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设计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房屋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策略
1.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风险与原则
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初衷往往都是好的,但是否所有的优化工作都能够实现目标呢?一些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虽然投入了大量精力、时间进行方案优化,但由于工作方法不当,往往出现调改了一个地方,却引发更多相关问题的现象。经过反复调改,却发现不是对中标方案进行了“优化”,而是丑化、劣化了原有方案,甚至颠覆了中标方案,轻者延误了工期,重者则造成工程建设管理的重大失误。因此,为了实现优化目标,达到理想的优化效果,在建筑设计方案优化过程中,如下几条原则是应该严格遵循的:
1.1识别并坚持中标设计方案的精髓,避免颠覆性的修改设计。
招投标制度对中标方案的法律地位是有明确规定的,且大型重要项目的中标方案一般都经过了建设单位高层领导的认可,所以不能敞开来优化,而是应该充分挖掘、识别、提炼出原有中标方案的亮点,在保持原有方案精髓的基础上开展设计优化工作,切忌进行颠覆性的修改。
1.2坚持并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主导作用。
优化不成反遭劣化的原因可能来自多方面,但非专业因素过多地干预甚至主导优化过程是其中一项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建设单位的参与热情或领导的主观意愿不知不觉中影响或压制了建筑师的创作空间;另一方面,中标单位也常常存在任务完成式的被动工作心态,结果是系统思考不足引发更多的问题,造成方案的劣化。虽然建筑设计方案优化是一项需要多方参与、博采众长的活动,但同时,也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为确保优化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来自各方面的的意见与建议必须要经过建筑师的整理、甄别与过滤后,通过专业的设计手段与技术举措加以落实。建筑师要摒弃任务完成式的消极态度,积极承担起方案优化的主导责任。同时,建设单位要给予建筑师以充分的信任与授权,并在工作程序、机制上给予保证。
1.3自顶向下,抓大放小,做本阶段应该做的事。
由于中标方案大多为概念设计深度,在设计方案优化阶段,应采取自顶向下的优化策略,优先着力于宏观与总体层面上的要素,重点关注于本阶段必须完善与决策的重要事项,避免过多、过早地陷入局部细节问题中。一些设计节点或专业技术措施可以留待工程设计阶段由设计院依靠自身能力加以解决。此外,在此阶段过早敲定的设计细节可能会随着后续设计工作的深入而废弃,造成工作上的浪费。
2.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策略
2.1重视成本要素
目前成本指标已成为限额设计的一项硬性约束,必须加以严格控制。然而,在投标阶段,设计单位的关注点集中在建筑专业,建筑估算往往仅能达到匡算深度。在方案优化阶段,需要结合具体的中标方案,对建筑成本要素进行分析,并基于成本限额指标对功能、材料、结构形式、技术标准等进行全面优化与协调。
2.2关注文化、功能要素
建筑的文化特质与内涵,广泛涉及到历史、文脉、民族、地域风情、风格定位、建设单位的组织文化等诸多方面,且往往难以用明确的语言来加以表述。对文化要素的正确把握与合理表达通常是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中标方案能得到评标专家的认可,一般会在文化要素的诠释方面有独到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已全面到位。在方案优化阶段,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均应对文化要素给予充分关注,并通过反复的沟通与论证,以准确把控建筑的文化定位与建筑格调。
在功能方面,由于招投标之前尚无建筑方案雏形,建设单位对功能需求的描述往往是粗线条的,大量技术指标尚有待细化与明确。因而,在方案优化阶段,需要基于中标方案对功能要素进行梳理,并逐一验证落实。同时,力争通过功能集成,碰撞、激发新的想法和创意,使功能更趋完善与优化。
2.3加强质量设计与优化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对工程施工施工质量有一定影响,因此,要加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中关于质量的设计与优化,以此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建筑工程质量设计与优化首先还要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组织架构进行优化,构建以法人为主的、专业技术人员与专家为主导地位的、基础质量管理人员为管理基础的全方位质量管理架构。同时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质量管理与技术管理规程进行具体化与细化,以此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可靠性,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与管理对建筑投资企业与施工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为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达到高标准工程的关键。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是通过人员优化、项目设计管理优化以及科学的统筹安排来完成的系统工作。设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基础,并对每个设计人员的专业项目进行整合,使专业人员的强项得到发挥,以此提高设计方案的质量。
2.4基于倒三角工作法的建筑设计方案优化模式
“倒三角工作法”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提出的一种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工作模式。下面将结合某总部办公大楼建筑(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设计方案优化的具体案例,对基于倒三角工作法的方案优化模式进行简单介绍。如图1所示。
该项目的工作过程在启动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工作之初,工作团队采用“头脑风暴”法,列出中标方案的精髓以及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设计特质与手法,并由高至低排序,构建出如图1所示的“倒三角”模型。五段式的体量关系集中体现总部大楼的稳重和大气,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认可度与接受度也最高;其次是位于建筑中部的通高中庭,成为夜景效果的视觉中心;再其次分别是德式的建筑立面肌理以及对称式的功能布局。基于倒三角工作法,在优化过程中,沿倒三角逆向而上,首先从位于“倒三角”最底层的功能要素入手,依据功能使用的合理性,结合出入口的交通组织,在保持对称性的基础上,将其功能布局从“东西分区”调改为“南北分区”。进而,从文化要素入手,在保证其立面肌理的基础上,对立面色彩、幕墙比例进行优化,使其更符合该企业的文化定位。之后,从绿色环保节能出发,对通高中庭进行了内部尺度的优化。而对于专家和领导普遍认可的五段式体量关系,则作为方案的重要特质原汁原味地给予保留。
总 结
现代房屋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要求的提高,对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工作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以全过程、全面性的管理理念和新的设计思路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与优化,才能提高投资效益,同时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存在问题;有效措施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国家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对基础民生的建设,公路建设、水利工程、城市居民建筑等,是最为常见的几种建筑类型,它们与人们的工作、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能够有效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对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十分有利。因此,如何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已经成为当前建筑施工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1 建筑结构设计的现状分析
1.1 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烈
设计人员的O计理念将直接决定建筑结构设计的舒适度与安全性。如果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强烈,就无法及时发现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隐患,甚至会出现设计人员过分追求对建筑审美价值的提高,而忽视对建筑实用性以及安全性的提高。从建筑安全事故原因分析数据来看,由于设计不合理而引发的建筑安全问题占据着较大比例。建筑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不仅会直接降低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而且还会对后期建筑施工的有序开展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出现工程返工、工期延长、建筑成本增加等问题,对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十分不利。
1.2 建筑质量较差
影响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因素,不仅包括设计人员专业素质水平的高低,而且还包括施工环节开展的高效与否。材料质量低、操作流程不合格等,是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几种问题。这些问题会极大降低建筑设计结构的安全性。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建筑行业在施工过程中的资金流动性较大,不便于管理,无论是在工程质量监管过程中,还是在资金控制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的漏洞。一些工作人员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谋取利益,就会出现收取回扣、挪用资金、偷取施工材料等行为,从而使建筑材料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降低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此外,一些建筑单位为了能够获得更大的效益,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就会擅自降低建筑材料使用标准,进而造成工程建筑质量的降低。钢筋作为建筑中的主要材料,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好坏。因此,必须要加大对建筑材料质量的管控力度,为建筑工程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
1.3 稳固性较差
就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大多数建筑的稳固性都有待提高,以便于更好地增强建筑的抗震性能,为建筑使用安全提供保障。一旦建筑受到地震的影响,出现裂缝、坍塌等事故,就会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因此,如何加强对建筑稳固性的提高,已经成为当前建筑结构设计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2.1 增强建筑结构设计的稳固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增加建筑高度,能够有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实现我国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但同时也对建筑的稳固性提出了更高地要求。通常来说,建筑设计是一项十分复杂、工作量极大的工作,设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设计理念,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尤其是对建筑抗震性能的提高来说,我国正处在一个初步探索的阶段,要求建筑设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要树立一个正确的工作态度,不断总结工作经验,以发展眼光去看待问题,从而更好地开展建筑设计工作,实现对我国建筑水平的不断提高。
2.2 加大新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力度
近几年来,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范围都变得越来越广泛。在建筑设计中适当的应用一些新技术,能够使建筑结构的设计更加合理,为建筑安全性的提高提供保障。比如说,在进行建筑设计之前,可以将前期勘测好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然后使用专业的建筑设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果,最后由建筑设计人员进行设计。
2.3 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
设计人员专业素质水平是影响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随着建筑行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建筑技术多样化、施工过程自动化,已经成为当前建筑施工中的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要求,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首先,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设计人才管理制度,加大对设计人员的考核力度;其次,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活动,以确保设计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到行业的发展犹,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最后,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招聘力度,为优秀建筑设计团队的打造提供可能。除此以外,还应注重对设计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为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提高提供保障。
一、建筑设计优化管理的理念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
笔者认为,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
建筑设计成果的质量评定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即使达到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和规程,也不能称该建筑设计就是优良品或精品。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双重创作的结合,是创作构思加科学计算合成的结果。在运行过程中设计构思组合产生出全新的东西,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变化。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二、健全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基础―― 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1)建立法人挂帅的组织机构。成立质量监督机构,即法人亲自挂帅,专家起主导作用的全方位的有机结合体。设立质量检查小组,每个项目均设审核员。以专家为主导是为了掌握专业技术的高标准高质量,法人挂帅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行。主要目的是使这项工作经济化,制度化,责任化。
(2)健全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规章制度的制订要结合实际情况,一定要具体化、细化、量化,特别是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证其运用的经常性和可检查性,以其达到预定目标。二是规章制度要量化,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门别类填写打分。三是设计人员行为要规范,原则性要强,只有我们自己有效地规范了行为,才能使我们的服务对象满意。四是跟踪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更正与处理。五是事前计划要具体,事中控制有措施,事后总结有效果。
三、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运作
建筑设计质量优化,不仅是为了设计产品合格,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而是为了高标准的追求。在设计优化管理运行的前后,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从部分到整体等都是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方法和手段,产出最佳产品。
(1)在定岗定位人员时即时挑选,既要进行优化思想教育,又要注重量才使用,使每一个设计人员都有进取精神,思想中时刻存在着争夺市场的竞争意识。这就是人员的优化组合。
(2)确定每一个项目的优化管理。所谓管理点,就是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比如: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这就是建筑设计项目宏观中既有影响又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点。
(3)设计项目的优化统筹安排。设计项目的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的不同程序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出现差错,大大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随时制订与研究项目的创新计划。凡是设计项目运行过程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都应该进行分析研究。只有不断地向较高的目标前进,优良产品才会不断产出。
(5)提倡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要创新要精品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如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经验,做到这一点也就等于找到了捷径。
(6)提高设计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给设计对象创造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在设计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都能独当一面。
(7)制定优化的最佳目标,打出最低的要求线,尽量把一些定性的要求变成定量的标准,以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
(8)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建筑设计方案对于设计项目十分重要,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首先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然后才是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化。
四、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优化控制
设计运行系统指总体的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而过程是进行设计的全过程。要对其进行优化控制。首先,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也就是运行的各个部分,即管理点,使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优化处理。然后,进行过程的优化控制。如果只提达到质量标准、满足规范、规则的要求,那么建筑设计这个特殊的产品并非是精品。因为建筑设计的创作意识包括科学与艺术的排列与组合。提倡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是始终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去奋斗。这里目标指的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标准。方案有几个,而最好的只有一个。复杂的建筑设计周期短的几周、长的几年,施工的周期更长。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
本人认为,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
建筑设计成果的质量评定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即使达到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和规程,也不能称该建筑设计就是优良品或精品。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双重创作的结合,是创作构思加科学计算合成的结果。在运行过程中设计构思组合产生出全新的东西,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变化。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2 、健全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基础—— 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1)建立法人挂帅的组织机构。成立监督机构,即法人亲自挂帅,专家起主导作用的全方位的有机结合体。设立质量检查小组,每个项目均设质检员。以专家为主导是为了掌握专业技术的高标准高质量,法人挂帅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行。主要目的是使这项工作经济化,制度化,责任化。
(2)健全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规章制度的制订要结合实际情况,一定要具体化、细化、量化,特别是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证其运用的经常性和可检查性,以其达到预定目标。二是规章制度要量化,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门别类填写打分。三是设计人员行为要规范,原则性要强,只有我们自己有效地规范了行为,才能使我们的服务对象满意。四是跟踪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更正与处理。五是事前计划要具体,事中控制有措施,事后总结有效果。
3 、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运作
建筑设计质量优化,不仅是为了设计产品合格,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而是为了高标准的追求。在设计优化管理运行的前后,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从部分到整体等都是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方法和手段,产出最佳产品。
(1)在定岗定位人员时即时挑选,既要进行优化思想教育,又要注重量才使用,使每一个设计人员都有进取精神,思想中时刻存在着争夺市场的竞争意识。这就是人员的优化组合。
(2)确定每一个项目的优化管理。所谓管理点,就是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比如: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这就是建筑设计项目宏观中既有影响又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点。
转贴于
(3)设计项目的优化统筹安排。设计项目的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的不同程序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出现差错,大大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随时制订与研究项目的创新计划。凡是设计项目运行过程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都应该进行分析研究。只有不断地向较高的目标前进,优良产品才会不断产出。
(5)提倡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要创新要精品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如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经验,做到这一点也就等于找到了捷径。
(6)提高设计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给设计对象创造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在设计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都能独当一面。
(7)制定优化的最佳目标,打出最低的要求线,尽量把一些定性的要求变成定量的标准,以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
(8)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建筑设计方案对于设计项目十分重要,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首先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然后才是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化。
4 、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优化控制
设计运行系统指总体的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而过程是进行设计的全过程。要对其进行优化控制。首先,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也就是运行的各个部分,即管理点,使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优化处理。然后,进行过程的优化控制。如果只提达到质量标准、满足规范、规则的要求,那么建筑设计这个特殊的产品并非是精品。因为建筑设计的创作意识包括科学与艺术的排列与组合。提倡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是始终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去奋斗。这里目标指的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标准。方案有几个,而最好的只有一个。复杂的建筑设计周期短的几周、长的几年,施工的周期更长。
在建筑设计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建筑设计过程进行优化控制,以便取得最优方案、选取最短路径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于一身、利用现代化工具去达到目的,而没有必要非得从零开始向上爬。这里技术、信息、情报是很重要的,仅提出设计质量合格的要求,只依据设计规范、条文的被动制约,显然与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形势是极不相称的。
关键词:提高;建筑设计;建筑工程;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Construction design is the soul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also the important role by putting science technology result into the productivity. In this paper, it will mainly discuss on the state and results under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present problems, as well as introduc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measure improvement.
Key Words:improve; construction design; construction project; importance
一、建筑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 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 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 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 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 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 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 以上,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 进深与开间的确定、 立面形式的选择、 层高与层数的确定、 基础类型选用 、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 据统计,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10% ,甚至可达10%-20%。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 据统计,在工程质量事故的众多原因中,设计责任多数占40.1% ,居第一位 。不少建筑产品由于缺乏优化设计,而出现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专业设计之间相互矛盾,造成施工返工、 停工的现象,有的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投资的极大浪费震惊全国的宁波大桥事故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优化设计不仅影响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而且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如暖通 、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洁 、保养 、维修费等,一次性投资与经常性费用有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通过优化设计可努力寻求这两者的最佳结合,使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最低。
二、建筑设计存在问题
1、专业技术知识不扎实
有些设计人员没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 自然设计出的建筑图纸会出现很多问题,给施工带来难度。 例如设计图纸前后矛盾、尺寸不符合实际情况、漏项等现象。据统计,由于漏项与设计变更而引起的费用增加在超预算的各种因素中名列前茅。 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临时性问题更是难以应付, 有的甚至对施工工艺都不太了解。 一些年轻的设计师, 离开计算机,离开图库,大脑一片空白,徒手根本不能画图,不能设计。 这样怎能保证设计质量, 这样的设计在建设过程中如何能成为施工依据。
2、专业之间配合不到位
专业之间的配合不到位,比如说暖通空调专业在方案确定后,没有给结构专业提供所有的设备的质量及基础荷载、位置、尺寸等, 致使结构专业设计的剪力墙中没有设预留孔洞, 给施工带来了困难,也延误了工期。
3、设计人员“思想保守”与过于 " 开放 "“思想保守”体现在结构设计方面比较多,例如:现在很多高层住宅, 剪力墙过多过厚, 由于刚度过大,导致相对侧移值过小,远远小于规范的规定值,一来不利于建筑物抗震, 二来不利于经济。 再如一些钢筋砼构件的设计,为了增加安全系数而加大构件尺寸, 增加了钢筋用量,将纵向钢筋加密设计,钢筋排放过紧,最小间距不满足规范要求, 致使现场混凝土浇筑时,振动棒振捣无法到位, 出现空洞,使得钢筋砼构件强度降低,质量不合格。 设计师 “思想保守”不应该,但不顾现场条件的"开放"也是错误的。它体现在:有些设计师在建筑创作中大量的搞"怪异造型"和"仿制抄袭",认为谁的作品能给人带来某种震撼, 满足其求新、 求异的心理需求, 哪怕是从国外直接搬过来的东西, 就会受到决策者和建设方等首选。实际上这是建筑设计创作的极端表现,这种设计没有考虑到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及整体性, 反而降低了设计品位,徒增造价。
4、技术处理措施不当
有些建筑物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处理。 如:一栋长约90米的学生公寓楼,对建筑变形的问题,按规范应该设置变形缝, 或者采用后浇带。但如果把变形缝的位置设置在房间的中部,既不便于清扫垃圾,也不美观,很不妥当。 又如东西走向的办公楼,存在西晒的问题,没有运用遮阳等技术措施加以解决。
5、忽视建筑节能
据统计,建筑业消耗世界40%的矿产资源和能源。所以,建筑设计注重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 在这方面却我们的设计却做得并不到位, 如:对于大跨度结构工程设计, 总希望将跨度做得越大越好, 而结构的高度与材料消耗量、 跨度是按照指数关系增加的。跨度增加一倍,结构使用的材料用量增加就远远大于一倍,因此不利于建筑节能。
6、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很多建筑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却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如设计得层高越来越低, 有的甚至达不到国家规范要求, 大多数层高都在3米以下。 因为浑浊的空气随热空气上升, 下层空气较为清新,层高过低,会影响人体健康。还有窗户的设计尺寸过小,目前窗户的设计由传统的敞开式被推拉式替代, 使得窗户的实际通风面积只有以前的一半, 达不到通风的要求。
三、提高建筑设计质量的措施
1、 提高建筑师的职业素质
建筑师一方面应当自觉地了解、 预测建筑的发展趋势, 不断提高建筑设计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建筑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仍需加强, 这依赖于建筑设计市场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结构工程师通过自学或继续教育培训等途径,对相关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学习,了解施工技术发展的国内外最新资讯,拓展对具体施工工艺的掌握; 这些,无疑都是有助于设计人员提高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 只要加强对建筑师队伍的管理,把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变成建筑师整体的自觉行动; 只要努力发展建筑的配套技术; 全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社会的文化环境,那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我国的建筑设计质量会越来越好, 相信会设计出越来越多的优秀建筑作品。
2、 优化设计方案
提高设计质量的关键是优化设计方案。而设计方案的优化可以通过开展设计咨询活动实现。设计咨询是业主自愿有偿地聘请权威专家或权威设计机构, 对业主关心的效益问题、 方案的优劣、 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和合理性等进行评估和优化, 从而确定最伏设计方案, 提高投资效益。设计咨询公司具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可就设计方案的可施工性研究建立专项“经验数据库”, 通过设计总结、 知识管理,将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很好地记录和升华,将业务流程中无序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管理,使之成为“可再利用资源”, 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项目, 以实现知识共享和再利用,提高设计水平和效率。
3、 实施建筑工程设计监理
工程建设监理是指针对工程项目建设,社会化、 专业化的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受业主的委托和授权, 根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 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 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的微观监督管理活动。其中设计监理是监理单位受业主的委托和授权针对工程设计阶段进行的微观监督管理活动。我国工程质量事故统计资料表明,由于设计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质量事故占 40%。另一方面, 设计质量不高造成的浪费也非常惊人。因此,推行设计监理,加强设计质量控制是非常必要的。设计监理的主要任务是:审查设计基础资料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协助业主编制招标文件,组织设计方案竞争;审查设计方案的先进性和合理性,确定最佳设计方案;督促设计单位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内部专业交底及专业会签度;进行设计质量跟踪检查, 控制设计图纸的质量;评定、 验收设计文件。设计质量改进应当以设计师为主体,业主、 监理工程师参与,以面向过程、 持续渐进、 积极主动、 预防为主为原则,从设计目标策划、 设计方案改进和设计效果等多角度入手,提出改进。在项目前就让业主、 监理工程师参与到项目中来,对项目实施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提高设计质量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吕戏洋, 马玉刚, 沈伟良.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J]. 知识经济,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