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荀攸传

荀攸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荀攸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荀攸传范文第1篇

荀攸传范文第2篇

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已不仅满足于吃得饱、吃得好了,开始追求有机健康绿色和环保的产品。俗话说,病从口入,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时有发生,使得人们对于餐桌上的食品不敢掉以轻心。为保证人民的身心健康,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让老百姓能够吃上干净、放心的食品,国家质检、工商和药检等部门加大了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和处理了一批一些严重危害居民食品卫生安全、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特大案件,使食品安全卫生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有毒奶粉、有毒面粉和有毒大米的事件仍时有发生,农药及其残留物严重的蔬菜、靠各种激素急剧生长的水果及其畜禽也时有可见,这让老百姓产生了一种望而却步的恐惧感和畏缩感。

鲢鱼、鲤鱼和银鱼具有独特的营养与药用价值,其市场和消费群体很大,但有一些鲢鱼、鲤鱼和银鱼不是在纯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这让其口感和营养价值打折,甚至有的还残留化学激素和药物,随着人的食用而留在人体内,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有机鱼是指在自然状态下成长的食用鱼类,它是有机食品的一种,是在纯自然状态下生长出来的天然鱼,在其生长过程中,严格禁止使用各种化学合成的饲料、添加剂和激素等物质;由于其生长过程基本上等同于传统上的种植和养殖方式,其生产周期更长,因而更富有营养,口感更好;由于生产过程杜绝了化学合成物质对环境的危害,因而更环保,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有机鱼既留住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又避免了有害物质的残留,因而属于健康和安全的食品。有机鱼产于没有受到污染的湖泊和水库,所以这种鱼所含的硒、锌、铁等矿物质就要高于普通鱼,它被认为是当今最安全、最健康的食用鱼。对于水产品企业来说,通过建立有机鱼品牌一方面可以扩大消费者的知情权,减少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购买风险,帮助消费者在众多的食用鱼中去鉴别和购买有益身心健康的产品,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企业及其产品的形象和档次,创造较高的附加价值,因此,打造有机鱼品牌,提升鱼产品的品牌形象已是势在必行。

二、“沂蒙浔”有机鱼的品牌建设要素

1.品牌名称

“沂蒙浔”鲢鱼、鲤鱼和银鱼出产于山东省莒南县的天湖。天湖位于山东临沂市的重要河流之一浔河的下游,总库容为 2.9 亿立方米。天湖周围山川环抱,环境优美,水域辽阔,碧波荡漾,水源没有任何污染,洁净纯美、甘洌清澈。通过对天湖水质的跟踪监测表明,其水质优良,常年为Ⅰ类水体。2008年山东省临沂市人民政府设立了天湖源头保护区,这为保持天湖纯美甘洌的水质和维护周边优美的自然环境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浔河和天湖的水质非常适合鲢鱼、鲤鱼和银鱼等鱼类的生长,是沂蒙革命老区的浔河养育并滋润了天湖的鲢鱼、鲤鱼和银鱼,因此,用“沂蒙浔”来作为天湖的鲢鱼、鲤鱼和银鱼的品牌名称与注册商标是非常适合的,这恰好与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鲟南北相互对应,从而彰显“沂蒙浔”鲢鱼、鲤鱼和银鱼具有较高的品牌价值。目前“沂蒙浔”已通过审批,并进行了商标注册。

2.品牌标志

品牌标志是建立品牌形象的一个重要要素,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小LOGO。它包括标志书法、标志图案、标志颜色等。得体的标志书法可以给消费者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沂蒙浔”有机鱼的品牌标志是一条清新活泼的鱼游荡在碧波荡漾的湖水中,三个内白的“沂蒙浔”标志字体象征着“沂蒙浔”有机鱼的天然、原生态和无污染。

3.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品牌感知、联想和评价的具体内容。“沂蒙浔”有机鱼要想在激烈的鱼类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消费者的认知和肯定,就必须塑造区别于其它竞争者的自身特有的品牌形象。结合“沂蒙浔”有机鱼的个性特色以及顾客的消费需求趋势,可把“沂蒙浔”的品牌形象定位如下:

品牌特色:有机的、绿色的、原生态的。

品牌利益:安全的、健康的、无污染的、润肤的、富含营养成份的。

品牌价值:追求“食”尚的、高声誉的。

品牌文化:向往美好、不懈追求、不屈不挠的。

品牌个性:既有江南水乡的柔情与婉约之美,又有大海般的宽广与博大,是一尘不染、清净纯洁的美人鱼。

品牌对象:中高端消费者群体。

4.品牌销售环境

品牌销售环境也是建立品牌形象的一个重要要素,品牌销售的地点、建筑、场地、设施、工具、用品、信息资料、人员、顾客和氛围等都是建立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为和“沂蒙浔”有机鱼的品牌形象相匹配,“沂蒙浔” 有机鱼应避免地摊式批发和销售,在渠道的选择上要立足于打进大型连锁超市、商店、卖场和专业水产品市场,条件成熟时,可设立“沂蒙浔”有机鱼销售专柜,并配备受过培训的专业导购人员,这样一方面可提升“沂蒙浔”的品牌形象和声誉,另一方面,高档洁净的销售环境还暗示“沂蒙浔”有机鲢鱼、鲤鱼和银鱼出产于纯天然的、无污染的水体中,从而更好的吸引中高端消费者,创造较高的附加价值。

三、“沂蒙浔”有机鱼的品牌传播

品牌传播是建立品牌形象的另一个重要要素,是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的主要途径。 所谓“品牌传播”,就是企业以品牌的核心价值为原则,在品牌识别的整体框架下,选择适当的传播方式,将特定品牌推广出去,以建立品牌形象,促进市场销售。品牌传播是企业满足消费者需要,培养消费者忠诚度的有效手段。

1.品牌资源整合推广

天湖和鲁东南第一峰马山共同组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山东天马岛风景旅游区,由于它具有天然的、未受任何污染的秀美风光,中国第一届红色运动会于2010年8月在这里隆重举行。而天湖是天马岛景区的一个最重要卖点,正是因为有了天湖的湖水清澈、纯美甘洌,才有了天马岛的“水作琴中听”的江南水乡之韵。因此,可以通过宣传天湖自然清澈和纯美甘洌的水质来推介天马岛旅游景区,而宣传天湖水质同样也是在传播 “沂蒙浔”有机鱼品牌,反之亦然。

具体的做法是和天马岛旅游产品捆绑的方式来向游客进行推介,这种“一荣俱荣”的品牌传播方式可以起到品牌推广的双赢效果。通过游客的实地旅游、参观和体验,可以让他们欣赏和体验到天湖的旖旎风光,纯净无污染的湖水,并由此产生品牌联想,联想到如此美好的湖水一定生长着自然、原生态、无污染、味美肉嫩的游鱼。把天湖出产的“沂蒙浔”鲢鱼、鲤鱼和银鱼作为一个旅游套餐向游客进行推介,让游客品尝,游客品尝了味美肉嫩的“沂蒙浔”有机鱼之后,会向自己的家人、亲戚、同事和朋友来宣传它,从而形成口碑效应,等于是免费为“沂蒙浔”有机鱼做了品牌推广。不仅如此,“沂蒙浔”有机鱼还会成为人们参观旅游天马岛时的一个必不可缺少消费项目,长此以往会形成一种“不吃‘沂蒙浔’,枉来天马岛”的品牌效应,这样必然会极大的提升“沂蒙浔”有机鱼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2.户外展览推广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户外展览等媒介进行品牌传播,在“沂蒙浔”有机鱼的栖息地――天湖的交通便利位置和游人去的较多的地方设置户外广告栏来进行宣传推广。户外广告紧挨“沂蒙浔”的出产地,这使得品牌的宣传和推广更具有真实性,同时户外广告展露时间长,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一种震撼,能使受众对“沂蒙浔”有机鱼品牌产生较深的印象。

3.通过有机鱼认证和公共关系传播来提升“沂蒙浔”的品牌形象和声誉

当前,纯天然的无公害有机食品市场需求量迅速增长。专家预测,在今后10年内,全球有机食品市场销售额将从目前的100亿美元增加到1000亿美元。有机食品是比绿色食品更安全的食品,它正成为21世纪的主导食品。

获得有机食品认证是鱼产品畅行市场的身份证,是食品生产加工行业的最高荣誉之一。在国内,有机产品认证一般是要通过农业部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 COFCC )来进行的,COFCC是农业部推动有机农业运动发展和从事有机食品认证和管理的专门机构。要获得该机构颁发的有机食品认证,需要经过多次的实地考察、严格的产品检测和层层的上报审批,没有一流的软硬件设施和过硬的产品质量是根本获得不了有机食品认证的。

“沂蒙浔”鲢鱼、鲤鱼和银鱼获得了农业部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颁发的有机食品认证,表明它完全符合严格而又苛刻的有机食品认证标准,这极大地提升了“沂蒙浔”有机鱼的品牌形象和声誉。

荀攸传范文第3篇

在私有化大军中,这个市值只有3.65亿元的公司在资本市场并不引人关注,但提及它旗下的《财经》、《证券市场周刊》、和讯网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中的影响力,以及有着奠基中国证券市场之功的大东家——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又称“联办”),在中国只要做过证券投资的人几乎无人不知。

但对于只认盈利指标、商业模式的投行、PE基金们,影响力却并不代表一切。如今,秉承传统媒体营运模式的财讯传媒在王波明带领下再次站到了私有化的十字路口。

私有化简单转板难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财讯传媒主席王波明目前已和第一上海 、中信证券等投行的PE部门接触,谋划财讯私有化方案。第一上海正是其当年借壳登陆香港市场的投资顾问,而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正是王波明的兄长。

据消息人士证实,财讯传媒负责人已和PE方面做过多次沟通,然而因为种种问题,最终协议目前仍未达成。

一家操作过中国概念股私有化案例的香港PE基金合伙人向记者表示,与此前已经完成的分众传媒、阿里巴巴等动辄二三十亿美金的私有化案例不同,财讯传媒目前总股本只有约17.4亿股,总市值不过3.65亿元。如果决定私有化,资金需求只有大约2亿元人民币。

据财讯传媒3月份公布的2012年年报显示,财讯传媒大股东United Home Limited直接持有,以及通过Carlet Investments LTD.间接持有的9.92%股份,共计持有56.84%的股份,目前市场流通的只有大约7.5亿股。按照私有化前股价溢价20%—30%对流通股收购的通常做法计算,财讯传媒私有化需资金大约1.89——2.05亿元,加上财务顾问费用、会计审计费、律师费等,财讯私有化方案整体资金需求量大约不超过2.1亿元。

“香港的私有化相对美国,条件宽松比较简单,大股东进行私有化时经常采用两种方式:单纯债务融资,或者股权融资+债务融资。以财讯传媒的发展来看,其私有化PPP(public-private-public,私有化—再上市)指向很明确,私有化就是为了未来顺利回归A股。因此,财讯传媒会更青睐第二种方案——引入PE基金进行权益融资。而且,在内地有较强实力投行背景,应该是财讯传媒选择PE基金的主要标准。”上述PE合伙人表示。

该PE基金合伙人还表示,如果财讯传媒的财务资质、企业表现得到了PE的认可。接下来,财讯传媒将出让20%左右的股份引入2家左右的PE基金,并同时由PE基金做担保引入合作银行提供大约1.5亿元的信贷融资,这种由PE主导的LBO(Leveraged Buyout,即杠杆收购)是目前PE基金常用的方式。

不过,从财讯传媒目前的财务数据来看,其面临的更大问题在于私有化后的转板。处理过美国上市公司私有化案例的宏源证券PE业务投资经理告诉记者,如果选择上A股中小板,前一年的净利润最好不少于4000——5000万;如果选择上创业板,三年的净利润要达到持续增长的条件。这两个条件,目前的财讯传媒都无法达到。

据财讯传媒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2010年年度净利润为720.1万元,2011年年度净利润为3498.2万元,2012年年度净利润为3222.3万元。

该投资经理进一步表示,即便选择上市门槛较低的创业板,在国内上市起码要审核一年,加上上市后一年锁定期,PE资金起码要4年后才能从企业退出。而且前提是财讯传媒要从2012年起保持3年净利润持续增长,因此对于PE来说,这是个一笔很冒险的投资。

“当然,如果公司盈利能力在同行业企业中很突出,PE投资人也会适当放宽条件。”该投资总监表示。然而,财讯传媒的财务数据并不耀眼。

财讯传媒2012年年报显示,其2012年度净利率仅为6.24%。而国内A股出版传媒类上市公司的企业同期净利润在8%—14%之间,高的甚至超过20%。

“如果这个私有化案例和我们洽谈,我们的结论是暂时放弃,选择观察公司2013—2014年的业绩表现。”上述投资总监最后表示。

不得不走的路

其实这已经不是财讯传媒第一次传出私有化的消息。早在2010年年底,财讯传媒管理层就以债务融资的方式尝试过对流通股进行要约收购。最终,60个工作日的要约收购期满——2011年1月28日,财讯传媒宣布,要约方United Home Limited及其一致行动人只收购到1.43亿股股份,United Home Limited持股比例从收购前的48.62%增至 56.84%,未达到流通股低于25%退市的触发线,财讯传媒此次私有化宣告失败。

“在这之后的几年,我们还断断续续听说过两次私有化的传闻,管理层想要私有化在财讯传媒内部来讲早已不是新闻。尤其是2010年,东方财富(300059.SZ)登陆创业板,股价过百元、PE超百倍、募资规模近13亿元,这给财讯传媒上上下下都带来了巨大刺激——同样是做财经资讯、金融数据,在香港上市和A股上市差别如此之大。

我们当然也希望财讯传媒能私有化回归A股,可从这么多年都没有结果看,这个希望似乎很渺茫。”财讯传媒下属媒体某高层管理人士如此向记者表示。

据财讯传媒公开资料显示,从2002年5月财讯传媒成功入主国基资讯后,除了2003年8月到2004年3月,股价从0.2元一路攀升至0.7元,创下了一个小高峰。之后财讯传媒的股价长期徘徊在0.2—0.3元之间,市盈率保持10—15倍之间,成交量清淡。尤其到2008年后,财讯传媒股票日换手率0、0.01%、0.02%更是成为常态。300万元、500万元的日交易量已经是天量。在清淡的股价表现背后,财讯传媒通过奖励购股权进行的员工激励也变得有名无实。

“上市后,财讯也通过购股权对我们进行了员工激励,可是我的购股权行权价格好像是3毛左右,从我收到这个购股权一直到我2010年年底离开财讯,财讯传媒的股价基本就在行权价以下。我身边的人没有听说谁通过购股权获益的。”《财经》某创刊元老如此告诉记者。

由于市场表现清淡,财讯传媒在二级市场上也基本失去了持续融资的功能。然而,在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下,以传统传媒业务为盈利核心的财讯传媒急需寻找新的出路,没有资金的支持,也增加了财讯传媒下属的各家媒体和管理方财讯集团的矛盾。

“在王波明和《财经》杂志原创办人胡舒立公开决裂前,舒立一直想拓展《财经》的‘新媒体’业务,但是财讯却对《财经》的成本控制得很严格,这也引发了胡舒立团队的不满,为日后胡舒立团队和财讯传媒的矛盾埋下了伏笔。”《财经》某创业元老对记者如此表示。

2010年年底,胡舒立团队与财讯决裂创办《新世纪周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了由核心员工共同持股的合伙制公司。在申述未来发展思路时,新媒体再次被胡舒立摆在了重要位置。

“急于私有化回归A股的不只是财讯传媒这一家公司,感觉只要是海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好像都在谋求私有化,也有几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和我们谈过私有化方案,但最终结果也和财讯传媒一样不甚理想。”宏源证券PE业务投资经理向记者表示。

荀攸传范文第4篇

因孝结缘,“香港老哥哥”赠车助弟传孝道

今年67岁的许挺,出生于山东曹县一个叫小许庄的村子。他幼时家贫,上学的钱都是父母东拼西凑、忍饥挨饿挤出来的。上大学时,条件好的同学能穿上皮鞋,许挺从没有奢望过,而他一生中最难忘记的是母亲给他做的一双布棉鞋。

那年冬天特别冷,许挺的棉鞋已穿了两年,不暖和了,冻得他一下课就找个没人的地方跺着脚取暖。没想到,三天后,几百里之外的母亲给他寄来了一双针脚细密厚实的新棉鞋,许挺穿在脚上,一股暖意传遍了全身。

这时,许挺感到鞋窝里好像有东西硌脚,掏出来一看,原来是张五角钱的纸币,就是这今天看似微不足道的五毛钱,却让许挺躲到没人的地方哭了个痛快。他很清楚,这点钱需要父母拼命节俭一个月才能省出来!此后,许挺一直告诉自己长大后要努力回报父母的爱。工作后,他对父母的孝敬被村里人奉为教育孩子的典范,成了十里八村争相传颂的大孝子。

后来的一次街头偶遇,使得许挺又由一个大孝子变成了孝敬文化的传播者。那是1974年夏,许挺在一家小餐馆吃饭,一位衣着破烂、浑身脏兮兮的老大娘盯着他桌子上的啤酒瓶,半天也不舍得挪动步子,许挺赶紧把啤酒喝完,爽快地把酒瓶递给了老人。老大娘对他很感激,许挺和她攀谈了起来。聊天中,许挺了解到,老大娘来自豫东农村,家有4个儿子,她和老伴含辛茹苦养大了孩子,并操持着给他们一一娶了媳妇成了家。没想到,儿子们嫌老两口不中用了,竟狠心把他们赶出了家门。“唉,只要孩子们过得好,我也就心满意足了!”老人叹口气说。

一位母亲,对孩子的不孝行为,竟毫不责怪,母爱的伟大与儿女的不孝,让许挺内心犹如被重物撞击一般,他当即就把身上仅有的3元钱,都给了老人,那时他一个月工资也只有三十多元钱!

看着老人千恩万谢、步履蹒跚离去的背影,许挺感慨地想,孝敬父母本是人类最基本的美德,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愿孝敬,那他怎么可能爱朋友、爱集体、爱祖国?

“我不能让我的学生中出现这种不孝子孙!”从那之后,许挺利用一切机会,给学生们灌输孝敬和诚信的道理。后来,许挺被调到中州大学任教,他利用各种机会,不遗余力地宣讲孝敬和诚信。2003年,他公开出版了《孝敬的故事》一书,社会影响甚广。

因为孝敬,许挺还和香港的许先生成了莫逆之交。

那是2003年5月,世界许氏宗亲联谊及文化研讨会在河南登封嵩山脚下举办第一届会议。许挺作为名誉会长,出席了这次会议。在宗亲会组织的一个小型宴会上,许挺跟比他大6岁的港商许先生坐到了一桌。许挺起初对许先生印象并不太好,总觉得生意人身上有股铜臭味。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许挺才了解到,许先生出生于福建,1975年移居香港,历经多年打拼,他成了一位很成功的商人。难得的是,许先生不仅是位大孝子,还热心慈善事业,为家乡做了很多善事。许挺这才明白,自己看错了人。许先生了解到许挺也是位孝子,还到处宣讲孝敬、诚信,对他很是敬重,两人相谈甚欢。

2004年4月,许先生突然给许挺打来电话,说他已到郑州,希望能跟许挺见上一面,许挺爽快地答应了。两人在一家饭馆饮酒小酌,畅谈自己对孝敬与诚信的心得与体会。饭毕,在外人看来一字难求的许挺,把许先生带到他的工作室,研墨挥毫,为许先生写了几幅有关孝敬和诚信的格言,许先生临行前,许挺还把自己珍藏的瓷器赠给了老哥哥。

此后,两位热衷孝道的老人交往日益增多。逢年过节,许先生都忘不了给许挺的老父亲寄些礼物,而许先生的老母亲过寿时,许挺会带着亲手制作的礼品远赴福建祝寿。

许挺兄妹二人,妹妹在江西景德镇工作,那里的冬天比郑州暖和。每年的11月份,许挺都要送老父亲到妹妹那里“迁徙”过冬,来年春暖花开之时再接回来。于是,每年的初冬和早春时节,从郑州到景德镇沿途的车站,都会出现一幕“一个老头搀扶着一个更老的老头进站出站”的感人场景。

2008年3月,许先生知道了许挺每年护送老父亲到南方过冬的情形后,提出了赠给他一辆车做为交通工具的想法,还没等许挺表示反对,许先生已经从南方来到郑州,把自己价值五十余万的“丰田霸道”座驾执意送给许挺。

许挺不想受此厚礼,不料,老哥哥不高兴了,他沉着脸说:“我们是莫逆之交,你爹就是我爹,我这当晚辈的孝敬老人家是应该的。如果你再反对,我把你送我的字画和瓷器都退给你,我们再不往来!”

看老哥哥发了狠话,许挺这才顺从了他的心愿。

小学、社区开讲堂,初试身手赢好评

在许挺看来,“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为人子的最大遗憾,母亲1995年辞世后,如何让父亲愉快地安度晚年,成了他工作之外最重要的事情。

2008年6月,多次被学校返聘的许挺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父亲一生务农,很少出远门。他决定在父亲有生之年,陪他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自己顺便也像孔老夫子那样“周游列国”,宣讲孝敬和诚信文化。

主意打定后,许挺做着计划实施前的周密准备。2008年9月,许挺把老家的侄子请来做“专车司机”,然后让他把车开到汽车维修厂,在车身喷上“宣传孝敬、宣传诚信、免费讲座”的醒目字样,并将自己的手机号码也喷了上去。

许挺制定了“先近后远”的出行计划,他想在省内找多个地方举办讲座,取得先期经验后,再将行动向省外延伸。

许挺陪老父逛遍了郑州附近的几个景点,由于他车身上的“广告”太过醒目,好几次人还没有回到家,邀请他讲座的电话便追了过来。

许挺的第一场讲座选在郑州中原区建设路小学。全校一千多名孩子听许爷爷讲了一堂有关孝敬的公开课。

为了上好这堂课,许挺可是下了大功夫。他很清楚,自己给大学生讲课一点儿也不费劲,可面对小学生,如果讲课不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孩子们不但不理解,还会感到厌烦。为此,许挺查找了许多资料,准备了多个生动感人有关孝敬的故事,让孩子们从故事中来感悟做人的道理。

讲座开始后,随着许挺抛出“黄香温席”、“薛包尽心事后母”、“汉文帝亲尝汤药”等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孝敬故事,孩子们都听得入了神。许挺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我们的生命来自于父母,父母又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孩子,将来不可能做到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而孝敬父母就要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父母上了一天的班,如果你能帮他们换双拖鞋、端杯开水,给父母睡前洗洗脚,这就是孝敬父母最好的方式……

90分钟下来,许挺的第一堂讲座效果非常好。听演讲时,不少孩子的小手都拍红了。过后,有一些家长发短信给许挺致谢,说孩子那天回到家竟然主动给他们洗脚,还给他们说,爸爸,妈妈,您们上班辛苦了,有的孩子还主动帮爸妈做起了家务。

许挺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本能,而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则要靠后天教育。尤其是我们国家已进入“老龄化”、“独生子女化”并存的特殊时代,对子女进行孝道教育更为重要,孝敬也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

初试身手就赢得广泛好评,许挺对陪父亲远游并顺便开讲座的信心更足了。

八千里路云和月,周游全国传孝道

2009年3月初,许挺和侄子驾车从郑州出发,到江西景德镇接上老父亲,妹妹也跟随前往。顺从老父的意愿,许挺决定带父亲先在南方走走。

3月15日,许挺一行来到福建三明市,受三明学院的邀请,他准备在这里开始他南行后的第一场讲座。

第二天,许挺走进会场时,看到礼堂里竟座无虚席,连走廊上都站满了人。他没想到青年学子们对孝敬和诚信文化的兴致竟如此浓厚,非常高兴,演讲起来也特别投入。

“孝心对父母,诚心对朋友,忠心对祖国,公心对职守。”演讲到最后,许挺说出他的处世格言,得到了广大学子的共鸣,台下掌声雷动,原定一个半小时的演讲,竟延长到了三个小时。

院方没料到学生们反应会如此热烈,便提出让许挺加讲一场。因为原计划第二天要带父亲去另一个地方,许挺说要回宾馆跟老父亲商量一下。没想到老人家一听,爽朗地笑着说:“宣传孝敬是件大好事,你只管讲!”

随后,许挺4人从福建三明市进入广东,经梅州、东莞到达广州。2009年3月26日,许挺在广州市郊同和镇问路,被问的人是名衣着整洁、举止斯文的中年男子。他一见许挺车上那些字,就问他是真的免费宣讲孝道还是在忽悠人?

被不止一次问到这个问题的许挺苦笑着掏出证件,让人家“验明正身”。中年男子看了,竟笑眯眯地“扣留”了许挺的证件,说自己是镇中心学校的校长,恳请许教授顺便给全校师生演讲一场,“否则,我就不放您走!”许挺本来急着赶路,一看盛情难却,只好把车开到学校,临时演讲了一场。

在这家学校讲完后,许挺陪老父一路游玩,经佛山、茂名、湛江抵达海南省会海口市。在这里,许挺接受一家公司的邀请,进行了他南行巡游的第10场演讲。这次演讲虽然听众只有一百多人,气氛却非常融洽。

演讲结束后,许挺正准备登车离去,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士却走到他的车前,深深地给他鞠了一躬,动情地说,他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多年来,他一直对抛弃他和母亲的父亲耿耿于怀。听了许挺的演讲,他才明白该如何做儿子,他会尽快跟一直没往来的父亲取得联系,将丢失多年的亲情重新找回来。许挺听后非常高兴,自己的演讲能让听众有所触动,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感到欣慰的呢?

“花甲教授携九旬老父到处传孝道”,一路南行的许挺父子受到了沿途媒体的热切关注。海口市有位姓李的先生初见媒体报道时,还以为许挺是在“作秀”,就打电话给他,问许挺每场演讲能挣多少出场费,推不推销你写的书?许挺没作正面回答,而是邀请他听一堂自己的讲座。李先生现场听了许挺的演讲,看到他整场只喝了主办方提供的一瓶矿泉水,此外一切都是自费,非常感动。接着,他又悄悄跟踪着许挺,看到他精心伺候老父亲的感人场面后,李先生这才情不自禁地对许挺说:“许老师,您让我心悦诚服!”

跟听众们的赞誉相比,同样让许挺感到欣慰的,就是老人家饱览秀美风光后的愉悦心情。旅途中,他既要让92岁的父亲玩得痛快,又不能太累。每天,他都亲自给老父亲洗澡按摩;偶尔有朋友请吃饭而老爷子又不愿同去时,他便先买好饭伺候父亲吃好再赴约。

一路上,看到年近七旬的许挺对父亲百依百顺的样子,侄子非常感动,总是提醒他:“叔叔,您这么辛苦,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许挺笑着说:“到我这个年纪,还有机会陪老爹旅游,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既能尽孝,又能宣传孝敬,可是我最乐意做的事情啊!”

就这样,在许挺和妹妹的精心照顾下,92岁的父亲一个月游览了7个省、行程八千多公里。2009年4月中旬,许挺一行结束了长达一个月的“周游南国宣讲孝道游”,顺利地回到了郑州。

荀攸传范文第5篇

【关键词】当代年轻人;间隔年;中国国情;文化传承

一、关于西方“间隔年”

“间隔年”是近年来西方国家流行的一种生活旅行方式。是指用一段较长的时间(通常是一年)去旅行或是从事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就是一种“间隔”当前社会生活的方式。根据人们的说法不同分为两个类别:一是西方社会通过近代世界青年旅行方式变迁总结出来的概念。大概意思是指西方国家的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旅行(通常是一年),让青年人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第二种说法指的是已经有工作的人辞职进行间隔旅行,以调整身心或者利用这段时间去做别的事情。

西方人相信,在间隔年期间,年轻人可以离开自己的国家旅行,适当做一些跟自己所学专业相关或是国际自愿者的工作,可以培养青年人的国际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生存技能,增进学生的自我了解,从而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或者找到更好的工作,达到更好地融入当前社会的目的。或是有工作一族放松心情,娱乐身心的一种方式。无论是学生亦或是上班族都是为了从固定不变的生活模式中暂时跳出来,去另外一个环境体验新的生活,经历更多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才能更好的选择自己适合的道路走向美好的未来。

二、“间隔年”的优势特点

首先,“间隔年”这种生活方式可以帮助人们开阔视野。人们在不同的国家旅游,工作,参加活动,短暂的居住,可以让人开阔眼界,更深刻的了解各地的文化风俗,学习到大量新鲜的课外知识,有利于重塑自己的世界观,从多个角度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其次,“间隔年”这种生活方式可以锻炼人的心智,使人走向成熟。当人们走出自己原来生活的熟悉环境,到不同的国家、地区。人们就必须学会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间隔年”可以让人学会适应陌生的世界,学会与人交往,以及学会应对突发状况和压力的能力,更让人学会如何用冷静理性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让自己变得更加的独立、坚韧、成熟;除此之外,“间隔年”这种方式还有利于人们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有学生将在间隔年旅行中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点,然后再回到原来生活的环境追求新的志趣。

三、中国国情之下看“间隔年”的兴起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正处于经济腾飞期和社会转型期。人们处于高度压缩的历史性时间当中,无法完全割裂与过去的关系,进入当代都市文明之中,表面的生存焦虑依旧普遍存在,这种矛盾的心理结构普遍深入当代年轻人的内心。在中国社会局势的现状中,人口的红利带来的经济增速无法一直维持在高位,各种社会发展的结构性难题相继涌现,中国当代年轻人越来越难以用外在方式如工作、学习、创业来获得其精神物质两方面的需求。生存焦虑一旦转为绝望,内在精神紧张就需要更强烈地自我表现。另一方面,社会发展由基础建设逐步进入文明建构阶段,各种政治言说利益诉求交织杂陈,对当代年轻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严峻挑战。在这一背景下,西方世界的物质自由和不发达地区的精神自由构成对中国年轻人的双重诱惑。效法西方年轻人的国际旅行兼能满足这两方面的需要,受到时下年轻人的热捧。通过旅行,他们得以离开原来生活的环境,离开激烈的生存竞争与精神旷野,去迎接自己热望的生活。

近年来,大学毕业、找工作、买房子、结婚……这样可以预见的人生轨迹,被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打上一个个问号。随着“间隔年”生活方式在西方青年人群中流行,中国也涌现出一部分大学毕业的年轻人选择了通过“间隔年”的方式,换个场景体验人生。踏上一条漫长的行走道路。中国年轻人的“间隔年”大都选择走向陌生的城市,或是选择去、青海等偏远地区当志愿者、支教。在旅途的过程中靠不同的赚钱方法赚取旅途的生活费用。他们也都觉得在旅途中不仅解放了自我,而且锻炼了自己的生存能力、培养了心智,以及思考未来的人生目标。

四、中国的“间隔年”对比西方看我国文化传承

在当代中国年轻人的生活世界里,除了工作以外,网络和社交占了极重要的比重,反映了他们对集体生活的强烈渴求,而做到真正彻底离开既有的朋友圈子和语言圈子,尝试通过旅行进入到另外一种陌生的生活环境中去的年轻人并不是多数的。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旅行从一开始好奇心趋使之下,逐渐开始与自己的人生定义相关联。

一个背包,普通的衣衫鞋履,辗转于各地便宜的旅社。中国年轻人开始热衷于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敢于追逐理想做自己的自由精神。新的旅游方式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好处,但在中国时下的环境,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考虑到个人在社会中发挥的价值,同时,现当代人们也将目光聚集到关于中国文化的传承问题上来。

拿西方观点与中国观念相比较,中国人民更注重人们的社会责任感。西方崇尚自由独立,因此他们的旅行始终本着从实现自我价值的角度出发,一个背包辗转各国,他们基本上没有很沉重的负担和束缚,西方国家的高额收入以及浓厚人本主义精神也让年轻人在旅途中保持不错的经济来源。在中国人口众多这一客观现状摆在人们眼前,国内激烈的竞争带给大多数年轻人很大的压力,来源于精神与生活。西方这种旅游方式的引进从一方面讲增强当代年轻人的生存能力、自我人生定位。但是也不免产生有逃避激烈竞争现实的情况,这样的话,便不会从积极的方向来定位这种旅游方式。

中国现今社会,责任感是一个热议话题。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在国民心中占据重要位置。想要摆脱一切束缚,有的人甚至始抛妻弃子踏上解放心灵的路程,那么,是否是置责任感于不顾。对中国这种“西化”的旅游方式,对中国社会造成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更令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中国文化的传承。我们拿“中国式”旅行与“西式”旅行相比较,新兴的以经济为结构核心的中国社会包含了多种传统的文化因袭。“间隔年”引进于西方,但我们毕竟不能是单纯的引进,像西方人一样洒脱游行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跟我国千百年讲求人与人之间相互依托,团圆和气的文化传统不相符合。中国青年与西方青年思想观念相比较,当西方的某种观念卷势,对一代中国人生活的不断改善产生更为深入的影响。但是这种嫁接进入的西方观念无疑也经历了中国化的改写。也就更能说明,“间隔年”不能仅仅是单纯对西方的模仿。学习西方文化固然是件好事,但是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结合我国国情和文化传承去看待这种方式。

五、总结

一次真正有意义的旅行不应该与日常生活脱离,而是从中体会和学习知识。在中国经济腾飞发展和社会转型的今天,当代年轻人从旅途中寻找、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提升社会价值,从“间隔年”这一种流行现象,人们更应该在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同时找到一种责任感,引进西方文化的同时更应该考虑结合我国的文化传承。在符合中国国情的重要背景之下,实现自我行走的最终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