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熊猫的资料

关于熊猫的资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熊猫的资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熊猫的资料

关于熊猫的资料范文第1篇

人类已经向别的地球上迁移。这时,我却收到了一个紧急通知,叫我立刻赶往成都,去抢救地球上最后一只熊猫(它已经得了重病)。我匆匆赶往成都,在路上,我想,动物园里不是还有许多大熊猫,怎么会是最后一只呢?

到了成都,我发现这里汇集了世界上著名的医学家,他们解答了我提出了所有问题。原来,动物园里的都是一些由高科技纳米合成技术合成的机器熊猫,这只唯一的真正大熊猫得的是“外条件不适症”。也就是说,它是由于自身生活环境遭破坏,而终究不能适应人类为其创造的人工环境而生病的,。这“外条件不适症”不光发生在动物身上,许多人也有这种症状。对人,医学界已发明了一种被称为“STI”的药物,但医学家不能确定这种药物对熊猫是否有效。因此他们把我找来了。

那只熊猫已经好几个星期不吃不喝了,现在单凭医生给它注射高能营养针来维持生命。医学家们都认为,长此下去决不是办法,叫我马上要拿定主意。

我只好马上打电话给国际卫生组织和世界遗传工程大学。不久之后,另两名遗传学家赶到成都,关于“STI”的所有资料也传真到了我的临时办公室。

我们三人认真地阅读了关于“STI”的全部资料。这时,又传来一个很坏的消息:熊猫病情恶化,这样下去,活不了几天了。我们马上做出决定,立即给熊猫服用“STI”……

三天之后,熊猫的病情大有好转,我们大家都十分高兴,医学家们也纷纷向我们表示祝贺。

几天之后,我正准备收拾东西回家。我又收到了一个通知,说是地球上人类的迁移工作已基本结束,让我和其他科学家共同护送熊猫飞往月球,原因是月球虽然离地球较近,但怕熊猫受不了长途旅行,同时也怕熊猫中途发生意外才需要我们护送。

谁知,就在飞往月球的途中,熊猫病情突然恶化。由于失重,“STI“不能很好地发挥疗效。

关于熊猫的资料范文第2篇

“熊猫烧香”密织“僵尸网络”百万网民噩梦惊魂

2006年11月起,我国著名的网络安全公司江民反病毒中心的电话响个不停,来自不同地区的电脑用户发出呼救:电脑网络正在遭受不明病毒攻击,电脑系统出现蓝屏、频繁重启、硬盘数据被破坏、电脑中所有可执行的.exe文件都变成了一只憨态可掬、拱手举着三根香的“熊猫”图案,严重的整个公司局域网内所有电脑全部中毒,公司业务几乎陷入停顿。

反病毒工程师们将该病毒命名为“尼姆亚”。它还有一个更通俗的名字――“熊猫烧香”。

12月中旬,“熊猫烧香”进入急速变种期。2007年1月9日,“熊猫烧香”迎来了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爆发,它的变种数量定格在306个,这一天感染的电脑用户达数十万。“熊猫”并未就此止步,它继续四处“烧香”,并且愈演愈烈。1月19日,“熊猫烧香”了一个新的变种,病毒作者同时宣称,这将是“熊猫烧香”最后一次更新。短短一个多月,病毒已迅速在全国蔓延,已有上百万个人用户、网吧及企业局域网用户遭受感染和破坏,互联网上到处是受害者无奈的求助、怨恨、咒骂,电脑里到处是熊猫烧香的图标,重要文件被破坏,局域网彻底瘫痪,病毒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在几次大面积爆发之后,“熊猫烧香”成为众多电脑用户谈之色变的词汇,一只只拱手举香的“熊猫”让众多电脑使用者和电脑安全防护人员经历了一场噩梦般的记忆。

1月22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再次发出警报,在全国通缉“熊猫烧香”。在《2006年度中国大陆地区电脑病毒疫情和互联网安全报告》的十大病毒排行中,“熊猫烧香”一举成为“毒王”。日本、德国等国家纷纷“熊猫烧香”的预防警报。

“熊猫烧香”病毒红了,在它三根香的虔诚祈祷下,不到数月便红遍了整个中国,上了CCTV,也让自己的大名摆在了瑞星、江民、金山以及各大信息安全论坛和各类电脑技术交流网站的“头版头条”,显示出一派“满城尽烧熊猫香”的壮观场景。

网上追踪“武汉男孩”揪出“熊猫烧香”毒王

2007年1月9日,湖北仙桃市公安局接到报警,称该市“江汉热线”不幸感染“熊猫烧香”病毒而致网络瘫痪。“熊猫烧香”正式进入警方视野。

这是国内制作计算机病毒的第一案,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和湖北省公安厅对此高度重视,迅即成立了联合工作组。

据工作组成员透露,尽管病毒作者绞尽脑汁自我隐藏,但还是在互联网上留下了很多蛛丝马迹,在多个相关病毒的代码里都写着代码“WHBOY”(武汉男孩)。

“武汉男孩”又名“小俊”。根据“小俊”上网账户资料,警方将目标锁定一个叫罗某的人,此人居住在武昌关山某居民楼。

2月3日16时许,“小俊”的胞弟李明到李俊租住屋找哥哥时,被早已守候在此的民警“请”到派出所。据其交代,“小俊”真名叫李俊。事后,李明才知道哥哥竟然是臭名昭著的“熊猫烧香”的始作俑者。

17时许,警方从侦查中获悉,李俊要潜逃外地!网监总队立即向武汉市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各个进出口岸发出协查通报。

19时许,从在出租屋蹲点守候的工作组传来消息,回出租屋取东西准备潜逃的李俊被当场抓获。民警从李俊身上找到了一张武昌京都大厦宾馆的门卡。专案人员赶往该宾馆,当晚将其同伙雷磊抓获归案。

湖北警方乘胜追击,在浙江、山东、广西、天津、广东、四川、江西、云南、新疆、河南等地公安机关的配合下,相继抓获王磊(男,22岁,山东威海人)、叶培新(男,21岁,浙江温州人)、张顺(男,23岁,浙江丽水人)、王哲(男,24岁,湖北仙桃人)等4名改写、传播“熊猫烧香”病毒的嫌疑人。这些人通过改写、传播“熊猫烧香”病毒,构建“僵尸网络”,通过盗窃各种游戏和QQ账号等方式非法牟利。

网络天才求职碰壁 网上制毒发泄不满

“他的确是个网络天才。”12日,省网监总队有关专家如此描述李俊。“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他对网络知识运用得驾轻就熟。“可惜聪明反被啊!”专家无不遗憾地说。

与李俊接触过的众多电脑爱好者也向警方证实:“李俊爱好电脑到了痴迷的地步!他玩电脑的技术属大师级水平!”李明也表示,哥哥很爱网络知识,其电脑方面的技术大部分是看书自学的,“他常常对着书本摆弄电脑几小时,不知疲倦”。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弟弟见识了哥哥在电脑上超人的才华。去年,李明的电脑中了“923”病毒,于是在网上向哥哥求助,李俊在网上就帮弟弟搞定了病毒,让李明深感佩服。

据警方资料显示:李俊,男,25岁,新洲区阳逻街人,曾在某电脑城工作;雷磊,男,25岁,是李俊的同乡兼同学,两人中专毕业后一起参加网络技术职业培训班。

2000年下半年,18岁的李俊早早地开始了工作生涯。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武汉化工建材公司,但因为没有兴趣,而且收入也不高,两年不到他就辞了职,只身一人前往武汉市区打工。

其间,李俊对网络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上网成癖。风靡一时的网络爱情故事《第一次亲密接触》李俊也很喜欢,他特意买了那本小说。

李俊初到武昌的工作是网吧管理员。但工作并不顺利,后来又到电脑城装机,中间还替人开过车。网吧管理员的工作后来让李俊觉得很苦,工作起来“没有白天没有黑夜的”,每月工资也就1000元左右。这离李俊的期望值实在是太遥远了。

2004年起,李俊多次上北京、下广州找IT方面的工作,尤其钟情于网络安全公司,但均未成功。2006年的一天,还在成都上学的李明在网上遇到李俊,李明问哥哥最近在忙什么。李俊说他最近到北京和广州去找工作,其中包括瑞星和金山等杀毒软件公司,但没有结果。李明说,李俊是一个自尊心非常强的人,几次求职碰壁肯定会伤害他的自尊心。李明猜测,求职碰壁的关键因素很可能是中专学历。

据李俊交代,心怀不满的他于2006年10月16日编写了“熊猫烧香”病毒并在网上广泛传播。“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证明我的实力!”

然而,据警方介绍,“熊猫烧香”病毒除了单纯传播病毒外,还具有强烈的商业目的:可以暗中盗取用户游戏账号、QQ账号,以供出售牟利;还可以控制受感染电脑,将其变为“网络僵尸”,暗中访问一些按访问流量付费的网站,从而获利。此外,李俊还于2003年编写了“武汉男生”病毒、2005年编写了“武汉男生2005”病毒及“QQ尾巴”病毒。李俊以自己出售和由他人代卖的方式,每次要价500-1000元不等,将该病毒销售给120余人,非法获利10万余元。经病毒购买者进一步传播,该病毒的各种变种在网上大面积传播,据估算,被“熊猫烧香”病毒控制的“网络僵尸”数以百万计,通过盗窃各种游戏和QQ账号等方式非法牟利,一年累计可获利上千万元。

“熊猫烧香”病毒问世后,浙江一位病毒贩卖传播者,先是每天给李俊在银行账户上汇3500元,后来每天汇6000元,直至被抓捕前,总计不到一个月时间,他就牟利十几万元。李俊把钱存在银行卡里,很少出去玩。据办案民警介绍,李俊账户里的钱曾高达40多万元,白天睡觉、晚上上网的他并不经常出去玩,但见起网友来,他出手非常大方,经常飞机来飞机去,最多曾一天消费上万元。警方在其住处查获一大沓飞机票。

“熊猫烧香”案的另一名犯罪嫌疑人雷磊和李俊平时很要好,经常串门。两人在上初中时就经常打游戏机,而且很厉害,都能一次通关到底。雷磊的叔叔雷军华说,雷磊初中毕业后因成绩不好没有考上高中,就上了一所中专。4日下午5时许,他接到了仙桃市第二看守所的电话,便和雷磊父亲赶到仙桃送了生活费和衣物,当时还不知道雷磊犯的究竟是何罪。网上传出消息后,村里闹得沸沸扬扬,他赶到网吧亲自看过,很惊讶侄儿居然涉嫌如此“高科技犯罪”。雷磊已婚,孩子还不满一岁。

最大爱好是拆拼装东西 最大遗憾是没能上大学

在家人眼里,李俊从小就是个很老实听话的孩子,性格有点内向、不爱讲话,从不和人打架闹事。李妈妈说,李俊小时候非常喜欢拆装东西,家里的汽车玩具、废弃的钟表都被他拆装过。看儿子爱电脑,一家人就攒钱给他买了一台电脑。“还说他不出去惹祸,每天就只知道在家上网,哪晓得他搞出这么大的事来。”李妈妈不停流泪,嘴里唠叨着:“不给他买电脑就好了。”

小学和初中时李俊表现还不错,但偏科现象十分严重,数学和英语优秀,但文史很差。1998年7月,李俊中考结束,成绩并不理想。当时,父母厂里技校有人上门来做工作,说上厂里技校将来能直接安排工作。最后,家人决定让李俊进了水泥厂自办的一所技校(现已改名为“娲石职业技术学校”)。

1998年9月开学第一天,当李俊从学校领回新课本时,看到全部都是自己不喜欢的水泥专业教材时,他再也忍不住心中的不满流下了眼泪。虽然李俊一言不发,但弟弟李明非常了解哥哥的心思,李俊还是希望上高中、上大学。李明回忆说,李俊上中专的时候流行交笔友,最初认识的时候,都要填写固定格式的自我介绍。“其中有一栏是‘最遗憾的事情’,哥哥当时填的就是‘没有上大学’。”李明说。后来,当李明考上大学准备去重庆时,李俊还特意到火车站去送弟弟,当时他也流泪了。

湖北省娲石技术学校的副校长胡毅回忆说,怎么也没有想到,元旦时肆虐学校局域网的病毒“熊猫烧香”,竟然出自他曾经的学生李俊之手。胡毅曾是李俊的物理和电工学教师,对于李俊的表现,胡毅用“中规中矩”来形容。

据他回忆,李俊在学校读书的时候,非常好学,每次面对理科方面的提问,反应都特别快,学习成绩很优秀。有一次班里给一位家庭困难的同学捐款,李俊捐的最多。另外在他印象中,李俊不爱好体育运动。当时,班上组织了一个排球队,但李俊不愿参加,也不参加篮球、足球之类的体育活动。

据胡毅介绍,李俊最初接触电脑应该在学校二年级,当时学校开设了计算机一级课程,学习DOS、Windows等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的一些基本操作。

“学生们总共学习了200个课时,包括理论和上机。”胡毅说,学校那时只有20多台电脑,上机的课时相对理论少一点,他当时并没有看出李俊对电脑的热情比别人高。不过,李明记得,李俊当时学习电脑比较用功,他打字的速度在班上最快。

“可惜了、可惜了”,胡毅一直这样说,他怎么也想不通,本来在学校里一个很好的孩子,到了社会上怎么会变成这样了,“是不是受到了不公正、不公平的待遇?”

严重后果令其始料不及 铁窗忏悔编写专杀软件

看守所的高墙内,身高1.75米的李俊剃着光头,身穿黄色马甲,神情十分颓废。“我是1999年开始接触电脑的,学习电脑知识也主要是靠泡网吧。”李俊垂着头低声说,“最初我设计病毒只是好奇和好玩,后来不断有网友找我买木马,我看靠这个能赚钱,就……”

李俊喜爱动物。而网上流传的那个憨憨的熊猫烧香形象在他看来相当可爱,便将其用来做自己病毒的“形象代言人”。但对于“熊猫”造成的严重后果,李俊一开始并没有预计到,“没想到传播速度会这么快”。看到事情闹大了,李俊有点儿害怕,又编制了一个杀毒程序,想把病毒都杀掉,但编好后不敢挂在网上,怕警察顺藤摸瓜暴露了自己。但他知道警察肯定要来抓自己,甚至想过到在新疆开网吧的朋友处躲避。

2月9日,在看守所内,李俊仅用了5个小时就编写出“熊猫烧香”病毒专杀工具(李俊版)。通过在民警手机上的反复实验,杀毒效果非常好。目前,这个专杀软件已在网上公布,供被感染者免费下载。

在编写专杀软件的同时,李俊特别写上了一段话,对自己造成的负面影响表示歉意。以下是李俊的亲笔信(节选)。

各位网友:

你们好!我是熊猫烧香的第一版作者。

我真的没有想到熊猫烧香在短短的两个月竟然疯狂感染到这个地步,真的是我的不对,或许真的是我低估了网络的力量,它的散播速度是我想不到的!对于所有中毒的网友,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我对此表示深深的歉意!很对不起!

我要解释一些事情,有人说熊猫烧香更改熊猫的图标是我在诋毁大熊猫!这里我要解释下,这是绝对没有的事情,完全是出于这个图片比较让我个人喜欢,才会用的!

关于我的身份,大家不要再猜测我是谁了,15岁的武汉男生也好,是个女的也好,某公司老总也好,杀毒厂商也好,光是新闻的评论,网友的臭骂已经让我后悔之极了!希望熊猫病毒不要再成为炒作的娱乐新闻,不要再出任何关于熊猫新闻和评论!希望安全软件公司不要吹嘘,相互诋毁,相互炒作,尽力做出让人们信赖的好安全软件!谢谢大家!

这是我写的一个专杀程序,肯定是比不上专业级的杀毒软件了,但是我想这是我最后能给大家做的事情了。

熊猫走了,是结束吗?不是的,网络永远没有安全的时候,或许在不久,会有很多更厉害的病毒出来!所以我在这里提醒大家,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并不是你应该注意的,而是你必须懂得和去做的一些事情!

再一次表示深深的歉意,同时我发出这个专杀,愿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熊猫烧香的作者

2007年2月9日于仙桃市第一看守所

问及将来的打算,李俊低着头小声地说:“以后要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关于熊猫的资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功夫熊猫》 动画片 梦工厂

引言

美国梦工厂出品的中国题材动画巨片《功夫熊猫》在2008年的暑期档中播出后引来国内一番近乎激烈的争论。因为这是美国人拍的关于古代中国的功夫片,而且还“调侃”了我们的国宝,所以国人对它的评论也就五花八门。现在议论声已渐渐远去,让我们用冷静的心态从影片的故事情节和制作技术两方面重新解析此片。

一、“动物+动画”演绎的武侠故事

功夫片一直以来就是香港电影的代名词,由于上世纪李小龙电影在国外的发行,把中国的武侠之风传播了开来,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也慢慢接受了中国文化。本片的导演马克・奥斯本就用了30年时间来研究中国文化(其中也包括中国功夫片)。在本片中就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香港功夫片影响的痕迹。功夫源于中国,美国人在拍电影时模仿中国功夫片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用动物来讲述人类的故事一直是动画界比较喜欢的方式。同样本片也是用了一群来自几大洲的动物来共同演绎一个话题―――个不起眼的小动物成长为大侠级动物的故事。本片中主角是一只可直立行走的熊猫,他从一个在祖传面馆中给父亲帮忙的店小二一朝成为拯救和平谷的神龙英雄。其实武侠片中的人物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开场已经具备了超强武功的英雄,慢慢在故事的展开中由于各种诱因而渐渐没落甚至变坏。另一种则是周星驰式的小人物一夜或一朝成名,然后风光无限。功夫猫熊就是学了星爷的把式。从小人物开始,但在影片的序幕中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却是一位具有中国武术绝学、旷世无匹的高手。他所向披靡,天下无敌。用了很短的时间将片中主角按第一种武侠人物简单的诠释了一遍,其实这只是玩了一个小伎俩,是为了吊你的味口。当观众从梦境中走出后故事才按第二种大侠的成长史展开。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产生理想中的大侠与现实中店小二之间的巨大差距,且生一悬念,这么一个懒散、肥胖的动物如何能号令天下,所以往后故事的展开也就扑朔迷离、耐人寻味了。

故事因为发生在古代中国,所以在故事中也折射出诸多的古代中国哲学思想,如有即是无,无即是有。反映在影片中就成了所谓的武功秘籍其实就是空无一物的无字天书。只要相信自己,相信他人就足够了。这也有点东方佛教思想―心诚则灵。又如在影片其中一幕戏“天池授艺”中,从草丛中的太湖石到满山的红叶,还有天空中染红了半边天的晚霞,处处让人感到一种家的感觉,也许这就是美国动画制作大师们心中的功夫之发源地的圣境。影片中极具中国民族特色又不失现代特征的配乐是由奥斯卡奖得主汉斯・季默和约翰・鲍尔来共同完成的。正如导演所说:“我们要的是史诗般的音乐来搭配片中壮观的场景和庞大的打斗场面,我们希望配乐能带有中国风,但是又能被西方观众接受。”由此看来这种东西合璧式配乐是一种折衷的结果。由于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我们的邻国日本,所以在片中反面角色“太郎”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实不光是美国人,多数西方国家对东方文化的了解也是通过了日本。这与我国很长时间的不与外界交流的闭关锁国之治国思想是分不开的。

影片从开始到结尾都穿插着中国元素,但是从更深层次的价值取向和构思逻辑来分析,本片还是很具西方色彩的。正如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教授孙隆基所言:阿宝被封为神龙大侠,受赐神龙宝卷,打开来是白纸一张,反映出他的面孔而已,使他悟到功夫的终极境界是对自己有信心。一纸空白有点禅味,灵感来自慧能的本来无一物,背后的讯息却是美国式的大树特树的“自我”。其实这与西方的人本主义也是同源的。片中为何要选一只身肥体胖的大熊猫来担任主角,这也是美国文化下的产物。从传统的角度来看练武之人身体要健壮,体格要协调,武林高手中很少有肥胖者。片中只所以要选择这么一位有点体胖的武林高人是有用意的,因为在美国人口中肥胖者已经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主张个性的发挥和张扬:他们不再以过去的美丑来做为衡量标准而是要为自己平权,有种要颠覆传统美与丑的标准的趋势。其实不同体格者都有保持自己体形的权力,也有免受别人嘲笑的权力,这一点在美国做的相当好。所以才有了这么一位美国人心目中好吃、迟钝、肥胖的功夫巨人。

不管它是中国元素还是美国基因,也不管熊猫是黑眼珠还是绿眼球,总之该片宣扬了中华文明这一点是无容赘言的,熊猫产于中国,但它也属于整个世界,我们把熊猫送出国门的同时也应该把我们的文化一并送出去,也让它遍地开花。何乐而不为呢?

二、技术丰富情感

电影的特效分为视觉特效和音乐特效。而视觉特效又是好莱坞的杀手锏,并且在视觉特效制作技术方面向来是对外保密的,所以我们只能从一些透露出来的细枝末节来管中窥豹式的分析当初制作时的一些技术。

《功夫熊猫》是用CG技术制作的3D动画。本片中的角色全部为长着皮毛或者羽毛的动物,而这些纤细的毛在动画的制作中是一个难题。因为要想做的真实就必须去仿真。也就是一根根的作出来,还要让它们随着骨骼、肢体的运动或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化,如虎妞在黑夜中赶往索桥拦截太郎一幕中就可以看到飞行中头部的毛发在风吹下激速的向后抖动,并且还折射出月亮的冷光,真可谓事无巨细,让观者叹服。这也是美国人重视细节的体现。还有飞鹤大师全身长满六千多根单独的羽毛,要让它们在行走或飞行中非常协调地动起来也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为了操纵这些绒毛该片的R&D开发部门创造了一个自动化羽毛系统,用它来操控、完成运动过程中这些复杂而繁重的“表面”工作。还有一个技术难题就是阿宝的舌头。在片中曾多处出现阿宝用舌头来表达情感或丰富情节的画面。如在天池授艺一节中阿宝用柔软的舌头在空中优美的旋转了九十度后去叼那个飞行中的包子。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再真实不过的阿宝了。

片中情节都是以中国古代建筑为场景而展开的,而中国古代的木构架建筑极其复杂,含有大量的斗拱、翼角、飞檐,还有天花、藻井的装饰,各种彩画和屋顶瑞兽。这些繁琐的部件在CG造型上是相当困难的。由此可见动画师们在制作的前期参阅了大量资料。美国动画师的这种敬业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与之相比我国的大型纪录片《故宫》中数字化紫禁城的制作就显得粗糙了许多。差距是有的,不光在软件与硬件,而且还包括团队协作精神。这些都是值得我国的动画界借鉴的。

关于熊猫的资料范文第4篇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但是也成为了我们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人们大量的捕捉动物,让他们成为的口中食物,使得动物的数量和种类急剧减少,越来越多的动物濒临灭绝,从此它们就在地球上消失了。动物到底要不要保护呢?我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调查。

二, 调查的方法

1, 上网查找关于动物的数量,濒临灭绝的动物有那些?

2, 阅读《百科全书》(自然环境)找寻国家保护的动物有哪些?

3, 阅读课外书,人类怎样破坏环境,导致动物减少?

三, 调查情况及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内容 具体情况

《百科全书》(自然。环境) 国家保护动物 大熊猫,扬子鳄,

白 鹤,麋鹿北山羊,巨蜥,雪豹,信天翁,云豹,中华鲟……

课外书 人类破坏环境,导致动物减少 人类不断开车驶入考拉生存的地方,让考拉惨死在车轮下,考拉的食物按树叶也没有了。河水的污染,气温的升高……

上网 濒临灭绝的动物 扬子鳄不足120条,海豹仅存500只,苏们答腊虎还有20只,大熊猫仅1000只,金丝猴700只

四, 结论

关于熊猫的资料范文第5篇

    一、 一节英语课后的反思

    下面以我在8a unit 4 wild animals—reading1— the story of xi wang为例,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见解以及再教设计几方面来简要谈一下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1. 成功之处

    首先用不同的形象生动的图片导入一些重点单词与短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阅读课中,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如先快速阅读回答两个问题,然后再细读做不同类型的习题。再次,按大熊猫的不同生长过程来进行出题,让学生能有层次的进行理解文章。

    2. 不足之处

    课后通过向老教师的学习以及与其他同行的再交流,发觉自己本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导入可以更新颖,我们可以采取用一首英文歌曲“bleeding wolves”导入,以便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融入课堂氛围。其次,教学环节设计可以更合理。如:可以先让学生快速阅读提出两个中心问题以便学生了解文章。其次让学生再读将文章分为四段,让其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脉络。而我却将这个环节放在了最后,似乎毫无意义。另外,可以让学生按刚才分好的段落进行阅读并完成不同类型的习题,有的放矢,层次感更鲜明突出。最后,在对文章都理解后进行一个拓展:如何写一个关于野生动物的文章,自然便联系到了后面的main task, 然后让学生讨论并形成各种清晰地图标,接着让学生对此进行复述课文达到学以致用。小组活动可以一直贯穿始终。而我在这个环节中没有考虑到将整个单元的知识脉络联系起来,而且学生没能很好的复述本篇文章。

    3. 教学机智

    本节课中在让学生讨论大熊猫处于危险中并如何保护他们时,我突然想到让学生扮演大熊猫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学生见解

    学生在回答如何保护大熊猫时除了回答书上的一些措施后还自己想出了一些措施,是出乎我的意料的,也提醒自己不能拘泥于课本。

    5. 再教设计

    通过今天的反思让我了解了以后阅读课的模式,并要根据不同文章进行适当调整。如:8a第四单元重点是单词有难度,那么导入时就重点导入单词。8a第五单元重点是短语有难度,那么导入时就重点导入短语。导入后就用practice 再来巩固练习。只要是整篇文章就要进行分段分层次阅读。 

最后让学生由词到短语再到句子最后形成语篇。

    二、 关于小组合作模式中存在的困惑与反思

    我校在开展全面学习推广杜郎口中学教改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也发展出一套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读书自学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错题反思,合作探究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当堂检测。另外,每组由六个成员组成,分别分为:a1,a2,b1,b2,c1,c2. 对于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教学模式的改革让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同,并不是此种模式就适合本班级,适合大部分学生,但它同时又为我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因此,老师们课后无时无处不在交流,反思并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下面是我对新型小组模式的一些反思与总结。

    1. 组员代表在讲台前讲解呈现时度的把握

    当组员代表在讲台前讲解呈现时,老师该如何控制学生讲解的度?是让其一直不停说完还是中途打断跑题的内容。学生讲解时往往会参照一些资料,本是好意但由于对教材把握的度远不如老师,所以在讲解时常会超纲。看似大家都懂了,可能离开这些资料后就会快速忘记。而且有些知识不一定需要学生现在了解掌握,也会给只有40分钟的课堂时间带来挑战。

    2. 上台讲解发言的组员代表胜任问题

    由于组员之间的不均衡以及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问题,讲解展示的机会不是每个组员都能胜任,这势必会造成某些a1,a2或b1的同学讲解机会较多,而b2,c1,c2学习主动性可能渐渐会下降,甚至会造成两极分化现象的进一步扩大。因此,老师在问题设计时就应分工明确并设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不能总是让a1,a2或b1回答问题。我会在展示环节中这样设置:1.c1读整个句子;2.c2翻译句子;3.b1讲解句中重点及用法;4.a2做补充/出题;5.b2做题;6.a1点评(其中的号根据句子的难易度可进行适当的调节)。这样设计展示环节的好处是让同学们多方位去掌握一个句子用法,久而久之让他们记住怎么才算是掌握一个知识点,那就是要先会读,了解大意,看出句子重点及结构,最后是灵活运用所学句子。我相信即便是没有老师教,学生也知道如何自学新课文。

    3. 组员讲解时老师的点拨问题

    当一位学生正讲得形如流水,底下同学也听得津津有味时,老师的点拨就显得尤为重要,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需要记笔记的,老师应不断提醒学生。否则只靠课堂上的听而不去记忆巩固肯定是不行的。

    4. 小组的知识讲解是一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