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柳树的诗句

关于柳树的诗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柳树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柳树的诗句

关于柳树的诗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关键词:公文流转;工作流;关系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2012703

0引言

工作流是公文流转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一般概念上的工作流,公文流转中的工作流具有自身特点和要求。本文提出的公文工作流模型基于关系数据库,降低了业务系统与公文流转系统集成的复杂度,减轻了复杂工作流引擎带来的系统负担,使公文流转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公文业务需求。

1工作流技术

通常把工作中具有固定程序的活动集合叫做工作流。它把工作活动细分成定义良好的角色、任务、过程和规则来完成工作的监控和执行,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产组织水平。国际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WFMC)对工作流的概念进行了定义[1]:工作流是指在计算机支持下的整个或部分经营过程的全自动或半自动化。通常,工作流由计算机软件系统控制其执行。它包括一组活动以及活动之间的顺序关系、一系列过程和对每个活动的具体描述以及活动的启动和终止条件。通过分离应用逻辑和过程逻辑,可以在只修改过程模型而不修改具体功能的前提下改变系统功能,实现对生产经营过程部分或全部的自动化管理,合理、有效地把人、应用和信息组织在一起,实现了“在合理的时间把适当的信息传递给正确的人”的要求。

2公文流转工作流

2.1公文流转工作流定义

WMFC 给工作流做出了如下定义: 按照事先定义好的规则,文档、任务或者信息在参与者之间进行传递,从而完成整个业务过程的自动化处理。依据公文流转的特点,公文流转中的工作流包括如下4 个要素: 多人参与、同一个业务目标、每个参与者通过动作来完成自己的任务、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则传递。公文流转通过多个参与者完成的一系列任务达到业务目标。由工作流的要素可知,在定义公文流转中的工作流时应考虑以下5方面定义:传递的公文文档定义、角色定义、活动定义、路线定义和事件定义。下面用一个公文流转过程来描述和定义公文流转中的工作流 [2],如图1 所示。

(1)活动节点:实际上代表了组成一个实际过程所需要的任务,包括不可分割的原子级任务和套嵌的公文工作流过程。公文工作流主要依靠流转过程中各个节点的实现来达到公文流转的目的。

(2)事件节点:主要是用于确认流程是否推动,如果满足条件则流程继续,否则继续等待。

(3)控制节点:用于控制相邻活动节点的先序关系。控制条件一般在活动中定义,由继续流转条件、停止流转条件、退改条件组成。继续流转条件表示进入这个活动,是这个活动被激活的前提或准备条件;退改条件表示如果活动没有满足某个特定条件,则重复执行,一直到满足继续流转条件为止。

2.2公文流转工作流分析

2.2.1公文流转工作流程

按照公文流转中节点处理的时间先后顺序,可以把工作流程分为串行和并行两类。串行流程中所有节点呈“一”字型排列,后一个节点的启动时间为前一个节点的完成时间;并行流程中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节点并排排列,节点可在同一时刻工作。典型的串行流程和并行流程如图2(a)和图2(b)所示。

一般情况下,并行流程和串行流程的各种不同组合构成一个复杂的公文流程,如图2(c)所示。

2.2.2公文流转并行工作流程

传统意义上的纸制公文只有一份,在同一时间只能交给一个人来处理,因此不会有流程分支的情况。公文电子化后,突破了纸制公文只有一份的限制,使流程分支成为可能。但是,公文系统业务要求保留每个处理过程的修改痕迹,如果将同一份电子文档交给多人同时修改,不仅会造成文档修改时的逻辑混乱,也会带来文档的存取问题。同一时间一份文档只能交给一个人处理和修改,某一用户处理和修改文档时,文档是被锁的,其它用户要使用此文档,必须等到该用户处理完毕。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文档版本的思想来实现公文流转中的并行工作。

用户A对公文拟稿后,点击提交按钮,进入公文流转流程,流程流转到步骤2。此时,系统自动在工作流表中插入一条记录,FLOW_STATE状态为1,表示流程正在流转,公文电子文档被保存到公文文档表中。同时在工作流步骤表中插入步骤1和步骤2两条记录:步骤1为文件起草,FLOWSTEPS_STATE为2,表示公文已处理;步骤2为B处理过程,FLOWSTEPS_STATE为1,表示公文待处理。在工作流人员表中插入对应步骤1和步骤2的两条记录:步骤1的执行者为A,FLOWPERSON_OPTION字段为提交;步骤2的执行者为B, FLOWPERSON_OPTION字段为未知,表示还未处理。在工作流事件表中插入步骤1的执行事件,事件为提交。流程流转到步骤2后,B用户可选择的事件有同意、退还、否决。如果B用户同意,则流程进入步骤3,在工作流步骤表中插入步骤3的记录,同时把步骤2的状态改为2,步骤3的状态标为1。在工作流人员表中插入步骤3的执行者记录为C,同时更改B的FLOWPERSON_OOPTION为提交。如果用户B退还,则流程回到步骤1,同时删除步骤1后的所有记录,把步骤1的状态改为1,表示公文待处理。如果用户B否决,则流程终止流转,并把公文流转表中的FLOW_STATE改为终止。

4.2同一任务多人处理策略

在同一任务多人处理流程中,一个任务可能需要多个执行者参与,没有明确的先后顺序(即并行流程)。某任务的多人处理流程如图6所示。

用户A对公文拟稿后,点击提交按钮,进入公文流转流程,流程流转到步骤2。此时判断出步骤2的任务为两个人处理,在工作流人员表中对应于步骤2插入两条记录,执行者分别为B和C,同时生成文档版本b和文档版本c,存入公文文档表,分别由FLOW_ID、FLOWSTEPD_ID和FLOWPERSONS_ID三个字段进行约束。待用户B和C都提交后,流程流转到步骤3。 D用户综合B和C的修改意见,生成版本d。

4.3系统实现

本文采用以上技术,研制开发了一套以公文流转为核心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该系统基于B/S结构,以IIS 为Web服务器。系统的开发平台为ASP. NET,关系数据库为Oracle9i,通过数据模型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系统界面如图7 所示。

5结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关系数据库的公文流转系统实现方法,采用与其它业务系统相一致的主流数据库将工作流及公文数据存储在结构开放的关系数据库中,大大降低了公文流转系统与其它业务系统集成的复杂度,同时减轻了复杂工作流引擎带给系统的负担。

参考文献:

[1]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terminology and glossary,WfMC TC 1011[S].Brussels:WfMC,1996.

关于柳树的诗句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业绩―流量关系;基金业绩;市场状态;开放式股票型基金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6)09-0003-07

一、引言

证券投资基金对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2001年,我国成立了第一支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华安创新。在此后的十余年,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我国开放式基金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15年底,开放式基金达到2670只,资产规模超过81000亿元。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基金业在量和质上都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研究如何增加证券投资基金规模、提高证券投资基金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费收入主要采用固定费率制,基金管理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途径是增大资产管理规模。一般说来,投资者为了获得投资收益会选择申购历史业绩较好的基金,因此业绩较好的基金将获得更多的资金流入,从而资产规模和管理费收入增加。这种逻辑决定了投资者选择对基金管理公司有一种隐性的激励:基金管理公司为增大资产管理规模和实现利益最大化,必须通过提升旗下基金业绩吸引投资者,投资者的申购表现为资金的流入。因此,基金业的良性发展需要基金业绩和资金流量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然而我国基金业绩―流量是否为正向相关关系,以及“赎回异象”和“明星效应”的争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由于股票是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主要投资标的,股市行情必然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申购赎回选择,因此,本文将研究不同股市周期下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业绩―流量的关系和投资者选择问题。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卡彭等(Capon 等,1996)针对美国基金投资者的问卷调查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2013)的《基金投资者情况调查分析报告》都指出,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时,最看重基金历史业绩。由于投资者的选择会导致基金的资金流动,大量研究选取“资金流量”作为投资者选择的变量,基金历史业绩―资金流量关系(FPR)得到了广泛的探讨。

施皮茨(Spitz,1970)、史密斯(Smith,1978)、 帕特尔等(Patel等,1991)针对国外共同基金的研究表明,共同基金的历史业绩与资金流量之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投资者倾向于选择历史业绩相对较好的基金。随后大量的深入研究也证实了历史业绩对基金资金流量的正向影响,不同的是格鲁伯(Gruber,1996)、希瓦利埃和艾尔森(Chevalier和Eilison,1997)、西里和图凡(Sirri和Tufan,1998)、南达等(Nanda等,2004)、黄等(Huang等,2007)等认为基金历史业绩和资金流量的关系并非是单调线性相关,而呈现为非对称性关系,即历史业绩较好的基金受到投资者的认可,能够吸引更多的申购和更大的资金流入,而历史业绩较差的基金并没有超常规模资金流出。

尽管在方法上基本相同,但针对国内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基金业绩―资金流量关系的研究,却有着不尽相同的结论。刘志远和姚颐(2005)、李耀和于进杰(2004)、陆蓉等(2007)、汪慧建等(2007)、冯金余(2009)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历史业绩和资金流量关系为负相关,即基金历史业绩越好,赎回率越高,这一反常的现象被称为中国开放式基金市场的“赎回异象”。“赎回异象”意味着基金历史业绩越好,反而越易引发投资者赎回和基金公司管理的资金流出。在存在“赎回异象”的市场中,基金业绩会对基金管理人产生负向激励,引发基金管理公司和投资者严重的利益冲突,这将造成基金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然而林树等(2009)、肖峻和石劲(2011)、杨坤等(2013)、冯旭南和李心愉(2013)的研究认为所谓的“赎回异象”只是一种假象,总体上来说投资者还是表现为追逐业绩而非反向选择。

已有文献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可能在于研究选取的时间长度、样本数量均不相同,以及中国股市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本文最大限度地选取样本量,采用2004―2014年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作为样本,提出假设如下:

H1:基金历史业绩与资金流量总体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即投资者表现为追逐业绩。

中国股市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对投资者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陆蓉和徐龙炳(2004)、史永东等(2009)、于全辉和孟卫东(2010)的研究认为,在不同股票市场周期下,我国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有明显的分化现象:“牛市”期间,投资者表现为过度自信,对市场过度乐观或选择性对利好信息敏感,投资行为更加激进;而“熊市”期间,投资者的表现则相反。例如史永东等(2009)以2005年6月上证综指最低点为分界点,将样本期股市周期划分为“牛市”和“熊市”,研究表明“牛市”期间投资者买入行为显著增加,而“熊市”期间买入行为显著下降。

已有部分学者开始关注股市周期对基金市场的影响。例如高等(Kao等,1998)根据市场超额回报率指标来判断股市的上升和下降周期,研究了不同股市周期下基金管理人的择股和择时能力;卡波西等(Capocci等,2005)选取2000年3月的阶段性高点来划分1994―2002年股市周期的“牛市”和“熊市”,比较研究了对冲基金在不同市场周期下的业绩表现和持续性;法迪拉和伊沙克(Fadillah和Ishaq,2011)选取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作为标志性事件来划分股市周期的“牛市”和“熊市”,研究了不同市场周期下马来西亚共同基金的投资绩效。然而,股市周期对我国基金投资者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虽然冯旭南和李心愉(2013)提到市场的整体走势对基金投资者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但没有进行深入具体的实证分析。考虑到不同的市场周期下投资者行为的分化和股市周期对基金市场的影响,本文在采取更加直观和细化的市场周期识别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假设:

H2: 牛市情形下基金投资者对业绩敏感程度较熊市情形下大。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数据

本文的基金样本是存续于2004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四季度的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剔除了指数基金、QDII、ETF、LOF和分级基金,除此之外还剔除当季度申购赎回处于异常状态(封闭期、集中认/申购、暂停大额申购、暂停申购、暂停申购与赎回、暂停赎回)的基金。样本数据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包括基金基本信息(基金成立日期、所属基金管理公司等)、复权月末单位净值、季度末基金净值总额、季度内日收益标准差等数据。为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对于国泰安数据库中少数缺省的数据和异常值,本文对比了万得数据库,并与国泰安数据库工作人员进行了沟通和确认。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1给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到,单季度基金资金流量[Flow]均值和中位数均为负值,说明总体而言基金资金存在净流出,资金净流出的基金占多数。同时,单季度资金流量[Flow]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较大,表明基金之间资金净流入有较大差异。基金原始回报率均值为0.018,中位数为

-0.001,说明较多基金的单季度收益小于0。基金收益标准差最大值达到12.182,而均值、中位数和最小值分别只有1.379、1.303、0.046,说明存在个别基金出现较大的收益变动。

表1: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变量名\&样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Flow\&6066\&-0.021\&-0.035\&0.222\&-0.519\&2.045\&Raw return\&6066\&0.018\&-0.001\&0.127\&-0.807\&0.535\&Jensen alpha\&6066\&0.034\&0.027\&0.108\&-2.024\&0.463\&lnSize\&6066\&21.107\&21.328\&1.544\&15.723\&24.598\&Std\&6066\&1.379\&1.303\&0.452\&0.046\&12.182\&lnFamilysize\&6066\&23.916\&24.141\&1.572\&5.239\&27.097\&lnAge\&6066\&6.836\&6.974\&0.807\&4.205\&8.229\&]

(二)股市周期诊断结果

股票市场周期诊断中使用的数据采用上证综合指数的日收盘价格,数据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CSMAR),样本区间为2004年1月―2014年12月。为使月度上证指数价格更真实地反映当月股市的实际指数水平,本文中股市月度上证指数价格采用当月各交易日收盘指数的平均值,股票市场周期识别结果如图1所示。图1展示的是上证综合指数的时序图,将已判别出的波峰波谷用直线连接起来,可直观地得到股市的牛熊市周期。在200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总共出现8次波峰、8次波谷,从而可以看出股市上升区间为2004.01―2004.03、2005.07―2005.09、2005.11―2007.10、2008.11―2009.07、2009.09―2009

.12、2010.7―2010.11、2011.01―2011.04、2012.11―2013.02、2013.07―2014.12;股市下降区间为2004.03

―2005.07、2005.09―2005.11、2007.10―2008.11、200

9.07―2009.09、2009.12―2010.07、2010.11―2011.01、

2011.04―2012.11、2013.02―2013.07。

(三)回归结果与分析

基金业绩采取基金原始回报率和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詹森指数两种度量方法,对不区分股市周期的模型(3)进行面板回归,得出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回归模型(3)无论采用何种业绩度量方法,固定效应检验F统计量在1%的水平上均显著,从而拒绝了混合回归模型而支持固定效应模型。Hausman检验统计量在1%水平上均显著,从而拒绝随机效应模型而支持固定效应模型。方差膨胀因子Mean VIF均在1.10以下,因此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对回归模型(3)各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回归系数和显著性没有明显改变(限于篇幅省略采用Jensen Alpha作为业绩度量的逐步回归结果)。

第二,基金资金流量与滞后季度的基金业绩正相关,假设H1成立。原始回报率和Jensen Alpha的系数分别为0.174、0.204,并且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无论滞后季度业绩采用原始回报率还是风险调整后的收益Jensen Alpha,基金滞后季度回报率对基金净流量的影响总体显著为正。这与陆蓉等(2007)存在赎回异象的结论不同,与杨坤等(2013)研究结论一致:我国基金投资者总体上依旧表现为追逐业绩而非反向选择。

第三,基金的风险对资金流量有显著的正影响。基金收益标准差[Std]系数都显著为正,即基金收益波动性越大,资金流入越多,说明我国基金投资者并不表现为典型的风险厌恶型,与冯旭南和李心愉(2013)的研究结论相反。基金投资者更注重回报而相对忽视风险可能与基金形成的机理有关,基金的投资者出于基金风险共担机制和对具有专业知识的基金管理人的信任,对基金的风险感知较小,从而相对忽视风险。

第四,基金规模对资金流量有显著为负的影响,基金公司规模对基金资金流量有显著为正的影响。这说明投资者倾向于选择基金规模较小的基金,同时又偏好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这与陆蓉等(2007)、肖峻和石劲(2011)等学者研究结果一致。大基金公司相对吸引投资者,可能是由于大基金公司具有更高的知名度和更强的实力,也可能与市场中的羊群效应有关。

在对样本区间上股市周期进行识别之后,模型(4)进一步考察不同市场周期下,基金业绩―资金流量的敏感性。实证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回归模型(4)无论采用何种业绩度量方法,固定效应检验F统计量在1%的水平上均显著,从而拒绝了混合回归模型而支持固定效应模型。Hausman检验统计量在1%水平上均显著,从而拒绝随机效应模型而支持固定效应模型。方差膨胀因子Mean VIF均在1.23以下,因此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对回归模型(4)各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回归系数和显著性没有明显改变(限于篇幅省略采用Jensen Alpha作为业绩度量的各变量逐步回归结果)。

第二,在区分股市周期情况下,无论采用何种业绩度量方法,解释变量[returni,t-1×Dummy_Bull]的回归系数β1均为正值,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在“牛市”周期下,基金资金流量与历史业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解释变量[returni,t-1×Dummy_Bear]的回归系数β2在两个回归中一正一负,也均小于β1,且只有部分结果显著,这表明在熊市情形下基金资金流量对业绩相对不敏感,也证明了假设H2成立。

第三,进一步来看,两次回归中,β1和β2的差值均约为0.266,且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这表明不同股市周期下,资金流量和基金业绩的关系存在显著的不对称性,不同股市周期下投资者对基金历史业绩的敏感性明显不同。这一差异直观地表现为,滞后季度回报率都上升10%的情况下,“牛市”周期中的基金资金流入高出“熊市”周期中资金流入2.66%。

五、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2004―2014年开放式股票型基金非平衡面板数据,以滞后季度回报率作为解释变量,研究了基金历史业绩对资金流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基金滞后季度回报率对基金净流量的影响总体表现为显著为正,历史业绩越好,基金净流入越大,这说明我国基金投资者总体上是追逐业绩而非反向选择,投资者的这种行为保证了对基金管理人的激励和基金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本文研究还发现基金投资者更注重基金业绩而相对忽视风险,这可能是基金的属性所决定的。投资者偏好规模较小的基金和大的基金公司,这可能与投资者心理及公司本身实力有关。

进一步,通过识别股市“牛市”、“熊市”周期,从市场周期的角度细化对资金流量―基金业绩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股市周期下,资金流量―基金业绩的关系存在显著的不对称性,“牛市”周期下资金流量和基金业绩显著正相关,投资者倾向于追逐业绩;“熊市”周期下资金流量对基金业绩并不敏感,投资者倾向于忽视业绩。前期的大量研究之所以对是否存在“赎回异象”有争论,本文认为主要原因是没有区分股市周期,且选取的 “牛市”、“熊市” 样本区间周期长短不同所致。

参考文献:

[1]Capon N,Fitzsimons G J,Prince R A. 1996. An individual level analysis of the mutual fund investment decision[J].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10(1).

[2]Spitz A E. 1970. Mutual fund performance and cash inflows[J].Applied Economics,2(2).

[3]Smith K V. 1978. Is fund growth related to fund performance?[J].The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4(3).

[4]Patel J,Zeckhauser R,Hendricks D. 1991. The rationality struggle:Illustrations from financial markets[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

[5]Gruber M J. 1996. Another puzzle:The growth in actively managed mutual funds[J].The Journal of Finance, 51(3).

[6]Chevalier J A,Ellison G D. 1997. Risk taking by mutual funds as a response to incentiv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05.

[7]Sirri E R,Tufano P. 1998. Costly search and mutual fund flow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53(5).

[8]Nanda V,Wang Z J,Zheng L. 2004. Family values and the star phenomenon:Strategies of mutual fund families[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04.

[9]Huang J,Wei K D,Yan H. 2007. Participation costs and the sensitivity of fund flows to past performance[J].The Journal of Finance, 62(3).

[10]Kao G W,Cheng L T W,Chan K C. 1998. International mutual fund selectivity and market timing during up and down market conditions[J].Financial Review,33(2).

[11]Capocci D,Corhay A,Hübner G. 2005. Hedge fund performance and persistence in bull and bear markets[J].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Finance, 11(5).

[12]Mansor F,Bhatti M I. 2011. Islamic Mutual Funds Performance for Emerging Market,During Bullish and Bearish:The Case of Malaysia[C]//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and Economic Research.

[13]Pagan A R,Sossounov K A. 2003. A simple framework for analysing bull and bear markets[J].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18(1).

[14]Kempf A,Ruenzi S. 2004. Family matters: the performance flow relationship in the mutual fund industry[C]//EFMA 2004 Basel Meetings Paper.

[15]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基金投资者情况调查分析报告[EB/OL].2014-06-16http://.cn/tjsj/sjbg/386166.shtml.

[16]刘志远,姚颐.开放式基金的“赎回困惑”现象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5,(2).

[17]李耀,于进杰.开放式基金赎回机制的外部效应 [J].财经研究,2004,(12).

[18]陆蓉,陈百助,徐龙炳,谢新厚. 基金业绩与投资者的选择――中国开放式基金赎回异常现象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7,42(6).

[19]汪慧建,张兵,周安宁.中国开放式基金赎回异象的实证研究[J].南方经济,2007,(8).

[20]冯金余.开放式基金赎回与业绩的内生性――基于中国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9 ,(3).

[21]林树,李翔,杨雄胜.他们真的是明星吗?――来自中国证券基金市场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09 ,(5).

[22]肖峻,石劲.基金业绩与资金流量:我国基金市场存在“赎回异象”吗?[J].经济研究,2011,(1).

[23]杨坤,曹晖,宋双杰.基金业绩与资金流量:明星效应与垫底效应[J].管理科学学报,2013,16(5).

[24]冯旭南,李心愉.参与成本,基金业绩与投资者选择[J].管理世界,2013,(4).

[25]陆蓉,徐龙炳. “牛市”和“熊市”对信息的不平衡性反应研究[J].经济研究,2004,(3).

[26]史永东,李竹薇,陈炜.中国证券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9,(11).

[27]于全辉,孟卫东.牛熊市投资者情绪与上证综指的协整关系研究[J].预测,2010,(5).

关于柳树的诗句范文第3篇

嵊州市雯雯艺术培训学校 三年级 赵海宁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和我的义子去公园欣赏春天的美景。我和义子关系很好,经常带他出去逛逛。

去公园的路上,旁边也有春天的景像,比如:柳树长出淡黄色嫩叶的柳丝,小草从厚厚的土地里吃力地钻出来等等。

关于柳树的诗句范文第4篇

目标不变 自主探究

一、二年级我把古诗教学的重点放在读读背背上,为后期古诗的学习积累材料。夯实基础。从三年级开始,在古诗教学中,有这样七个教学目标:知道作者,知道朝代,会说词义,会说诗句的意思,知道写的景(事),知道抒发的情感,会背、会写。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斯霞在教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这首诗时,告诉学生“招”是牧童示意路人不要出声、悄悄过来,告诉他去路(“招”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是“摆”的意思)。《梅花》中“作者写梅花凌寒独放、并身处墙角依然散发幽幽清香,实际是表明自己坚韧不拔,在逆境中洁身自好的心态,他赞美特定环境的梅花,流露出孤芳自赏的心迹。”《江雪》“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山水之间的渔翁。巧妙地表达了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教师教学用书》。在教学中对于景、情理解,体会,不能拘泥、不能苛求,能说出“寒梅邀雪图”、“寒江独钓图”,能体会到“渔翁不是真正在钓鱼”、“梅花具有不畏严寒的精神”就可以了。

要始终引导学生学习方法,倡导合作。力求自主,主动探究。采用自学――小组交流――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小结的教学流程。自学一般安排在课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交流中让学生互相说知道的、不知道的。知道的小组内互相评价、判断。不能做出准确判断的、不知道的由记录员记录下来;由小组发言人向全班汇报,全班同学共同讨论、交流,各抒已见:最后保留同学们共同赞同的几种意见,、注重创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立足现实勇于创新

立足现实就是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认知的前提能力,关于作者,不但要让学生知道这首诗的作者、而且能说出我们还学过他的哪些诗、还知道他的哪些诗;关于朝代,既要让学生知道这首的朝代。又要知道这个朝代的作者还有哪些、他们写的诗还有哪些;关于词义、句子的意思。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就可以了。不搬《教参》,不抠字、词典,充分展示学生的语言组织和概括能力;景和情,学生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不一味的把研究者的思想强加于学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认识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对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会一步步的深入。

创新就是要学生会用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体会古诗的含义,学会搜集、整理古诗;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良好习惯,学会质疑、善于质疑、乐于质疑;初步感知诗人的创作与一定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有关古人的创作故事,从而感受诗人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源泉。学会从生活中积累材料,学会用自己眼睛、耳朵等感受周围的世界,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能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描绘美。

吃透教材培养兴趣

诗歌是韵文的一种形式,它不同于散文,最明显的特点是语言有鲜明的节奏,读起来琅琅上口,通常带有强烈的感情。诗人用精练的语言。表达自己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使读者受到感染和教育。诗人写诗,不是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而是选取生活中最有特征的形象,集中歌颂最有意义、最能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及由此所激发起的情感去打动读者。尤其是古诗。它的语言简练,通假字较多,感情同样丰富。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画,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例如,小学语文中的古诗《咏柳》,诗人抓住最能表现春天特征的景物――柳树,通过想象精彩地描绘了春天的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喜悦、欢快的心情。柳树、柳枝、柳叶与春风本是两种不相关联的事物,诗人却把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使孩子们感到深奥难懂。

在教学这首古诗时,要先让学生说说春天来了,周围的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重点说柳树;然后让个别学生说说观察到的柳树变化的过程;接着揭示课题总说春天柳树生长变化的过程;最后让孩子们读古诗《咏柳》,边读边指导,理解重点词。学生抓住了“碧玉”、“妆”、“一树”、“丝绦”、“细叶”、“裁”的理解,只用几分钟的时间就可读懂这首古诗。少数学生还可以背诵。

关于柳树的诗句范文第5篇

一、诵读——诗韵清锵玉不如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诗文诵读则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为此,在古诗词教学中,从读题入文到初读感知、细读解文、品读悟情,诵读应贯穿课堂始终。

“平长仄短、依字行腔”是古诗吟诵应遵循的规则。我在执教《送元二使安西》时,我先指导、示范读“城”,从舒展绵长中掌握“平长”的缓;然后再指导读“渭”,从声促气短中明白“仄短”的急。通过逐字逐句的指导,同学们读得有声有味。古诗的韵味、韵律、节奏在朗朗书声中飘荡。

“回声叠读”,这种诵读方法适合描写雄伟壮丽的高山大川的诗词。如:李白的《望天门山》,模拟山谷回声叠读的方法定能让学生在诵读时脑海里浮现出“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的壮观画面。“天门中断楚江开——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日边来。”书声在教室里回荡,诗文的意蕴在孩子们心中涌动。

朱熹在谈古诗朗读时说:“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诗词的诵读,应根据诗词的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的诵读方法,如:“吟唱”、“节奏诵读”、“配乐朗读”、“表演诵读”等。

古诗合辙押韵,旋律优美,是汉语文本中最具有“歌”性的文本。歌之、舞之、吟之、诵之,方能体验古诗词的韵味。

二、想象——借得东风好行船

古典诗词的语言高度凝练,意境深远,赋予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诗论》道:“诗与画同质。”英国诗人雪莱也曾说:“诗可以界说为想象的表现。”想象将抽象的情思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诗不仅意境优美,而且美中蕴含中深深的情。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想象的:

师:王维的诗是悠扬婉转的歌,更是精美绝伦的画。圈一圈前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景物有 “渭城、朝雨、轻尘”。

生:“客舍、柳色新”。

师:在这幅图中你认为最有诗情画意的是哪个景物?

生:轻轻飘落的朝雨。

生:被雨淋后新绿的柳树。

……

师:说到柳树,那可是诗人们喜爱的景物之一,你知道哪些诗句写到了“柳”?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师:好一个“柳”字,诗人王维向我们勾画出一副色调清新的图景。写 “柳”仅仅是为了突出渭城的景色美吗?读整首诗,想一想“柳”还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从题目看王维和元二是好朋友,可能是王维希望元二留下来。

生:哦,“柳”和“留”音相似,王维用“柳”留元二。

……

师:同学们说得很正确。关于“柳”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出现了。首开咏柳寄情的先河。“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这是依依不舍的柳。到了唐朝盛行“折柳送别”,“柳”为“留”。天下千树万树“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这是挽留的柳。

我通过抓住“诗眼”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交流理解图景,拓展诗人们笔下柳色,进而领悟“柳”实则为“留”。“柳”传递着王维对元二的情谊。

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的方法有“意象联想法”。古诗词较为常用的意象有:“杨柳”、“明月”、“雪”、“酒”、“梅竹兰菊”……“补白想象法”、“表达创作法”、“对(类)比推想法” 等。

高尔基说:“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再论文理通顺》)面对中年级的孩子,语文老师责无旁贷地要帮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真正地领略、欣赏古诗词这朵文学艺术奇葩。

三、链接——知人论世见珠玑

鲁迅说:“世间有所谓‘就事论事’的办法,现在就诗论诗,或者也可以说是无碍的罢。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因此, 链接全篇作品,链接作者本人,链接写作背景才能较为确凿地体验诗人的情感,感悟古诗词大意。

《送元二使安西》一文,要感同身受地体验诗人的心情:1.联系时代背景,元二出使安西唐朝正处于非常时期——“安史之乱”发生了。一个混乱的社会王维对元二的担忧不言而喻。2.联系环境状况。元二出使西域本是壮举,可阳关以西却是飞沙走石,自然环境极其恶劣。“酒”道了出王维对元二前行安西的忧虑。3.联系王维本人,王维写这首诗已是55岁,可以说渭城一别就是人生的诀别,无限凄凉化作“酒”。4.联系“阳关遗迹”,感悟人世间可贵的真情。

又如《渔歌子》这首词,链接张志和个人资料。对诗人的“不须归”便有着进一层的理解,链接张志和兄弟间一问一答,对诗人“不须归”感悟更深刻。

古诗词博大精深,言有限而意无穷。“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是探究诗歌意旨的重要策略,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其时代,可以更好地认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