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访谈

访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访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访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提问; 倾听; 回应; 完美

按:访谈类节目因着面对面的对话及名人效应而经久不衰,从中央到地方、从广播电视到新媒体纷纷效法并在风起云涌中各领。吉林人民广播电台《红雨音乐时间》(周播)创办四年,其子栏目《红雨访谈》广受好评。访谈对象为中国民族歌曲的词曲作者以及演唱者,已有国内近百位艺术家接受了访谈。广播不是新媒体,省级台不是中央台,周播不是日播,究其成功并非有什么秘诀,唯在其接近于完美。换言之,《红雨访谈》已经具备了同类优秀栏目的共同特质——而这也正是本文讨论的核心。

1 完美访谈的要义

“完美”经常是和“无缺”联系在一起出现的,指完备美好,没有缺陷。完美严格说来是心里遐想的世界,现实中并不存在;是人们渴望得到并追求的一种理念和动力,是存在于思想中的。我们以“完美”一词来修饰访谈,意指优秀的访谈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无限接近于完美。

笔者认为,完美访谈应该具备诸多条件和要求,只有满足了这多重内在的逻辑要求和外在的审美要求,方可称其为完美。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完美的访谈必须实现三方满意,即被访问者,受众和主持人均满意。被访问者满意,这是访谈成功的根本和栏目延续的基础;受众满意,这是访谈成功的外现和收听的基石;主持人满意,这是对自我的肯定和向前迈进的动力。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访谈栏目都能够成功突围并且长盛不衰。如果只是被访者和主持人满意,就会曲高和寡,失去听众,进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如果主持人和听众满意而被访者不满,那么,就会难以寻找下一个访谈对象,也会伤及栏目的生育。如果被访者和听众满意,而主持人不满意,那么也会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消减节目的原创性主动性。完美的访谈,展现的是一种能力与境界:这是一场头脑风暴,是一种高强度的信息交换,是沟通的艺术表达,这是智慧的大众共享。访谈结束之际,理应是对话双方成为知音、留下佳话之时。

从文化的角度看,完美访谈具有审美价值、史料价值。访谈对话的是名人,这些艺术界名流,皆为业内能力水平高超而备受大众瞩目和景仰的人物。通过访谈,闻其声,晓其情,明其义,是对人生智慧人生阅历与成功捷径等的直接汲取,是对自身能力与修养的最好提升。美是生活,分享他们的经验就是与崇高同行与创新同行与成功同行,也即与美同行。访谈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其栏目本身会带来经济效益,其衍生品会带来市场收益。而完美访谈本身就是品牌,品牌自然具有收藏价值,完美的名人访谈具有不可复制性,尤其是对那些年逾古稀的名人访谈,更是对即将逝去的文化一种及时的抢救与珍藏。中国古人将“相知”分为三重境界:恩德相结,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谓之知心;同气相求,乃谓之知音。明代冯梦龙先生曾作《高山流水》:“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言念知音。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能够在那样的激情时刻与名家对话,并且能够比肩地与名家对话,都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经历。留下的,都将成为文献档案。完美访谈,也必将借此而不朽。

2 完美访谈的结构

“在最后一张幻灯片中,一个路牌上标识着“科技”与“人文”两条街的交汇口。乔布斯着重阐述了其人生的一个理念:“苹果之所以能够创造出iPad这样的产品,是因为我们一直努力融合科技和人文艺术。”这是《史蒂夫•乔布斯传》中记载当年iPad亮相的一幕。众所周知,乔布斯是当代完美主义的代表。而人物访谈在如何追求“单一产品”的尽善尽美上,与“苹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访谈中的“提问”与“回应”,同样类似于两条河的交汇处,一面是被访者的历史长河,一面是主持人及其所代表受众的欲望长河;而两者的融合推进,更有赖于主持人的倾听与引导。除了提问与回应,访谈还涉及“倾听”,这三个基本环节并非孤立的断面与简单的反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通过递进、反复与交融,共同构成了线性传播的基本结构,基于这一结构优化的生产线,才能制造出听众挚爱的完美产品—品牌栏目。

2.1 提问

访谈最重要的就是第一个提问。第一个提问是否巧妙是否贴切是否得体,关系着访谈的气氛,话题的走向,彰显着主持人功课的深浅,甚至决定着访谈的成败。在这个意义上说,第一个提问无疑是撬动地球的支点。

完美访谈向来重视第一个问题的提出,并且都是深思熟虑的样本。我们来看看《红雨访谈》关于第一个问题的设计。“马老师您好!刚才我一进您的书房,看见一面墙都是《组歌》的碟子,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把我震撼了。有人说您是为《组歌》而生的,这么多年来,您参加了上千场的演出,而且把所有《组歌》的资料收集得这么全,我觉得您太了不起了!”这是访问组歌合唱队员——男低音歌唱家马子跃先生的第一个提问。我们看到,主持人用一连串的赞叹引发老人的谈话兴致。“一面墙”、“震憾了”、“为《组歌》而生的”等一系列的细节明确无误地传达给老先生的信息是,来访者的观察是仔细的,态度是真诚的,赞美是由衷的,因而一下子就会引发心灵的共鸣,访谈也就得以顺理成章地进行。假如主持人对文化人的书房陈设、座右铭等视而不见只顾一味生硬地提问,那该是多么大煞风景。主持人现场组织语言表达情感引发话题的急智是必不可少的。再如,对话因一曲《太阳岛上》而成名的歌唱家、很少接受外界采访的郑绪岚时,第一个提问极其轻巧:“郑老师,一直觉得您很神秘,多年以来我们都觉得您是哈尔滨人?”,这个问题的潜台词是,你首唱的歌曲火了自己也火了太阳岛,全国人都以为你是哈尔滨人了。而回忆成名时刻总是幸福的,出生在北京的郑绪岚的对话兴致马上就被点燃了,她紧接着兴奋地说:“好多人都以为我是哈尔滨人,不过我是哈尔滨的荣誉市民”。在通过电话直播访问现居北京的吉林籍著名词曲作家孟庆华时,主持人的第一句话是:“孟老师,虽然此刻你身在北京,我相信你的心已经在 归乡的路上了。”自然而然就勾起作曲家对故乡和往事的回忆,进而谈起大学生活和当年工作的记忆,也使听众了解到这是从家乡走出去的作曲家,自豪感油然而生。

由此可推断第一个提问的最佳路径应该包括:寻找对话者人生的闪光点,光环引入;寻找对话者的人生的转折点,坎坷引入;寻找对话者爱好的切入点,兴趣引入;寻找相关信息的串联点,节点引入,等等。总之,第一个提问要引发兴趣,激绪,散发思维,明确无误地告知对话者,我们号过你的脉,我们懂你,我们是对话的对手。

2.2 倾听

访谈的确是个不断提问的过程。恰当的提问,有可能会首次披露被访者鲜为人知的故事,挖掘他们或者坎坷或者可亲可爱的人生故事,将其对生命的领悟与受众完整分享。但访谈绝不是简单的提纲式的线性推进,不是提问再提问一问到底,如果真的完全按采访提纲,按既定思路,那么访谈就不是思想的碰撞,而是循规蹈矩般的标准的无趣的你问我答。“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访谈的高级境界,是要从他们身上找出一些未经披露的或者不曾了解观察到的东西,主持人必须同步进入对话者的思想世界、思考方式,并且有能力复述、还原其感受、思想和意愿,引发共鸣与谈话的愿望。这个过程就是短暂的倾听过程。

倾听对主持人意味着什么?倾听是思考的根基,考验着展现着主持人的分析能力,亲和力与知识修养。只有认真倾听,我们才能分辨出对话者的共性与个性,精神与思想,继承与创新,才能探寻出对话者打动人心的遗传基因,才能避免对话的碎片化模糊化。主持人必须做到边倾听边思考,随时准备追问下一个受众感兴趣的话题并适时作出机智的回应,这也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一点。

2.3 回应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有这样一句话:“有境界者,则自有名句,自成高格。”对访谈栏目的主持人来说,对话名家大师,对话那些有创作体会、理论造诣自成体系的人士,必须站在同一境界与其对话。如果说,提问能事先设计的话,那么回应就不可能完全按照事先的预测写到提纲里。现场访谈,总要有意想不到的话题话语闪现,总要有思想的碰撞产生火花,这都需要主持人及时作出回应。这也是前面强调的倾听之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回应,而回应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进一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粘连发问,通过新的有冲击力的提问,丰富对话的内容与含金量。

回应对主持人意味着什么?回应是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行解读,是代表听众对智慧人生的科学赞赏。回应能否直达对话者人生与心灵的深处,能否由访谈对象成为朋友,成为知音,取决于主持人的功力、阅历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当主持人的回应不断博得对话者的由衷赞赏,这种和谐的对话持续达到一定时间及一定信息量,双方在心态上就因信息交流产生的了解度的累积而产生熟悉的情绪,主持人就会以深度认知打动对话者。

比如在对话歌唱家柳石明时谈到柳老师演唱的民歌时主持人灵机一动,说出自己的感受:您演唱的虽然都是民歌,但每首歌却唱出不同的风格风味,这是非常难得的。柳老师立刻兴奋起来:“你说的太对了,这就是我想要讲的行腔的问题”。

与“开花调皇后”——山西左权歌唱家刘改鱼交流时,这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说出自己的忧虑:“现在音乐学院的年轻学生每天都在找声音的位置。”主持人联想到刘改鱼不舍左权那块沃土,扎根民间,马上回应:“要想找到声音的位置,必须先找到脚下的位置。”刘改鱼说:“哎!太对了!”

访谈范文第2篇

一、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和退出情况及问题

(一)基本数字

2014年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47户5290人、贫困村2个,贫困发生率8.5%;2016年经过第三次回头看重新核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96户6059人,其中未脱贫户1102户365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5.9%;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57户5831人,其中已脱贫户1779户5662人,未脱贫户78户169人,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26%。

(二)识别和退出程序

自2014年以来,我们采取广泛宣传,农户申请,村组群众评议,大数据比对信息,村委会驻村工作队核查后初定公示,镇级拟定公示,县级确定公告的方式精准识别贫困户,紧盯错评漏评,全面细致排查非建档立卡低保户、五保户和残疾户等重点人群,对符合贫困标准的,及时识别纳入,对不符合贫困标准的,给予重点关注和帮扶,通过实行动态管理,坚决杜绝两该两不该现象。在精准退出上,严格执行退出标准和程序,按照贫困村出列标准,对拟出列村贫困发生率、特色产业、集体经济收入、“双基”改善情况等逐项核查、逐项验收。把住“一达线、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的底线,对拟脱贫户逐户算账、逐项核对,在取得贫困户认可后,通过“两评议、两公示、一公告”程序后,给予标注脱贫。为防止出现漏评、错退情况,我镇建立健全了“防止返贫加强监测预警”制度,针对现有的脱贫监测户12户21人、边缘易致贫户47户189人,均根据家庭现状和发展需求落实各项救助帮扶政策。

(三)存在问题

在2017年之前,由于扶贫对象的识别过程缺少数据比对环节,再加上有的群众收入变化明显,虚报自家的家庭经济情况、夸大自身存在的困难,为精准识别贫困户增加了难度,造成镇村不能精准判断申请贫困户对象的实际家庭情况,少部分有车有房的群众被误纳入建档立卡对象。虽然后期在各类数据比对和审计过程中发现了这些问题,也采取了清退措施,但仍在少部分群众中造成了识别不精准的印象。

二、扶贫项目精准安排情况及问题

(一)扶贫项目简介

到户扶贫项目主要以种植、养殖产业扶贫、光伏产业扶贫为主。2016年以来,共实施到户特色种养殖产业项目3910个,发放产业补贴资金688万余元。全镇已实施光伏项目四个批次,建设光伏电站15个,装机总容量5.44兆瓦,惠及贫困户1184户,年均收益3000元以上,惠及贫困村2个,年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益超过5万元。

到村扶贫项目主要以双基建设和村级产业发展项目为主。2016-2020年,县财政共拨付我镇债务资金和专项扶贫资金1372万元。共实施基础设施改善项目34个,从绿化、亮化、硬化、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民文化广场建设方面帮助两个贫困村较大程度改善了基础设施和基础公共服务;拨付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60万元,通过建设扶贫车间、资金入股产业项目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投资125万元建设贫困村产业项目3个,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以上。

(二)存在问题

村级扶贫资金缺乏整体规划性。主要体现:1、受资金限制。县下达到乡镇的扶贫资金只限于贫困村,少部分非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基础公共服务仍在存在短板。2、受思维限制。扶贫项目由村一级向上申报,村一级干部常年处于基层,局限在本村目前的状况,对扶贫项目建设没有较长远的规划,只能被动通过入股分红的方式简单分红,村级扶贫资金缺乏效益。

三、精准帮扶实施情况及问题

(一)精准帮扶情况

为了加强扶贫队伍建设,我镇为12个行政村居配备了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采取调整配强一批、培训提高一批、下派注入一批、考录补充一批、培养储备一批的措施,选优配强村级扶贫力量,确保每个村居都有扶贫专干、资料员、微机员。营造县委宣传部、县应急管理局、县第一初级中学三家帮扶单位和413名县乡村三级帮扶责任人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氛围。通过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扶贫干部业务能力,以查漏评,纠错评、错退,提高识别精准度、政策知晓度、群众满意度为目标,做到责任落实、精准识别、核实收入、档案规范、压力传导到位,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确保工作高效运转。党委扩大会、党政联席会、镇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每周调度脱贫攻坚工作不少于1次。建立镇班子成员包点到村、各级干部帮扶到户包保负责制。

(二)

存在问题

一是少部分帮扶干部对脱贫业务不熟、政策不清,精准帮扶仅停留在结对和走访慰问层面。

一些贫困户的帮扶计划缺乏针对性,难以做到精准施策。二是帮扶中大多采取资助类的扶贫,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力度不够。

四、后续巩固脱贫退出成果的意见建议

一是双基建设仍需加强。

随着扶贫资金项目的大量投入,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有了大幅改善,但是非贫困村的基础设施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二是资金投入仍需加大。未脱贫户大多是“老少病残孤寡灾”等困难群体,自主生产生活能力较弱,较为依靠政府转移性支付。三是内生动力仍需激发。极少数贫困户仍有“等靠要”思想,仍需要通过“扶人扶智”全面激发内生动力。

五、疫情期间脱贫攻坚开展情况

第一是就业帮扶促增收。

组织好贫困劳动力返程返岗和外出务工,积极开展“三送三问”活动,已发放宣传资料和口罩420余份。摸排出全镇1924人贫困人口有务工需求,截至4月份,已全部上岗就业。其中车间吸纳就业59人(贫困户29人)、公益岗位就业139人、增岗就业26人;对于有就业帮扶需求的525人提供岗位信息,向园区企业送工115人。

第二是主体带贫促增收。

2家扶贫车间和2家涉贫农业经营主体全部复工,带动贫困户39人月均增收2000元左右。

第三是发展产业促增收。

193个春季到户产业正在加快实施,已审批193个,拟拨付资金73.15万元,已拨付资金25.5万元;贫困村编报特色种养项目2个,已审批1个,拨付资金40万元,正在推进实施。

访谈范文第3篇

冬季是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在寒冷的冬季,如何正确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一旦发病,正确的治疗方法是什么?2012年12月11日15时,本刊特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白春学教授做客“新浪微访谈”,就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话题与网友交流互动。本期选登微访谈的部分精华内容,与广大读者分享。

 

一氧化氮NO:夜间久咳不止,难以入睡,该如何选用药物?

白春学:首先需要明确病因,排除哮喘、胃食管反流等疾病。若有必要,还需进行胸部CT、肺功能和气道激发试验等相关检查。

张蓉180:咳嗽已有1个多月,胸片无异常,服用抗生素已三周,川贝吃了一周,还是有咳嗽,这是怎么回事?

白春学:如果你没有服用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抗高血压药物,需进行肺功能、支气管舒张激发试验、24小时食管pH监测等检查,排除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引起的咳嗽。

 

简单Dsimple:患过两次气胸的患者,如何预防第三次发作?谢谢!

白春学:已发生过两次气胸的患者需要做一次胸部高分辨CT检查和肺功能检查,还需做哮喘的相关检查,以便发现气胸的危险因素。治疗方面,首先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辅以支气管舒张剂和化痰药物,防止肺大疱进行性加重。若肺大疱再次破裂,可以行胸膜固定术。

 

幽闭公主smn:请问哮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炎有什么区别?

白春学:哮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哮喘是过敏原诱发引起,喘息性支气管炎可以与过敏原无关,但两者症状相似。支气管舒张试验、过敏原测定和气道激发试验有助于鉴别诊断。

 

新晴微微:我的一个亲戚患支气管扩张多年,时常发作,不知这病治得好吗?

白春学:支气管扩张是一种器质性病变,主要依靠内科治疗,如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感染和对症治疗等。如果病情反复发作,症状较重,且病变局限在一个肺段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大众医学杂志:若想深入了解呼吸病防治相关知识,欢迎登录《大众医学》官方网站popumed.com,搜索关键词“慢阻肺”“肺炎”“支气管扩张”等关键词,可阅读近年来在《大众医学》杂志上发表的相关文章。

 

caixiafe:我最近1个月反复声音嘶哑,晨起有痰,咳嗽一两声,有时鼻塞。近两天,咳嗽加重、少痰,夜间和晨起明显,影响睡眠,但没有发热、气促等,胸片未见明显病变。我现在口服清咽利喉颗粒,不知我这种情况该怎么治疗,有必要服用抗生素吗?

 

白春学:反复咳嗽、声音嘶哑,偶有痰的情况可以由很多原因引起。你应去医院就诊,行进一步检查(如胸部CT、过敏原检测等),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治疗,千万不能盲目治疗。

 

鸿音:有感冒征兆,吃什么药可以预防?

白春学:感冒症状主要包括:发热、流涕、咳嗽等,若伴有全身肌肉疼痛,还要排除流行性感冒。预防感冒的最好方法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如加强体育锻炼等。免疫力较弱者,如老年人,可以接种流感疫苗。

 

天生爱户外de狗狗:吸烟、吸二手烟和感冒有关系吗?

白春学:有关,香烟烟雾中中含有很多有害物质,会影响呼吸道纤毛功能,影响人体免疫功能。无论吸烟者,还是吸二手烟者,都容易罹患感冒、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部肿瘤。

 

访谈范文第4篇

二蛋见义勇为,成了当地新闻。这不记者特地到他家去采访。

问:姓名?

答:二蛋。

问:文化程度。

答:一年级。

问:平时干什么工作?

答:放羊。

问:放羊为子什么?

答:挣钱盖房。

问:挣钱后有什么打算?

答:娶媳妇生孩子?

问:娶妻生孩子后呢?

答,:让儿子放羊。问:你最祟拜的人是谁?

答:张大虎。给乡长开车。

问:你最敬重的人是谁?

答:俺娘。去年俺得病没有钱了。医院让出院。俺娘买了血给俺治。

问:你最痛恨的人是谁?

答:村支书,他扣俺小麦直补。

问:你最感动的事是什么?

答:去年讨工资没要回一分一分钱,俺不想活了,上了大铁塔。是警察把俺救了,还替俺要回工资。

问:你最向往的是什么?

答:下辈子做城里人。

访谈范文第5篇

那天,不知什么时候,外面开始细雨绵绵。室内的谈话因为艺术也变得风雅起来,与古风、古韵的陈设一起,营造出了不一样的心情和气场。

《私人飞机》:我很好奇,作为一位艺术家,怎样才能做到跟所有庸俗的、肤浅的、伪装的、陈腐的艺术划清界限?

曲磊磊:近二十年,我的创作是按系列和分主题进行的,大约每5年和10年完成一个。从1989年年底到1995年,做了《梦中的太阳——我的半生》系列,为的是温故知新,弄清楚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从1996年到1999年,做了《此时此地——面对新世纪》系列,探讨在同一个时空点上,人类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心理共性;从新世纪开始到2005年,做了《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史诗》系列,通过普通人真实的生存状态和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去探求人性的普世价值;从2005年到现在,做了《笔墨光影》系列,这是一个以人体为主题的唯美主义系列,试图以中国的笔墨语言,去实现欧洲文艺复兴大师们的追求。笔墨如何解决光影的问题,是基于怎样达到作品的深度和力度的要求上必然提出的。读一遍《中国美术史》,你就会发现,对光和影的理解,以及对人体解剖的认识,这正是我们长于古人之处。同时,什么是东方的,什么是西方的,什么是现代的,什么是古典的,我想以自己的作品去回答那些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我还同时开始做3个新的主题系列:《矿工》、《母亲》以及《千年帝国》,其实都是以前几个主题的延续和深化,也就是对历史、文化和人性的进一步探讨。

要强调的一点是作品本身在纯粹技法层面上,必须经得起专业眼光和时间的检验。能够做到这些,就可以跟所有庸俗的、肤浅的、伪装的、陈腐的艺术划清界限。

《私人飞机》:说实话,有些艺术我看不懂,很多人可能也会有这样的困扰,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艺术欣赏呢?

曲磊磊:艺术欣赏首先涉及艺术的判断标准,而艺术判断标准是非常模糊的。美术鉴赏其实是一件很个体的事。什么是艺术,什么不是艺术,什么是好的艺术,什么是不好的艺术,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但是我可以说这个我喜欢,这个我不喜欢。这是人判断艺术的一个最通常的标准。好多人说看不懂某些艺术,其实没什么懂或不懂的问题,就是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喜欢,你就有自己的标准。对我个人来说,我的标准底线就是人性,我以这个为本。你喜欢,那画里有些东西引起你的共鸣。你不喜欢,就是有些东西引起你的不适。你不用去深究它。

《私人飞机》:这几年,国内很多人对艺术品投资比较感兴趣,您怎样看待艺术品投资和收藏?

曲磊磊:关于国内的艺术品投资和收藏,有专家说,90%的人用90%的钱买了90%的赝品。官窑瓷器怎么可能有那么多?大师的画怎么可能有那么多?有一个统计,流传有序有纪录的,齐白石的画是2万幅左右,跟毕加索差不多。张大千的画大概也是2万幅左右。但是这两个人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画都是在20万幅,也就是90%都是赝品。

目前,中国市场要把两个概念分清楚,艺术收藏和艺术投资是两回事。艺术投资没有错,但是你不能把投资说成收藏。大部分人现在是做艺术投资,而且更多的人是短线的。我今天买了明天就能涨多少,下个月就能增值多少,明年就能翻倍多少。

我只想把画画好,当然也希望人们喜欢,真心收藏,不是为了去倒卖的。你真喜欢它,就把它留在家里,留给你的后代或者进博物馆。好的收藏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朝夕与共。

我希望自己的作品是终端收藏,是博物馆的东西,是美术史上的东西。我用一段时间画唯美,就要解决水墨和光影的问题。中国美术史上没有这个东西,单腿的东方或西方艺术家都做不了这个。我做的这个,将来有一天放在卢浮宫,跟文艺复兴大师的作品放一块儿,我心里还能踏实,才算把事做好了,这是我定的标准。

《私人飞机》:和浮躁的艺术家们相比,你如何看待自己的?

曲磊磊:画画是一种纯粹的个人行为,我知道除了像别人一样要生存之外,如果还有一点儿个人的追求,就得为实现那个追求付出更多的努力。对画家来说,时间、眼力、精力、体力以及对生活的体验和洞悉,加上必经几十年锤炼的技法和功力,这些因素同时具备的时光是非常短暂的,我深知此理,所以能够甘于寂寞,安于清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画室内外,辛勤而愉快地工作。 我不愿意跟别人比,缺乏自信的人才要跟别人比,唯一重要的是,把自己想做的事尽善尽美地做好。

和曲磊磊告别的时候,雨过天晴,后海水面金波跳跃,天际一片云蒸霞蔚。他说已经答应女儿10月1日她生日时一定赶回伦敦陪伴,所以要陪着老妈提前过中秋了。“女儿是我最满意的人生作品”,说这话的时候,曲磊磊的脸上流露出深深的幸福感与满足感。

In September, in a private club in Yanqing, Beijing, U-Jet met Qu Leilei, who travelled from London to visit his family in Beijing. I was impressed with his modesty and gentleness, and the way he immediately enriched your understanding of art with accessible language. We met again before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n a private restaurant at Houhai of Beijing. We were sitting there appreciating the beautiful scene through three sides of glass walls. Mr. Qu Leilei has been living in England for more than twenty years, but Houhai is always dearest to his heart. “I was here training for sampan,” he pointed to the lake in front of us.

A drizzle came down without us knowing when it started. It couldn’t be more befitting to talk about art in a room decorated in elegant, traditional style.

U-Jet: I’m curious about how do you resist all those that are vulgar, shallow, pretentious and stale as an artist?

Qu Leilei: For nearly twenty years, I having been painting different series and themes, and I completed a series for every 5 or 10 years. Between 1989 and 1995, I worked on the “Sun in Dream – My Half Life” series to reflect and explore who I am. From 1996 to 1999, I did the “Now and Here – Facing the New Millennium” series, exploring history, present and the future at a particular junction of time and space. The next series lasted till 2005, and I called it “Every Lifetime as an Epic”, in search of universal values by capturing how ordinary people live and perceive life. From 2005 to today, I focused on “Brush Ink Light Shadow” series, an aestheticism series. This is about human bodies, and I am trying to use Chinese language of brush and ink, to recreate what masters of the Renaissance were searching for. How to deal with light and shadow with brush and ink? This is almost inevitable when one looks for the depth and strength in one’s works. If you read Chinese history of fine arts, you will see that we are doing much better today than our forefathers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light and shadow, as well as human anatomy. But what is east, west, modern and classic? I want to offer my answer to those questions forever debated. I am doing three new series at the same time, Miners, Mother and One Thousand Year Kingdom, which are actually the continuation and a deeper review of the pervious themes, and a further exploration of history, culture and humanity.

What needs to be emphasized is that one’s works must withstand the test of professional eyes and time, with regards to pure techniques. If I can do that, I can break away with all those that are vulgar, shallow, pretentious and stale.

U-Jet: To be honest, I don’t understand some art. Others might be bothered similarly. What is true art appreciation?

Qu: It starts with criteria for art, which can be very ambiguous. Appreciating art is very personal. In terms of what is art, what is not, what is good art, and what is, people have different views. I can definitely say I like this, and I don’t like that. This is the commonest criteria to judge art. Many people say they don’t get it. Actually it doesn’t matter, what matters is whether you like it or not. If you like it, you have your own criteria. Personally, my bottom line is humanity, that’s most fundamental. You like it when what you see strike a chord. You don’t like it when things make you uncomfortable. There is no point departing from this basic point.

U-Jet: Many people in China are interested in investing in art. How do you see art investment and collection?

Qu: Some experts say 90% of people spend 90% of money buying 90% of fake. How on earth could there be so much porcelain from official kiln? How can there be so many paintings by masters? Here are some numbers. Qi Baishi painted about 20,000 paintings, roughly the same of Picasso, and so did Zhang Daqing. But there are 200,000 paintings of each circulating the market. Indeed, 90% are fakes.

Art collection and investment are two completely different concepts. It is not wrong to invest in art, but you cannot claim you are collecting. Most people are in investment and more are doing it for short term. I buy something, and it appreciates tomorrow, and more next month. Prices increase by several fold next year.

I just want to paint well. Certainly I hope people like my paintings and collect them out of love. I don’t want people to trade my works. If you truly love it, keep it at home, leave it to your offspring or give it to the museum. Collections are part of your life and you live with them.

I hope my paintings are for ultimate collections – for museums, for art history. I spent some time on aestheticism painting to resolve the issue of using ink to express light and shadow. We don’t have that in art history. Single-legged eastern or western artists cannot do that. I’ve done it. If my works go to the Louvre one day and be placed with the great works of the Renaissance painters, I will be fulfilled. This is my criteria of having done something meaningful.

U-Jet: How do you see yourself in comparison with impetuous artists?

Qu Leilei: Painting is purely personal. One has to survive in this world. But if you try to achieve something, you need to put in additional efforts. For a painter, you have an extremely short window in your life, when you are completely there – having the time, good eyesight, energy, physical strength, understanding of life, techniques and skilled tuned over decades. I know this deeply, and that’s why I can put up with solitude and limited means to work day and night, year after year in my studio, diligently and happily. I don’t compare with others; only those lacking confidence do so. The most and only important thing is to do what one wants to do as well as possible.

When I said goodbye to Qu Leilei, the drizzle had stopped and it was fine. The waves on Houhai Lake danced in gold and there were lovely rays in the sky. Qu said he had promised to go back to London for his daughter’s birthday on Oct 1st. And he needs to be with his mother for an early Mid-Autumn Festival. “My daughter is my most satisfying work of life,” he was radiant and full of happiness and content.

无论是在百度还是谷歌上搜索“星星画会”,都能找到如下描述:

1979年9月27日,中国美术馆出现了奇怪一幕。馆内正在展出《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馆外公园的铁栅栏上,却起起伏伏地挂满了奇怪的油画、水墨画、木刻和木雕。这些怪东西吸引了不少路过或打算进馆看展览的观众。 这就是“星星”美展的第一次展览。这些个性大胆的作品,让看惯了“”绘画的观众大吃一惊。“那些作品的表现手段是自由的,是我们从未看到过的。展览像原子弹炸到中国艺术界一样。”

“星星”美展的动议和想法,最初来自在一家皮件厂当工人的黄锐和在一家机械所当描图员的拄拐杖的马德升。1978年年底,成立了以这两人为首的筹备组,加入者有在《世界图书》当临时编辑的钟阿城,有化名为薄云的当时刚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做研究生的李永存,还有在中央电视台照明部工作的曲磊磊和在广播文工团工作的王克平。

This is what you will find on baidu and google when you search for “Star Painting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