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克隆的作文

关于克隆的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克隆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克隆的作文

关于克隆的作文范文第1篇

关于今年高考作文是否会考非典,最近媒体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报道。刚刚有媒体报道,非典疫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进入高考试题的可能性很大。接着,就有人撰文表示:“从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方向来看,多以话题作文为主。非典是今年的社会热点,但高考作文最好还是别以非典为话题,而教师在做作文辅导时也不宜将目标‘押宝’在非典上。”紧接着又是猜测,“假如我们考非典,那么,做老师的眼下应该如何指导学生作文?将来我们又应该按什么标准来给考生阅卷与评分?”......媒体如此莫衷一是的猜测,使读者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受更多影响的是那些处在关键时刻的高考考生。如此下去,极有可能误导高考考生。

笔者认为,今年高考会不会考非典,尤其是作文会不会考非典,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况且,不管高考作文是否会考非典,对于复习接近尾声的高考考生来说,应该是不论考什么,都应该胸有成竹。毕竟,在2003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作文基础等级要求是“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要做到这些,靠的是平时的培养和训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基础不扎实,临时抱佛脚又怎么能行?的确,非典是现在的热点问题,但热点年年有。比如去年世界杯,北京考题出了关于规则的问题,但是并不意味着你非写世界杯,所以话题不取决于热点。话题作文不一定是当前社会热点,也不一定是流行的话题,而是有哲理的问题、有文化内涵的问题。由此就可以看出,要在话题作文中胜出,靠的就是平时知识的积累,而不是“没有把握”的“一时准备”。

更可怕的是,媒体如果强调非典疫情进入高考试题的可能性很大,那么考生以非典为话题作准备,非常容易产生大量的“克隆作文”。媒体上关于非典的文章千千万万,多得不计其数,尤其是对于非典的反思,更是层出不穷。按理说,考生准备起来应该是如鱼得水,但在资源共享度如此高的现代社会,出现“克隆作文”在所难免。然而,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全国高考作文要求中可是明确指出“不得抄袭”,并且在评分标准里相应规定了处罚措施。如此一来,媒体如果强调非典疫情可能进入高考试题,考生以此准备,不但在作文时束缚了考生的思维,扼杀了他们的自由探索精神,而且可能出现“抄袭”现象,有违高考选拔人才的初衷。

由此看来,关键时刻,媒体还是管住自己的“嘴”为妙。关于高考作文,媒体应该慎重行事,绝不可误导考生啊!

关于克隆的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生作文;兴趣;导课

如何激发中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是中学语文教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才能“乐之”,才能有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且乐此不疲,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教师苦口婆心,费神耗力,学生愁眉苦脸,怨声载道,教学结果可概括为“高耗低效”“事倍功半”。如何解决这种困顿局面?结合自己十几年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经历,感觉下列几点做法实效不错:

一、巧妙导课,激发兴趣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就告诉我们要想吸引学生,必须有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语,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语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作文课,更要重视导语的设计。在这方面,我经常结合近期学过的课文内容、学校开展的活动、流行歌词、网络热词等或唱歌,或讲故事,或诗歌朗诵,或设置悬念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记得我校本学期组织了一次感恩励志主题校会,我就从校园标语“感谢祖国,是她给了我们生存的家园;感谢父母,是他们给了我生命;感谢老师,是他们带领我们遨游知识的海洋;感谢朋友,是他们让我们的人生不孤独;感谢对手,是他们让我们一次次挑战自我……”入手导入关于“感恩”话题的作文写作课。一段激情昂扬、振奋人心的导语,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他们纷纷奋笔疾书,展现自己的感恩故事。在写《我读懂了 》时,我以自己读懂父亲的亲身经历导入,讲得许多学生满眼泪光,使他们也敢于讲述自己家人的真实故事,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在布置作文《 也美丽》时,我导入时在“也”字上下功夫,我说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我说“月圆美”“红花美”“晴空美”“成功美”等,学生就顺理成章地接出了下半句,接下来的审题就轻松多了。巧妙的作文导语,能吸引住学生的心灵,的确可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意料之外的效果。

二、抓住学生心理,选题具有针对性

这个世界因为差异而美丽,在教育上我们一再强调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时而异,所以我选择的作文话题注意了各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阶段特点。

七年级的学生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新奇过后,陌生感可能使他们有一些失落感。我针对这种情况及时调整按各个单元写作的格局,布置了一些切合学生心理特点的作文题目,如《说说我的烦恼》《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宽容把我们的心连在一起》《一次委屈(或兴奋)》……而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生活,学生彼此比较熟悉了,他们天真活泼、充满幻想喜悦的一面展现在你眼前的时候,便布置诸如《放飞一下我的心灵》《生活其实很美》《我终于有了一个快乐的心情》等,这些轻松的话题吻合了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有话可说。

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迫于升学压力他们不得不在书山题海中摸爬滚打,他们也想开开心心地玩耍,但又迫于升学的压力不得不花许多时间钻研书本,矛盾的滋味集聚在心头。对此,我布置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常立志和立长志》《责任是生命之魂》《少年也知愁滋味》……这些题目把住了学生思想的脉搏,切合了他们热议的话题,他们愿说,也愿写。

作文题目或话题能够有针对性,抓住他们的心态特点去布置,写作文就宛似储满水的水库打开了泄洪之闸,会思绪横飞,兴趣盎然。作文成为他们舞文弄墨的舞台、情绪宣泄的场地、真正倾诉自己内心世界的讲堂,使他们有话可说,说出真实事,说出真心话,打开自己封闭的心灵之窗,从而畅所欲言,各显其才。

三、紧跟生活,精心拟题

社会、学校常为学生举办各种活动,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时调整作文题目,使学生写作更有针对性。例如:我们学校举办勤工俭学――摘辣椒,可布置《摘辣椒散记》;举办国庆65周年演讲比赛,让学生试写《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班内召开《克隆技术孰是孰非》的辩论比赛,可布置想象作文《三十年后的克隆技术》……学生对有关内容熟悉,对话题的敏感度高,能充分掀起学生写作积极性,效果不错。

另外,季节、天气的变化,也可以作为作文题目及话题选定的一个依据。这样的作文易于打开学生的记忆闸门,写的事件新鲜,一些新鲜词、细节、过程学生会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还可以有效防止学生抄袭作文的现象,可谓“一箭双雕”。这样的作文学生积极性高,学生有话可写,也愿意写,更能佳作频出。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不仅仅是为考分而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关键。对于作文的教学,我们必须常抓不懈,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

关于克隆的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语文学习习惯 培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是非意识行为,也可以说是不自觉的行为,它是在人的生存,生活实践中经多次重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固的动力定型。语文学习习惯则是在语文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它一经形成就将成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一种倾向和需要,并自动地表现出来。在当前新课程标准的形势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能有一个好习惯终身受益,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内部动力因素。小学高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习惯,各项能力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针对高年级语文学习的特点,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听的良好习惯:学会倾听

课堂听讲,要求学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并做到耳听、目视、心思三者结合。所谓耳听,就是要认真听取教师课上所讲的内容,用心专一,思想不开小差。目视即指认真看书,同时注意教师的每一种表情,每一个动作,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每种演示,这对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心思则是指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要发挥大脑的作用进行认真地思考。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达到“教”与“思”的统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的有吸引力的课堂氛围,巧设思考、入情入境,获取知识,养成习惯。

不仅如此,还必须学会在生活中倾听。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明听人讲话是一种很好的语文学习。在教学中,笔者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听”的方法和要求。如:在与人交谈沟通时,要有热心和耐心,做个“有礼”的听众。别人讲话时,不能随意插话而打断别人讲话,也不能东张西望,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样子。培养学生养成与他人交谈沟通的好习惯,既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培养学生读的良好习惯:学会精读与略读

《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经验也告诉我们,语文学得好的学生无不得益于课外阅读。正是大量的课外阅读,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产生了浓厚的读书兴趣。为了摆正语文课本与课外书的位置,提高阅读的效果,笔者着重抓了两种习惯的养成教育。

1.培养学生养成精读的习惯

对于课文和重要的文章、书籍等,必须要求学生认认真真地读,要做到透彻理解,有些优秀诗文还要熟读成诵。在教学过程中,我除了带领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外,还根据课文内容布置学生去精读其他相关书目。如在教学《早》时,布置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在教学《海伦・凯勒》时,要求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鼓励学生阅读《史记》等。

2.培养学生课外养成略读的习惯

《标准》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能“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笔者要求学生每周至少一次到学校阅览室看一个小时的报纸或杂志,每位学生要准备一本笔记本,看书读报时要做好笔记,经常进行评比,看谁课外积累的知识多。每学期笔者都根据语文课本目录,结合本校图书室藏书情况,制定一份学生课外自读图书目录,分课外必读书和课外选读书两类。每月笔者都要与图书管理员联系,了解本班学生借阅图书的情况,对课外读书积极的学生予以表扬。有时教学中,我也常布置一个主题让学生去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资料,然后在全班交流。如在教学《梦圆飞天》时,我提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神舟号”飞船的信息,并整理好在课上交流。教学《克隆之谜》时,要求学生查找关于科学家克隆的实验及其技术造福人类的信息等。学生爱读书,阅读能力自然增强,写作水平也跟着提高,学生因而喜欢语文且喜欢语文老师,语文整体水平自然而然提高了。

三、培养写的良好习惯:勤于做读书笔记与经常练笔

许多小学生都怕写作文,老师也觉得作文教学是难点和重点。笔者认为要搞好作文教学,就要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多看和练习”。鲁迅先生曾经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这个“多看”,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读的良好习惯。这个“练习”,就是培养学生养成写的良好习惯。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和经常练笔的习惯。“好记忆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个“动笔墨”,就是做笔记。

《标准》要求高年级语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培养学生养成练笔习惯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培养学生养成主动修改作文的习惯。“文章不厌百回改”。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边读边改的方法,带领他们学会自主修改,经常练习,从而养成主动修改作文的习惯,在修修改改中更快地提高写作的能力。

关于克隆的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农村学生;写作兴趣;基础技巧

每次调研考试阅卷时,翻看学生答卷不难发现:内容新颖有创意的作文太少了,充满真情和活力的作文太少了;内容俗套的“克隆”作文到处泛滥,情感空洞虚假的作文比比皆是。究其原因,现在我们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不够规范,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在作文课上,无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规律,把作文课教成纯写作课,使学生失去了写作兴趣。另一方面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大都先天不足,很大一部分农村学生,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又大都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不懂得教育,不能给孩子提供适当的作文指导。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他们的学习更是从来无人问津。

基于以上三方面原因,导致了农村学生与城镇的学生作文能力和水平相差悬殊,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写作目标相距甚远。多数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窄,信息储备量小,观察能力不强,写作技巧匮乏,用于写作的基础知识不足,导致他们不会作文,惧怕作文,或是作文内容虚构,情感虚假。而到了初中,许多语文教师,或是忽略这些情况,或是对这些孩子了解不够,或是教学方法准备不足,往往在一开始教学作文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造成学生对作文的绝望,进而影响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因此在这些学生升入初中以后,我们语文教师就要迅速了解他们的写作能力、写作水平的真实状况,及时转变作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必要的补救措施,使之快速赶上“城市孩子”。

因此,我认为提高农村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更新理念,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作文教学的改革首先是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七年级的教学中,我改变了命题作文的课堂教学,将每周的作文课改成了读书写作课。让学生拿来爱看的课外读物,先凭爱好自由阅读,当迸发出写作激情时,自选主题和形式,作文、日记、读后感等随意选择,内容任意发挥,要求则只有一个: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在阅读时,总会找到和自己产生情感共鸣的事情或情节,总会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篇章。此时恰恰是产生写作欲望,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最好契机。好多的学生在日记里表示,我们在情感表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作文的愉悦。

由此我认识到,更新教学理念,重视素质培养,让学生内心充实,思维活跃,认识水平提高,情感体验丰富,习作兴趣火花自然迸发,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多彩多姿、生动活泼的文章来。

二、引导学生体悟生活,享受人生乐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生活素材,作文才有内容。很难想象一个生活单调乏味的人会写出精彩的作文来。学生习内容空洞,不是学生没有生活,而是学生认识上有误区。总认为伟人、名人的故事可表可写,而自己的故事渺小得不屑一提,岂不知自己的故事才最富有情感,才是最动的人的。因此,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体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应指导农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享受农村纯朴的风俗民情,享受农村优美的田园风光,享受三农政策带来的种种好处,享受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呵护和自己帮助别人时得到的快乐。在享受生活同时,又要善于观察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素材,积累人生经验,体悟人间真情。有了丰富的积累,表达时就可以信手拈来、联趣成文。这就是享受人生的诸多乐趣。

三、品尝读书的快乐,打好写作的基础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的学生家长相对而言更疏于对孩子的管理。农村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电视或电子游戏中度过的,文本的阅读量太低了,造成了写作时内容空洞,写作技巧匮乏。

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写作基础。首先,阅读是唤起写作兴趣的途径;其次,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方法的重要手段。因此要鼓励学生多读多看。书是知识的海洋,具有充实人和造就人的丰富资源和强大魅力。凡有丰富知识的学问家,写作成就卓著的文学家,无一不是孜孜不倦博览群书者。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也要鼓励他们多读书,在阅读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打好写作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引导学生多读书,而且规定了要保证阅读数量。因此应让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结合实际生活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多给他们创造读书的条件和机会,尤其是文学名著。切不可只限于作文书及作文选刊。

四、摘抄,丰富语言积累;练笔,练习表达技巧

即使有了丰富的生活,如果你的语言贫乏,表达思想也是词不达意。有了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才可能笔随人意,甚至可以妙笔生花。所以培养语言素养是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

英国作家约翰逊说过:“为了写作,一个人要翻遍半个图书馆才能写成一本书。”丰富语言应该是大量阅读的目的之一。我们要鼓励和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摘抄优美的文字就是丰富语言积累的一条有效途径。美国作家凯尔指出:“大多数人不理解写作是一门手艺,就像做任何其他的事一样,你总得经过一番学艺。”写作是一门技能,单靠课堂作文是远远不够的,要鼓励和要求学生课外勤练笔,写日记,写感想,不拘于形式,自由表达,写的多了,语言自然就灵动起来了,表达的技巧自然也就娴熟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 刘锡庆朱金顺:《写作通论》

3 钟启泉:《语文教育展望》

4 陈美玲:《新课标下的习作教学初探》

关于克隆的作文范文第5篇

新课改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转变教育思想,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教育这一课题,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创造性人才,即是具有较好的创造力的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关于创造力,是指为实现一定目标,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在中学阶段进行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也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任务。

我们的思维常常是顺向思考,按问题的发生、发展、结局等顺次进行,这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变换思路,不要困于常规,换个角度想一想,从它的反面、对立面思考,常常会出现一番新的天地,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开学之初就向学生提出“三不三欢迎三允许”,即: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师,欢迎随时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欢迎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允许说错做错、允许改变观点、允许保留意见。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像宁老师那样鼓励学生,那么我们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会得到很大开发。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任何创新活动都需要超常的想象力,即我们常说的创新想象力,它是构成人的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创新想象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对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新想象以联想为基础,但远高于联想,因为它需要通过想象创造新生形象,这对学生今后的创造活动至关重要。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上,就是要设计好导语,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讲课用启发式,以启动学生的想象;设疑问难,以诱发学生的想象;布置作业,以开拓学生的想象;开展富有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以发展学生的想象等。特别是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可以更有效地启迪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如:学完《向沙漠进军》后,布置学生思考:假设派你去大西北改治沙漠,请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再查阅有关资料,设计出数种治沙方案。学生除详细地列出课本上已有的植树种草等方法外,还有的学生提出引天山雪水、运冰块等办法,甚至还有的学生想象出大规模克隆耐旱植物等方法。随着一个个方案的提出,学生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了阅读写作的技能,培养了创新想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