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路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由于由各级财政部门拨付,运行机制不顺,相关手续审批繁琐,并需要一定的费用,对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增加了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的难度。危桥数量大,安全状况差我市农村公路桥梁中30%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砖桥、圬工拱桥,年代久远,荷载标准和水平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加之大吨位车辆绕行,使农村公路上的危桥也快速增加。在安全设施方面,由于农村公路建设期资金相对不足,建设标准相对较低,只注重主体质量,而忽视了边沟、排水等附属设施的质量,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标志、标线、防护设施等)没有同步到位,尤其是遇到灾害,损毁严重;部分农村公路没有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警告标志,公路的安全隐患相当严重。
养护管理长效机制有待完善虽然近几年来,各级交通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但是在“人员、资金、责任、考核、奖惩”等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养护资金除税费改革后划转地方财政的补助外还没有其他稳定的来源,责任主体落实仍然不到位,监督、考核、奖惩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许多地方的乡管所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重建轻养、以建代养现象仍普遍存在;养护技术水平依旧较为落后,仅能达到清扫的要求。总体看,一个长效、高效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仍未确立。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的对策为了促进农村公路和谐发展,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2011年10月份河北省财政厅和河北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印发了《河北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笔者认为,《办法》确定了县级人民政府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养护资金筹措及定额标准也得以确定和细化。
为了贯彻落实这个办法,真正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工作,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明确县级政府是农村公路的养护主体农村公路工作属地方事权,县级政府是责任主体。实现农村公路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推动县级政府落实主体责任:一是将农村公路作为县政府日常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二是将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资金渠道,要严格按照《办法》中的有关标准要求,落实资金,并做到“专款专用”;三是将农村公路工作列入政府年度考核目标(我市部分县(市)政府已经将农村公路列入了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任务中,并按照占年度考核总分的5%的比例计入总分),组织验收考评,严格奖惩兑现和责任追究;四是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完善考核标准,研究制定建设和养护规划,组织实施年度计划,确保目标完成。
加强农村公路发展的行业指导交通部门做好行业主管部门,要做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进一步发挥行业优势,拓展行业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行业指导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省、市政府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增强行业管理的话语权。一是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考核等方面的管理办法或指导意见,规范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行为;二是切实加强对县级交通部门的行业指导,加大对基本建设程序、工程质量和资金落实、资金使用情况的督导检查,并作为考核依据。县级交通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工作的执行主体,协助政府落实好主体责任,主要职责包括编制上报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程建议计划,执行上级下达的建设计划并做好项目管理,组织实施养护工程计划,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组织协调、检查考核乡(镇)政府管理养护工作及农村公路设施的保护工作。三是认真细致的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落实“七公开“制度,加大协调力度,理顺资金拨付渠道,为又好又快的完成年度建设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提高农村公路防灾减灾能力结合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和危桥改造工程计划,注重提高公路基础设施的安全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全面改善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条件。今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桥梁隐患大排查工作,各县已经将排查情况上报了当地政府。接下来要加快桥梁改造的力度,按照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桥梁改造计划。一时难以改造的要根据不同的技术状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加强巡查力度,消除安全隐患。另外从项目的立项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将必要的安全设施考虑进去,按照“安全、经济、环保、有效”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实施,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的抗灾和防灾能力。加大农村公路路政工作力度现在我市的农村公路基本上都没有进行公路用地确权,虽说有的县(市)部分县级公路进行了确权,但沿线老百姓不认可。其主要原因是无农村公路占用公路用地确权经费,一方面要协调当地政府对农村公路进行确权。另一方面加强对超限超载车辆的源头治理,加强对公路桥梁上下游二百米范围内随意取土、挖沙、采石等违法行为的治理力度,遏制超限超载车辆上路,杜绝农村公路上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损害农村公路现象的发生,切实保护好农村公路建设成果,有效维护了农村公路路产路权。
关键词:公路建设;标准化;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1、国内国内公路建设标准化的现状
谈起标准化,自从有了人类文明就已经开始了,如日历、度量衡、货币等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通用标准。工程界,最有意义的标准化莫过于工程规范、标准,对于工程中的建材、设计、施工、管理都规定了统一标准。
公路建设标准化,可分为管理标准化、设计标准化、施工标准化。近年来,伴随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工程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工作不断推进,标准规范体系不断完善,内容不断丰富,强有力地支撑了工程建设和行业发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和大桥建设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这些都离不开标准规范的支持。
管理标准化方面,我国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工程市场管理文件、招投标管理文件、项目管理文件等,各省也出台了本地区的相关文件,用于规范工程项目的立项、招标和管理。项目管理的标准化还是要靠各建设单位自行编制、策划。
设计标准化方面,国家已经有了设计标准、规范,也有各省根据本地区特点出台的地方规范、指南等。交通部组织统一编制了参考执行桥梁预制梁板通用图。
施工标准化方面,交通运输部了全套施工规范、试验规程、检测验收标准等。在福建、广东、浙江、山西等多个省市试点的基础上,交通运输部在2011年3月《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实施方案》,并在2012年正式颁布了《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现在,施工标准化思路已经在全国公路界得到了认同和贯彻,全国的高速公路新开工项目已经按照施工标准化的要求进行招投标、施工。
2、公路建设标准化的作用和意义
推行公路建设标准化,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节约资源和成本、产生较大长期的综合效益。
推行设计标准化一是能够降低工程造价、便于施工,现场管理更加简单,能够使设备、资源得到重复利用,减少浪费;二是利于养护管理,使得正常的养护维修简单化、工厂化、集约化。也便于养护的材料、设备标准化,能够降低养护成本,缩短维修时间;三是有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能够形成施工组织的规范化、施工工人的专业化、施工设备的集成化、工序控制的程序化、试验检测的熟练化;四是能够提高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减少变更;五是能够促进设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激发设计人员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积极性。
因此,公路建设标准化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在还要谈标准化问题,就是我们工程中仍然有许多需要进行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的方面,也是工程界正在深入探讨、着力推进的工作。
3、公路建设标准化的实施思路
公路建设标准化的实施,宜遵循“自上而下的组织、自下而上的受益”的原则。
a、标准的制定:由省级或部级主管部门牵头制定相关标准,并根据需要及时补充完善,随着交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逐步修订。我国推行的标准、规范、规程、指南等属于此范畴。
b、标准的实施:目前多个省市已经结合本地的工程或多或少的推进了标准化的设计和施工,做为典型的案例,由交通运输部进行了统一的总结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改善了施工质量。目前施工标准化已经全国推广应用,我省新开工公路项目执行了施工标准化。
c、效益分析:一、材料和构件的标准化,降低了生产商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研发效益、整合扩大了产能,稳定了产品质量,能够承担更大的工程供应任务,生产商为标准的最大受益方之一;二、材料和构件的标准化,也降低了材料采购成本,最大限度的节约了项目业主的投资,也方便运营部门的日常养护工作;三、施工管理标准化,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大大提高了施工单位生产机具和模板的周转利用率,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工和机械成本,这是工程建设单位各方追求的目标。目前,有些工程施工标准化,在施工单位投标合同中,有一定的单独费用补贴,以促进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四、收费监控设备的标准化,有效的整合了不同高速公路间的互联互通和应急处理水平,提高了通行效率,可靠收集了路网运行数据,为下一步的路网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通过省级或部级主管部门牵头推动部级标准、制定相关地方标准,项目业主和建设单位均受益,是标准化推广和实施的可行途径。
4、目前我省公路标准化的可推进方面
借鉴同类行业,在铁路建设中上部箱梁推行了标准化设计和工厂化预制,不需要设计者重新计算和修改,确保了箱梁结构的可靠性;建筑和市政行业,根据不同的用途的单元构件,制定了标准图,规范了规格,便于多专业对接,提高了设计和施工效率。我省在标准化方面需要以下方面继续加强推进。
a、公路规划、投资、营运管理标准化:现在已经步入大数据信息时代,本省建设项目宜推行大数据信息管理和决策系统。进一步提高建设管理的高效性、提升决策的前瞻性。比如中国某慈善组织,业务量巨大,却没有做较好的数据库支承,如何使用捐款就是一个黑盒子,捐款人无法左右捐款用来干什么,也无法知道和落实捐款的使用,此慈善组织自己也说不清捐款实实在在用在了哪里、发挥了多大作用,逐渐失去了大多数人的信任,更难以很好的让这个平台发挥作用。有一个好的数据收集处理、决策系统,会把我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黑盒子的部分变成白盒子,能够更有效的提高投资收益率、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提升公路服务档次、及时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等。
b、设计标准化:设计是公路建设项目中的龙头环节,设计方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路建设成本和养护的成本。在设计环节,路线方案和投资额充分考虑了交通主管部门、投资商、沿线政府部门的审查意见,但在施工标准化和管养标准化方面关注相对少一些。设计标准化过程中,除了要参考部颁的通用参考图以外,还需要充分吸收已建道路的建设管养经验,最大程度吸收交通主管部门、投资商、施工单位、管养单位、沿线群众等部门意见,优化设计细节,特别是有关桥涵、交叉、排水、防护、交通安全设施等对标准化施工、地方通行、养护工作和交通安全影响最大的方面,同时要选用经济节能的材料,做好新材料的新工艺的开发和推广。
c、施工管理标准化:交通部推行的新一轮施工标准化已经在我省荣成至文登高速和济南至东营高速等新建工程中实施,需要加强标准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贯彻落实,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与评比。下一步需要总结施工管理标准化的经验,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由交通主管部门组织总结和提升。
d、构件标准化:与支座、伸缩缝等关键标准化构件相比,公路中的预制小构件、附属结构的标准化有所缺失,如:圆管涵、路缘石、预制花砖、预制边沟、中央分隔带排水沟、边沟盖板、桥梁护网、泄水管、声屏障等。目前公路中混凝土预制构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混凝土材料耐久性不足,主要表现为在冻融、除冰盐环境下,构件发生混凝土表层剥落、深层开裂。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标准化,有利于工厂化制作,统一标准,提高质量,确保构件耐久性,减少管养投入。桥梁护网、声屏障标准不统一,造成损坏后难以即时更换。
5、结语
通过我国标准化进程中所取得的成就,表明不断推进标准化为公路工程建管工作的方向。公路工程标准化能够在工程规划中科学决策、有效管理、精细化施工,产生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因为材料标准化,降低单位材料的成本和能耗投入,能够较好的达到节约成本和节能减排的目标;设计标准化,有利于规避不合理方案,降低建设成本、提升工程质量、减少管养投入。
参考文献
[1]交通运输部.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实施方案.2011.
[2]交通运输部.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2012.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公路建设环境保护生态观
一、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公路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公路发展只注重公路技术指标以及公路运输服务能力对社会的经济效益,并且施工期间只注重工期的长短,而忽视施工活动对地表生态的破坏。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但是,公路发展的非生态性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如环境污染、城市热岛效应、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因此,在公路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背景下研究生态公路建设十分必要。
二、新形势下公路建设生态观
(一)生态公路的内涵
所谓公路建设生态观,就是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公路建设相结合,在公路建设的全过程中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实现公路建设的生态化。主要内涵包括以下两点。第一,公路建设生态观更加注重和谐、统一。公路建设生态观就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从全局出发,使其不仅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不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且还要满足公路运输体系建设要求,促使环境、经济、社会、公路四者之间协调发展。公路建设的生态观就是在公路工程设计中尽可能消耗最少的资源;在施工工程中合理、科学地施工;在运营过程中,充分利用道路条件,有效降低车辆耗油情况,从而维持公路交通的持续发展状态,延续其发展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第二,公路建设生态观更加注重尊重自然规律。建设生态公路必须要根据自然规律来建设和管理公路,将公路建设所造成的破坏降到最低,促使自然和公路协调统一发展。公路一方面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改变自然。因此在公路建设的时候必须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促使自然生态系统平稳发展。
(二)生态公路特征
一是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生态公路本身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产物。因此,生态公路体系考虑到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对公路进行合理规划。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生态公路就是要将人、自然和公路进行有机的结合,融入生态设计的理念,达到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二是对生态环境破坏最小恢复最快。公路的建设受到一系列现有条件和潜在条件的限制,因此,不可避免地对自然造成一定的破坏。而生态公路则是在现存条件下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措施、管理措施等, 将公路建设的破坏降到最小程度, 并且对于已造成的破坏采取最大可能的恢复措施,重建新的生态系统。三是安全高效和良好的景观生态效应。生态公路不仅要求行车安全舒适、运输高效便利,而且要尽最大可能减少经济损耗和对公路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公路所营造的景观生态效应,既给行人以美的直观感受,又维护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建设生态公路的对策
生态公路要符合三大原则: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公路建设,就要根据公路建设的阶段性来采取合适的阶段措施,从而促进公路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规划设计阶段
一是生态规划。生态规划是生态设计的前提,生态设计要在生态规划的前提下进行设计。生态规划既强调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保护人的首要利益,又注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之间的相互协调、互补利用。因此,生态公路在进行规划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制定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公路建设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二是生B设计。生态公路的每一项设计内容都要将“生态”的理念渗透其中,考虑其与环境的协调关系。而生态设计的重点在于路线方案的优化设计以及生态的恢复设计。包括规划路线如何绕过生态敏感区域,生态环境如何最快恢复等等。同时还有进行有关环保设施的设计,如为了给动物日常活动提供便利,在公路沿线设置动物通道。
(二)施工阶段
在施工阶段,为贯彻落实生态公路理念,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缩短用工时间、减少用地面积,工程结束后及时对已经占用的土地进行地表植被恢复。其次要安全文明生产,减少施工期间的环境污染。例如合理使用用工材料,及时清理残余材料。对易产生粉尘的材料进行洒水。遵守有关环保规定,降低噪声污染。然后实施严格的环境监督,将环保措施落到实处。最后在施工验收阶段对不符合要求的责令返工。
(三)公路的管理阶段
虽然前期基本的环保措施已经落到实处,但也可能由于环境、气候、时间等等问题导致其失去作用。因此在后期管理运营阶段也应加强管理。首先是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汽车产生的污染进行防治,如禁止超标汽车上路,定期检查汽车尾气排放。其次是有关机制的完善。完善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以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最后是现代先进技术的应用。如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数字地面模型DTM等现代先进技术的应用。
总之,公路建设的生态化要从公路建设的各个阶段出发,根据公路建设的阶段性特征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有效解决生态问题,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黄东平浅谈公路工程景观设计[J].商情,2011(05)
关键词:公路工程监理;施工质量;控制作用;管理作用
1公路工程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1.1监督施工质量
在公路工程监理的工作过程中,监督施工质量属于非常基础的管理任务,同时该任务也是工程监理工作内容的核心。在市政工程当中,公路起到非常重要的衔接作用。公路网的流畅情况也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在公路建设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其主要内容包括施工原材料的质量管理、施工技术的质量管理和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不同管理过程所执行的管理标准存在着差异,需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结合作业区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1.2管控施工进度
对于工程项目而言,施工进度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工期,如果前期施工进度缓慢,在后期企业为了追赶工期则非常容易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从而影响到整体工程的使用效果。因此,对于施工进度的管控也属于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监理会对施工计划的制定情况进行综合校验,确定施工进度计划制定的合理性。另外,在工程推进过程中,监理还需要实时了解工程施工进度,动态调整后续施工进度,使其可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进而提升施工进度推进的有序性。
1.3监督费用支出
随着工程项目规模的逐渐扩大,工程项目的支出费用金额也在不断提高。为了确保工程项目施工成本在合理范围内波动,监理需要对各环节费用情况进行监督,将阶段性预算与实际费用支出进行比对,减少不合规材料的支出。另外,技术人员还需要加强成本核算工作,分阶段对工程成本进行核算,根据核算结果来确定后续施工成本的控制方式,从而确保工程成本可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提高公路建设工程的应用价值。
1.4进行合同管理
对于公路建设工程而言,合同管理属于非常重要的应用环节,合同作为保护双方权益的重要保障,其内容中包括双方承担的施工责任和施工权利,同时在合同中还会罗列与工程相关的其他内容,包括工程项目概述、工程施工工期、工程施工要求等。如果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了纠纷,则需要根据合同内容来确定双方责任,从而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工程监理对合同内容需要进行科学性梳理,及时发现内容不准确的部分,制定补充合同,从而提升合同管理的科学性,减少纠纷事件的发生概率[1]。
2公路工程监理在公路建设中的作用
2.1基础管理作用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公路工程监理的基础管理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对分包合同进行科学性管理。随着公路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参与建设的企业数量也在增加,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推进,需要与其他合作企业签订分包合同,对于分包合同中的相关内容,均属于工程监理的管理内容,通过优化合同内容,对提高工程推进的有效性有着积极的意义。其次,施工变更方面的管理。为了提升工程施工效果,有时需要对工程进行施工变更,施工变更内容的合理性也属于工程监理需要重点管理的内容。在具体操作中,在获取到施工双方的同意之后,由工程监理进行审查,确定其合理性才可以对施工内容进行变更,反之需要进行修改,直到满足基本施工要求为止。最后,对索赔事件进行管理。索赔事件包含种类较多,如果出现索赔事件时,提出索赔的企业需要根据规定向工程监理提供具体的证明文件,在校验通过之后,按照正常流程进行索赔,防止部分企业为了牟利采用不合规手段来骗取索赔的情况[2]。
2.2工程控制作用
在工程控制中,其具体作用如下:第一,工程监理按照既定的执行标准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在发现施工问题后及时进行纠正,并对其进行正确指导,起到企业经济止损的作用。第二,施工问题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但是通过各环节的管控可以减少施工问题的发生概率,工程监理需要对各环节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剖析,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有效提升施工过程的安全性。第三,对于公路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施工设备,需要做好操作管理,同时还需要监督设备检修情况,提高施工设备运行的稳定性[3]。
2.3安全管理作用
工程监理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工程监理能够完善安全检查内容,制定合理的安全检查流程。现阶段的公路建设中,安全检查的形式主要有四种,即不定期检查、常规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其中,不定期检查是工程监理人员按照安全管理的内容,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抽查,其无时间限制,能够高效地发现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常规检查主要是对施工作业、施工工序以及施工人员等内容实行检查的一种方式,对于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着积极的作用。特殊检查主要是对于一些重点事项或者特定时间、特定项目开展的一项检查作业。而定期检查是施工企业管理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在固定的时间内,对工程建设情况和质量予以检查。
3公路工程监理的优化措施
3.1优化监管制度
通过优化监管制度,对提高工程监理工作开展的有序性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企业需要制定完善的定责制度,明确监理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的操作标准,在出现施工问题时可以及时找到问题源头,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同时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还需要做好问题采集工作,对具体问题进行实时分析,逐步补充监管制度内容,从而提高监管制度运行的合理性。
3.2改进监理模式
通过改进监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现场监管效率,而且能够提升工程监理的实用价值。在具体操作中,企业应扩大工程监理的工作范围,使其可以对多方面施工内容进行监督。同时还需要做好宣导工作,提高人们对工程监理的重视程度。另外,企业还需要做好风险识别工作,降低施工风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3.3构建评价体系
在构建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首要任务便是对工程监理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行透明化,使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认知到工程监理的重要性,同时还需要加强企业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的管理工作,从而提高工程监理的实用价值。
3.4加强人才培养
针对队伍建设,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高效解决队伍存在的两极分化问题,完善监理队伍的技能水平,为工程监理的发展贡献力量。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应建立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有效增强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农村公路是直接服务于广大农民和农村经济的基础性设施,是农村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载体。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也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经过多年建设,目前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技术标准低、路面状况差等问题仍较突出,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全力提升我县农村公路建设水平,加速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全国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议要求,现就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届**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完善农村公路网络,方便农民群众出行,推动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分级管理,政府引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群众支持,科学规划、建养并重,严格管理、确保质量的原则,积极推进“125”交通建设工程,不断提高全县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畅通水平,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二)发展目标:**年前,全县每年至少修建沥青公路60公里,锶渣硬化公路140公里(各街镇乡任务详见附表,行政区划调整后各街镇乡公路改造建设任务按合并原则作相应调整)。力争通过5年努力,全县农村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县到街镇公路达到沥青(水泥)路面标准,街镇到行政村基本达到锶渣硬公路或沥青(水泥)公路,消灭无路面状况,达到渝西地区先进水平。
二、细化目标,明确责任
按照统筹规划,分级管理,街镇为主,部门配合的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抓好农村公路建设。县交通局负责制定全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对全县农村公路建设进行技术监督、指导。各街镇乡对辖区内的农村公路建设全面负责,制定辖区内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经县交通主管部门审查,报县政府批准后,组织人员和资金,按轻重缓急分阶段实施。
**年前,经批准修建的县乡沥青公路,基础部分(包括降坡、扩宽、补强、涵洞、水沟、多渣层、路带石等)由街镇乡负责筹集资金修建,沥青公路面层由县财政筹集资金,县交通局负责组织专业队伍施工。凡列入**年以前沥青路面改造计划,未进行改造的县乡公路,**年以后,一律由各街镇乡自行负责,县财政不再补助;村道锶渣路硬化,由各街镇乡制定管理办法和相关政策,各村组织实施。
三、加强政策扶持,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按照政府引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群众支持的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农村公路建设。
(一)从2003年起,县财政每年筹集安排一定农村公路专项资金,作为沥青(水泥)公路面层专项补助;各街镇乡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养护。
(二)县交通局要积极争取市农村公路建设补助,全额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县扶贫办要积极争取上级扶贫专项资金,增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
(三)各街镇乡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用好“一事一议”等政策,依法组织企业和个人自愿捐资出劳;
(四)加强市场运作力度,采取拍卖农村公路桥梁冠名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等形式,努力增加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经费。
(五)强化政策扶持。对农村公路建设占地,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由街镇乡协调、村社内部调整解决。涉及电力、电信、广播、天然气、水厂等单位的管、线、杆等迁移工作由各部门负责。
四、加强管理,严格工程质量
要建立健全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推行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和竣工验收制度,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管理,严把原材料进场关,确保按照工程技术标准组织施工;要把公路建设与环境建设相结合,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搞好绿化美化;要建立质量、安全责任制,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要加强廉政建设,实现政府监督、社会监督、新闻监督相结合的群管网络,真正将农村公路建成“放心工程”和“满意工程”。
五、加强领导,严格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