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十八和谐综合广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西安市新城区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工作基调,紧抓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城市的历史机遇,围绕“社会和谐、城市宜居”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等各项工作,开创实力创新人文幸福美丽“五个新城”建设的新局面。2013年,该区荣获国家、省市各级表彰135项,第6次获得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称号。
转型发展
2013年,新城区社消品零售总额完成444.63亿元,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2.07亿元,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万元,增长10%。世界500强麦格理集团等知名企业和平安银行陕西分行等24家企业总部入区发展,实际引进内资26.5亿元。“西安民间金融街”落户新城,12家金融机构签约入驻。大华1935文化创意项目进展顺利,“皇城现代商贸聚集区”被确定为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金康路茶文化产业聚集区”被确定为西安市第一批市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民乐园文化艺术区被列为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城市建设
幸福路地区综合改造正式启动。全长5.85公里,宽140米,占地面积1134亩的林带核心区控制性规划及城市设计、幸福路地区基础设施总体规划等编制工作初步完成;林带建设征收安置推进顺利,已腾迁土地500亩,7个项目实现年度投资26.5亿元。东新街清真寺、解放路清真女寺新寺和谐拆迁做法被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刊载。城管、市容两个指挥中心建成并与交通指挥中心联网,城市管理更加便捷。创建精品街区20条,街区面貌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缓堵保畅工作全面推进。建设改造支路2060米,辖区路网构架进一步完善;改造“瘦身”各类工地围挡7776平方米,太华路立交等16个堵点治理效果明显;“小改小革”联席会议制度、“职能部门+街办”综合治理模式等工作被人民网、新华网和省市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辖区交通秩序明显改善。
优美环境
治污减霾工作成绩突出。在全省、全市率先推行老旧小区清洁能源替换工作,完成天然气接通5786户,做法被全市总结推广。拆改燃煤锅炉34台,二氧化碳排放降低3.8%,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7.65%,超额完成市目标4.15个百分点;在全市率先实施建筑工地雾化喷淋降尘方法,道路和工地扬尘得到有效控制。环保年度目标各项任务全面超额完成,全年二级以上优良天数122天,超市目标17天。新增停车位1692个,完成市目标253.67%;新建绿地小广场3个,新增绿地11.2万平方米,完成市目标746.67%。
改善民生
全面完成十件“惠民实事”,全年共发放低保金6787万元、各类救助金2361万元,在全省率先实施医疗救助门诊“一站式”服务。积极创造条件为2949户辖区群众免费发放煤气灶、电磁炉等清洁能源灶具。在全省率先开通“爱心直通车”,扶贫帮困工作实现辖区全覆盖,西一路街道“爱心直通车―美居行动”已经帮助21户特困家庭极大地改善了居住环境,让困难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
奋进2014
稳增长
2014年,新城区将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5%;社消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5%。
精管理
全力以赴做好火车站北广场征收工作,实现道北地区二次腾飞。年内完成全区清洁能源更换工作,推动辖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进一步规范城区交通“微循环”。完成经九路(新城段)道路代征和长乐路至永乐路段道路施工,启动长乐路至华清路段道路建设。实施韩森路东延伸段打通工程和长乐路(二期)道路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六大片区棚户区改造以及老旧小区改造。
惠民生
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坚持把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拓展帮贫救困工作方式,广泛开展“美居工程”,深化“爱心直通车”影响力,不断提高救助范围和水平,使弱势群体有尊严地生活。以扩大居家养老示范点为依托,积极探索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筑绿色智慧城 圆城东幸福梦
年内完成林带征收拆迁,启动林带建设。在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城市的大背景下,以国际视野编制林带规划设计。聚全区之力抓好幸福路地区综合改造工程,并以此为带动,加快全区重点项目建设,实现经济发展量的飞跃和质的提升。
全力建设西安民间金融街 创西部一流金融聚集区
阳春三月,桃李争艳,我们迎来了第107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为了庆祝这个女性的专属节日,丰富我校女教职工的精神生活和业余生活,校工会妇委会决定开展以下活动:
一、举办庆祝“三八”妇女节座谈会
(一)时间:3月7日上午9:00
(二)地点:办公楼356会议室
(三)参加人员:校妇委会委员,女职工代表(每个分会推荐女教授或女博士一名)。
二、组织剪纸、陶艺体验活动
(一)时间:3月8日上午9:00;下午1:30
(二)地点:剪纸室在工程训练中心二楼综合创新平台;陶艺室在一楼南齐工坊(参与者赠送小纪念品)
(三)参加人员:全校在职女教工
(四)组织单位:工会妇委会工程训练中心
三、组织开展女教职工维权行动月宣传、咨询活动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工会工作和妇女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服务女教职工为主线,以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着力推动《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贯彻落实,依法维护女教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女教职工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促进女教职工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二)活动主题
依法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深入推动《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贯彻落实。
(三)活动时间:2017.3.9—3.10下午
(四)活动内容:开展女教职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普及活动,提供《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相关法律咨询。
(五)活动地点:齐鲁广场
(六)组织单位:工会妇委会文法学院分会
四、组织女教职工参加全国第五届“书香三八”读书活动
(一)活动目的:为认真贯彻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女教职工把家教家风文化融入读书活动,切实推动职工家庭文明建设,引导广大女教职工在阅读中传承孝老爱亲的家庭美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爱家爱国的家国情怀,实现幸福美好的家庭梦想,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贡献智慧力量。
(二)活动时间
2017年3月8日至2017年6月30日
(三)活动主题
注重家教家风培育家国情怀
(四)组织单位:工会妇委会图书馆
(五)活动安排及活动内容见附件2,(请参与老师将作品直接发送到投稿网站,同时发送到校工会邮箱:。)
(六)参考书目可以到校图书馆二楼大厅“书香三八”读书专柜借阅
五、组织踢毽子比赛
(一)活动时间:3月7日下午3:00
(二)活动地点:齐鲁广场
(三)活动规则:
踢毽子比赛规则
1、报名要求:以分会为单位限报名人数为10人,其中可报女学生1-2人,也可只报女教工,妇委会委员为领队。
2、比赛规则:
十名队员围成圈踢毽子。
每名队员传接毽子时最多踢3次,但是计数为1次。
在限定时间内,要求每名队员至少传接一次。
接传毽子时,除手之外的任何身体部位均可。
3、比赛结果:以每队在限定时间内的踢毽子总数为准,总数多的排名靠前。
4、奖励办法:一等奖数为参赛队伍的前30%,其余为二等奖。
六、活动要求
关键词:长寿公园;钟祥;长寿之乡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047-01
一、概况
长寿公园位于钟祥城区几何中心,范围基本由阳春大街、金福祥大道与未来跨镜月湖大桥围合交汇的部分组成。是市级综合性公园,同时也是镜月湖风景名胜区的景区之一。规划绿地面积21.8公顷,另外水面约32.8公顷。
二、前期分析
钟祥老城区建筑密度大,居住区绿地率极低,却是城市居民享用率最高的绿地,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结合老城区的改造和更新,进行绿化建设,为居民创造一个空间幽静、空气清新、环境宜人的生活休闲场所。目前我国多数老城区的居住绿地率偏低,不能满足需求,钟祥也不例外。针对这种情况,居住区的绿化景观设计尽量运用乡土植物、地貌、历史,充分体现历史文脉,以安全、经济、宜人为景观经营的原则,把握绿化景观的尺度,注重环境心理学研究,突出城市特质和“人情味”,营造沿承“历史文脉”的生活休闲空间。
三、设计指导思想
以钟祥市长寿文化为设计主题思想,充分利用原有湖面,在湖面种水生、植湿生植物、通过设置多种形式的环湖景观及亲水平台,丰富景观层次。力求把长寿公园打造成为长寿为主题的省级综合性公园。
借鉴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结合现代城市居民追求生态与自然的和谐,亲水的需要,注重生态景观的营造,而且注重长寿意境的营造。以人为本,贴近群众,服务市民,从空间布局,尺度大小到景点设置都考虑人的活动需要,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为市民提供室外活动、交流的场所,满足被钢筋混凝土包围的居民对自然的向往,和返璞归真的渴求。
四、设计目标
以“长寿”为设计理念,依托区域特征:运用景观生态理论营造的生态湖泊及人工湿地为近景,力图创造一个有底蕴、有特色、有文化的长寿公园生态景观。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旅游规划,钟祥市公园绿地规划以“长寿文化”为基调,重点打造“观遗产、享长寿”的城市中心公园文化旅游品牌。
五、规划设计
通过整体把握的原则,规划将龟鹤池、元佑宫、利涉桥、宫塘等位于老城区的历史遗迹其纳为一体,共同构成以老年活动为主的长寿公园。
长寿公园以象征长寿文化的植物造景为主。结合林荫路、景观路的街景设计,改善街道景观面貌,开敞、开放、方便。
对长寿公园绿地服务半径的改善,让周边市民使用方便。公园绿地的设施内容充分考虑居民年龄、爱好、文化、历史文脉的需要,力求公园绿地的多样性,塑造公园绿地特色,公园将要建成公园绿地布局合理、绿化景观优美的宜居城市中心公园,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旅游规划,打造历史文脉突显、山水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宫塘择址建设全园的制高点——长寿台,长寿台与文峰塔互为对景。逐步恢复元佑宫——文峰塔地段历史风貌为中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重建元佑宫牌坊,元佑宫门前道路改造成步行景观路;保护利涉桥——曾是三国名将关羽跃马登龙山处,古为郢中十八景之一。临水修筑长寿榭,将龟鹤池和利涉桥周边空地建成绿地,增加老干活动中心的绿化。
次要入口处用小葫芦元素做成入口小广场,逐步搬迁宫塘临岸10-30米的建筑,形成城市绿色开放界面。入园左边将打造以长寿饮食为特色的饮食一条街,宫塘内局部栽植睡莲、霸王莲,在宫塘南岸边建设音乐喷泉下沉式广场和靠近城边安排全民健身区——五禽戏园,供居民锻炼身体,下沉广场和五禽戏园组合成全园大葫芦,顺着园路向东海、福池方向建出一个银杏葫芦树阵。
六、植物配置分析
树种选择突出钟祥市长寿之乡的特色。钟祥地区树种资源十分丰富,植被种类繁多,有不少优良绿化树种,如对节白腊等。应大力加强城市绿化树种的引种驯化工作,大量发展常绿乔木、灌木树种,形成鲜明的植物繁殖特色来衬托钟祥市优美的水乡田园风光。
象征长寿文化的植物如对节白腊、银杏、松、柏、槐、香椿(又叫长寿之木)、水杉、重阳木、梨树、柿树、枣树、核桃、油茶、桑树、梅花等。严禁向宫塘和龟鹤池内排泄污水。
七、结语
钟祥是全国三大长寿之乡之一,既有悠久的长寿历史,又有灿烂的长寿文化。长寿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核心和“龙眼”所在,每年可在此举办国际长寿节,形成钟祥市对外宣传中除显陵世界文化遗产之外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2016年文化“三下乡”活动,坚持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充分发挥“文化富民、文化育民、文化乐民”的引领作用,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便利化和均等化,推出一批主题鲜明、新颖生动、富有趣味、感染力强的文化活动项目,着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助推美好乡村建设,为建设幸福、和谐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活动形式
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和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试点工作,面向基层开展灵活多样、便民利民的服务活动,采取集中服务与单独服务、课堂授课与实地指导、集中宣传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等群众乐于、易于接受的形式,灵活有效地组织多样文化下乡服务活动。局属各单位、各乡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站可根据自身职能、工作区域,选派业务骨干,通过集中巡回宣传和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宣传等多种形式,综合运用送戏到田间地头、发放资料、展览图片、讲解实物、出动宣传车和现场咨询解答等服务方式,拓宽途径,延伸服务范围,让“三下乡”活动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展起来,进一步增强实效性,让老百姓真正享受文化套餐和实惠。
三、重点工作
1、突出宣传重点。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
紧紧密围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主题,一是组织书法、美术、摄影等文化志愿者下基层写春联、送年画、拍摄全家福;二是送戏到基层。结合我县文化红色文化“四进”活动,深入全县23个乡镇226个行政村、4个社区,为群众送上一台文艺演出;三是各乡镇结合实际,开展节日民俗文化活动及“美好乡村”广场舞汇演等活动。
2、开展形式多样读书活动。一是结合我县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为乡镇安装图书电子管理设施,新配置一批图书、电子读物,2016年底实现全县图书资源共享载体的科学管理;二是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借阅活动;三是做好“候鸟书屋”、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补充工作,为农村留守儿童改善精神文化条件,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在建设美好乡村中的重要作用。
3、推进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在总结2013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继续推进农民文化乐园建设,新建5个点农民文化乐园,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向中心村延伸,着力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4、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结合“2131”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全县每个行政村每年放映12场公益电影,全县年放映2712场。确保按质按量完成放映任务,保障群众看电影的基本权益。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为切实抓好文化“三下乡”工作,局成立文化“三下乡”工作领导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及各乡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站站长。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兼任办公室主任,为办公室成员。
局属各责任单位、各乡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站要科学部署,早启动、早落实,并将此纳入工作目标考核。
(二)明确任务,强化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和属地管理职责,各相关单位要强化责任,明确任务,排出时间表,尽快启动文化“三下乡”前期准备工作,确保按质按量完成文化“三下乡”年度目标任务。各乡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站要积极配合文化“三下乡”活动,提供有关设施和活动场地,积极组织农民参与活动。
近年来,张家港市在全国率先把城市社区理念引入农村,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文明创建和提升人文素质的“一号工程”来抓,坚持“以城市的标准建农村、以市民的理念育农民”。充分发挥社区在文明创建中的“辐射源”和社会文化建设中的“着力点”作用,从“人居环境、人员素质、发展功能”三个方面实现城乡社区文明同步发展。通过持续创建,全市城乡社区基本实现了社区服务便捷、基础设施完备、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文明、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风气良好的建设目标。2005年张家港作为全国唯一的县级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2008年又以高分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评并荣获“联合国人居奖”。
一、健全社区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城乡建设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是张家港的亮丽名片。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更是从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协调张家港”、争创江苏省第二个率先示范区的战略高度,突出把强化社区文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和富民强市的重要载体来抓,在制订城市建设和社区建设整体规划时,紧密结合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注重文化建设,始终把“文化化民、文化惠民”放到突出位置,构建了城乡大文化建设的新格局。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及时调整充实全市各级社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将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作为推动社区建设的主要抓手,通过工作规划、定期例会、目标分解、现场推进、严格考核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建设力度。二是健全政策保障机制。2007年,市委、市政府精心研究,慎重决策,出台了《关于印发(张家港市“十一五”期间重点推进十大文化工程)和的通知》,明确了文化建设的具体任务,为建设文化强市奠定了基础。同时。逐年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2008年,市镇两级财政用于社区建设的资金达到2012万元。三是健全创建考评机制。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市文广局、市体育局等部门,以创建“星级和谐社区”为抓手,以推进社区形态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发展社区文化体系、提升社区文明指数为重点。按照组织队伍、硬件设施、服务水平等10大项38个子项的要求全面加强对城乡社区工作的考核。目前,全市共评选星级社区161个。
二、高标准推动城乡社区文化建设步伐。我们着力于解决和缩小城乡文化建设差距,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质和城市现代文明程度为目标,以服务社区群众、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在城乡社区深入扎实地开展群众性社会文化活动,推动形成了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的新。一是高标准抓好全市城乡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十五”以来,市财政先后投资3亿多元,在城区新建了博物馆、图书馆、大戏院、广电大厦、电影广场、张家港书城、长春园评弹书场等一批特色鲜明、现代新颖的文化重点工程;总投资7.2亿元、占地230亩的市文化中心,集大剧院、科技馆、规划馆、文化馆、美术馆、档案馆、图书馆新馆和名人文化广场等项目于一体。除大剧院外的主体工程将于今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全市有线电视全面实现了“户户通”,实际平均入户率达到98.8%,并于2007年开始全面实施了“新张家港人”有线电视覆盖工程和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市里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实用、适度超前、预留空间的原则,确定了各类社区用房标准。城乡村级社区文化设施网络健全,形成了社区居民15分钟文化健身活动圈:全市建有3000平方米以上、功能较为齐全的文化休闲广场32个,其中最大的文化广场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全市城乡社区建有各类公共图书馆91个。有正常营业的影剧院12家(含企业、学校内设影剧院)。南丰镇永联村把文化设施建设置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全市率先投资7000万多元,新建了包括大剧场在内的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广场,成为村级文化设施建设的排头兵,为农村群众创造了文化条件。二是广泛开展各类社区文化活动。我们着眼提升社区文化内涵,经常组织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公益性社区文化活动,并从中培育打造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文化服务品牌,让广大城乡社区居民能够充分公正地共享先进文化的发展成果。市、镇、村(社区)每年举办各类开放式文化体育活动超过1000场次,一年一度的“张家港市社区文化艺术节”、“张家港市广场文艺周周演”等品牌文体活动已经连续举办9年,参与群众超过20万人次。市艺术团、市文化馆等文艺团队常年开展送戏下乡进社区活动,市文联、市社科联、市科协等社会团体,以及市图书馆、博物馆、书画院等单位,每年定期赴城乡基层社区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及培训,深受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从2006年开始,市宣传文化部门每年共同举办“文明百村欢乐行”村村演活动,组建“文明快车”艺术团,携带以“三贴近”为特点的优秀文艺节目,将党委政府的关怀与慰问送到了全市每个行政村(社区)及规模型企业社区,3年来共为广大社区居民无偿演出近600场。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培育一区一品的社区特色文化活动项目,建立了259支社区特色文体团队,参加人数达到114万人,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不断拓展社区文化建设内涵。张家港市坚持经济提速增效与文明创建有机结合,突出“用张家港精神激励人、用文明创建塑造人、用先进文化哺育人”的工作思路,围绕城乡一体深化文明创建,坚持以点带面发展社区文化,努力使人的素质与现代化进程互动并进,不断夯实社会和谐的基础。首先,大力实施“市魂”塑造工程。“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是闻名全国的城市精神,也是激励张家港人开拓创先、不断创新的源动力。张家港市每年都要深入开展“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凝心聚力建设协调张家港”等主题教育活动,每年都要组织干部群众学习先进、登高望远、攀高比强、争先创优,每年都要大张旗鼓表彰一批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使张家港精神渗透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一项工作之中,成为广大市民奉献岗位、创建美好家园的不竭动力。其次,加大力度,着力推进市民人文素质提升工程。张家港市文明委制订出台了《张家港市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实施计划》,在全市各基层社区深化“文明礼仪”知识普及教育,通过“社区讲坛”、文明礼仪“村村讲”等途径,使文明礼仪知识普及面向农村社区和普通家庭拓展。各有关部门全力做好了《张家港市文明市民公约》和《张家港市文明市民读本》进家庭、进社区工作,通过开展知识竞赛、网络问答、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使《公约》和《读本》内容家喻户晓。
四、切实改进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手段。我们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突出亲民、便民、利民,运用多种方式,着力在服务平台和载体上求突破,不断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实现和维护好广大社区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2004年以来。张家港市依托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携手长江流域12省(市)文化部门,每年都要精心策划举办“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通过展示弘扬悠久灿烂的“长江文化”,极大地提升了张家港作为一个县级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也使广大社区群众享受了精美丰盛的“文化大餐”,荣获文化部创新奖。为将“送文化”切实转变为“种文化”,张家港市颁发了一系列繁荣文学艺术的奖励办法,激发基层文艺创作的积极性。小戏《童心无忌》和小品《姑娘十八》分别获得全国“群星奖”金奖和首届中国戏剧奖・小品最佳剧目奖。创排的大型锡剧《荒唐王爷》,获得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和优秀表演奖。在第二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暨第二届全国小戏小品大赛上,《吴二赖讨田》和《敲背》双双荣获比赛最高奖――小戏类优秀剧目奖和小品类优秀剧目奖。在第十四届全国“群星奖”决赛中,小戏《吴二赖讨田》又获得大奖(全省3个)。短篇弹词《良心》在江苏省曲艺界“芦花奖”评选中一举摘得文学奖、表演奖两个大奖。在2008年11月举行的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中,我市的《河阳山童谣》获得了最高奖“金穗奖”。同时,张家港市坚持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在强化政府责任的同时,注重发挥各类社会文化资源的作用,大力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事业单位,各类民间组织及个人兴办公益文化设施,举办公益文化活动,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下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