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短跑训练计划

短跑训练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短跑训练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短跑训练计划

短跑训练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运动员 短跑训练 特点 方法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2(c)-0000-00

高职院校运动员需要在完成课业任务的前提下进行短跑训练。因此,教师一定要合理的把控短跑训练的强度,并在训练过程中采取保护措施,避免运动员在短跑训练中受到伤害。短跑是我国重要的运动项目,高职院校是为国家输出高素质短跑运动员的重要场所,教师需要引进先进的短跑训练方法,突出高职短跑训练的特点。

1 高职院校运动员短跑大运动量的训练方法

1.1 运动员短跑训练的方法

大运动量短跑训练是我国短跑训练中比较常用的方法,该训练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高职运动员的体能和耐受程度,最大化的开发运动员的潜能。大运动量短跑训练法在短跑训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运动短跑训练方法主要训练运动员的耐力,并在短跑过程中克服一切困难,这样才能让运动员在短跑运动的后期加速度,挖掘自身的运动潜力。虽然大运动量短跑训练强调的是量,但是教师一定结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合理的控制训练的量,保证短跑训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师在充分了解运动员身体特点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需要制定详细的大运动量短跑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的时间,合理控制训练的次数与训练间隔的时间,短跑训练不能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伤害。

1.2 大运动量短跑训练的优点和缺点

事实上,大运动量短跑训练可以无限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能,提升运动员的耐力,促进运动员的成长和发展。在大运动量短跑训练下,运动员可以在一天内进行多场比赛,而且还可以保证运动员的正常发挥,提高运动员在短跑比赛中的成绩与排名。但是,大运动量短跑训练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该方法的训练时间相对较长,只有进行多次训练才能见到成效,需要运动员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力才能完成大运动量短跑训练,而且如果运动员不具备较高的身体素质,大运动量短跑训练很有可能会给运动员到来伤害。

2 高强度短跑训练方法

2.1 高强度短跑训练的方法与原则

高强度短跑训练法的目标是提高运动员在短跑中的速度,主要是针对短跑技术展开训练,比较常用的训练方式就是跑步,高职院校会安排运动员每周开展5次高强度的短跑训练,每次训练的时间不能少于5个小时。相比于大运动量短跑训练方法,高强度短跑训练方法要求每位运动员都需要在短跑比赛中保持高强度训练的状态和短跑的速度,这样才能在短跑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2 高强度短跑训练的优点和缺点

相比而言,高强度短跑训练法的训练次数比较少,该训练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见效,快速提升短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对时间的限制不严格,运动员除了按照教师的训练计划进行训练,也可以在空闲时间自行安排短跑训练,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展开训练,该方法也是短跑训练中不可或缺的训练方法。但是,高强度短跑训练法也有一定的缺陷,如果训练的强度超过了运动员的承受范围,就很容易给运动员的身体造成伤害,甚至导致运动员虚脱等问题的出现,而且高强度训练方法只能提高运动员某一部分的体能和素质,无法实现运动员整体素质的提升。高强度短跑训练方法仅仅能让运动员在日常短跑训练中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无法在大型比赛中发挥作用。力量也是短跑训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要想提高运动员的短跑速度,就需要加快步伐的频率,增大步长,这些都离不开腿部力量。虽然一位短跑运动员的步长与自身的先天条件有很大关系,但是步长也是可以通过后期训练改变的,只有短跑运动员具备较强的腿部力量,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短跑运动员。运动员腿部力量的训练也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短跑速度做准备。力量训练的部位有以下几个:一是前群肌,二是后群肌,三是后腿肌群,四是臀中肌,五是下肢外踝,六是内踝,七是胫骨,八是跟骨肌群。运动员在短跑过程中,除了腿部需要发力,还需要上肢的配合,上肢的变动对运动员的起跑速度和最终的冲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科学的摆动上臂不仅可以保持运动员的身体平衡,还可以协调运动员的腿部动作,增加短跑中后瞪的效果,进而提高运动员的短跑速度。上肢的肌群有以下几个:一是肱二头肌,二是肱三头肌,三是三角肌,四是胸大肌。短跑实际上是一项肢体运动项目,在短跑的过程中运动员的肢体所承受的力度比较大,力度来自运动员的身体和地面的作用力。因此,高职院校还必须加强短跑运动员的腰腹肌力量的训练,腰腹肌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腹直肌,二是复外斜肌,三是腹内肌。因此,高职院校短跑教师必须结合每一位运动员的实际力量和肌肉情况展开分层训练模式,不断调整短跑训练计划和方案。

3大运动量训练法与高强度训练法的结合

3.1 高强度短跑训练为主,大运动量短跑训练为辅

虽然大运动量短跑训练方法与高强度短跑训练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高职院校教师可以把两种训练方法结合在一起,实现两种训练方法的互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就可以在短跑训练过程中既提高运动员的整体身体素质,也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短跑速度,实现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在短跑训练中,训练的强度越大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刺激就会越大,需要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多,高强度短跑训练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运动员的体能,而且每次超能短跑训练都可以让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这样才能让运动员更快的适应环境,在各项短跑比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3.2 高强度短跑训练与大运动短跑训练法结合

在开展短跑训练之前,高职院校需要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进行检测,这样才能保证短跑训练设计的科学性。在短跑训练的过程中,短跑运动员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变换训练的方法,全面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但是,高职院校也必须认识到运动员文化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合理安排短跑训练的时间,对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运动员,教师可以适当的增加训练的时间和次数,对文化课成绩不是很理想的运动员,教师需要坚持“以文化课为主,运动为辅”的训练原则,这样才能为社会输出高素质短跑运动员。

4 结语

高职院校运动员短跑训练方法有两种:一是大运动量短跑训练是我国短跑训练中比较常用的方法,该训练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高职运动员的体能和耐受程度,最大化的开发运动员的潜能。二是高强度短跑训练法的目标是提高运动员在短跑中的速度,主要是针对短跑技术展开训练。在短跑训练中,虽然大运动量短跑训练方法与高强度短跑训练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高职院校教师可以把两种训练方法结合在一起,实现两种训练方法的互补。高职院校短跑教师必须结合每一位运动员的实际力量和肌肉情况展开分层训练模式,不断调整短跑训练计划和方案。教师在充分了解运动员身体特点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需要制定详细的大运动量短跑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的时间,避免短跑训练给运动员的身体造成伤害。

参考文献

[1] 刘少华. 高职院校运动员短跑训练的特点与方法[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1:425+427.

短跑训练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初中生;中长跑;方法;探究

一、初中生业余短跑训练手段对中长跑的促进作用

在中长跑的训练中加入短跑的专项练习,进行60米和100米的重复间歇跑的训练手段,每组的短跑训练可以间隔在1分30秒左右完成,每组进行5―6次,每次短跑训练跑都要以提高速度的成绩来完成分配完成的训练任务。通过在中长跑练习过程中融入短跑的训练手段,不仅能够使运动员适应长跑中的位移速度的抢道反应能力,还能在中长跑加速跑、变速跑的过程中提供更好的综合因素。现在长跑的训练不再是单单训练长跑过程的耐力,增加供氧动能,通过中长跑的耐力训练供氧的能力增强的同时,用训练短跑的方法增加中长跑运动员短跑的训练量。这样在帮助长跑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训练一致性与训练过程的负荷量与训练节奏相一致,身体素质与专项相结合的训练手段。

二、业余长跑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性

在中长跑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发展决定着中长跑成绩的取得。例如,身体素质较好的中长跑运动员不管是在肌肉组织的发育上,还是韧带的韧性方面都强于其他的运动员,能够较好的减少运动训练过程中产生的运动损伤。那么,对于中长跑运动员增加身体素质的训练也就成了训练中重要的一项任务。无论是对中长跑运动员运用短跑的专项训练,还是中长跑的耐力无氧阈的训练都是针对运动员的专项训练。那么在中长跑和短跑训练之余,还得加强对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以及肺活量的训练,因此训练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当中,就要设计较为合理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与此同时,还要留出一定训练时间增加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打好坚实的身体基础。这样在训练结构上的分配就较为合理。

三、业余长跑训练方法与手段

在发展初中生的业余中长跑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当中,发展专项训练的方法有上下坡跑的训练以及上下坡跑接力游戏设计。还有就是利用上下坡的地势进行跳跃式训练以及连续的跨步跳训练,这样都是增加初中生的专项力量的训练。在进行间歇性训练的同时,也要注意增加初中生的综合身体素质练习。

教练员在初中生业余中长跑的训练方法上,除了循序渐进的发展方式,还有就是要注意逐渐地增加初中生的速度练习以及初中生中长跑运动员无氧阈的发展,而且教练要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对初中生的间歇训练时间与次数,以及训练过程中的训练负荷量的问题。因为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身体成长较快,教练员如果制订的训练计划较多或是负荷量较大,那么对于初中生业余运动员来说就是较大的负担,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还要影响身体正常发育。在训练的间歇问题上,教练员还得注意初中运动员的间歇时间能够较好的把握初中生训练过程中的间歇时间,既不能损伤初中生运动员的身体造成运动损伤,也要达到一定的训练量,达到发展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取得相并行的训练效果。

短跑训练计划范文第3篇

1、体能及短跑专项体能含义

体能一般是先天遗传和后期锻炼而形成的,其主要是由人体结构、能量储备以及功能调节所控制。初中短跑类特长生在体能方面的训练不仅仅是作为运动员的素质,而是应当被充分重视起来。短跑体能专项训练主要目的是为了测量运动员在极限强度的运动后,其肌肉所能维持运动所展现的能力。短跑特长生的体能结构、代谢水平以及外部环境都与专项体能相互联系的,

2、体能训练的内容

2.1、力量

由于短跑属于体能主导的竞技行为,所以力量在其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当受到外界阻力时,力量就成为支撑短跑的源泉。在进行体能训练时要根据项目的不同而设定目标,例如100米跑的四个阶段都需要力量作为支撑,最大力量、快速力量以及力量耐力这三个方面是力量训练的主要内容。爆发力的训练也是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比赛的过程中,其可以决定一个运动员的最终成绩。

2.2、速度

速度是短跑竞技比赛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内容,一般来说速度的训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反映速度;二是动作速度;三是位移速度,这三个方面对于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说是短跑的灵魂,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运动员反应能力、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等方面的培养。

2.3、耐力

耐力的训练是指运动员在长时间进行高强度训练之后,仍能坚持运动表现的训练方式,其主要包括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而短跑运动员在耐力的训练过程中,更加关注的是运动员的力量耐力以及力量速度耐力,是高速运动之后运动员能够抵抗外界的干扰而克服疲劳的能力,这是无氧耐力素质的具体培训内容。

2.4、柔韧

柔韧性是韧带拉伸程度的训练,在进行训练的时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运动自我主动进行拉伸,二是在教练和同学的帮助下进行被动拉伸的训练。短跑是运用肌肉运动较多的一种竞技比赛,因此在比赛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做好准备工作,很容易会韧带拉伤或者是肌肉拉伤。

2.5、协调

神经系统对于动作反应快慢的能力叫做协调能力,协调组织能力是将柔韧、速度、耐力和力量这几个部分相结合的能力。其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对运动员协调能力的训练十分重要。

3、初中短跑类特长体能特征

3.1、训练方面

(1)客观评价性

目前初中短跑类特长体能的判定不只是按照成绩的最终结果,同时也要结合特长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客观性地评价。由于客观的评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运动员树立良好的信心,同时也可以较为客观地建立评价体系和评估系统。

(2)专项特异性

每一个体能项目都是大不相同的,因此在训练运动员时也应该采用与之相匹配的训练手段和方式,才能够更好地达到训练的效果。长时间的专项体能训练才能够真正帮助运动员提高自身能力,尤其是在短跑训练当中。

(3)系统性

系统性的训练内容对于初中短跑体能训练也很重要,运动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练员和学校对运动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只有这样才是对运动员最有益的。在进行短跑体能训练的时间和任务安排时,要根据运动员自身的素质和身体情况以及运动量目标共同决定。

3.2、属性方面

根据初中短跑类竞技项目的属性研究,其属于无氧代谢以及速度型的项目。初中短跑运动员需要在无氧训练和速度训练上加强力度,因为运动员的整体能力不能仅仅依靠先天遗传,更多的是依靠后天的强化训练。

4、初中短跑类特长生体能训练遵循的原则

4.1、个体性

在初中短跑类特长生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发展运动员的个体性原则,这主要是因为每个运动员其身体素质和擅长的能力都是不相同的,在安排训练的同时一定要考虑个体的差异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速地培养出优秀的短跑运动员。

4.2、渐进性

短跑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优秀的运动员在栽培的过程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期的培养和磨练,不断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运动员。所有训练内容都应该秉着渐进性的专业特点,不能够过于急功近利。

4.3、整体性

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遵循整体性的训练原则,这主要是因为运动员的发展必须全面而具体。单一的体能训练并不能够充分培养运动员的实力,同时也不利于运动员的协调发展。整体性的训练要求对运动员的要求较高,因此必须要做到踏实可靠。

4.4、专项化

专项化是短跑体能训练中的重点内容,其需要按照运动员的专项以及在不同时期所表现的体能特征,将这些因素共同考虑在内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同时在比赛前期要根据运动员当时的身体素质,制定针对性战术和专项化的训练。

4.5、反馈性

在长期的培训之后必须要注重对运动员能力提高和身体健康等信息的反馈,这样不仅是为了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着想,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制定训练计划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短跑训练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学生短跑训练策略研究

短跑是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评价学生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但短跑教学却是一个难点,由于时间短、动作单一、机械重复,学生易感到枯燥。如果教法简单、练法单一,教师就很难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因此,探讨提高短跑教学效果的手段与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中学生进行短跑训练常见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变化,在此阶段对中学生进行短跑练习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我们应根据学生生长发育的规律、个性的差异,因人、因时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

1.1参训学生的资质差异。

参加训练的学生的基础和技术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根本没有进行过短跑的训练,身体的素质和基础差异较大。因此我们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1.2可利用的训练时间不足。

训练只能安排在早上上课前,下午放学后。训练次数少,每次训练时间短,这就要求课余训练必须用“复合训练法”,如此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1.3一些学生畏惧文化课学习。

要使参加训练的学生的文化课不受影响,我们就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协调文化课教师搞好文化学习,保障文化课不拖后腿,解决后顾之忧。

2.增强中学生短跑训练效果的策略研究

2.1改进技术,提高专项能力。

训练初期,让学生通过讲解、示范、看图像等手段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针对每位队员的动作特点,指出优点和缺点。训练方法从跑的专门练习开始,重点做好高抬腿跑和“车轮”跑。通过途中跑练习,逐步纠正错误动作。同时重点培养提高专项能力,主要方法有各种快频率练习、跑的专项练习、快速反应练习、加速度能力练习、最大速度能力练习、速度耐力能力练习。在短跑的专项速度训练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强度的要求,练习的时间,练习与练习之间的间歇,手段或距离的选用,负荷量。

2.2有针对性地加强素质训练。

2.2.1柔软韧素质的训练。柔韧训练要做到课前练习,课后练习,争取天天练,以保持肌肉的弹性和良好的韧性。练习的方法是:静力性柔韧练习,动力性的正摆腿、侧摆腿、后摆腿,以保持肌肉的弹性。

2.2.2力量素质的训练。要发展身体多部位的力量,尤其是上肢、下肢、腰腹、大腿前后肌群力量的协调发展。力量练习时必须注意短跑中反复多次快速用力的特点,重点发展快速力量。在要求练习次数少时负重要大,速度不能降低;在要求速度时就必须减轻负重。在准备时期应以基础负重为主,在竞赛时期应多做一些快速的两换用力的跳跃练习。速度性力量主要通过克服自身体重或负小重量的快跑、跳跃等练习来实现。主要手段有:负重跑,负重或不负重的上坡跑练习,直膝跳、立定跳、多级跳、多级蛙跳、单足跳(单足跑),在阶梯上进行少级高频率跑、多级快速跑、单脚跳、双脚跳、追逐跑、计时跑,跳跨栏架,负重或不负重的“跳深”练习。

2.2.3短跑训练中最重要的素质练习是速度和速度耐力的练习,速度练习多在准备活动后精力充沛的时候进行各种发展加速度、最高速度跑的练习。常用短段落和超短段落、加阻力跑和助力跑的方法。教师要在发展学生速度的同时提高其速度耐力,并重视技术对速度耐力的影响。练习的方法有:长段落的间歇跑,短段落的间歇跑,大强度的各种反复跑、组合跑等。

2.3运用多种练习方法和改变练习环境。

短跑教学内容较单调,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持之以恒,从而影响上课时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考虑这些不利因素,因势利导,启发自觉性、调动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多动脑。如男生喜欢足球,在教学时教师可运用足球来带动短跑教学,提高速度,发展他们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力量素质。

2.3.1教学时应遵循运动技能的规律,在教学中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在技术教学中讲解应深入浅出、示范准确。让学生先做一些简单的摆臂、摆腿、折叠练习,再逐渐过渡到快捷的技术练习。如教学生起跑先教站立式,重点向前移重心,后教蹲踞式起跑和起跑的逐渐抬体进入途中跑等。

2.3.2要针对学生的弱点,加强素质练习。生理学研究表明,男生力量较好,但柔韧性较差,肌肉的协调能力弱,关节的灵活性、伸展性较差。女生力量较差,但柔韧性较好,肌肉的协调能力强,关节的灵活性、伸展性较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相应的内容。如各种柔韧练习、转髋练习来发展学生的柔韧、协调能力,增加关节的灵活性,韧带、肌肉的伸展性等。

2.3.3采用多种形式的跑和改变环境来提高短跑的教育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多种形式的跑,不断变换跑的形式、环境。把定时跑、变速跑、追逐跑、游戏跑都适当安排在课中,每次课都给学生以新鲜的感觉,使学生觉得老师“花样多”、“招式全”,从而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用定距离跑来培养学生的速度感,使学生能按计划掌握跑速、掌握强度;用比赛练习来减少学生的疲劳感觉,使其在激烈的比赛中提高速度;用追逐跑来提高学生的兴奋性、竞争性。

2.4运动后的恢复。

运动训练所承受的身体负荷和心理负荷不断地增大,这无疑提高了学生在训练后的疲劳程度,有时学生甚至处于十分疲劳的状态。这种疲劳是训练的结果,是训练的反映,如果没有疲劳也就无所谓训练。这时运动员的恢复水平也必须提高,即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手段加速机体恢复的过程。这不仅能保证机体继续承受较大的训练负荷,而且有助于机体适应过程的加强,从而提高运动成绩。如果在运动训练后和比赛后缺乏适当的身体恢复,很容易造成疲劳过度和训练过度,使训练效果下降,甚至引起伤病。因此疲劳和恢复始终是运动训练过程中两个紧密相联的方面,是决定训练成效的两个因素。疲劳给机体的重新适应创造了条件,而恢复为重新适应的实现和新的疲劳的实施提供了保障。身体恢复的方法主要有:教育学恢复法、心理恢复法、医学恢复法。

3.结语

多年的短跑训练表明,要使短跑训练效果得以提高,教师既要加强以技术为中心的全面身体训练,又要突出专项训练,尤其是快速力量和速度耐力训练,并结合跑的合理技术,合理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短跑训练的观念、指导思想和具体操作全面更新,最终达到提高短跑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向东.全国体育院校函授《田径》教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3.

短跑训练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 短跑 训练 措施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99-02

体育教学是高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而短跑训练又是其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在当前的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没有认识到指导的重要性,而是单纯让学生进行自由练习等,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教学有效性和学生的体育锻炼的能力得到切实提高。因此,为了增强教学的效果,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提高,老师在高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短跑训练进行实践指导。

短跑训练的实践指导将有利于教学和学生的发展。因此,如何让采取措施加强对学生的短跑训练进行实践指导成为了当前高中体育老师普遍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对其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引导学生提高短跑的速度

在进行体育短跑的活动或者比赛过程中,衡量学生短跑水平的标准和依据往往是学生的速度。速度的快慢将直接影响学生短跑运动的成绩。所以,只有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短跑速度,才能在短跑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因此,老师在对高中体育短跑训练的实践指导过程中,要注意采取措施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短跑速度。比如,老师在具体的实践指导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与其性格等方面的特点,对其进行指导。要改变传统的短跑指导过程中过于重视耐力引导而忽视速度提升指导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一起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短跑训练的计划,从而让学生在短跑训练的过程中不断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速度。在实践指导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结合学生与短跑运动的特点,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实现耐力与速度的平衡,让学生在符合自己身体状况以及训练能力等的范围内进行锻炼。比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短跑训练的过程中,先从较小的距离开始训练,然后再慢慢地拉大距离,鼓励学生不断注重提高自己的速度,或者是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先进行一段后蹬跑的训练,然后在进行加速跑和接力跑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短跑速度,而且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耐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对学生的短跑的技术和要领进行指导

要在短跑运动中取得良好成绩,除了要提高学生的短跑速度之外,还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短跑技术与要领。因此,在高中体育短跑训练的实践指导过程中,老师要注重采取措施对短跑的相关技术与要领进行讲解,并且让学生充分掌握和应用于实际短跑运动过程中。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专业人士的短跑竞赛的视频或录像,让学生自己观看,并且老师还要对该比赛中运动员所应用的技能与要领进行详细地讲解,同时运用多媒体设备的慢动作回放等功能,让学生看清楚每一技术要领,鼓励学生对其进行模仿和学习,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此外,老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短跑辅练习,比如高抬腿跑、后蹬腿与小步跑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及时改正自己短跑运动过程中的不规范的动作或者是要领,从而形成良好的跑步姿态。在短跑实践指导过程中,老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进行一定的指导,从而让学生在短跑枪声一响的起泡时刻,就立即完全进入到短跑的状态,从而赢得绝大的优势。比如,老师可以在学生短跑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身体的重心降低,让腿部做支撑,进行快步的频率的练习,从而使得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短跑技能与要领,促进短跑实践指导的有效性的提高。

三、对学生的放松技术的训练进行指导

在短跑训练过程中,放松技术是其一个重要的组陈部分。因此,老师在高中体育短跑训练的实践指导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放松技术的训练。第一,老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柔韧性的扩张训练,引导学生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自身膝盖和脚踝等部位的柔韧性的练习,从而避免在短跑运动过程中出现肌肉紧绷的情况;第二,可以适当地进行波浪跑训练。所谓波浪跑就是先让学生慢跑,然后加速跑,然后再慢跑的一种形式。波浪跑有助于让学生在此起彼伏的运动过程中增强对短跑的体验与感觉,同时有利于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做到收放自如,有利于提高短跑速度与学生的自我放松和调节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的放松技术进行指导,可以让学生不断增强身体各部位的柔韧性,从而在短跑过程中能够自如地放松肌肉与身体,从而切实提高短跑的速度。

四、充分利用接力跑来加强学生的短跑训练

接力跑是当前短跑运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在高中短跑训练过程中,老师可以借助接力跑的形式来加强学生的短跑训练,有利于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切实提高和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意识。比如,老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多组织学生开展4×400或者是4 ×100的团队接力赛,让学生进行短跑练习,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接棒的动作与节奏,进而借助团队集体的力量,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完成多种多样的接力练习。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短跑相关的技术与要领,提高学生的短跑速度,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高中体育教学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短跑训练是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因此,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短跑训练进行实践指导,让他们切实掌握短跑的正确技术与要领,不断提高自身的短跑速度,从而使得短跑训练的教学有效性得到切实提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田径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体育总局

少年体育训练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体育总局

体育科学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集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