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遇见美好

遇见美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遇见美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遇见美好范文第1篇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思说:“什么是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并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之外,唤醒和推动学生更是教师的使命感和幸福感的源泉。因为这也是唤醒和推动教师自己的过程,在这个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我们遇见了不断成长的学生和更好的自己。

读是唤醒和推动学生的有效方式。实际教学中,教师都深刻地认识到学生课外阅读量和阅读兴趣的重要性。我们能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就是让他们爱上读书,和书交朋友,并养成读书的习惯。可是长期以来,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却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些令人堪忧。教师经常推荐读书,家长也买了不少书,学生也貌似读了不少书,可是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却并没有真正得以提高。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实践之后,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和着手。

首先要解决读什么的问题。中外经典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是学生的首选,可是如何寻找呢?笔者认为, “看评价”是个不错的选择。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如同在淘宝上购物一样,那些被长期一致好评,没有差评的优秀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基本上是值得朗读的。在此基础上,再加上教师亲身的朗读体验,这样遴选出来的师生共读的作品,就更加具备了朗读的要求和价值。

其次要解决怎么读的问题这是关键,是重点,也是难点。大道至简,就从最简单、最便于操作的读书方式开始――用我们自己的声音亲自大声读给学生听。朗读有许多作用,但朗读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研究儿童听力的专家表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听力在八年级时才会达到相同的程度,在这之前,通常听力比阅读能力强。因此,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那些复杂、有趣的故事,却无法自己看懂故事书。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学生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之间有很大的差异,那么在小学阶段就要读故事给他们听。

要强调的是,不要过于在意自己的声音是否优美动听。其实对于学生而言,老师是亲切而有独特魅力的。实践证明,当个故事老师,给自己的学生读一读故事,让那些原来不怎么喜欢读书的学生能在听故事的同时,爱上故事,然后他们自己就会主动去读故事,并能慢慢地爱上读书。

最后还要努力创造仪式感。和学生共读书的过程,与教师而言实在是美好的。每个美好的清晨,如同进行最为庄严的仪式,学生双手捧着书,坐得端端正正,笔者总会用手机、耳机做好录音的准备,边读边录。每天读完,笔者还会和学生及时交流读书的收获和感受,并且手把手地教他们在书上标注,用几个词语、几句话写上自己的感受,逐步培养他们的倾听、想象、理解、表达的语文能力。

遇见美好范文第2篇

周末,我在家看电视,那些无聊的泡沫剧令人烦躁,就在我要放弃的时候眼前一亮,好像是一个组合十二个人在跳着整齐的舞步,那清脆的声音令人陶醉。表演完毕,十二个人都是标准的90°鞠躬,令我惊讶。现在的明星哪还有这样懂礼貌的,看着他们一个个介绍完自己,我对于他们就有了新的认识。

最小的18岁最大的也不过22,这一群还是孩子的努力令人心疼。韩国最大的娱乐公司SM消磨了他们的青春,同时也完成了他们的梦想,看着他们辛苦后那满足的微笑,我也不由自主的笑了。吴世勋,队里最小的队员,每出一首新歌他的歌词没有几句,就因为他的年龄小。上节目,他只是静静站在一旁看着哥哥们说,默默地为哥哥们鼓掌。他的付出,他的努力让我佩服,成为了我前进的动力。KAI,艺兴队里的领舞,他们每次腰疼,有多少人在为他们流泪,心疼。

队里的每个人都很努力,他们为了自己的梦想付出了太多太多。

他们的付出我看在眼里,他们的精神使我振奋,我会以他们为骄傲,不断努力,不断前进。EXO加油,我们永远是你们坚强的后盾。

遇见美好范文第3篇

周末,我在家看电视,那些无聊的泡沫剧令人烦躁,就在我要放弃的时候眼前一亮,好像是一个组合十二个人在跳着整齐的舞步,那清脆的声音令人陶醉。表演完毕,十二个人都是标准的90°鞠躬,令我惊讶。现在的明星哪还有这样懂礼貌的,看着他们一个个介绍完自己,我对于他们就有了新的认识。

最小的18岁最大的也不过22,这一群还是孩子的努力令人心疼。韩国最大的娱乐公司SM消磨了他们的青春,同时也完成了他们的梦想,看着他们辛苦后那满足的微笑,我也不由自主的笑了。吴世勋,队里最小的队员,每出一首新歌他的歌词没有几句,就因为他的年龄小。上节目,他只是静静站在一旁看着哥哥们说,默默地为哥哥们鼓掌。他的付出,他的努力让我佩服,成为了我前进的动力。KAI,艺兴队里的领舞,他们每次腰疼,有多少人在为他们流泪,心疼。

队里的每个人都很努力,他们为了自己的梦想付出了太多太多。

他们的付出我看在眼里,他们的精神使我振奋,我会以他们为骄傲,不断努力,不断前进。EXO加油,我们永远是你们坚强的后盾。

遇见美好范文第4篇

语文美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应以塑造学生完整而稳定的人格作为终极目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以文字为桥梁结束“美”的渲染,促使学生由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进而自己追求美、创造美,使审美生活化、习惯化,成为学生自觉追求的人生境界,从而实现理想人格的建构。

一、人格塑造是语文美育的终极目标

语文美育以建构学生理想人格为终极目标,这也是由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的。翻开语文教材,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是人生命意志的体现,无不是作家优秀人格的载体。所以语文教育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运用语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关注人的思想和感情、品格和精神,并且据此进行自我反省、自我选择、自我完善。

将充满人情、人性之美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乃至一种应试训练,人文价值、人文底蕴流失,这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谈到:“课堂教学要有主宰的灵魂,无论是传授字、词、句、篇的知识,无论是培养听、读、说、写的能力,都要注意渗透正确的思想观点,熏陶感染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本着因文释道,因道释文,文道统一的观点,组织教学活动。”在这里“正确的思想观点”的“渗透”、“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感染”都是为了学生人格的建构。

二、以语文美育达成人格塑造的可行性

语文教育要实现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必须通过审美教育来完成。这是基于道德的发展、人格的建构对个性情感发展的依赖而言的。“审美,作为一个生存范畴,主要不是以思维为特征的认识过程,也不是物质性的实践过程,而是表现和升华情感,激发个体的生命活力、发展创造性、开启心智,养育性情的体验过程,有着鲜明的人文导向”。也就是说,在促进个体审美发展过程中,内在地包含着个性诸心理功能与意识的全面开发,并使它们处于相互协调平衡的状态,审美与人的情感生命有着直接的亲密关系。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中“知”与“好”均外在于个体生命,是人对于客体的一种服从或追随,所以它们主要是外在价值;而惟有“乐”,才是个体生命得以实现的生命状态,因为“乐”是人的一种生命状态,是人把外在的法则转化为自身需要的审美化、情感性的人生境界。庄子的“逍遥游”;王羲之的“游目骋怀”、“放浪形骸之外”;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都是自由自在、澄明透彻的审美境界,是人生境界与审美理想的高度统一。

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如此,西方希腊大教育家柏拉图也早就提出:“整个心灵的和谐就是德行。”在他的《理想国》里,他说:“要使我们的青年人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它们的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他所说的“对于美的爱好”正与孔子的“乐之”不谋而合;而“融美于心灵的习惯”的培养正是把外在法则内化为自身需要的审美化的人生境界,实际上指出了从美育到人格塑造的通道。

审美不仅是认识,它首先是一种体验,一种人格状态、生命状态,它直接关联到人格的完整和谐与生存幸福。席勒发挥了康德的思想,更清楚地指出:“道德的人只能从审美的人发展而来,不能由自然状态中产生,如果一个人在感性方面是健康的,从内心深处向往美,他就会自发地厌恶丑恶,自发地接近道德,我们只要给他以必要的推动,就能使审美的人获得理智和高尚的情操。”这就进一步明确了从美育达到人格塑造的可行性。

可见,在语文教育中,要建立学生全面而稳定的道德人格,必须依靠审美教育的实施。要知道,行为美、语言美乃至个人的气质风度都是一种成于中而形于外的表现,人格的建构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是需要潜移默化,让学生不断体验情感,升华情感,形成自然才能实现。

三、语文美育在人格建构中的具体作用

(一)分辨真伪,开启智慧

语文教学要通过审美教育达到分辨真伪,开启智慧的效果。如《像山那样思考》一文,作者引导大家客观地了解狼,理解狼在自然中的重要作用,使读者纠正了“狼伤害人”的错误观点,认识到人的非理对自然的破坏,进而认识到保护环境,与万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再如王雅萍老师在教《廉颇蔺相如列传》时,让同学们结合人物、环境,多角度作文构思训练。同学们列出以下几个观点:①能屈能伸才是真豪杰;②忍让是美德;③提倡有错必改;④慎行何必请罪;⑤将相和国家才能安定。指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人物,鉴别美丑。

(二)净化心灵,激发向善

语文教学要通过审美教育净化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向善向美的内在激情。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指出:“艺术家在细节上必须竭尽全部力量”,“只有当艺术家找到了作品无限小的因素时,他才可能感染别人,而且感染别人的程度也要看在何等程度上找到了这些因素而见”。所以教师可以“从细微之处入手”,凭着一双慧眼、一颗匠心,带领学生找出那一个个美的“元素”,抓住打动学生心灵的“机缘”。

例如《背影》中父亲给“我”买桔子时有这样一个细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从父亲那普通而又沉重的动作中,读者可以深深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再让学生想想自己父母的关爱,这样就能让学生体会到父母之爱。

正是这些最朴实的细节能唤起学生对他人的真诚与热情。这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冷漠是一种最可怕的心理状态。”一个真正有完整人格的人必定是懂得主动积极地与他人建立起交流、同情和理解关系的人,必定是关切他人以至整个人类命运的人。

(三)辨清美丑,扬弃丑恶

孟子宣扬人性本善,笔者认为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存在善念,这一善念都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教育激发出来的。语文教学,在颂扬美德、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也必然批判丑恶,扬弃陋习。教师的引导,可以让学生辨别美丑。教师在教学中宣扬一种美德、一种精神的时候,学生的心灵会受到“美”的震撼,与此同时,学生会自觉地排斥丑恶,并在今后的生活中产生持久而又深远的影响。

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中写到战争使索科洛夫失去了人间所有的亲人和温暖的家,让人感受到战争给百姓带来的不幸和无奈,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对不义战争产生一种厌恶感。《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更让读者认识到法西斯军国主义教育对青年的毒害,认识到“战争从来就没有真正的胜利者”这一客观现实,让学生充分认识战争的本质,珍惜和平与美好。

所以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明辨是非,并在善念的支配下自觉地扬弃丑恶,从而达到塑造美好人格的作用。

(四)由美求美,力求广博

人都有追求“美”的本性,而“美”是广博的,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教是为了不教”,语文课堂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包罗一切。所以,语文教学在教会学生体会情感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教会学生体会情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拓展延伸,从而达到“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效果。

如《像山那样思考》一文,主张一切生物都是平等的,呼吁人们要“敬畏生命”。该文倡导的是一种博大无私的情感,对学生有深刻的教育作用,学生在感叹作者的伟大的同时也受到熏陶,从而培养自己博大的爱心。

又如学习《孟子》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学生在赞赏这种无私精神的同时,可以培养自己的孝心和爱心,并且由己及人,成为一种博大无私的精神。

四、从语文课堂到生活课堂的延伸和升华

(一)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

要培养学生用心感受生活的意识。正如美国作家约翰・柏洛兹所说:“人生必须学会的一课,其实也是许多人未曾学会的,就是了解天堂就在今世,它就在你身旁。”要有一双能从最寻常的事物中发现最有活力的东西的“第三只眼”。有人说,这个世界充满了暗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人与动物之间的神秘交流等等。一个自然现象、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丝淡淡的心绪都能引起人感情上的涟漪。一个有着完整人格的人心灵应该是开放的,心境应该是澄明的,要能从“丰富华严的世界中随处吸收支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

(二)审美活动生活化

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指出的:“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我们无私地爱美……如同喜欢我们亲爱的人一样。”

当审美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要求,乃至把自己的人生也当成是一件由自己塑造的艺术品,让它尽量地精美而不蒙羞,这便是审美的生活化,或者说是生活的艺术化。这种生活的艺术化主要在于“主体的一种状态”,在于用一种洒脱的审美态度来待人接物、处世为人,在于内心世界的解放。重视人际关系的美化: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亲友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并及时自觉地净化自己的心理环境,使之随和、融洽、坦荡、纯洁,使自己进入一种清新、欢乐、自由、舒畅的生存状态。而“在美育中培养起来的行为举止的分寸感,正是为了使个性获得适当的外在形式,从而形成一个人独特的风度,它既是美的,又是合乎道德的;既是个性的,又是可以与他人相协调的”,达到了这一目标也就完成了人格美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于漪.于漪文集・谈谈语文教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2]杜卫.美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4]钱智宏.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策略[J].教育艺术,2011,(10).

遇见美好范文第5篇

在考场上,我看到了一幅这样漫画。

上面画了一个小男孩,带着眼镜,再灯光下学习。我想也大概到了晚上十点多了吧,他还没睡。他手中的铅笔和眼镜组成了“100”,说明了他渴望考到好的成绩。他的眼神让我感觉到他想“减负”。

减负?这不就是令学校的老师、家长头痛的问题吗?这不就是教育家争论不出结果的问题吗?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都是父母亲的掌上明珠。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再加上有的父母亲布置的家庭作业多得像座小山。有的孩子被逼着做家庭作业做到了11点多,还没睡,第二天上课又没精神。一些家长认为,让孩子减负,不让他做家庭作业,分明就是把他们的孩子往后“拉”。其实,那些家长完全想错了。如果孩子做家庭作业做到11点多,第二天上课就没精神,那么,他那天所上的课还不是一样没听到。这样,还不是弄巧成拙吗?还有些家长认为,星期六、星期天是孩子们的“充电器”。一到星期六天,就把孩子拼命往里边塞。把孩子两天的课程安排得的满满的。让孩子根本就没一点喘气的机会。怪不得,一些孩子总是渴望有个星期八,好让他们自己设计一个自己满意的课程。

其实,那些家长并没有错。只是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情太急罢了。如果他们认为减负是对的,那么,有一天,“考考考,老师们的法宝;分分分,学生们的命根”这句顺口溜就成了个回忆。家长们放手吧,让孩子们“展翅飞翔”吧。让他们自己尝一尝跌倒的时候。人只要有两只脚,他就会有跌倒的时候。放手吧,爸爸妈妈!

相关期刊更多

贡嘎山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甘孜州州委宣传部

宁夏画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

骏马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呼伦贝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