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绘画

儿童绘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绘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儿童绘画

儿童绘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儿童绘画;关联性;情感性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196-01

一、儿童绘画的概念

儿童画没有十分严格的年龄限制,只要是儿童自己创作的发自内心的绘画,不论内容是想象的、写生的或是命题的都属于儿童画。这种画往往都带有儿童独特的心理和审美特征。相反,儿童作画中有过多老师和家长的参与指导,那么儿童特有的思维方式、技法等都可能会发生偏离,即使由儿童完成,这些画也不是典型的儿童画。

二、儿童绘画的特征

(一)关联性

1、大与小体积的关联

通过观察大量儿童绘画作品发现儿童不是按照事物本来的体量来处理事物之间的大小关系的。他们处理物体大小关系时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方面,是受年龄认知的限制,儿童还不能够清楚的区分事物大小比例关系。在儿童绘画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他们画中人物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几乎差不多大小,人同房子、汽车的比例也差不多大,这些都属于儿童绘画特征关联性在大小方面的表现。

另一方面,儿童在绘画时,会赋予事物主观的认识而忽略事物的客观大小,他们喜欢把注意力放在感兴趣的物体上,把这类物体或物体局部放在画面中间,并且画的很大,对那些不关注的物体或局部则画的很小甚至直接忽略。客观来讲,因为儿童年龄、认知等方面的特殊性决定在造型能力上有较大的局限,但并不会因此感到可笑,相反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浓浓的童趣。

2、远与近距离的关联

儿童绘画作品中在表现画面事物的位置关系时会呈现出一种远与近距离的关联,他们在处理画面中物置关系时大概会采用分离、透明化两种方法。

分离就是画面中的物体出现遮挡时将他们分开来画的一种方法,可以说这是儿童在表现物体与物体的空间关系时的一种消极策略,这也是儿童认知方面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儿童在没有掌握透视关系之前,他们不知道物体与物体遮挡时应该怎样去表现,只好给每个物体一个独立的空间。

儿童在处理物置空间关系时的另一种方法是透明化,有时因为纸张大小或物体形状的限制不能用分离的方法时,儿童会用透明的画法来表现空间关系。

3、时间与空间的关联

儿童的绘画作品在表现时间和空间上也呈现出关联性的特征,儿童习惯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人或物组织概括在一个画面中。他们不会在意空间和时间的间隔,可以将不同时间、空间内发生的事统统放在一个画面中,这种对事物的概括性往往会以认知能力为前提,由于儿童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差,所以儿童绘画中会存在很多非真实的趣味性。例如儿童在画正侧面的人脸时,往往会把另一侧的眼睛也画出来,因为在儿童的认知范围里,人就是有两只眼睛。

(二)情感性

1、物我同一的情感

由于受年龄、认知能力的限制,他们相信太阳、汽车甚至一块糖等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情感的,儿童用物我同一的意识将自己的情感赋予了整个世界,他们无视人类以外的事物与人类的差别。在这种情感认知下儿童与自然界的花花草草,万事万物都可以进行丰富的语言交流。儿童会把这种物我同一的情感充分的体现在绘画中,画中布娃娃同自己一样要吃饭睡觉;太阳是公公,月亮是婆婆;汽车的前车灯就是眼睛;下雨是因为天空哭了。

2、情感色彩专家

在成人眼中很多事物的色彩是固定不可变的,如:绿色的树叶,红色的太阳,蓝色的天空和大海等,这些概念化、公式化的色彩导致成人的画中往往缺少儿童画特有的生动灵活的气质。对色彩独特的见解与感知是儿童特有的,在绘画过程中,他们可能不会如实的描绘眼睛看到的颜色,甚至不在乎事物的固有颜色,他们大多会依照自己的喜欢倾向来选择用色。儿童还常会把心情投射到绘画作品的颜色上,如果画面比较沉闷、暗淡,则基本会说明儿童心中可能有令其不高兴的事情,所以儿童绘画成了我们了解儿童的一个很好的窗口。

儿童的绘画在内容的形、色、意上呈现出关联性、情感性的特征,这种特征是天真,幼稚的,有的时候还可能会脱离现实,但是这个时期的绘画不受外界的限制,他们可以自由的发挥,任意的描绘,这种创造性的绘画活动,正是成人缺少的,我们研究儿童绘画的特征,要学习他们自由创作的能力,保持一颗童心,放开思想不受束缚。

儿童绘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儿童绘画;发展;教育

一、儿童绘画的发展过程

儿童绘画指在孩童时期,儿童充满好奇地观察外部世界后,通过想象,自由涂鸦或绘制出来的作品。儿童绘画是人类从事艺术活动的一个特殊阶段,它伴随儿童的成长,是儿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借助儿童绘画有助于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并指导孩子成长。绘画心理学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先后出现三次研究关注热点:第一次是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研究者关注儿童绘画研究描述绘画的变化概率,也就是关注儿童绘画的内容在其发展上的规律性和顺序性;第二次是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研究者开始关注儿童绘画的技能和绘画的方法,这体现了当时研究者对儿童绘画教育的关注,这个阶段人们注重儿童绘画艺术教育,很少关注儿童自我的内在需求;第三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发展心理学为基础,通过实验手段和其他一些预测方法,把儿童绘画发展与智力水平和心理状态联系起来一起研究,认为绘画反映了儿童的智力水平和心理状态。到了20世纪80年代,绘画的研究开始关注以下两点:一是注重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开始关注如何在平面上表现出三维物体的绘画发展过程;二是关注艺术的探讨,绘画被看作是一种艺术符号,关注绘画艺术发展表现的重要性,这方面研究的先驱是哈佛零点计划(Harvard'sProjectZero,以下简称HPZ)。儿童绘画反映的不仅是儿童的绘画技能发展,而且还反映出其深层的认知发展。托马斯和西尔科(ThomasSilk)于1990年将儿童绘画的有关研究归纳为四大取向:(1)发展阶段的研究;(2)临床—投射的研究;(3)艺术的研究;(4)过程的研究。这是被学术认可的较为全面的科学分类。

二、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研究

库克(Cook,1885)曾描述了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并在文章中强调了阶段理论对于教育的重要作用。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支配儿童绘画的发展规律,了解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规律,有助于正确解读儿童绘画作品内容及情感表达。国外具有代表性人物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皮亚杰认为,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儿童的发展阶段表现略有不同,同一阶段并不一定完全同质;儿童完成同一阶段的年龄是不一致的,然而他们通过各个阶段的顺序是一致的,不能跃过,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前提。阶段的发展是逐渐持续的变化过程。

三、儿童绘画发展阶段与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特点的关系

皮亚杰的心理学发展理论为绘画发展阶段理论奠定了心理学基础。孔起英将罗恩菲尔德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是一致的,个体绘画水平之间的差异并不影响总的发展趋势,而且研究还表明了儿童智慧的发展对儿童绘画发展的影响。儿童绘画发展理论还与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拉文格的自我发展阶段存在发展顺序的相关性。如果不理解早期表征发展阶段支配儿童绘画的规律,就会误读儿童绘画作品及其中的情感内容。研究者发现,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遵循一定的顺序。儿童绘画所包含的信息需要结合儿童的发展阶段及其他信息来考虑。

四、加德纳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

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担任ProjectZero研究所执行主席,其通过大量的儿童绘画作品,从符号系统、知觉、感受等多项艺术能力发展的角度,研究得出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并以发展心理学的观点进行了系统介绍,将儿童的发展阶段用“U”曲线的方式表现出来。5—6岁儿童绘画作品独创性和自由性的发展达到了高峰,接着到了8—11岁,儿童绘画作品的创作性达到了低谷,过了这个阶段,儿童绘画的独创性又重现在儿童的绘画作品中。加德纳认为,在学前阶段具有创作高峰期的儿童,在此后的发展中,如果没有一定的绘画表现技术支持,并且局泥于写实创作,其作画的创造性很难再有进步,就呈现出L型的发展轨迹。但一些天才儿童例外,还是会再达到绘画创作的高峰期。

儿童绘画范文第3篇

【关键词】艺术创作;造型样式;因人施教;自由创作

儿童画一般泛指少年以下年龄段孩子们所画的画,是儿童为传达自己的思想、意识、情感,反映对世间事物的认识感受,用形象符号、色彩意蕴和画面形象关系表现出来的可视造型样式,是儿童陈述事物和表现自我的一种特殊形式。毕加索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的艺术家,儿童画的画面往往是天真活泼的,甚至怪诞而不符逻辑,但正是这种鲜明的特征,使得儿童画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是所有成人画所无法比拟的。

儿童绘画的内容大多来源于自己熟悉的生活,从简单涂鸦开始,儿童就在不断创新,从最开始运动轨迹的线条到有意义的形状,再到颜色,再到内容,创造力可以无限发挥。从大量的儿童绘画作品和儿童绘画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儿童绘画是一种加强记忆力,促进观察力,培养想象力的过程。它是由微妙精细的观察能力、形象的思维能力、高效的记忆力、创造的想象力,再加上手的协调运动和丰富的表达能力组成的。这些能力是儿童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

在儿童的美术活动中,那些表现生动的儿童美术作品,大多是儿童观察和体验他们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之后表现出来的。没有了生活的积累,孩子脑海里的储备形象将少得可怜。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逐渐培养起来的,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人没有一个不爱美的,学前的儿童亦是如此。日常生活中,幼儿在成人的正确引导下,可以更有效的激发儿童的审美情感。

在平时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是儿童发展的新理念向实践转化的关键。在实际往往出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能融为一体。在儿童绘画教学中,特别要避免依葫芦画瓢,机械模仿的刻板教学。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完成“作品”的愿望非常迫切,会用较长的时间一遍又一遍地讲解、示范,而学生则坐着听老师讲,看老师画,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不假思索地模仿。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的培养更重要,对他们今后人格的发展都是有益的。有时教师为了突出所谓的“主体性”,干脆采取“放任自流”的做法,只供给孩子活动材料、一幅范画,完全由学生自己去折腾,而自己则袖手旁观,在“教”与“学”的关系处理上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美术教育领域的“教”与“学”跟其他领域一样,是一对比较难以处理好的矛盾。要解决好这对矛盾,教师必须坚持“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支持学生的自主发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是坚持在支持中引导,使教育与发展融为一体。一个好的美术老师不但要能画,还要会教,会教是一种引导。具体地说,在美术教育中,要从孩子的发展规律中了解“学”,在引导孩子的发展中把握“教”。让学生在感受体验、操作尝试、探索发现中去理解知识、学习技能。

让儿童经常深入生活,是儿童进行艺术创造的源泉和依据。儿童的绘画能力不是通过讲授技法就可以教出来的,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激发他们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绘画兴趣,培养他们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拿颜色美来说,自然界中可谓是五光十色、媚态百生,不同种类的动物也以特有的色彩装扮着自己。巍峨的山峰,挺拔的青松,给人以不同的造型美;奔腾的江河,咆哮的大海,以锐不可挡的力量表现出磅礴的气势美。节假日带孩子到公园或郊外,以自然界提供的天然色彩为教材,尤其是遇到节日或像赶庙会这样的风俗活动,更应该带着我们的孩子去见识见识,丰富他们脑海中的印象,体会民间艺术特色,放松他们的心情。面对自然界各处独具一格的形态美,引导得法,孩子必将从中吸取美的养料。

儿童绘画范文第4篇

摘 要:儿童时期的绘画教育,是早期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启蒙教育。儿童绘画能力的提高与教师的恰当指导密不可分。如果教师在上课时采取的方法得当,就会在课堂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儿童;绘画能力;教师;塑造与培养

儿童的绘画教育,对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以及陶冶儿童的情操有特殊作用,对儿童的全面发展以及身心成长有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助推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作为一门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的美术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其中,教师在其中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

一、教师的正确导入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的导入方法很重要。妙趣横生而又服务于目标的导入方式,能在顷刻间引起儿童的兴趣,提升课堂效果,是组织好儿童美术活动的关键。

1.游戏导入法。游戏是一种最有效,也是最便捷的提升方法。儿童热衷于追求游戏过程的快乐,游戏也是儿童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审美活动,通过儿童游戏和亲身实践,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儿童内在的学习动机,让儿童愉快地接受教育,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思维想象的独特发展。如画小鸭时,出示玩具小鸭以游戏口吻说:“有只小鸭,从来不知道自己长得怎样,它很想知道自己长得怎样,小朋友你们说该怎么办呢?”于是,儿童说:“我们给小鸭画像。”这样儿童主动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

2.猜谜导入法。儿童对猜谜非常感兴趣。儿童谜语可以用最浅显的拟人、比喻、夸张或暗示等形象化手法拐弯抹角地描绘出事物或物体的外表、形体、性质、色彩、音响、出处、用途等各方面突出特征,让儿童根据谜面所提供的条件、线索等参考元素,通过联想、推理、判断来猜中谜底。猜谜活动,可以让儿童了解物体的特征,这样儿童就容易把物体的特征画出来。如画小兔时,老师就让儿童猜这样一个谜:有只小动物耳朵长、眼睛大、尾巴短、爱吃萝卜、爱吃草。儿童一下就猜出来是小兔,这样加深了儿童对小兔特征的认识,因此画小兔时就把小兔不同于其他小动物的明显特征画出来了。猜谜语的过程中能使儿童智力得到开发,使儿童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得到深化和提高。

二、教师的示范讲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充分调动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从最基本的几何图形演变的物体开始教画,如在正方形的基础上加天线,圆形小按钮,就画好了电视机,圆形上画一条弧线就成了苹果。先让儿童练会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等基本图形,为以后打下基A,然后对儿童进行由几何图形组成的物体练习,将抽象物体变为具体形象。如教师画直升飞机,孩子们以为很难,于是问:“它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经过启发指导后,儿童知道飞机是由正方形的机身,三角形的机尾,一大一小椭圆的螺旋桨和一个弧形的底座组成,这样一来,孩子们画起来就容易多了。

1.变色游戏法。找三个小瓶子,分别装上红、黄、蓝三种颜色水,再找一个空瓶,先倒入少量的红色水,再倒入同量的黄色水搅拌一下,儿童就会发现瓶中水变成橙色了。用同样的方法把不同颜色的水混合一起还会变成紫色水,绿色水等不同颜色的水。让儿童根据教师演示的方法和步骤连续做几次,这样儿童在玩中就了解了绘画中简单的色彩知识。

2.故事游戏法。儿童最喜欢听故事,故事中的动物形象都是儿童绘画的内容。形象教学能让儿童增加对事物的认识,并激发相应的兴趣。如:“小猫钓鱼”,教师边讲故事边教儿童画,这样儿童既听到了故事又学会了画小猫、鱼,甚至画有关情节的背景,如蜻蜓、蝴蝶、小草等。还可以从中受教育,使儿童融入故事中,可以说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三、正确评价儿童的绘画作品

如何正确评价儿童的绘画作品是培养儿童绘画兴趣,调动儿童强烈的创作热情及提高儿童绘画作品水准的关键。儿童的绘画作品是儿童的心理活动,是儿童个性的表现,有的工整细致,有的泼辣粗狂,有的生动形象,有的丰富多彩,有的富于想象。对于这些优秀作品,应多给予鼓励和表扬,而另一些形象简单化、概念化,色彩单调平乏的也要少指责,要通过欣赏好作品,婉转指出儿童努力的方向,多选些优秀的绘画作品来讲评,这样既可以给学生本人以鼓励,也可以使其他儿童意识到绘画的确不难,优秀的“小画家”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打消画好画可望而不可即的思想。

参考文献:

儿童绘画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有效 培养 想像力

幻想空间曾是爱迪生、爱因斯坦、比尔-盖茨的少年乐园。在发达国家,想像力作为发明创造的基础,被认为是21世纪竞争力的一种。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想像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解决问题能力形成的基石。我们每个人都有想像力和创造力,它不是某促人独有的和独享的一种灵感,而是通过培养而得来的。同时,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由此可见,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对儿童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我们都知道,美术属于一种创造性活动,是我们目前学校课程中极少数接触感觉世界的科目之一,它对于儿童视觉色彩感知的训练更是其他科目不可相比的。儿童绘画是与生俱来,不教自为的。通过他们一双双小手,画出了似是而非的形象符号,画出了像模像样的色彩画面。儿童的画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他们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愿望,儿童知道什么,思考什么,需要什么,追求什么……这些都是儿童的内心潜在,而绘画成了儿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工具。如果缺少应有的正确引导、开掘和培养,他们的画画就会停滞在简单、重复的低级阶段。因此,在美术教育中,根据儿童特点,有的放矢,因势利导激励其无限想像力和创造力,是开掘儿童美术天赋,培养其美术观念形成的重要方式。那么,如何在这一教化过程中丰富学生的绘画想像力呢?

一、抓住童心激趣,积极创设想像空间。

著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世界著名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儿童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要巧妙地抓住儿童纯洁稚拙的童心和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的特点,依据其兴趣和绘画技巧特点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挖掘和培养。儿童都爱涂涂画画,这是他们的天性。做父母的,不要束缚他的思想,不要压迫他的成长。在教学中,要注意正确有效的启发引导,发现绘画好的苗子,不断激发其绘画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和提高作画技巧,抓住儿童的兴趣点:

1.猜谜激趣。如第五册教材中《动物面具》一课,我首先就以猜谜形式揭示课题,引入新课。我告诉学生今天带了好多的朋友给同学们认识,不过要同学们先猜一猜它们的名字:“两撇小胡子,油嘴小牙齿,贼头又贼脑,喜欢偷油吃。”、“脸上长勾子,头边绑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辩子。”、“名字叫小花,喜欢摇尾巴,夜晚睡门口,小偷最怕他。”“顶上红冠戴,身披五彩衣,能测天亮时,呼得众人醒”、“ 性情躁烈爆,常批黄皮袄,山中称大王,我说那是猫。”学生都非常有兴趣的猜中了所有的动物名称,我趁机就提示课题,让学生根据刚才谜语中的动物的特点,把动物的主要特点画出来,再利用剪、粘贴的方法做成动物面具。

2.故事激趣。第一册教材《 太阳月亮,你们好 》一课,我先给学生讲一个有趣的《后羿射日》的故事,听完故事之后,大家很自然地沿故事导向的思路想像开了。有的学生把自己想像成后羿,英勇地射日,有的学生把自己想像成受苦的老百姓,庄稼都死了,河流干枯了,人们无法生活,画出了很多精彩的想像画。

3.音乐激趣。第五册教材中《动物明星》一课,在课前先和学生一起唱一些关于动物的儿歌,如:《小猪吃的饱饱》、《小兔子乖乖》、《我爱我的小动物》等,听着听看,小朋友们不由自主地从歌词找出描绘动物特点词汇,拿起自己的画笔把自己喜欢的动物画下来。

二、交给学生无限想像的金钥匙,启发儿童大胆想像创作

想像力是人类最可贵的能力之一。对儿童来说,想像中还伴随着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他们最富于幻想。所以培养儿童的想像力是不能缺少的,而创作离不开想像,绘画创作是培养儿童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世界有多大,童心就有多大,儿童画的天地就有多宽广。儿童美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神奇的想像力,它选择对象无目的性,创造出的视形象不受具体形象和色彩的限制,是儿童心理活动与稚拙表现相统一的造型观念与造型样式。那些涂抹于墙角、地面或木地板上的不为功利所为的画,最具儿童的本性。所以同龄儿童的画,都具有其共同的特点、特征,也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或大胆随意,或拘谨局促,或细腻精致,或马虎潦草,都是儿童心灵映象生命律动的体现,也是区别与不同个体儿童的外现要素之一。

在美术活动中,要逐步培养他们的想像和创造精神,对于专爱临摹别人作品的儿童,一定要注意帮助他纠正这个缺点。临摹会使儿童产生依赖性,有碍于智力的发展,渐渐地丧失独立应付事物的能力。因而,应根据不同年龄鼓励其动手大胆画自己最熟悉的、最感兴趣的对象,并用鲜艳色彩来装饰画面。

“想像是艺术创作的最杰出的艺术本领”,黑格尔曾说过这样的话,用于指导美术教学十分贴切。如果我们善于引导和开掘,培养儿童进一步创造性的运用艺术语言表达,使之处在萌芽状态的艺术表现象阳光辐射一样得到无限延长,而不是“揠苗助长”式地过早强求一律,儿童的想像潜能便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