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秦观

秦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秦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秦观范文第1篇

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江南桥畔,依稀当年剪影,爱于谁看,我自藏心,终成迷。

一词“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千曲难回,即便我踩踏于你当年走过的绿苔,又怎能了解?

天风吹月入栏干,乌鹊无声子夜阑。织女明星来枕上,了知身不在人间。

于朝华?难推脱东坡于朝云?亦是意入风尘?

言难尽,意难猜。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滚滚画屏幽。

竹亭中,弦声不断,慰东坡,心难静。

佳友难求,何知何识,已淡如云烟。

苏门四学士,即便,相隔甚远,风格迥异,却不平心,洽谈风流骚作,评阅香茶美湖。是喜是悲,终难了。

奇祸一朝作,飘零至於斯。

无罪被贬,难平愤懑,苦了己无能。

难于苦中作乐,似无事。孰又看穿,痛彻心扉。

既不如唱一曲,难得流落天涯。

笑中含泪,喜中带悲,词韵婉约难尽相思相交。

我曾翘盼,你出现

梦的那边

我又落泪,你离去

水的彼岸

消失了你的踪影

谁又七夕,笑逐颜开

待我回首

秦观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宋词;秦观;美学意蕴;情景交融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322-01

所谓宋词就是我国宋朝流行的一种诗歌,而这种诗歌常常是要配合音乐演唱的,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宋词因其风格的不同大概可以分成两种派别,即以柳永、晏殊、秦观、欧阳修为代表的婉约派以及由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的豪放派。我国的诗歌若说博大精深首推唐诗,若说美轮美奂则无疑当数宋词。唐诗妙在其大,宋词妙在其美。美是宋词的招牌是它的特色也是它的品性。无论他的外在形式还是内在含义,都以美为追求的目的。尤其是婉约派词人的作品几乎每首都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在秦观的这首《浣溪沙》中,其美学意蕴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平实淡雅的空灵之美

这首词通篇没有出现过人物和直抒胸臆的情绪。虽然整首词是写爱情与春愁的,然而却平平淡淡,想要说些什么然而终于又懒得说了。词的上片“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三句话只写了一个上楼的动作,其余的则是一些意向的堆叠。作者到底要说什么却不清楚。有与无间恰恰多了一层朦胧之美。

词的下片前两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则是宋词中的一等名句。这是一联对仗,词人将“飞花”和“梦、“丝雨”和“愁”,一具体、一抽象,原本邈不相涉,但词人却发现它们之间有“轻”与“细”的特点,便构成两个新鲜的比喻,空灵缥缈之感便油然而生。前人评秦观的词,说他的一大特色是平易近人而不着力,这首《浣溪沙》恰是一个典型,好像就是轻轻松松、随随便便说出来的而已,没有慷慨高歌,没有沉郁顿错。平淡之中现出一丝惆怅,愁绪中又蕴含着灵气往来的空灵之美。正如南宋张炎之在《词源》中所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二、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

正如王国维所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滤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以境胜者,莫如秦少游。”词的上片轻寒、晓阴、画屏则是一些意象的堆积。以此来营造一种朦胧的意境,朦胧之中一丝愁绪涌上心头。下片的飞花似梦、细雨如愁也是情与景交融在一起。这两句之后,镜头又转到了写实,窗帘被挂钩挂了起来,这本来只是个很平常的场景,但一个“闲”字却再化平常为神奇――窗帘也好,挂钩也好,任凭怎么挂也不可能“闲”的,秦观却从这个意象捕捉到了一种意态,也许是词人自己的意态,也许是窗子里边那位女子的意态:似乎慵懒而寂寞,有些轻轻的伤感,有些淡淡的倦意。到了怎样程度呢?轻轻的梦,轻如飞花;淡淡的愁,淡如丝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里就讲“情景交融”,这首词正是情景交融的最佳范例,字面说景而暗暗含情。这首词以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描绘一个女子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全词意境怅静悠闲,含蓄有味,令人回味无穷,一咏三叹。

三、谐和的诗艺之美

秦观范文第3篇

那么,什么是“无理而妙”? 无理而妙,常常“以必无之事,写必有之情”,即表面说出来的是反话、错话,实际表达的却是深层意义的正话、对话,从而在说的方式与说的意义两者之间构成了让读者回味不尽的奥妙,是一种艺术辩证法在诗歌手法上的具体表现。

清代的词论家贺裳在《皱水轩词筌》里举唐代李益的《江南曲》和宋代张先的《一丛花》末句,说“此皆无理而妙”。以李益《江南曲》为例:“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此诗写的是一位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她日日伫望江头,盼望夫归,而丈夫归期常误,于是失望至极。潮涨潮落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存在“信”与“不信”的问题。“嫁与弄潮儿”,是女子的怨恨之语,她不是真的要嫁给弄潮儿,而是埋怨丈夫久久不归。她很爱丈夫,可是却得不到爱情,不禁由爱生“恨”,说出了“看似无情,实是有情,看似无理,实是有理”的话。正因为这样,她那颗焦急怨苦而又无人告语的火热的心,才真切地呈露出来。

人在感情激越的时候,常寄情于物,说出“无理”的话来。韦庄在凭吊六朝遗迹,看到依旧繁茂的台城柳时,感叹“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草木本无心,草枯草荣本是自然现象,韦庄却责备台城柳无情,不管六朝的衰亡,自顾自地繁盛着,这实则透露了诗人的无限伤痛。诗人身处唐代末年,国家的覆亡已回天无术,重演六朝悲剧已不可避免,诗中以自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无情亦有情”,以物的“无情”反衬人的“有情”,在历史感慨中寄寓伤今之意。

坡在中秋之夜怀念弟弟子由的词中写到:“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月亮的圆缺,是亘古以来不变的自然现象,但苏轼却责怪月亮:你没有恨,为什么偏偏在人家离别的时候圆呢?这问得似乎古怪,毫无道理,但是“无理有情”,表达出了词人怀念弟弟之情深。

最后再联系苏教版课本里的两首诗词谈谈这种现象。苏教版必修一《乡土情结》一文引用了唐代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夏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首诗是诗人从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时写的。前两句写贬居岭南的情况。贬斥蛮荒,本来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生死未卜。诗人通过音书断,不但暗示了生活的艰苦,而且表现出长久与亲人没有联系的思念之痛。下两句按照常情,似乎应该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然而诗人笔下所写却完全出乎常情:“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此时的诗人,按照常理,应该是兴奋的,是高兴的,是迫不及待的,但真正快到家乡,却又犹豫了,害怕了,情感上完全出乎常情。诗中,一个“怯”字,道出了诗人此时内心的复杂性,一方面日夜在思念家人,急于回家;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或者因自己受到牵连而遭不幸,或许遇到意外事故而不幸。这两句“看似无理却有情”,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中亲人难以抑制的思念之情。

秦观范文第4篇

随着对里耶秦简研究的不断深入,某些看似已经解决的问题,还需要重新考虑。如里耶秦简为何出于井中的问题,依据《文物》2003年第1期的发掘报告所言, “其简牍的埋藏应是秦末动乱之时,政务不修,以致随意弃置于水井之中。”发掘简报认为出于井中只是当时政府随意弃置的无意识行为。但从里耶秦简的出土情况看,对此解释存在着另一种可能,即处简牍于井中是当时秦地方官署对移弃檔文书的处置手段,是官方有意识的行为。王献唐先生曾根据临淄汉代遗址出土西汉封泥及其窖穴情况,对移弃文书档案有如下看法:

1.出土封泥皆火烧,所出窖穴均有灰土,间杂焚烧后残余的检片,由此可知“西汉—代绵历岁时,库藏文书势难永久积存,疑如后世官署之制,历若干时即焚毁一次”。

2.需要弃毁的文书简牍数量很多,繁重不便于搬运,不可能运到很远的地方焚毁,焚毁文档之地必在文书档案库附近。

3.文书档案的弃毁方式各地不同,大致有焚烧瘗埋和弃藏于某一地方两种,关中、巴蜀、临淄等地皆有封泥出土,即是因为此数处官府当时采用火焚文书简牍于窖穴并予掩埋的方式。

4.文书档案的弃毁方式亦因时异。以齐故城为例,秦代官署所在遗有封泥,西汉官署所在也遗有封泥,而东汉以后则无。这是因为秦、西汉时采用焚烧埋土的方法,而东汉则不用此法[2](p.67)。

王献唐先生的论断无疑是正确的。而从里耶秦简来看,在发掘简报的图版九中,有一枚编号为J1⑧133的残简明显有焚烧过的痕迹,这种简很可能不在少数。由于里耶秦古城的发掘工作没有进行全面的揭发,城内的遗址区尚不清楚,目前还无法测量J1与城内官署遗址的具体距离,但J1在城址之内是明确的。说明J1与城内官署档案库的距离一定不远。关于简牍在井中的层位问题,据简报来看,简牍并不是按公文书写年代的先后投入井中的。但有一点是需要关注的,即简牍的各层位有着不连续性,并层位之间多隔有其他物品层,如瓦砾或生活垃圾等。这也可说明简牍并不一次性投入井中。其他秦汉简牍也是如此。甲渠候官文书档案即是定期弃毁,弃毁之处距候官的坞门30米,离候官官署很近,弃毁文书档案形成的堆积夹杂大量的柴草、粪便、烧灰、沙石及其他废弃物,这表明这些过期的文书档案是与垃圾一起抛弃。

1979年,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出土了1200余枚简牍。其中出土440 余枚简牍均出于两灰炕中,简牍中混有不少人粪,证明灰坑曾作厕所使用[3](p.304)。经生研究认为:“使用简片或其它物事于出恭后揩拭粪便,以纸张发明与普及之前想必是人类共同采用的方法,”同人类粪便混杂在一起的这些官文书废简是被充作“厕简”的[4](pp.296—297)。

里耶秦简的性质被初步定为“官署档案”。根据水井的位置和井中杂简而处的废弃物,以及部分简牍曾遭焚毁的情况推断,处简牍于井中并非是因秦末动乱,政务不修,随意丢弃的,而是当地官署处理废弃档案简牍的一种手段和方式(注:近期李零先生也提出相类似的看法,他认为古代处理过期档案的办法不尽相同,有些是扬弃,即把它们直接扔掉。或是如内地的汉代遗址所出简牍档案,是焚毁后挖坑掩埋或直接挖坑掩埋。还有些是投在井里。参见李零《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三联书店2004年,7374页。关于本文中的这个看法,是作者是在2002年底至2003初作硕士论文时,受汪桂海先生《汉代官文书制度》一书启发而得出的,在此谨以说明。)。长沙走马楼吴简也是用此种“窖井”式的方法来处置的[5](p.344)。

不仅里耶秦简的研究是一个不断自我深化的过程,而且根据里耶秦简还可以纠正以往秦简研究中的一些错误认识。如云梦秦简《法律答问》有“发伪书,弗知,赀二甲”的条文,有学者认为即是发出伪造的文书而未察觉者,要罚甲二具。又认为简文中:“今咸阳发伪传,弗知,即复封传它县,它县亦传其县次,到关而得”,“咸阳及它县发弗知者当皆赀”。这是说咸阳及其他县放走了假通行证持有者时,都要受到罚款处分。显然是将“发”字训为发送[6]。但以里耶秦简J1[9]11正为例:

“已訾责其家,[家]贫弗能人,乃移戍所,报署主责发,敢言之。”里耶秦简J1[8]156云:

“四月丙午朔癸丑,迁陵守丞色下少内,谨案致之,书到,言署金布发,它如律令。欣手。”

可见,根据里耶秦简中的“发”应训为打开、开视之意。

以上情况说明,里耶秦简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将来随着材料的陆续发表,需要在各个领域内从不同角度向纵深发展,而这必将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对里耶秦简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出土文献的研究和整理,还可以解决历史研究中长期未得圆满答案的问题。例如里耶秦简多是秦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往来文书,其中便含有大量的有关秦地方官制的材料,所以对里耶秦简的整理与研究将有力推动秦地方官制的研究。

秦地方官制奠定了我国秦以后历代地方官制度的基础。秦汉以后地方官制开始在政府统治机制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上层统治者对地方官吏的重要性是有明确认识的,《汉书·循吏传》记载:

“(汉宣帝)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以为:太守,吏民之本也,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

而从下层被统治者来说,地方官比中央官更直接,中国古代常把州县官吏称为“父母官”,就为此意。如汉代召信臣、杜诗先后为南阳太守,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后汉书·杜诗传》)王尊“为安定太守,到官出教告属县曰:令、长、丞、尉,奉法守城,为民父母……”。(《后汉书·王尊传》)越是基层官吏,与民众的关系越亲近,所以有“民但闻啬夫,不闻郡县”(《后汉书·爰延传》)的说法。

虽然地方官制重要如此,但历来讲政治制度鲜涉于此,特别是对秦地方官制多是一笔带过,往往只是照抄《汉书·百官公卿表》中“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盗贼。”这段文字了事。对秦地方官制甚少关注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秦朝二世而亡,大批的文献材料毁于战火,使得秦文献材料中关于地方官制的史料少之又少,要获得有价值的材料无疑是大海捞针。二是有关秦地方官制的文献材料具有地域性、零散性和非固定性的特征。三是秦地方官制研究起步晚,远远落后于其他制度的研究,这就成为秦地方官制研究的巨大障碍。从上个世纪开始,有识之士就对秦地方官制进行坚持不懈地探索,但对秦地方官制的研究仍可以说是基本处于沉寂状态。而新发现的里耶秦简将打破这一现状(注:之所以能突破这一局面,是由于出土文献在史料性格上与传统文献互补。关于史料性格问题,葛志毅先生认为之所以秦简材料和文献材料有着显著不同之处,并可相互补充。是由于传统文献材料是由秦的知识分子根据档案文献加工整理而成,具有较强的书面色彩,而秦简是当时的政务档案文书,是由秦的刀笔小吏写成,是出于政务需要,所以造成两种材料的不同。但恰恰是这种不同,使之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具体参见葛志毅《读〈先秦都城复原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1992年11期),里耶秦简为系统地认识秦地方官制提供了第一手宝贵材料。其意义和价值大致可从两方面来理解。

首先,里耶秦简印证传统文献中有关秦地方官制记载的基本正确性。

当把里耶秦简与传统书面文献相对照后,不难发现其相符合者甚多。兹将具体情况列表如下(注:为了使表格内容更充实,这里添加了云梦秦简的内容。云梦秦简与里耶秦简的引文不一一列出,分别见《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华书局,1978年)、《湖南龙山里耶战国——秦汉古城一号井发掘简报》(《文物》于2003年第1期)、《湘西里耶秦代简牍选释》(《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第1期)先期刊登37枚秦简的释文。):

里耶秦简

云梦秦简

传统文献

备 注

守(J1[16]5正)

郡守[192]

《汉书·百官公卿表》:“郡守,秦官,掌治其

太守[262]

郡,秩二千石。有丞,边郡又有长史,掌兵

马,秩皆六百石。景帝中二年更名为太守。”

关于郡丞的记载,云梦秦简中

J1[16]3

不曾提及。

尉(J1[9]1正)

《史记·秦始皇本纪》:“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郡尉的可能称为叚尉,郡

叚尉(J1[9]1背)

郡置守、尉、监。”《汉书·百官公卿表》:“郡 尉属下的功曹简称为尉曹。 《后

尉曹(J1[16]3)

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后汉书·百

汉书》中所记尉曹的职能和

官志》:“尉曹主卒徒转运事”《后汉书·张酺

里耶秦简中所记相合。

传》:“郡吏王青者……父隆,建武初为都尉

功曹,”《汉书·鲍宣传》亦有都尉功曹。

司马(J1[9]8背)

《史记·曹相国世家》:“西击秦将杨熊军于曲

据于豪亮考证,司马的地位要

遇,破之,虏秦司马及御史各一人。”

低于尉[7](p.103)。

县啬夫

县啬夫(15) 《管子·君臣上》:“吏啬夫任事,人啬夫任

云梦秦简整理小组认为县啬夫

(J1[16]5正)

教。”

就是县的令丞,而里耶秦简整

理者认为县啬夫指县以下的机

构主管官吏。

县守(J1[9]1背)

以往考古材料和文献材料中不

曾见到

县令

县令(117)

《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

(J1[8]157正)

皆秦官,掌治其县……皆有丞、尉,”

令史(J1[16]6背)

令史(40)

《史记·项羽本纪》:“陈婴者,故东阳令史"

令史有属官为令史掾。

令史掾

《史记·项羽本纪》集解引《汉仪注》:“令吏

(124)

曰令史,丞吏曰丞史。”《汉书·夏侯婴传》:

“高祖之初兴徒属欲攻沛也,婴时以县令史为

高祖使。”

丞(J1[16]6背)

县丞(249)

《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皆秦官,

里耶秦简中守丞,或为丞的

丞主(J1[9]984)

皆有丞尉”

另一别称,或为县丞。

尉(J1[8]133正)

县尉(148)

《后汉书·百官志》:“县万户以上为令,不满

《后汉书·百官志》注引《汉书

属尉(J1[16]5正)

为长。侯国为相。皆秦制也。丞各一人。尉

音义》曰:“正曰掾,副曰属”

大县二人,小县一人。”

即里耶秦简中属尉可能是县尉

的副手,这也正合秦制“尉大

县二人,小县一人”之说

少内(J1[16]8正)

县少内(61)

王隆《汉官解诂》云:“小官啬

少内守和少内的关系待考定。

少内守(J1[8]152正)

夫,各擅其职。谓仓库、少内

啬夫之属,各自擅其条理所职

主。”

司空(J1[8]133正) 县司空(148)

司空属吏为佐、史。少内守、司空守,

司空主(J1[8]133背) 司空佐史(134)

里耶秦简整理者认为是兼职。

司空守(J1[8]134正)

司马(J1[8]134正) 县司马(132)

《汉书·高祖功臣侯表》:“以左

司马令史(124) 司马入汉”。

司马令史掾

(124)

卒史(J1[16]5正)

据《汉书》所载,左右内史大

赵翼《陔余从考》卷二十六云:“秦汉

叚卒史(J1[16]5正)

行及郡守属吏皆有卒史

时官吏摄事者皆曰假。”

狱卒史(J1[8]134正) 喜治狱鄢(7) 《汉书·路温舒传》:“求为狱小

金少英《秦官考》认为,“狱史、狱

狱史(J1[8]133正)

吏,因学律令,转为狱史”《史

掾、狱吏实同官异称”。但据路温舒传

记》正义引《楚汉春秋》云:

中所云,由狱史可转为狱史,则金少

“东阳狱史陈婴”。

英说似不确。

卒署(J1[9]1背)

署君子(148)

云梦秦简整理小组认为署是看守岗位。

署金布(J1[8]156) 署(148)

但结合里耶秦简中的卒署,金布、主

署主责(J[9]1正)

债,此说恐不确。卒署,可能是与司

空职能相同的戍卒管理机构,署君子

为卒署的长官,属下有金布、主债。

主户(J1[8]155)

《后汉书·孟尝传》:“尝少修操行,

主户为县属吏,主管

仕郡为户曹史”。

民户籍薄,职能同户曹。

田官守(J1[9]981正) 大田(29)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

仓主(J1[16]5背)

仓啬夫(198) 《汉书·百官公卿表》“又郡国诸仓

仓佐(35)

农监、都永六十五官长丞皆属焉。”

乡啬夫(J1[9]984背) 乡主(260)

《汉书·百官公卿表》:“乡有三

有学者认为乡不存在啬夫,里耶秦简

乡守(J1[16]9正)

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

中乡啬夫证明《汉书·百官公卿表》所

乡主(J1[16]9背)

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

说无误。

游徼徼循禁贼盗。”

里典(J1[8]157正) 典老(143)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訾其

秦时里的长官,即非称里正,又非称

典(J1[8]157背)

里正与伍老,屯二甲。”《后汉

里魁,而称为里典。并有佐官,下辖

里佐(J1[16]2)

书·百官志》:“里有里魁,民有

大约27户民众,由县令、尉任免。

什伍”。

邮人(J1[8]154背) 以邮行(16)

《史记·留侯世家》索隐引《汉

秦时“以邮行”,既通过邮、亭机构,

书旧仪》曰:“五里一邮,邮人

由“五里一邮,邮人居间”的邮人专

居间,相去两里半”。

递信息不必由官府另外派人传递。里

耶秦简中的邮人也证明了《汉旧仪》

关于邮的可信性。

求盗(J1[16]5背)

求盗(147)

《史记·高祖本纪》注引应劭曰:

宪盗(151)

“旧时亭有两卒:其一为亭父,

害盗(150)

掌开闭扫降;一为求盗,掌逐

捕盗贼。”

通过以上表格,可知传统文献所记秦地方官吏大部分在秦简中可找到其本官,或其属官,或其本官属官俱在。其名称、内涵和功用都可得到不同程度的印证,尽管有些时候不完全相同。

其次,里耶秦简还可补充订正传统文献中秦地方官制记载之不足。

传统文献虽然比较全面系统,但缺误也不少,前人已多有订正,而新发现的里耶秦简在这方面的功用更为突出。这里仅举几例以资说明。

对太守何时出现问题的订正。据《汉书·百官公卿表》所云,郡守是在“景帝中二年”更名太守。而里耶秦简J1[16]1:“洞庭泰守府,时守府快以来”。洞庭为秦郡(注:里耶秦简J1[9]8正:“越人戍洞庭郡”。),所以泰守,即是郡太守。里耶秦简J1[16]5正:

“廿十七年二月丙子朔庚寅,洞庭守礼谓县啬夫卒吏嘉、叚卒史谷、属尉……当坐者言名史泰守府。”

这都说明在秦始皇27年以前,在秦便已存在泰(太)守。这一职官名称,只是到汉景帝中二年才最终将太守作为郡守的统一名称,成为定制。

郡丞的问题。《史记·秦始皇本纪》:“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在这里司马迁不曾提及郡丞的存在。而里耶秦简J1[16]3:

“尉曹书二封,丞印。一封诣零阳,一封诣昆阳邑。九月已亥水下走印以”。可补《史记》不足。

郡司马的问题。《汉书·百官公卿表》中不曾有郡司马的记载,但里耶秦简中则提供郡司马的记载。里耶秦简J1[9]8背:“嘉手。以洞庭司马印行事。”不仅郡有属官司马,而且还有郡司空(注:赵平安《秦西汉误释未释官印考》中有郡司空的秦封泥,载《历史研究》1999年第1期。)。有力地驳斥个别学者提出的郡不存在司马、司空的论说。

县尉的问题。有学者认为:“秦本无县尉,只有郡尉”[8](pp.162—164)。而云梦秦简中有:“县尉时循视其攻(功)及所为,敢令为它事,使者皆赀二甲。”里耶秦简J1[8]133正:“或沓:廿六年三月甲午,迁陵司空、尉乘口卒算簿。”里耶秦简J1[8]157正:“卅二年正月戊寅朔甲午,启陵乡夫敢言之:成里典、启陵邮人缺,除士五(伍)成里匄成,为典,匄为邮人。谒令、尉以从事,敢言之。”里耶秦简J1[16]5背:

“三月丙辰,迁陵丞欧敢告尉,告乡司空、仓主,前书已下,重听书从事。”

而且里耶秦简中不仅有县尉的材料,更有属尉。里耶秦简J1[16]5正:

“洞庭守礼谓县啬夫卒史嘉、叚(假)卒史谷、属尉”这就更加否定了其所主张的无县尉论。

通过以上对里耶秦简的分析,特别是从秦地方官制角度入手,可见以往对秦地方官制的认识并不深入,但随着里耶秦简的出土,必将为这一问题的研究带来新契机。里耶秦简的出土不仅可以对秦文献数据有所补充,而且还可纠正秦地方官制中某些错误认识。研究秦地方官制,对于里耶秦简的研究也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秦官僚系统及其运行机制的深入了解,可以解决里耶秦简研究过程中一些悬而未决或貌似解决了的问题,如为何里耶秦简出土于窖井之中的问题,就可从秦地方政府的档案文书废弃制度的角度来分析。 参考文献

[1] 李学勤.初读里耶秦简[J].文物,2003,(1).

[2] 王献唐.临淄封泥文字叙目[M].济南:山东省立图书馆,1936.

[3] 吴骧,李永良,马建华.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发掘报告[A].敦煌汉简释文[C].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

[4] 生.马圈湾木简与厕简[A].吴荣曾.尽心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5]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走马楼贰拾贰号井发掘报告[A].长沙走马楼吴简整理小组.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C].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

[6] 高敏.秦汉邮传制度考略[J].历史研究,1985,(3).

秦观范文第5篇

“老天真像一个小孩!”我喃喃自语着,为自己冲了一杯奶茶。热气从杯中滚滚升起,模糊了窗户,也模糊了我的记忆。

“在这种天气里,弹琴应该很困难了吧?”眺望窗外,不经意间,瞥见了被风袭卷得遍体鳞伤的落叶。忽然间,心里涌动出莫名的惆怅,那些记忆也如落叶般向我袭卷而来,令我无处躲藏。

“小?,如果让你学琴,你能不能坚持下来啊?”望着那架类似于钢琴的“大怪物”,当时只有五岁的我,是一个对任何事情都保持着,非常强烈的新鲜感的稚童,于是我便毫不犹豫地回答着:“能!”后来我才知道那个“大怪物”叫做电子琴,可以弹奏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此以后,我便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天晚上,我都要坐在琴前练各种乐谱。《梁祝》、《雪绒花》、《树下乒乓》等脍炙人口的名曲伴随着我的成长。我快乐地徜徉在在这美妙的音乐海洋里,享受着音乐给我带来的。

但是很快,我便厌倦了这种生活。每到周末,同龄的伙伴们全部在院里玩耍,而我只能在电子琴前一遍又一遍地弹奏着同一首曲子,机械地摆动着手指,心却早已飞到了伙伴们的欢声笑语中。我不甘心过着这种折磨人的生活,于是,我开始反抗。每到练琴的时间,我便用撒娇、耍赖、哭泣来搏取爸爸妈妈的同情,可以放我一马。但最终换来的只是在琴前默默地流泪。

渐渐地,我开始恨它,恨它剥夺了我的快乐,剥夺了我与伙伴们一起玩耍的权利,还有我那随风消逝的童年。

以往对它的喜爱,已不复存在,对它的仇视让我逐渐忘记了它曾经给我的快乐和满足。

想到这儿,我苦涩地笑了。抿了一口奶茶,奶茶的余香在嘴里回味着,我又想起了学琴时的那段小插曲。

那是一次电子琴省级比赛,当时,我自信地站在舞台上,大声说道:“我是甲组36号选手,我演奏的是贝多芬的《随旋狂想曲》。”虽然如此,其实我还是紧张不已。当手指在琴上灵活地运动着,汗水也浸透了我的衣服。一曲结束后,掌声雷鸣。我深呼了一口气,向妈妈笑了笑。比赛结束了,我是一等奖。笑容爬上了我的脸庞,我第一次深深地体会到弹电子琴的甜头,第一次觉得儿时的委屈和痛苦是多么值得。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当我正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成绩却下滑了很多。妈妈说:“你不要再学了!”于是,我便停止了学琴。

这几天是“倒春寒”,明明已经是春天了,却比冬天还要寒冷,所以我的手指一直是僵硬的。记得以前,每到这种天气,我都要泡一盆热水,把手捂热,然后才能灵活地弹琴。可是现在,这些当初觉得十分痛苦的事,却令我难以忘却,仿佛是原汁原味的苦咖啡,入口时苦涩难忍,细细品味后,才能体会到一番独特的滋味。

相关期刊更多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省教育厅

厦大中文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厦门大学中文系

中国港湾建设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