品,既能体现民族的特色,又能符合中国广大民众审美要求,同时又体现包括审美精神在内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赋予了音乐文化以灵魂和生命,成为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作为一种文化的核心力量,民族精神就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四、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

从音乐人类学来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任何国家的音乐文化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随着钢琴在中国的日益普及,西方的音乐将更为人们了解,而中国自身的音乐也将得到更好地诠释,我们希望世界各民族要互相交流、相互学习沟通,共同推动钢琴艺术向更高层次发展,各种流派、风格、内容、形式的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和完善整体意义上的钢琴艺术,这是中西方钢琴艺术的相互交流、并最终融合的必然趋势。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和创作,是将西方钢琴音乐遗产同中国民族音乐传统相结合,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应该得到世界的公认。我们强调的是中国钢琴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是钢琴学派中的一支,应该在世界钢琴音乐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对外国人而言,中国钢琴音乐尽管不很成熟,但钢琴音乐形式是被人熟悉的,人们可以用自己熟悉的音乐语言感受中国的音乐文化,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时代变迁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学习中国钢琴作品,切身感受中国音乐文化的魅力,这种方式对学习中国音乐文化更有利、更直接、更具体。再从整个世界的发展来看,“和平、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的主题,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世界的经济、知识都在走向一体化。而知识、文化、艺术的交流、沟通也呼唤着世界音乐的一体化。中国是世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对于整个世界举足轻重,因而它的音乐也必将成为世界音乐之林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的一体化,引导着中国的音乐逐步走向世界,吸取精华、去除糟粕,创造出既是中华民族自己的又是世界性的钢琴音乐,从而与西方音乐相互融合,共同汇入世界音乐的长河之中。中国现在有许多人在国际比赛中获奖,作为钢琴家介绍和推广中国作品义不容辞,要在国际上推广中国作品,就要多介绍中国的音乐文化和民族背景,以及中国的风土人情,了解中国作曲家如何在钢琴音乐民族化的探索及保持民族风格的原则下,实现中国风格的钢琴化。中国钢琴音乐的独到价值,必须在与世界音乐公开比较之后,才能得到最后正确的估计,中国钢琴音乐的充分发展,必须在与世界音乐经过极度融化之后,才能达到它应有的程度。

随着文化时代的到来,虽说解除了各民族之间的隔阂,但是却难以改变不同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而人们恰恰又是凭借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去接受异质的文化信息。如今,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全球共同体社会时代,由于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各个领域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所以,我们应用包容的态度去理解各种音乐,。我们学习音乐人类学,确立全球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不断深入研究其他国家的钢琴音乐,丰富世界音乐文化宝库,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本国的钢琴作品,努力创造出具有中国特点的钢琴音乐,使其成为世界钢琴音乐发展史册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篇章,为人类音乐发展做出贡献。

ぷ⑹停

①管建华. 音乐人类学的视野.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 第1版。

②管建华. 21世纪主流 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第1版,213,216。

③管建华. 后现代音乐教育学. 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4,第1版,414。

Discussion on the Nationality of Chinese Piano Music

from the Angle of Musical Anthropology

Qin Jun

Abstract:

From the angle of musical anthropology , combing with thousand years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special style and local music essence, the author expounds the nationality of Chinese piano music from aspects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and spirit in Chinese piano music , the diversity of national music , the aesthetic outlook as well as the combination of nationality and cosmopoli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