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虫子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来,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么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请仔细回忆一下,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题目自己定。当然,也可写连续观察日记。
“养鸡半年,用在此时!”盖布斯尼教授兴致勃勃地向大家宣布,“这次单元作文的描写对象是生物角里那只神气活现的大公鸡!”教室里一片哀号。
“这只鸡和大家朝夕相处了半年,现在只是让你们把它从生活中搬到作文本上,有意见吗?”盖布斯尼教授镇定地拖出大喇叭,扩音器震得教室玻璃嗡嗡响。
“没,没意见!”迪迪结结巴巴地回答。
盖布斯尼教授满意地点点头:“很好,那么三天后等大家作品了!”
三天后―
“迪迪,你的日记真是言简意赅!”乌米向迪迪通风报信。
“……你怎么知道?”迪迪反应很快。
“盖教授根据你的作文给大公鸡画像了,你的作文被贴到生物角了―”乌米再也沉不住气,捧腹大笑。
迪迪三步并作两步冲到生物角,拨开笑得前仰后合的同学们。只见迪迪的作文旁边挂着一张“怪物公鸡”图。“不许看,不许看!”这下子迪迪的脸比大公鸡的鸡冠子还红。
迪迪的作文:
9月20 日 星期六 多云
我们班的生物角养了一只大公鸡,头戴大红冠,身穿花衣裳,全身布满漂亮的羽毛。它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身亮亮的毛,还有一双粗壮的腿,走起路来很威风。
它灵敏极了,一条小虫子刚出来“散步”就被它发现了。它猛扑过去,捉住小虫子吞掉了。这个发现真有趣!
“迪迪,你的观察没有重点啊!”盖布斯尼教授拍拍手让大家安静下来。“我来给大家现场上一次观察课。‘大公鸡头戴大红冠,身穿花衣裳,全身布满了漂亮的羽毛。’那么它的哪几个部分颜色最鲜艳呢?”
“鸡冠和尾巴!”离得最近的同学发言。
“那鸡冠和尾巴就要重点描写,不能这样―”盖布斯尼教授唰唰几笔,在迪迪的“怪物公鸡”身边加了几条诡异的竖线。
“这是什么……”
“这不就是迪迪形容的,一只‘亮亮的’公鸡?”
“不是亮亮的,我是想形容公鸡很健康,很威风,很神气!”迪迪赶紧告白。
“我提出的作文要求是‘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么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看来你完全没有‘上心’!”盖布斯尼教授点点迪迪的鼻子,“想想,大公鸡在什么样的时候会摆出这样神气的姿态呢?猜猜它此刻心里在想什么呢?
“我记得早晨来得早,能听到它咯咯叫,特别神气。如果我们午后把它放到院子里,它抓住小虫的时候也很得意。”乌米举手发言。
“在我们的画面中除了表现大公鸡的‘神气’外,还可以适当地发挥想象,丰富画面。想一想,你对大公鸡有什么样的感觉?写出让人觉得眼前一亮的作文,这样才是‘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
“嗯,要写记忆深刻的内容。”迪迪思索了一阵,脱口而出,“我们班的生物角养了一只金黄色的公鸡。在我眼里,它是那么与众不同:它高高的个子,身体十分壮实,头上戴着一顶“大红帽子”,身上穿的那身“金黄袍子”,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尾巴长长的,走起微微摆动,像个挺胸昂首的武士,实在惹人喜爱……”
这一次,迪迪的修改稿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一、回归本真,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写作是情之所至、有感而发,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不限内容,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写作,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由表达,让他们无所顾忌地说出自己心中的人和事,自由地抒写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茅盾先生说得好“幼稚粗拙是健壮美妙的前奏曲。”我们宁要“幼稚”不要“成熟”,宁要实话实说,不要虚伪乔饰,宁要有一说一,不要无病。面对部分学生内心迷惘、思想阴暗的文字,教师切忌讽刺扼杀,一棍子把他们打入冷宫,以至抹杀学生纯真的天性和积极的写作动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张扬个性,重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舒展学生健康的人性,净化学生的心灵,回归自然,顺乎天性,适当引导才是正途。
例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反映了自己成绩下降后的苦恼,流露出自暴自弃的情绪。教师不妨在他的作文本上写上:“人生道路并不总是铺满鲜花,充满阳光。是止步不前,还是挺胸向前?相信你,能跨过这道坎!”一位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早恋的情绪。你不妨对他说:“不要过早贪恋人生路上的某些风景,最美的还在前边。”相信这些顺乎天性的引导,这些充满爱心的话语会像一股暖流,悄悄地滋润学生的心田,教会他们怎样做人,教会他们在笔端如何流泻真情。
二、创设情境,唤起学生情感体验
生活是作文之源,无源头活水,哪来鲜活的作文?生活中的体验、感悟和思考可以使学生产生表现欲和创作欲,进而激发出写作的灵感。叶圣陶先生曾说 :“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在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所以我们只有从引导学生的生活体验开始,他们的情感才会不断产生并丰富,这样写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作文课上,教师要准确把握时机,适时引导,唤醒体验,激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真情在笔端自然流淌。
1.假设唤醒体验
作文课上,我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手法描写一个令人感动的生活片段。 分析例文之后说:“如何把最感动的部分写具体,这是我们这堂课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试试。”然后在大屏幕上呈现出图文结合的画面。左边是一段文字:当你口渴时……当你满头大汗赶回家时……当你心情烦躁时……当你深夜做作业感到疲惫时……当你……妈妈端给我一杯冰饮料;右边是一幅画:一杯乳白色的冰饮料。教师的这个情景假设,把学生带入一个又一个生活场景,拨动了他们的心弦,唤起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在这里,写作不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更是一种酣畅的情感表达需要。
2.追问引发思考
在一节《悟》的作文课上,我出示了一张PPT:墙壁上,一只虫子在艰难地向上爬,爬到一大半,忽然跌落下来,这是它又一次失败的记录。然而,过了一会,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然后问:看到上面的一幕,你的内心有何感触?学生回答之后,接着步步追问:当你看到虫子身上这些品质的同时,有没有去思考过它为什么要爬这道墙?它为什么总是失败?如果你是这只虫子,你该怎么办?在生活中,你有和虫子类似的经历吗?教师的适时引导,让学生的认识层层深入,随着这些问题的探讨,学生的思路一步步打开,由生活中的一只虫子,引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思考。
3.音画催动情绪
作文课上,我展示一个画面:一只挂在秃树上的风筝。然后抛出三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它为什么会呆在那儿?它在想些什么?我们又何尝不是那一只风筝?一番交流之后,背景音乐(班瑞德的《童年》)响起,屏幕上出现图文结合的画面。左边是一幅挂在秃枝上的风筝,右边是由下而上缓慢出现的一行行文字:“在一棵秃树上,挂着一只美丽的风筝,那是一只折翅的,不再飞翔的风筝。你从何处来?要到哪里去?是谁牵着你的绳端?是亲人为了还你的自由而把你放飞?是肆虐的风将你被爱牵引的线扯断?或是任性的你恣意将束缚你的绳索挣脱?挂在树上的风筝啊!此刻你在想些什么?你怨吗?你悔吗?为什么你的双眼依然仰望天空……在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眼里,这风筝是他儿时折落的那只;在一个身处异乡的游子眼里,这风筝分明就是漂泊无依的自己……在这里,你读懂了风筝。在这里你读出了自己。”伴随着动人的音乐,教师深情朗读屏幕上的文字,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一种表达的欲望油然而生……
三、切合实际,定好学生训练计划
作文的真谛在于一个“真”字,作文可贵之处在于说真话、表真情。教师要变学生作文情感的矫揉造作为真情流露,就要寻找作文的原动力,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勤于观察、深入思考生活,从生活中找作文素材,在现实生活中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让学生不吐不快、一吐为快。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定好训练计划,大胆放手让学生去积累、去书写。
周一:采得百花终成蜜――诗文佳句摘录。每周,要求学生抄背一两首古诗文,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美文,积累一些优美的语句,体会其意味、情趣。
周二:小感悟,大智慧。每周摘抄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或叙写一种生活现象,然后用自己的三言两语表达自己的感悟体会。
周三:在名著的熏陶下成长――名著点评。每学期,要求学生精读一部名著。书名在老师推荐的范围内随学生自主选择。要求以周为单位,规定每周读多少回或多少页,并作好点评。点评的形式分内容简介与个性评价两方面,内容简介重在概括,简明扼要,个性评价字数、内容、形式不限。
周四: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新闻摘评。每周末,要求学生关注一则国内外的时事新闻,做好摘要点评。新闻的内容要有思想价值,不能只是一些娱乐性的小道消息。
一、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法,即直截了当地切入话题,或开宗明义、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这种方法,朴实自然、直截了当,易引起下文。就考场作文而言,假如你没有更多的思路,更好的技巧,最好就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如:
《心灵的镜子》的开篇:一个人看世界犹如照镜子,镜子中照出的不是人妍媸美丑的外表,而是他那形形的灵魂。
《青春无价》的开头:青春是人一生中最灿烂最宝贵的时光,它的价值不能用金钱去衡量。
《第一次当家》的开头:很巧,爸爸和妈妈同一时间被单位安排出差,家里只剩下我和妹妹。作为大哥,自然挑起了当家的担子。
《友善》的开头: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早在《诗经》就在教人友善待人。友善待人,不仅是善待他人,更是善待自己。
《泪水中孕育着成功》的开头:我不知道这些年流了多少泪,有激动喜悦的,有伤心断肠的。泪水并不苦涩,有时反而甜滋滋的。它滋润着我的心灵,涤荡着我的心胸,澎湃着我的热情。在泪水中,我选择勇敢和坚强;在泪水中,我渐渐成长;在泪水中,我走向成功。
二、设置悬念法
设置疑悬法,指在写作开始时提出疑问,引起读者急切期待并探究事情原委的一种方法。此法能启发读者思索,激发阅读兴趣,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
《一次精彩的课外活动》的开头:上个周六,七中的八年级二班发生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一个女生在课堂上哇哇大哭,而我们的班主任朱老师却面带微笑站在讲台上,最后,全班同学都哄堂大笑起来。至今,同学们还在津津有味地谈论着那天的事情……
开头即设置悬念,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为什么学生哭、老师笑,而最后同学们都哄堂大笑呢?读者感到好奇,就会产生阅读下去的欲望。
三、情景渲染法
情景渲染法就是描写一个情景,让这个情景牵引出故事的开头。这是记叙文最常见的开头方法,建议同学们采用。在故事中间或者结尾,要适时加上“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一句”,以便呼应开头。这种开头方法,其实跟上面的设置悬念有一定的联系,只是,悬念的浓度不大,更偏向于情景的渲染,而设置悬念则偏向于引出一个出人意外的结果,使人好奇。如:
《防洪》的开头:突然,“轰隆”一声,一个惊雷响彻天地。顷刻间,黑压压的云层就吞噬了火辣辣的太阳,天空像是被炸开了无数个洞,大雨没头没脑地倾盆而至。很快,整个城市就像是淹没在了海洋中。
此文开头描写了突降暴雨的情形,形象逼真,为下文描写防洪的动人场面作铺垫。
四、修辞排比法
修辞排比法,即在开头的时候,适当运用几个修辞排比句,把文章主题的内涵表达出来。这种修辞方法,可用于有记叙有议论类的记叙文。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把有几个象征意义的句子排比起来,最好是把几个比喻句排比起来,但建议同学们使用的比喻句不要太长。如:
《他让我明白了作为父亲的坚强》的开头:一颗流星,只有熬过了焚身的痛苦,方能划破黑暗;一粒种子,只有承受了泥土的压力,方能指向光明;一只虫子,只有冲破了黑暗的包围,方能羽化成蝶。一位父亲,只有真正做到了坚强,方能令人感动和敬仰。我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位强者。
五、景物开篇法
景物开篇法是指开头用自然环境描写,渲染出一种特定的氛围以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在某种环境下发生的某类事情,但也不能牵强附会硬用环境和景物描写,具体到写作中要灵活运用。如:
《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的开头:“淅淅沥沥的秋雨一个劲地下着,呜呜咽咽的唢呐不停地吹着。”
文章一开始就给我们烘托出了一种悲伤的氛围。
他好吃懒做!
他每天早饭吃了,惦记午饭,午饭完了,惦记晚饭。下课铃声就是他的圣母玛丽亚,能为他插上翅膀飞向那极乐净土――食堂!初一时,他不懂事,经常为抢饭而与人拼得个你死我活。初二了,他还是不懂事:因为有时要在三楼上课,他不能很快地冲到食堂,于是就索性不吃,干脆睡觉。这让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一起床就该吃饭了,揉揉我那弹珠般的小眼睛,打个哈欠,就出门去找吃的了。有吃的,就大吃一顿;没吃的,就回洞睡觉。有时,会有其他熊盘踞在我的地盘,我只能心悻悻地回洞睡觉。现在知道为什么熊长得这么胖了吧。
① 究竟在写人还是写熊?身份不清。同时,写懒还不够充分。
他没体育神经!
符雅哲的四肢粗短,肉多,生来就不适合运动。体育差的他厌恶各种运动,包括他经常踢的足球和他唯一能拿满分的实心球。归根结底,他就是太懒,懒得趴着都觉得累,本来有着使不尽的洪荒之力,却不肯好好运用。真是背时!
他的走路姿势很有特点,跟常人不同,屁股是一摇一摇的。也许是他的身体不协调?或许是他的身体太肥胖了?还是他的屁股太大了?据我观察发现,以上三种情况他都有。而且他很笨拙,经常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就会搞砸一堆事。真的是再“背时”不过了。
②这里仍存在人熊难分的问题。
我们还有着一个共同爱好:吃虫子。
去年,他因食蚁吃蜂在班上成名,可这只是一种耍宝行为。据他本人称,那段时间里他看见可以吃的虫子就想放进嘴里。可他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被蜜蜂蜇了多次。
③这部分描写不足,没能写出被蜜蜂蜇的窘态。
他身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倒霉!这个飞来横祸般的污点盖住了他身上所有的闪光点。
那天,他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后面的小屋去做正事――睡觉。“咣当”一声,门被卡住了,打不开了。尽管教室里的人展开了各式营救,仍无法让他脱困。就在大伙儿决定任其自生自灭时,符雅哲居然想出了一个倒霉的主意:想从窗子外面翻过来。这怎么可以?自然,他被班主任骂了个狗血淋头。
总而言之,这是个倒霉的胖子,但我喜欢,我为他代言。
关键词 读写结合 仿写 得“意” 得“言”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0099-01
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过:“文章怎么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可见,多读、多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今语文课堂教学广泛存在“得意忘言”的现象,也就是阅读课上重理解感悟教材中的“人文性”,而忽略了理解运用语言文字即“工具性”的培养和训练。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努力地寻找实现巧妙地读,灵动地写这样的方式,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让“品味词语”练笔舞动起来
新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要让学生模仿到位,首先要引领学生品味语言,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来运用语言甚至创造语言。
案例展示:《开天地》一课,第四自然段的重点研读仿写。 师:倒下去后,他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他的气息变成了风和云。声音变成了雷声。 师:这两个变化能交换一下吗?他的气息变成了雷声,声音变成了风云。 生1:不行。云在天上飘,一点声音也没有,风云不能和声音搭配。 生2:气息就是呼吸,呼出气来有风。所以气息才能变风云! 生3:气息就是呼出的气,跟风云相似;声音应该和雷声相似。 师:说得很有道理。虽然是想象,但也要合理!那这两种写法哪种更神奇呢?
课件出示,鲜明对比。
A、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风和云。他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声。
B、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成了隆隆的雷声。
生:因为书上有形容词。把他的变化美化了,更神奇、更具体。 师:是啊!千万不要小看这几个形容词,它能让我们感受到身体变化的神奇。在引领学生揣摩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时,主要通过两次比较句子,第一次比较“气息变成了风云”,“声音变成了雷声”两者的变化能不能交换?学生立马能感受到交换后不合理。第二次运用幻灯片出示概括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在品读中感悟形容词的作用,增加了语言的魅力,凸现了变化的神奇。
看来引导学生在习作时运用形容词,才能将事物描写得更为具体、生动、有趣。有了这样对语言的比较、鉴赏、品读,才能规范和美化学生习作中的语言表达。
二、让“精彩句段”仿写自由起来
叶圣陶老师说:“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精彩的句段,教师除了应引导学生即得“意”又得“言”,让学生在丰富的语感感知下“依葫芦画瓢”,直到熟能生巧地仿写,这样的形式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提高写作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例如:人教版五(下)萧红的《祖父的园子》,在作者的眼里,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这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街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这一段中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也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出来了,自然也把学生们带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抓住这个突破口,引导孩子仿写:“――春天,天晴了,就像天在欢笑似的。云散了,就像云在嬉戏似的。树绿了,就像换了新衣似的。蝉叫了,就像吹起小喇叭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通过这样的句段仿写,使学生的语言进行自由迁移,进而让这些优美的句子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驻足,并沉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三、让“特殊表达”的练笔自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