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欢乐喜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欢乐喜剧人》第二季播出期间,CSM35城收视率全部过2,有四期节目收视过3,4月3日总决赛收视率3.61%,创下节目收视最高值。
11月中旬,采访欢乐传媒CEO董朝晖,正值欢乐传媒制作、浙江卫视播出的《喜剧总动员》收官阶段,总决赛的录制如火如荼,而新一季《欢乐喜剧人》将要启幕,节目还将与东方卫视合作明年1月播出。此外,一档全新喜剧类节目的策划也由董朝晖亲自坐镇。三年多以来,董朝晖和他的欢乐传媒专营着喜剧这门生意,并从中收获着快乐。
随着喜剧市场的极速增长和扩容,面对日渐白热化的竞争态势,董朝晖看待市场的态度要冷静许多,他不认为喜剧就是简单几个综艺节目而已,在他心中做喜剧更像做局,资源、资本、内容运用得当,便可创造更大价值。
老牌传媒公司的转型
欢乐传媒并非行业新兵,其在90年代末电视综艺开始蓬勃发展的浪潮中诞生,并凭借综艺节目《欢乐总动员》在业内稳固地位。此后欢乐传媒产出丰富的类型节目《才富大考场》《超级模特》《勇者总动员》《每日文化播报》等,一时间在国内民营电视节目制作公司中风光无限。
此后,在当时竞争机制不够成熟的市场环境中夹缝生存的欢乐传媒生存空间逐步受到挤压,董朝晖毅然决定退出综艺市场,转向影视剧投资,期间还经营了一家传统报业,收购网络文学网站“榕树下”。
3年前一头扎入喜剧这一并不被看好的垂直细分领域,欢乐传媒既要面临招商压力,也有制作层面的原创压力,观众对喜剧的刻板印象和认知也亟需打破。以致《欢乐喜剧人》第一季前三期节目是“裸奔”,但随着节目被认可,喜剧市场的价值也迅速被广告主发掘,《欢乐喜剧人》第二季冠名费涨至8000万元。
谈及为何专注于喜剧领域,董朝晖告诉《综艺报》,在考虑重新回到综艺市场时,公司做了大量调研和战略思考,基于之前的成功经验,欢乐传媒决定从自己最擅长的喜剧入手,而多年来在业内积攒的人脉资源也成为节目的有力保障。
此外,董朝晖认为,喜剧对观众来说是“刚需”,是文艺作品中重要的品类之一。尤其现下人们工作、生活、情感压力大,需要有喜剧产品满足他们的娱乐需求。“现阶段,欢乐传媒将深耕喜剧领域,暂不考虑向题材多元化发展,公司以每年研发一档新节目的节奏推进。2017年,欢乐传媒计划推出一档喜剧类户外真人秀,该节目还在研发中。”
挖掘产业链价值
在《欢乐喜剧人》《喜剧总动员》节目中,参加竞演的明星和专业喜剧人总是感慨排练时间短、剧本磨合时间短,强烈的紧张感时常让观众为他们捏一把汗。而每场表演结束后,效果却往往令人惊喜。
如此紧张的作品制作周期会不会影响节目质量?董朝晖认为,尽管明星因为档期等原因可能准备时间不足,电视上看到他们有的花一两天时间准备,实际上节目组整个辅助团队排练时间都在一周以上,每一场表演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内容体系在支撑。
欢乐传媒拥有员工100多人,节目录制阶段可达二三百人。公司设有核心编剧团队,还签约了一批编剧人员。2016年,欢乐传媒成立了由30多人组成的广告营销中心。董朝晖表示,春节后欢乐传媒有望扩充至300人。此外,为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和人才,欢乐传媒与众多行业伙伴展开合作,包括项目合作、合资公司、工作室、签约等多种形式,公司希望各方在同一体系之内,产生协同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从《欢乐喜剧人》《喜剧总动员》及至正在筹备的新节目,董朝晖都是主要的创意发起人和研发人员。欢乐传媒并非从海量节目模式中挑选,也不是仅由一档节目形态出发,而是先定战略内容方向,再用逆向思维思考节目模式。比如《笑傲江湖》欲挖掘国内素人喜剧人才,《欢乐喜剧人》是站在有一定知名度和表演基础的喜剧人的角度进行资源整合,《喜剧总动员》则是跳脱狭义的喜剧领域,放眼影视圈内具有喜剧天分或对喜剧抱有兴趣的明星做跨界组合。
谈及做喜剧节目的心得和秘籍,董朝晖始终强调他是在做喜剧的“局”,不是做几档综艺节目这么简单。“如果单纯从制作一档节目考虑问题,关心的就是这档节目的预算是多少,每个段子耗费多少成本,然后在市场上找人帮你把这些事做好就可以了。我们不是这样。过去三年,及至未来三年,在喜剧这个行当,我们研发每一档节目都带着前瞻视角,希望依托节目获取更多核心且有价值的资源,包括喜剧中最重要的创作人才、表演人才。当这些资源都有了,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我们就有足够的延伸和可持续发展空间。”
欢乐传媒不急于做大公司体量、划分各个业务版图。其首先要做的还是基于内容整合资源,再孵化更多资源,使内容更强大。换句话说,欢乐传媒现在做的内容是在为未来开发完整喜剧产业链而“做局”。
未来,欢乐传媒会将综艺和电影进行嫁接,不仅综艺节目可以衍生出电影,节目中的单个作品也可以作为IP来运营,仅《欢乐喜剧人》一年就有70个作品,其中一些已经有影视开发价值。明年欢乐传媒会有三部跟喜剧相关的电影上映。《欢乐喜剧人》大电影9月初开机,预计明年大年初一上映,该项目投资近1亿元。
“只做金字塔尖的内容”
如果说三年前,喜剧综艺还是平台和广告主不敢下手的领域,如今的喜剧综艺市场则是资本和人才青睐的主战场之一。
4月25日21:05,由专业喜剧团队打造的竞技真人秀《欢乐喜剧人》在东方卫视首播。
节目中,小沈阳、宋小宝带领辽宁民间艺术团,与“女汉子”贾玲,沈腾为代表的开心麻花,“笑林学士”李菁搭档上海笑星舒悦,“喜剧新生力量”白眉工作室,以及有着“中国憨豆”之称的杨金赐组成首发阵容,接受现场500位大众投票评审,上演一场中国喜剧人的巅峰之战。
同样在2014年,由东方卫视、欢乐嘉娱、华录百纳共同打造的素人喜剧节目《笑傲江湖》勇夺喜剧类综艺节目收视率第一,但喜剧综艺经过一年的大爆发,如今已经数量锐减进入调整期。
此刻,三方再次联手《欢乐喜剧人》,并逆势上扬走出一条反转之路,是什么让他们对喜剧综艺有如此信心?在《欢乐喜剧人》的舞台上,除了有创造性的“竞技+真人秀”的模式突破和顶级喜剧大咖在内容上的深耕,最重要的就是主创团队对喜剧内涵的准确把脉。
喜剧的“初心”
一直以来,中国的喜剧观众都有一个误区――喜剧是草根艺术,和京剧、话剧、舞台剧等高大上的舞台表演艺术相比,不管是相声、小品、滑稽戏、二人转,都因其草根特色而显得有点乡土气,网络上的段子更展现了喜剧的平民化倾向,通俗来讲就是规格不高。
《欢乐喜剧人》的主创团队对喜剧的理解是:喜剧的艺术特征是‘寓庄于谐’。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所体现的深刻社会内容;谐――则指主题思想所赖以表现的形式是诙谐可笑的。
早在2400年前的古希腊时期,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就已经奠定了喜剧以滑稽形式表现严肃主题的传统。因此,不论是戏剧、电影、舞台剧还是电视综艺在“喜感”的背后,其魅力也在于独有的内在精神,“用笑声来超越社会现实矛盾,以笑来表达人类的自由与自信。”《欢乐喜剧人》总导演施嘉宁认为,这个舞台上的作品,所要表达与突破的正是作品社会意义的高度,节目强调紧贴社会热点,力求作品引起观众反思。
看过两期节目后你会发现,《欢乐喜剧人》每期6个喜剧团队的精彩表演能帮观众释放平日压力,让你开怀大笑一场,但绝对不是一个仅仅满足于让观众发笑的节目,在欢笑背后是对时弊的有力针砭,是深层次的价值思考。在施嘉宁看来,笑,只是这个舞台带来的初级表象。“喜剧肯定不是下里巴人的东西,喜剧比悲剧难演,喜剧是智慧,喜剧是换个角度看世界。”
如果《欢乐喜剧人》仅用让人发笑来表达喜剧的所有内涵,必定不能在这个舞台上留下让人印象深刻的痕迹。诚然,经过一番洗礼,“喜剧的高门槛”让雨后春笋般的喜剧综艺节目突然大规模黯然离去。当下,主创团队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在观众笑后,展现生活百态,传递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折射社会横截面。“人类内心对喜剧产生的兴趣和需要,远大于对笑的需求反应,喜剧给观众的情感发泄,也远超过笑的供应。”施嘉宁表示,“《欢乐喜剧人》策划伊始就确定了一个使命――为中国喜剧正名,打破人们一贯印象――喜剧是粗制滥造的故事情节和谄媚低俗笑料的表现。”
硬币的另一面
《欢乐喜剧人》可谓喜剧界的“华山论剑”,喜剧大咖们必须要百分百的投入,用他们最好的“本子”、最新的“包袱”来这个舞台进行巅峰征战。为此,《欢乐喜剧人》采用现场500位观众打分的机制,功成名就的喜剧明星们放下过往荣誉,从零开始,接受统一的公平评价――打动观众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
本季《欢乐喜剧人》共有十支团队参赛,共设十二期比赛,采取每两场淘汰末位赛制。这一方式带给喜剧人的最大考验,“并不是台上的表演,而是台下的急促。”节目组介绍,“节目从第一期到最后一期,一共12个段子,每个都要求新创作,这不仅要求喜剧人争分夺秒,还必须全神贯注。一般一个春晚节目,准备期至少有两个月,现场还不一定逗笑观众,《欢乐喜剧人》给选手的时间更短,因此这个舞台的考验非常大。”
记者从第一期节目观察到,各团队的作品大多具备一定的成熟度,演员间的磨合也相对熟练。施嘉宁透露,录过几期之后,喜剧人们就都感到压力了。“最近这段时间里,贾玲每天和编剧都聊到5、6点才睡觉,凌晨5点多,我们还拍到她在河边走,想本子。”
节目组介绍,宋小宝、小沈阳都是草根出身,成名后又日趋沉寂,这其中的回转曲折,将在节目中细细诉说;李菁学相声出身,却只能依靠小品在央视春晚上博得一席之地,传统相声的出路与求变,发人深思;而最近几年深受观众们喜爱、“萌萌哒”的贾玲,在憨厚逗笑外表的背后,所经历的辛酸也将在节目中呈现。施嘉宁形容这种状态是喜剧背后的忧伤,而刻画这些喜剧人幕后情绪的真人秀部分正是《欢乐喜剧人》一次颇具实验性的尝试。
或许某个喜剧人,在你印象中的舞台上很“恶搞”,但生活中却是个很有思想,有点严肃的人,而这样的严肃态度才是舞台上喜剧段子引人发笑后,触及心灵之所在。参赛之初,辽宁民间艺术团就曾坦言,“舞台上的光鲜大家看得到,但你在后台裹着军大衣抽烟,反复踱步的画面,大家看不到。”施嘉宁认为,“这样的创作压力,每个人都早有预料,但每个喜剧人都有死磕自己的那一面,节目也正是要呈现舞台背后,不为人知的一面。”
《欢乐喜剧人》融入真人秀手法,就是要展现喜剧人在舞台上的表演之外,一个”包袱”、一个“本子”产生的过程,让观众了解他们幕后的辛酸。施嘉宁表示,《欢乐喜剧人》挖掘喜剧人幕后的真实状态,我们接触了很多喜剧人,其实他们生活得都很有压力,哪个才是真正的他?这份喜剧背后的忧伤,是《欢乐喜剧人》的点睛之笔。
目标在更高峰
作为全国首档大型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欢乐戏剧人》启用喜剧界最顶尖的专业演员阵容,解决了通常喜剧选秀节目中民间喜剧演员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艺术在提炼改进中升华。施嘉宁丝毫不避讳质疑,“《欢乐喜剧人》制作中也遇到不少问题,有不少遗憾。比如,按节目模式要求,所有演员都必须在一周内拿出新段子来,这让‘团战’和单枪匹马的喜剧演员之间产生了些许的不公平,比如辽宁民间艺术团这样的大团,就有大量创作团队可以进行幕后支持,而贾玲这样的‘个体户’,则相对寡不敌众。”
同时,施嘉宁表示在节目真人秀与明星竞演的时段平衡上,也需探索前行,“由于中国大多数的喜剧及喜剧明星一直以来展现作品的主要舞台是央视春晚,大多数创作者都熟悉了10分钟以上的创作节奏,但《欢乐喜剧人》的舞台对每个节目时长只能给8分钟,同时要保证真人秀部分的呈现,因此也挑战了主创的适应力。”
“这些问题都为下一节的录制提供了经验。”节目制作组一致认为,《欢乐喜剧人》在经过第一集的播出后,第二集会更趋完美。《欢乐喜剧人》制作中遇到的问题,也给整个喜剧产业发展带来了一个新的视角与解决维度。
据白眉工作室介绍,此次参加《欢乐喜剧人》正是团队在喜剧界的初试水,“其老板邓超也十分上心,虽然不是场场必到,但白眉团队成员都身贴‘名牌’显示了存在感。”施嘉宁则认为,《欢乐喜剧人》搭建了喜剧产业链的新渠道,让许多喜剧院团队、专业人才能在春晚之外得到一个新平台,这无疑会形成良性循环。
在悄悄的绽放着花朵
那是一个繁星满天的夜空
你的好伙伴跟我说你喜欢我
从来没有注意你的我
这个时候才发觉你
感觉到你的与众不同
感觉到你的才华出众
感觉到你喜欢我的心情
感觉到同学在一旁起哄你有点尴尬
那一天晚上我感觉我好幸福
感受到你喜欢我对我的好
因为那是你不知道我已经喜欢上了你
每次你都会主动的与我在上聊天
可是
自从那晚以后
你知道我喜欢上了你
我感觉到你的欢喜与尴尬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尴尬
回家上线你不再主动跟我聊天
我一直在等着你的信息
可那晚你却一直没有发给我
我苦等了一晚
我不知道为什么
回校的时候
我很希望你能主动与我说话
但是你没有
而是我在主动
那一个星期
我好累
真的好累
我不想再喜欢你
我想解脱自己忘了你
因为喜欢你真的好累
风慢慢的吹着
我感觉好冷
突然间我不再感受到你对我的爱
隐约的也感受不到
我们的花季
喜欢上了你你却无动于衷
你明知道自己喜欢我
却不主动让我感觉好累
同学在那边起哄
你却一再的无动于衷
在一张大大的椭圆形会议桌上,各方代表围桌而坐,每人手上都拿着一叠厚厚的材料,十几人正在等待会议的开始。死者吴芷心的父亲吴彤(化名)对《小康》记者说,“婴儿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不幸死亡后,我们认为医院方面有过错,几次协商无果,最后医院建议我们找医调委。”院方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出现事故后,希望通过第三方调解解决。
广东省医调委副主任王辉说,像这样的场面,两年来已经历了无数次。
纠结的调解结论
王辉期望,每一次调解,都会有一个好的结局。但现实,或许并不像王辉期待的那样美好。
患儿吴芷心,女,两个月。今年8月13日因“先天性心脏病”就诊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入院后经相关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支气管肺炎。院方给予阿奇霉素抗感染,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8月14日请儿科专科会诊发现口腔散见点状白色物,提示患儿肺炎痰多同时合并鹅口疮,经过约2周治疗,患儿肺炎及鹅口疮已临床治愈,术前准备完善,便于8月30日进行手术。术程顺利,术后安返小儿重症监护室。术后第一天,患儿突然出现心率血压下降等症状,经多次抢救无效,9月1日10:00,院方宣布患儿临床死亡。患方认为医院诊疗行为不当,遂医患间发生纠纷。
11月12日下午的医疗评鉴会开始后,首先是患儿吴芷心家属陈述,家属吴彤认为医院存在过错,包括在手术过程中抢救器材准备不充足等方面。随后是院方陈述医疗过程,院方认为手术是成功的,整个医疗和护理过程中都没有出现错误。医患双方陈述理由后,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的医学专家分别单独向医患双方提问,最后医患双方都退出会议室,由医学专家、法律专家及医调委工作人员协商责任鉴定。
在整个评鉴的最后一个环节,《小康》记者看到了医学专家们在做最后结论时的纠结。从医学角度来分析,医院方并没有明显的过错,但法律专家认为,如果鉴定院方完全没有责任的话,患者家属恐难以接受。因此,几经商议后,专家做出如下结论:院方承担轻微责任。
医调委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轻微”将承担1%~20%的责任。
记者从医调委获得的一份医患双方签订的《协议书》上显示,医患双方接受医调委的调解结果,并以此为最终结果,不再向对方提出新的要求。
然而,在记者分别采访医患双方时却得到两个完全不同的答案。患方称“如果调解结果与我们预期值相差太远,我们将走诉讼之路。”院方则说“不管结论如何,医院都愿意接受。”
医患纠纷事件频发
在广东省医调委会议室的调解现场,记者见到一位来自江门的患者家属高喊“如果医院没有给我一个合理的答复,我愿意把牢底坐穿。”激动的家属扬言要杀医生。事实上,除了广为人知的哈医大血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伤医案、浙江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杀医案之外,大大小小的医患纠纷事件每天都在上演。
“面对复杂多变的病情,医生也不可能药到病除,医学毕竟是一门科学,医生也是人,不是神!”广东省中医院某分院心血管科医生杨博无奈地说,病人认为医护人员就该“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对医生期望太高,一旦出现意外便无法接受事实,于是将所有的责任推到医生身上。同时,许多病人家属也以为到医院来是“花钱买命”而不是看病,既然花钱了,最后病人命没了,就要找医生赔。
“作为患者,要尊重医学、理解医生。医学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人、千变万化的病情,由于个体存在差异性,即便是同样的病情,用同样的方法治疗,疗效也可能迥然不同,其中的原因很难说清,并不都是差错事故。这就是医学的局限性,每一个疾病的攻克都需要时间和科学的验证。”杨博称,很多人觉得病人在医院死了就是医生的失职,所以就要来闹一下,让医生承担相应的责任,还有的人为了不用支付医药费或是获得医院的赔偿,而不惜雇请职业医闹大闹医院甚至伤害医护人员。
争议中的医调委
医患关系紧张是当下不可讳言的事实,从中央到地方,尝试通过第三方进行调解成为了一种新思路。2010年1月8日,司法部、卫生部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三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加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成立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
几年来,全国各地都纷纷成立处于第三方的解决医疗纠纷的调解委员会,但事实证明,医调委的成立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医患纠纷难题,也曾有专家质疑其立场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在安徽省铜陵市医调委主任王进发看来,无论对于医院、医调委还是政府相关部门,医患关系都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这也正是各地医调委工作没有实质进展的主要原因。
以广东省为例,2011年6月,广东省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同年年底,广东省政府法制办公布了《广东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草案)》,试图缓解广东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据王辉介绍,截至今年4月底,广东省医调委共接到报案2124宗,立案受理调解1865宗,已结案1342宗,调解成功1278宗,成功率达95.2%。
但广东省医调委并非是一家政府行政机构,而是一个民间机构。因此,有质疑的声音称,面对每年数万件医患纠纷的调解,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其运营经费从哪里来?作为一个民间机构是否能保证其公正性和中立性?
王辉告诉记者,广东省医调委的运作经费主要由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邦达律师事务所共同出资成立和承担。由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保险公司组成共保体,共同承担广东全省医责险统保的承保工作。医调委再从江泰等保险公司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作为其运营经费。而参加医责险统保的医疗机构在发生医疗纠纷后,可将纠纷处理转介到广东医调委进行调解,经过调解、评鉴后达成的赔偿调解协议,赔偿金将直接由保险公司支付给患者或其家属。王辉认为,医调委的费用既没有向医院直接收取,也没有向患者家属收费,“与医患双方没有利益关系,可以保证其公正性。”同时王辉也强调,鼓励各大医院积极购买医疗责任险,他认为此举有助于解决医患纠纷事件。
目前,国内的医调委要么由政府部门直接设立,要么像广东省医调委一样由公司运用调赔防结合机制出资设立。王辉指出,政府部门设立的医调委在调解过程中往往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性,且专业性和认可度都有待提高。王进发则认为,广东省医调委的运营经费来自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与医院又有利益关系,难免有利益纠葛。他认为医调委经费由政府出资或政府购买服务是最理想的方式,因为政府提供的经费来自纳税人,既有医院也有患者,这样更显公平。
这可不是仅仅由Apple Watch带起来的风潮,虽然它确实可以帮助你追踪自身的活动数据;这股风潮也并非类似Fitbit、Jawbon这些花俏的计步器或者是令人生疑的睡眠质量测量App能够促成的。人们热衷于对自己的身体和行为进行量化分析,这是一个数据至上的大时代的产物。无论是相关的多种新闻报道,还是在大公司中已经采用的单人成本高达4000美元的员工生物识别扫描程序,都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现在人们尚不清楚这些针对人体活动的测量行为那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留在历史的尘烟中,那些会被人们坚持日复一日的记录。不过就在这股测量自身行为的风潮盛行之时,有新的证据表明当我们做这些测量工作时,并不能乐在其中。一项由消费者研究专业期刊所做的最新研究显示测量自身行为数据这种做法无论是针对哪一种类型的活动,都会降低人们继续保持该类活动的热情。
在一系列的试验中,杜克大学市场营销学教授Jordan Etkin发现人们的内在动机会受到测量行为的影响,无论你是填色、记录读书情况或者是记录走路步数,只要开始量化自己的行为,就会逐渐失去兴趣。
在第一项试验中,研究者让105个本科生在几分钟内为不同的形状上色,然后衡量他们从中体会到了多少乐趣。在上色的过程中研究者会不断提醒他们已经完成了多少任务进度——“你已经涂完了一个形状”,结果发现在这些参与实验的人中,完成上色的数目越多却反而越不能从中体会到乐趣。
在另外一个对照试验中,研究者向100名参与实验的人分发了计步器,他们需要带着计步器度过一整天。与颜色实验结果类似,那些带着计步器的人相比于没带计步器的人走了更多的路,但是却更难以从行走的过程中收获愉悦的心情,即便他们没有去查看计步器的步数也是如此。在最后一个对照试验中,实验者让300名学生进行阅读,那些能看到页数进展的学生相比与看不到页数的对照组在规定时间里读的内容更多,但是却难以从中体会到阅读之美。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十分主流的研究,那就看人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如何因为被提供了外部激励而破坏了他们做这件事的内在激励与固有乐趣。”Etkin向我举出了一个经典例子,“如果你有小孩就会知道孩子都喜欢各种颜色,他们喜欢涂涂画画,如果你因为他们的涂色行为而给予奖励,他们从这种行为中获得的乐趣就更少,进而在未来他们也更不想要去涂涂画画了。”
不过Etkin也提醒了另一种例外情况,如果一个人是因为某种特殊目的而去做一件事,那么记录其中数据反而会激发他们坚持去做的兴趣。
“理解你为什么要做一件事非常重要,如果你怀着明确的目的去做一件事,比如说我散步就是为了减肥,为了让自己更加健康,那么散步这种行为对我来说就有着特定的目标,这时候对它进行记录与测量就不会让我感到无趣。事实上,正是因为你想要完成特定的目标,所有对于散步进行量化记录会让你更加兴致盎然。”
Etkin总结道:“如果你做一件事纯粹是为了娱乐,那么对于这件事进行详细的量化记录就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测量行为本身就会降低你从这件事中得到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