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家庭教育 亲子关系 家庭结构

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不仅影响着整个家庭的气氛,而且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有效地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相互的认识和理解,直接影响到孩子自我概念的建立、道德判断的形成、个性的健康发展,以及孩子的学业成绩、心理行为问题等,有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孩子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因此,亲子关系一直是家庭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心理学、社会学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亲子关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一)亲子关系的涵义。

亲子关系是法律保护下的血缘关系,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是父母与亲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是青少年儿童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影响他们以后形成的层次的人际交往关系,更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亲子关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家庭教育是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的教育,青少年期亲子关系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影响家庭其他关系及家庭的幸福及稳固程度,进而成为影响社会的安宁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教育能否顺利进行,依存于亲子关系处于何种状态。

二、亲子关系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类型与现状

(一)亲子关系的类型。

青少年亲子关系的分类主要有五种,大部分主要是依据测量选取的量表来划分的。1996年“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研究课题组”通过因子分析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六类,即溺爱型、否定型、民主型、过分保护型、放任型和干涉型,研究结果表明,溺爱型、否定型、民主型、过分保护型、放任型和干涉型家庭教养方式对于青少年独生子女的人格发展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民主型则对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的某些方面可能有积极的影响。此外,郑希付将亲子关系分为六类,即养育型、财产拥有型、反向型、冲突型、泛爱型和亚平等型。

调查研究表明,民主型的亲自关系是青少年良好的亲子关系。从教育理论说,它是符合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的。父母与子女民主平等的关系,有利于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民主型家庭的子女具有安全感、健康、外向,具有创造性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交能力强等特点,这也与我们当代迅猛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一致的。

(二)亲子关系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现状。

在各种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人们思想的分化越来越表现出多极形式,道德判断正处于一个质的分化时期,少年儿童社会化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亲子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家庭结构变化,亲子互动发生改变。

当前,由父母和孩子组成的三口之家是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典型模式,与非独生子女的核心家庭和几代同堂的主干家庭相比,其具有最基本、最简单及无重复的特点。亲子互动成为孩子在家庭中与他人交往的唯一方式,加重了相互之间的心理依恋。一方面对孩子经济投入和精力投入过大,期望过高,家长与孩子交流大都首先关心的是学习方面的事情,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这很自然就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压力,而实际上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是由于不良的亲子关系造成的。另一方面孩子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得到了强化,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孩子正确的角色认识,使其难以接受父母的正面教育,也影响了亲子关系的和谐。

2.传媒时代的到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亲子关系淡漠。

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媒介以空前的速度大量进入家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是由于电子媒介广泛地进入家庭,削弱了孩子对家长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疏远了亲子之间的关系。“中国独生子女人格状况与教育调查”表明,尽管有96.5%的孩子表示“比较愿意”和“非常愿意”与父母谈话,而实际上亲子之间“经常谈话”的仅为50.8%;而且77.9%是就事论事地谈孩子的“学习”问题。难怪同一调查显示,认为“爸爸很理解我”和“妈妈很理解我”“非常符合”自己情况的仅为36.6%和48.2%,都没有超过半数。而在孩子谈到最烦恼的事情中,涉及父母与子女关系的高达32%。也就是说,在大多数家庭中亲子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

3.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渴求亲子之间的平等交流。

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使儿童的自主意识增强。通过电子媒介,孩子迅速了解了社会的各类信息,扩大了知识面,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家长了解得更多,他们往往对家长们“老生常谈”的东西不感兴趣,以致产生抵触情绪。现代的少年儿童已经不再是封闭、保守的社会状态下顺从听话的孩子,他们通过耳闻目睹和各种媒介了解了许多社会现象,也了解了自身权益。在家庭中家长说了算的传统已经不被现代的孩子所接受,他们渴求与父辈之间的平等相处、平等交流。在从传统到现代的更替中,亲子关系的特点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心理上相互理解是当今亲子关系的主流。

4.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对亲子关系提出更高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以个体尽可能充分自由全面发展为基础的一种现代化国民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重要的前提条件,父母的影响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而无法比拟的独特作用。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核心问题,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家庭教育要把教育子女学会做人摆在首位,并作为主线一以贯之。

三、在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第一个机构,而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最重要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与方式。还有不少父母不能以科学的态度和民主的方法教养子女,亲子间不能形成良好的关系,致使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和问题行为日益增多。因此,家庭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是相当重要的。良好的亲子关系能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使父母与子女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尊敬和坦诚沟通的关系,有利于家庭教育的顺利开展。对比,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转变观念,平等相处。

亲子关系是一种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而不是一种单向的静态关系。在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血缘关系上形成的自然角色关系,另一种是在后天交往中形成的家庭社会角色关系。自然角色是天然形成的,不可改变的。但家庭社会角色则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改变的。父母与孩子各自扮演着不同角色,决定了各自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也规定了互相对待的态度。

首先,由于亲子间存在着天然的血缘关系,这就决定了亲子关系的特殊性,在很多父母和孩子的眼里,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天经地义的,是不可改变的,使得许多人从不认真思考亲子关系有何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等问题。其次,父母是孩子的养育者,是长者,在一定时期内其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及各种能力远远超过孩子,在认知性的交往中占绝对的权威地位。所以很多父母在子女早期的成长过程中一直都是处于帮助、管理、指导等支配性的地位,再加之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不把孩子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凡事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过分要求孩子,过分保护孩子。再者,有的家长不了解孩子在成长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对于父母交往的方式、内容等也有不同的需求,常年一贯地采用同一种教养态度和方式,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从而使得亲子之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疏离、不信任或畏惧,甚至矛盾冲突等。

因此,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家务劳动、消费、隐私等方面,还是在交友、子女的学业、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等方面,家长都应当转变传统的家长制观念,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子女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和身份与子女相处,子女也应尊重和理解父母,建立一种良好的心理交往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二)加强沟通,增进理解。

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加强亲子沟通与交流,促进亲子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是至关重要的。在树立正确的亲子交往观念之后,家长和子女之间还必须有一定的沟通时间作保证。人们之间的密切程度是由人们之间的沟通的多少来决定的,要形成密切的关系,就必须用较多的时间沟通。父母不能以工作繁忙或孩子功课紧张,怕影响孩子学习等理由减少甚至不与孩子沟通交流。因为沟通交流是相互了解和理解的基础,而只有建立在理解信任基础上的亲子关系才可能是一种良好的亲子关系。

亲子之间的良好沟通,必须消除或尽量减少由于代际差异所带来的心理障碍,做到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在各种问题的看法、性格、兴趣爱好、心理需求等方面,相互主动协调代际关系。

(三)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

专家研究发现,子女情感上的忽视多半是由于父母亲的情绪不稳定或心理不健全。在家庭中亲子间的情绪往往是最难自控的。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紧张,充满成功的期盼和严重压力的父母往往把委屈和不满向孩子和亲人宣泄。处于更年期的父母的情绪常常不稳定,青少年具有思维的独立性,然而较片面,情绪处于疾风怒涛的状态,希望摆脱父母的管教,渴望独立,亲子矛盾冲突,处于“亲子关系危机期”。当孩子顶撞父母,或使父母失望、束手无策时,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或冷漠或粗暴,这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父母调控消极情绪的方法,一要更新自己陈旧的亲子观、儿童观和教育观,二要学习妥善管理自己情绪的一系列方法。

(四)改变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现状,重视发挥父亲的教子作用。

据了解,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现象。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角色观念的影响及现实社会竞争激烈,父亲感到工作、挣钱的重要与紧张,并对父亲教育子女的作用缺乏认识,将教育子女的事全推给母亲,或是以父亲应充当“严父”,即采取板着面孔教育子女的教育方式,无视孩子的人格,导致孩子疏远父亲,父亲由此失去了教育孩子的权利。

(五)建设良好亲子关系,既要发挥父母的关键作用,又要重视发挥青少年儿童的主体作用。

父母是成熟的个体,是教育者、监护人,是社会价值观、信仰与社会行为的直接传播者和体现者,在亲子关系中负有重要责任,起主导作用。调适、建设良好亲子关系,关键在于提高父母的综合素质。然而,绝不可忽视发挥青少年儿童的主体作用。这是因为近年来,随着生态学理论和系统理论的引入,研究者已认识到亲子关系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亲子双方的各种态度和行为有着相互的影响。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亲子关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意义,重视亲子关系的改善,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参考文献:

[1]郑希付.良好亲子关系创立模式[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1).

[2]鲁洁,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廖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雷历,王争艳,李宏利.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J].教育研究,2000,(6).

[5]唐利平,风笑天.青少年亲子关系研究现状与评价[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2).

[6]付明弘,.中小学生亲子关系现状及教育建议[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3),3,2.

[7]李丹.浅谈新形势下的亲子关系[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2,(4),7,2.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专访;亲子沟通;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19-0010-03

李中莹除了最早把NLP完整全面地介绍到国内之外,他也被认为是华人界NLP学问功力最高的导师之一。李中莹经过多年的全心研究和实践,开发了针对中国家庭问题的系列课程,涉及的主题包括“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孩子快乐学习”和“家长自我提升”,这些课程能够有效地提升做父母及夫妻的正确心态和有效技巧。其中,关于“亲子关系”这一主题,李中莹专门著有《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一书,该书以其简洁、通俗、可读性和操作性强等特点连续畅销12年,并于2013年推出“升级版”。

在独生子女时代,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成为人们格外关注并热议的话题,“亲子关系”“家庭教养”等与子女教育有关的问题也为家长们所津津乐道。在采访中,李中莹谈到,虽然从表面上看,在我们这个时代,孩子似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实际上,“今天的孩子受到的关注不是更多而是更少。今天大部分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比当年他们自己是小孩时所获得的父母陪伴的时间更少,而所作的沟通,在质与量上都有明显的退步。”今天的孩子,大多数时间是在对着电视、电脑、手机和电子游戏机,在人际关系、沟通技巧、情绪处理以及生活技能等方面鲜少得到锻炼。

生命源于父母,父母与孩子构成千千万万个家庭,人类正是以“家”为单位元素,延续生命和传承文化。每一个人都是这样作为“家”的一员,充分体验和感受其间的真情、关怀、爱、奉献、感恩……还有因为爱之互动不流畅所带来的痛楚与辛苦。可以说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围绕“家”展开的,父母是孩子的零起点。

李中莹指出,他在多年从事企业管理、学校教育、心理治疗等方面的工作中,发现一个潜在的规律,即学员在工作、家庭、生活等人生的不同方面所受到的种种人际困扰,追溯到本源,都是学员与原生父母的互动关系不够通畅或发展不够充分导致的。也就是说,孩童时代决定整个人生。改善与原生父母的关系,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这也就是李中莹特别强调亲子关系重要性的原因。

然而,李中莹认为,虽然父母知道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但很多家长并不了解如何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因为“父母的思想、说话和行为,往往受到传统文化、社会状况、上一代的熏染等影响,致使他们只能重复过去的做法。”目前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只注重理论,而缺少能付诸实践,行之有效、简单易学的技巧的支持,许多家长便遇到“道理都知道,却做不到”的尴尬状况。在《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一书中,李中莹系统地为家长们介绍了各种改善亲子关系、培养优秀孩子的技巧。这本书向父母们表明了一个主旨:要想孩子有所不同,家长必须先在自己的思想、言谈、行为和情绪表现方面有所不同;每个孩子都具备使他拥有一个成功快乐的人生所需的全部能力,而家长的作用,就是帮助他把这份能力有效地释放出来。该书还从家长怎样看待自己的身份、理想的家庭环境、父母对待孩子的引导模式、因时施教、情绪教育、亲子沟通、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业、消除家长压力等方面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亲子关系的各种技巧,为家长正确处理亲子关系提供了一整套实际有效的概念和做法。

在采访中,李中莹结合当下孩子的主要特点,重点阐述了亲子沟通中须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

教孩子学会照顾自己的人生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能给予孩子最好的成长条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担负着许多责任,例如: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成长空间,给孩子良好的榜样力量,为孩子将来指引前进的方向……李中莹认为,在所有这些责任中,对父母来说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培养出足够的能力,让他可以充分地照顾自己的人生,让自己拥有成功快乐的人生。这也是亲子关系的目标。

李中莹指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指向分离的爱。从人类生命系统的角度看亲子关系,生命是经由不断的生命传承而维持的,这一传承过程包括:成年(心智成熟)—谈恋爱—结婚(成立家庭)—新生命诞生—父母照顾下成长—成年。而亲子关系,实际上归属于“父母照顾孩子成长”这一部分,其先决条件是家庭,其后续阶段是孩子发展出足够的照顾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说,孩子成年之后会离开父母,展开自己的生命传承过程。因此,对父母来说,最重要的事便是教会孩子如何有效地照顾自己的人生,这才是真正的成长。

照顾自己的能力包含:1.对世界事物的了解;2.有成熟的思维能力,让他在面对选择时作出好的判断,面对困难时想出解决方法;3.让他在处理与其他人有关的事务时可以不断地得到这些人的尊重与爱戴。

李中莹认为,当前在中国的家庭中,普遍存在着三种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模式:代替孩子的成长、控制孩子的成长和妨碍孩子的成长。李中莹老师说,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用属于自己那个年代的标准去代替、控制和妨碍孩子的成长。父母应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气氛,使子女根据自身的潜质培养出健康的心理状态,发展出做事成功快乐的能力,进而在走上社会后,成为一个独特的、积极乐观的、具有高尚情操的人。这是青少年将来拥有成功快乐的人生的基础。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父母自身培养起良好的情商,同时掌握一套有效的亲子教养技巧。

把父母的牌收到背后,打朋友的牌

李中莹认为,孩子的成长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9岁以前。这一阶段的孩子是在父母的带领下,跟着父母的方向,不断获取信息、学习成长。这一阶段的亲子关系表现为:孩子习惯并且乐意让家长牵着他的手走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对很多新鲜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要去探索、吸收、学习知识。

第二阶段为10~12岁。这一阶段是孩子最为叛逆、也最为脆弱的时期,许多青少年自杀的个案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因为从十三四岁到成人阶段,孩子处于“准大人”阶段,这一阶段孩子所做的许多事都是在模仿成人的行为,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有做成年人所做的事的资格,不会只遵从大人的指示,而孩子为“准大人”阶段所做的准备工作,一般是在10~12岁进行。李中莹指出,在这一年龄段,父母们经常会发现,孩子们不再亦步亦趋地跟在成人身后顺从成人,而是事事都有自己的主意。对于孩子在这一阶段的变化,如果家长不能够谅解或配合这些转变,事事施压,亲子关系就会快速恶化,代沟、叛逆性格等也会产生,严重的会导致孩子的冷漠、争吵、离家出走等行为。而这一阶段,父母最好的办法就是变“带领者”“指导者”“权威者”等角色为“朋友”的角色,并时刻提醒自己做孩子的朋友。

第三个阶段是13岁以后。这一阶段孩子进入青少年期,并准备逐渐将自己塑造为一个成人。尤其是14~16岁之间,是孩子摸索未来的人生挑选阶段,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各种体验人生的机会,帮助孩子选择未来的方向。李中莹强调,在这一阶段,父母应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信念及行为模式,例如,对自己的人生可以自主地作决定,同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与别人相处方面,寻求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尊重别人;面对冲突时,能以自敬和敬人的态度处理事情;等等。

李中莹认为,作为家长,父母应该根据孩子各个成长阶段不同的特征而施教。孩子到10岁以后,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会逐渐由父母主导演变为操控与反操控的关系,对于这一变化,李中莹强调,家长应该首先作出改变,“把父母的牌收到背后,打朋友的牌”,这样比处处强调家长的权威更有效果,更有助于改善亲子沟通、建立融洽良好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人生必备的15项能力

人的一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悲剧和痛苦?在十几年的自助与助人中,李中莹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在孩童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培养出良好健康的心理。

近年来,社会上频繁出现一些令人震惊的恶性事件,例如药家鑫杀人事件、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北京李磊灭门案、哈尔滨医科大学血案,等等。这些事件中的施暴者并没有精神病史,甚至有些人还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为什么他们会犯下这些有悖人性的罪行?李中莹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接受充分的心理素质教育,缺乏人生必备的15项基本能力,因此导致了仇杀、愤杀、伤人以及矛盾冲突等情况。

在李中莹看来,能力的缺失害人害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须培养其人生必备的15项能力,如下:

·建立自我意识

·说话达意

·与感觉一起

·理性与感性并重

·多线思维

·从别人角度看自己

·解决困难的能力

·面对及处理冲突的能力

·对失败及挫折的正确态度

·面对分离的正确态度与能力

·对金钱的正确态度

·感恩的心

·对事物的观察与正确判断

·了解本人学习的模式(含学习兴趣)

·有效生活在系统里的正确态度

在以上15项基本能力中,前5项尤为重要。家长若不从小对孩子施以恰当而正确的教育,帮助其逐步培养出人生必备的15项能力,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方面的能力可能会慢慢缺失,从而增大其出现各种偏差行为的概率。对于培养“人生15项基本能力”,李中莹将其称为“心理素质教育”。他强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须接受充分的心理素质教育,这是孩子能够有效地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并且获得成功、快乐人生的基础。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育儿观 品质 亲子关系 陪伴

今年的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给孩子适宜的爱。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过度保护、过高期待、过分控制、过于放任以及忽视幼儿自身发展需求等现象。那么家长如何给孩子适宜的爱?我认为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确理解“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树立正确的育儿观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几乎所有的中国家长都耳熟能详,甚至被各种与儿童有关的商品拿去当成了广告语。羊城晚报记者查证发现,这句话最早的原型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在担任教育部副部长时提出的。但如今,这句口号的提出者表示,人们误读了他的本意。时隔多年之后,韦钰不得不站出来解释自己的初衷。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世纪之交,由于脑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许多国家都紧急调整了儿童早期发展政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强调‘中国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必须重视早期教育,这是对的。但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绝不是指让孩子早些认字、背诗、读英语,更不是把小学的课程提前教给幼儿,这绝对是个误区。”他认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意思是,从孩子一生下来,父母就要把孩子的发展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温暖的、健康的、互动的环境,起点要高。

现在为了让孩子进名牌幼儿园,家长通宵排队、交高额赞助费、找各种关系批条子走后门的社会风气愈演愈烈,人们总以为把孩子送进名牌幼儿园就万事大吉了。有专家提出,家园共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充分发挥家园共育的功能,就要做到家长和保教人员持有一致的学前教育观念和方法,形成和谐统一的学前教育文化。羊城晚报记者查阅《指南》发现,直到6岁入学前,儿童各项学习与发展指标都不包含对任何书面知识的掌握,比如家长最热衷的认字、背诗、算数、学英语等,在《指南》中只字未提。

家长应充分了解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树立正确的育儿观,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二、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注重孩子学习品质的培养

《指南》是教育部组织国内知名学前教育专家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和学前教育保教规律编制的,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对孩子各项发展指标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家长和教师都提出了科学的教育建议。

《指南》强调要重视儿童学习品质的培养。所谓“学习品质”,主要指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方法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忽视或轻视学习品质的培养,认为“只有学业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学业学习是唯一有价值的学习”等观点,在今天的家庭教育观念中仍然占较大的比重。家长往往更关注幼儿认了多少字,会算多少题,而对学习品质,由于其看不见、摸不着,家长对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指南》明确提出:“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幼儿现在和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质量。

因此,家长要注意培养幼儿爱学、会学、主动、坚持、专注以及负责任的态度、活跃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等品质,培养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对自己的信心、对他人的信赖、对自然和社会的亲近,为孩子今后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婴幼儿时期的亲子关系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质的培养,意志的磨炼,与人交往模式的建立,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0~2岁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关键时期,孩子小的时候最好由父母自己带孩子,特别是两岁之前,如果孩子两岁的时候与父母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都会有积极的影响。

大部分父母认为照顾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就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而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发展,或者即使意识到关注儿童心理的重要性,却不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其实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关键是要充分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将儿童看作一个独立、发展、有个性且同时需要人照顾的个体。父母要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长大,在孩子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之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心中有数,这样才不至于在面对孩子的新变化时束手无策。

四、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美国教育学家莎莉・路易斯在她的作品《唤醒孩子的才华》中写道:“两年前,有人研究哪些因素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倾向测试上得高分。智商、社会条件、经济地位都不及一个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得高分的孩子都经常与父母一起吃晚饭。”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范文第4篇

为了解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我校申报成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并成立了德阳市级课题《家庭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课题组,在各级专家的指导下,重点研究指导家长改变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方式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指导家长正确开展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因为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能否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而家长与孩子之间能否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又在于家长与孩子能否进行良好的沟通,因此,我们课题组侧重对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进行培训,主要形式是开展“父母效能训练营”系列培训,目前已经举办三期30次培训,参训家长普遍反映获益匪浅,与孩子的沟通效果及亲子关系得到很大改善。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植入新观念,营建新关系

父母与孩子沟通乏力甚至无效,孩子对父母不尊敬、不孝顺的现象多数是源于父母的教育观念比较陈腐和落后,如“打是亲,骂是爱,孩子不打不成器”,“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有权威”,“孩子的成绩是父母的脸面”,“好父母就是把子女照顾得无微不至……” 殊不知这些观念往往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还会削弱孩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严重伤害亲子关系。

因此,“父母效能训练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给家长植入与孩子和谐相处的新观念,如“提升父母亲子沟通能力是人生最有价值的投资”;“用沟通滋养心灵,让真爱完善人格”;“孩子生来就具备无限的潜能”;“无条件的爱,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别拿想象当标准要求孩子”;“温暖来自父母的尊重与关心”……这些新观念让家长改变自己的同时孩子也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

如一位参加过“父母效能训练营”的母亲在培训感想中说:“以前我奉行的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对孩子居高临下,觉得孩子就应该听从父母的安排去做,不然的话就是一顿训斥。但这样往往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自从参加了‘父母效能训练营’后,我学习到如何用孩子的心去看整个世界,如何了解孩子并鼓励他。如何发现孩子的长处,如何换位思考,处处为孩子着想。孩子也开始体谅、尊重我们,现在我们父母与孩子都能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彼此。”

二、培训知行合一,注重实践体验

目前很多家长也能意识到教育理念与方法的重要性,也在通过学习一些有关书籍或听讲座等途径来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但不少家长感觉零散而混杂的理念与方法常令自己困惑,在应用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意外的情况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感觉所学的理念与方法很难执行到位而半途而废。因此“父母效能训练营”采用系统主题讲座与体验式感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学习—练习—反思—分享的过程来提高父母亲子沟通能力与家庭教育水平,父母感觉这一培训模式很有实效。

如一位参训母亲在培训感想中说:“培训中,老师通过以阅读、讲课、讨论、自由参与角色扮演等方式对我们进行教学,让我们试着用学到的新理念与新方法和孩子交流。通过边学习边运用,我发现孩子的话渐渐多了,自信心增强了,学校里发生的大事、小事都乐于说给我听了,还有他的感受和评价。让我知道他平时在想些什么,对各种事物的看法等,使我及时掌握了他的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对他进行引导和提醒。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孩子的培养和教育不仅需要老师的教诲,孩子自身的努力,更加需要我们家长的积极配合与正确引导。通过学习让我学会一种全新的、高效的沟通方式,在获得健康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进步的同时,也使自己得到心灵的成长。”

三、重视孩子的主体作用,促进亲子双向互动

父母是成熟的个体,是教育者、监护人,是社会价值观、信仰与社会行为的直接传播者和体现者,在亲子关系中负有重要责任,起主导作用。调适、建设良好亲子关系,关键在于提高父母的综合素质。然而,孩子的主体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亲子关系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亲子双方的各种态度和行为有着相互的影响。

我校除了对父母开办“父母效能训练营”系列培训课程,还对学生举办“搭建心的桥梁”等活动课与讲座,让学生懂得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处理好亲子关系是每个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促使学生反省自己在处理父母关系时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帮助学生改善与父母交往的方式、方法,增进对亲情的感受和体验,促进亲子关系。学生在讲座反馈中写道:

“我明白了应该与父母架起沟通的桥梁,当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承担自己的一半责任,这样才是积极、正确的态度。” “我们要经常与父母沟通,有时要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思考、理解父母,要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要培养自觉性,不让父母为我们担忧。”“我们在与父母交流时,应注重自己的态度,使自己的语气较为平缓,不要过激,要和父母将心比心,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和父母意见交换。”

为了进一步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情感,我们还邀请参训父母偕同孩子一起参加以“心心相映,携手共进”为主题的亲子活动。通过“蒙眼认亲”、“ 心有灵犀一点通”、“假如时光倒流”、“暴风骤雨我抵挡”等一系列需由家长与孩子协作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互相支持、努力配合,达到最高的默契,从而理解对方所思所为,增进双方深层了解。家长与孩子普遍反映亲子沟通方式得以改善,心的距离得以拉近,亲子关系进一步密切。

四、指导家庭教育个案,推动家教良性发展

我们除了对家长和孩子通过培训、讲座、团体活动等方式进行亲子沟通指导,还对个别有需求的父母和孩子进行个案指导。我们在指导过程中发现,不少带着孩子来咨询的父母最初认为孩子出现问题只是孩子单方面的问题,想请老师劝导孩子或给父母支招改变孩子。有时候主动前来求助的孩子也以为问题只是自己的,但我们在咨询中发现孩子的问题往往源于父母的教育观念与方式,源于亲子沟通出现问题,所以我们在指导孩子的同时与家长联系,分析孩子问题的由来,或请家长前来参与咨询,指导家长调整教育方式,从根源上改善孩子的问题。

如有一个女生,因为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不佳等问题成绩下滑很快,还经常因纠结于与同学的矛盾而情绪烦乱、睡眠困难。女生向老师求助,老师了解到其母亲对孩子期望较高,认为孩子纠结于同学矛盾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可理喻,多次训导却无效。孩子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很少与孩子有沟通和交流,母亲期望父亲能够参与到对孩子的教导中,但父亲总说:“孩子有你管就行了。”对此,老师先劝导其母亲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然后指导其多倾听孩子的诉说而少评判和教导,并与其父亲取得联系,建议他多关注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孩子的父母听取了老师的建议。据孩子的反馈,现在母亲能常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父亲也常与孩子电话联系,倾听孩子诉说烦恼并给出自己的意见,孩子觉得从父亲那里得到很多启发,现在能够比较平和地看待与同学的矛盾,情绪和睡眠都好了很多,成绩也逐步提升。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亲子沟通 家庭教育 指导模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幼儿园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家教指导的职责。如今的父母工作繁忙,虽然拥有丰富的育儿理念,但是缺少时间与空间和孩子在一起,无法共同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孩子的教育问题十分关键,尤其是处于启蒙阶段的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是生活的“必需品”,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剂”。为人父母,要了解子女的内心世界,经常与子女进行沟通,帮助子女解决成长道路上的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家庭亲子沟通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教机构,探索以亲子沟通为载体的幼教家庭指导模式迫在眉睫。

一、幼儿家庭亲子沟通存在的问题

幼儿的家庭沟通氛围还不够,家长的教育理念与行为影响了教育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有些家长望子成龙,但在与孩子沟通中,缺少方式方法,往往适得其反;有些家长文化程度高,教育子女的办法多,但由于自身工作忙,孩子都是由老人照看,几乎没有时间与孩子沟通、学习和游戏。这是现代家庭亲子沟通存在的普遍现象。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专门机构,在家园合力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从现有的各种资料来看,目前人们已经开始注重家庭沟通、家庭学习,但还未形成一种良好的亲子沟通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为此,我们一直在探索构建以亲子沟通为载体的幼教家庭指导模式,以此提高幼儿园指导家庭教育的水平和家长的家教水平,使以亲子沟通为载体的家庭教育指导更科学化,更有实效。

二、构建“家庭亲子沟通”指导模式的重要意义

所谓亲子沟通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是挑战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挑战传统的亲子关系的新观念。在家教指导中突出家长的主体地位,创设开放的、多元化及个性化相结合的指导内容和组织形式,使家长积极参与其中,以达到多方互动、共同提高的效果。这对幼儿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成长乃至性格和谐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幼儿的认知构成、高尚情趣和思想道德的形成起到奠基作用。

三、探索构建家庭亲子沟通指导模式的途径和方法

基于家庭是塑造孩子健康人格的第一环境,家庭的沟通是健康的家庭形态和理想的教育模式的认识,我园着手开展了一系列构建以亲子沟通为载体的家庭教育指导的活动。

1.开设家长讲座,提高家长对亲子沟通的认识。因为家长的受教育水平不同,教育观念不同,导致也形成家庭沟通的不同模式和类型。如在开学初,我们举办了“新生入园准备什么”、“亲子沟通中的艺术”、“赏识教育”等讲座,这些讲座的内容紧紧联系了现实,富有实用性和指导性,符合家长望子女成才的心理需求,因此受到家长的普遍欢迎。

2.把家长请进园参与各类活动,为家庭沟通提供现实依据和家庭教育的素材。在家长半日开放活动中,家长们和孩子开始忙忙碌碌地精心制作《小鸟的家》。他们将各种环保材料进行着有机的组合,在热闹、温馨的氛围中,一个个极富创意、造型独特的鸟窝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有毛线织的、有牛奶箱做的公寓式、有鞋盒做的半开放式……一个个美丽的名字、一个个智慧的碰撞、一个个亲情的演绎……使整个活动意义深远。家长和孩子们沉浸在活动之中,留恋着活动中的喜悦和感动。与此同时,我们也会组织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畅通家园沟通的渠道邀请家长来园当“老师”。在家长这个群体中,他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工种,有着不同文化背景。我班依依的爸爸是个医生,我们请他来园当了一回“爸爸老师”,现场给小朋友讲述如何预防感冒、咳嗽等,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到非常新鲜,学习兴趣也随之增强了。这种活动大大丰富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

在活动中,家长不仅耳闻目睹自己孩子在幼儿园里各方面表现,而且学到适时的教育引导方法,了解教育的内容和层次性特点,从各方面认识孩子的长处和不足,为家庭沟通提供现实依据和家庭教育的素材。实践证明,这些活动获得了促进家庭沟通的明显效果。

3.建立幼儿园网站,让家教指导的沟通主阵地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幼儿园网站是一个家教知识、教育资讯、教子经验交流的平台,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我们制作了各班的班级主页,鼓励家长关注班级主页,关注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经常与家长进行网上沟通与交流。网络的指导形式使他们方便又及时地获得家教的信息和指导,以便更好地取得家园一致教育,形成家园合力。由此,我园的亲子沟通家教指导模式已形成多元化格局。

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有效沟通能恰当地传递父母对孩子的那份真挚的爱,让白纸上呈现五彩缤纷的图画;而无效沟通不但是亲子关系发展的障碍,对孩子来说更是一种伤害,白纸上呈现的一切都会让父母后悔莫及。以亲子沟通为载体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探究已经成为家教工作的一个部分。为了孩子的明天,让我们共同学习探索更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

参考文献:

[1]雷雳,王争艳,刘红云,张雷.初中生的亲子沟通及其与家庭环境系统和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2.01.

[2]胡悦.亲子沟通与青少年健康成长[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