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范文第1篇

1.1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取的部分课文过长,超过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六年级的课文中,长篇课文不少,翻译的外国作品也很多,而且普遍较长。在六年级语文下册的第六单元中,《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虽然是中文作品,也达到了全文33个自然段。 而在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中,《“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翻译的课文竟然达到了47个自然段。这么长的课文,让我们成人来理解也要费一番心思,对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就更困难了,更不要说去理清文章的思路,去学习课文。如果教材在编排时能选取一些同样主题但是篇幅较短的文章,或是选取了较长的文章进行删改再做为主体课文,那么,学生就会学得清楚明白,学得轻松愉快,也能学有所获。

1.2小学作文要求应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几年的教学研究,我发现小学语文课本上有些作文要求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太远。

比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为鸟,单元的作文要求是在①我熟悉的一种鸟;②我见到过的鸟;③我养过的一只鸟;④我想象中的鸟四个题目中选择一个题目进行习作。对于现实中的孩子,虽然都见过鸟,但是对鸟并不熟悉,更没有条件去观察鸟,了解鸟,那么前三个题目会无法下笔,第四个题目,因为欠缺对鸟的了解,也会很难在鸟的特征的基础上去展开想象。

同样的问题,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的主题为马,单元作文要求有三个:①搜集有关马的作品,选出最喜欢的介绍给大家。②如果你生活在农村或牧区,可以写写自己所了解的马的生活,如果你知道马的故事,也可以写下来。③想象作文:未来的马。这三个题目,只有农村或牧区见过马的孩子还能写出一些来,而城市的孩子,很少见到马,那只能写第一个题目或写马的故事,但是这些都只能从网络上摘抄,并不是习作。第三个题目也只有少数极有想象力的学生能写出来。

如果这些单元能改为以动物为主题,选几篇写各种常见动物的课文给学生做范文,作文要求设置为写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比如猫、狗、鸡之类,那么,学生可写的小动物会很多,对这些小动物也比较熟悉,并有条件去观察了解,写这种作文题就会比较容易。

所以,我认为作文的要求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能在身边找到要写的事物,能亲身去体验,然后写出孩子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学生才会有物可写,下笔有据,才能学会怎么写文章,把文章能写清楚、写好。

2.教师、家长要配合,给学生创造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条件

在我们的各级教育部门,经常会组织一些文艺活动或比赛,家长也很重视对孩子的艺术教育,但我们不重视培养孩子了解自然,研究科学的能力,导致我国艺术人才很多,科学人才却很少,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很多人才发现自己知道的科学知识很少,动手操作能力很差。

比如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第四单元的教学主题为植树,在每年的植树节时我们只是组织很多成年人去植树,而给孩子创造了解植树的机会很少,导致在教师教了本单元的课文后,学生对植树还是停留在模糊状态,并不知道怎样去植树,也不知道一棵树它是怎样长大的。我想,学校在每年绿化校园时,可让学生参与一些种树的具体操作过程,或是家长可带孩子在节假日去参加社会上的植树活动,农村的家庭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在房前屋后种一些花草树木。有了亲身体验,学生自然能了解怎样种树,感受到种树的乐趣,树的美感,也会发自内心产生保护树木的感情。这样,在教这一单元的课文时学生才能有实际经验,才能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而不是让老师去给学生灌输怎样保护花草树木的生硬道理,那么,也就让学生从小体会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转贴于

又如,在教学生写桥,写游记这些作文时,教师可与家长联系好,由家长带孩子去看桥,去游览。让学生到现场去感受,从而在家长、教师的指导下写出真实的文章。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家长们能在游览,参观时做到给孩子讲解景物的历史,和孩子讨论游览的感受,而大多数家长只是带孩子游玩,孩子回来后对于他去过的地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生活在农村的家长因为经济拮据或是因为生活的忙碌就更谈不上到外面的世界去启迪孩子的智慧了,致使农村部分学生缺乏这些方面的生活体验,从而在写这些作文时难以下笔。

对于从网络上查资料,家长缺乏指导孩子查找所需知识的意识。在一次调查中,老师让学生从电脑上查找为什么地球有吸引力,而飞机却能在天上飞,不被地球吸引。在一个班上,有10个学生家里有电脑,可是只有一个孩子查到了资料。究其原因,是家长重视的程度不够。有些大一点学生的家长因为担心孩子玩网络游戏,不允许家里的电脑联网,更不让孩子接触电脑。对于这一点,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正确认识,科学引导,让电脑成为孩子学习的好工具,使其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广泛,视野更广阔。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增长孩子的聪明才智,让孩子能跟上现代科技的步伐,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

3.留给学生充足的课余时间和充沛的精力,让他们去观察、去了解现实生活

为了应对考试,为了考上大学,学生不得不埋头于题海战术,补课,上晚自习,对身边的事物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观察。而我们的很多老师也是整日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攀比考试成绩,却没有去研究怎样把课本与现实结合,让学生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能够学以致用。

我认为,对于每学期考试的的科目,应当设定一个合理的评分标准,比如及格率达到95% ,优秀率达到百分之85% ,平均分达到85分至90分,就可以评定成绩合格。而不是由于一味追求高成绩,导致出现严重脱离实际的及格率、优秀率,把对老师教学成绩、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只定位在掌握课本知识上。我们也常常强调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为什么就不能允许孩子在考试科目上的成绩差异呢?美国教育家库姆斯说:“教育不该被迫在聪明的精神病患者与具有良好适应能力的笨蛋之间作出选择。”而应试教育往往把有灵性的人训练成适应环境的庸才。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能力培养

作文能力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文教学的状况和效果如何,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以至一生都有重大影响。

一、处处留意,做有心人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因此,要求学生处处留意周围的人和事物。如怎样为集体做贡献,怎样关心别人,班上有什么好人好事,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心灵去感受四季的变化等等,认真将所见所闻所感写进自己的作文中。这样的文章,才会人物鲜明、事例典型、背景明晰。

1、写人:让学生养成自觉关注人的习惯。掌握观察人的方法,正确解决“写什么”、“为什么写”的问题。如教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我敬佩的一个人”,课前让学生留心观察家人、邻居、班上同学的外貌、品质特点,写作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理清条理,适当取舍材料。当学生心中有数,懂得写什么文,学什么人,写出内容充实,人物鲜活的文章。如杨乾同学写的《我的同学》,让全班同学了解到卫生委员杨华任劳任怨,一心为班级的高尚情操。又如李绍群同学写的《我的同桌》,让人读后就能想象到她的同桌杨军的性格特点:好动。

2、记事: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经常发生的、极其普通的事,这些事看来虽细小,却闪耀着生活的光彩,挖掘得好,就能小中见大,反映出深刻的主题思想。如周晓燕写的《记一件小事》在一个非常炎热的夏天,缺水,排队打水,当她看到80岁的解奶奶也在排队之中,他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的位让给了解奶奶,自己又站到排尾的事,这件事极其普通,但她却写得非常细致、感人。又如罗仕珍、罗仕英写的《一件难忘的事》,写了爸爸去世时的场面,当我批改时就已泪流满面,读着好像我就在当场感受到亲人们那种撕心裂肺的悲痛。

3、写物:不同事物各有特征,抓住事物特征寄托作者的浓情深意。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向大家介绍一种物品:蔬菜、水果、电器或心爱的玩具、学习用品”,我请同学们把这些物品或自己最心爱的玩具、学习用具带进课堂,一一介绍它的外观和作用,表达对这些物品的喜爱之情。

4、写景:教育家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小学生的作文也不例外,学生亲自参与,实地观察、耳闻目睹,使人感受大自然中奇妙无穷的美及投身其间的乐趣,感受真情和爱心。如教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春天的景色”,为了让学生感知春天大自然极美的景色,我带领学生到学校后面的山上“找”春天。在实地观察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指导学生抓住山上所看到的景物特点,说出自己最欣赏的景物。按“活动命题”的要求去观察、去想象、去写文,做到望景而发感,用笔去抒情。由于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体会到生活中的无限乐趣,作文时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广泛阅读

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而且用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领悟表达技巧。要想让学生认识和表达生活中的真、善、美,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8课《祖父的菜园》时推荐萧红的《呼兰河传》让学生阅读,教学第21课《猴王出世》、第22课《人物一组》中《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等课文时,我和学生一起阅读《西游记》和《红楼梦》等名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充分说明了要重视课外阅读的组织和指导,把阅读作为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摘录精彩句段,注重积累各方面的知识。阅读量扩大了,知识增长了,写作素材丰富了,语文表达力也提高了。

三、自主习作

《教学大纲》指出:“小学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我在作文教学中始终坚持指导学生进行以活动为题材,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说自己想说的话,抒自己想抒的真情实感(我手写我口)。培养学生自主习作的能力。如写日记、周记、书信、读书笔记,让学生自己选题,自由发挥,放手写作,畅所欲言,不受时间、内容、体裁、篇幅的限制。写好后采用自改为主,辅以师生共改和学生互改的形式,使学生不仅会写,而且会改,进一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有助于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从而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四、重视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弊端的主要表现是“教师出题,学生作文,教师改”。无可讳言,现在的作文往往存在着这么一个过程:“写―交―批―退―扔”。这样,即使作得再多,也很难有所长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作文教学必须在“改”字上做文章。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克服传统习作中,学生只知“作”,不知“改”的病端,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步骤及修改符号。对作文的批改,从教师批改逐步过渡到学生自改。教师批改,动脑筋的是教师,学生没有经过一番选词易句的思索,收益往往不大。而且修改本来就是作文的一部分,只会写不会改,作文才学会了一半,既会写又会改,作文才全面。

1、教给方法,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

修改作文的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形成修改的能力,掌握修改的方法,必须进行反复的修改训练。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小学生初学作文,不知如何修改,要教给他们修改的方法。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可以通过交谈,使学生受到鼓励和启发,知道该怎样进行修改,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会逐步增强推敲词句的敏感,增强对文章优劣的辨析能力。

2、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修改自己的作文,不仅要掌握方法,形成能力,而且要养成习惯。在讲评时,既表扬和鼓励改得好的同学,又表扬和鼓励改得认真的同学,使学生对“写”和“改”给予同样的重视。“改”的习惯的培养应当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之中,只有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句子重复、破碎、不连贯,思路不清楚,教师及时加以纠正,让学生不断克服不好的语言习惯,他们书面语言的毛病才会越来越少,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灵感,使之成为“要他写,变成他要写”,这样,他们的作文水平能力就会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建香;小学作文教学中“模拟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范文第3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教材是围绕“我爱阅读”这一主题来编排的,所选的四篇课文——《窃读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的“长生果”》都紧密地围绕阅读。配合本组专题,教材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训练内容,并开展了“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与爱读书的人交流读书体会;了解图书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书目;选择不同角度说、写读书经历或访谈、辩论等,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

本次单元习作题目紧密结合单元主题,鼓励学生借助自己真实的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契合单元教学读写训练点,也是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读写知识和能力的一次迁移,与此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书面表达能力。

二、班级写作和评价现状

(一)班级写作概况

本次习作上交62本,学生字数大概在500——800字左右,特别优秀加星的文章有两三篇,优秀等级的有三分之二,良好等级的有三分之一,有个别几篇是及格等级。

本次习作学生能围绕主题,描绘自己在读书经历中的故事或体会,多数学生能写清事情的经过。还有的学生一边写从小到大的读书过程一边谈自己的收获。

(二)作文评价现状

评价标准:

1、 写自己在读书经历中的故事或体会。

2、 语句通顺,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 中心明确,重点突出。

4、 事件的过程要写清楚,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作文评价步骤及可行性分析:

第一步:根据上面的评价标准,学生针对四条标准按照ABCD的等级进行评价。这个评价方式简单,可操作性强。

第二步:学生认真阅读作文,批改文中的错别字、标点,同时圈画文章中的优美词句,对文章内容进行眉批。这个评价方式最受学生欢迎,学生乐于找出别人习作中的优美词语和错别字,效果较好。

第三步:通读几遍文章后,在文末写出总评。这个环节需要学生2-3人合作完成,交流彼此想法后,组织语言,书写评语。这个评价方式难度系数最高,是锻炼学生批改能力和自身习作能力的最佳最有效途径。

作文评价结果汇总:

1.学生选取的事例不够新颖。去书店看书是很多孩子表现自己爱读书时常选的内容,小作者要想让自己写的内容吸引读者,就要在选材时别出心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2.文章的条理有些乱。例如:有的学生先写自己体会到了读书的好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再写自己读书的感受,读起来有点别扭。你想想看,我们通常是不是因为在读书中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才会觉得“书是甜的”;然后,我们是不是又因为醉心阅读使自己得到了报偿——写作水平提高了,更让你觉得“书是甜的”。

3.叙事中缺少细节描写。在课文《窃读记》中,作家林海音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的滋味写得具体生动。而在孩子们的作文中,细节描写欠缺,将读书的“滋味”渲染得不够。

4.语言还需要锤炼,要朴实自然。比如: 名言引用不当,与后面所要表达的意思连接不上。恰当的引用能为文章增色,过多却有累赘之感。再如:对妈妈的描写有“过”之嫌。如“瞪了我一眼,冷笑一声”。

5. 要详略得当,文章过长,对材料的取舍、详略安排要恰当;对次要人物的描写要舍得删。

6.小作者在标点符号的使用方面、句子的正确说法方面,还是有所欠缺。

三、习作改进措施及建议

1、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把一个过程写具体,方法有很多。每一个场景都有不同的细节,不同的观察思路可供选择,关健在于小作者要好好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想象生活。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范文第4篇

但对于大部分尚未构建自身完整的作文体系的教师,或者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如果全部放弃教材中的作文,这是不合适的。

如何让教材习作贴近孩子当下的生活,使习作贴近儿童的地面生长?对单元习作进行拓展,使习作表达儿童化,不失为破解这一难题的良方,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走进儿童生活,拓宽习作内容

教材中的习作命题和要求所提供的其实是一个习作范围,围绕这个范围,教师应准确把握习作训练目标。至于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教师站在儿童的角度化解习作教材。“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1.基于儿童视角,改编习作题目。将习作题目与学生生活连接起来,让题目自由起来,给学生提供习作的空间。如人教版四上第一单元习作:写一处旅游景点或身边的景点。

(1)确定其中某一个景点(诸暨五泄风景区)。

①我读五泄(阅读跟五泄有关的文章)。

②我看五泄(从不同角度看)。

③我画五泄(景点素描)。

④我写五泄(景点集锦)。

⑤我诵五泄(吟诵有关五泄的诗词)。

⑥我讲五泄(讲述与五泄有关的故事)。

⑦我访五泄(五泄游记、导游词)。

⑧我编五泄(编制以五泄为主题的小报)。

⑨我梦五泄 (编我与五泄的故事)。

(2)可以写某一景点的特色(诸暨五泄的瀑布)。

①瀑布印象记。

②我与瀑布。

③我玩瀑布。

④我夸瀑布。

⑤我爱瀑布。

⑥瀑布自述。

⑦对话瀑布。

2.基于儿童的体验,创设习作活动。叶圣陶先生曾说:“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一个个活动就是一个个触发器,激活学生的倾述欲望、表达欲望、写作欲望。设计活动仍以上述习作为例:

(1)争当小导游。

(2)五泄知多少竞赛。

(3)“我”最美比赛(五泄风景区景点简介)。

(4)图片拍摄展(配上文字说明)。

(5)话说五泄(视频播放配音)。

又如:每次习作,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安排较长的时间,如一周,而在这一周中,真正用于写作的时间很短,大部分时间是用于前期的习作准备。如写《我的妈妈》可以这样展开:1以“记者”的身份设计几个问题对妈妈进行访谈。2引导学生对爸爸、爷爷、奶奶、妈妈的朋友同事等进行广泛调查,记下他们是如何评价妈妈的。3在长假的七天中,记下你妈妈的一言一行,然后用日记、信或其他形式成文。4动手制作一张贺卡并附上赠言。5母亲节那天将文章连同贺卡呈给你的妈妈,让妈妈作出评判。

3.基于儿童真我,转换文本角色。儿童怕写某篇习作,是因为他们难以从这篇习作中发现自己,发现与自己相关的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如果习作远离自我或者没有生活的累积体验,学生的习作往往无病,或者套话连篇。如有些写人物的教材习作,由于题目是写别人,写作时学生常感到生硬与无奈。教师此时可以采取让学生变换角色的方式,在习作中融入“真我”。

如:教材习作关于写老师的文章,可以转换角色:我和老师的故事;我当了一次小老师;金老师的数学课;一节有趣的语文课;课堂里的故事……

又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小小推销员”,先设计活动,如义卖活动,可以选择从这些角度入手:倡议书海报;好“物”推荐(如好书推荐);好“物”自述;小小导购员;用老板的角色推销……

二、优化儿童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我们认为,表达能力的提高至少应包含三个部分: 良好的语言模式的输入;良好的语言模式在大脑中加工生成;言语的输出。优化儿童的语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调整教材,有序训练儿童语言。

对作文教材编排进行调整,一方面在于使儿童训练有序,另一方面在于打破镣铐,最大限度减少作文教材、文本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真正在宽松心境下提笔抒写,做到真正的“放”。以人教版四上的单元作文为例(见表1)。

依据教材对习作训练的编排及作文教学内在的写作规律,我们把四上的作文训练尝试分成两大类:观察写景与叙事。与两部分相匹配的是对教材选文系统进行了重组,并对单元部分作文进行调整与拓展。(见表2)。

2.读写沟通,优化儿童语言。

由于儿童语言处在起步阶段,在教学中,教师应用足课文中的优秀范例,能够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当数量的字、词、句等语文模型,确保摄入语文材料中的绿色食物。教材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营养库。学生不断地从教材中汲取养料,并借助教材的特色、妙处,通过尝试实践,内化为能力素养。所谓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把教材中的叙事古诗文连在一起研读:《送元二使安西》《送孟浩然之广陵》……又如把教材中的叙事文结合起来:《秋天的怀念》《慈母情深》《怀念母亲》……让学生经过比较阅读,亲历阅读过程,获得写作的感性知识。

3.感性体验,内化儿童语言。

如可为人教版五上第三单元习作“小小推销员”设计“义卖活动”。教师可用摄像机,拍摄活动的全过程。学生按自己的理解从各个角度拍摄活动中的特写镜头,展示活动让孩子再一次亲历或者体验故事。利用多媒体,把活动搬上屏幕,让活动回放、重现,使学生视听(声像)结合。先关掉电脑的声音,让学生静静地看,教师可以用慢镜头放,甚至可以用倒镜头的方式一帧一帧地回放,让学生观察或者捕捉细节。后闭上眼睛,听活动时发出的各种声音,让孩子随着声音去回味。此时,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这些习作训练元素会内化为学生的写作素养,浸润到学生的生命里。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范文第5篇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既要遵循语文教材,依纲据本,又不能以书教书。要跳出书本的束缚,由单元主题延伸到课外生活,让学生带着书本的知识走向生活,在生活中检验实践知识,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丰富多彩。执教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以“礼物”为主题的第九单元后,笔者与学生畅谈礼物,从几元的贺卡鲜花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手表钢琴,无不让学生津津乐道,喜形于色。但自始至终没有一人提及自己的名字。其实名字是父母为了庆贺孩子的出生而准备的一份独一无二的礼物。这礼物准备的时间之久、寓意之深是所有的礼物所不能企及的,也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这份礼物比任何礼物更值得我们珍视。为此,结合本单元的主题,笔者策划了“走近名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1. 搜集趣名激发兴趣。通过书本、网上查找有关名人名家名字的来历故事,了解其意,激发学生探索名字的兴趣。例如,李白:源于一段故事中的“李花怒放一树白”的诗句。莫言:原名管谟业,“谟”拆开就是“莫”“言”。郭沫若:家乡有两条河一条是沫河一条是渃河,怀念家乡取而名之…… 

2. 采访来历体会亲情。让学生回家采访父母,了解自己名字的来历及故事。学生搜集整理,这将近70人的学生名字凝聚着几百个人的智慧,可谓精彩纷呈,令人拍案叫绝。曾舟晓:出生于2003年10月15日,那一天刚好是神舟五号升天,为了纪念这一航天大事而取名。陈克凡: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克服凡人的一切陋习,发愤图强。张耘天:春耕夏耘,天道酬勤。王泽鑫:一生有很多金银财宝,不是据为己有,而是用于惠泽百姓…… 

3. 自取趣名寄托希冀。让学生自己取个有意义的名字,学生兴致勃勃,取的新名字也韵味深远。吴三强:原名吴伟源,崇拜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故与之同名。张耿烈:原名张超,同学取外号“超脏”,故改名,希望自己性格耿直,生活像烈焰一样激情。林毅:原名林小林,告诫自己要果敢,坚毅,不优柔寡断…… 

二、融合学科演绎鲜活语文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根据语文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整合,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主要任务。例如,3月是学习雷锋月,笔者策划了以“学习雷锋好榜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讨论交流合作,让他们在这一阶段一同开展这一主题活动。语文课上,笔者让学生读魏钢焰的现代诗《你,浪花的一滴水》,读纪实文章《雷锋日记》;信息课教师带领学生查找有关雷锋的资料图片,观看雷锋的影片,制作有关雷锋的PPT;音乐课上,教师和学生一起演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美术课上,教师指导学生一起合作设计以雷锋为主题的手抄报。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一个平凡而伟大的雷锋形象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交流学习雷锋精神的感受,并写出体会,举办了“雷锋就在我们身边”的作品展示活动(作文、手抄报、摄影、歌咏等)。学科的融合,带给学生丰富多样的信息,学生加深了对雷锋的了解,增强了在日常生活中学习雷锋精神的信念,也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能力。 

三、挖掘特色享受异彩语文 

本土资源是语文综合性课程资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应结合语文单元主题,挖掘地方资源,将语文综合学习与地方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名人逸事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惠安是个临海小县城,这里有素有“南方北戴河”之称的崇武古城旖旎海景,享有“登科造极”之韵的科山秀峰,有被誉为“中华名小吃”的崇武鱼卷,尤其是惠安女的服饰享誉海内外。为此,笔者设计了以“惠安——我可爱的家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 多形式展示特色产品。在“家乡特色产品”汇报会上,全班分四个小组开展活动。第一组是紫山镇代表队。他们展示的是该镇素有“庵摩勒果”之称的田船皇帝余甘,并介绍了余甘的来历、盛誉及营养价值。让大家明白余甘虽入口酸苦回味却甘甜良久,是一种食药两用的好食材。第二组是辋川镇代表队。他们展示的是走马埭的地瓜,还介绍了地瓜的种植及营养价值。《惠安县志》曾有记载“惠安人,地瓜肚”。可见地瓜为惠安人的繁衍生息立下了汗马功劳。第三组是崇武镇代表队。他们展示的是“长圆条,头圆尾圆,全家团圆”的崇武鱼卷。崇武鱼卷以其美好的寓意寄托了人们美好圆满的心理追求而深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中华十大名小吃”之一。第四组是螺城镇代表队。他们展示了惠安栩栩如生的石雕图片,还通过视频展示石雕的精湛技法以及海内外惠安石雕展播。 

2. 多角度彰显特色服饰。“黄斗笠,花头巾,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乃惠女服饰之精髓,随着艺术作品中惠女形象的传播展示,惠女的形象名扬四海,已成为惠安的名片之一。惠女服饰整体造型美观,色彩协调,奇而不俗,艳而有韵,是汉民族服饰中最独特和最有视觉冲击力的服饰,被誉为“现代服饰中的一朵奇葩”。因此,了解和研究惠女服饰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丰富惠安文化内涵,有着深远的意义。①设计造型。组织学生走进惠女服饰加工厂,采访设计师,了解惠女服饰的造型特点,尝试设计。②描绘色彩。惠女服饰的色彩是她们劳动和生活环境的象征体现,让学生拿起画笔,走进乡村写生。③编织纹样。惠女服饰的纹样简洁有寓意,组织学生走进乡村古厝与阿婆一起穿针走线,编织具有地方特色的纹样图案。④体验腰饰。惠女服饰中的腰饰,闪亮的银光在腰间不断流淌,呈现出动静相结合的视觉效果。让女学生穿一穿传统的惠女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