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海瑞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官职用语
1.荐举
征:征召。例被征,适大病,不能行。(《谭嗣同》)
举:举荐、推举。举孝廉不行。(《张衡传》)
辟:征召。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召:征召。累召不应。(《张衡传》)
铨:铨选、选拔。而翁长铨。(《记王忠肃公翱事》)
策:策试。尝后策孝廉。(《孟尝传》)
荐:推荐、举荐。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曰。(《孟尝传》)
衡:选拔。汝若居铨衡。(《吴隐之传》)
选:推选。选广为少傅。(《疏广传》)
进:引荐、进荐。古之君子进人以礼。(《向雄传》)
2.授职
拜:授给官职。取阳晋,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除:授官。予除右丞相兼枢秘史。(《〈指南录〉后序》)
授:授官、任命。授郏城尉。(《桑怿传》)
封:封赐、封授。后以军功封定阳子。(《王罴列传》)
补:补任。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3.升职
擢:提升。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谭嗣同》)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
陟:提拔、提升。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4.降职
黜(绌):罢免官职。屈原既绌。(《屈原列传》)
谪:贬职。是夕始觉有贬谪意。(《琵琶行》)
左迁:贬官、降职。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罢:罢免。于是悔而罢之。(《陈思王植传》)
削:削免。免官削爵。(《汉书》)
贬:降职。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
5.调动
调:调动。婿竟不调。(《记王忠肃公翱事》)
改:改任。后公改两广。(《记王忠肃公翱事》)
转:转任、改任。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
徙:调职、调动。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出:调出、出外。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张衡传》)
放:被委派。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谭嗣同》)
移:移任、转任。移渑池尉。(《桑怿传》)
6.到任
下车:官吏初到任。衡下车,治威严。(《张衡传》)
视事: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张衡传》)
就:就任。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到官:官员到任。尝到官,革易前弊。(《孟尝传》)
仕:做官。仕郡为户曹史。(《孟尝传》)
宦:做官。世之仕宦于南。(《许逖传》)
7.代职
行:官职。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曹彰传》)
署:。署南平教谕。(《海瑞传》)
8.主政
知:主持、执掌。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
用事:执政、主事。赵太后新用事。(《触龙说赵太后》)
钤辖:管辖、管束,荆南钤辖北路兵马。(《许逖传》)
9.离任
乞骸骨:年老请求辞职。上书乞骸骨。(《张衡传》)
致仕:官员由于年老或健康原因而退休。退而致仕。(《公羊传》)
10.其他
右:上。位在廉颇之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抚:巡抚。以大中丞抚吴者乃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曹:官署。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弄臣:帝王亲近狎玩之臣。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有司:官吏的通称。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博士:国子监的老师。有司业、博士为之师。(《送东阳马生序》)
谥:谥号。赠谥美显。(《五人墓碑记》)
秩:官吏的俸禄。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隋书》)
二、审决用语
1.访察
访:查访、寻访。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孟尝传》)
按:查究。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寻察:考察、探察。郡不加寻察。(《孟尝传》)
2.拘捕
禁:囚禁。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循吏传》)
囹圄:监狱。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循吏传》)
絷:拘禁、拘系。南冠而絷者谁也。(《左传》)
系:囚系、囚禁。又以少谴系雄于狱。(《向雄传》)
收:逮捕、拘押。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张衡传》)
缧绁:囚禁,也指监狱。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报任安书》)
3.审理
讯:审讯。侧坐讯问。(《循吏传》)
理:处理。终日连夕,对之理事。(《循吏传》)
验:验证。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循吏传》)
问:审讯。按问其家无少贷。(《海瑞传》)
推:审理。敕御史薛季昶推之。(《徐有功传》)
案:审问。景帝召田叔案梁。(《田叔列传》)
勘:审讯、问罪。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窦娥冤》)
鞠:审讯、审问。不经鞠实,不宜轻用刑。(《李朝隐传》)
4.判决
坐:判罪、定罪。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陈思王植传》)
论:判罪。御史论死八人。(《李信圭传》)
当:判罪。当高罪死。(《蒙恬列传》)
决:判决。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循吏传》)
刑:处罚、惩罚。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5.量刑
黥:墨刑。刑断其两足黥之。(《孙子吴起列传》)
放:放逐。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笞:鞭笞、笞打。君捕其甚者笞之。(《许逖传》)
徒:罚服劳役。徒流及死,具有等差(《权善才传》)
流:流放。徒流及死,具有等差(《权善才传》)
放:流放。敕减死,放于岭南。(《徐有功传》)
发(配):发配、充军。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中杂记》)
6.宽赦
赦:赦免。子苟赦越国之罪。(《勾践灭吴》)
宥:宽恕、宽宥。不赦死,不宥刑。(《韩非子》)
贷:宽恕、宽免。按问其家无少贷。(《海瑞传》)
原:赦免。俄而有诏原之。(《晋书》)
贳:赦免。乃贳之,以为刺奸将军。(《资治通鉴》)
7.其它
谮:说坏话诬陷人。乃谮元忠与戬私议(《资治通鉴》)
诬:诬陷。乃诬妇厌苦供养。(《孟尝传》)
罗:罗织。辄罗告其主,以求官赏。(《徐有功传》)
枉:冤屈、冤枉。尝先知枉状。(《孟尝传》)
讼:①诉讼,打官司。列讼县庭。(《孟尝传》)②控告。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田叔列传》)
诤:争论、争辩。后有欲诤讼者(《循吏传》)
赎:抵偿刑罚。恃法得赎。(《许逖传》)
缚:捆绑。即推仆地缚之。(《桑怿传》)
诛:杀。立诛杀曹无伤。(《鸿门宴》)
戮:杀戮。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孟尝传》)
绳墨:法律。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报任安书》)
东市:刑场。卿哭王经于东市。(《向雄传》)
三、赋税用语
1.收成
登:庄稼成熟。谷稼以登。(《孟尝传》)
凶:收成不好。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桑怿传》)
廪:粮仓。仓廪实而知礼节。(《论积贮疏》)
穰:庄稼丰收。世之有饥穰。(《论积贮疏》)
2.赋税
征:①赋税。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李信圭传》)②征税。例州计户征租。(《苏琼传》)
敛:征收。今上征敛于富人。(《韩非子》)
赋:赋税。省刑罚,薄赋敛。(《管子》)
课:征收赋税。始课南徐州侨民税。(《孝武帝本纪》)
输:缴纳赋税。民代输租者六十年。(《李信圭传》)
贷:①借出。复欲推其贷粟。(《苏琼传》)②借入。假贷无所得。(《主父偃传》)
四、赈济用语
绝食:断粮。人灾,绝食者千余家。(《苏琼传》)
籴:买粮。贸籴粮食。(《孟尝传》)
粜:卖粮。五月粜新谷。(《咏田家》)
馁:饥饿。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苏琼传》)
饿殍:饿死的人。民有饥色,野有饿殍。(《孟子》)
恤:救济、周济。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赈:周济、赈济。其余悉分赈亲族。(《吴隐之传》)
五、礼仪用语
觐:见皇帝。乃扶病觐见。(《谭嗣同》)
谒:拜见。生以乡人子谒余。(《送东阳马生序》)
诣:到……去。遂与鲁肃俱诣孙权。(《赤壁之战》)
引:延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锡(赐):赐给。常蒙优锡显赠。(《吴隐之传》)
六、进言用语
白:告诉、禀告。便可白公姥。(《孔雀东南飞》)
启:告诉、禀告。上堂启阿母。(《孔雀东南飞》)
刺:指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谤讥:指责别人过错,可用于中性。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谏:规劝。上书谏寡人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委婉地规劝。因以讽谏。(《张衡传》)
劾:弹劾。即如前年胡景桂参劾魏帅一事。(《谭嗣同》)
疏:奏疏。谏太宗十思疏。
谕:告诉。方召其亲戚而谕之。(《循吏传》)
七、操行用语
孝:孝顺。事母孝谨。(《吴隐之传》)
谨:恭谨。其孝谨闻于其族。(《许逖传》)
信:信用。其信义著于其友。(《许逖传》)
悌:敬爱兄长。孝悌洁敬犹为不替。(《吴隐之传》)
敏:聪敏、聪明。好礼恭谨,敏而有辞。(《疏广传》)
我们只看坚守尊严的例子。刘邦打天下的时候,儒生郦食其求见。刘邦的卫士问明白他的身份后,对郦食其说:“沛公不喜欢儒生,只要有人戴着儒冠来见我家主公,他就摘下此人戴的帽子,往里面撒尿。跟这些儒生谈话的时候,动不动就骂骂咧咧,所以你不要对我家主公说你是儒生啊!”
卫士通报后,郦食其就走进了刘邦的传舍,看到沛公两腿分开,坐在床上,正让两个女孩子给洗脚呢。郦食其看到这一幕,只作了个长揖却不拜,问:“阁下您是要帮助秦攻打天下的诸侯呢,还是要率领诸侯攻破秦呢?”沛公听了,骂道:“书呆子!天下被秦折磨得太苦太久了,当然是率诸侯一起来攻打秦,怎么能帮助秦攻打诸侯呢?”郦食其说:“如果您真心想聚集天下的英雄豪杰来攻打无道的秦,就不应该以这种态度来接见有知识的人。”沛公听到这里,赶紧停止洗脚,站起来穿好衣服,请郦食其坐到贵宾的位置上,向他请教。郦食其游说沛公袭击陈留,缴获了秦的不少积粟。
刘邦就是个大老粗,骂骂咧咧惯了,要改也很难。有一次,陆贾要给他讲《诗经》《尚书》,刘邦又开骂了:“你家主公的天下是在马上打下来的,读《诗经》《尚书》有个鸟用!”陆贾就说:“您在马上打下天下不假,可是难道你还要在马上治理天下不成?如果秦始皇得到天下以后,行仁义,法先圣,天下怎么会轮得到陛下您来坐呢?”刘邦听到这里,有点醒过闷来,就恭敬地对陆贾说:“请先生为我写一本书,把秦所以失天下、我所以得天下的道理以及古代那些国家成败的原因写下来。”陆贾就写了一本《新语》献给刘邦,刘邦很高兴,大加赞赏。
也许是遗传,汉武帝对知识分子也不太礼貌,不过也分人。比如大将军卫青面君奏事的时候,“上踞厕而视之”,也就是坐在马桶上接见他。丞相公孙弘陪宴的时候,皇上有时候连帽子都不戴。但如果是汲黯,皇上如果不戴帽子,都不敢出来见他。有一次,汉武帝坐在武帐中,正好汲黯前来奏事,那天皇上没戴帽子,望见汲黯进来,赶紧躲到帐中,让身边的人准许汲黯的上奏。汉武帝对汲黯就敬重到这种程度。
有一次,汉武帝召集群儒说:“我想振兴政治,效法尧舜,如何?”汲黯当面就说:“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怎么能效唐虞之治呢?”一句话把汉武帝噎在那儿,半天说不出话来,“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那些日子,大臣们纷纷劝汲黯明哲保身,汲黯慨然说:“天子设公卿大臣,不是为了匡正错误难道是专作阿谀奉承的吗?我既在其位,总不能只顾个人安危,见错不说,使皇帝陷于不义之地吧!”
这就是汲黯,汉武帝最怕也最敬重的一个大臣。一直到晚年,汲黯病得不行了,汉武帝还不得不起用他,任命他为淮阳太守。汲黯说:“我又老又病,咱俩意见又不合,你找什么?”汉武帝说:“淮阳出问题了,只有你能处理得好。你老了,我让人找张床抬着你去。”这就是“卧而治之”的典故。
遇到那些流氓皇帝,你愈顺着他,愈讨好他,愈拍他的马屁,可能愈不受重视;你坚守自己的节操,捍卫读书人的尊严,他反而会高看你,这实在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当然也要分人,要有度,碰上昏君,像比干碰上纣王,被剖心;海瑞骂嘉靖骂得有点过分,被关进大狱,多亏皇上很快驾崩,否则,谁也不知道海瑞能否活着出狱。
【原载2008年1月21日《解放
一、官吏选拔的术语
1.世袭制:亦称世卿世禄制,它是一种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的制度。
2.荐举制:是根据皇帝诏令所规定的科目,由中央或地方的高级官员,通过考察向中央推荐士人或下级官吏的选官制度。荐举的科目主要有贤良方正、孝廉、太学博士弟子及特举特科等。
3.科举制:创于隋代,发展完备于宋代,衰落于清代,先后绵延1300多年,是封建社会中后期的主要铨选制度。考察科目繁多,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童子等科,各科考试方法和内容各异。明代以后考试程序又分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殿试三年一考,由皇帝亲自裁定名次,定一甲前三名,依次称状元、榜眼、探花。
4.除此以外,还有纳赀、军功、郎选、恩荫等途径。
二、授官的术语
1.征:皇帝特征、聘召人才。
例: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后汉书・张衡列传》)
2.辟:公卿郡守聘任幕僚属官。
例:乃辟援及同县原涉为掾。
(《后汉书・马援列传》)
3.举:提拔,任用。
例: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
(《史记・五帝本纪》)
4.授:授予官职,任命。
例:若夫谲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荀子・儒效》)
5.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例: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6.拜:用一定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赠:用于追封已故者。
例:可赠给事中振恤遗孤,以慰存亡。
(颜延之《阳给事诔》)
8.起复:官吏守孝未满或降职后重新起用。
例:遭母忧去职,寻起复本任。
(《北齐书・清河王岳传》)
三、升官的术语
1.擢:由选拔而提升。
例:时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明史・海瑞传》)
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例: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3.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
例:退去贪残之徒,进用贤良之吏。
(《汉书・孔光传》)
4.升:官职得到提拔。
例:名因文著,位以才升。
(白居易《祭卢虔文》)
5.超迁(擢):破格升官。
例: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四、贬官的术语
1.谪:贬官,降职并外放。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范仲淹《岳阳楼记》)
2.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例:贬连州刺史。
(《旧唐书・刘禹锡传》)
3.黜:罢免官职。
例: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高启《书博鸡者事》)
4.罢:罢免、停职。
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
(高启《书博鸡者事》)
5.免:免除官职。
例:遂免丞相勃,遣就国。
(《汉书・文帝纪》)
6.夺:罢官免职。
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高启《书博鸡者事》)
7.褫:撤职查办。
例:张勃进陈汤而坐以褫爵。
(谢庄《上搜才表》)
8.左迁:降职。
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白居易《琵琶行》)
五、调动的术语
1.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例: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后汉书・张衡列传》)
2.迁:改任,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
例: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后汉书・张衡列传》)
3.转: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
例: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后汉书・张衡列传》)
4.调:调动、调迁。
例:调为陇西都府。
(《汉书・袁盎传》)
5.量移:被贬边远地区的官员,遇赦酌情移至近处任职。
例:三年随例未量移。
(白居易《自题》)
6.出:指出京受任。
例: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后汉书・张衡列传》)
7.放:也指京官调任外地。
例: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梁启超《谭嗣同》)
六、兼职的术语
1.领:以本官兼较低职。
例:出焉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
(《后汉书・刘焉列传》)
2.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
例:周公摄政,践祚而治。
(《礼记・文王世子》)
3.权:临时代职。
例:兼权殿中侍御史。
(《宋史・李纲列传上》)
4.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
例:安国行丞相事。
(《汉书・韩安国传》)
5.署:暂任、官职。
例:成祖继位,命署礼部事。
(《明史・宋礼传》)
七、到任、离任的术语
1.新(始)视事:刚刚到任。
例:是时,茂陵守尹公新视事。
(《汉书・游侠传》)
2.下车:官吏初到任。
例: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后汉书・刘宠列传》)
3.秩满:官吏任期届满。
例:秩满,造行在所,顾不数见公卿。
(陆游《傅正议墓志铭》)
4.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例: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
(《后汉书・刘般列传》)
5.归田:辞官还乡。
例:官中无人,不如归田。
(《晋书・李密列传》)
6.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例: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后汉书・张衡列传》)
八、考核的术语
1.铨:衡量官吏的资历和劳绩。
例:府州久勤将吏,依劳铨序。
(《宋书・武帝纪中》)
2.课试:考查、考核。
例:境内之杰不事,而求封外之士,不以功伐课试,而好以名问举错。
(《韩非子・亡徵》)
3.考绩:考核官吏的政绩。
例:故考绩黜陟,以明褒贬。
(《后汉书・马援列传》)
4.考功:考核业绩。
例:今朝廷不考功校德。
1、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其然。——崔颢
2、古之善为天下者,计大而不计小。——《旧唐书?陈子昂传》
3、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4、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5、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
6、富贵倘来君莫问,丹心报国是男儿。——于谦
7、但愿天下,家家足稻粱!我命浑小事,我死庸何伤!——文天祥
8、精忠报国。还我河山!岳飞
9、以国家之务为己任。——韩愈
10、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屈原
11、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3、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
14、一身之利无谋也,而利天下者则谋之;一时之利无谋也,而利万世者则谋之。——胡宏
15、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16、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范晔
17、一寸赤心惟报国。——陆游
18、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19、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20、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
2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2、平生铁面心,忘家思报国。——陆游
2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24、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
25、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
26、报国之心,死而后已。——苏轼
27、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李梦阳
28、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
29、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
3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1、丈夫所至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海瑞
32、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33、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3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35、专利国家,不为身谋。——司马光
36、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
37、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
38、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
39、爱国如饥渴——班固
40、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41、盛世垂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
42、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杜甫
43、赤心事上,忧国如家。——韩愈
4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45、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杜甫
4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47、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贾谊
48、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文天祥
49、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5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51、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范晔
52、投死为国,以义灭身。——曹操
5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5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55、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林逋
56、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57、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陈恭尹
58、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59、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
60、一身忧国心,千古敢言气。——楼钥
61、君子之为学也,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也。——宋c
62、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曹植
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天子章》
2、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唐〕韩愈《师说》。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朱舜水集·劝兴》。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6、疾学在于尊师。 ——《各氏春秋·劝学》。
7、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8、无论哪里,原则的基础就是传统。——美国
9、传统是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力。但是,它是消极的,因此一定要被摧毁。——恩格斯
10、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
10、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2、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14、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15、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吕氏春秋》卷四《尊师》。
16、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17、贫而无诌,富而无骄。——子贡
18、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19、这种落于俗套的高贵和风雅是再平庸低劣不过的。——雨果
20、若要好,问三老。 ——唐海《中山狼》第三出
21、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2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23、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王符《潜夫论·赞学》
24、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 ——杨雄《法言·学行》
24、师友贵隆亲,古学当自反。——(宋)刘过《湖学别苏召叟》
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6、师道立则善人多。——《海瑞集·赠陈元山任古田司训序》。
27、古之学者必有师。 ——韩愈《韩昌黎集·师说》。
28、最革命者,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最古老的传统的人。——罗曼·罗兰
29、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30、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
162.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
30、不师者,废学之渐也。 ——《吕衡州文集·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
3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
32、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33、假如传统或“世代相传”的意义仅是盲目地或一丝不苟地因循前人的风格,那么传统就一无可取。——艾略特
34、君子隆师而亲友。 ——《荀子·修身篇》。
35、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孟子
3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37、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苟子》。
38、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3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40、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法言·学行》。
41、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佚名
42、古老的种子,沱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泰戈尔
43、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44、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清)王卓《今世说》
45、让一得百,争十失九。——马克
4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4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48、谦逊是美德的色彩。——提奥格尼斯
4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50、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礼记·学记》
51、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学。 ——出自(汉)韩婴《韩词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