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景观环境设计

景观环境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景观环境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景观环境设计

景观环境设计范文第1篇

“洋葱圈”理论

中国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建筑工程设计部主任建筑师何嘉欣引用“洋葱圈”理论将医院景观环境一层层剥开,清楚地剖析了各层关系:第一层交通与院区,在两者间利用松柏、灌木、草皮等四季绿植将空间分割,既方便患者出行,又保证院区内相对私密和安静的环境;第二层医院院区内的景观环境,达到美化院区内环境,调养患者情绪,保持院内宜人环境氛围的目的;第三层医院建筑内环境,标识导向、医院风格景观、独特的观景空间以及建筑内绿植等室内景观,均为患者营造了良好的疗愈环境氛围。

室内景观从整体到细节

医院的室内空间为人流主要集中区域,环境注重亲切宜人的尺度。谈到室内景观的设置,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环境艺术设计所所长陈亮从整体到细节做了如下分析:整体,自然搭配。设计之初,室内环境应注重整体,协调自然环境与设计的合理搭配,将天然因素如自然光、自然风等恰如其分的引入室内。

组合,屏蔽人流。适当的景观环境设计还起到屏蔽人流的作用,例如北京医院老北楼重建工程,是为某部分特定人群使用的医疗场所,室内应避免大面积人流的交叉。而在4层~9层的病房区,每两层设置一个开放且便于交流的花园空间,将病房和单元区隔开。

细节,突出无障碍性。室内的景观环境不同于室外大铺大开的绿色带,在其美观的装饰上,更多应考虑室内景观的无障碍性。例如,在道路的设置上,考虑乘坐轮椅的患者,要保证两辆轮椅能够并排通过,一般宽度在1.8m~1.9m,这是最小间距;植物的选择上避免高大茂盛,防止患者发生危险时医护人员无法及时看到。这些细节对于设计有很大的制约性,要求设计师将功能和美观相融合。

将人和人的行为作为设计元素

天津医院副院长薛铁军认为:“室内景观环境的设计应以人为主体,将人和人的行为作为设计的一个元素,以设计的手法将其融入到营造的环境和氛围中去。”疗愈空间的室内景观环境设计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适宜的尺度。根据空间尺度的分级配以不同尺度的景观元素,利于营造空间的层次感,让人感受到不同空间过渡的暗示。

五觉的感受。人在视觉方面的认知是有限的,设计师可以综合调动使用者的听觉、触觉、甚至嗅觉感官。比如在疗养室内播放柔和的音乐,并增设散发淡淡怡人香气的植物,利用空间引入温暖的阳光,都会充分调动人的五觉,深入心灵。

正能量空间。疗愈环境具有融合异质物的暗示作用。不论是挫折或压力,疗愈环境都可以用一种生活状态展现出来,令人身在其中充分放松身心,更加宽容地对待自己和周围的事物。疗愈环境通过空间美学与环境心理学的整合,采用空间组合、色彩、声、光等方式提供给患者正能量的空间感受。

唤起认同感。疗愈的环境应该在景观小品的选择、光线、色彩、设备设置等各个方面让使用者产生认同感,患者只有产生舒适与安全的认同,才会将感受转化成个人归属感。体现当地文化。环境中的标识、器具、设备与装饰应能呈现出所在地的文化与自然特色。在环境中体现更多的自然元素,让患者感受到生命的能量,进而形成鼓励的暗示。

室外景观体现医院主题

薛铁军认为,室外景观设计应体现医院的主题,做到整体化的设计,从院前广场、院区道路、景观绿化的设置形成整体体系,并在L格、元素、空间、色彩等方面协调一致,这样设计出的空间会体现统一的主题感。

重视地域性与季节性

陈亮认为,室外的景观较室内的景观更为复杂,室内环境的湿度和温度相对恒定,室外景观就要根据所处的环境和地理位置来进行调整。比如,北方地区四季的温差大,不仅要考虑植物的搭配及空间的合理性,还要重视对整个医疗环境的营造。而南方地区在这方面相对简单,温度变化不是很显著,植物的生命力相对更旺盛。

景观设计案例

医疗景观的设计还不同于其他景观的设计,除了注重功能外,好的景观环境设计会对整个医疗环境起到一个好的烘托,或者是一个品质的提升作用。

陈亮以某军区总医院为例进行了分析,该院位于繁华城市的主要街区,有着80多年的建院历史,设有床位1650张。随着整个医院基建设施的逐步改建完善,对于建筑外环境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设计将现有门诊楼、病房楼和办公楼间的绿地进行整合,形成主题明确、功能完整的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起到改善空气质量、营造宜人的绿色景观空间的作用,而且更加凸显室外景观环境的功能性。

整体协调,精神感召

景观的作用除了本身观赏的功能外,对于患者精神上的影响更为重要。医疗景观设计不用过于花哨,恰到好处,能让患者心情放松就好。

该院内科楼南侧为绿地,东侧为正在建设的发热门诊,未来也将成为人流密集区域,在此位置设计多处人性化设施,方便病患休息停坐。C字型波浪座椅,半围合状态,可供多人围坐休息。L型木格栅遮阳架在绿树掩映之中,可乘凉,可休息,木制材料,质地柔和,尺度适宜。另外,还可采用日本的枯山水的做法,用一块石头代表一座山,用一片卵石代表一片海,更加的抽象,不仅能节约造价、美观环境,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配合整体,烘托环境

景观环境的设计不可脱离整体的建筑环境,应起到烘托环境的作用。例如该军区总医院整体是由几栋楼组成,结合当地多雨等客观条件,特设计加入多条连廊,将连廊的形象和功能紧密结合,以此作为景观环境的一部分。所以医疗环境首先要保证其功能之后再体现适度的观赏性。

又如该院办公楼前绿地,以开敞广场为主,点缀椭圆型地台树池和草坪。高大乔木退让于建筑北侧,强调广场的空间感。铺地图型运用直线折线,强调知性、条理、严谨的风格,在地面嵌入条形灯砖,给夜景照明带来丰富的变化。

细节设计,疗愈为主

屋顶花园,一般以方便移动的盆栽为主。由于受结构和建筑的限制,屋顶楼板应防水,不能设置大面积的覆土,只能设置一些灌木或者小型花卉,均以盆栽的方式出现。另外,水景环境也需要引起重视,水中细菌传播繁殖较快,应尽量避免污染。室外景观环境内每隔30m~50m宜设置休息座椅,患者走动会比平常人更易劳累,如有需要可考虑加入平躺座椅,甚至应备抢救设施,以防紧急情况。国内医院经常在景观中设计无障碍坡道,且有的坡长达40m,而中间没有停缓区,单凭患者自身较难爬坡,在此细节上更应为患者多作考虑。

疏导交通,功能分区

景观环境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态景观;活动环境设计;应用;生态环保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在活动区域时常引进自然山水景观融入到活动环境设计中,实现自然环境和活动环境的统一,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还可以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提升活动生态环境,迎合生态环保需求,带给人们更加舒适的环境享受。现代活动设计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无论是在布局手法还是景观表现手法上都应该实现和谐统一,满足人们对于回归自然的渴望,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由此看来,加强生态景观在活动环境设计中应用研究尤为关键,有助于为后续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一、以人为本的活动环境设计要求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均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人们在忙碌的工作和学习之余,开始考虑如何能够在活动休闲区域中感受到更加舒适的享受,提升环境综合质量。活动环境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人文环境、交通环境和绿色景观环境。

(一)设计尊重地域环境,突出活动环境特色

在活动环境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地域环境特色,设计尊重自然环境环境要求,因地制宜,尽可能的避免大挖开挖现象,破坏活动环境整体美感,这一问题已经成为活动环境设计的统一共识。尊重区域环境,除了地形结构、植被和水体环境以外,还需要提高对历史民生、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等内容的重视程度[1]。

(二)人车分流满足活动区域交通设计要求

在活动设计只能够杜宇交通设计要求的考量同样尤为重要,尤其是在近些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升,交通系统日趋完善,汽车消费和旅游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节点。故此,为了有效解决机动车行驶和停放需求,活动环境设计中需要充分考量交通环境的安全、宁静和自然,将安全放在首位,采用人车分流方式改善交通环境问题,营造一个真正的绿色空间环境,带给人们更加深层次的享受和体验[2]。

二、活动环境设计中生态景观应用

(一)生态活动环境设计原则

活动环境设计中应用生态景观,主要是从城市环境整体布局和生态规划布局两方面展开,其中城市环境布局中主要是针对活动区域内的方位、地址和周边环境情况,有针对性对活动区域进行规划;活动区域内生态规划布局,包括广场、道路和院落等内容进行规划设计。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自然协调原则,强调人和自然环境协调,实现景观和功能区的和谐统一。其二,个性和地方特色原则,保持水土原生植被原有形态,对活动区域内的珍惜品种加强保护,突出区域内本土文化和区位优势。其三,生态化原则,活动区域内人类活动能够需要符合健康、和谐的生态思想[3]。

(二)草滩生态型活动区生态景观设计特色

首先,在夯土墙技术设计中,此项技术具备突出的物理性能和生态环保优势,在设计中需要吸收非工业化建造方式特色,模拟夯土墙原貌,回归自然,提升墙体的储热能力,可以将多余的热量存储在墙体中,提升室内温度,减少矿产资源燃烧取暖需求。同时,在炎热夏季,建筑墙体还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保持室内凉爽,实现节能环保的要求。部分活动区内,如果夯土墙结构设计较为合理,相较于传统观的木框填充墙可以节能80%。其次,空间形式多样化,遵循空间美学设计原则,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将园林环境融为一体,人流主轴线可以将南北空间有机贯穿在一起,具备更强的空间序列感。利用建筑物、植物和不同材质进行园林设计,构成线性的空间格局,实现点、线、面有机结合,形成丰富多样的空间结构。这样的空间设计,可以带给人们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带给人更加舒适的环境享受,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人均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对于自然山水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山水景观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在活动区域环境设计中表现出生态和现代化环境成的和谐统一,在追求美学艺术同时,还需要满足社会功能和周边生态环境设计要求,打造更为生态环保的活动景观。

参考文献:

[1]王菲,徐晨欣.北方生态景观温室建筑环境设计探索[J].大家,2012,31(2):64.

[2]倪妍.水文化在水环境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5):116-117.

景观环境设计范文第3篇

环境设计就是指对环境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空间环境里包括对材料与色彩、空间与装饰、环境与设施的艺术设计,这个设计必须兼备审美功能和实际使用功能,所以环境设计的表现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植物景观设计就是随着城市建设而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和研究的环境设计类型。植物景观设计最终确定的设计方向是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用植物材料进行园林的景观建设。随着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绿色一次深入忍心,植物景观在城市环境建设中比重逐渐提高,高水平的植物景观设计更是备受欢迎。

关键词:

园林景观;环境设计;植物配置;生态平衡;造景

在现代城市绿化过程中,植物景观的合理规划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可是植物景观在设计和建设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少、养护管理不到位等,城市绿化地的“景观”、“生态”功能发挥的不充分。植物景观对于环境的作用不再过多赘述,本文主要分析了植物景观的概念和重要性,让读者能再次认识植物景观,也具体阐述了更好实现城市植物景观设计的措施,希望能给予读者一些帮助。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兼备科学性和艺术性,更能让我们的生态环境设计的更舒适温馨。

一、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植物景观设计——顾名思义就是以植物为对象的景观设计,这些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等等,把植物的线条、形体、色彩这类自然美感运用艺术手法展现给人们,并且能与周围环境相适应,衬托整体环境的舒适、美好来供人欣赏,这就是对植物景观的设计。当然,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不断融入新的社会因素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城市生态建设的发展、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的引入都在丰富和更新着植物景观的定义。

二、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植物是自然景观,它的地域性和指示性非常强,可以代表一个地方的自然景观类型,同时,植物景观设计也是现代国际园林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植物具有改善城市环境的功能。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不论是生产活动还是生活活动都给环境造成了或大或小的不可逆的破坏,热岛效应、大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绿地减少等等,人类一面征服自然,一面承受着自然带来的惩罚,环境问题亟待解决。所以,现在的城市环境问题已成为各界关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城市的植物对于解决环境问题是一个高手,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温度等,植物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的环境问题。植物具有景观效应。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既满足植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又从中能感受到植物与周围环境的合理布局,意境美十足。当今社会的快节奏,人们越来越向往自然,希望能找到真正的净土还心灵一片安宁,完美的植物景观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也让人体会到设计中带有的人文关怀。

三、目前我国环境设计中植物景观设计的现状

1、植物造景的独立景观设计

孤植树。一般种植在开阔空间或视野开阔的山崖坡顶处,以单形体的树木形态和颜色存在,是整个空间中植物景观的主景和焦点,虽然不同空间的树种可能不同,景观效果也不同,但孤植树主角的地位不会动摇,如黄山迎客松、美国孤柏等。树丛。简而言之就是一丛树,这丛树的构图是有规律的,讲究形式美,这样做既能表现树木群体美,又能衬托个体的独特美。树丛在形态上有高矮、远近的层次感;在色彩上有主色调和配色调的划分;在空间构图上有疏落有致的位置规划。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树丛景观一季一景。树群。是树丛的扩展形式,强调是树木群体美,可以是纯木群也可以是杂木林,在大型园林和风景区形成防护林或风景林。树群作为植物景观不仅有观赏价值,还有很好的环境价值。花坛。这是个频繁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植物景观,是以草本花卉为主的植被集合体,颜色艳丽明快、形式复杂多变,给人较强的观赏价值。

2、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植物的形态、颜色、芳香随季节不同发生改变,它们与园林中的建筑、雕塑、山石相互映衬,充分展现自然气息与人文气息的交融,所以对于园林来说,植物依旧是它的核心。

四、更好的实现城市植物景观设计的措施

1、因地制宜

植物的生长环境决定了它的生长状况,城市植物景观配置必须考虑到气候、土壤、周围环境这些自然环境,不同环境不同的植物配置,也是城市中的特色所在。

2、丰富植物种类,增加植被数量

植物景观不应是一眼的绿,没有过多其他颜色的植物,这已不符合相关生态规定,也不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植物多样性是城市生态绿化的基础,一定的绿化面积就要达到相应的数量的植物种类,不同植物之间科学配比,陪伴人们度过春夏秋冬,当然植物种类丰富的同时必须保证数量的最大化,这样就不至于是“三两只”了。

3、设计突出“人文”、“生态”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不再一味的选择低矮植被,来衬托绿高植物的视觉效果,“人本思想”、“人文关怀”也贯穿在绿化设计中。植物景观设计要求更多的关注城市居民生活的舒适度,植物配置要考虑季相变化、风向,要让植物在不同季节,不同风向中都能让人感到舒适、自然。植物造景还应选择生态型,太多观赏性的植物可能只是应季,既不经济又不使用。设计要从可持续生态出发,突出人文关怀。

4、提升植物景观的文化内涵

现代城市的植物造景,要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和资源环境的实际情况,造景不是说别地儿的什么挺有名的就引进什么,一来别地儿的景在你这儿有失特色,二来气候环境是否适宜,所以植物造景依靠自身文化背景,营造一个设计主题,例如将植物景观组合成符号,营造一个标志性景观,彰显城市特色,还要能和周围环境相协调,彼此衬托体现自然的和谐。

五、结语

植物景观设计对于城市环境的发展意义重大,起着平衡人与自然环境中的矛盾、推动城市发展迈向生态化的作用,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总是存在的,建设者可能没有真正理解或没有重视植物景观的真正含义,在设计时的眼光和角度发生偏差,强带人工环境的营造,但但短暂的效益很开就会显现它的弊端。所以,要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审视植物景观的内涵,这样才能做出对环境有利的设计。

作者:李永奎 张周 单位:湖北师范大学 保康一中

参考文献

[1]郭会丁.园林景观色彩设计初探[M].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

[2]杨小波,吴庆书.城市生态学[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陈世坤.新时期下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思考[J].工程建设与管理,2008(15).

景观环境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寒地、居住区、景观设计、策略

Abstract: Based on the unique climatic conditions in cold regions, for many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old city settlements, explore and study the proposed landscape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measures, and actively create a vibrant residential area in winter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comfortto the geographical features of the prominent cold city residential areas.

Keywords: cold places, residential areas, landscape desig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述

居住区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居民聚居地,它为居民提供居住生活空间和各种设施。在我国,还特指居住区规划结构中的一个层次,它被城市干道或自然界限所围合,并由若干个居住小区和住宅组团组成,其规模在大城市中约为3-5万居民。

居住区景观环境其内涵是指以居民为主体,在其周围对居住生活给予影响的一切室外事物的总和。居住区景观环境空间的构成要素很多,如道路、广场、植被、基础设施、小品等。

寒地城市是根据城市所在地域的冬季气候特征所定义的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指因冬季漫长、气候严酷而给城市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城市。寒地城市最显著的气候特征出现在冬季,温度一般低于 0 ℃;降水经常以雪的形式;白昼及日照时间短;上述三个特征持续时间长和季节变换明显。在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的东北部地区都属于这个概念的范畴。每年从 11 月到次年的 4 月,城市都会面临严寒的侵袭。气候条件对其户外空间来说无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寒地城市进行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时需要考虑更多层面上的影响因素,也需要更加精心的对待。

2 寒地城市住区景观环境现存问题

近些年来, 虽然寒地城市住区开发、建设得日新月异, 景观建设成果也很喜人, 但是,发展是很不均衡的, 还有很大差别。存在精品景观不多,问题景观不少的现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对寒冷气候因素考虑不充分

有些设计师为图省事,不顾寒地城市冬季漫长,气候寒冷的特点,盲目的生搬硬套南方温暖地区的设计方法,结果严重损害了居住区外环境景观的质量。

2.2户外活动场所利用率低

在一些已建成的寒地城市居住区中,并不缺少室外活动场所,而且其面积很大,广场和绿化布置也花费了很大精力,但是,却很少有人利用。归根结底是户外活动场所缺少对于冬季需要避风保温,夏季需要通风遮阳的设计考虑。且缺少有特色的活动设施,这使寒地城市居住区户外活动场所的吸引力进一步下降。

2.3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严重失衡

尽管软质景观对居住区外环境景观的营造有诸多益处,但软质景观是长效的,硬质景观是速成的。开发商希望一投资即能见效,所以对硬质景观情有独钟。这种片面追求硬质景观的居住区外环境景观设计只考虑了硬质景观的豪华、气派,迎合了房地产商求快、求盈利的心态;而没有从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角度,对居住区外环境景观进行合理的配置和造景设计。

2.4缺乏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

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为了求效率,有的设计师对设计不做深入细致的研究,通常找一些现成的方案稍加改动,便完事大吉,缺乏对寒地城市居住区外环境景观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利用,结果造成设计风格雷同、形式要素单一、可识别性差,设计未能充分反映寒地特色。

3寒地城市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原则

景观环境质量不高, 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在于设计环节。因为, 没有高水平、高质量的设计, 就不可能创造出舒适、宜人的景观环境。所以, 我们从主要的设计环节入手, 探索出适合寒地城市景观环境的原则和方法,以便提高设计质量。

3.1“人本”原则

居住区外环境景观设计中应始终坚定:环境的建构是服务于人、取悦于人。因此,在设计与营造居住区外环境时要时时以人为中心,要更多地体现对人的关怀,要对人的居住行为、心理变化有深层次的介入,从多层次关注人的情感和感受。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心理需求等。

3.2“生态”原则

居住区外环境景观设计的生态原则就是要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改善不良生态环境,居住区外环境与自然生态各要素应达到整体协调,两个整体的融合和相互渗透。因地制宜,绝不能照搬盲从,寒地城市的气候就决定了要发展适合当地气候的居住区外环境景观设计,而且居住区外环境景观设计在满足人类回归自然精神渴望的同时,不能忽视促进自然环境系统的平衡发展,从而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

3.3“文化”原则

由于寒地城市特有的气候特征,使得城市的面貌不可能似温暖、炎热城市那样四季如春、鸟语花香,许多寒地城市甚至有半年的时间处于树木凋零、景观萧瑟的状态。两种气候,两种文化。寒地城市四季分明,落叶植物有春花、夏叶、秋色、冬枝四种表情,冬季有冰灯和雪雕,这些都是南方温暖地带没有的特色景观。要充分发挥冰雪资源,突出冰雪文化、冰雪景观,将冰雪艺术引入居住区的环境设计中,使冰雪艺术成为寒地城市居住区外环境景观设计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4寒地城市住区景观环境设计策略

4.1创造“磁性”的住区景观环境

在寒地住区环境中, 要创造像磁铁一样具有“磁性”的景观环境,对居民聚有长久吸引力,就要在景观的标新、立异、求佳的设计上下功夫。标新:就是创新,不循规蹈矩,沿袭已有的景观模式,在理念、手法、表现方式上更新。立异:是求不同、求变化、求生长。要求住区别于炎热潮湿地区的景观环境,抓住寒地的特色,将“严寒”作为一种资源,营造出独具特色的寒地文化。求佳: 就是从整体上追求景观环境达上乘品质,结合寒地的气候特点,充分考虑冬季的防风保暖,夏季遮阴防晒的设计,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4.2构建具有丰富“活动支持”的住区景观环境

景观环境的建构不仅要吸引人, 而且还要想办法能“留住”人。这样的环境才会有生命力。这个“留人”的办法是要设计出一系列具有“活动支持”的内容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使居民不但休憩、观赏、还能参与活动,愉悦身心。寒地城市冬季大约有半年的时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冬季的冰雪文化为创作素材。首先,冬季可以将住区夏季的水面景观改为滑冰场、滑雪场; 住区内可以组织居民一同参与冰雕、雪雕的设计; 用人工的花木替代枯萎、凋零的花草树木等等。

4.3“内化”高品质的外部景观环境

寒地城市的冬季,不同程度地会抑制着人们的出行活动。可以“内化”高品质的外部景观环境,建造大型的活动中心,将室外的环境搬入室内,为居民构建如春的活动场所。以此改变传统“猫冬”的习俗, 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4.4物境、情境、意境的融糅

物境即景观功能层面上, 保证居民最基本的使用要求。功能的设计要结合地形、地貌条件, 考虑风俗、习惯、信仰、好恶, 物境层次侧重物质技术表现力。情境是在物境功能层面基础上, 将住区景观的文化内涵, 通过空间环境、景观要素、设施尽致地外化, 并提供能愉悦身心的场景, 凝聚吸附力、归属感。情境重文化内涵、意义的升华。意境的表达是物质属性转化为精神世界的结果, 是物境、情境及内心情感交融、碰撞的升华。是“天、地、人、神”的聚合, 意境重“意”的体现, 属最高层次境界。

5结语

希望通过本文的初步研究,能为改善寒地城市住区环境具有一点帮助,同时为今后的居住区景观环境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建议,以便更好地针对寒地气候特点,为设计高质量的居住区外环境、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城市整体景观环境提供行之有效的设计对策。变寒地城市不利的气候因素为城市的地方特色,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景观环境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设计;景观设计;课程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专业设置都存在着重复、混乱的现象,2012年国家教育部对本科专业代码进行了重新制定,改变了这一现象,使得教学资源更加集中、整合,促进了国内教育体系的合理化发展,也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设计专业方面,环境设计与景观设计在研究人类居住环境方面是两个相邻的学科,这两个专业在工作对象上不仅存在着联系与区别,还有非常深厚的学科历史渊源。在近代教育中,学科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使得各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明确。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将此作为依据与基础,对课程教学结构进行更深一步的细化,对同一专业不同方向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协调。

一、对课程教学机构进行细化

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园林景观设计、建筑装饰与装潢、室内外装饰设计、环艺小品(场景雕塑)等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主要人才培养目标。有时,对土地上的构筑物与塑造构筑物之间的空间艺术设计进行安排也是景观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这方面的尺度范围,可以是对小庭院进行设计,也可以是对某一区域进行规划,但在建筑方面的自然环境或者设计宏观方面的东西涉及到的还是比较少的。

根据相关的教育教学以及工作经验,一个环境设计师不能只会设计建筑内外的装饰,景观设计师也不能只会设计外部空间,其工作范围亟待扩大。因此,这就给教育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所有的地面环境都可以是环境设计专业的服务对象,总体设计层面也都可以是景观设计专业服务的对象,因此教育体系覆盖的内容范围就必须扩大,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外美术史、琉璃艺术、陶艺雕塑、摄影艺术等课程是艺术类专业的优势,在学生捕捉艺术感上具有触类旁通的作用。

二、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系列课程改革的思路

1.对人居环境进行设计

对人居环境进行设计要求学生要将整体的环境要素有意识地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考量,绝非对室外环境、建筑室内外装饰进行简单、孤立、单一的设计。与之相反的是,在设计建筑及其室内时,环艺专业的学生却能很好的掌握。所以对教学进行改革的一大重要内容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人居环境设计的思路。

2.注重中国园林文化历史知识的教学

在实际项目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传统的园林设计文化精髓融入到教学之中,在设计具有可以代表本土文化园林的时候,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对其进行创作训练,从而对环境设计专业暴露出来的重视效果而忽视内涵的缺陷进行弥补。因此,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将本土历史文化融入到设计之中,并通过抽象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达到写实与写意并存的效果,可以与观众产生共鸣。

3.培养学生建筑空间的思维

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可以把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各种体现形式美的元素、装饰艺术的方法与技巧、建筑空间的理解与设计以及动静态五中感觉渗透到设计之中,使得包含景观建筑在内的整个环境下的园林艺术效果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园林景观课程的时候应该对环艺专业与建筑学专业中的室内设计教学思路进行借鉴,从而对学生的建筑空间思维能力进行强化,在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时候也要更具有针对性,在学生的设计能力方面达到全面提升的目的。

4.对系统的课题进行设计

当前,许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计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城市规划原理与城市陆地系统规划等课程教学时环艺专业所缺少的,使得在规划规范与方法上学生没有足够的了解,对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专业水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对课题进行设计的时候,有必要对环艺专业的学生增加这方面的知识点。

5.对系列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

环境设计专业与景观设计专业有许多课程是重复的,因此对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系列课程进行改革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专业课程的重复。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可以对环境设计的专业课程进行考量,对表现出来的针对性不足的课程予以删除。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设计专业与景观设计专业在研究人类居住环境方面是两个相邻的学科,这两个专业在工作对象上不仅存在着联系与区别,还有非常深厚的学科历史渊源。因此对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系列课程进行改革的时候要认清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课程进行细化、整合与优化等,意在让学生在将来的就业市场中走得更宽。

参考文献:

[1]李田.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与教学的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05(2):81-83

[2]曾丽娟.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系列课程改革思考[J]美与时代(中),2013(4):3-5

[3]黄鹄.高职景观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