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休闲农场

休闲农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休闲农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休闲农场

休闲农场范文第1篇

关键词:开心农场模式;现状;未来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5)12-0011-01

1开心农场模式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

开心农场是指以人们休闲和旅游为目的,以农业活动为主要项目,在近郊租得一定的土地,亲自劳作,种植蔬菜或者养殖鱼塘等,来获取乐趣,亲近自然并且放松自己得一种现代休闲农业模式[1]。城市里的人平时居住在城市,他们到农村向农民租用一定土地,按照自己意愿在租得的地里种植蔬菜等,若他们没时间,可让农夫照顾,而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可以在空闲时到地里亲自劳作,包括给蔬菜浇水施肥和摘果实等。目前一般采用会员播种——农民代为种植——农民和会员共同维护——会员亲自采摘成果的运营模式,农场主要本着会员轻松劳作、亲近自然、享受果实的原则,通过土地租金和一些其他相关来获得经济收入。

1.1开心农场模式休闲农业典型案例

以上海响水湾的生态园为例[2],响水湾生态园是上海第一家开心农场。每年每个会员需要支付3280元来获取权益,农场总收入为45万左右,其中24万为支付给农民的工资,加上种子和肥料等费用,最后利润所剩无几,且露天种植下,需要非常劳心费神,若菜种坏了还会引起客户的不满。最后实际收入低于传统的大鹏种植收入。

1.2开心农场模式休闲农业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相关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开心农场模式休闲农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一般建于大型城市郊区,主要租用农业耕地;②盈利主要依靠地租和其他相关服务费用;③采用会员制经营手段,按季承包;④主要消费市场为老年人;⑤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开心农场的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①没有统一的产业规范;②交通不便;③农场配套设施不完善;④国际政策限制农村转型的发展;⑤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⑥模式单一;⑦受季节影响大,土地浪费的现象严重[3]。

2开心农场模式休闲农业发展对策和思路

2.1突出政府在心农场模式休闲农业中的主导作用

开心农场模式休闲农业的兴起,体现了人们开始转变其生活方式,也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符合城市居民的需要,但是,目前我国开心农场缺乏统一的相关政策,农场规划不合理,阻碍着开心农场的发展。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开心农场的发展,将开心农场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发展。2.2配备相关的服务设施和专业技术人员应配备齐全各项服务设施,包括田间休息室和现摘现做的餐厅等,为城市居民游玩提供便利,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场收入。同时,应配备专业的技术种植园,指导城市居民种植。

2.3发展多种项目形成产业一条龙链接

产业模式单一,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也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农场应采用综合性产业模式,将种植、餐饮和旅游结合起来,形成当地特色产业链,发展种植、餐饮、旅游多种项目,形成产业一条龙链接[4]。

2.4加强设施农业建设,形成高品位的特色市场

现存的开心农场大部分为露天形式下的农村,受季节的影响大,尤其在冬天利用率极低。因此,应该大力发展温室农场,将大鹏种植和开心农场结合起来,让会员能够在大棚内种菜,降低季节因素对农村使用的限制,提高了农场土地的利用效率。除此之外,还可以发展温室养鱼等特殊项目,形成农场特色,创立特色品牌,深化农场的发展。

3开心农场模式休闲农业未来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观光农业要想获得发展,必须有其自身的吸引力,而农场具有自己的特色是保持其吸引力的关键,如果一个农场没有吸引力,必然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淘汰出局。开心农场的未来发展应以发展特色农场为主,提高农场档次水平,形成规范的系统化开心农场模式[5]。同时将现代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引入开心农场运中,使之形成完美的产业链条,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心理,为社会提供绿色健康蔬菜水果的同时提供最优质的休闲服务。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开心农场模式休闲农业是一种以农业为基础,结合现代旅游业的高效农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突出政府在心农场模式休闲农业中的主导作用,配备相关的服务设施和专业技术人员,发展多种项目形成产业一条龙连接,加强鼓励,避免浪费,加强设施农业建设,形成高品位的特色市场,促进开心农场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慧明.互动媒体的营销策略初探——以“开心农场”的饮料置入营销广告为例[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6-33+91.

[2]刘媛,王肖潇,荣燕玲,等.“开心农场”模式的休闲农业调查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2,(4):33-35.

[3]尹相博,王冰,郝梦霞,等.浅析“开心农场”模式休闲农业的发展问题与对策[J].现代化农业,2013,(5):39-41.

[4]江秋霞.“开心农场”折射出的当代青年群体心理需求分析[J].现代交际,2010,(2):36-37.

休闲农场范文第2篇

投资开发生态环保项目,将成为未来发展投资的主流趋势。原因很简单,随着哥本哈根气候环境会议的召开,中国已经吹响了绿色经济的号角,加上目前污染严重的城市空气、水源、土壤,因为环境污染和化学农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捏捏族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投入巨资,其中的潜藏的商机很多。

比如对一般性的投资者而言,可以投资都市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投资不高,却市场前景巨大、收益稳定持久的永续行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笔者在上海崇明岛规划的“紫海鹭缘”浪漫农庄为例,一期建设面积100亩,以种植法国普罗旺斯薰衣草、以及有机生态食品、绿色身心体验游为特色,将开辟中国休闲旅游新模式,该项目具有以下特点:

“紫海鹭缘”倡导在自然的环境中放松身心,释放自我,倡导“绿色身心,绿色地球”的生活态度和理念,通过绿色自己的身心运动,过上健康环保自然低碳的生活,进而塑造自我,改善地球生态环境。

1、 绿色DIY自由行,开辟新的旅游模式

给在都市饱受汽车尾气和空气污染的人士,提供环保的运动自行车,让他们骑着车在林荫大道和乡间小路上自由驰骋,享受大自然的气息和芬芳,改变传统“铁包肉”自驾车、旅游大巴与环境隔离的旅游模式。倡导亲近大自然,和自然正真在一起的生活主张,赢得了众多都市白领和金领的喜爱。

2、 引领浪漫新体验,开创芳香之旅

笔者在规划生态农场的过程中,将法国普罗旺斯薰衣草作为紫色的海洋,种植了超过40亩,为生活在灰蒙蒙都市的消费者带来一次全新的身心体验,尤其是女性会被紫色的浪漫色彩所深深吸引,薰衣草作为可以改善身心压力、改善睡眠、调整肌肤、滋养身体的花草,兼具观赏、食用、美容、调理身心的多重作用,可以作为装饰品、花茶、枕头、香囊、护肤品、精油,满足不同人士的需求,为了解决法国普罗旺斯薰衣草种植的问题,通过技术攻关建立了良好的排水系统,使薰衣草从4月-10月都能绽放,可以为游客带来特别的芳香之旅,

同时开辟百花园,种植郁金香、玫瑰、满天星等各种高档次花卉,为新婚群体、热恋群体、商务宴请、生日酒宴提供美丽赏心悦目的身心体验。在明年世博会到来之际,必将成为上海浪漫约会最佳景点之一。

3、生态餐饮,享受大自然的美味

紫海鹭缘种植有三十亩生态果菜园,按照有机生态农业标准,不含有任何农药、化肥、激素、转基因等任何人工化学成分,游客可以在这里亲手采摘不施任何有害物质的番茄、西瓜、鸡毛菜、黄瓜、红薯。这些蕴含自然天地精华的食品,不用担心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影响,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恩赐,再来一杯含有各种生命活性成分的果蔬汁,可以彻底缓解忙碌都市工作学习带来的疲倦和烦躁。

3、 身心体验之旅,享受真正的放松

紫海鹭缘设计建设了独特的星光音乐酒吧,和钢琴浪漫餐厅,星光酒吧整体用透明的彩钢和玻璃构成,晚上可以遥望漫天的星斗和月亮,点点星光照进酒吧,给人以独特的视觉上的体验。钢琴浪漫餐厅整体形象犹如一架巨大的钢琴,嵌入在紫色的海洋中,浪漫的钢琴曲,让人仿佛回到了梦幻的世界中,同时庄园提供的纯种白马,宛如自己就是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畅游其间令人神往。

4、 欧式环保别墅,享受原生态的自在

采用环保材料和天然材料建造原汁原味的欧式别墅,为在习惯住在钢筋混凝土森林房屋中的游客带来全新的感受,这与一般的别墅有本质的不同,尽量采用环保节能、原生态的材料,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更为难得的是可以让现在买不到别墅、或者暂时买不起别墅的消费者拥有属于自己的一间乡间别墅。投资、享受两不误。

可以预见的是,这一独特的主题定位和景观功能定位,将在上海、乃至全国形成新的生态身心旅游热潮,他和传统的吃农家菜、钓鱼的农家乐有着本质的不同,为游客带来全新的身心灵体验,满足更多人只有在梦境里才能实现的梦想。

休闲农场范文第3篇

1云峰镇农机维修网点现状

1.1维修网点设备老化、技术差,维修质量难有保证

农村农机维修点投入不足,设备条件较差,使得农机具的维修质量难以保证。造成农机手农机维修不便,有时耽误农时,与农户之间产生矛盾,给农户农业生产带来损失等。

1.2村级农机维修网点少

云峰镇现有行政村17个,耕地面积1 566.67 hm2。在20世纪80年代承包到户时,有村级农机维修网点13家。随着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到2011年底全年只剩下村级农机维修网点2家,给农机具修理带来不便。

1.3各部门管理职权不明确

县农机站、县工商局、县交通运管所等都有管理农机维修的职权,但交叉管理严重,职责不明确,导致谁都能管,谁也可以不管。这与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要求相去甚远。

2村级农机维修建设的必要性

2.1农机修理技术直接关系农机作业安全

近年来,因农机维修问题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有增长的趋势,这给农机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同时,加强农机修理技术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农机修理人员技术水平,使修理技术人员懂专业理论知识,加强实践操作,提高修理实际水平,从而为农户更好地提供修理技术服务[1]。不论从农机作业生产安全还是农机户的实际需求出发,农机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质量上等、技术优良的农机维修服务。

2.2提升农机维修业务水平有利于农机经济效益充分发挥

随着农机化的发展,只有有了技术过硬的维修服务水平,才能充分延长农机的使用寿命,才能保障农机在良好的技术状态下运行。因此,农机维修水平的相应提高,由农机运营而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农机化事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3强化对策

3.1加强农机修理工的技术培训

根据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工商局联合发出了《关于切实加强农机维修业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机维修业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应有的责任意识,鉴于目前农机维修业落后的现状,云峰镇农机站要教育、引导广大农机维修经营者领会《通知》精神,使其都能懂得依法取得农机维修经营资格的必要性,并且要开展维修人员的培训工作,以便提高维修人员的实际维修能力,使他们通过培训考试取得技能资格,成为专业的维修技师,更好地创业就业和服务于农机。

3.2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加强检查监管的力度

镇农机管理部门应积极争取政府以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稳定农机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农机维修业的监管力度。一是要加强农机维修技术的检查工作,注重维修网点质的提高;二是强化农机维修配件质量的监督管理,对重要零件实行质量认证制度;三是向农村基层推广科学合理的农机维修制度,对季节性使用机具进行保养维修,对机具性能、机具各零件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对机具进行清洗,从而为农业生产服务,满足农户需要,并保证农民生产安全[2]。

3.3制定村级农机维修网点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村级农机维修网点特点,村级农机维修网点普遍都处于偏僻山区,交通不便,规模小,修理技术人员水平低,文化程度低,修理人员年龄偏大,行业素质低,服务水平欠佳等,因地制宜地对村级农机维修网点进行分类管理,对处在交通较便利、农业机械较多、农机修理作业量较多的农机维修网点进行重点管理,强化农机修理网点管理水平,加强资金、场地、规模、修理技术人员各方面规模水平,提高农村修理网点综合水平,在本镇范围内起到以点带面作用;对于一般村级农机修理网点,强化内部管理,提高修理人员技术水平,从而提高修理质量及服务水平;对于规模较小,又处在偏僻山村农机修理网点实行兼并或取缔,从而实现全镇村级农机修理网点规范、有序发展[3]。因此,根据本镇农机修理网点分类特点,制定《遂昌县云峰镇村级农机修理网点示范点制度》《遂昌县云峰镇村级农机修理网点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制度》《遂昌县云峰镇村级农机修理网点兼拼制度》《遂昌县云峰镇规模较小不合格村级农机修理网点取缔制度》《遂昌县云峰镇村级农机修理网点安全操作规章制度》《遂昌县云峰镇村级农机维修网点持证上岗规章制度》等。

3.4加强村级农机维修网点资金及技术扶持

为强大村级农机维修网点发展,云峰镇党委、政府召开党政班子会议,研究村级农机维修网点资金及技术扶持,成立村级农机维修网点资金及技术扶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由镇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农业领导担任,组员由各工作片片长、镇农业推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组成,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副组长兼任,副主任由镇农业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担任。具体负责村级农机维修网点资金及技术扶持工作,根据本镇村级农机维修网点发展情况,给予分类扶持,制定《遂昌县云峰镇村级农机维修网点资金及技术扶持方案》。制定《遂昌县云峰镇村级农机维修网点资金及技术扶持验收标准》,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对本镇社后村农机维修网点给予一次性5万元资金扶持,并选派1名修理工到有关部门进行技术培训,用于扩大修理场地及购置修理设备,创办省级村级农机修理网点示范点。对其他村级农机维修网点给予1万元资金扶持,1名修理技术人员培训费用由镇政府给予支付。通过3~5年时间将村级农机修理网点壮大,办成合格达标的村级农机维修网点[4]。

3.5强化村级农机维修网点监督管理

为确保村级农机维修网点技术安全监管,云峰镇联合县工商局、县质量监督局等有关单位对全镇村级农机维修网点进行监督,对村级维修网点进行技术、场地、修理质量及后期服务进行全方位监督检查,同时加强对村级农机修理网点场所进行消防检查,对村级修理技术人员进行一次技术考核,对技术达不到标准的人员进行重新培训[5]。

3.6充分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农机维修网点发展

近年云峰镇有各类农民专业合社8家。他们有一定组织队伍、技术力量、资金实力及文化知识。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推动农机事业发展,从而实现农机销售、农机作业、农机技术服务、农机修理一条龙服务,实现农机经济快速发展[6]。

4参考文献

[1] 张绍亮.农机维修网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12):18-19.

[2] 周振军.乡村农机维修网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机监理,2010(9):37-38.

[3] 廖传亮.农机维修网点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0(5):19-20.

[4] 张永琴.县级农机维修网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6X):34-35.

休闲农场范文第4篇

1.资源条件。黑龙江垦区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自然资源丰富,山川、河流、湖泊、丘陵、平原、湿地、冰雪、森林等俱全,且生态保护良好。此外,垦区承载着积淀深厚的军垦文化、知青文化和拓荒精神,特色鲜明。国有农场集约经营机械化水平较高,现代化大农业营造了独特的大田景观。在以农场场部为中心的卫星城镇上,农场招待所、度假村小别墅、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良好,大大降低了农场休闲农业开发的成本。

2.区位条件。黑龙江农垦总局下设九三、北安、绥化、宝泉岭、建三江、红兴隆、牡丹江、齐齐哈尔、哈尔滨等九个管理局,是黑龙江省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农场群的主体,是我国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之一。各管理局农场地理区位基本处于周边市县的一小时经济圈或两小时经济带范围之内,铁路、公路纵横交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垦区内各个农场间、垦区与外界的距离大大缩短,可进入性增强。

3.客源条件。黑龙江垦区有着巨大的潜在客源市场。一级客源市场主要是周边经济发达城市的居民,约占市场份额的50%;二级客源市场是东三省邻近市县的居民,其人数仅次于一级市场,约占市场份额的30%;三级客源市场是国内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各地知青及其家人以及国际旅游者,约占市场份额的20%。

4.人员条件。黑龙江垦区农场职工多数受过中学教育,员工文化素质较一般农村总体水平要高,管理层次人员素质也较高,这为农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能够较快接受发展休闲农业的新理念、新方法。

二、休闲农业发展的产业组织模式

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为现代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新型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从农业产业组织的视角看,出现了以下几种发展模式:

1.“农户+农户”模式。即农户联合经营的模式。一般是在农户分散经营的基础上形成,或者一开始就采用这种模式。为避免出现恶性竞争或不正当竞争,农户与农户自由合作,形成“农户+农户”的产业组织模式,主要起到协调和沟通的作用。

2.“公司+农户”模式。即公司直接与农户进行合作,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公司负责开拓客源市场,进行经营管理,农户负责提供特色商品,提供入户接待等服务。在接待服务方面要按照公司的标准,接受公司的培训,并且服务设施要符合公司的标准。投资方式可以通过协商按照一定的出资比例,由公司和农户共同承担,也可以采取入股的形式,按股分红。

3.“公司+社区+农户”模式。即公司先与当地社区(如村委会)进行合作,通过村委会组织农户参与休闲农业经营。公司一般不与农户直接合作,但农户接待服务、参与开发则要经过公司的专业培训,并制定相关的规定,以规范农户的行为,保证接待服务水平,保障公司、农户和游客的利益。

4.“政府+公司+协会+旅行社”模式。政府负责休闲农业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协会负责组织村民参与,协调公司与农民的利益;旅行社负责开拓市场,组织客源。该模式发挥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优势,通过合理分享利益,为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5.股份制模式。休闲农业开发时,采取国家、集体和农户合作,把资源、技术、劳动量转化成股份,收益按股分红与按劳分红相结合,进行股份合作制经营。通过“股份制”开发,把社区居民的责、权、利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居民自觉参与,从而保证休闲农业的良性发展。

6.个体农庄模式。以规模农业个体户发展起来的,通过对自己经营的农牧果场进行改造和休闲农业项目建设,使之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休闲农业景区(点),完成旅游接待和服务工作。同时,吸纳附近闲散劳动力,通过手工艺、表演、服务、生产等形式加入到服务业中,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

三、黑龙江垦区休闲农业发展的模式

黑龙江垦区拥有中国耕地面积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有农场群。国有农场具有特殊性,由专门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既是国有企业,又具有乡村和小城镇的特征,和发达国家的私有农场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国有农场发展模式是黑龙江垦区最有特色也是最具优势的发展模式,在此模式下,垦区的休闲农业有以下类型:

1.农场观光型。生态环境好,现代农业特色显著,旅游功能完善,借助并融入地方旅游产业链,具有独特的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如八五九、八五六、七星、友谊农场等体现现代化大农业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游等。

2.农业园区型。农业基础好,特色突出,市场需求大,交通便利,如香坊农场的北大荒现代农业园、红旗农场的都市农业园、阎家岗农场的设施农业园、佳南都市绿色农业公园等。

3.景区依托型。地处或靠近历史遗址、遗迹,文化特色突出,如友谊农场挹娄文化遗址风林古城,宁安农场靠近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锦河农场“闯关东影视基地”等。依托自然森林、湿地、岛屿、草原、江湖、原野等自然景区,如洪河湿地、八五三雁窝岛、红旗岭千鸟湖的湿地景观等。

4.民族风情型。民族风情浓郁,地域特色鲜明,地产丰富,民俗文化积淀深厚,如富裕牧场的柯尔克孜民族风情园、友谊农场的满族风情园、朝鲜族风情园等。

5.农事体验型。以现场采摘、农耕体验、品尝游玩等农家乐活动为主,如绥棱农场的浆果、蔬菜和花卉采摘园,佳南农场的都市绿色农业公园“开心农场”等。

6.名镇依托型。以旅游名镇为依托,结合特色农业为主题的旅游农场。如:海林农场、七星农场旅游名镇、兴凯湖旅游名镇、五大连池旅游名镇、黑瞎子岛北大荒生态农业园等。

7.节庆活动型。以大中型农业节庆、商务贸易、商务会展等形式把观光农业与农业贸易活动有机结合,如建三江的北大荒稻米节、九三的北大荒大豆节、宁安农场的葡萄采摘节等。

四、黑龙江垦区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

1.垦区休闲农业发展应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按照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一体化经营的原则,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各个环节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一体化。具体表现为生产的专业化、布局的区域化、服务的社会化、管理的企业化。农业产业化对促进农业产业链条的延长,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走向市场,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等具有积极作用。黑龙江垦区自1995年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以来,农业产业化蓬勃发展,成效显著,为休闲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另一方面,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农业的档次结构将会更加丰富和多元化。休闲农业集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具有食品供给、休闲娱乐、生态保护等多项功能,必须实现规模化经营,才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休闲农业还具有产业集聚性,它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农产品加工销售以及休闲服务、交通运输、餐饮业等相关产业具有极强的关联性,而休闲农业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也采取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因此,黑龙江垦区休闲农业的发展宜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即以垦区休闲农业企业为龙头,通过一体化经营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不断推进休闲农业的市场化、规模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进而形成垦区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化。

2.垦区休闲农业产业组织应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模式。如前所述我国农业产业组织的六种一般模式,其实质都是农户通过中介组织,与市场联系起来,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使农户分享农产品加工销售带来的增值。黑龙江垦区实行的是国有农场和家庭农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垦区实行“两田一地”的土地承包体制下,家庭农场的承包者除了农场职工外,还有落户农民。因此,垦区农业产业组织要兼顾农场职工和落户农民二者的利益。根据产业化水平高低采取不同的产业组织形式:产业化水平较高,已形成品牌化的龙头企业,宜采取企业集团型;产业化水平较低的地区,注意鼓励个体、私营、股份制、公司制等多种组织形式。此外,根据垦区不同资源特点,可采取国有农场主导型、企业主导型、龙头景区带动型、合作组织带动型等发展模式。

休闲农场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台湾;休闲农业;发展阶段;特色经营模式;借鉴意义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4028403

1休闲农业概念及其发展意义

休闲农业是一种将休闲旅游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是指利用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结合农业生产资源、农业文化,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休闲农业在使游客获得休闲体验、了解农业文化的同时也开发了农业资源,调整了农业结构,改善了农业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休闲农业对农业、旅游业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尤其对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

(1)改善农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休闲农业将一、二、三产业融合,从原材料基本供给功能,逐渐拓展到休闲观光、文化传承、农产品加工副业等功能。

(2)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就业收入。休闲农业的发展在一定需求和带动条件下,逐步增加了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宣传营销等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有效提高了农民收入。

(3)增加城乡交流,改善农村环境设施。在旅游业发展中,旅游者在无形之中将城市中现代化思想、经济、文化、意识等知识传播到农村,使农民在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的同时逐渐感受到现代化意识观念和生活习俗,提高了农民素质;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改善村容村貌;在一定层次上逐渐缩小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4)丰富了我国旅游产业体系,增加新型消费业态。在农村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可以将休闲农业的发展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于一体[1]。

休闲农业兴起于20世纪30~40年代的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家,随后在欧美国家发展。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目前处于起步阶段[3]。在台湾地区休闲农业是最典型的乡村旅游,它是以观光为主的休闲方式,侧重于在乡村地域发展有关农业旅游的活动。

2台湾休闲农业发展阶段

2.1萌芽期(1971~1989年)

最初的休闲农业模式是观光果园花市,旅客在游玩的同时可以品尝、购买农产品,这种模式主要于1971年出现在台湾彰化田尾、苗栗大湖等地。1979年台北农会召开“台北市农业经营与发展研讨会”,认为农业结合观光的方式是解决都市成长扩张、突破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出路。1983年推动观光农业示范计划,发展出更多样化的农业游憩活动。随着农业园数量增加,农业竞争力增强,农业活动停滞在采摘阶段,游客逐渐减少,观光农园呈现衰退[2]。

2.2成长期(1989~1994年)

在1989年的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上,休闲农业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并于1992年公布施行《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为休闲农业制定法令依据。多种公、私营大型农场及休闲农业区逐步发展形成,并相应提出服务文化活动、生态教育解说等科普活动,以及住宿、餐饮、农村文物展示中心等,使得休闲农业多样化发展加强[2]。

2.3拓展期(1994~2000年)

1996年《休闲农业办法》的修正和1999年《休闲农业辅导办法》的颁布促进了台湾休闲农业的规范性和经营方向的正确性。《休闲农业辅导办法》制定了《休闲农业区划审查作业要点》、修正通过《非都市土地开发审议规范》休闲农业专篇、《休闲农场经营计划审查作业要点》、《休闲农场专案辅导实施作案规定》等法令公布施行[1]。

2.4提升期(2000年至今)

随着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台湾逐渐将休闲农业发展定位于国际观光水平,使其向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发展,逐步走向标准化和国际化。2001年公布的《民宿管理办法》赋予农场经营者更大的空间。2002年修正实施《农业技术密集与资本密集项目及标准》,增加休闲农业为农业法人承受耕地,从事技术密集与资本密集农业范围,鼓励农民团体及农企法人参与投资经营休闲农业,促使农业转型升级。2004年再次修订《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提供更加完善的法令及生产发展条件。各类农林渔牧活动呈现多样化、多元化,提供服务内容已朝策略联盟及主题活动等新型形态发展,同业套装旅游营销及结合自然生态、教育解说等内容丰富多样[2]。

3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特色经营模式

在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30多年里,在农业资源多样化、社会需求复杂化进程中,休闲农业性质逐渐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呈现多元化形态。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政策和经营模式是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

3.1当局参与,主导推动

当局主导参与在台湾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各项行政法规的出台、资源合理配置、资金充足都离不开当局的支持。

(1)政策法规充分有利,行政管理划分明确。在休闲农业兴起的时代,台湾地区已开始制定相关的休闲农业管理办法,经过逐步修订和补充完善的有《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除专项法规政策外,在土地、环境、旅游、农业发展等领域的相关法规政策也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推动政策[3]。虽然各部门都出台相关管理政策,但休闲农业的管理很明确,其主管部门是农业委员会。休闲农业发展模式采取行政管理主导模式,旅游项目的规划审查与核定、规划内容、经费配置、推动方式均由委员会主导。休闲农业由“农委会”、“观光局”、“经建会”协同管理,通过《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规范发展经营行为[1]。

(2)经费支持到位,资源配置合理。休闲农业的经费主要以项目申报形式,由上而下申报和审批建设。经核准的休闲农场,在经营上享受各项优惠政策,拨出的专项经费用于休闲农场的水利工程、服务设施、组织宣传等项目[4]。在充分投资和经费使用同时,提升休闲农业园的设计开发层次[1]。

(3)结盟合作管理,提升整体规模。丰富的休闲农业资源存在多种类型及规模的休闲农业经营体。在政府辅导运作下,各休闲农业经营者组成相应的管理委员会,进行总体规划管理、宣传服务、生态保护等工作,从而提升整体竞争力。

3.2特色创新,产品丰富

将台湾休闲农业的资源多元化、地域差异性和社会需求复杂性相结合,提出以特色创新、多元经营为特色的多样化主题休闲农业。目前主要的休闲农业产品有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市民农园、教育农园等[3]。

3.2.1观光农园

观光体验休闲农业园根据农业产品的不同类型分为观光果园、观光茶园、观光花园和观光菜园4大类。游客在参观体验农产品的同时放松心情,回归大自然,满足了好奇心,也延长了游客的游览时间,增加了农产品的直销。

3.2.2休闲农场

根据不同经营类型,休闲农场分为休闲牧场、休闲林场、休闲渔场等多种类型,利用农场原有资源的多样性,提高游客在农场的参与性,使游客在农场采摘、耕作的同时释放心情、排解压力、增长知识。

3.2.3市民农园

市民农园是一种新型的自给自足的劳作方式,是将市区附近的农地集中规划分置,出租给市民栽种花草、蔬果或经营家庭农艺,同时为其提供土地耕作技术指导,使其在享受耕作乐趣的同时体验农业生产经验。

3.2.4教育农园

教育农园是开展一系列具有科普教育的活动,在农园中生产或栽植的作物及设施具有教育培养功能。

3.3因地制宜,宣传广泛

结合本土各种农业资源、文化特色,发展多种主题休闲农业。在公司和政府创造的条件下,开展多形式的营销方式宣传扩大休闲农业的影响。

(1)举行农展会、主题宣传活动。每年在大陆各省市和台湾当地的市县都会举行各种规模的农展会和展销会以及农业宣传活动,如2012年在台湾农业委员会主导下,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结合全台各地特色休闲农场,集生态、景观、餐饮、农场住宿及农业活动于一体,在《2012海峡两岸台北旅展》中推出《台湾休闲农业馆》,以“在地消费、永继发展”为概念,规划三大主题旅游,分别为“台湾农场趴趴走”、“食材旅行”和“自然旅行”。还有2012宜兰青年美食文化体验营,有助于深度了解宜兰美食并探索宜兰人对食物的态度与精神,让青年学子对食物有更全面性、多元化的认识,有助于推广宜兰的美食。

(2)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介广告。主要的新闻连结有“Google联合新闻”休闲农场、“NOWnews”旅游新闻、“自由时报”生活新闻、“农业易游网”产业新闻、“农业旅游咨询网”产业新闻。网络有多项发展板块:台湾农业发展协会、台湾休闲农业旅游网、台湾农场社会关怀、台湾农场专卖店、台湾休闲农业产业学院、休闲农场服务品质认证、台湾休闲农业馆粉丝专页、休闲农场教师体验营。各网站都有相应的农场讯息、活动详情、会员服务等各项帮助。

(3)与中介机构密切合作。探索与市场营销中介机构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并自主组织成立台湾农业发展协会,作为行业发展宣传的中介机构。台湾农业发展协会会员都是可以提供农业体验、农业产销等的农场。这些农场都与休闲农业有关联,都在运用农业资源、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景观资源,投入观光休闲旅游产业,经营观光农园、休闲农场产业、农产品经营、民宿、酒庄等为主。协会有自己的宗旨,并制定有各种相关章程。

(4)注重当地文化的保护。乡土文化、民间手工艺品、体验型产品是休闲农业的基本要素。台湾休闲农业在发展中大量引入文化创意,开发农业创意产业,其品位和价格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并且成为当地受欢迎的旅游纪念品。传统民间手工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具有很强生命力,将这些手工艺引入民俗旅游村,既促进了民间手工艺等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发展,也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还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游客参与的体验型项目。

4台湾休闲农业发展中的借鉴意义

台湾的农业资源和大陆的农业资源类型基本相同,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和特色对大陆有重要借鉴意义。

(1)确保农业生产与旅游开发齐头并进。农业是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依托基础产业,只有保证了基础,才能更好地进行延伸开发,拓展新的产业链。在发展旅游项目、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必定将会对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效应,在重复的资源利用过程中,对游客行为施行管理措施,以及对农业生态资源进行一定的修理改善,保证农业经济与旅游业循环持续发展。

(2)加强农业与旅游合作。开展旅游合作,建立农业旅游网络体系,组织旅行社及游客前往休闲农场观光旅游,以扩大客源市场。农业部门和园区经营者应积极与旅游部门联系,开展旅游合作,建立农业旅游网络体系。

(3)提倡创新消费,特色理念。引入台湾以及世界休闲农业的最新理念,规划与设计休闲农业产业,提高旅游消费者的参与性,促使游客更多地在农园或休闲农业区参与农业生产过程,亲自制作食品、礼品、艺术品,租赁农场自己经营管理[5],从而满足旅游消费需求,并创造性地开发出更加个性化、高质量的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创新怀旧、放松、传统等体验型产品。在游玩中,可以为游客提供生产知识讲解,使游客在参与干农活的同时学习乡村知识,丰富体验经历,满足游客的求知心理;要拓宽思路,在自助烧烤、垂钓、采摘、打猎等基础上丰富体验型餐饮种类。

(4)加大当局参与,扶持引导。在发展农业旅游时,县和乡镇政府需要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一是积极引导,二是统筹规划,三是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休闲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3]。政府成立相应的主导管理机构进行组织、规划、研究,从而推动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并且在政府规划指导和侧重执行下,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景观造成的破坏。这样不仅保证了休闲农业的特色,保护了从事休闲农业的企业依法经营的权益,而且防范了少数人以休闲农业之名进行圈地和违法经营。

在对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的认识和学习中,不断研究和探讨必定推动海峡两岸休闲农业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探索琼台及两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合作的有效途径,构建两岸农业合作新模式,实现农业转型升级,能够助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促进两岸的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吴人韦,凌诗佳. 台湾乡村旅游的发展及启示[J]. 台湾农业探索,2006(3):32~35.

[2]吴其勉,林佳丽.借鉴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加强闽台休闲农业合作.网络财富,2010(3):59~60.

[3]胡伟,张翔. 中国式休闲农业发展路径研究—基于中国台湾和国外发展模式对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76~6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