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资金流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让资金流入到农村,实现资本和劳力的结合,从而推动农村生产的发展?富裕农民?从目前制约农业资本流入的约束因素来看,需要在制度、政策等方面加以完善。
制约农业资本流入的五大约束因素
就土地制度来说,由于农村用地产权主体模糊、农地规模狭小制约了投资、现行土地制度缺乏流动、转让的机制、土地使用者对土地的维护欠缺影响其他使用者的使用等等,不仅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对外部投资者形成了屏障,影响了外部资金进入农业。
就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来说,1987年之后的农资价格指数持续高于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两者不合理的比价极大地挫伤了农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农业资本的进入。
农产品的绝对价格水平也极大地影响了投资农业资本的进入。由于我国粮食市场的发育程度很低,自由购销的粮食占总产量的比重不到20%。再加上政府的不规则干预和农户趋同行供给行为的影响,加大了粮食市场的价格波动和市场风险。这种高风险,又大大弱化了欲进入农业的投资者积极性。此外,不合理的农产品价格进一步恶化了农业的比较利益。虽然我国农业同其他产业之间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呈减少趋势,但目前的差距仍然较大。产业之间的比较利益差异,必然会把资本更多地吸引到收益水平较高的二三产业中去。而城乡差别造成社会分配不均,是造成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差的主要原因。
就财政政策来说,近年来财政对农业投入明显不到位,财政投入总量下降,财政支农资金结构不合理,从客观上加大了农业资本的获取成本,阻碍了资本的流入;而水利、农业科研、农业技术推广、良种化肥、农用电网和道路设施等外部条件的不足影响到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而影响到了资金流入;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政出多门、财政支农决策过程不科学、财政支农资金到位率低等都影响到对农业投入。
另外,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也制约了资本进入农业。由于缺少真正为农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从而造成闲散资金不能有效地转化为资本,民间资本生长和积累还有很多障碍,农业领域的投资深受影响。
完善制度和政策,疏通资本瓶颈
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政策,实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要坚持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原则、农民独立的经济人原则、兼顾公平和效率原则,以及管理权和集体财产所有权分离的原则,在土地集体所有制条件下,从农地产权、农地使用权流转等方面创立目标,一种有效的农地制度应当有利于以土地为核心的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有利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形成。
要完善农村金融政策。建立真正为农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其途径就是重新构建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建议以农村信用社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主体,发展政府支持的商业化农业金融服务机构,资金来源除了吸收农村各种存款外,还要通过政策调控取得低成本资金。政策性金融机构要支持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直接融资;要加大利率的调节作用;建立广泛高效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设立投资农业生产的风险投资基金、创业基金,结合合理的财政政策引导民间投资,在完善对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支持政策的同时,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加入农业生产。
要构建新型的财政支农体系。首先要规范政府对农业的投资行为。目前我国对农业的投资主体多,投资行为不规范。投资主体各自为战,彼此分割,缺乏协调,使本来就有限的支农资金分散使用,行不成合力,降低了支农资金的效率。因此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投资的制度建设,加强立法,规范各级政府以及各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要按照市场经济导向建立和健全财政支农体系,并以公共财政准则和WTO规则确定财政支农方向和方式。同时,调整财政支农结构,把财政支农资金的重点,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增加投入,而依靠市场和非政府组织解决不好或解决不了的关键环节上,如农田水利建设、科技推广、抗灾防灾、粮食安全、农业综合开发等。此外,要合理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合理界定各级政府在发展农业上的财政支出范围,在我国现行分税制下,国税收入返还地方财政支出的份额,应规定一定比例用于支农资金,规范地方政府的支农行为。同时,要增加支农的投入总量,国家财政每年对农业的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确保财政支农的主导作用,引导和促成多元化投资的格局。
关键词:个人外汇;资金流入;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079.01
1把握个人外汇资金汇入管理的落脚点
(1)有效甄别正常个人外汇和非正常个人外汇汇入,是把握非正常外汇资金汇入的关键环节。
(2)控制限额,防止大额非正常外汇流入,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
2个人外汇汇入真伪甄别的难点
(1)个人或企业资本项下外汇混入个人项下外汇汇入难以甄别。一是有些境外非居民或企业为了逃避管理,将个人资本项目投资外汇混入经常项目中汇入给境内企业或个人。二是境内个人或企业法人未经批准擅自在境外投资,产生的收益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回流,而只能将资金以个人名义汇回。三是有的企业在境外投资经营不善,境外企业又难以注销,资金也难正常回流,也采取以个人名义汇回。
(2)贸易项下外汇混入个人项下外汇汇入难以甄别。由于办理个人收支交易相对简便,监管手段缺乏,少数企业将贸易进出口尾款佣金或退款等通过个人项下汇入,造成外汇资金脱离交易环节进行体外循环难以甄别。
(3)对个人外汇汇入的交易主体身份难以甄别。一是对持有中国护照并取得境外永久居住权的非居民个人或有双重身份的难以确认。二是境外企业往往以个人名义汇款其性质也难以确认,在办理个人外汇业务时,容易把居民和非居民予以混淆。三是银行操作系统只按科目进行归属,不对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业务进行分类,造成交易主体的混淆。
3个人外汇汇入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个人外汇汇入限额控制难以到位。一是境外同一个人或企业向境内同区域同银行的不同个人汇款超过限额;二是境外同一个人或企业向境内同区域不同银行不同个人汇款超过限额;三是境外同一个人或企业向境内不同区域同银行或不同银行不同个人汇款超过限额。因此,在这种有限或无限大的范围内汇款银行和外汇局都难以监管到位。
(2)非居民个人外汇管理政策不到位。一是现行管理办法对非居民个人流入的各类外汇资金的具有自由出入境的特点。难以实施有效控制。二是非居民个人外币现钞携带流入不受限制,只需向海关据实申报。三是非居民个人存款被纳入外债管理范畴,应实行管理,银行必须定期到外汇局办理外债登记、等手续,但实际上银行吸收了“非居民外币存款”未纳入外汇局监管,也使大量的居民个人外汇流入。
(3)个人外汇汇入管理政策零散琐碎,不便操作。个人外汇管理政策要参考许多外汇管理办法执行,银行工作人员在办理业务时太复杂,不便操作。
(4)对个人分拆行为信息反馈缓慢、监管不力。汇发[2009]56号文在对跨区域跨银行的分拆行为没有作出规定,有些银行为了自身利益对一些分拆行为予以放纵;有些银行对本行时间相隔较长也难以发现;有的就是发现了也不报告;有的就是报告了和外汇局检查到了,都已既定实施,同时有的政府部门、企业出面说人情,也会不了了之。
4个人外汇资金汇流入管理的建议
(1)加大对个人外汇汇入资金监管力度。外汇局应定期不定期开展对个人外汇汇入资金进行现场检查,及时发现个人外汇通过不同区域、不同银行、不同个人的分拆行为,有效截堵非正常外汇汇入。
(2)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促进银行和居民个人的外汇监管法律意识。一是要加大银行从事外汇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外汇从业人员甄别外汇流入真实性水平,增强对外汇汇入的统计申报,甄别和及时反馈信息的能力。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异常外汇资金流入危害性的认识,把异常外汇资金堵截在萌芽状态。
关键词:国际收支;非贸易外汇;资金流入
中图分类号:F83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6)08-0062-03
一、当前非贸易部分行业外汇资金流入的新特点
(一)境外资金集中回流突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境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不断加强,以及在国家“走出去”战略和能源战略的引导下,对外劳务承包工程业务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为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对外竞争力,提高外汇资金的使用效益,大型的对外劳务承包企业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资金境外循环。为适应境外项目运作的需求,企业以大项目作母项目,实行境外项目的滚动发展,境外项目的合同收入大多留在境外坐支用于开发子项目。二是资金集中管理。为实现内部资金优化配置,企业在境外开立离岸外汇账户统一调配境外项目的资金需求,统一调剂资金余缺。通过上述做法,企业在境外积累了相当规模的资金流,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大量外汇资金突发的集中回流,如2005年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后,某对外劳务承包企业为避免其境外外汇资产贬值,提前将境外大量闲置的外汇资金集中调回境内结汇。从10月开始以贸易和非贸易性质流入境内的外汇资金总计671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9%,到2005年末该企业境外外汇账户余额为360万美元,比年初降低了93%。
(二)船代行业外汇收入坐支或抵扣较普遍
河北省运输项下港口收入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船代企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此类企业经营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外汇现钞坐支问题。根据目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境内机构从事非贸易活动一般不得收取外币现钞,如因特殊情况收取的外币现钞,必须报外汇局核准后方可办理结汇。为减少汇兑损失,同时简化操作手续,大多数船代企业不通过银行办理现钞结汇和购汇业务,而是采取现钞坐支的方式,个别企业甚至私自以个人名义开立外币现钞储蓄账户,办理公司的外币现钞收付。二是外汇收入抵扣问题。一些船代企业为加速资金回笼,在代海运公司收取海运费时,未履行代收代付的义务,而是从代收的海运费中扣除海运公司应支付的港口使用费和费后,再将余额划转海运公司。
(三)软件产品网上出口收汇隐蔽性较强
目前,作为高科技行业的计算机软件产品出口绝大部分实行网上传输方式,没有实物形态,不需要到海关报关。同时,大多数出口软件产品不具有知识产权,出口免交增值税,不存在出口退税的利益问题,软件出口从开始到结束不需要通过任何部门的审核。虽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等5部委联合设立了“软件出口合同登记管理中心”,对软件产品出口行为实行在线管理,但由于网上交易的隐蔽性较强,管理部门很难准确掌握网上交易的出口量和收汇量,网上传输方式的出口行为基本上游离于监管范围之外。
(四)企业资金以个人名义借道流入较多
外汇管理部门是按国际收支的申报口径对流入境内的外汇资金进行分类管理,但出于各自目的,企业的外汇资金通过个人捐赠、赡家款、侨汇等渠道借道流入现象比较严重。一是为规避管理,借道流入。如在检查中发现,某企业为逃避国有企业对外借债的限制,由该企业的法人以个人名义对外借款92.80万美元,采取分拆的形式以侨汇、赡家款及捐赠款的名义从境外汇入。二是为求便利,借道流入。如河北省某市对俄罗斯包机出口皮革业务,在出口退税问题无法得到全面解决的情况下,许多小企业不愿意履行出口收汇的相关手续,而是选择手续简便的个人侨汇名义进行收汇。
二、负面影响分析
(一)加大了国际收支的不确定性
一是劳务承包企业对外汇资金采取境外循环的模式,导致了大量的外汇资金滞留在境外,而当前的国际收支申报系统却没有将这部分境外资金纳入其中,使国际收支系统数据难以真实体现境外劳务承包工程的收支全貌。二是国际船务行业抵扣行为普遍存在,必然影响收支两条线的统计方式所反映的外汇收支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从外汇统计口径来说,现钞收支还没有纳入外汇收支统计中,不利于全面评估服务贸易外汇收入情况。三是对网上交易监管的欠缺,导致目前对网上交易和资金流动渠道情况底数不清,不利于准确把握这种行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四是企业资金混入个人项下流入,在规避管理的同时,对国际收支数据统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构成较严重的影响。
(二)大型企业的外汇资金集中管理方式,冲击了现行外汇管理模式
主要表现为四个不适应:一是大型企业在境外循环使用外汇资金的行为,与国有企业外汇资金“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不相适应。二是企业在境外开立账户的运做模式与现行境外外汇账户逐一审批的管理规定不相适应。三是贸易外汇与非贸易外汇的分割管理模式与企业对外汇资金实行一体化管理不相适应。四是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相关外汇业务实行集中管理模式与现行属地外汇管理原则不相适应。
(三)高新技术的发展,加大了服务贸易外汇资金管理的难度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与传统的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具有的无形性、不可贮存性、知识和技术密集性等特点对监管技术的要求也相应较高,但纵观当前各部门的管理,不管是管理意识还是管理手段都明显滞后于企业的业务发展,使得一些违规、异常行为易隐匿于服务贸易交易之中。
(四)个人项下成为异常资金流入的便利通道
当前,政府管理部门对社会经济主体的管理仍然存在“重公轻私”的状况。相对于企业而言,异常外汇资金以个人赡家款、捐赠款、侨汇等名义流入,经济主体付出的成本最小。一是办理业务手续简便,只需提供身份证明。二是费用支出小,除了汇款费用,基本没有其他支出。三是隐蔽性好,目前我国境内个人习惯于现钞结算,通过现钞提取过程,很难追踪资金的去向。四是个人名誉损失小,目前我国个人信用制度还不完善,异常或违规行为下的个人名誉损失基本上为零,这就使得个人赡家款、捐赠款、侨汇项下成为异常资金流入的便利通道。
三、政策建议
(一)全面监控外汇资金流动,对劳务承包企业实施主体管理
一是加强对劳务承包企业的外汇集中管理方式的监督,对企业境外项目组的账户进行备案制管理,企业总部应按季度向外汇管理部门报送各明细项目的完成进度、主账户资金收支明细表以及国内外融资明细表等,这样即方便了企业资金的高效运做,也便于外汇管理部门及时掌握企业不同性质的资金流向及流量。二是适时调整传统的国际收支申报方式,对有境外业务的企业,应将其已经实现但在境外循环使用的外汇资金收支情况纳入国际收支申报系统单独进行统计,作为国际收支的参考数据,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境外资金的动态,使境外资金成为调节国家外汇储备的蓄水池。
(二)便利业务操作,合理规范船代公司经营
一是适应企业现钞业务发展需要,对国际货运专户的收支范围增加外币现钞收入和支出项目,允许对外船务、货物、外轮公司收取小额外币现钞,并存入其企业的外汇账户,同时为加强对此类外汇账户的监管,应严格限定每船次现钞收取的最高金额。二是根据国际海运企业经营中现钞收支单笔数量小、笔数多、人员流动性强的特点,鼓励银行在港口附近建立流动兑换点,方便船长及海员的现钞兑换,减少境内企业及船员违规收付现钞行为。三是对不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抵扣行为,应从外汇管理角度明确限制。
(三)创新管理手段,加强对无形产品出口的监管
一是应进一步明确各管理部门对软件产品出口行为的监管职责,对以网上传输方式开展软件出口的企业应要求履行海关报关和外汇核销手续。二是适应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化的发展要求,监管部门应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加强对其业务的监管。海关应要求软件出口企业凭商务部门出具的“合同登记证书”通过网上进行报关,银行应凭“网上海关”电子数据办理收汇审核,外汇管理部门应通过对银行的收汇数据与商务部门的登记数据和海关报关数据的核对进行非现场监测,从而实现对无形商品出口行为的有效监控。
(四)完善政策规定,加强对个人外汇的真实性审核
一是要把好捐赠、侨汇、赡家款的流入关,建议进一步完善现行的个人外汇管理规定,重点加强对大额捐赠、侨汇、赡家款外汇的真实性审核,对单笔或一定时期内累计超过一定金额的汇入款,在解付时都应提供资金来源证明,境外汇款人为个人的,应提供身份证明,境外汇款人为企业的要提供董事会决议。二是在国际收支申报中应增加申报信息,境内个人在解付外汇时应填写真实用途。三是加强对个人外汇流向的监测,改进外汇账户信息系统,将个人外汇收支纳入统计监测范围内。
据招商证券策略团队测算,2018年A股市场资金面较为宽松,预计全年增量资金达5000亿元左右,增量资金主要来源包括银行理财资金、居民资金、保险保障类资金及海外投资资金。
海通证券判断,今年A股市场净流入资金有望超过3000亿元,明显大于去年全年预计净流入的223亿元,市场也将由此步入温和的增量市。特别在明年6月A股正式纳入MSCI指数后,预计将为市场带来大约1200亿元的被动配置资金流入。
海通证券认为,总体来看,2018年机构投资者和居民养老型资金预计合计带来增量资金约5100亿元,同时,外资有望带来约3000亿元增量资金,两市融资余额预计增加900亿元。而受产业资本减持等因素影响,2018年资金流出合计约为5700亿元。预计A股资金净流入在3300亿元左右。
总体而言,增量资金入市,机构投资者主导的慢牛行情并不是齐涨齐跌,而是以局部轮动,结构性行情为主。白马股与题材股之间的轮动,白马股高低位之间的轮动仍将持续,而外资流入如沪深港通的资金持续流入的白马股或将开启新一波的上升趋势。今年以来市场风格明显偏向于白马股和蓝筹股,以区块链为首的题材炒作遭到打压,今年白马股行情或将仍是市场主流。
关键词:资本流入;外汇储备;三元悖论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80611027
随着我国在2006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年保护期满,中国金融业开始全面对外开放,在中国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及金融业开放的背景下,使得中国经济引擎更容易从全球范围内获取更多的资金,但与此同时,十年前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至今仍令人心有余悸,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在于短期之内国际资本流动的突然逆转导致的“资本账户危机”,因此,我们不禁要思考: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安全是否会越来越多的受制于国际游资的冲击?大规模的资本流入又会使中国的金融安全受到怎样的冲击?本文通过分析国际间资本流入的风险,揭示了国际资本流入对中国经济所造成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国际资本流入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错误与遗漏”帐户数值连续十几年都是负值,说明中国一直以来存在着资本外逃现象,从2002年开始, “错误与遗漏”帐户一改过去十多年的运行模式,由负转正,按照国际经验分析,“错误与遗漏”帐户数值为正一般被用来解释国家监控之外的大部分资本流入。 正的“错误与遗漏” 帐户数值持续存在并迅速增加的局面一直延续到2004年以后,这有一组数据可以佐证:亚洲金融危机后的1999年,中国贸易账户盈余和FDI流入共计700亿美元,但其外汇储备仅增加90亿美元;而到了2002年和2003年,其贸易账户盈余和FDI流入分别为831和790亿美元,但其外汇储备却分别增加了2864和4032亿美元。从2007年开始,外汇贷款的增长不断加快。据报道,2008年一季度我国外汇各项贷款增加488亿美元,同比多增462亿美元,增加18倍。而4月份的数据更甚,外汇储备余额增长74.6亿美元,创单月外汇储备增长历史新高,其中“不可解释性外汇流入” 则高达501.8亿美元。可见,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资本流入已经取代贸易顺差成为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推动力量。
二、我国国际资本流入的原因
(一)宏观经济预期
一方面源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及其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产生了大量的投资机会,被国外资本看作是进入中国取得较高收益的最佳时机,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向市场注入资金超过16000亿美元。在美国经济没有恢复之前,注入的流动性要寻找出路,最终会流向GDP高增长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人民币流动性依然过剩,已经成为资金寻求新的投资或投机机会的市场。
(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三年来,人民币升值步伐不断加快,2005年升值2.49%,2006年升值3.28%,2007年升值6.41%,而2008年一季度更是升值4%,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幅达到20%,在市场上普遍存在着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必将诱使一些国际游资想方设法进入中国,并利用人民币的大幅升值来套利。
(三)人民币与主要外国货币存在利差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同五种主要货币的存款利差一直为正(见下表),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情况下,个人和机构近期更倾向于持有人民币而不是外国货币,而且央行为了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的情况,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这种上调更是加大了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利差,吸引更多的套利资金进入中国。
表1 人民币同五种主要货币的存款利差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网站,2007-09-13
三、国际资本流入对中国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不可否认,国际资本流入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正面作用,它能促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带来先进的管理技术,并通过强化竞争提升我国的金融主体的实力,促进金融创新,提高金融监管部门的能力和水平,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增强一国综合竞争力。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国际资本入对我国经济安全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威胁。
(一)国际资本流入对人民币币值稳定性的影响
1、对内表现为通货膨胀,在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我国的情况下,致使基础货币超常增长,货币供应量急剧扩张,远远超过了同期经济增长率。尽管央行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比如说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国债回购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措施来缓解当前的流动性压力,但根据央行网站数据显示:2008年4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2.92万亿元,同比 增长16.94%,增幅比上年末高0.2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6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5.17万亿元,同比增长19.05%,增幅比上年末低2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8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08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可见,中国流动性过剩压力比过去有所加大,这一表现市场流动性的数据显示出当前市场流动性依然充裕,过多的流动性将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未来调控压力依然不减。
2、-----对外表现为人民币升值,2005年7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弹性汇率制,虽然较之前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现行制度允许人民币汇率进行适当调整,但在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我国无疑会加剧国内外汇市场供求失衡的矛盾,加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6月17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上升,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2005年7月的8.2765到当前的6.8917,升值幅度已经达到了20%。
(二)国际资本流入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
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理论证实了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自由流动这三大金融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而放弃另外一个。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通过外汇储备的变动带来了货币供应量的被动增加,为减轻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维持汇率的稳定,政府需要在外汇市场上投放本币买进外币,增加外汇储备,这种做法虽然能够维持汇率稳定,但同时也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投放量,使得我国基础货币的供应越来越依赖于外汇储备的增减,而通过商业银行贷款这一传统渠道投放基础货币的重要地位大大下降,这也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已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外部经济的影响,独立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
(三)国际资本流入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在大多数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银行作为金融中介占有绝对优势地位,流入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资本,有相当部分是流入银行体系,这样就会加剧一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入银行体系,将增加银行的可贷资金,在没有有效的金融监管的情况下,流动性的激增将会使得银行为获得高额利润,将贷款投向高风险产业或部门,如房地产和证券,使得这些部门的资产价格迅速上升,而这些部门价格的上升又会反过来刺激更多的贷款向这些部门集中,形成泡沫。而当某种外界因素导致资本流出时,泡沫经济的破灭直接导致经济衰退,企业经营难以为继,使得银行发放的贷款无法收回,出现大量坏账。而且国际资本迅速流出时会造成对银行提现的压力,使银行陷入流动性困境,有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挤提,导致银行破产。
(四)国际资本流入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在经济上涨的趋势下,我国的资本市场开始吸引巨额资金流入,流入的资金多为高流动性和高投机性的短期资本,资本的流入会使得资产价格逐渐上升,如果价格持续上升以至于脱离基本面将会形成价格泡沫,一旦泡沫破裂或者经济出现下跌趋势,这些巨额资金将会流出,最终导致价格恐慌性大跌及流动性紧缩等一系列的反应,而有可能爆发金融危机。由于我国到目前为止都实行比较严格的资本管制,证券市场外资流入尚处于可控范围内,外资的流入固然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提供了动力,也有助于上市公司与国内监管部门尽快适应国际规则,但在当前人民币升值的形势下,大量海外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内资产市场进行套利投机,在我国相关经济主体风险防范能力不强的背景下,短期投机性资本的大量流入将严重危及证券市场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
四、相关的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在金融全球化趋势中,大规模的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对我国的金融安全的经济安全都存在一定的冲击,这种冲击一方面来源于国际金融环境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中国金融业自身的不成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为提高我国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一)继续推进经济改革,提高微观经济主体的竞争能力
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体系相脱离形成的经济波动空间是吸引资本投机性流动的一个重要动因,我国利率、汇率决定机制尚未实现充分市场化,并不能反映现实的供求关系。现有金融产品的价格与预期价格之间的差距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逐利空间。因此,要减少投机冲击,必须参与国际竞争,融入国际价格体系,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同时,还需注意提高企业运用资本,提高风险抵抗能力。在对外融资过程中,减少中间环节,鼓励企业通过海外上市等进行直接融资,提高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对外资推行“国民待遇”,积极培育国内资本竞争能力,创造公平良好的竞争环境。
(二)有序放松资本账户管制, 循序渐进地开放资本市场
中国外汇管理的最终目标仍然是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中国外汇管理的最终目标仍然是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但是,我国资本项目开放应该遵循整体渐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开放的进程应该可控制、可预测的。国际经验表明,只有在合理并且能够持久的宏观经济政策、贸易自由化、稳健的银行体系和有效的监管、成熟的资本市场等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开放资本项目才能到达良好的效果。显然实现上述条件在我国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资本账户开放应做到有的放矢, 渐进有序地进行,可以率先放松对直接投资的管制,在 QFII 的机制下, 逐步放松对境外证券投资的管制,其它投资的开放则应放在最后,最低限度应在国内金融和资本市场的问题基本解决之后实行。
(三)有效监管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
我国金融监管当局要尽快完善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入的监测,预警和管理机制,及时掌控短期国际资本流入的源头、动机、途径、结构和规模。同时,金融监管当局还必须强化对资本项目的管理,严格审批短期国际资本的正式流入,阻止短期国际资本的非正式流入,加大对非法入境的短期资本的惩罚力度,增加短期国际资本投机者的交易成本和套利风险。
(四)深化银行体系改革
我国商业银行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内控机制,转变经营机制和经营理念。按照股份制的要求,在明晰产权、实现股权多元化的基础上,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加快建立从总行到分支机构的严格的内控机制,优化贷款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在经营理念方面,应将主要靠存、贷利差获取收入,转向靠为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获取效益,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与此同时利用好外资银行进入初期这一过渡期,发挥本土银行自身的优势,巩固自身地位。
参考文献
[1] 王元龙.中国金融安全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2] 保罗・克鲁格曼.萧条经济学的回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 鲁春义.国际资本流入对中国货币体系的冲击[J].经济世界与政治论坛,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