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束手无策

束手无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束手无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束手无策范文第1篇

本次调查的最大特征是:充分考虑到家庭在中国社会中的独特地位,在国内首次以家庭为单位调查寿险需求情况。中国家庭寿险需求调查发现:如果遇到50万元的风险事件,半数左右的家庭束手无策,县域家庭比例更高达六成;而且在筹款路径选择上,基本都是靠存钱和借钱,保险的作用并不突出,但城市家庭中社保赔付的意识和能力较强。

抗风险能力:50万不是小数目,半数家庭束手无策

本次调查中设定了一个情境来探析中国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如果家庭主要劳动力得了大病,需要花费50万元,请问您家会通过哪些渠道来筹集,各自可以筹集到多少?”

调查显示:半数左右家庭表示束手无策,其中城市和县域(包括县城和农村)中分别有45.3%和59.1%的家庭表示难以凑齐50万元,而且资金缺口分别达到了10.2万元和16.1万元,占总花费的比重都在20%以上。可以说,中国家庭的抗风险能力总体来说并不高,在面临突发风险的时候,极有可能陷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境中。

抗风险路径:存钱和借钱,保险作用还不大

如果对城市和县域家庭筹集50万元的首选路径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城乡之间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城市家庭筹款路径的前三位依次是:存款(38.6%)社保赔付(35.9%)单位报销(7.2%);县城家庭筹款路径则为:存款(44.6%)社保赔付(25.7%)向亲友借款(13.8%);农村家庭筹款路径是:存款(52.4%)向亲友借款(21.1%)社保赔付(11.8%)。

对这些路径做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征:

特征一:第一渠道都是存款

从总体上看,城市、县城和农村家庭的第一反应都是存款,而且农村的比例还高一些。但对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家庭,以及月收入超过3000元的城市家庭来说,他们的第一反应是社保赔付。

如果我们从整体入选率来看,城市和县城家庭选择最多的渠道还是“存款”,比例分别为82.8%和79.2%,而农村家庭选择最多的是“向亲友借款”(76%)。

进一步来看,城市和县城家庭最大的筹款数额都来自于“存款”(9.9万元,8.3万元),比重占到将近20%,而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最大的资金却是“向亲友借款”(10.3万元),当然对于家庭月收入低于2000元的农村家庭来说,借款能力只有6.6万元。

特征二:社保意识和能力普遍高于商业保险

在城市和县域家庭的第一渠道选择中,社保赔付都进入了前三位,说明家庭有一定的社保意识。但农村家庭想到社保赔付的比例却明显较低(11.8%),而同期调查显示,农村新农合的普及率达到了77.2%。

进一步来看,城市家庭中社保赔付的金额可以达到7.8万元,仅次于存款的水平;但在农村地区,却只有区区2.4万元,这对于50万元的资金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至于商业保险,城市、县城和农村家庭在第一渠道中选择商业保险的比例分别为4.8%,1.8%和2.4%,排序只分别排在各自的第5,第7和第5位上。而且商业保险对50万元的贡献度并不高,城市、县城和农村分别为2.3万、0.5万和0.6万元。

特征三:家庭责任意识高,变卖资产不含糊

从总体入选率上来看,变卖固定资产选项在城市和县域家庭中都有较高的比例,分别为30.8%和32.4%,各自排在第4,第3位。可以说,这体现出每个家庭对成员的高责任意识。进一步来看,变卖固定资产在县域家庭中作用更大。对于县域家庭来说,“变卖固定资产”可以募集的资金额度在各项渠道中排名第三,达到6.8万元。

抗风险程度:家庭保障范围较广,但保障水平整体低下

调查显示:在城市和县域,社会保险的普及率分别达到了88.9%与87.5%,而且在家庭内部社会保险的覆盖率也分别达到了74%和77%,基本上可以界定为广覆盖,实现了基本保障。但进一步分析会发现,只有5.6%的中国家庭社会保险属于高保障,即享受的社会保险种类比较齐全。

从更具深度保障意义的商业保险来看,它在中国家庭中的覆盖水平明显较低。城市和县域分别只有47.5%与32.9%的家庭目前购买了商业人身保险,而且平均每个家庭的商业人身保险覆盖率仅为31%和15%。

束手无策范文第2篇

落落时光的河入海流,终于我们分头走,

没有哪个港口是永远的停留,

结局早已摊在手心,

为何就是不能微笑以待,静静的说再见,

我的执著如空气般透明,

抓不住任何,挽留不住任何却依然试图就此一搏

最后却悲怜了自己。

你端坐在模糊的影像里,

十指按下启航的琴音。

隔**我将要抽离彼此世界,去未知的别处旅行。

沉默过后,冷战过后,

准备携手共进,却被现实咽哽住,

未来得及说出的话再也没有必要说出。

终于认清现实,准备丢掉过去创造属于我们的乐章,创造属于我们的乐章,

听到的却是选择离开,

一切的一切回流进心里,原来青春这么悲,

是我们太天真还是现实太过残忍,是你太理智还是我太天真。

不想挽留住什么,青春就是脆弱到无法挽留住的东西。

或许有时我很天真很幼稚。

但我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觉得你和“噢些”会后悔,

我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只是觉得这是一种惯性定理。

你看似冷静的分析清晰的做出决定,

就像那短信让我无言以对。

静默流年,我无法放弃我的梦,我无法放弃文字,

唯有考我才能离梦更近一些,

我也无法放弃属于我们的流年……

“夏”似乎真的是个分离的季节,

盛满记忆的旷野,

随时静止的秋千,

你的不辞而别!只是一转身,

等我再次回头你微笑着对我说“再见”。

噢些说:“是的,青春本就这么悲。

”转了一大圈,最终回到起点。

只是回忆的沙漏将一点一点侵蚀我的心。

黑夜中分享眼睛,告别时分享遗忘,天涯分享边界,花朵分享各自的芬芳,

让那些不朽变成须臾,彼此分享,

束手无策范文第3篇

1、无可奈何。造句:也许一个人在真正无可奈何的时候,除了微笑,也只好微笑了;

2、无计可施。造句:事情到了这一步,我也无计可施了;

3、无能为力。造句:比起为无能为力的事而后悔,还不如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4、百般无奈。造句:在我百般无奈之际,同学们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

束手无策范文第4篇

时至2011年,书画是否能延续天价神话?瓷器是否成为下一个关注焦点?犀角雕、黄花梨、文房清供等等,谁能成为新的增长点?而当代艺术又能否反弹?针对2011年的文物艺术品流通风向,独立艺术顾问、前香港佳士得董事总经理林华田表示,不管来自哪个时代,顶尖艺术家的所有作品都会热卖。具体来说,他认为,2011年艺术品价格将会继续上扬,动力是来自中国内地新兴藏家的饱满口袋。林先生说:“艺术品价格似乎没有封顶的时候,唯一的问题始终都是货源。”

18世纪的中国装饰艺术品:清代艺术品价格在2010年屡创新高,预计2011年会继续受到各路藏家的热捧,陶瓷工艺品和御用器物更是如此。根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的最新一季《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2010年秋季29件高价成交的瓷杂中,除了4件宋代高古器物外,其余均为明清制品,其中16件为清乾隆制品。明清瓷器杂项,尤其是宫廷御制品,不仅存世量和流通量相对较多,而且在制造工艺上更为繁复考究,前途无量。

针对这一领域,林先生表示,“中国买家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很有感情,这个市场至今都还处在成长初期。进入这个领域的藏家将会越来越多,需求也会持续上升。”

现代中国大师作品:20世纪中国艺术家的油画和水墨画卖得非常好,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张大干(1899-1983)和傅抱石(1904-1965)等大师的作品。在2010年秋季,雅昌艺术网监测的36名艺术家作品价格指数处于上升通道,其中近现代书画家傅抱石、徐悲鸿、李可染、齐白石等作品价格指数呈大幅上涨趋势,仅有潘天寿、石鲁等6位艺术家作品价格指数呈下滑态势。傅抱石作品价格以176.95万元/平方尺位居近现代名家首位,徐悲鸿的价格指数则比上季度提高了45%。

当代中国顶尖艺术家的早期作品:2010年被称为“艺术金融的创世纪元年”。市场分析认为,2010年流入艺术品市场的资金明显受到流动性过剩及房地产及股票市场资金挤出效应的影响。当代中国艺术,由于投资、鉴赏的门槛相对较低,一度被认为是新买家扎堆的地方。

林先生说,“大家似乎都在关注张晓刚(生于1958年)和岳敏君(生于1962年)之类的画家,想要找到一些出处可靠的早期作品。”这些艺术家至今也没有停止创作,藏家们想要的却是他们的早期作品,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晚期至90年代早期的作品。林先生说,“后期的作品唾手可得,早一些的作品却带有他们的标志性风格。”

据悉,开春之后,苏富比香港计划于4月3日举行一场重要的当代中国艺术私人收藏拍卖会。拍卖会将提供当代中国艺术家创作的106件早期作品,预估值为1亿到1.3亿港币。

次要艺术家的重要作品:事实上,一些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近现代书画家的作品价格,还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除了一线大师之外,各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也非常值得关注,因为每个地区都有一批买家在追捧本地区画家的作品。

比如,在“京津派”中,陈半丁几乎与齐白石齐名,然而其价格水平却远低于齐白石大;崔子范、俞致贞的作品也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长安画派”的赵望云、何海霞也会有所突破;“岭南画派”中的关山月、黎雄才价位在2010年处于上升通道;杨善深、赵少昂、高奇峰、居廉这批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也会随之上升。除傅抱石之外,“新金陵画派”中的钱松、亚明、魏紫熙、宋文治还处于低价位的状态,在来年的发展中不可忽视。其中,钱松会是增值幅度最大的。在近现代画家中,未被发掘的近现代大师、二线画家作品的价格也会水涨船高。

束手无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手机图书馆;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5)-01-0075-02

一、高校手机图书馆发展基本情况

伴随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相关通讯资费的调整,手机已成为人们越来越普遍获取信息的工具,各种手机增值服务应运而生,基于手机终端的一种新兴移动信息服务即手机图书馆在高校中悄然兴起。手机图书馆又称移动图书馆,它将无线通信网络与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地结起来,利用手机延伸、拓展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并可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传输与服务。

传统的阅读是读者坐在传统图书馆翻阅或者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给读者带来诸多的不便。手机图书馆将手机和移动网络完美结合。手机图书馆的移动性让手机真正成为读者的“随身图书馆”和“随时图书馆”。充分体现了手机图书馆“用户在哪里,图书馆就在哪里”的宗旨。读者只要随身携带手机,就可以走到哪里、读到哪里、去到哪里、学到哪里,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早在2005年5月,上海图书馆就推出了“手机图书馆”的服务,渐渐的,其他各省图书馆也相继开通了“手机图书馆”的服务。与此同时,手机图书馆也成为了我国高校图书馆里日益兴起的一项服务。根据统计,我国开展了手机图书馆服务的院校,其中985院校有十多所,普通院校有湖南理工、广西玉林师范以及暨南大学等,目前,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提供了手机图书馆服务。

二、高校手机图书馆服务中的主要问题

1、服务内容简单,难以满足读者需要

手机图书馆的开展,应该使图书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目前国内高校手机图书馆系统建设大都于近三年开展,相当部分还处于起步测试阶段。通过调查与试用可以看出手机图书馆的服务主要集中于查询、借阅提醒、预约、续借、图书排行、服务公告、读者导航、图书馆介绍等,缺乏针对手机开发的特色资源和个性化服务。和国外手机图书馆和国内公共图书馆相比,国内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内容上比较浅显,服务层次较低。

2、手机图书馆系统访问不稳定

笔者在已开通的手机图书馆按照提醒进行手机体验和对以往关于手机图书馆的论文进行调研比较,笔者发现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手机服务普遍出现以下问题:一是浏览速度普遍不快;二是部分网站链接不上、打不开;三是部分手机图书馆可以链接进入WAP首页,但部分功能无法正常试用;四是部分已开通手机服务的高校图书馆提供的移动服务多处于测试试用阶段,不同时间的体验结果不一样,有时连接正常,有时连接不上或者表现为系统繁忙;五是分别采用在线WAP模拟器、智能手机和普通手机三种方式对部分高校手机图书馆进行详细手机体验,因为终端手机的品牌、配置不能完全兼容,加上多媒体信息封装的不兼容性影响多媒体信息的传输质量。

3、手机版图书馆网站有待进一步扩展和完善

从服务模式上看,各馆主要是短信服务,并逐渐开展 WAP 服务,但服务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基本的信息推送和读者借阅查询,真正提供资源导航的极为有限,在网站实现手机检索的数据库目前也很少。在调查的 16 所图书馆中,只有清华大学设有客户端和手机网络检索接口,能提供相关服务。由此说明有待建立更加完善的手机图书馆网站。

4、只注重技术的实现,而缺乏系统的规划

研究发现,关于移动服务的讨论,多数馆是从技术角度着眼,建立系统平台,提供基本的服务,对于受技术平台以外的影响因素研究不足。图书馆手机服务系统的建设,并不是简单的技术实现,还涉及到读者对象研究、内容整合、读者服务和系统管理等诸多问题,应该因时因势制宜,是比较复杂的系统综合工程,我们应该把图书馆手机服务系统视为一个整体。

5、个性化服务有待更加完善

在信息环境下,根据读者需求加强个性化服务将是今后 “手机图书馆”服务发展的趋势。如建立 “我的图书馆”系统,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进行个性化信息推送、个性化信息提醒和个性化信息搜索服务等。

三、高校手机图书馆服务提升策略

1、整合信息资源,深化服务内容

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对图书馆、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与开发,是高校手机图书馆深化服务内容的重要方面。如可以自建了学位论文数据库、数据库等数字化资源库。在建库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数据的格式统一,及版本的更新、升级引起的相关问题。利用图书的技术优势把用户可能遇到的困难解决于无形,而不是坐等用户遇到问题是找上门才去处理。既节省了读者的时间也提高了服务质量。

2、提供个性化服务

手机的个性特点决定了手机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高校图书馆根据手机用户的身份、个性阅读需求可实施很多个性化服务。如个人图书管理――读者在手机客户端安装软件后,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手机图书馆个人图书管理;个性化信息定制――移动图书馆根据读者注册的信息,定期为手机客户端进行定制信息推送服务; 图书馆导航――移动图书馆针对全国图书馆的可用资源进行导航,用户只需下载客户端软件并在手机安装即可开始使用; 手机博客――建立手机图书馆博客平台,提供个人表达和交流的网络工具,为广大手机用户提供实时交互的个性化交流平台。

3、多种服务模式相结合,增强用户体验

高校学生对手机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功能需求是多样化的,按照本文调查结果,对于讲座、活动、通知信息,图书催还、新书推介等具有单向推送性质的功能,最好使用短信服务模式; 对于移动阅读、电子资源下载、书刊检索、借阅状况查询等功能,最好使用 WAP 网站和客户端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图书馆要安排专门的手机图书馆管理人员,保证手机图书馆服务平台的稳定性和信息更新的及时性,使用户能以最少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获取到最佳的体验。

4、制定合理资费,消除费用顾虑

手机图书馆的收费也是读者更为关心的话题,目前虽有高校图书馆免费开放,从目前来看,大部分高校手机图书馆免费开放是不限时的,相关数据库、软件系统购买和维护费是较为高昂的,由于相对较高的经济负担,手机图书馆也需要衡量其服务主体所接收的经济接纳情况,合理互惠的手机服务费用政策是需要得以衡量的。

5、积极开展手机图书馆营销宣传

手机图书馆服务在图书馆中还是一项新兴的服务方式,许多用户对其服务内容、使用方法还不甚了解。因此,各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地进行宣传和营销,可以采取手机短信告知、板报、图书馆网站新闻公告等形式,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它。例如,同济大学图书馆利用 “第五届读者服务月”活动推出手机图书馆服务计划就是很好的宣传方式。

6、重视用户需求分析,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大学生属于年轻群体,对新技术和新服务比较敏感,同时,他们的思辨能力较强,易于辨别事物的优劣。手机图书馆服务要想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必须能够满足他们的审美、学习和生活需求。因此,在高校手机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前期的用户需求分析,在服务推出后,还要注意倾听用户的反馈意见,从而不断地缩短用户需求与满足之间的差距。

四、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也将呈现出数字化发展的趋势,那么,作为数字化的图书馆,手机图书馆将会在未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将会有更大空间的发展。手机图书馆的应用,不仅可以方便读者给读者在线阅读欣赏以及下载资源等,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而且也可以极大地提高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因此,高校要加大对手机图书馆的建设,不断提升手机图书馆服务功能,切实为读者做好图书馆的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缘章.基于3G 技术的手机图书馆服务探讨[J]. 科学信息,2013,( 6)

[2]高健.移动通信技术第2版[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龙海威.手机图书馆浅析[J]. 科学咨询,2010,( 3) .

相关期刊更多

山西体育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体育科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