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年级作文介绍自己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作文;兴趣;积累;动笔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段话阐述了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性质与地位。对于刚刚学习写作的三年级孩子来说,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我认为对于刚学习写作的孩子来说不要刻意强调种种要求和规矩,而是让学生放胆去写,自由去写,树立起写作的自信心。为了让学生把写作变成自己内在的需要,由“要我写”过渡到“我要写”“我想写”。教师就必须做好作文的指导与训练工作。三年级作文如何起步呢?我觉得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乐于表达
当学生有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有了现实生活的关注与热爱,才能提起写作的兴趣,才会“乐于表达”。叶圣陶先生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话揭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会真实生动。
二、善于积累
要让学生善于写作就必须善于积累,所谓的“善于写作”就是让学生写得清楚,写得充分,写得实在。“万丈高楼平地起”,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积累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首先积累来源于课文内容。认知心理学指出,3岁―12岁是记忆最佳期。为了帮助三年级的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
其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内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阅读课外读物的学习习惯,教师也要多向学生介绍一些课外的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
三、勤于动笔
“作文就是用笔写话”。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既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要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各科学习之中、日常生活之中,只靠每学期几次习作,是不可能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的。要让学生在认真观察和积累的基础上勤于练笔。例如让学生将观察到的情况用一两句话记录下来,作素材笔记等。另外写日记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还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四、勤于修改
这里的勤于修改并不是指教师要包教包改,而是要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习惯。袁微子老前辈曾主张:“写作文提倡学生自己修改,老师少去改它,改得越少越好。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后加批语”。对于袁老的上述主张,我非常赞同,对于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误用词语、标点符号及病句等,切忌一改到底,教师只需简单提示修改的方法,或者用各种符号标出该修改的字、词、句、段,至于具体应怎样改,则由学生自己去完成。
三年级作文起步说难不难,说不难也难。只要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去亲近大自然,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充分发挥想象力,相信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都会一步一步地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作文;过渡;兴趣;有效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由此迈入写作的门槛,教学上称之为“习作”――学习写作之意。三年级习作要求学生完成“由说到写”,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二年级主要是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而到三年级就开始命题作文。为了能够尽快适应命题作文的要求,除了在词语运用方面继续进行训练外,还应在选材剪裁、布局谋篇等方面,重点进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从看图写话比较顺利地过渡到命题作文,中间不至脱节。下面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些方面的一些练写方式,仅供参考。
一、从观察入手,解决选材问题
1.留心观察,捕捉素材
写景状物是中年级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把事物写生动具体,必须要学会观察。我们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可以教给他们三个方法:(1)选好观察点。如在习作《广场一景》时,指导学生把观察点定在广场中央,这样观察视野开阔,整个广场的景色也一览无余。(2)确定观察顺序。有序的观察,写景状物,可以使文章让人一目了然。观察顺序有多种,按时间、空间、方位等。(3)抓住景物特点。每一样景物都有它的独特之处。(比如抓住这种事物独特的形状、颜色、动静态、样子来描写)只有抓住了它的特点描写才生动细致。学生通过观察积累大量的材料,写文章时才有话可讲。
2.认真阅读,积累素材
(1)语文课本。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不仅文辞精妙,内容丰富,而且其中的许多写作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①句式仿写。如排比句、比喻句和一些运用了关联词的句子,就可以让学生经常练习并积极引导他们在作文中运用。②段落仿写。如在学习了《可爱的大熊猫》第一自然段关于大熊猫外形的描写后,我就要求学生观察一种动物,仿照这段的写,用上一些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这种动物的外形特点描写出来。③篇章仿写。对一些经典的例文,在让学生深入理解例文,掌握例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指导习作。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岭》时,我们可以仿着课文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一处景物。(2)课外阅读。我除了让学生记住课文里的好词佳句以外,还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本期我们读了《学语文之友》、《昆虫记》、《木偶奇遇记》、《唐诗三百首》、《中华成语故事》等,并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每人准备一本专门用来摘抄好词佳句的笔记本,把一些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下来,并对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能熟读成诵。
二、从方法入手,解决谋篇布局问题
1.以读带写,范文引路 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运用教材自身的特点,引导学生去模仿一些典型文章,特别是模仿一些优美段落的写法来进行训练。例如三年级上学期第二组作文要求是介绍家乡的景物或特产。在教完《家乡的红橘》这篇文章后,我们可以让孩子先说说你的家乡有什么特产,再选一种你最熟悉的特产模仿着课文的样子写一写(以家乡的桃子)为例:第一自然段介绍家乡的位置,点明特产;第二自然段以时间为顺序分别介绍桃树的叶子,桃花的特点,第三自然段介绍成熟的果实;第四自然段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初学写作阶段,模仿着课文《家乡的红橘》来进行构段,对于那些一写作文就无从下笔的孩子来说,这样写应该容易得多。
2.精心点拨,解决思路 为了使学生有扎实的作文基本功,老师必须在平时加强对学生习作的指导和训练,以范文为例,认真分析基本的写作套路,改变学生提笔无话可说、无话乱说的状况。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组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写作方法。比如《江南水乡――周庄》按周庄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构段;《美丽的小兴安岭》按照春夏秋冬季节的顺序构段,《香港夜色》是按山下到山顶游览顺序构段。三篇文章都用了先总后分的构篇模式。因此,我们应该讲清作者的行文思路,让学生在写同类文章时也建立相应的构篇模式,然后通过多次练笔,做到活学活用,手到擒来。
三、从生活细节入手,解决语言问题
1.化虚为实,先做后写 大多数的好文章都是作者亲身实践后写出来的。为了让学生掌握好第一手资料,我平时很重视在学生中开展各种活动,引导他们留心观察活动的过程,然后布置学生作文。比如本期我校开展了拔河比赛,比赛后我引导孩子们回忆:拔河比赛前你看到了什么?当时心情怎样?拔河比赛时你看到同学们都是怎么做的、他们的神情怎样?比赛后,同学们又是怎样的神情?你的心情怎样?由于拔河比赛是孩子亲身经历过的事,他们写出来的文章也更生动有趣。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在学《石榴》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看关于石榴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子儿的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 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七用玩具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 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活课、放心班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关键词:作文教学;想象能力;积累语言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我认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苹果),可以让学生观看关于苹果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苹果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苹果花的色彩、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学生对苹果有更深的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写作时,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七用几种动物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动物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动物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鼓励学生积累语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活课、放心班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在学《石榴》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看关于石榴的资料图片,让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和景象有比较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籽的形状等有比较感性的认识,并拿出石榴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水果、描写水果的方法。(先写外形―样子,再写颜色,最后写味道)在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仿照书上的观察方法,说说从那些方面观察。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这次作文写得非常成功。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学生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如何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语文教师经常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问题。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些浅薄的看法。
一、小学的习作教学不能偏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习作就是生活,既然是生活,就应该是与学生切身相关的,是他们耳熟能详的东西。现在的教材在习作设计上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课余生活”,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介绍家乡的景物”,这些习作都是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挖掘可写的素材,也是和学生自身息息相关的,他们自然有话说,有事写,也愿意学,愿意写。
二、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会积累、学以致用的能力
前面我们说“习作就是生活”,不错,但如何“让生活变为习作呢”?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学会积累。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是分不开的,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并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会积累。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我就给班上的学生每人发一本课外阅读记录本,要求学生把自己每天所看的书上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三年级开始还要求学生学会写自己的阅读心得。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记录生活。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有限的,再加上年龄小,他们不可能和一个成年人一般有生活阅历,这就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要想让学生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这就要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经常组织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并养成以日记、笔记等各种方式记录的习惯,为写作积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题材。长此以往,何愁学生写作时会“无米下锅”呢?
总之,作文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事,而是要长期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而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要明确训练点,增强训练意识,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水平才会不断提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树亚.让习作教学回归“儿童立场”.小学教学设计,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