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档案分等级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194-01
一、不动产登记档案整合和集约化管理的必要性
从某种角度来说,不动产登记档案整合有着重要的依据,即《物权法》,明确指出不动产登记档案要由登记机构统一管理,相关部门必须永久保存这些档案信息,也就是说,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已有的资料,有效开展不动产登记档案重建工作,优化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动态管理各类不动产物权,物权登记是建立在档案基础上的,也是各项不动产物权登记工作有序开展的关键所在,是物权归属不可或缺的关键性依据,可以为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关键性证明,有效维护社会大众的合法权益。在这一背景下,有效整合不动产登记档案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其整合的必要性利于社大众随时随地查找所需的不动产登记档案信息,满足他们在这方面的客观需求,有效提高他们满意度。此外,在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已被提出全新的要求,必须加强其集约化管理,这是不动产登记工作开展的必然结果,也符合档案档案管理的客观要求,促使分散的不动产档案信息处于统一化网络结构体系中,高效保管重要的信息数据,尤其是成果性资料,确保不动产相关工作有序开展,有效提高不动产登记档案方面的服务质量。
二、不动产登记档案整合和集约化管理
1、不动产登记档案整合具体内容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全方位客观分析不动产登记档案,根据其特点、性质、作用等,准确把握整合不动产登记档案的核心内容,其并不指单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站在客观的角度,准确、完整登记不同领域的不动产档案,比如,房屋、土地,要根据相关技术标准,统一化管理不动产登记档案,为档案使用者提供优质的档案服务。不动产登记档案部门需要全方位有效整合档案管理人员,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中,要根据他们已有的管理水平,多角度对其进行系统化培训,引导他们学习最新知识、最新理念等,强化他们责任意识,具备扎实的档案管理知识,通过不同形式提高业务技能,熟练操作各类设备设施,提高他们综合素质,更好地开展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工作。此外,不动产登记档案整合内容还体现其集约化整合,集中管理多种不动产登记档案,使其具有鲜明的“标准化、规范化”特点,为不动产登记档案工作有序开展提供重要保障,有效提高海量档案资源利用率,避免出现严重的浪费问题。
2、不动产登记档案整合难点
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不动产登记档案信息数据呈爆发式增长,其管理难度大幅度增加,想要对其进行合理化整合,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全方位客观分析各方面影响因素,准确把握其整合难点,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整合不动产登记档案信息。具体来说,就档案移交来说,如果移交之前的整理工作不到位,不动产登记档案整理等方面质量也会受到影响,而各个登记部门采用的管理形式、管理手段以及具有的管理水平并不相同,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不动产登记档案整合难度,一定要准确把握这方面难点,科学整合各类不动产登记档案。同时,不动产登记档案入库难度也比较大,其入库是一项系统化、复杂化工程,极易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需要做好档案信息分类工作,根据不动产具体要求,进行合理化分类,比如,土地、房屋、林地,需要根据各方面情况,科学补建不动产登记档案,正确、完整录入对应的信息数据,便于其及时导入到所构建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中,各方面都必须建立在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加上不动产登记档案信息数据频繁增加,类型又多样化,整合难度相当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否则,不动产登记档案整合工作将无法顺利进行。此外,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浪潮中,各类技术频繁出现,不断应用到档案管理中,合理化便编写档案库的位号,借助物联网技术,条形码、二维码等,和电子登记信息相同作用,构建关联,还要对档案进行扫描,构建影像档案等,都在无形增加了档案整合难度。
3、不动产登记档案集约化管理
在新形势下,不动产登记档案工作日渐统一展开,档案信息数据海量增长,类型日渐复杂化,档案信息数据管理已成为一大难点。在这一背景下,档案部门必须安排专业人员对不动产登记档案进行必要的集约化管理,优化利用先进的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充分发挥其多样化作用,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大数字不动产档案建设力度,确保不动产登记档案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具有鲜明的信息化特点。在集约化管理方面,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以社会市场为导向,多层次优化利用一系列相关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根据各分档案情况、特点等,为其配置合理化的身份证,科学设置其中的芯片,对不动产登记档案信息进行一系列操作,比如,定位、监督,最大化降低不动产登记档案信息出现失联现象,为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整体质量做好铺垫。档案部门要优化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借助多样化优势,大力推广移动通信终端,便于档案信息使用者自动查询相关数据信息,可以借助档案网站,加大宣传力度,促使档案管理人员全方位正确认识不动产登记档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充分发挥微信平台作用,促使档案管理人员相互探讨、交流,比如,不动产登记档案政策、社会大众提出的意见、建议等,进一步优化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其集约化管理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不动产登记档案具有鲜明的“系统化、复杂化”特点,其整合和集约化管理重要性不断显现。在日常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全方位正确认识不动产登记档案,准确把握其整合内容以及难点,加强其集约化管理。以此,确保不动产登记档案工作有序开展,最大化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率,将其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充分展现其多样化价值,促使新时期不动产登记档案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周文奇,彭健.不动产登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分析与改进建议[J].浙江档案,2016,12:54-55.
[2] 李红海.浅议不动产登记档案整合和集约化管理[J].上海房地,2015,01:51-52.
1.1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设立及人员现状。石河子市现有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15家,其中市动物卫生监督所1家及各团场镇动物卫生监督所14家,共有监督执法人员173人,其中:30岁以下人员有24名,占总人数13.4%;31~45岁人员有55名,占总人数31.7%,46岁以上人员有95名,占总人数54.9%。本科及以上学历49人,占总人数28.3%;大专学历97人,占总人数56%;中专学历23人,占总人数13.3%;高中学历4人,占总人数2.4%(统计截止到2016年3月)。1.2监管对象现状分析。石河子市范围内现有规模养殖场425家、定点屠宰场14家、养殖小区1家、14家宠物诊疗机构。由于团场动物卫生监督所与团兽医站合二为一,没有单独的动物卫生监督人员,只有相对分工是承担部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石河子市基层团场动物卫生监督所人员都存在人员年龄老化、畜牧兽医后继无人的断层窘境,无法保障基层团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延续和有效开展。同时,当前团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人员学历较低,执法能力有待尽快提升。石河子市范围内90%的规模养殖场分布在各团各连较偏远处,呈现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等特点。由于面多点广,监管人员每月监督检查一次存在点能跑到但是监管质量无法保障,有的规模养殖场已进畜多日才发现、病死畜禽已处理多日才知道,造成监管滞后,多为发生问题以后才发现。由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改革不到位,造成现阶段各团在动物卫生监管中存在经费无法保障,运行车辆不足等问题。以上这些存在的问题直接制约了团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造成人员、经费的极大浪费,不能把有限的人力和经费使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2风险评估网格化监管实施的必要性
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分级及网格化监管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六条明确规定:“动物检疫遵循过程监管、风险控制、区域化和可追溯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这是依法开展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和网格化监管的法律基石。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分级与网格化管理其目的在于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的监管的各种现象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划分等级,根据划分等级情况在进行网格化监管,做到责任到人的工作,为动物卫生监督提供技术支持。只有进行了风险评估等级划分才能开展网格化监管才能把有限的人力物力使用在动物卫生监督最需要地方。
3风险评估网格化管理机制的建立与运行
3.1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运用石河子市智慧畜牧大平台数据,以团场为单位划分片区,以各养殖场为点建立相关坐标点,系统初始默认各团各场的风险等级为100分,根据免疫、检疫、监督等情况进行相应的评判,分值逐步降低。3.2风险评估标准的制度。根据智慧畜牧大平台建设的相关项目,结合动物卫生监督检查规范,由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动物疫病防控部门与各行业技术专家一起制定智慧畜牧大平台中各项监督检查项目,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风险评估进行调整。3.3风险评估等级划分。根据相关动物疫控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行综合评判,计分采用百分制,80分及以上判定为A级即风险较低采用绿色标注;80-60分判定为B级即风险一般采用蓝色标注;60分及以下判定为C级,即高风险采用红色标注。借助智慧畜牧平台,在平台上以颜色进行风险评估的标示,建立电子档案管理,实现档案电子化管理。3.险评估主要方法。3.4.1初次建立风险评估等级初始由智慧畜牧平台默认为100分。3.4.2定期开展风险评估监督检查。根据风险评估等级划分,针对各风险等级内的企业由各团动物卫生监督所进行风险评估监督考核,根据当前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监督检查、抽查、群众举报、舆情曝光问题、周边动物疫情形式等方式方法进行调查,根据制定的智慧动监网络平台进行监督打分,对各个规模养殖场进行等级的动态调整。3.5网格化管理。基于风险评估等级划分后确立的等级,开展市、团动物卫生监督所划分网格化管理,团场动物卫生监督所首先对管辖区域内监管企业根据等级划分责任到人,高风险企业必须由各个团动物卫生监督所领导负责亲自主抓。同时团动物卫生监督所主要领导作为总负责为该辖区内网格化负责人。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依据各团风险等级划分综合考量后制定所领导总负责,科室相关人员具体负责到团,直接督促高风险企业落实整改责任。
4结论
作为新管理概念,知识管理是建立在以知识为主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档案资源提升内部知识识别、收集运用能力,通过合理的共享机制,实现企业智慧提高和竞争能力。同时,知识传播获取、储存共享的目的就是为企业创新添加原动力,实现收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一)知识管理在企业档案中的作用作为企业活动的记录者,隐性知识是企业档案管理的主题,也是企业知识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有助于企业档案共享传递。当知识有了传递过程,才有应用价值。随着知识应用范围扩大,档案价值也随之扩大。如: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企业档案可以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同时,企业档案反应出整体企业文化,不仅具备一定的知识框架,也成为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战略的一部分。
(二)知识管理是企业档案工作心方向顺应经济时展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也要实现以知识经济为主的现代化技术管理体系。作为社会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知识管理,有提升企业核心价值和竞争力等优势,知识管理从促使企业档案管理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使传统操作方式向现代化技术转换,为企业深度发掘知识价值。
(三)知识管理是企业档案管理必然趋势企业档案管理拓展实现智能化服务,也能看成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人员的身份也从保管员向知识保护者咨询者转换。因此,企业档案管理者应积极投身于优化馆藏资源的工作中,合理利用数字化手段,完善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对于现今企业档案管理技术来说,信息化发展是不然之路,实现智能化服务可以通过知识导航、知识库建设实现。同时,工作人员素质也是提升档案分析处理能力的关键。
二、知识管理视角构建档案管理模式
面对挑战和机遇,档案管理应该适应知识经济,为知识经济服务,发挥经济时代档案管理的作用。作为典型的显性知识,档案管理符合知识管理规律,也是企业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档案管理实施知识管理能让资源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优化,解决了不切实际的分类问题,也能让“知识类档案”减少了处理错误的机会,实现档案管理上的统一创新。
(一)构建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目标随着信息化发展,档案管理者思想也要不断改变,其目的在于档案知识资源信息化、资源化,更有利于搜索、查询、分类保存。充分分析管理决策过程,设立订阅机制,对未来知识型文档设计模板,方便员工收集获取知识资源。同时,构建并配备支持员工考试及事务工作相对应的分类知识库,使员工充分了解制度形式和制度环境。依托网络资源,实现分等级的访问权限。
(二)集中化构建知识资源库系统知识档案管理的目标是集资源库收集、资源库委托、应用功能系统等功能与一身。知识资源管理方案可以设计为知识资源管理中心和知识资源管理团队,推进和完善知识资源管理体系。
(三)企业实施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的必要条件由于档案知识资源管理步骤明确,包括制度调查、软硬件完善以及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首先要制定实施目标,以一定的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核心前提建立保障体系及档案知识管理机制。
三、结束语
关键词:馆藏文物;馆库设施;系统管理;科技维护;人才队伍;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2
馆藏文物是文物、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馆藏文物保护工作事关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局。
一、基础设施建设
(一)基础设施建设是馆藏文物保护的基础。
1、建设高标准馆库
展厅、库房是馆藏文物的集散地,按照高标准建设安全度高的馆库势在必行。2008年5月,四川大地震使当地馆藏的一些珍贵文物惨遭损毁,绵阳市博物馆在地震中虽也成为危房,但存放在中心库房里的5000余件珍贵文物仅损2件,这不能不说是库房的功劳。
2、配置高质量装具
四川省绵阳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在四川大地震中的幸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物的装具――性能良好的囊匣。囊匣,一般是用木头做成的,形状长正不一,里外一般裹有很厚的绸布,文物放入后,空隙部分用海绵、泡沫、纸等软材料来填充,可使文物缓解外部的撞击。囊匣是文物保护、存放中不可忽视的防具。
3、实行专库存放
根据藏品分类存放的原则,设立专库,分别存放陶器、瓷器、实质类、金属类、纸质类、服装(饰)类文物。库房中的设备也应根据所存放藏品的特质和藏量要求而配置。专库存放的原则,在大多数展厅内获得施行,而由于条件的限制,文物库房中还存在混放的现象,亟需改进。
(二)高标准安防装备是馆藏文物安全保护的保障。
安全是馆藏文物的保障。安防设施建设,一方面要根据馆舍的基本性质和功能,安装出入口导示牌、紧急疏散标志等。另一方面要做一些细致入微的工作,如安装监控探头,设立监控室,建立智能化的安全报警系统、自动化的消防预警系统。简单明了而细致入微、智能又自动化的现代化安全、消防设施的建立,为馆藏文物构筑了一道安全屏障。
二、系统化管理
(一)建立健全文物藏品管理制度
藏品制度是反映藏品情况的基本资料,是藏品保管和陈列、研究的基础。《藏品管理办法》要求藏品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帖、差用方便。
1、征集、鉴定、区分等级制度
文物藏品根据其具有的历史、艺术或科学的价值,区分为一、二、三级及一般文物、未定级文物等,其中珍贵文物必须重点保管。馆藏机构可根据《博物馆藏品征集管理办法》对文物藏品的征集原则、征集范围、入藏标准与程序、藏品征集与鉴定等组织、人员及制度作详细规定。
2、分类放置、专库专用制度
文物藏品要按科学的方法分类放置。珍贵文物、经济价值贵重的藏品,要设立专库或专柜,重点保管。陶瓷、书画、钱币等文物,可根据藏品质地分库保存,以利于温湿度控制,并便于日常管理和研究。
3、建立档案制度
文物藏品从入库开始应当建立相关记录档案。一是对文物的征集、入馆(库)、鉴定及区分等级过程中的相关情况,应做好科学详实的记录,填写凭证、清册。二是做好文物藏品的登帐工作,落实《办法》中对文物的定名、计件、计量单位、年代、来源等方面的规定,并建立分类账、总账。三是建立藏品编目卡片,用准确、简明的文字记录藏品的铭记、题跋、流传经历等。
4、藏品管理制度
根据《文物保护法》、《藏品管理办法》精神,各馆库单位可以制订《藏品日常养护操作规范》、《藏品出库规定》等规章制度,对文物藏品的日常管理与养护,对藏品的提用、借用、注销及化验、修复、复制等行为作出具体规定。
5、丢失、损毁上报制度
《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第36条规定,馆藏文物被盗、被抢或者丢失的,文物收藏单位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同时向主管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主管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文物收藏单位的报告后24小时内,将有关情况报告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文物保护法》第48条对一、二、三级文物做了具体规定。
(二)完善文物人员管理制度
馆藏文物的保管是博物馆等文物收藏单位的经常性工作,应设立专门保管机构,配备专职保管人员。根据工作性质和人员情况制定相应工作及管理制度。
1、库房人员管理制度
设专人管理文物库房,并制订库房管理人员规定,如《文物库房管理人员守则》、《非库房工作人员入库守则》等。
2、安全人员管理制度
制订《安全工作管理制度》,规范馆库安全保卫人员工作行为,内容包括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与各部、室签定岗位安全责任书,实行带班和查岗制度,严格交接班制度,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实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等。
3、消防人员管理制度
制订《消防对组织管理制度》,规定消防队员的组成、职责,进行消防培训、演习等。还有《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消防应急预案》等相关规定。
三、文物保养和修复
(一)加大馆藏文物的科技保护力度
根据需要与可能,建立藏品消毒、修复、复制、标本制作和科学实验等设施,培养专门技术人员,逐步加强藏品保护科技力量。
(二)加强环境检测与控制技术运用
文物库房、展厅和展柜内的空气污染物浓度普遍较高,温湿度日变化幅度较大,是文物保护的亟待解决的难题,因而加强环境监测与控制势在必行。迫切需要应用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多功能调控微环境的储藏与展示柜,研究与建立一项对文物藏展材料可作出快速检验与评价筛选的技术,以实现预防性保护文物环境的目的。
四、专业队伍建设
(一)加大对在职人员的培养力度,逐步实行文保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每年有计划的对文物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利用书籍、电视、报刊、网络等平台,提高文物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拓宽引进渠道,积极引进各类文物保护与管理专业人才。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充实到文物保管、修复等岗位,并确保其专职性和相对稳定性,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文物管理和保护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园林绿化 养护 问题 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仅追求物质水平,更多的是关注精神文化建设,以及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园林绿化植物移栽成功后,需要通过园林管理人员更加细心地养护来保证园林绿色植物的健康成长。但是目前,有很多技术并不成熟,并且在养护管理中存在相当多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这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一、园林绿化植物的养护工作的关键性
园林绿化养护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园林绿化植物移栽后的悉心养护使其达到原先园林施工预计的效果。要达到这个目的,单纯依靠园林移栽是远远不行的,若在种植后不关注养护方法,那么在种植移栽后不久,绿化植物就会因为遭受病虫害或者缺水肥、光照等而死亡,使得之前的移栽种植工作功亏一篑,更达不到园林欣赏的目的。因此,后期的园林植物养护工作是关键所在,要想使园林绿化成功率达到最大化,使其达到人们的需求,我们必须全面关注园林养护工作,以降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花费。
二、园林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园林养护不仅仅是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是广大群众的工作,但目前的园林养护工作却只是单纯依靠养护人员,脱离群众,这样就很难将养护工作落实下去。人们对园林养护的重视程度、工作人员的素质、群众和养护团队的生态观念等都大大影响着园林的养护工作。
1.园林养护重视不够
在目前的园林工作中,各个工作人员都把重做重点放在了如何移栽和种植上,忽视了养护工作。所以,目前园林养护工作不被人重视,没有合理的技术、全套的养护设备,没办法真正地将绿化养护工作落实;我们国家目前的园林管理制度不健全,并不能全面有效地指导园林绿化工作,使得现在的园林绿化毫无头绪。
2.工作人员素质和创造意识缺乏
园林养护人员不足,园林绿化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他们就会从社会上招聘一些临时工来养护绿色植被。很多人甚至对绿化植物养护常识一无所知,而且流动性很大,培训也很难展开,这就使得养护水平很难得到提高,无法推动养护工作的前进。此外,很多地方的园林养护经费和人员明显不够,没有人力与财力的后盾,使得养护人员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有效地维护好园林植被,而园林养护工作不受重视,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颓废,就导致很少有人重视对养护工作的创造和革新,一直使用着一成不变的养护方法,严重阻碍了林业的发展。
3.群众和绿化招标商生态保护观念缺乏
群众缺少对生态的保护观念,乱踩踏草坪,乱折损树木,占用植被建设建筑物,在绿地上乱扔杂物等,这些都严重妨害了绿色植物的正常养护工作的实施;此外,园林绿化在招标时,有些施工团队仅仅为了获得中标机会,口头承诺在一定时间免费养护园林植被,这就使真正的园林部门的养护工作思想放松,完全依靠施工团队,而施工团队也不会全心全力去养护植被,最终导致植物不能正常成长。
三、解决对策
1.加强重视,完善养护制度
一直以来,园林部门忽略了园林植被养护工作的重要性,使得养护工作开展的很被动消极。接下来,绿化部门要提高对养护工作的关注度,调整工作内容及工作重点,平衡发展;同时要完善园林绿化养护制度,保证能够真正起到它的指导、规范作用。
2.重视后期人员的培训工作
要加强对园林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三级培训,入职初期的认识培训,部门培训,岗位培训。在职期间,也要注意日常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不断创新养护水平。
3.建立养护劳工制度
通过建立养护劳工制度,使养护劳动者的绩效工资与养护质量水平挂钩,来增强养护劳动者的责任心。对于养护技能高、养护有显著成效和能够不断提出创新养护方法的人给予丰厚的奖励, 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4.建立专业的考评制度
定期地让市民和专业人士去参与对园林养护的考评,还可以建立多渠道的市民投诉监督箱,一起来监督 、考评养护团队。对于连续获得差评的养护团队,进行淘汰,并再次招标新的养护团队,提高养护团队的竞争力和养护水平。
5.合理划分养护经费
根据实际养护计划和养护任务划分等级,分等级划拨经费,每年根据实际情况浮动经费,使经费得到合理利用。
6.提高人们的绿化植被养护观念,提高投资力度
政府人员要增强对爱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提高人们的生态环保观念,也可以适当地增大惩罚力度,通过法律法规来约束人们的不正确行为,从而来保护我们的绿色植被。群众是养护工作的坚实后盾,如果能发动群众力量,让他们参与到养护工作中,我们的养护工作便会很快得到提高。如园林绿化相关部门可以举办公益活动,适时地让群众领养一些小的绿色植物去B护,或者将简单的园林植被养护工作交给普通群众,让他们参与进来,这样既减轻了绿化部门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群众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了他们的生态保护观念。
7.因地制宜,合理规划
结合实际情况,同时满足生理条件和美观条件,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根据地区、季节、美观性,挑选合适的植物种植,制定合理的养护方法,提前规划养护人员的数量,并严格按规划执行,但后期也要相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变通,确保高的植物成活率,为养护工作提供前期的保障。
8.实现自动化与机械化
加强机械化的实现,可以大幅度降低养护人员的劳动力度,缓解养护人员的缺乏状况,同时对于一些纯手工性质的养护活动,要坚持手工作业。在养护工作中,因地制宜,结合手工养护与机械化养护,做到合理规划。
9.建立园林养护档案
园林相关养护部门可以根据植物习性、植被种类、气候、成长阶段以及水肥性质等特点来制定相应的养护方式,形成一个系统的养护档案,在记录中,要保证记录等数据可靠,能够真实反应植物的生长养护状况,为以后的养护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方便养护人员的提前采取预控工作。
四、结语
现在我们国家园林业刚刚起步,在各个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严重阻碍了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在以后的养护作业中,相关的园林部门要加强对养护工作的重视,提高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注意日常的工作创新,确保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晓静, 高燕丽.园林养护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探讨 [J].现代园艺, 2013(20)
[2] 董克宇.大连市园林养护管理常见难题及解决对策 [J].中国园艺文摘, 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