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诗赠刘景文

古诗赠刘景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古诗赠刘景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古诗赠刘景文

古诗赠刘景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典诗词;诵读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要求同学们在诵读古典诗词的同时能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并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由此,多年以来,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致力于古典诗词诵读研究工作,目的在于引导同学们在诵读、鉴赏大量古典诗词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一――古典诗词的节奏美、声韵美、意蕴美、情感美、形象美等,激发同学们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古典诗词的美好情感。同时,借助古典诗词中美好的情感内涵,培养同学们欣赏文学作品美、创造文学作品美的能力,促进同学们鉴赏古典诗词审美能力的提高,继之创建“古典诗词诵读”特色班级。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古典诗词虽然形式优美、内涵丰富、言简意丰,堪称世界文学之最,但是,一方面由于其创作的时代与我们相隔甚远,其内容与形式与我们今天的阅读兴趣有诸多不相适应之处,另一方面,尚处于小学阶段的同学们对古典诗词的认识、接受、理解、鉴赏等能力也并非与生俱来。所以,教学古典诗词时,我们不仅要创设与古典诗词内容、意境等和谐一致的情境,引导同学们通过聆听和诵读等方式达到理解诗歌大意、品析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鉴赏诗歌中描绘的美的景物及其蕴含在诗歌中的美的意境等,还要引导同学们学会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句,细细品味古典诗词的意境,唤起同学们的情感体验,与古典诗词的作者产生颤颤的共鸣之音;还要引导同学们调动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入境悟情,使同学们在学习古典诗词的整个过程有情有趣,其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等也能够在鉴赏古典诗词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比如,教学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时,我采用多媒体电教设施播放了我从网络下载的音画视频配乐朗诵《山行》。当同学们看到画面中纷纷飘落的片片枫叶、听到视频中传出的悠扬悦耳的古筝乐曲和名家抑扬顿挫的诵读之声时,禁不住诗情荡漾,立即合着音画视频中名家的配乐朗诵极富表情的诵读起了这首诗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受此情境的感染,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了同学们激情诵读杜牧《山行》的行列中了。

可见,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电教设施创设与所教学的古典诗词文本容一致的课堂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同学们自觉诵读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

二、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教学古典诗词,我们不仅要激发同学们诵读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还应该教给同学们诵读古典诗词的基本方法――即如何把握节奏、如何体现韵律等方法。因为我国最远古最原始的古典诗词具有鲜明的节奏美和韵律美,也因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在“诵读优秀诗文”时,一定要“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所以,教学时,我们一定要引导同学们仔细聆听、模仿吟诵、细细体味名家诵读的古典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并在此过程中逐渐掌握阅读、品味、鉴赏古典诗词音韵美、节奏美之基本方法,从而引导同学们在学习与鉴赏古典诗词的过程中真正体味到古典诗词的韵律美、音乐美等美学特质。

比如,教学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这首古典诗词时,我一边运用多媒体电教设备将从网路下载的古诗音画配乐朗诵《赠刘景文》视频播放给学生视听,一边引导同学们感悟这首古典诗歌的音韵、节奏等美学特点后,进而引导同学们明白下列诵读古典诗词之基本常识:(一),在古典诗词中,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诗,比如苏轼的《赠刘景文》即是;七言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有三个,以苏轼的《赠刘景文》为例,其朗读节奏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二),在古典诗词中,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诗,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即是;五言诗的朗读节奏一般只有二个,以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为例,其朗读节奏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从此以后,只要是学习古典诗词,同学们都能够很好的把握其节奏感与韵律感了,诵读古典诗词的兴致也远远高于此前了。可见,教给同学们诵读的方法非常重要。

三、适当延伸,拓展诵读

开展古典诗词诵读教学,还要把握时机激发同学们诵读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以点带面适当延伸,拓展同学们对古典诗词的诵读面,扩大同学们头脑中的古典诗词储存量。其法,将所教学的某一首古典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等相近的其他古典诗词联系起来诵读,或者将这首诗的作者的其他的诗篇联系起来诵读,继之形成一个连绵不绝的古典诗词诵读链接。

古诗赠刘景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古诗 欣赏教学 策略 审美教育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宝贵遗产。古诗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特别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在当前的初中古诗欣赏教学中,却依然存在以教师精讲为主、学生感悟为辅的现象,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不能有效地感知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那么如何优化初中古诗欣赏教学呢?

一.在诵读中体会古诗语言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式,只有学生对文本进行朗读才能充分感受到文本语言的魅力及文本语言的情感。因此,在初中古诗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的方式品味古诗语言优美。

例如,在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里面有这样精彩的几句诗:“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在教学时,我并没有对这几句诗的意思对学生进行讲解,而是通过以下几步引导学生进行诵读。

第一步,创设情境,引导感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首古诗的主要内容,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了“钱塘湖春行”情境图,学生在这优美的图画下,初步知道了这首古诗描绘的美丽景色,这样,学生就在头脑中对这首古诗的意象形成了初步的印象。接着,我给学生播放了优美的音乐,并进行了范读,要求学生在听教师范读的过程中体验这一首古诗的节奏。

第二步,配乐朗读,感受韵律。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学生对这一首古诗的节奏有了初步的掌握以后,接着,我组织学生对这首古诗进行配乐朗读,让学生在配乐朗读的过程中感受这一首古诗的韵律美。

第三步,反复诵读,整体感知。在前面二步的基础上,学生对这一首古诗的节奏、韵律有了初步感知以后,接着,我组织学生对这一首古诗进行反复诵读,这样,学生就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对这一首古诗的语言就有了整体感知,对这一首古诗的内容也就有了整体的理解。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诵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欣赏这首古诗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对其语言有了充分的了解,并感受了古诗语言的节奏美、韵律美。

二.在比较中体会古诗意境美

在初中古诗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一些意境相同的古诗同时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对这一些古诗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深入体验古诗的意境美,这样,就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一次古诗欣赏课中,我给学生呈现了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苏轼的《赠刘景文》、刘禹锡的《秋词》这三首古诗。这三首古诗都是描写秋天的意境的,但每一首古诗的切入点却都不同。课堂上,学生们对这三首古诗进行了对比研究,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发现了三者的不同。在这三位大师面前,对于“秋”的描写学生大开眼界了,他们被这三位诗人的优美诗句所感动,很快地进入了秋的意境中去了,一个个当起诗人写起自己的“秋赋”来。有的学生写道:“秋风、秋雨、秋思,一切忧愁在秋中。”有的学生写道:“秋色给人以一种无尽的遐想,秋思给人以一种无尽的思念。”

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师三首古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不但发现了这三首古诗的不同,而且深刻领会了古诗描绘意境,并且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这样,学生也就真正入诗了,教学效果可谓一箭双雕。

三.在品评中感悟古诗情感美

古诗中往往蕴含着诗人深刻的情感,而这一种情感是不容易被学生一下子就挖掘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古诗语言进行品评,这样学生就能够体验到古诗蕴涵的情感美。

例如,《石壕吏》这一首古诗,主要对“有吏夜捉人”这一情景进行了描写,虽然是一首叙事诗,却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情感。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对诗中的形象描写“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进行品读,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吏”与“妇”之间的尖锐矛盾。接着,我再引导学生对诗中的一“呼”、一“啼”、一“怒”、一“苦”这一些具有强烈对比的语言进行品评,学生就在品评的过程中深刻体验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样,学生就在品评诗句的过程中,与诗歌文本进行了深入对话,与诗人的思想情感进行了深入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这一首古诗蕴含的情感美,并深切地在这个过程中深入体会到杜诗的“诗史”风格。

古诗赠刘景文范文第3篇

吴东平

江西省贵溪市冷水中心学校 335413

摘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意境想象和情感领悟能力,体会古诗词的韵律之美,传承中华优秀古诗词文化,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引言

古诗教学的意义体现于让学生在朗诵古诗中形成高尚情操,在理解古诗时领悟中国文化,在情感体验处了解先人情怀,在学习古诗后热爱古典文学。同其他文学教育一样,古诗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勿拔苗助长

一、注重对古诗词的情感体验

在我国一个优秀的人才不只是指一个人学识的高低,还包括一个人的情怀,智慧以及思想境界等多方面因素。而我国现在所倡导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就是包括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和情怀等在内的多种条件,来培养优秀的学生。在任何一首古诗词的教学当中,不仅要注重单个字词的意思,还需要感受诗人在写诗时的心境、情怀以及情感。进而培养学生对于各种文化的感知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当将小学课堂与社会相互联系起来,将古诗词的教学内容偏向生活化,引导学生从过去走向未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收集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古诗词以及不同诗人对于同一意象的古诗词进行对比赏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诗人的心境。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诗词文化的博大及魅力。此外教师要进行创新,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天性,主动学习更有利于加强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赠刘景文》这首诗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这首诗词中的意象,结合作者的写作手法来体会作者此时的心境和情感。因为诗人在写诗词时,通常将自己的心情寄托在不同的意象之中,所以对于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分析意向及写作方式,表达技巧都十分重要。经过多次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储备。学习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学会足够的意象特点含义,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其他的古诗词。在诗人的眼里,任何一种花草树木,大海河流都能够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比如,可以从《游子吟》这首诗词的意象中体会到作为母亲的不舍和无限的关心。每一首诗词背后都有不同的情感表达,有喜悦,有不舍,有忧愁,有想念。每个字词中都流露着诗人想要表达的内容。只有通过学生和教师的相互配合才能够逐渐真正感悟。《浪淘沙》中,诗人仕途失意,不受重用,尽管多次被贬,却一直不畏权贵,而诗句“如今直上银河去…”表达了诗人依旧向往田园生活,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既要点出刘禹锡对于田园生活的渴望还要点出对于权贵的厌恶。适当的讲解后,教师可以采取学生讲老师听的模式,用来检验教师的授课是否有效,学生是否听懂。给予学生一定的表现自己的机会可以加强学生听课的专注度以及对于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

二、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为提高古诗词的教学质量,需要教师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李白《望天门山》这一首古诗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方法进行授课。首先这是一首对于大自然风景描写的古诗,学生对于李白这位诗人并不陌生,那对于这首诗的讲解就一定要有激发学生兴趣的地方。在新课开始前,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诗中天门山和楚江美景的视频或者请学生欣赏天门山和楚江的照片,并向学生提问“这些视频和图片看了感觉怎么样?”学生对于实际美景的感知肯定是具体的,学生肯定会说“壮阔”“雄伟”“漂亮”等这些简单的词,且能直观表达看法的词语回答教师的问题,古诗词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而此时,学生借助另外一种方式已经在无形中认识到了天门山的雄奇壮观。教师在授课前已经给了学生一个关于诗中美景的具象表达。这首诗的教学此时就已经完成了一半,接下来可以让学生借助各种自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于天门山和楚江美景的认识,可以让学生画画、写作等,再收集学生的作品来综合评价,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之后就可以进入正题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千年前的李白对于天门山和楚江也有和同学们一样的赞叹。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怎么表达的吗?”这时肯定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此时也能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那也就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思维方式,教师根据古诗词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包括文本的类型、篇章结构、情感表达的方式和体裁等进入深层次剖析,聚集不同特色的思维方法,并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养成这些思维习惯,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让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其次,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小组合作式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也能给学生带来竞争、接受、体验等不同的学习体验。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会使课堂氛围更浓厚,学生的学习体验更丰富,其语言思维也会快速增强。

例如,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课堂中,这首诗主要传递的是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其中“异乡”二字就能让学生直接看到这是一首关于思乡的诗句。但是,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这首诗的表现风格、思乡情感,就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从多角度来剖析这首诗词。其一,教师运用对比法,与《泊船瓜洲》《静夜思》等进行对比,让学生自主分析,看这三首诗词在表现方法、语言风格、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异同点,学生积极地进行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其语言思维被完全激活。

结束语

古诗文教学的方式并非一成不变,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将晦涩难懂的古代文学变得活灵活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并自愿投入古诗文学习的行列,此时教学目标已经在无形之中得到了实现。

参考文献

[1]魏智强.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鉴赏教学探讨[J].天津教育,2020(11):107-108.

古诗赠刘景文范文第4篇

小学语文作业是家校联系的重要纽带,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有效性的作业既能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面对一群100%来自农村,85%是少数民族的班级学生,作为教师的我思来想去,从哪些方面着手,会让学生有更好的收益呢?下面是我对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置的几点体会:

一、作业 设置要注重开放性

1.语文学科是最具开放性的,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立足于课本,着眼于课外,放眼社会,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培养学生的能力

(1)作业内容要开放,可是教材内容,也可以是与生活相结合,还可以与社会活动“接轨”,题材广泛,思路开阔,要让学生有“自由驰骋”的余地。比如:我在教学了关于名人成长的故事这个单元的内容后,我就让孩子们以成长的足迹为主题办手抄报,孩子们用心的设计版面,写自己的成长故事,效果较好,不同层次的孩子都得到了锻炼。

(2)作业形式多样,或摘或录,或写或画,或唱或演,或讲或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和表达的需要自主选择。

(3)作业方法要开放。查阅、访问、调查、展示可以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甚至请家长,老师来共同完成。

(4)作业完成的时间也要机动,如:一天、两天、三天等。

(5)评估方式多样化,如检查、汇报、展示、交流、评论……等多样化,在评估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共同合作,共同提高。

2.开放性作业类型

(1)选择型:如在教学有关秋天的古诗后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让优生“吃”好,中生“吃”饱,后进生吃得消。如:我在古诗《山行》的教学中针对二年级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三项作业:①背诵、默写古诗《山行》;②请问《山行》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③画一画《山行》中所描绘的秋景,再用一段话描述画面。这三项作业难度依次提高分别适用于各个层面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2)扩展型: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扩展型作业。如教学《北京》后,让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阅读有关北京的内容,搜集有关北京的图片,从而加深了对北京的了解,加深了对北京的热爱之情。教学古诗《春晓》时孩子们穿着色彩明丽的服装一边吟唱,一边翩翩舞蹈,让孩子们从美妙的音乐中,舞蹈的轻盈中更好地感受了春光无限美!这样的教学让这群少数民族孩子,越过了语言障碍,从体验中有了最深的感受。这也是我作为师者最大的快乐。

(3)合作型: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庭等方面共同完成作业。如:教学了《小柳树与小枣树》之后,我设计了学生与学生合作的作业题,让孩子和孩子各自表演角色,在表演中突出角色特点,尽量地从表情、语气等方面表现出小柳树的傲慢,自以为是;小枣树的宽容,谦虚;从中明白我们该做什么样的孩子,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4)实践性。如孩子在学习生字时,各自交流了不同的学习方法。有的用分一分的方法学;有的用合一合的方法识字;有的用顺口溜识字,有的用字谜识字;再如:初入学的彝族孩子在学习声母、韵母时,经常忘记字形,我引导孩子们去传统的彝族刺绣中找一找类似的,然后再用彩色丝线摆一摆。这样一试,没想到班上“一无所知”的孩子也有了收获。让孩子们从现实中体会实践带来的愉快。从而懂得实践学习不可或缺。

(5)自编型:即教师提出要求,孩子们自编题。如孩子们在写春天美时都自己拟了自己喜欢的题目,《草》,《雨后竹林》等。

二、作业设置要讲究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学生一旦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去实践、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对作业也如此,对趣味性作业孩子们会跃跃欲试,积极性高涨,这样,作业质量还会没保障吗?

1.朗读作业

朗读录音,让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并把录下来,播放给大家听并评出最佳播音员。这样的练习,既提高了朗读能力,使“阅”读成了“悦”读,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做法,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让孩子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2.画画作业

学了《赠刘景文》与《山行》之后,让孩子们结合诗的内容画画秋景,这样的作业设计既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想象与绘画能力。

3.想象作业

想象能够增强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习的创造性。新大纲中也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我在布置作业时也布置了相应的练习。如教学了《坐井观天》之后,让孩子们写一写,井底之蛙纵身一跃,跳出井口,看到了什么?有的孩子说:“青蛙跳出井口,它爬过了一片片田野,由衷的发出感叹,原来田野无边无际!”有的孩子说:“青蛙爬呀爬,爬过一道道山,发现山峦起伏,大得很!”有的孩子说:“青蛙抓住小鸟的脚,飞过一片片大海,发现大海波澜壮阔,无边无际。”这样的作业让孩子常作常新,所以完成的积极性非常高。

4.表演形作业

古诗赠刘景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反衬;类型;区别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所谓反衬,就是“从反而衬之”,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如的《咏梅》,用“悬崖百丈冰”衬托“花枝俏”的梅花,把无产阶级革命者不畏、敢于斗争的精神形象地表现出来。在古诗词创作中,“反衬”这一手法运用非常广泛,目的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或主要情感,利用与主体形象相反或相异的形象从反面衬托、突出主体。那么,如何才能准确把握和鉴赏“反衬”这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呢?

一、反衬艺术手法的类型

1.以衰(兴)衬兴(衰)

诗人为了表现兴盛景象、明丽之境、慷慨之情等,往往会通过描写极衰之景,使兴更兴。或为了表现衰败之境、忧伤之情,用极盛之景,使衰更衰。如苏轼的《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橘树一直是诗人们讴歌的“嘉树”,橘树那“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高尚品格和坚贞节操一直为诗人们所赞美。诗的前两句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因为橙、橘经受住初冬严寒之考验,不仅枝叶依然,还显出盎然生机。这才是赠诗的目的,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再如韦庄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作者在凭吊六朝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六朝繁华已逝,而台城之柳却依旧枝繁叶茂,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而人世沧桑,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以乐衬衰,使人不胜感慨。

2.以动(静)衬静(动)

以动衬静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手法。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如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润中。

诗人倘佯其间,内心非常闲静。为了传达置身春润中的宁静感受,作者通过“花落”、“月出”,特别是“鸟鸣”这些动态景象,既反衬出春涧的幽静、迷人,又使春涧绝不枯寂而显出内蕴生机。以动衬静,动静相映。“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包含着生活和艺术的辩证。

再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一个“挂”字极为生动传神,从静态的角度把瀑布倾泻喷涌的动态之美表现得惟妙惟肖。远远望去,那倾泻而下的瀑布不正像一条巨幅的白练挂在崇山峻岭之间吗?这是典型的以静写动的表现手法。

3.以乐(哀)写哀(乐)

古代诗词创作中,常常以乐景写哀情,哀景抒乐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倍增其哀”(王夫之)。用美好的意象、积极的意境,表达出一种落寞、悲悯、消极的情感。如谢浑的《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红叶青山急水流”,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明丽之景和“日暮酒醒人已远”构成反衬。景色越美,别离越难,离愁越深,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有时候,诗人为了表现内心的抱负、博大的胸襟、无限的感慨等等,往往用凄凉的景象作铺垫和反衬,凸显主旨。如杜甫的《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此诗就集中地表现了一种到老不衰、顽强不息的精神。诗人客滞江汉,时刻思归故乡,面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欲疏”,历经漂泊流徒但壮心犹在。“古来”二句,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诗中我们感受不到秋的肃杀、主人公的悲悯,用“哀”景,衬托出豪情。

4.以虚(实)衬实(虚)

以虚衬实或以实衬虚就是诗歌中虚景和实景相辅相成、虚实相生,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主旨。如苏轼的《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诗人构想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将“娥”与作者之妻类比,以虚衬实,以虚证实,衬托妻子的孤寂无伴;通过描写双燕相伴的画面,反衬出天上孤寂无伴的娥和孤寂无伴的妻子思情之孤苦、凄冷。这一以虚衬实的高超艺术手法,与上片飞雪与杨花互喻的手法一道,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以实衬虚,就是诗人化无形为有形,通过眼前的景来抒发心中的情怀,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候馆”句中迎面吹来的和煦春风、嫩草的芬芳,写出了明媚的春景。但是,这一片无穷无尽、绵绵不断的春意更增添了作者无尽的愁思:“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以初春景色来反衬“行人”的愁思。下阙通过想象“行人”之妻凭栏远望,思念“行人”,愁思更加浓重。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二、反衬和对比有区别

对比是把互相矛盾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双方特点比得更加显著,正反道理说得更加深刻,矛盾问题揭示得更加尖锐的一种修辞方法。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统治者的穷奢极欲、人民的悲惨凄苦构成强烈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两相对比,强调后者程度上比前者更深一层,特显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三、正衬和反衬的区别

衬托,就是通过陪衬和对照,使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衬托可分正反衬两类,和反衬相比,正衬大致有这样几种类型:

以景衬人:如柳宗元的《江雪》,通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博大背景来寄予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怀,抒发了自己仕途失意的郁闷和苦恼。

以哀写哀:如柳永的《雨霖铃》,“烟波”、“暮霭”、“杨柳”、“晓风”、“残月”构成一种凄清的意境,渲染了一对友人分别之时的绵绵愁绪,以哀写哀,色彩更加浓重,意致更加绵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