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种植技术培训

种植技术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种植技术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种植技术培训

种植技术培训范文第1篇

2020年10月21日至 2020年11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财政厅组织的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培训。通过近一个月的培训,对于我们每位学员来说,都是一次提高、一次借鉴、一次实践,使我深感收获巨大,受益终生。

一、培训组织严密,培训内容紧扣我们的教学需求和技能大赛要求。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成教部的领导高度重视对我们的培训工作,为了高效率、高质量地做好本次培训工作,他们在培训内容上紧紧抓住了学员的求知要求,抓住了当前三坐标测量技术、数控车自动编程及加工技术、海德汉iTNC530数控系统编程及加工技术,安排最强的师资力量进行授课,受到了广大学员的好评。我们听课认真、讨论热烈,不同层次的学员互相学习,大家得到了共同提高。

二、领略名师风采,寻找自身差距。培训中老师们讲授了数控专业最新知识,从理论到实践展开教学,并从专业技术结合省赛和国赛图纸进行分析和点拨。让我们基本了解了数控车自动编程技术和技能大赛要求,了解了本专业一些新知识、新技能,开拓了眼界,丰富了实践经验。老师们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严谨的治学态度,也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学员,激励着我们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三、参加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在老师们的安排下,我们一共分成5个小组,每位学员都要完成一件作品,所以在每位小组长的带领下,我们学到很多加工的知识,比如:如何选刀调刀、确定加工余量和磨耗,加工精度控制等,通过老师分析和指导,我们收获颇多,最终每人都完成了一件满意的作品。

回首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明显。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实践技能的增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所学理念、知识、技能、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为职业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种植技术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 职工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C975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界出现了以信息技术(IT)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向,国内学者称之为教育信息化现象。如果将教育信息化看作为一个过程,其结果是达到一种新颖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此,笔者针对现代教育技术特点和它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发展作了简要分析讨论。并对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职工培训作了介绍。

2 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是一门新兴的教育分支学科,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促进教育效果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所运用的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音像技术、卫星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和学习的影响,不仅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也导致了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改变。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现出来,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改变了过去单向授课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完善了一套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完满结合”为目的,以“教育具有发展与挑选两种功能,其主要功能是发展”为理论依据,以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主要媒介,通过多种媒体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等完整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体系。

3 现代教育技术在实施职工培训中的作用

(1)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职工培训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建立职工现代教育平台。使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静态的书本,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加上数字化音像技术、交互网络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等的应用,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声像并茂,教学形式新颖活泼,教学手段多样化。同时多媒体技术所具备的人机交互能力,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持,为学习过程创建了良好情境,使职工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成为认知的主体。

(2) 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因特网和单位局域网的资源,创设多元化软硬件教学环境。它根据职工培训特点,使专业课程不像学校基础课程那样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又涉及各种规范、规程、实例,仅靠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显得枯燥乏味;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情境,为师生创造一个平等、民主、宽松、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同时现代化教学设备和网络资源,可以增大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建立客观合理、科学和操作可行的管理机制。

(3)如图1是职工再教育教学模式。分别由互联网、单位域网的职工教育平台组成。职工教育平台根据现代教育技术在实施职工培训中的各个项目,创建教与学系统、教与学资源库、教与学管理系统等子系统,共同构建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职工再教育教学模式。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实施职工培训中应用

(1) 多媒体是集图、文、声、像、视频、动画等信息表示形式,也是显示器、扬声器、电视机等信息的展示设备,传递信息的光纤、电缆、电磁波等中介媒质,还可以是存储信息的磁盘、光盘、磁带等存储实体。总之,多媒体是多种信息类型的综合。多媒体在实施职工培训辅助教学中,根据职工培训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计算机为核心,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高效、开放、兼容、性能稳定、资源共享的教与学环境。在培训管理方面,体现了全面、客观、公开、公平的管理体系,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客观准确的信息。

(2) 多媒体教学关键在于要打破以往单调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多媒体技术的工具性、交互性,将线性和非线性手段和教学材料的呈现相结合,形成自主、开放、多元的新型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学员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从而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缺憾,有利于突出发现、协作、研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不仅仅领着学生一步步走向知识的海洋,更重要的是要引领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质疑,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3)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为教师提供了无限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工具,教师对教学光盘和互联网中的各种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进行合理的取舍,适当的选择,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制作出生动有趣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主要包括各种PPT幻灯片、flas、流媒体课件、复合多媒体课件、网页式课件等。

(4)多媒体教室主要配备计算机、投影机、摄像机、中央控制系统、实物展台、电视机、DVD播放机、录像机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其功能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媒体播放、数字录音及课件广播等功能。教师讲台通过双显示器的计算机一边可以监控整个学习室学生的状态,一边也可以监控通过教学广播播出的内容。并可根据学员水平及时调整教学材料的难易程度和视频音频资料的播放次数,使学习环境更为真实、生动。

5 无线局职工教育培训平台

(1)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高度重视职工培训工作。提出了要建设一支“坚定的政治立场、宽广的战略眼光、广博的文化知识、崇高的职业精神和过硬的工作本领的人才队伍”,要求岗位培训工作要“着眼创新、与时俱进”的战略思想。“无线局教育管理系统”网络平台建设,充分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为职工培训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2)无线局教育管理系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了无线局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直属台(站)教学资源。以无线局专线为传输介质,建立教学资源网络平台,实现了教学信息交流,资源高度共享。在教学方面以无线局视频系统为支撑适时组织远程教学和讲座,实现了互动式、讨论式、协作式教学。无线局教育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培训动态、岗位培训、短期培训、在线考试、学历教育、模拟题库、网上学堂、师资库、电子档案、交流调查等。以下就主要教学方法作简要介绍:

网上学堂;它汇集了全局教学资源,具有各种设备、各种专业教材库,有图书资料、设备资料、技术维护经验、故障汇编、制度汇编等,为职工自主学习提供可靠保证。

交流调查;推广了“互动式、讨论式、协作式”教与学,教授者与学习者互动型模式,学习者对教育建议可通过网上与组织者进行交流达到认知与共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拓展职工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空间,增强职工认知能力。

师资库;汇集中、高级各类专业人才信息,为教学、科研、技术改造充分发挥了教研资源共享作用。

管理系统、电子档案、新闻中心等为局、台管理者及职工构建了信息平台,使岗培工作计划落实、组织落实、制度落实、措施落实,职工接受再教育也有章可循。

多媒体课件:丰富的素材,开阔了职工视野,新鲜的材料、激发了职工学习热情。

模拟题库:极大方便了台(站)职工学习互动和沟通。

学习型电台:介绍了典型台(站)培养复合型人才、精心营造学习氛围先进经验,台(站)创建“学习型电台”,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和自台评估提供了经验供借鉴。

6 无线局台(站)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1)无线局台(站)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实施职工培训中,以无线局的教育资源,加上专线高速传输为基础,使得信息快、效率高、安全性能好;以及台(站)分别建设在全国各地等优势,创建台(站)职工教育系统既有规范统一标准,又具有各地风格、特点。形成了知识面广、专业性强、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职教系统。图3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基层台(站)职工教育管理系统。

(2) 台(站) 职工教育培训离不开多媒体教室和多媒体学习室。多媒体教室本着实用性、可操作性、创造性,经济型规模建设。主要配备计算机,主讲台上配置2台计算机(主要是对内、外网进行物理隔离),一台由无线局广域网连接无线局教育管理系统,一台与因特网相连,教师可以直接调用各种网络资源对课件进行演播。其它硬件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配置。构成了一个集开放型教学、智能化操作、远程控制、网络管理,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图4为典型的台站多媒体教室。

(3) 建立台(站)多媒体学习室,为职工提供宁静、舒适、宽松的学习环境。为了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必须采取措施对因特网和台(站)局域网进行隔离。

7 现代教育技术在职教应用的几点建议

(1) 现代教育技术是用先进的教育思想、(下转第153页)(上接第148页)教育模式、教育手段和现代科技成果为教育服务。纵观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职工培训的实践过程,无论是教材、课件,还是教学理念、模式、方法、手段以及教学水平的提升,都显示出它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可靠性和可持续发展。然而,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现代教育技术在实施职工培训中提出了崭新的课题,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笔者认为职教系统应以建立强大教学网络资源中心,应用Blog工具,从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方面进一步拓展教学改革。

(2)建立教学网络资源中心。将各专业、工种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编制成册,制作成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课件形成教材库,作为新职工岗前培训、上岗考核,老职工升级考核的量化标准。其次,将所属设备维护、运行,故障处理资料进行汇编,为教学和技术改造提供信息档案。其三,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职工培训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建立师资库,充分发挥各类教研人员和有关设备专家的作用,并有计划地做好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推荐应用BIog新型学习工具。在网络信息社会中,一个人发展多元认知技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和学生如果基于已有的知识,并能够在思考的基础上构建和提高这些知识,还能够做出关键决策,就是成功的学习过程。BIog具备了这个成功学习过程的条件。师、生把BIog作为研究、备课、学习、记录和思考工具,并且借助BIog这个学习工具和个人知识管理工具,逐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使自身能力不断趋于完善。

(4)将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和多种信息技术高度集成、综合应用,实现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等多种功能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如:新设备安装,设备维护、抢修、处理和排除故障等重大活动,用摄像机记录整个过程,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成课件,使学习者不但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还可直观领悟到整个过程,仿佛置身其中,有效吸引学员的注意力,从而拓展职工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空间,增强职工认知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种植技术培训范文第3篇

近年来,鞍钢矿业检修协力中心为适应矿业公司发展的需要,在全体职工中积极开展“学技术、练技能”活动,有效地提高了职工队伍技术素质和矿山设备检修能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和技术拔尖人才不断涌现。中心解决了诸多检修技术难题,形成技术专利12项,专有技术9项。职工持证上岗率达到100%,目前已有高级技师13人、技师89人、高级工186人。在矿业公司举办的技术竞赛中,中心职工获得技术状元26人次,技术能手56人次。

中心成立于2000年,承担矿山采矿、选矿、电厂设备检修及铆焊加工、电修、锅炉安装、自动化控制安装调试。随着鞍钢矿山装备的更新,大型先进的电铲、钻机、矿运汽车等设备的引进和采用,对检修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中心把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开展技术大练兵活动作为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尤其是近三年,采取多种措施强力推进职工技能培训工作,做到细致规划、精心组织、创新方式、严格考核、突出效果。中心工会在开展技术大练兵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为职工学技术创造有利条件,总结推广杨福斌、侯广宏等先进典型的学习经验,发挥身边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营造“学技术、练技能、当能手、争状元”的氛围。

中心建立了技术培训基地,在外聘培训教师的同时,在中心内部选聘60多名兼职培训教师。培训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重点解决矿山设备检修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中心下属的各工区也针对本工区作业特点积极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工作,自行编写培训课件,还将课件在中心局域网上。为快速提高青工作业技能,中心组织由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师组成的导师团,与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工结成师徒对子,签订帮带合同,近三年来共建立了18个工种的试题库。对在技能考试中取得优秀成绩的职工,大张旗鼓的进行表扬。

通过坚持不懈的培训,中心广大职工的作业技能不断提高,许多检修难题得到及时解决,检修成本不断下降。中心DCS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及调试能力在鞍山地区处于领先水平。与美国艾利逊公司合作建立了东北地区最具实力的汽车变速箱检修基地,并取得美国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授权服务资格。汽车发动机大修水平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目前职工队伍已成为一支能打硬仗的高素质的职业化检修团队。高级技师、穿采检修工区检修班班长侯广宏发表《牙轮钻机主机构法兰改造》的科技论文,获省2008年度科技论文二等奖,并收录在国家专利网。此项技术改造,年可节省检修费用22万元。由于提高了牙轮钻机的作业率,年可创间接经济效益350万元。

种植技术培训范文第4篇

教师专业能力的建设离不开培训,但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多数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培训精力或时间等会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培训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未来适应性等问题,任何教师都不能被拒之门外。因此,寻找一条适合学校的专业化成长之路显得尤为重要。校本培训在学校领导重视的前提下,也强调校本培训模式和培训支撑平台的作用。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笔者逐渐寻找出一条适合中职学校的校本培训之路。下面以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谈谈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实施。

学校背景与校本培训情况

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综合性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2010年成为国家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性创建学校。学校现有教师369人,其中取得硕士学位59人,本科学历310人,教师平均年龄38岁。学校以往的校本培训大多采取“蜻蜓点水”式集中培训。培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集中培训,缺乏人性化和培训时间;二是培训形式单一,局限于单一的理论知识或操作技能培训,培训效果不理想;三是信息技术校本资源短缺,学校没有提供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学习上更多的资源支持。

培训的实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不断思考对策,经过多次实践,逐渐探索出“网络选课+现场培训+网络学习”校本培训模式。总体思路如下图所示。

学校采用以上模式实施了四期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培训分集中面授培训和网络自主学习两部分。培训期间,每周安排主讲教师和教师进行一次面对面的培训讲授,其余时间参加培训的教师根据主讲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和上交作业。同时,主讲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答疑和讨论。具体措施和做法如下。

1.做好培训的需求分析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重点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在培训开始之前,为了了解教师们的看法,笔者走访了各门专业课的部分教师,了解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要求以及他们所认为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选择地观摩了一些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对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了初步的把握。学期初始笔者在网上设立信息技术校本培训需求的网上调查,对综合走访及网上调查的结果进行了需求分析,了解了教师最希望得到的培训内容并制订了每学期的培训计划。制订的培训计划经管理部门和主管校长审核后实施。在整个培训进行的过程中,笔者也综合考虑了教师的意见,不断调整培训的细节内容、难度和进度,尽量适应大多数教师的水平和需求。

2.创建培训平台和资源网站

考虑到教师的时间问题,进行集中培训难以实现。笔者开发了校本培训选课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网站和学校教育资源网站。校本培训选课平台提供教师参加培训的选课以及培训调查等功能。在网络教学平台里,我们为每位教师设置了一个学习账号,方便教师在集中培训以外的时间自主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网站和学校教育资源网站为校本培训提供了大量相关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以上平台与资源网站为校本培训管理与教师培训搭建了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和环境。

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学习任务”、“课程作业”和“学习反馈”是主讲教师和参加培训的教师在线学习、完成作业和学习交流的途径之一。主讲教师在培训前通过平台做好培训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指引,提供各类型的学习资源,布置好课程培训作业。教师在自主学习或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都能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提出。笔者定时对教师的提问给予解答。网络教学平台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了书写学习反思、分享经验的机会。经过约一个月的培训后,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完成一个大型作业,作业包括一堂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及与这堂课相关的教学课件。教师完成的作业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作业”功能上传。主讲教师可对作品进行评价与分享,促进教师作品分享与交流。

对于技术基础较差的教师,为了让他们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笔者使用了屏幕录像工具将示范操作过程制作成视频文件,到资源网站的相应栏目上,便于教师在课后进行学习。视频文件中有操作的详细过程和讲解,教师可以重复观看、学习,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3.明确培训的重点

培训的重点是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是技术在课程和教学中的整合,而不仅仅是技术本身。针对存在的“学会技术却不会用”的问题,笔者在培训伊始,就要求教师努力在教学实践中试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具体任务为所有的教师针对个人的学科准备一堂完整的课,在课程的准备、实施中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这堂课的准备贯穿整个培训过程,教师也可以在个人的教学中实施,随时发现问题并与培训者交流、解决。培训结束后,要求教师上交作业作品。学校为教师搭建平台,由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组织全校性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和德育课件比赛等活动。通过比赛活动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同时,在校园网中展示教师参加培训的优秀作品和竞赛中的获奖作品,实现成果分享。

4.恰当采用培训的方法

在实施校本培训的过程中,笔者采用案例引领及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避免了枯燥的理论说教和单纯的技术学习。虽然笔者以前做过多次信息技术培训,资料也比较充足,但是教师反映这些理论太抽象,技术太深奥。鉴于此,笔者选择了一些比较典型的课例,包括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录等,在集中培训的时间内展示给教师看,然后组织教师开展讨论,结合好的教学设计案例进行理论学习。

对于技术的学习,笔者的示范讲解同样是结合具体内容,目的是让教师明白技术如何使用。例如,在“PPT课件制作”培训中,笔者结合各类课程的教学课件案例来讲解如何用PowerPoint及相关软件技术制作课件。然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给参加培训的教师布置作业,要求教师亲手制作任教课程的教学课件。为了让教师顺利完成任务,笔者在作业中提供了大量与作业相关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料和教学视频等。在具体任务的驱动和指引下,技术的学习显得容易了很多。此次培训比以往“蜻蜓点水”式培训更具实用性和实操性,能够让参加培训的学员做出实用、精美的PPT课件,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培训结束后,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反馈中学员们了很多满意的培训感言。

培训的管理、评价与总结

管理是培训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校本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员掌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员把培训成果尽快地应用在教学工作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制定详细而有效的激励机制,将培训效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等关系其切身利益的事情挂钩,在一定程度上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其次,制定切实可行的组织制度,如制定严格的考勤和考核制度及相关标准,以便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管理与记录。我们的做法是:一是上级教育部门与学校制定教师继续教育与职称评定挂钩的管理制度,规定教师每年必须完成继续教育72学分(其中校本培训42学分)。二是教师先选课,参加培训时现场签名,培训结束后结合培训布置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考勤情况由教务处给定校本培训学分。

培训中应做好教师作品的评价工作并及时处理教师在培训中的反馈,再根据反馈调整培训方案。目前,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已从过去单纯的制作课件走向信息化教学设计。因此,在校本培训中要改变评价的方式,可根据教师通过培训后设计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付诸教学实践的情况进行评价。

校本培训要结合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每次完成培训后,要做好培训总结、评价与反馈工作。从培训内容、过程和效果等方面、深入总结培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再培训打下基础。

培训反思

回顾多次校本培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所有开展信息技术培训的相关人员注意。笔者把培训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做了以下整理。

1.分层培训有助于解决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由于学习经历、个人特质不同,教师的基础、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尤其明显的是青年教师与老年教师存在分化。因此培训的实施,尤其是技术部分的培训,存在很大的困难。为此,笔者采取了“分层培训”的方法:设置不同难度等次的教学内容和作业任务,对技术基础差的教师,提供详细的操作视频教程,为学有余力的教师提供拓展的学习资源。在集中培训的时间内,尽量组织教师之间的合作,这样既能保证进度,又促进了互帮互学。在集中培训后,积极通过在线或其他途径帮助学习困难的教师。

2.提供学习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几期校本培训中,笔者发现有相当部分的教师仍然习惯于被动地接受学习,如在学习软件操作的时候需要把操作步骤记录下来,集中培训后并不进行在线学习和参加在线讨论、不完成培训作业任务等。这使得培训的开始部分进行比较困难。对此笔者的解决方法是:提供具有良好结构性的学习资源;在集中培训时做好引领工作;设置具体的自主学习任务;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供良好的支持,使参加培训的教师有动力进行在线学习和完成作业。

小结

培训结束后,通过教师的作品以及整个培训过程中与教师的交流,可以看出笔者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能力有了提高,自主学习及相互合作的意识也有了明显改善。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信息技术校本培训,一方面可以真正满足教师的实际培训需要,把校本培训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工作繁忙的教师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在线学习培训,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这方面的实践,笔者会继续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种植技术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柏硝祛毒洗剂;护理;高锰酸钾:混合痔;肛缘水肿

【中图分类号】R72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313-02

肛缘水肿是混合痔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1],术后出现肛缘水肿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手术操作不当,外痔切时切除不够,以及内痔结扎时位置在齿状线以下导致周围淋巴及血循环障碍;切口引流不畅,局部炎症产生;术后因伤口疼痛恐惧排便,终致便秘,或平素便秘,久蹲大便,腹压增高,肛缘皮下静脉回流障碍等[2]。关于肛缘水肿治疗主要以高锰酸钾外洗、外敷痔疮膏、消炎膏等,严重者甚至需要二次手术,不但加重了患者痛苦,还延长了疗程。我们采用柏硝祛毒洗剂(唐山市中医医院自制制剂,制剂批准文号为冀药制字Z200050833,成分主要为黄柏、芒硝、防风、地榆、花椒、甘草)熏洗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筛选唐山市工人医院肛肠科混合痔手术后肛缘水肿患者200例,混合痔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相关诊断标准[3]。其中男110例,女90例,年龄在18~71岁,平均44.5岁。手术采用内扎外切术106例,消痔灵注射术25例,PPH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69例。肛缘水肿均为轻度。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柏硝祛毒洗剂熏洗,具体方剂:黄柏15g、芒硝15g、防风15g、地榆15g、花椒15g、甘草9g,该洗剂为唐山市中医医院自制制剂,5付草药制成500ml浓缩汤剂装瓶,治疗时取中药浓缩汤剂100 mL加沸水900 mL,先用洗剂热气蒸浴10 min,待洗剂温度适宜后坐浴10 min,2次/d,疗程10 d[4]。

护理指导:A饮食指导:嘱咐患者不要吃辛辣刺激等食物,如生葱、姜、蒜,还有胡椒,尤其是辣椒等食物要特别注意,另外,饮食上药注意荤素搭配,粗细适量,粗粮和细粮要结合,积极预防大便稀溏和干燥。B排便指导:嘱患者排便时间控制在1 min左右,避免久蹲,腹压增高,如不能实现,可加服一清片等润肠药。C人文关怀:患者由于疾病困扰,心理波动较大,我们应以“三心”(爱心、关心、耐心)态度对待患者,让患者认识和了解疾病,以轻松心情接受治疗,更利于病情恢复。

对照组:采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1500ml坐浴,熏洗方法同治疗组,同时注重排便指导。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肛缘水肿消失,无不适感。显效:肛缘水肿缩小,有轻度不适感。无效:肛缘水肿及不适感无明显改善[5]。

1.4统计学处理 临床疗效比较用SPSS16.0系统进行等级资料两样本秩和检验比较,P

2 结果

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7天,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痊愈占87%,显效占12%,无效占1%;对照组:痊愈占42%,显效占32%,无效占26%。P

3 讨论

外治法作为祖国医学常用方法,早在 《医学流源》就指出:“外科之法,最重外治”,病术后局部外用给药,是药物对肛肠病变局部直接治疗,即“药达病所,投之可至”。中药外治有时是内服药不能替代的,方法简便,无毒副作用。中药熏洗法具有驱除病邪、扶助正气的功效,它能借助温热及药物作用,使血管扩张,以利于组织对药物加速吸收[6-7]。关于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治疗方法的报道很多,但均不够满意,或治疗效果差,或治疗时间长。我们在辨证施治的原则下采用柏硝祛毒洗剂熏洗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效果满意。洗剂中黄柏是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具有抗菌祛湿杀虫作用。芒硝功在清热除湿,破血通经,消肿疗疮。《梅师集验方》有“水调芒硝涂之”记载,说明芒硝外用疗效显著。防风功在发表,祛风,胜湿,止痛。现代药理表明防风有解热、镇痛、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地榆功在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 花椒具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等多种功效。甘草功能补益心脾、缓急止痛、调和药性、泻火解毒。护理干预是医院治疗工作顺利进行必不可少的,在当今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患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是我们此治疗方案取得成功的保障。总之,我们充分利用了中药复方制剂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痛、祛湿杀虫、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和中药毒副作用小,外用直治患处的特点,再加上护理指导人文关怀等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取得满意疗效,而且明显加快了消肿速度,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东铭. 盆地与病学[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0:105-166.

[2]史仁杰,杨关根.痔术后水肿的原因及防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9):954-955.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2.

[4]王丽军,刘丽萍.柏硝祛毒洗剂的工艺研究[J]. 河北医药, 2009,31(1):106.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2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