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亲子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亲子班到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这些作用,“对得起”我们所付出的金钱和时间的投资吗?
在这里,我们准备了一份早教报告书,帮助你对亲子班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
亲子班热度测量
同龄的宝宝们上亲子班吗?他们的爸爸妈妈对现在的早教机构如何评价?想知道一堂亲子课的费用是多少吗?《父母必读》对867 位父母作了调查与采访。体验+ 数据,让我们用事实说话吧!
计算器
1. 报个亲子班,要花多少钱?
在调查中设置“你们是在哪家机构上的亲子班”一题,统计得出“人气”最旺的3 家商业早教机构。编辑以1 岁半宝宝妈妈的名义,分别对3 家机构进行了报班咨询。
亲子班A
不办理单次课,最低课时从12 节起,每节课260 元。随着课时增多,会有相应折扣:报36 节课,每节180 元(大约7 折); 96 节课,每节158 元( 大约6 折,总共15168 元)。另外需交纳报名费160 元。
亲子班B
单次课130 元。以12 次课(3 个月)为一个学期单元,1320 元(每节课110 元); 24 节课,2280 元(8.6折,每节课95 元); 36 节课,2980 元(7.5 折,每节课83 元); 72 节课,5680 元(7.1 折,每节课79 元)。
报名费:无。
亲子班C
单次课也是130 元。也是以12 节课为一个学期单元,但是不打折,1560 元;24 节课,2964 元(9.5折,每节课123.5 元); 96 节课,8736 元(7 折,每节课91 元)。报名费:100 元。
结果
编辑感受 运动、音乐、艺术、英语、思维……妈妈们能够想到的需求都涵盖在3 家机构各成体系的课程方案中,像是来到了3 个可以“开架选择”的大型早教连锁超市。虽然有着多样化的折扣,但是这3 所超市的商品价格还是让我暗叹半天。从调查中看,大感头痛的人不止我一个:89% 的父母心中,一节亲子课的理想价位都在“80 元以下”。
2. 有多少宝宝在上亲子班?选班时会考虑什么因素?
这里的热情很高涨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有超过97%的父母认可0~3 岁的早期教育十分重要。
这里的态度很“司马南”
但是,不少人对早教机构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持观望和审视的态度87% 的父母认为早教机构目前发展状况“一般”或“还在起步,尚不规范”。
这里的选择很分散
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真正选择将孩子送去专业早教机构的家庭只有四成左右,另外有近一半的人选择“正在考虑”,而剩下一成的父母“坚决不打算上”。
这里的心事不难猜
在回答“您为宝宝选择早教机构时,会考虑哪些因素”时,“孩子是否快乐”、“老师的能力和素质”、“课程的内容”成为大家最关心的3 件大事。
结果
编辑感受 在浩浩荡荡的早教风潮的感召下,那一成“坚决不打算上”的父母确实很难得。更多的妈妈们开始烦恼甚至焦虑:别的孩子都上“班”了,我的孩子要是不上,会不会对不起他?
扬声器
1. 妈妈们为什么买单?
孩子需要玩伴,我也需要交流
“毕竟,家里只有宝宝一个孩子。他需要玩伴,我也需要有与专业教师、其他妈咪之间进行交流和学习的场所。”――Candy
提供亲子派对的机会
“以前一到周末就睡懒觉,觉得没事情做。现在的感觉好像过节一样,我们总是把宝宝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然后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地出门去亲子班玩。”――小肥她妈
锻炼开朗、自主的性格
“我的孩子从4 个月开始就上了亲子班,一直上到现在。亲子班对他来说是一个有许多孩子、老师和其他大人的环境。他需要上台接受老师的拥抱和唱名字,也需要和
别人分享玩具、食物,是个能够锻炼性格的地方。”――细细娘
相当于游乐场
“我们每次都会早去晚走。亲子班有一个大活动室,里面有许多大型的运动器械。每次默默都能玩得尽性,权当带她去了游乐场。” ――默默妈妈
进行早教指导
“每次老师教的小游戏,回家后我都会和洋洋做,她的兴趣也蛮大。这样反复练一个星期后,能力就会有所提高。下周去,又可以学到新的游戏了。”――洋洋妈妈
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准备上幼儿园之前,送丁点上了一段时间的亲子班,给他充裕的时间去适应那个要陪伴他3 年的老师、同学和环境。”――丁点妈妈
孩子很快乐
“同一小区的妈妈们都说孩子在这里玩颜料、唱歌跳舞,很快乐,上完课也不愿意走。这些加起来最终把我打动了。”――晨晨妈
2. 妈妈们为什么不买单?
启蒙可以在家完成
“参加亲子班可以让他接触更多的人、事、物,但是在平时生活中,如果我们精心安排也完全能做到。比如:同学、同事、邻居都有不少同龄孩子,可以经常组织在一起聚一聚,不仅增加了大人之间的感情,也能让宝宝接触更多的人。另外,好不容易有点宝贵的时间,可以带孩子去空气清新的公园或者郊外玩,让孩子感受大自然――这才是现在孩子最缺乏的东西。”――欣欣妈妈
不划算
“收费太高了!不如把去早教中心的钱省下来买一些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玩具,自己在家陪孩子一块玩儿可能更好些。”――七七
效果说不清楚
“我考虑亲子班的问题前前后后花了大概大半个月的时间,不停地考察、试听课。直到有个朋友说了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她说:‘做早教中心市场前景不错,价格不菲,可效果好不好,却谁都说不清楚。’是啊,孩子这么小,她能学到什么呢?父母这么巨额投资,到底有多少价值?这个效果的确谁都说不清楚。”――亚琼
孩子的精力无法集中
“45 分钟的课程对于我的孩子来说太长了,他的注意力根本无法集中那么长时间。有时候刚上一会儿,他就要吃奶或者到处乱爬。”――乐乐妈
给孩子的束缚太多
“老师对孩子的束缚太多。试听课的时候,每当老师拿出一个新教具,全全就喜欢凑到老师跟前去看,老师的态度是不停地让好动的孩子‘坐好’。孩子的年龄还太小,像小学生那样去要求真的很难做到。”――全全妈妈
早教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这么多年来已渐渐被大家所接受。看看大家关注的这些方面:智力开发、社会交往能力、礼仪及习惯养成、语言表达、心理健康、体能运动……和几年前“早教就是开发智力”的看法早已大不相同。至于花一二百元上一节课值不值?有需求就有提供,全看你的需求有多少得到满足,付出的成本是不是在你的预期之内。
亲子班8 幕真实记录
即使参加了亲子班,早教机构起到的也仅仅是示范和分享的作用,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发现和领悟。跟随我们的镜头,看一看,你能捕捉到哪些有意思的发现?
1. 观察和点拨
镜头1 宝宝想切橡皮泥蛋糕,取来一把月牙形的玩具弯刀,马上就用刀背砍了下去。妈妈忍不住开始纠正:你看,这样做不对,我们应该用刀的这边来切,这边薄,那边厚……
老师请妈妈先不用着急,可以让宝宝先尝试一下。虽然用刀背不方便,但是还是可以切开橡皮泥的。同时告诉妈妈,像这样的时候,可以玩一种平行游戏:妈妈可以在旁边做示范,用你的方法切一切,宝宝会看在眼里。让他找一找,你们俩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镜头2 几个宝宝在活动室里玩,老师带着几位妈妈们坐在远处。老师离开的时候留了一个用纸包好的糖果包。不一会儿,一个宝宝就发现了这个奇怪的东西,她走了过去……
老师在远处提示妈妈们,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发现了纸包,是不是主动去拿的,打没打开纸包,打开的过程是怎样的,打开以后是不是和小朋友们分享……在这个过程当中,妈妈们和老师学习着如何观察自己的孩子,老师也会和她们具体分析,孩子处于哪个发展阶段,给妈妈个性化的育儿建议。
父母必读温馨提示:
和学习游戏技能相比,亲子班的意义更在于帮助家长学会如何做父母。比如,如何理解孩子,怎样和谐地与孩子相处,怎样为孩子预备成长的环境等。
Tips:优秀的亲子班老师应该拥有什么素质?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能够成为孩子的行为榜样。
尊重孩子,并且能落实在细节上。比如,是不是能看着孩子说话,能不能耐心地等他说完,理解他的行为,进而对孩子宽容。
善于观察。如,观察孩子的游戏方式和动机等。
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并且能应用在教学活动中。
善于随机性的教育。优秀的亲子老师应该非常善于随机应变,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发现教育契机,并且要把这种能力传达给父母。
知道建构环境的重要性。尽可能为宝宝多作一些准备,提供相对安全、富有探索意义的环境,供宝宝自己来选择。
2.感受和体验
镜头3 这是一堂小婴儿的“艺术创想”课。老师给每一个宝宝准备了一个盆,盆里放有榨橙汁剩下的黄色的橙泥、绿色的猕猴桃泥、红色的西红柿泥,让孩子们用手抓着在纸上涂抹。
镜头4 这是一堂“生活体验”课。
宝宝们戴着围裙,一人一个捣蒜臼。老师请他们依次来领蒸熟的胡萝卜、菜花、土豆,用杵捣碎。宝宝们像模像样的拿着杵捣鼓起来,很快就乱得天翻地覆……过一会儿,老师又拿来盐、糖、醋瓶子,让宝宝们自选一种,给他们的蔬菜沙拉加点“味儿”。
父母必读温馨提示:
宝宝有种内在的动力,驱使他运用感觉器官来感受和探索身边的世界,这个动力值得我们每个成人去呵护。只要是他感兴趣的活动,尽管鼓励他投入自己的智慧,开动脑筋,探究其中的奥秘。
3. 交往和规则
镜头5 每个孩子手里拿一本书,妈妈抱着他一起拿着。配合着书的内容,老师提出一个个问题:“这个玩具你有一个,我也有一个,我们交换着玩怎么样?”“我骑的自行车不能给你,但是我能载着你一起走。”
镜头6 八九个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围坐成一圈,运用自己的联想力来进行游戏:把彩色塑料球想象成苹果,装做从地上捡起苹果,并且开始“吃苹果”。接着请每个小朋友都来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觉得“苹果”是否好吃?然后做“传苹果”的游戏,边唱歌边把苹果从一个小朋友传递到另一个小朋友手中。
父母必读温馨提示:
帮助孩子创设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活动的机会,自然能够加强与同伴间的交流和对社交规则的熟悉。诸如此类的游戏还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4. 自理和独立
镜头7 这是一个幼儿园附属的早教中心,团体活动之后都会安排一个吃点心的时间。2 岁多的孩子需要自己洗手,自己搬椅子,自己用吸管喝酸奶,自己把果丹皮纸撕开,吃完后扔到垃圾桶……当然,也要排着队上厕所。
父母必读温馨提示:
早期形成的良好的行为规范比学习知识、培养技能更为重要。给孩子建立一定的常规: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入厕、自己整理玩具,不同的玩具放在不同的地方,玩具玩后要放回原处。制定作息时间,到了玩的时间尽情地玩,该休息时就安心休息。
5. 运动与游戏
镜头8 宝宝们运用想象力,假想自己是条灵活敏捷的“小蛇”,然后开始扭动身体,排队穿越大型运动器械――充气隧道。
父母必读温馨提示:
运动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同时,这样的活动经常需要和其他孩子分享器械、依次排队,所以能够促进重要社交技能,并且学习“轮流”和“秩序”的概念,进行互换性学习及合作。
早教广告是非辨
1.“早教能够教出天才。”
夸张了点吧!这个现在还只会咿呀的小孩将来会不会成为天才,取决于很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其中,你和配偶的遗传基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宝宝呱呱落地的时候,很抱歉,遗传的部分就不再改变。
遗传基因像是搭建“宝宝大楼”的建筑图纸,宝宝未来的造型和大的发展趋向就记录在上面。但是,在这个基础之上,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有一个非常宽的发展的可能性,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潜能。后天的环境刺激决定了潜能能够发挥出来多少:是在正态分布的好的那边、常态那边或是偏弱的那边。
教育不是万能的,我们既不能忽略早期教育的作用,但也不要过分夸大它的作用。
2.“潜能开发越早越好。”
比较离谱。必须在适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才能进行适时的训练,这是0 ~ 3 岁早期教育的基本科学规律。孩子并不是随时随地都会准备好进入学习的状态。
著名的格塞尔双生子爬梯实验可以充分说明这个问题:一个孩子从48 周开始,练了6 周,到了54 周学会了爬楼梯;另一个从52 周开始,练了2 周,也是在54 周时学会了。可见,孩子的早期发展的确需要以自然成熟作为基础,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并不是人为的越早越好。
聪明的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自然的成长动力,确实了解清楚,在这个时间段里,孩子应该发展到什么程度。不要一时图快而揠苗助长。
3.“参加早教班能开发智力,让孩子更聪明。”
有一定道理。当然,前提是看看这种教育是如何开展的。如果是为孩子提供各种丰富的感觉刺激,让感官得以充分的发展,做到“耳聪目明”,并且保护了孩子探究的热情和愉快的情绪,必然会为将来的能力发展打下一个非常良好的基础。从这个角度上看,教育可以“让孩子更聪明”。
4.“ 终其一生, 大多数人只使用了大脑的3% ~ 4%,所以潜能开
发的空间很大。”
夸大其词了。科学界现在的共识是,不可能有90% 以上的脑细胞没有利用而依然存活。从突触简化的角度来看,一直没用的细胞早就会消失了。事实上,这些细胞不是说没有利用而是有些细胞起的是主导作用,有的起的是辅助的作用。
5.“错过关键期就再也学不会了。”
太绝对了。现在,科学家更多的是用“敏感期”来代替“关键期”。敏感期是指有些能力在某一个时间阶段内,非常敏感,比较容易获得。
在视觉、听觉、空间知觉以及语言的获得方面,目前都有研究表明存在敏感期,特别是视觉最为明显。如果出生起就遭到视觉剥夺,会导致原本用于视觉的脑细胞萎缩或转用于其他功能,如3 岁时尚未恢复,将终生失明。语言也有类似的情况。
但是这种极端的事例相对少见,很多能力只是在敏感期内获得得速度快一些,过了这个阶段,也不是不能再去学习,而是“脚步放缓”,需要花费“额外”的努力。
Tips:目前科学家证实可
半岁-3 岁:听和理解
半岁- 六七岁:说话,语言表达
1 岁以前:情绪依恋
童年早期(六七岁前):音高辨别
6.“0 ~ 6 岁孩子最适合开发右脑。”
有点片面。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大脑的不同区域在功能上有明显的分工,但是这种功能定位呈现出动态变化、协调工作的特点。另外,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包括语言、逻辑数理、空间、身体运动、音乐、内省、人际等,每一种智力都和动态变化的大脑生理区域相联系。
脑功能的动态定位特性以及智力的多元性,决定了智力不是某一个脑区,而是全脑功能状态的体现。反映在早期教养方面,重要的不是某一些知识的灌输,而是提供或创造一种丰富、适宜的环境,促使婴幼儿的整个脑全面、均衡的发展。
Tips:专家建议
1. 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孩子在不同的阶段,需要的环境刺激是不一样的。比如,到了爬的阶段,就需要安全的爬空间;到了学说话的阶段,只要你让他有机会接触语言,他就愿意表达――父母要做的是了解在不同的阶段,孩子分别需要什么,再来提供恰当的环境。
2. 不要忽略触觉和运动的作用。“环境丰富”并不只是说挂很多挂图,听很多音乐,应该要看环境中有多少刺激,而且,孩子是不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各种感官去接触它们。各种感官刺激必须有赖于运动才能协调起来,这一点经常会被忽视。
3. 主动去寻求关于儿童发展的规律性的知识。有一定文化背景又感兴趣的父母,可以系统地看一下《儿童发展心理学》。了解了这些知识后,再来看商业化的宣传口号,就会有自己的判断。
4. 观察孩子,找到自己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所有规律性的内容在适用到每一个个体的时候都是有概率、需要冒风险的,需要我们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及时调整。
5. 尽可能多带孩子去和大自然接触、和人接触。越是自然的东西,对孩子的刺激越丰富。
“早教”情报:英国的“确保开端”计划
在英国,早期儿童发展项目――“确保开端”方案是由政府来运作的公益性项目,依托于社区,一般建在社区的活动中心里,父母可以随时带孩子过来。
活动方式由孩子选择
国内亲子课的活动方式通常是集体授课,老师在前面讲,家长带着孩子在后面听。但是在英国,早教中心组织团体活动的情况非常少见,大多是区角活动的方式。老师会在活动中心里准备很多活动区角,供孩子选择。比如:玩水区、玩沙区、绘画区等等,这些区域全部都是敞开的,孩子们随时都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活动。
活动材料来自生活
活动中心通常布置得像家庭一样。老师选择的活动材料也大都是家庭中能马上拿到的物品。比如,厨房里有水龙头,孩子可以随时拧开,或者拿个盆去接水。家里很容易就能找到的各种瓶瓶罐罐,筛面的箩,不同质地的纸片、布片,都被拿来给孩子玩。
这里很少使用一些设计好玩法、高结构的教具。大多数时候提供的只是材料,比如黏土、水、广告颜色…能够让孩子发挥、创造的空间很大。
老师的作用
其实,有了这些材料,大多数孩子就能够自己玩起来了。老师更多像是一个引导者而非教育者。比如,孩子选择在绘画区绘画,但是看起来没有太大信心的时候,老师会鼓励他用语言把想画的内容表达出来,或者给老师讲一讲自己笔下画的是什么。在交谈中肯定孩子的进步,而不是给孩子设定一个标准,“请你像我这样画”。
从她们的言谈中,可以看得出老师很尊重孩子的天性,并且也在有意识地帮助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老师会及时和父母交流:“这一次宝宝摁的手印有了变化。”“你看,他都能说出来画的是什么了。”“这一次他能和小朋友合作了。”……让父母看到孩子的发展,帮助家长拥有更加从容的心态。
教父母做宝宝饭
所谓的家庭养护支持也包括孩子的营养和保健。除了可以带孩子来活动中心游戏以外,这里另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地方,就是专门有老师教家长给宝宝做饭。孩子们也可以直接在这里吃早餐,体现养护支持的特色。
育儿档案和典型问题数据库
来这里的每个孩子都有一套基本的成长档案。每次都可以进行身高、体重、头围等生长发育的监测。这里还拥有典型育儿问题的数据库,父母可以向工作人员提出问题,比如,“我的孩子这两天不大便,特别不爱喝奶。”“我的孩子开始打人。”“他最衡能力不好,爱摔跟头。”数据库可以为父母提供几种具体的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Tips可以借鉴的早期教养建议:
1. 尽量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由孩子来选择。
2. 不要在孩子集中注意力做“工作”的时候打扰他。在他需要的时候,作为一个玩伴出现在他的身边。
3. 孩子需要有“悠闲”甚至“无聊”的时间,不要把他的时间安排得太满。
五方人物话早教
重要的是给孩子的大脑配置高版本的CPU
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开发大脑的潜能就像是给大脑装载硬件。如果给孩子提供的环境刺激丰富而又均衡,孩子早期发展得好,等于为他安装了一款高速运转、性能良好的C P U。可能没装什么软件:背什么诗、认什么字,但是一旦学起来,速度将是飞快的――
父母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这样一个尽可能宽的基础。
――苏彦捷(专家代表)
未来早教班的发展之路
父母参与的形式不会改变,早教的主题环境还是家庭。
课程的内容设计上越来越多注重孩子的需要。
从集体教学为主,渐渐过渡到集体教学结合个性化测评及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注重开发本土资源。
――贾军(早教机构代表)
用“早期关心与发展”取代传统的“早期教育”
关心:关注婴幼儿的健康与营养,关注他们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关注他们逐渐形成的情感和社会合作能力,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差异。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范畴:成人给予的、更多的关注智力。
发展:促进婴幼儿在感知觉、运动、思维、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变化和进步,主要包括这些能力在自然成熟方面的展露和学习经验的积累两方面。
――胡育(研究机构代表)
和谐亲子关系――最重要的目的
我经常问老师们,作为亲子教育者,你们上课的目的是什么,是和孩子游戏?教给父母技能?我想,最重要的目的是帮助家庭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如果因为上亲子班,让妈妈紧张、焦虑,埋怨孩子不争气、不爱学习,或者觉得丢脸,都会和我们的初衷相悖。
――李彤(培训讲师代表)
再优秀的教育模式也只是锦上添花
在孩子3 岁之前,再优秀的教育模式也只是锦上添花,而持之以恒的良好家庭教育,才是根本。做家长的不能舍本逐末。如果真的有万能的教育模式,我想,那应该是“爱”。基于爱的耐心、尊重、信任和引导,才是最好的教育。
托班亲子活动方案活动目标:
1、培养宝宝表达的勇气和能力,使宝宝敢于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
2、初步认识红、黄、蓝、绿等基本颜色,并学会简单数数。
3、通过与亲人、同伴一起游戏的方式,让幼儿体验玩圈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呼啦圈若干、圈圈玩具若干;
2、音乐《你好!》、《郊游》、《阳光男孩阳光女孩》。
活动过程:
一、问候时光。
1、宝宝们好!你们认识我吗?我姓赵,宝宝们可以叫我“赵老师!”
旁边这位是贡老师,“贡老师,您好!”
2、今天就由赵老师来和大家玩游戏。我们来打个招呼“你好,你好!”你们也伸出小手“你好,你好!”我们来握握手“你好!”我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圈。
3、现在我们都认识了,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动一动吧。(播放音乐《你好你好》)
二、运动时光。
1、宝宝们,动一动以后,身体暖和了没有。下面请宝宝到老师这一人拿一个垫子找个地方坐下来。
2、今天,赵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呀?(出示呼啦圈)圈宝宝你好!谁来和它打个招呼?(培养宝宝敢于主动表达的勇气)它是什么形状的?(圆圆的)圆圆的呼啦圈你们想不想要,想要的就到赵老师这来拿呼啦圈。(教师分发呼啦圈)
3、拿到球的宝宝,跟妈妈两个人像赵老师和贡老师一样面对面的站好。然后宝宝将呼啦圈竖起来,对好对面的妈妈用力一推,“咕噜咕噜”呼啦圈滚到妈妈那去喽!。
4、宝宝们真能干,呼啦圈滚得稳稳当当的,现在我们就来比比赛,看哪个宝宝的呼啦圈滚得又快又稳,第一个滚到对面妈妈那里。贡老师做裁判,宝宝们一定要记得把你们的呼啦圈竖直哦。(播放音乐,优先者奖励笑脸花)
5、宝宝们,快拿着你们的呼啦圈到老师这边来,妈妈们跟着贡老师到对面的那条直线上去。
6、现在请妈妈们把呼啦圈竖起来,滚给你们的宝宝,宝宝们要接妈妈滚过来的呼啦圈呀!
7、宝宝们累了没有,我们把呼啦圈送回家,坐到垫子休息一下吧。
8、你们快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东西呀?(漂亮的圈圈玩具)下面老师要教宝宝们将漂亮的圈圈一个一个串起来。(教师示范串项链)这是什么颜色?看看还有什么颜色,你们想串哪一种颜色?串好后,将第一个圈圈和最后一个圈圈也连起来哦。
9、下面我请宝宝们也来动手试一试,请贡老师给大家分发操作材料。
(各位家长,这是一个训练孩子小肌肉的游戏,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耐心细致地做事。在孩子操作时,不要帮他们做,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一做。平时在家,你们还可以拿一些小珠珠给孩子串着玩,但要注意安全,别让宝宝单独一个人在玩哦。)
10、宝宝们的项链都串好没有啊?串好的话将漂亮的项链给妈妈戴上。这时妈妈要说“谢谢宝宝”,宝宝说“不用谢”,妈妈给宝宝一个大拥抱。
三、结束部分。
宝宝和妈妈们快快来,现在又到了我们亲子篮球操的时间了。每人到这来拿一个球,拿到的宝宝和妈妈找个空地方站站好。
托班亲子活动方案活动主题: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活动理念:
参与第一,比赛第二;运动体验,亲情互动。
活动目标:
1、全体幼儿能愉快地参加各项体育竞赛活动,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以及在体育运动项目竞赛中自信、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正确对待输赢,经得起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2、帮助家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孩子,增进其亲子关系,通过家长的榜样作用,帮助孩子形成良好规则意识。
3、通过商讨、策划、组织运动会,提高小班年级组全体教师的合作、组织、协调能力。
4、通过运动会的前期准备和运动会的开展,使家园密切配合与沟通,起到家园共育的作用。
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待定。
活动地点:
xxx幼儿园大操场。
参加人员:
小、托班年级组全体幼儿、家长、教师。
活动要求:
1、每个家庭至少一位家长(幼儿的爸爸或妈妈)参加,如父母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时可委托其他家庭成员参加,但必须是年轻人,从安全考虑,欢迎幼儿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观看比赛,但谢绝参赛。
2、所有家长、孩子、老师一律穿运动鞋参加活动,各班自行统一家长、孩子、老师的服装。
3、会前通过多种方式让家长、孩子熟悉活动程序以及比赛项目和规则。
活动安排:
(1)入场:以班级为单位,各班级在操场四角候场区排好队列(小一、小二、小三、小四呈四角交叉状入场),然后再托班入场。小一、小二、小三、小四班分别由家长站成两排拉直“扭扭布”,幼儿一个接一个从“扭扭布”上爬过去站队。托班由家长牵手入场,经过主席台,最后站在面对主席台的左手边。入场完毕后幼儿班家长全部退场。
时间:20XX年11月20日星期六上午9:00
地点:中山公园北门口集合
交通方式:自驾车
交通路线:
走宝安大道向南头方向出发――过南头检查站往深南大道方向直走200米左右就到,在中山公园北门小型流水瀑布等。
活动准备:
1、家长和孩子都必须穿便利舒适的衣服和裤子,便于运动的鞋子。
2、给孩子带一到两套可更换的衣服
3、给孩子做好防蚊措施,出发前给孩子身体外露的皮肤上都喷上花露水
4、准备好太阳帽、雨伞等预防天气变化
5、活动最后有食物分享环节,利用周五晚上时间和孩子一起到超市选购一些孩子喜欢吃的零食、水果、饮料等,周六带到公园来。
6、活动在9:20准会开始,请家长提早10分钟到,如果自驾车的家长必须9:00前就要出发。
7、在分享食物环节,鼓励自己的孩子主动将自己的食物与别人分享,感受一起分享食物的快乐。
8、活动结束后请自觉把垃圾和食物清理干净,尽量备一个袋子装垃圾,鼓励孩子和您一起收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安排:
(一)大门口拍合照
(二)幼儿表演已学歌曲
(三)亲子游戏环节
1、亲子律动“拍蚊子”“抱一抱”
2、亲子游戏 “太阳伞”“抓尾巴”
3、家长朋友比赛“袋鼠跳”
(三)分享食物环节
第一周:上午8:30--10:30;
第二周:上午8:00--11:30;下午3:00--4:30(不午睡,三餐在幼儿园吃)
第三周:上午8:00--下午4:30(三餐和午睡在幼儿园进行,家长 陪同)
第四周:上午8:00--下午4:30(三餐和午睡在幼儿园进行,家长不陪同)
上午:上课时间8:40—9:20;喝水、入厕、吃间食9:20—9:50;
户外活动9:50—10:30(包括做操)
下午:上课时间3:00—3:30;喝水、入厕3:30—3:45;户外活动(晚餐)3:45—4:30
宝宝入园的困难来自两方面:恐惧感和不适应。现在独生子女家庭里的宝宝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因而对陌生环境适应较慢。对于宝宝来说,*幼儿园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对幼儿园不了解,自然产生恐惧感。另一方面,幼儿园的环境与宝宝熟悉的家庭环境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宝宝要适应需要一个过程。
第一周:周一:熟悉幼儿园环境、认识小朋友、认识老师(通过“爸爸、妈妈和你说幼儿园的事”,“宝宝参观哥哥、姐姐的活动”,“我和宝宝讲幼儿园的故事”等一系列活动有意识的引导宝宝认识幼儿园、向往幼儿园的生活。)周二:音乐游戏---《欢迎新朋友》
周三:巧巧手--- 《妈妈的头发》
周四:亲子游戏---《学着我的样子跟我做》周五:手指谣----《小豆芽芽》
第二周:幼儿不在幼儿园午睡和进餐但都要参加幼儿园上下午的学习因此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上午 下午
周一 健康活动:如何提裤子 团康游戏:卷春卷
周二 科学活动:折手帕 巧 巧 手:涂色周三 语言活动:两只蚂蚁 音乐游戏:三只熊
周四 科学活动:认识身体部位 团康游戏:彩虹伞
周五 巧 巧 手:团纸球 音乐游戏:头发、肩膀、膝盖、脚
第三周
上午 下午
周一 健康活动:如何穿鞋子 团康游戏:赶小猪
周二 科学活动:溶化 巧 巧 手:毛毛虫
周三 语言活动:故事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音乐游戏:手心手背周五 巧 巧 手:为小鱼做鱼鳞 音乐游戏:两只小鸟
第三周时要求幼儿在幼儿园进餐和午睡我们还要开展妈妈去办事的活动,开始真正的“分离”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真正的分离活动开始了。为了让宝宝能够明白家长离开后还会回来,借助上午加餐这一环节进行了“妈妈给我拿水果”的活动,家长离开宝宝3、5分钟,教师带领宝宝做游戏,时间到时,家长们拿着水果来到孩子面前,这样*让宝宝知道家长走了以后还是要回来的。而后告诉家长,入园哭闹是十分正常的一件事,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宝宝就会慢慢适应顺利过渡。作为家长一定不要把紧张的情绪带给宝宝,更不要欺骗宝宝,坚持让宝宝上幼儿园。当家长们看到宝宝们欢乐的笑脸向着他们时,心中的焦虑和担心悄然离去,这样逐步的让宝宝和家长分离。
第四周:经过了三周的适应活动宝宝们普遍的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哭闹的程度会轻因此我们要求家长不要陪同让幼儿完全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上午 下午
周一 健康活动:系纽扣 巧巧 手:纸球印画
周二 科学活动:认识高个
和矮个 团康游戏:送玩具回家
周三 语言活动:小花猫上学校 音乐游戏:小青蛙
周四 科学活动:认识红黄蓝三色 团康游戏:彩虹伞
周五 巧 巧 手:涂色 音乐游戏:合拢放开
一、通过新生家长会使家长们了解半日亲子园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半日亲子园的目的是,一方面使孩子们了解幼儿园的环境,熟悉老师和小朋友;另一方面使家长们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习惯和作息制度,了解老师的一些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
家长会中我们给家长们提出了亲子园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千万不要包办代替,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事,老师以正常的半日活动常规组织孩子,生活活动和过渡环节中教师提出要求后,家长们按照老师采用的一些儿歌法、情境法等尝试指导孩子。在指导过程中,做到两多一少,即多鼓励、多用语言提示,少动手代替孩子做。
二、循序渐进使家长和孩子逐渐分离
周一:家长跟半日,主要是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常规及一些习惯的培养方法。如:利用音乐收放玩具,外出游戏开火车,利用儿歌法学习洗手、擦手、擦嘴;尝试运用两多一少的方法来指导孩子。建议家长在家也要这样做,使家长们明确家园教育一致,孩子们才会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周二:室内活动中以“小兔乖乖”游戏情境,使家长和孩子短时间分离。游戏玩法:孩子戴上小兔头饰做兔宝宝,家长做兔爸爸、妈妈、奶奶等,去给宝宝拔萝卜、采蘑菇等适当地离开一段时间,回来时拿上班内的萝卜、蘑菇等玩具,并鼓励孩子表现好。在游戏情境中,孩子们分离的焦虑明显减少了。特别是当家长们拿着萝卜回来时,孩子们非常高兴。
周三和周四:还以游戏情境加长离开的时间,告诉孩子们这次家长们要到比较远的地方去拔萝卜,宝宝在家不要着急,并利用兔宝宝累了的情境将午睡环节加入,让孩子们躺在小床上休息一会儿。通过游戏情境的离开使孩子们知道了家长们离开一会儿还会回来。
周五:过渡到孩子们入园后家长们分批离园,孩子在园中独立进行活动。
三、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分离方式
对年龄大一点,独立性强一些的孩子,家长采用讲道理的方式离开;对年龄虽大,但依赖性较强的孩子,家长采用自然离开法;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采用游戏情境法离开。
四、录像回放孩子在园情况让家长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