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双语教学论文

高校双语教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双语教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双语教学论文

高校双语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中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是适应经济社会全球化,扩大对外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交流的迫切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从教育主管部门看,主要与教育部的四个文件有关:

一是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该文件指出,“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

二是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该文件指出,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高大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高等学校要全面推广和使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大力推进基于计算机和校园网的大学英语学习,建立个性化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以非英语通用语种作为大学公共外语教学要求的院校和专业,也要根据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推进改革。

三是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该文件指出,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华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鼓励和支持留学回国人员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

四是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A:有实施双语教学的激励措施和政策;适宜的专业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双语授课课程比例≥10%,教学效果较好;其他专业能积极实施双语教学。B:重视并积极实施双语教学;双语授课课程达到一定比例。将“双语教学”课程界定为“双语教学是指将母语外的另一种外国语言直接应用于非语言类课程教学,并使外语与学科知识同步获取的一种教学模式”。并给出了具体的指标,要求用双语授课课程指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及以上的课程(外语课除外)。

自教育部推动双语教学以来,全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迅速发展,各高校在师资培训、经费资助,教师进修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特别是在开放程度较高的北京、上海等部分高校得到了推广,特别在经济、法律、医学等学科双语教学成绩显著。许多高校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部分本科生,采用独立的教学培养计划,在入学第一年,与普通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基础课程的同时,强化英语课程的教学,其后开设的专业基础及专业课将使用英语教材和英语课件,用双语或全英语讲授,并将邀请3~5名外国专家讲授部分专业课程,学校通过与国外大学、公司的合作,积极为学生创造到国外学习一到两个学期、进行交流,以及到公司实习的机会,学生在国外大学所修的学分将计入总学分。毕业论文用英文撰写、英文答辩。据调查,一些有较多国际留学生的专业和院校甚至采用全英语教学。据有关资料,全国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07年97门,2008年100门,2009年达到152门。

二、中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双语教学在中国高等院校得到迅速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

第一,对双语教学必要性与可行性的争论。从必要性看,一些教师认为,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工作并不与英语打交道,英语学习实际效果不大。据某校对双语教学学生的调查,2002年有142名同学,83名同学认为有必要,51名同学认为没必要,8名同学认为不好说。2003年有246名参与,170名同学认为有必要,56名同学认为没必要,20名同学认为不好说。从可行性看,双语教学氛围营造不够、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工作量衡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双语教学认知的偏差影响了双语教学的开展。

第二,双语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高校双语教师严重不足已经开始制约双语教学的改革。双语教师来源只有两种,一种是英语专业教师去学习专业课,从事专业课双语教学,另一种是英语较好的专业课教师去提高外语水平,来讲授专业课程。一些教师懂得专业知识,而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英文课教学能力有限;一些老师只懂得如何教授外语,但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担任双语教学的教师绝大部分没有出过国,即使去过英语国家,也是时间很短,难以用英语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影响知识的传授。

第三,双语教材选择问题。在双语教学中选择合适教材确实很难。现在双语教材的选择来源共有三种。第一种是原版教材(影印),这类教材对于本科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而且价格较高。第二种是自编教材,由于是双语教师编写的教材,教学的针对性较强,内容更新较快,但文字表达可能欠妥地道。第三种是使用中文教材上双语专业课程。

第四,学生接受能力的问题。双语教学要求学生不仅懂得英语,还应掌握以英语表述的相关知识结构,而学生的语言能力不统一,即使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试的同学,也难以真正用英语去思维,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效果欠佳,也对双语教学失去信心。

三、促进中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对策

第一,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要重视双语教学,为双语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双语教学毕竟不同于母语教学,教师要借助多媒体、网络等设备补充教学,吸引学生的积极性,但一些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室,一些即使有也难以上网或者软件落后,难以播放视频、电影片段等教学资料。高校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双语教学,并要责成学校专人负责双语教学,对于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要协调各教学单位尽快解决。

第二,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双语教师的师资培养。从本人实践看,我担任2个班每周4节课的双语教学,假期和业余时间都花在上面,备课任务繁重,不仅要正确理解原教材内容,而且还要用外语表达传授给学生,非常辛苦,学校应建立激励机制,对双语教师的薪酬给予适当补贴。同时,为双语教学的教师创造机会去国外或国内其他院校去进修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

第三,选用合适的双语教材。能否上好双语专业课程,教材的选择极为重要。首先应精选原版教材,对重点难点的知识点加以中文注释,最好附上专业词汇表;也可选择中外作者合作出版英文教材,同时附上专业词汇表;也可选择自编教材或中、英文教材并用。在选择专业课程教材的同时,应征求学生的意见,因为他们有权利参与选择教材,只要他们选择就说明他们对此本书感兴趣,有能力去阅读、去预习。那么,双语教师所做得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帮助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去正确理解原文。

第四,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评价,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自信心。由于各校生源不同,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用双语授课时,要根据所讲课班级学生的语言基础和能力及课堂反应的情况来决定外语的使用比例,同时还应经常通过考核、谈话、网上答疑等方法来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双语教学的认可度和接受力,对于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应考虑用中文重复,以加强学生对教材的正确理解,达到较好的双语教学的效果。可以适当提高专业英语的课时,并且尽量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机会;可以模拟对外贸易环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贸易主体,围绕商业谈判的不同阶段,用英文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处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芬:参加“2008年全国双语教学示范课及教学研讨会”的几点体会,2008,12月

[2]高俊山: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与申报体会.2009年全国双语教学研讨会

[3]张红霞李平:论双语教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的应用.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第4期,2009年7月

高校双语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临床医学;双语教学;教学质量管理

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必然趋势[1-3]。国家教育部要求各高等院校需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并将双语教学列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主要观测点之一,双语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学生的培养质量[4-6]。在国家教育部的大力引导和积极推动下,全国各大高等院校掀起了一股双语教学热潮。目前,双语教学仍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和重点[7-8]。近年来,本院积极落实双语教学质量目标管理,通过采用PDCA循环的管理办法,在双语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现总结如下。

1资料来源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参与双语教学的临床教师46人和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565人(包括五年制本科生442人,七年制本科生123人)。

2研究方法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的基本管理方式,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即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实施管理,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9]。2.1计划阶段(P)根据《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和《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运用鱼骨图分析法查找临床医学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导致该问题的影响因素[10],提出解决措施和计划。2.1.1完善教师激励机制修订职称评定文件,对拟晋升副教授职称但未承担双语教学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组织开展英文讲课比赛,规定参赛选手需具备双语授课资格,获奖选手可依据获奖等级享受相应的职称评审加分、出国进修优先等权利;加强双语教学目标管理,规定双语教学的质与量、教研室年终目标管理评优挂钩。2.1.2选拔优秀双语师资重庆医科大学实行双语教师聘任制,严格考核,择优上岗。具体流程如下:(1)教研室推荐,教学职能部门审批。推荐的必备条件为热爱教学,教学职称达讲师及以上,英语基础好且具备2年及以上国外留学经验。(2)教学基本功培训。教师必须参加教育教学理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案讲稿撰写及英语语言能力等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并考核合格。(3)两级师资准入考核。教师完成教学基本功培训后,需要同时通过教研室层面及学院层面两级师资准入考核,便能获得双语授课资格。教研室层面主要考核把关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学院层面主要考核教学综合素质与能力。2.1.3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当今,世界医学教育改革的趋势是在医学教育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整合课程,精选教学内容,方法多样化,形式灵活化[9]。学院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提高学生双语学习能力为目标,筹建医学专业英语教研室,增设《医学专业英语》课程,从根本上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医学专业英语基础。每堂双语课程实施教学前1周,要求授课教师整理并上传与本次课程内容相关的重要专业英语词汇、PPT课件、教案讲稿、英文参考文献及参考双语教材等资料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下载预习并完成预习测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注重将引导式教学和交互式教学相结合,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BL)、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1.4开展形成性评价双语教师围绕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双语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强化双语教学课前预习测验和随堂测验2个形成性评价环节。教师统计分析测验结果,适时掌控学生的学习动态,特别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未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在网络教学平台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加以巩固。2.2实施阶段(D)2.2.1强化双语教师的教育和管理每学期开学前,教务处召开全体双语教师教学工作会议,强调双语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强化双语教师的教学意识和责任心,规范双语教学的制度管理,要求教研室实行课程负责人制,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各项教学活动,确保教学顺利实施。2.2.2加强医学生教学管理进入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学习前,教务处采用集中培训的方法,对医学生进行3学时的双语教学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双语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考核细则和PDCA自我学习管理等介绍,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双语教学。2.2.3严格落实政策制度按照预定计划,严格执行师资聘任制度,规范双语教学课程管理,充分发挥职称晋升、目标管理等政策的激励作用。针对双语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可随时向教学管理部门反映和提出合理化建议,不断完善,不断改进,确保各项计划、措施落实到位。2.3检查阶段(C)通过对教研室-教师-学生三方考核和双语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等方法,弄清楚实施过程中哪些工作已圆满完成,哪些工作有待继续完善,并分析总结成功与不足之处。做到检查结果分析及时,问题不足反馈整改到位,不断改进双语教学质量。2.4处理阶段(A)教务处统一将三方考核与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进行评析,并以书面报告或口头形式将检查结果及存在问题反馈给相关责任人,限期整改并复查。对成效显著的措施固化成文,对尚未解决的问题,继续进行原因分析并进入下一个PDCA管理循环。同时,每学期组织召开1~2次师生教学交流会,交流双语教学信息,及时改进双语教学中的不足,推广教学经验。

3效果

3.1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得到提高(1)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注重对双语教师“内动力”的激发,使得教师的双语教学意识、荣誉感和责任心明显增强。(2)通过严守师资聘任制度,严把师资准入关,严控课堂教学质量,教师的双语表达能力、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和双语教学组织能力明显提高,教师连续3年在校、市和国家各级讲课竞赛中均获奖。(3)教师对双语教学的研究能力得到提高,近3年发表相关教学论文26篇,申报相关教学课题5项。3.2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增强在PDCA循环管理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增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学生通过接受系统规范的《医学专业英语》课程培训,扩大了医学专业英语词汇量,提高了对双语教学的接受能力;(2)开展形成性评价,学生在完成课前预习测验和随堂测验的同时,逐步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10];(3)随机抽取PDCA双语教学质量管理前后各100名学生的双语课程考试成绩,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双语教学满意度不断提升通过采用PDCA循环法,双语教学规范管理已初见成效,先后受到了督导专家、同行专家、教师与学生的多次好评。双语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3年双语教学平均满意率为96.2%。虽然作者在实施PDCA双语教学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不足,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潘虹,孔晶,唐富山.双语教学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21):3401-3403.

[2]曲伟,邱成军,吴宇红等.双语教学在数字电路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14(2):34-35.

[3]闫蕾,詹思延,昊涛.高校双语教学师资培养途径的初步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10):1068-1071.

[4]邱杰,邱丽原,孙伟超.高校双语教学开课门数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5):3-5.

[5]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2007(1):37-44.

[6]马广强,王倩,万红娇,等.MOOC环境下双语教学环境的调查和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J].大学教育,2016(4):84-85.

[7]WangLR,WangY,LouY,etal.Theroleofqualitycontrolcirclesinsus-tainedimprovementofmedicalquality[J].Springerplus,2013,2(1):141.

[8]吴宁,成军,陈鸿雁.鱼骨图法分析临床医学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21):3392-3395.

[9]路振富.对指定《口腔医学本科教育基本标准》的思考[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1(8):449-450.

高校双语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安徽医科大学组织与胚胎学教研室骨干教师陈晓蓉教授在科研上的起步源自上世纪90年代。

早在1995年,陈晓蓉就主持了安徽省教育厅的科技攻关项目”巨细胞病毒感染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并负责其中的基础研究。为期三年的攻关过程,令她在科研方法和项目主体把握上受益匪浅,从2000年开始,她又先后承担了安徽省教育厅应用基础项目“中药组方抗栓作用机理研究”。安徽省省级重点项目”不明原因男性不育及习惯性流产机理的研究”、安徽省人事厅应用基础项目“生精细胞定量法在男性不育及习惯性流产诊断中的研究和应用”,2003年~2005年,陈晓蓉教授又以第二主持人的身份,负责起安徽省教育厅基础项目“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颈髓运动神经元胆碱乙酰化酶mRNA表达的研究“以及”毁损中脑腹侧被盖区对小鼠脑内多巴胺含量及行为学的影响”的研究工作,均取得完满成功。

此外,她还承担过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GDNF和雌激素联合诱导神经干细胞的研究”等多项工作,并通过长期的科研工作对相关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先后在各学术期刊撰写发表《生精细胞及赖氨酸含量的研究》等20余篇学术论文,还曾编著《组织学与胚胎学》等10余部教材,对组织胚胎学领域学术成果的交流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以研促教

尽管在科研上有诸多作为,陈晓蓉教授依旧把“教师”视为自己的本色。不仅在教学上对自己要求甚高,还十分注重科研与教学的融合。为了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在搞好常规教学的同时,她在教学方式上锐意创新、大胆改革。

一方面,她注重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将神经肽研究进展,神经干细胞培养及研究进展、男性生殖生理等知识引入理论教学,将常规组织学实验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神经干细胞培养实验技术等引入实验教学。其做法不仅能够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也受到同行们的高度评价。

另一方面,她还不断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以科研促教学,把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转化到课堂教学和教材建设上去。而且,在培养研究生的工作中,坚持科研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扩展研究方向,探索新型模式,使教学团队建设能够跟上时展的脚步,稳步提高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质量。

同时,从微观教学上,陈晓蓉还提倡采取多种方法,如设问式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联想教学法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教学手段上,她更是积极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直观、立体地学习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以增加教学信息量。

“要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就得准备一桶水”,陈晓蓉的教研生涯中,为了准备好这“一桶水”,她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在熟悉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为了上好每一节课,陈晓蓉从来都不惜花费大量心血,钻研教材,大量阅读资料,认真编写教案,决不放过一个教学难点和重点:对各个教学环节,她都深思熟虑,精心设计,对课堂提问,课后思考题的布置,她都仔细推敲。她的教案,无不精益求精,细致入微。而对陈晓蓉授课的风采,不少学生这样描述“她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但又不仅仅只是传播知识,她教会我们如何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她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她的课堂又是神圣的课堂,在那里心灵会得到洗礼,灵魂得到升华。”

共同成长

俗话说“独木难成林”,在科研工作中团队协作精神必不可少,在陈晓蓉的背后,就有这样一个偌大的团队――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科学生的一门重要医学基础课,安徽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也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在教学中,他们精益求精,从1983年应用电化教学开始,1999年应用多媒体进行理论课教学,2000年对实验课多媒体教学进行试点应用,2001年理论课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2006年使用安徽省唯一的显微镜互动数码实验室……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到如今,该教研室已经建立起一套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俱全的电脑操作系统,可以通过校园网上网,为教师备课,为获取信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经过教学和科研条件的不断改善,该教研室先后成立了组织学技术、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四个设备齐全的实验室,为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探索创造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该教研室已拥有10名教师,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3名,中级职称4人。这支队伍最大的特点就是年轻――40岁以下的教师占总数的75%,平均年龄只有37岁。也因年轻,他们对教研生涯中的挑战更为无畏。自1998年以来,他们承担了10余项教学课题,撰写和发表教学论文30余篇,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安徽省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活动三等奖2项以及其他各类奖励若干,承担了17项科研课题,获得80余万科研基金的资助,其成果备受赞誉,曾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50余次,先后派出7人次专门赴美国、欧洲、德国,日本进行访问学习。而他们培养指导出的研究生,也颇受国内外同行专家好评。

他们的发展和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这支队伍也因此受到各级政府的表彰。不仅多人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师”称号,”1人次获校级“优秀研究生导师“和”模范教师”称号,还分别被授予“安徽省教学名师奖”和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次,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还有1人成为安徽雀高校首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和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该科室也逐渐成长为安徽医科大学校级重点课程、校级重点学科。

该教研室十分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每位青年教师进入教研室由教研室主任确定一位副教授以上的教师作为导师,从思想、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全面带教。可以这样说,陈晓蓉的快速成长也与教研室的帮扶密不可分。在此期间,她也先后获得了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安徽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安徽省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活动三等奖、安徽省省级教学名师奖、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并成为安徽省高校首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安徽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享受安徽省政府津贴。

正如陈晓蓉教授所见证的,尽管也曾出现过不和谐的声音,但相互理解、互帮互助一直都是这个团队的常态。正是因为敢打敢拼的勇气、吃苦耐劳的意志、不断学习和勇于创新的精神,2006年,由学校申报的”组织胚胎学”课程获得安徽省省级“精品课程”称号。该课程的建成不仅对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该团队合作成功的标志之一。

当前,陈晓蓉正在和她的团队携手共进,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征途上,为获得更大的成果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