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贸易摩擦

贸易摩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贸易摩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贸易摩擦

贸易摩擦范文第1篇

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7年,美中货物贸易3867.5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12.8%。其中美对华出口652.4亿美元,增长18.2%;进口3215.1亿美元,增长11.7%。与此同时,2007年美对华贸易逆差达2562.7亿美元,增长10.2%,占同期美货物逆差总额的31.4%,逆差金额和占比均创历史新高。国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认为,两国间经常项目收支的逆差,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1.5%,会发生激烈摩擦;超过2%,就会引发报复行动;如国对国的贸易顺差超过该国贸易额的25%-30%,那就是政治问题。美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给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者提供了借口,美国贸易保护势力不断借题发挥。

(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与市场拓展之间的矛盾

一个国家的兴衰与拥有市场份额的多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代,各国经济发展对市场,特别是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市场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可以预见,在今后的一段较长时期内,寻求和占领新的市场仍将是各种经济力量争夺的焦点。就中美贸易关系来讲,美国要求在资本、能源、通信、航空等领域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中国为保护某些国内的幼稚产业,还不能完全开放本国市场。所以在市场问题上中美之间的矛盾同样不可避免。

(三)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泛滥

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特征,即在出口贸易上推行自由化原则,在进口贸易上则坚持保护主义,要求实行所谓的“公平贸易”。在美国,钢铁、纺织业、汽车等制造业都属于“夕阳产业”。由于劳动力成本高,这些行业在世界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按照古典贸易理论,美国应从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比如中国进口,以节约资源,提高福利水平。但美国纺织品、钢铁和汽车生产商认为中国廉价产品的大量涌入对美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就业带来巨大的冲击,纷纷转向政府寻求保护,促使贸易保护主义蔓延,从而导致中美贸易摩擦频繁。

(四)中国的崛起和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战略

正如克里斯托弗·莱恩指出,强国争夺是国际政治中的正常现象,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中国强国地位的上升,中美冲突不可避免,不加管制的自由贸易只会加速中国成为强国的速度。因此,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应从战略而不是从市场考虑来推动,华盛顿不能阻止中国上升到强国地位,但多少总能控制中国成为强国的速度。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资源的重新配置虽然有利于整个社会福利的提高,但对试图维持单极世界的美国却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美国向来有运用军事手段和经济手段实行复合遏制的历史。

(五)中国自身存在的问题

1.出口商品结构过于集中。多年来我国出口属于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增长,贸易利益远小于贸易增长,而且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容易授人以柄,成为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理由。2.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中国在经济上对美国的依存度较高,而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依存度较低。中国部分产业与产品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很大,这更加大了贸易风险。3.企业低价竞销现象严重。企业为了抢占出口市场而不择手段竞相降价,造成出口几乎无利可图,同时遭受外国反倾销。4.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中国在音像、出版、软件等领域存在较严重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盗版产品问题,在药品、化学品、信息技术、专利产品等领域的商标和技术侵权的现象严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美国的利益,成为导致贸易摩擦的原因之一。

中美两国经济在相互依存关系中的不对等性,决定了中美贸易摩擦必然会成为一种常态,在短期内不会消失。我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引发中美贸易摩擦因素,维护两国贸易的健康发展,努力把中美贸易摩擦发生的频率和危害性降到最低。

(一)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中国加入WTO的意义之一,在于有利于通过多边贸易体制中的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解决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国际贸易争端。我们应熟悉和适应WTO及其他国际贸易规则,在实战中积极利用世贸组织多边机制维护自身权益,避免和应对各种可能的指控,并在贸易摩擦中处于有利位置。在处理与美国的贸易摩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的经济权益。

(二)加强两国政府间的协商。

加强中美两国政府定期和不定期会谈,及时交流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信息和看法,积极主动的解决贸易争端。例如,中美两国于2006年9月启动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迄今为止共举行了四次就事关中美经济关系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达成了许多共识,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有力的推动了中美经贸合作和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

(三)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目前中国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在美国,造成美国企业抵制。出口市场结构的不合理,使得单一的产品集中到某一个国家,即使产品没有低价倾销,也会对该国市场形成压力。市场的过分集中容易引发贸易摩擦。因此,要进一步实施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调整出口的地区结构,在巩固传统的亚洲和北美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欧洲市场,并逐步向拉美、中东和非洲市场进军,达到分散贸易摩擦风险的目的。

(四)鼓励国内企业到国外投资。

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可以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而且可以很好地缓解贸易摩擦。为了减少我国近年来由于出口量持续增长而引发的贸易摩擦,我们可通过海外投资扩大出口,这是出口企业必须重视的发展战略。这是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减少中美间贸易摩擦的有效举措。

(五)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培育自主品牌,提高企业竞争力。

无论是为了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还是提高经济效益,企业都应从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产品的个性化竞争优势入手,打造产品国际品牌。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趋势看,塑造品牌形象,提升中国产品在世界消费市场的信誉,走品牌竞争的策略才是出路。为此,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鼓励企业创新,并尽可能给企业更多途径降低维权的成本;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创造条件到国外申请专利,这样不仅可以在国外市场获得创新所带来的利润,降低出口中知识产权问题带来的风险,还可以应对来自其他国家同类产品的竞争。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改变出口结构经济发展的实质在于产业结构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及其与经济发展的联系,在一定意义上,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过程。当前经济全球化时代更要求一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要融入到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框架内,这样才能做到有效地缓解贸易摩擦。

结语:由于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中美两国间的贸易摩擦很可能是一个长期问题。与此同时两国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共同利益,只要双方抱着积极务实的态度处理问题,加强沟通与协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中美贸易一定有更大地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贸易摩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美贸易;铜版纸案;博弈论

一、 中美贸易“铜版纸案”的背景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美两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同时两国之间的经济摩擦也不断出现。中美贸易摩擦近年来主要集中在“反倾销”、“知识产权”、“人民币升值”、“反补贴”四个方面,而产生摩擦的根本原因就是中美贸易不平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美顺差呈大幅上涨现象。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转移国内的经济压力,美国频频向中国出口商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同时运用技术贸易壁垒、劳动贸易壁垒等非关税措施来限制中国商品的流入。针对美国的种种贸易保护行为,中国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由此,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彼此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贸易保护主义悄然抬头。

其中影响较为广泛的是,2007年3月30日美商务部公布对中国出口的铜版纸产品反补贴调查初裁结果,决定对中国适用反补贴法,并开始对中国出口的铜版纸产品征收临时12.83%的反补贴税,掀起了对华反倾销调查的新一轮。

二、 中美“铜版纸案”的代表性观点

(一) 官方观点

事件发生后中方外交部对美方铜版纸反补贴和反倾销初裁与世贸组织规则的一致性提出了质疑,要求美方认真考虑中方的关注,纠正其与世贸组织规则不一致的做法。中方认为,中国铜版纸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所以中国铜版纸价格低于其他国家产品。因此,中方依据生产成本制定价格,并且市场价格高于成本,根本不造成倾销。美方所谓的反倾销制裁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是无理的要求。中国政府更就美国“双反”制裁诉诸世界贸易组织,这也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首次在该组织美国。

(二) 学者专家观点

相关专家认为,其一,我国铜版纸遭遇“双反”主要是由于出口量较大。中国铜版纸大量出口,极大抢占了美国本土的市场,冲击了本土铜版纸业。所以极易遭受美国的反补贴税和反倾销处罚。其二,由于涂布量较大,成本具有优势,我国铜版纸出口存在自身的优势。2009年我国对美出口的铜版纸约为20万吨,在出口总量中的比重在15%左右(总产量的4%左右),国内铜版纸需要大量的出口消化,而且未来的两年国内铜版纸产能释放较大。(今年2月中旬,欧盟委员会在《欧盟官方公报》中公告,正式对我国出口欧盟的铜版纸发起反倾销调查)。其三,铜版纸印刷隐忧逐渐加大,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由于行业供给迅速增加,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的大背景下,我国目前铜版纸出口增速难以持续下去,这将加大铜版纸的扩张的压力,于此同时,我们遭受的反倾销调查也将越来越多,对外贸易的路子亦会愈发艰难。

(三) 媒体的观点

“铜版纸案”被媒体称为美国对华采取反补贴措施的第一案。法制网环球频道分析指出因中国受国有银行融资、土地使用权等固有诟病影响,对华反补贴控诉则可能出现“井喷”式激升,成为美国等对华进行贸易保护的重要工具。相比于反倾销案件调查杀伤力极强,因为它直指政府对企业所提供的各种优惠条件和政策。欧盟一名官员曾将对华反补贴案件比作“向母舰发射一枚鱼雷”。当反倾销调查的反补贴控诉成立累加到一定数量,则会使贸易伙伴质疑中国的产业政策导向和中国政府提供的公平竞争环境,并对中国的稳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东方周刊分析指出,2007年9月18日中诉美铜版纸“双反”措施案,即是中国政府对主动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态度的标志性转变。该案是中国第一次作为独立的申诉方提起,“能抓到美国做法中不符合WTO规则的点是非常不容易的,能够在这个时间段改变过去的防守型姿态,对中国来说也是跨出了很大一步。

(四) 市民的观点

有市民认为,中国现在是处在一个现代经济发展阶段,起步晚自然处处受制于人,但是运势往复,一时的高低起伏而已。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代传承,这个才是中国的所谓核心竞争力,大国崛起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也有人认为,企业在面对国外发起的贸易救济中要积极应对,为了避免高额关税税率可以采用“迂回”战术,到能享受零关税待遇的他国设立生产工厂,改由第三国出口。

不少市民说,自铜版纸案以后,“双反”联合调查渐成趋势。美国对华产品发起的公平贸易调查中,绝大部分以“双反”形式提起,“双反”案件数量大、时间密集受此影响,中国企业市场损失不可估 量。

三、 本人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

(一) 中美“铜版纸案”博弈囚徒困境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1、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模型。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模型所设定的是:一次严重的仓库纵火案发生后,警察在现场抓到甲乙两个犯罪嫌疑人。于是,警察把他们隔离囚禁起来,要求坦白交代。如果他们都承认放火,每人将入狱3年:如果他们都不坦白,由于证据不充分,他们每人将只入狱1年;如果一个抵赖一个坦白并且愿意作证,那么抵赖将入狱5年,而坦白者将因为立功受奖赏而得到宽大释怀,免于刑事处罚。

在囚徒困境中,如果乙抵赖,甲坦白的话可以不必坐牢,不坦白的话被判1年,所以坦白要优于不坦白;如果乙坦白,甲也坦白的话被判3年,不坦白的话将被判5年,坦白依然优于不坦白,这样坦白就是甲的优势策略。同理,坦白也是乙的优势策略。从上述分析中,不难得出(坦白,坦白)各自获刑3年将是双方的最优策略,即为纳什均衡。

2、在中美“铜版纸案中”中假定中美双方都实行贸易自由,则双方支付都为15;如果双方都实行贸易保护,则双方支付都为-5;如果中美任一方实行贸易保护,另一方实行贸易自由,那么贸易保护一方获得25个支付,另一方获得-15个支付。双方策略及支付如下:

(二) 博弈的结果(纳什均衡)

在上图假设的中美一次性博弈中,如果中方选择贸易自由,则美方选择贸易保护获得25个支付;如果中国选择贸易保护,则如果美国选择贸易自由,则它将获得-15个支付,如果选择贸易保护则获得-15个支付。所以一次性博弈美国选择贸易保护是它的优势策略;同理对于中国来说,中美一次性博弈选择贸易保护是优势策略。即(贸易保护,贸易保护)是双方的优势策略,即此一次性博弈的纳什均衡。中美双方都不愿改变自己的策略,因为那样就意味着自己失去更多。

四、 解决中美贸易措施或政策建议(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 本人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

中因为双方都考虑到一次性博弈,双方都有可能背叛另一方实施贸易保护而获得最大支付,所以双方最终双方为了追求自身的最有策略而在(贸易保护,贸易保护)策略组合上形成纳什均衡。很显然,我们发现(贸易保护,贸易保护)并不是双方同时获得最大支付整体的最优策略组合(贸易自由,贸易自由)。那么怎样使双方的纳什均衡转移到(贸易自由,贸易自由呢)?

1、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作用,严肃执行贸易制裁法规。即当博弈参与人违反自由竞争与市场准入规则,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策略时,会受到相应的惩戒,那么他选择贸易保护主义的利益将减少,这样我们就可以改变矩阵的支付情况使之可能达到新的纳什均衡(贸易自由,贸易自由)。

2、运用重复无限次博弈策略。中美双方在一次性博弈的情况下,都选择贸易保护策略,而在无限次博弈中如果中美一方采取贸易自由措施,那么另一方考虑到长远利益,必然会采取贸易自由措施,而如果其中一方背叛另一方,那么另一方就会因报复而采取一定时段不合作措施,甚至是永远不合作措施,从而使对方收到处罚和损失。

因此通过无限次重复博弈,可以走出囚徒困境。在中美贸易关系中,由于双方均是对方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且此种状态还将长期存在,因此双方之间进行无限次重复博弈的条件是存在的。在这一提下,其中一个国家采取合作策略,双方就有可能走出囚徒困境,实现纳什均衡由(贸易保护,贸易保护)向(贸易自由,贸易自由)的转变,此时双方支付为(15,15)达到长期状态下的支付最大。

(二) 从经济学的角度中方要在全球化来看

中方要在全球化过程中避免贸易争端,有以下措施:

1、中国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调整。中国当今的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出口产品也以初级制造品为主,加之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所以成本很低,极易给人以反倾销调查和处罚的借口。因此,首先我国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大力扶持和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同时,还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科学技术含量。使我国从传统制造加工大国转变为科技创新强国,降低同他国产生贸易摩擦的程度。

2、中国应将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扩大内需上来。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为:投资、出口、内需。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政府企业投资和对外出口初级制成品,内需一直未能启动。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可预见范围内中面临的贸易调查必然越来越多。因此,有效启动内需,发挥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必然能够规避全球化贸易的风险。

3,中方要积极应对对外贸易摩擦。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崛起为世界贸易大国,相应的正处于国际贸易摩擦的高发期,中美贸易摩擦近年来日渐频繁,这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中的重大问题。面对如此众多的贸易摩擦,我们要充分重视,积极应对,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以符合规范的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经济利益。(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则柯 李杰:《博弈论教程》,2004年,第7页、第204页——第206页。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2004年,第8~9页。

[3]吴莉婧 :《中美贸易摩擦的博弈分析》;《人民论坛》,2012年08期

[4]赵志超:《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探析》;中国国情国力》,2011年08期

贸易摩擦范文第3篇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体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使得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为主要手段的贸易摩擦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没有硝烟的战争”,并呈现以下特点:

(一)贸易摩擦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

从产品看,经济摩擦已从个别产品的倾销与反倾销摩擦阶段,开始逐步向多产业贸易摩擦和结构性贸易摩擦方向发展;从领域看,从货物贸易向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等方向发展;从国别看,已从欧美贸易摩擦向美日贸易摩擦发展到今天的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摩擦发展。

(二)贸易摩擦的案件数量不断扩大

全球贸易摩擦近10年内数量大幅度上升。据统计,从1995年至2002年6月,全球共发起反倾销调查1979起,反补贴调查147起,保障措施案件(至2001年底)114起。1995年至今,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共立案275起。其中涉及全球范围的贸易摩擦有日美“汽车战”、欧美的“香蕉战”以及2002年3月份美国实施部分钢铁产品保障措施引发的全球钢铁贸易战等.仅2002年1—6月,WTO的14个成员对43个成员做出了111起反倾销终裁,终裁的数量与2001年同期的82起相比大幅度增加,增幅达26.12%。

(三)贸易摩擦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断扩大

例如,欧美之间爆发的“香蕉战”。美国认为欧盟新的香蕉进口配额制影响了美国公司对欧洲的香蕉出口,因而执意要对欧盟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实施报复性的制裁。于是美国宣布对价值5.2亿美元的欧盟出口产品征收100%的进口特别关税。这些产品包括床单、咖啡加工器、羊绒衫、路易维登牌手袋、沐浴用品、吊灯、奶酪、火腿和饼干等。由香蕉引发的贸易战影响到了轻工、纺织、食品等众多行业。

(四)WTO及各国贸易救济机制的作用不断扩大

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高关税以及配额许可证等传统管理贸易的手段逐步弱化,由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手段构成的各国贸易救济机制正逐渐在解决国际贸易摩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各成员维护产业经济安全,保护本国企业合法权益的合法和有效武器。特别是WTO争端解决机制为发展中国家维护本国利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例如,WTO成立后第一起争端案件就是委内瑞拉状告美国汽油标准案,并取得了胜利。

正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院院长莱斯特·瑟罗在他写的《世纪之争》中这样描述,未来的历史学家将会把21世纪看做是巨头之间竞争的世纪,参赛的巨头都在相同的项目上竞争。好的局面是胜负分明,坏的情况可能是两败俱伤,不再会是大家同乐。贸易摩擦正是如此。

二、入世一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中的贸易摩擦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最大受害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平均每6--7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案件中,就有一起针对中国产品。据统计,自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的糖精及盐类进行反倾销调查以来,截至2002年10月底,已有33个国家和地区发起了544起涉及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其中反倾销调查502起,保障措施调查42起,涉及4000多种商品,影响了我国约160亿美元的出口贸易。仅2001年,就有17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67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比2000年增加55%。其中反倾销55起,保障措施12起,同比分别增长41%和200%,涉案金额合计近11.4亿美元,创历年最高。入世一年来,贸易摩擦仍是制约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之一。

主要表现在:

(一)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数量和金额居高不下

2002年,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钢铁、汽车挡风玻璃、打火机以及部分农产品等所遭遇的反倾销、保障措施案例也接踵而至,截止到2002年12月,共有18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60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合计涉案金额近10亿美元。其中反倾销42起,保障措施18起(包括3起特别保障措施)。

2002年对我立案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和印度。美国对我国立案调查14起,其中反倾销12起,特别保障措施2起,是立案最多的国家;印度位居第二,对我国立案调查13起,其中11起反倾销,2起保障措施(包括1起特别保障措施)。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影响越来越大

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已造成严重影响。包括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陶瓷产品含铅量,皮革PCP残留量,烟草中有机氯含量,汽油含铅量,机电产品、玩具的安全性,汽车排放标准,保护臭氧层的受控物质,包装物的可回收性指标,纺织品染料指标等。由于我国出口商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环保因素影响较大,国外对华实施的这些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我国出口的农产品、食品、纺织品、建筑材料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据有关部门统计,2000年我国因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因素影响当年出口直接和间接损失达17.6亿美元;50%的企业因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而迫使成本增加;25%的企业因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而增加风险。据测算,2001年我国因不符合国际环保标准而受阻的出口商品价值就已超过100亿美元。

2002年欧盟禁止我国动物源性产品进口一案就涉及我国94家企业,贸易金额达6.23亿美元。一些出口市场和产品结构比较单一的企业,还将因此次事件溯临破产境地。据统计,这些企业中涉及的劳动力近5万人。此外,欧盟的禁令还殃及十几万农户因上述出口企业无法全部履行合同而遭受经济损失,重点出口地区还将面临群众经济收入来源减少,社会安定受到威胁的局面。

(三)针对中国的特殊保障条款纷纷出台

由于我国入世议定书中有允许成员对中国出口产品采取特殊保障措施的承诺,入世后,世贸组织成员纷纷加强了对华特别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的立法工作。这些立法对中国十分不利,主要是大幅度降低了立案标准,同时可以仅针对中国,从而避免保障措施针对全球所带来的压力。据统计,已有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国制定了对华保障措施法规。目前,针对中国入世议定书发起的特别保障措施案已成为入世后中国贸易摩擦的新问题,例如2002年8月起印度和美国就相继对我发起缝纫机针、座椅升降装置、轴承制动器等3起特别保障措施案。

(四)我国对外实施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成效显著

入世后,我国新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标志着中国政府正在运用WTO规则和符合国际惯例的手段调控宏观经济。特别是在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手段等方面,为维护产业经济安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2年1—12月,我国反倾销新立案10起,比上年全年的案件多4起。10起案件按各产品年销售收入计算,达592亿元人民币。钢铁保障措施的实施,对我国钢铁行业免受进口产品冲击,完成结构调整发挥了十分显著的作用。

在加大办案力度的同时,积极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运用国际惯例,参照各国的成功经验,加强了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建设,先后启动了汽车、钢铁、化肥等易受冲击行业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建立了国家经贸委、行业协会、省市经贸委、企业四位一体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为监测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的影响,适时发起反倾销调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今后面临的挑战

(一)中国对外贸易摩擦将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存在。当前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各国经济交往愈加频繁,贸易额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产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一枝独秀,对外贸易总量已占世界第六位,伴随着中国贸易地位的上升,自然而然地导致了贸易摩擦的增加。

加入世贸组织,并不能减少贸易摩擦,甚至在某些领域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环境。由于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以及我国加入WTO后15年内仍会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以及特殊保障措施等因素,因此国外针对我出口产品的反倾销、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今后将会有增无减。

随着我国企业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法律意识的加强,对外反倾销的数量也将随着贸易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增多,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主动发起的贸易救济案件也将呈持续增长的趋势。

贸易摩擦范文第4篇

进入12月以来,中国面临的反倾销案件明显增加,贸易摩擦在寒风中时起火花。

12月2日,欧盟要求对中国皮鞋继续征收为期15个月的反倾销税;

12月3日,泰国对华陶瓷反倾销正式立案;

12月15日,巴西延长对中国产金属镁的反倾销措施。

20世纪80年代,对中国实施反倾销的主要是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区和发达国家。如今,除了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加入到对华反倾销的行列中来。

中国成“众矢之的”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国家和地区普遍使用看似不违反WTO(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贸易救济手段来实施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在主要经济体中率先走上经济复苏之路的中国,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众矢之的。

当下,反倾销案件的数量、涉案金额、涉及产品种类呈大幅扩大趋势。1979年,欧共体对中国提起第一次反倾销调查,当年类似调查只有两起。但截至11月初,今年已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101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超过116亿美元。

除了传统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特保案也在增加。自去年初至今年9月,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启动了20起反补贴调查,其中有19起是与反倾销调查合并调查的,此外中国还遭受了7起特保的调查。

与此同时,中国也已连续15年成为全球遭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其中六成来自美国。商务部也多次表示,中国是贸易保护主义受害最严重的国家。

就在不久前,美国商务部又以中国油井管存在补贴为由,宣称将对相关产品实施10.36%-15.78%的反补贴关税制裁。该案涉及金额约为27亿美元,是迄今为止美对华贸易制裁最大的一起案件。

“压力还至少要持续一年到两年”

有观点认为,2010年,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或将激增,国际贸易环境将进一步恶化,对中国产品的出口将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12月7日,WTO总干事拉米表示,贸易保护主义压力还至少要持续一年到两年,2009年全球贸易额可能将下降10%以上。

拉米是在出席韩国贸易协会举办的“危机之后的国际贸易新秩序”国际会议上发表讲话时作上述表示的。

拉米说:“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不断增加,原因在于人们错误地认为贸易保护主义会对本国国内经济发展有利,因此贸易保护主义在短时间内不会消除。如果失业率进一步增加,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也会随之扩大。”

不过,拉米同时也强调,现存的国际贸易体系十分健全,能有效抑制贸易保护主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12月17日向《财经》记者表示,应该看到,阻碍出口和相应就业的障碍还有很多,其中大家比较关注的就是以“反倾销”、“高关税”为表现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目前,中国钢材、有色金属、化工、纺织等行业,都是中国产能严重过剩的产业,导致挤压式出口。在个别情况下,就是赔钱也不得不压价出口,所以价格压得比较低。明年虽然世界经济回暖,但蛋糕还在缩小,欧美政府面临较大压力,要向选民做出姿态以换取支持。因此,明年贸易保护主义不会减少,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张燕生说。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实现年内首次月度同比正增长,为2082.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8%,环比增长5.4%。其中,出口值1136.5亿美元,同比下降1.2%,环比增长2.6%;进口945.6亿美元,同比增长26.7%,环比增长9%。

虽然进出口总值已恢复正增长,但是在出口的商品中,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同比仍在下降,比如,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下降11.6%,纺织纱线及织物下降11.2%,鞋类下降6.1%。

贸易摩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摩擦问题贸易保护主义

一、前言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世界经济仍未复苏,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继续蔓延,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异常严峻。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截至去年11月3臼,去年已有19个国家(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101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超过116.8亿美元。有关人士指出,国外对华贸易保护的领域正从货物贸易向汇率问题、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等领域扩展,贸易摩擦的争执点也从单个产品向整个产业扩散。本文就我国国际贸易摩擦问题进行探讨。

二、当前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新动向

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剧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是国际贸易摩擦的多发地。2010年仅第一季度,就共有10个国家对中国发起19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直接涉及中国出口金额12亿美元。而回顾2009年,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116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直接涉及出口金额126亿美元。2009年中国GDP占全球8%,出口占全球9.6%,而遭受的反倾销占全球40%左右,反补贴占全球75%,外贸产业受国际摩擦冲击的严重程度可见一斑。广东省作为全国外贸大省,首当其冲,本文以广东省为例,来分析当前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新动向。

1贸易摩擦案件逐年递增

据统计,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至2009年底,广东省出口产品遭受来自世界各国发起的“两反两保”调查案件共158起,约占全国发生案件总数的1/3。其中,2002年9起,2003年13起,2004年26起,2005年25起,2006年28起,2007年26趄,2008年31起,累计直接涉案金额60多亿美元,间接影响上下游产品、就业人数等,涉及面就更大更广。

2反补贴调查和美国337知识产权调查急剧增加

去年立案的反补贴调查及再调查案件达到1l起,几乎平均每月一起。超过2004年至2007年四年的总和,对广东省应对工作造成巨大的压力。除美国、加拿大等传统国家外,去年,澳大利亚和南非都对我发起反补贴调查,虽然在商务部的努力下,对方撤销反补贴调查,但澳大利亚在今年再对我发起两次反补贴调查,印度随后又发起对我的反补贴调查。反补贴调查直接挑战我宏观管理政策,在各个国家对我的反补贴调查中,我被指控的中央经济政策达50项,地方经济政策及措施上百项,涉及我金融、税收、投资、贸易、产业发展、土地和国企改革等诸多领域。不少国家利用世贸规则漏洞人为提高补贴税率,广东省2004年应对第一起反补贴调查获得零税率的情况再也没有出现。去年,美国共对我发起5起337调查,相当于以往每两年的案件总数,主要涉及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发光二极管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产品,制约我实施科技兴贸战略。

3.传统大宗出口商品屡遭限制

目前,我国传统大宗出口商品,如鞋类、玩具、铝制品、建筑陶瓷、纺织品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受到来自不同国家发起的不同贸易救济调查。如鞋类产品,吹盟对我皮鞋发起反倾销调查日落复审,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对我皮鞋发起反倾销,俄罗斯、阿根廷、印尼、厄瓜多尔等国,针对我鞋类产品采取禁止或限制进口措施的现象增多;玩具,美国、欧盟、巴西不断提高玩具的市场准入门槛,印度今年2月突然亩布对我玩具实施6个月的进口禁令,后经我中央政府交涉,度目前已修改禁令的歧视性规定,印尼、厄瓜多尔等国对玩具产品采取禁止或限制进1:3措施;铝材制品,加拿大对我铝挤压材征收高额反倾销和反补贴税,欧盟对我铝箔发起反倾销调查,印度对我铝箔和铝板发起“特保”调查并征收临时关税,澳大利亚最近也对我铝挤压材发起反补贴、反倾销合并调查;2002年以来,建筑陶瓷这一产品,菲律宾、印度、韩国、巴基斯坦、土耳其、厄瓜多尔等6国。先后发起多次、不同类型的贸易救济调查,这是广东省遭遇贸易摩擦最集中的产品之一。2008年底纺织品242段限制措施到期后,近来国外对我纺织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的预警信息不断,如果有一个国家发起,估计将引起其他国家效仿,对我最大宗的传统出口产品产生巨大的制约效应。

三、国际贸易摩擦主要的特点

首先、摩擦数量居高不下且呈增长之势,强度也在增大。从数量上看,根据WTO统计,在WTO成员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中,约每7起就有1起涉及中国出口产品。近期欧盟对我国鞋类发起的系列反倾销调查,仅仅广东一个省的涉案金额就上亿美元。

其次、贸易摩擦逐渐从传统市场扩散到新兴市场。美国、欧盟、日本、东盟和加拿大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国,这些出口市场仍是今后贸易摩擦的“主战场”,双方的贸易关系将会出现“发展中摩擦,摩擦中求发展”的局面。而我国对俄罗斯、印度、南非、墨西哥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年递增在25%以上,与这些新兴市场的贸易关系将会呈现“大问题不多,小问题不断”的局面。

再次、贸易摩擦的将从单个产品逐渐扩散到产业,最后直抵政策和制度层面。外贸发展的早期和中期,贸易摩擦更多是集中于单个产品。随出1:3产品品种的不断增加。出13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和改善,我国与国外的贸易摩擦开始针对某些产品群或产业。而且,在今后的贸易摩擦中考验的已不单纯是平息贸易争端的能力,更主要的将是考验制定政策和创建制度的水平。

最后、贸易摩擦的直接诱因将呈现多形态性。贸易摩擦多发期的到来有它的必然性。贸易摩擦增长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是密不可分的。它是我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一个副产品、是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的一种负反应,与我国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有一定的关联性。对于一个贸易大国来说,贸易摩擦多是一个常态,关键是如何合理解决。

从发展趋势看,今后外国与我国在农产品、纺织品、金融服务,高技术等领域。在出口量、世贸组织承诺、政策透明度等政策协调方面的摩擦还将加剧。

四、如何应对我国国际贸易摩擦问题

1.加快制度的调整和创新

制度既是引发贸易摩擦的原因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应尽快建立符合WTO规则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协调,争取用磋商的方法解决贸易争端和摩擦。另一方面,我国应该针对主要贸易伙伴新近出现的法律,建立、健全我国的法律防范体系。同时,建立、健全和完善贸易救济体系。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贸易救济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国实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技术性壁垒等的法规体系,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救济体系。同时,健全应对贸易摩擦的快速反应机制和敏感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加强对不公平贸易做法的调查和制裁,保护国内产业和企业应得利益。

2.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摩擦、争端解决机制

建立多边救济、区域和双边救济、国内救济等多层次的贸易救济机制,增强适应和应变能力;建立外国贸易政策体系变动预警机制和产业预警机制。建立贸易和投资申诉中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我国企业应该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打通产业链,实现“中国制造”的升级之路。另外,我国企业还要加强“出口自律”,尽量分散出口目的地,避免一种产品在短时间内在一个进口市场大量增加。将投资政策和贸易政策有机结合,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抵消贸易壁垒的不良影响。

3.突出重点,继续抓好大案要案的应对

贸易摩擦的应对头绪繁多,要善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全面工作。那些沙案金额巨大,涉案企业众多,涉及我省大宗出口产品或敏感产品,对我经济利益的大案要案,始终是我们应对工作的重点。从国别看,当前要重点应对美国、加拿大和印度的案子;从贸易摩擦形式看,要重点应对反补贴反倾销两反合并调查、美国337调查和大宗的反倾销调查;从产品看,当前要重点应对铝型材、纺织品、玩具、鞋类产品、农产品的贸易救济调查。要在认真总结以往应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善于创新,不断提高应对贸易摩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要讲究策略。不断改善应对方法

在应对贸易摩擦工作中,虽然不同的贸易救济调查采取的应对策略有所不同,但大体上讲,有几种策略是共性的。如抗辩策略。企业在反倾销调查中。打无损害还是打无倾销,或者无损害和无倾销同时打,需要认真考虑才能做出正确选择;在337调查中,选择打无侵权,还是打专利无效,也须慎重考虑才能做出决策。行业组织在应对中,首先要考虑行业的整体利益,团结业界,进行合适的抗辩;同时要联合企业到调查国,游说有关方面,在国外媒体上发出中国行业和企业的声音;还需要与申请方的行业组织对话、协商,甚至寻找合作机会,化敌为友,化解贸易争端。政府部门要提供信息支持,提供法律支持,加强政治交涉,争取公平贸易的国际环境。

5.注重政治关系对贸易摩擦的解决,利用西方国家的院外民主争取自身的贸易利益和产业、企业利益

企业在遇到国外时,应该与行业协会、政府合作,积极应对,积极争取自己的合理的权益。注重与美国、欧盟及其他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协调,建立制度化的对话和磋商机制,避免单边化和政治化。加强对各国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谈判策略及相关案例的研究工作,分析各贸易伙伴问的经贸政策及相互间的矛盾为我所用。

6.要加强能力建设,提高运用规则的水平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同时,针对不同阶段贸易摩擦的不同种类和特点,继续组织深层次的公共培训。二是要加强信息的掌握和预警。通过商务部及我驻外经商处、外国政府网站等官方渠道,通过国外相关机构、国内商协会等民间渠道,建立稳定可靠的贸易摩擦信息收集机制,提早掌握国外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的信息。要进一步完善预警方式,继续推进趋势预警、重点产品预警和专项预警,及时向企业通报信息,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三是要加强反制。各地要针对本地区的产业结构特点,加强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发展影响的研究,高度重视需要扶持发展的潜力产业,根据企业的需求,及时向国家提出贸易救济调查申请,加大反制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