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罗大佑写的歌

罗大佑写的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罗大佑写的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罗大佑写的歌范文第1篇

但是感悟就在听第三遍的时候,我忽然被那带有异域风格的类似曼陀铃的音色所吸引了,随后就是大佑那嘶哑并颤抖的嗓音。

我承认在那一刻,我真的被他击倒了,没有一点退路。我一遍一遍地追寻着他,追寻着从年幼到成长以后的路。合唱的声音飘过来,把那难言的壮丽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我终于又更近地接近了罗大佑,接近了我们心里的从前和理想中的未来。

他说:“久违了千年即将醒的梦,古老的象个神话,我不能让自己与千年挣扎,让我揭晓这千年的回答,让这恋曲有这种说法。”

罗大佑在成长,他的歌在成长,而我们也同样,对于那样一种从“童年”走过来的情怀,我们又何尝不体会得清清楚楚?

追溯从头,这一切怎么可能忘记?

从懵懂到成熟,从迷糊到清楚,我们走着和罗大佑一样的路。或许到现在仍然没有成熟和清楚,但是这一条走过来的路却印证着我们的青春岁月,印证着我们无法回头的似水年华。到了2000年,大佑陪着我们一起,再唱起那支恋曲,回顾中多多少少有了点苍凉,多多少少有了点平静,也多多少少有了点无奈。大佑一点也没有离我们远去,而是随着我们每个人一起,走到了世纪末,看着他曾做的种种预言实现或者湮没。

对于这所有,我们无话可说,而可以做的就是再来倾听他的声音,交织着我们不复单纯的心。

从《光阴的故事》,我们已经可以瞧出点端倪来了,“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地这么想……”的确,那时候的罗大佑和那时的我们一样,可以轻言“青春”二字,并悠闲或痛苦地品尝着“多愁善感初次等待的青春”这样的日子真的是一去不复返,我们感叹着:“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与他一起带着美好的向往憧憬着未来和成长。

到《未来的主人翁》,当大佑开始“在每一张陌生的面孔里寻找儿时的光荣”的时候,我们不也是突然记起“曾经一度人们告诉你说你是未来的主人翁”么?我们隐隐的随着一种越来越深的失落体会着大佑带给我们的思索,却有什么力量去改变?而这时的大佑也不再去想什么他“不能了解的事”了。

然后似乎有了爱情,有了生命中的闪亮,我们开始听意味深长的《暗恋》和那叫人落泪的《你的样子》,感情已经不象从前那样感叹于“发黄的照片”那样简单和明朗了,不可否认的是,那时的大佑开始有点浮躁,但这不正是每个人在成长中的必然经历么?当我们仔细咀嚼为何你要让“风尘刻画你的样子”的时候,谁的心里没有那恍然若悟的明亮?已经有了点欲哭无泪的感觉,真的是已经过了随意感慨随意哭笑的年月。

对此,我们不难深切去感受《海上花》,是不是真的到了《告别的年代》?大佑心里还存着难以释怀的情怀,和我们一样,不愿意就此有了结论,不愿意如此轻易地和自己告别,告别那段清涩甚至灰暗的年轻时代以及那时所有种种的激情和迷惘。

就这样,我们期待到了恋曲2000,其实仔细想来,如果这时我们听到的还是想象中的大佑,那会是怎样?事实上并不是,大佑真的有点变了,我们也都不再是从前的自己,一路走来挥洒了青春和岁月的我们和大佑一样不可能再会和从前一样。

他再次触动我心底的弦,尽管不可能再象少年时那样地轻易,但是却来得至深至久。或许真的岁月如潮水,我们置身其中,无法看得真切,但低下头来,却看到过去象河底的卵石,越冲越清晰,好象就在昨天。

而罗大佑就站在一旁,静静地注视着我们,带着他一如既往的深情,或不再年轻的眼睛和我们一起,走过从前、今天甚至以后的日子。

“你走过林立的高楼大厦穿过那些拥挤的人,望着一个现代化的都市泛起一片水银灯,突然想起了遥远的过去未曾实现的梦,曾经一度人们告诉你说你是未来的主人翁。在人潮汹涌的十字路口每个人在痴痴得等,每个人的眼睛都望着那象征命运的红绿灯,在红橙黄绿的世界里你这未来的主人翁,在每一张陌生的面孔里寻找儿时的光荣。”(《未来的主人翁》)

这是他在1985年写的歌,但现在看来一点也没有过时,这是每个人心里的声音。永远不曾忘记。

想起前些时有些朋友谈到罗大佑自选集的事情。把集中的文案拿出来贴到这里。

前言

尝试替某些歌下定义,论述莫可名状的音乐和旋律,等于要强行介入别人私密的记忆,永远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尤其当我们论述的主题是罗大佑这么一个集众多争议于一身的人物时这件差事显得十分困难,纵观整个台湾流行音乐史,大概没有任何人像罗大佑这样既承受这么多的景仰和膜拜,又遭到那么多的唾骂和质疑。即使到了今日,他的作为仍然不断引来许多错愕的眼神。寻找出公允适切的论述角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有几个问题:罗大佑到底通过音乐做到了些什么?在九十年代的今天回头去听这些作品,除了怀旧,是否还有其他的意义?对七十年代以后出生的新生代而言罗大佑的音乐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九十年代以来,罗大佑的作品一度使不少人摸不清楚他在想些什么,妥协商业投机之类的字眼不时出现在老歌迷的脑海,我们能否通过创作者自己的陈述,试着重新体会他埋藏在些作品中的种种企图?相信没有人会否认:假如没有罗大佑,这十几年来的乐坛会清冷,失色许多。他独立闯开了一片全新的领域,替华语流行歌曲在主题的拓展,旋律编曲的经验,以及整体制作的概念上都树立了新的标杆,成为无数后辈极欲追寻超越的典范;十几年来在音乐形态和内容诉求上不停的扩张,也使他影响的层面更加复杂。在面对罗大佑为数庞大的作品时,我们发现他的创作的历程可以明显地划分为几个时期,而每段时期推出的作品,前后之间都可以找出内在的连结。聆听者面对这些涵盖了二十年历程的作品时,我们若能藉此看出它们彼此之间的理路,相信对了解这些歌曲会有一定的帮助。负责这次文字撰写的两个人,都是不满二十五岁的年轻小伙子。当年罗大佑的黑色旋风对他们来说只是童年依稀的回忆,谈不上什么震撼跟省思,这样的身分使他们在论述罗大佑的时候会拉开一段历史的距离,并且格外在意这些作品摆在今天仍然能够呈现出来的意义,他们对罗大佑许多后来的作品有着和多数人一样的困惑,在和创作者本人进行冗长的访谈之后,这些疑惑得到一部分解决。所以在呈现这部分的论述时,撰稿者将尽量重现罗大佑自己口中的企图,而不是做太多直觉的臆测与论断。历史上许多艺术作品的最终评价,是在作者死后数十年,甚至一两百年后获确认的。短短二十年就要替罗大佑这个目前仍在继续创作的音乐工作者判定历史地位,是失之卤莽了。我们不妨把这个自选辑看作一份音乐史料,它告诉我们罗大佑自认最有资格传世的是哪些作品。也不妨想像一下:多年之后,假如我们孙辈的孙辈凑巧找到这套古董唱片而当他通过未来的音响聆听这些歌曲的时候,却流下了和我?窍嗤难劾幔敲凑舛温肪驼娴氖敲挥邪鬃吡恕?nbsp;1974-1979年概述。

罗大佑写的歌范文第2篇

一年前的庞学勤,沉陷于老年丧妻的哀痛里。事隔一年,庞学勤身边多了一位容貌美丽、举止优雅的女士,轻挽着焕发青春光彩的庞学勤。

“听起来神秘,其实说起来简单,”庞学勤乐呵呵道出原委,“我和高山英子原来是长影厂的同事,又是近邻。她和亡妻杨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两家的孩子从小就在一起玩耍,她1985年去了日本,联系才减少了。”

高山英子生于长春,原名毛桂英,中日混血儿。高山英子回忆说:“那时候庞学勤是我们长影的厂长,我在长影保育院做老师,两家住前后院。我经常带着儿子去他们家玩,我跟杨特别要好,有一年庞学勤去香港,要做件风衣,杨不放心别人,让我去挑布料,说‘谁也不许带,就带小毛去好了’。”说起往事,庞学勤思维活跃起来。“孩子们喜欢她。杨也特别喜欢她,觉得她当老师太可惜,总劝她去做演员。可惜她后来去了日本。”此后,高山英子每年总要打两三个电话到庞家,与杨叙叙家常。而与庞学勤,只剩下电话末了的那句问候。两个人巧遇,是在1995年上海国际艺术节上,竟同住一家宾馆,彼此相见甚欢,于是合影留念。后来两家的电话联系,因高山英子丢了电话簿而中断。去年8月,正发愁无法联络庞家时,她忽然接到了庞家小儿子越越打来的电话。“我赶紧让他告诉我他家里的电话,又问他妈妈的情况,他迟疑了一下,说‘妈妈不在了’。我一听就蒙了。”想不到,在这段失去联系的时间里,好朋友离世了。庞家的儿子们很孝顺,想着父亲结婚46年,有45年都在照顾生病的母亲。做儿子的,很心疼他。希望他在妈妈走后,活得轻松快乐些。

经过儿子们的牵线搭桥,庞学勤和高山英子又一次在上海见面。两个人对坐而聊几十年的风雨人生。再抬头,已9个钟头了,而他们只顾着说话,早把吃饭的事忘到了脑后。

时机成熟,在亲友和儿子们的催促下,庞学勤终于鼓起勇气,决定表达心中情感,但用什么方式呢?思来想去,庞学勤决定在电话里问她。“很可能我很喜欢你。”庞学勤在“喜欢”前面加了个“可能”,为自己可能会遭遇的尴尬留有余地。“给我点时间考虑考虑吧。”高山英子听出对方语气的沉稳坚定,吐了口气说。

高山英子心目中的老厂长德高望重,而作为好友杨的丈夫,他又是个难得的模范丈夫。回想自己大半生,一双弱肩挑起家庭重担,情感却始终漂泊无依。若找个日本人,彼此不能相互了解认同,哪来中国夫妻的有情有义?若说到真正理解认同自己的人,还非庞学勤莫属。

王宁要朋友请他喝一星期酒

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刘纯燕和新闻联播主持人王宁是美好的一对,刘纯燕首次披露了她与王宁间的爱情和婚姻故事――

在恋爱这件事情上,家里持反对态度。一是因为年龄太小,再加上王宁在青岛,我在北京,将来分配、调动都是问题。妈妈坚决不同意我与王宁的这场恋爱,她不厌其烦地告诉我,要珍惜能回中央电视台工作的好机会,不能因为谈恋爱而耽误了将来的前途。王宁离开北京之前,我的父母邀请他来我家,就我俩的将来和我们进行了一次长谈,父母把以后我们所要面临的困难一一分析给我们听。我边听边流泪,王宁本来话就不多,这时就更没话了。回到青岛后不久,王宁给我妈妈写了一封信:我和小燕相处已整整两年了,不在一起的时间占去了一半。我俩志同道合、趣味相投、互相帮助、情真意笃,虽几分几离,几经波折,我们的心却始终如磐石坚不可摧。将来有一天,我和小燕生活在一起了,我也就是您的儿子了,您愿意我和小燕结婚做您的“儿子”吗?希望您予以肯定的应允。终于,1989年,王宁调到了北京,我俩结束了两地相思之苦。

和许多山东男人一样,王宁特别喜欢男孩子。他跟朋友说过,老婆进产房的时候,他要在门口抱一坛子酒,要是老婆生了男孩儿,他就请朋友喝一星期酒;要是老婆生了女孩儿,让朋友请他喝一星期酒。

我生孩子的前几天,因为主治医生和我是朋友,她决定帮我吓唬一下王宁,看看他的反应。她说这个时候最能看出一个男人对自己老婆的真实情感了。

做剖腹产手术的前一天晚上,大夫找王宁谈话。给王宁列举了种种生产时可能会出现的危险,像大出血什么的,孩子有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等,然后告诉王宁,看明白“手术须知”后,同意就签字。王宁当时什么话也没说,只是汗珠子顺着脸颊“嗒嗒”地往下掉,最后表情严肃地把字签了。

王宁回到病房,一言不发,一副满腹心事的样子,我故意急切地问:“刚才大夫都跟你说什么了?”他点点头,只“嗯”了一声。我又问:“到底说什么了?”他想了想有点儿紧张地说:“有一定危险,反正我签了。”马上他又用坚定的语气对我说:“老婆,没问题,你是有福气的人,别紧张,快睡吧。”这一夜,我想王宁肯定没睡踏实。

第二天,我很顺利地生下了女儿王逸宸。事后大夫告诉我说,当她抱着孩子走出产房时,是王宁的弟弟迎上前去接过孩子的。王宁当时很激动地跑到大夫面前问了三句话。大夫感叹说王宁这三句话问得太男人了,一般做丈夫的在孩子生出来之后都是直接冲上去问是男孩儿女孩儿?可王宁是这样问的,第一句:“孩子哪儿哪儿都全吧?”答:“很健康。”第二句:“大人还好吧?”答:“好。”第三句才是:“男的女的?”答:“女孩儿。”这时的王宁才松下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

罗大佑与陈钢家有“音缘”

参加完在台北的一场大型音乐晚会,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曲者、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陈钢交上了许多台湾朋友,并且知道了罗大佑和自己、和自己父亲的神交。吴思远在上海做东请罗大佑餐叙,罗大佑进门见有架白钢琴,往琴架前一坐便弹奏起《永远的微笑》……吴思远非常惊讶:“你喜欢这首歌?知道这曲子是谁写的吗?这是上世纪30年代上海滩‘歌仙’陈歌辛写给妻子的。”罗大佑说,这是他最喜欢的曲子,当年他迎娶前妻时,就对她深情地唱起这首《永远的微笑》。“想不想见他的公子?”罗大佑喜出望外:“当然,赶快让我见到他!”吴思远的一个电话,牵起了海峡两岸音乐人的两代“音缘”。

当年,就是在新天地原址的石库门里,陈歌辛创作了一系列流行音乐;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也是在这方土地诞生,传遍世界交响乐坛……当陈钢赶到时,两位音乐家一见如故,陈钢告诉大佑,《永远的微笑》是父亲献给母亲的歌。听说陈钢已应邀赴台演出,罗大佑便策划起两人的合作,吴思远也订好机票要亲睹他俩的合作。大佑深情介绍这台大型晚会,汇聚了两岸诸多当红巨星。当晚,罗大佑边奏边唱了《童年》、《夜上海》、《凤凰》、《蔷薇处处开》等,问:“你们非常熟悉这些歌吧?知道谁写的吗?”观众大喊:“罗大佑!”罗大佑摇摇头,又唱了几句《恭喜恭喜》,观众拍掌跟唱起来。“对,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唱这首歌。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台下人面面相觑。“他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先辈,他的名字叫陈歌辛。今天,我要把他的公子介绍给大家!”陈钢坐在一架白色钢琴旁,弹着《玫瑰玫瑰我爱你》从台下升到舞台上,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罗大佑告诉台湾观众,大家熟悉的这些歌,都是陈钢的父亲陈歌辛的作品。于是,在陈钢的伴奏下,罗大佑深情唱起《永远的微笑》。陈钢当晚由台湾知名小提琴手黄芷唯合作,第一次在台湾献演《梁祝》。当他介绍完父亲的音乐,演奏起《梁祝》时,全场的气氛达到了……寻根流行音乐罗大佑告诉陈钢,他一个非常要好的美国朋友,因为痴迷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在学业结束后放弃家族安排的当医生或律师这样最好的职业,而是开始研究起中国音乐来……陈钢说:“因为父亲的一首歌,牵扯起我和罗大佑的‘音缘’,我们现在已经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据陈钢透露,罗大佑今年将在上海成立自己的音乐公司,他要在上海寻找中国流行音乐的“根”。“演出结束后的晚宴上,我一下子拥有了许许多多朋友,大佑不断地将我介绍给大家。”台湾一位演出公司老板激动地对陈钢说:“我要做你们父子的音乐会,陈歌辛先生将中国流行音乐介绍推向了世界,你将中国交响音乐推向了世界,你们父子俩为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魏敏芝赴美留学两年

曾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饰演乡村教师的魏敏芝,在西安学习和生活了将近三年后离开西安,前往美国夏威夷的杨百翰大学留学。因为美国杨百翰大学与影视传媒学院有很好的交流合作关系,2006年5月杨百翰大学的院长来西安挑选赴美交流的学生,魏敏芝报了名,最终得到了这个留学的机会。能够留学美国,一方面是魏敏芝的背景,另一方面就是魏敏芝在学校的表现不错。她在上高中的时候英语成绩一般,但在西安上大学的时间里,英语突飞猛进,也顺利通过了杨百翰大学对她的英语测试。此次魏敏芝将在美国杨百翰大学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无论学费还是在美国的生活费用,全程都由美国杨百翰大学赞助,在学校她将同样学习电影编导专业,毕业后将拥有美国杨百翰大学与西安外国语大学双文凭。

而魏敏芝对留学美国充满了自豪感。她说:“我留学美国后将主攻电影编导专业,学的就是如何当电影导演。我在学校已拍了几部戏了,在几家卫星台播过,观众评价还不错。这次去美国学电影编导,我要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学成后,我一定要回到祖国,中国是我的根。”谈及张艺谋,魏敏芝更是充满感激:“张艺谋是我的恩师!”

两年前,她以高出录取线200分的成绩,走进了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影影视传媒学院编导系,因为她的知名度,学校免去了她大学4年总计4万多元的学杂费。在那里,她不是最漂亮的,却是最出名的。影片分析课时,老师拿出《一个都不能少》,虽然,现在的魏敏芝会谦虚地说,“那时的表演还有很多问题”,但这并不妨碍她在那一刻、在面对记者的这一刻,流露属于自己的骄傲。

之后,魏敏芝主演新片《夜之童话》。《夜之童话》以魏敏芝为原型,讲述的是“魏敏芝”高中即将毕业,先是报考电影学院导演专业落榜,各种重压下,出现轻度的“梦游”。最后,在学校和心理老师的细心开导下,恢复健康,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高考。魏敏芝认为这是“每个人重新认识自己的故事”。

罗大佑写的歌范文第3篇

1.用歌曲导入新课,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新课导入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大多数歌曲有着美好的意境、优美的旋律和歌词。课前播放乐曲、吟唱歌曲、引用歌词导入,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教学的氛围之中。不过,所选的歌曲必须要与教学内容有关。如教课文《最后一课》时,可以播放反映民族危难的歌曲《松花江上》,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当歌曲播放到人们发出愤怒的呼声“九・一八”时,抓住这个情境导入新课,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北朝民歌《敕勒歌》时,可以播放MTV,让学生欣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并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和欣赏乐曲,从而了解草原概貌,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教学《愚公移山》时,也可以播放MTV,让学生欣赏歌曲《愚公移山》,使学生产生对愚公的敬佩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用歌曲导入时,教师应做好指导工作。首先要定向。在播放乐曲之前,教师应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欣赏乐曲的旋律,体会其中的意境等,使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审美活动。其次要启发。教师应及时启发学生,使他们深入理解乐曲的意蕴。必要时,教师可以给乐曲配以独白,以促进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再次要衔接。教师事先要精心设计好过渡的环节,如注意设计好提问以及问题的展开等。在乐曲播放完毕时,要顺势针对问题展开讨论,使之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的教学。用歌曲导入,时间控制在4至5分钟较为合适,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一般地说,演唱一首歌曲大约需要5至6分钟,这使得用歌曲导入具有可行性。

2. 配乐朗读,提高朗读效果

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欢快的乐曲应与喜剧性的内容相配,低沉的乐曲应与悲剧性的内容相配。如朗读《黄河颂》等慷慨激昂的诗词时,可配以乐曲《黄河颂》等乐曲;这种配乐朗读的形式,使得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运用配乐朗读时,最好选用学生不太熟悉的乐曲。否则会对学生的注意力有负面迁移,冲淡主题。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恰当地运用。

3.以情入境,用音乐渲染教学氛围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认为:“音乐是一种抒情功能极强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用直感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比其它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很易于激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能恰当地使用音乐,以音乐渲染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便更容易调动其情感,促进其理解。如在教学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时,我播放了余光中先生写的另一首诗后被罗大佑编曲而成的《乡愁四韵》。那舒缓、低沉的曲调,配以罗大佑独有的沙哑而充满磁性的嗓音,将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同学们完全沉浸在那优美而伤感的旋律之中,对乡愁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听完后,我请同学讲讲听后的感受,同学们纷纷用感性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和感恩。尤其是有些同学的父母外出打工了,留自己一人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日子一久,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更是难以遏制。有同学在讲到自己的父母在外如何辛苦赚钱,自己如何想念他们时,竟热泪盈眶,声音哽咽。他们的心完全被这首曲子所打动,深深地陷入了音乐所创造的情境之中,对课文《乡愁》也就不用作过多言语上的述说了,他们已经很感性地理解了课文主题。音乐在这篇课文教学中起到了其他方式很难起到的便捷作用。

罗大佑写的歌范文第4篇

黄舒骏

1966年出生。从台湾大学大气科学专业毕业后,黄舒骏转投唱片公司,成为台湾地区著名的歌手、作家和制作人。他曾为《青少年哪吒》、《寂寞芳心俱乐部》、《国道封闭》、《金枝玉叶2》等电影配乐,并制作与创作黄莺莺、伊能静、陶晶莹、Beyond、范晓萱、邝美云、彭羚、杨采妮、吴倩莲等人的个人专辑。近年来黄舒骏更热衷于当选秀评委。

也许有一天唱片业会有新的模式,但现在看不到未来

提起黄舒骏的名字,未必响亮如巨星,出生于1966年的他,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台湾歌坛可谓叱咤一时。他是一名歌手,曾经够偶像,够青春;他是一名词曲作家,许多作品传唱至今;他是大牌明星们的监制,曾经一年监制46张唱片。如今的他更是与时俱进,开演唱会,继续遨游他的音乐海洋,还担任选秀评委,经营自己的公司,更是成为擅长创作“爱情箴言”的微博达人。

对话人

陈潇

南都娱乐驻上海记者

少年成名

“我并不是一个从小就立志要做音乐的小孩”

用少年成名来形容黄舒骏毫不为过,当年尚在大学的他,已经出版两盘畅销专辑《马不停蹄的忧伤》和《雁渡寒潭》,他别出心裁地在歌曲中赋予文学性,创作上世纪90年代台湾乐坛耳目一新的个性音乐,他也成为无数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

南都娱乐:听说你从小就表现出很出色的音乐才华,但是你大学读的却是理科类,是怎么正式成为一名歌手的?

黄舒骏:我十岁学小提琴,那会我学小提琴只是因为我姐姐学钢琴,我不想跟她们学同样的东西。但整个学生时代不管是学小提琴、吉他、口琴,整个的过程都没有想过后来我会做音乐,它只是我在学生时代的众多嗜好其中一个。但我后来考上大学之后,考上大气系,那大气系是一个非常专业的科学,其实就是念数学跟物理。我对这个数学物理很有兴趣,可是我对读大气系之后将来要做的事情觉得不适合,因为这个不适合才开始想做觉得适合的事情,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各种创作,舞台剧啦、小说啦这些,创作之后,然后做音乐,做唱片的机会最早出现,所以同样的我会觉得是音乐选择了我,我并不是一个从小就立志要做音乐的小孩。我是突然蹦出来的一个,那时候我才大三,就被唱片公司签约并开始制作专辑,距离我写出第一首歌也不过才七八个月的时间,所以我的转变是速度很快、时间很短的,我很幸运的,第一张专辑就获得市场上的成功,使得唱片公司会继续支持我做下面的专辑,一直到今天。这个过程如果回到当时时间点来看的话都是一种幸运、一种意外。

南都娱乐:第一张专辑是《马不停蹄的忧伤》吧,后来又出了《雁渡寒潭》,那大家都觉得你的作品之中有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并让很多年轻人产生共鸣,自己是怎么看这些?

黄舒骏:对,当时我对流行音乐,特别是华语流行音乐一无所知,我不知道什么叫做流行,但我听过很多西洋歌曲,他们在歌词上的写作,讲故事,运用叙事的方式,这个在当时的华语歌曲里面是比较少的,华语歌曲里面都是一种我称之为“打油诗”的形式,而不是叙事的形式。所以当我有机会做自己的专辑时,我有一个直觉就是我要做叙事的方式,后来这张专辑推出后,因为成功了,所以我才发现原来这样是行得通的。

南都娱乐:那个时候你还很年轻,才二十几岁,然后一下有了这么大成绩,有没有一种少年得意的飘飘然?

黄舒骏:绝对有。我都还可以跟你讲一个,实在是一个非常诡异的故事。就是我有一天,那是我发行第二张专辑《雁渡寒潭》的事情,我有天开着车经过一个地下道的隧道,开下去就上来,我突然在那一刻持续了三到五秒,一个念头就冒到我头上告诉我说,黄舒骏,你现在可以追到全世界的女生,(笑)这个印象很深刻但是持续大概不到五秒钟,因为等我从地下道一出来我就告诉自己说,哇,这念头真糟糕。所以这个大概就是你讲的飘飘然的感觉,那为什么会飘飘然呢?是因为你发现,啊,原来我写的东西是会引起共鸣的,原来我有办法猜测别人心里想什么,这种感觉的确很奇特。

南都娱乐:后来你既当艺人又当制作人,你有段时间担任EMI的音乐总监,当时的唱片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黄舒骏:我1995年担任EMI的音乐总监,是第一个担任台湾国际音乐公司的艺人,所以那时我去的时候的确是引起了蛮大的关注,那个时候我并没有退居幕后,可以看出唱片界的蓬勃发展,我是EMI的艺人同时也是音乐总监,我在一年之内监制了46张唱片。那个时候的EMI如日中天,几乎可以说华人地区有一半的最走红的艺人都在EMI,盛况的确是难以形容。比如说有一家录音室它有三个录音间,然后我因为要去探班我就去那个录音室,我一去探班才发现三个录音间都是我的,都是我们EMI的艺人在录音。如果我说一年有46张,就是一个月有4张唱片,一个礼拜就一张新唱片,自己由这样的速度推,然后每一张唱片都是知名的艺人,所以那个时候的确在唱片的创新和整个发行上都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大家天天都在听说,他这张唱片又火了,哎哟妈呀,这个新人又起来了,天天都听到这样的消息,跟现在十年才出一个大明星是两回事。所以我非常不习惯这件事情。

南都娱乐:那时候很流行“演而优则唱”,很多名演员都出唱片,当时你监制的这些作品之中是不是有很多跟风之作?

黄舒骏:不否认是有的,比如说当时那么多的香港的艺人,那么多香港的演员出唱片,我举个例子来讲哦,当时你们一定不知道关之琳1994年出过一张唱片《相约到永久》,要告诉你同一个时刻罗大佑也出了《恋曲2000》,是跟关之琳同样的实体推出的,很残酷的现实是关之琳卖得比他好,那个时刻你会觉得这个事情实在是令人感到十分的沮丧,但是时过境迁后我觉得这并没有影响罗大佑,并没有影响整个音乐界的评价,整个音乐界并没有因此而扭曲了,所以有些东西确实是跟某一个时期的跟风有关。但留下来的终究是真正有贡献有才华的,或者说演唱的方式打动人心的这些艺人。

南都娱乐:今年王菲复出演唱会在北京举行,她的开场曲选的就是你的作品《只愿为你守着约》,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歌?

黄舒骏:当年我会写这首歌,是因为我的制作人就是当年叫做王靖雯的现在的王菲的第一张专辑的制作人,她当时到台湾发展,她的制作人就打电话给我,希望能量身为王靖雯写一首歌,而且他还特别跟我说,希望你能够描述当时的王菲,也就是王靖雯她在香港奋斗,那种远距离恋情的相思煎熬,希望我能写出这样的故事,我的确想为她当时的感情生活作一个注解,所以我后来就写了这首《只愿为你守着约》,这首歌在当时并没有成为主打歌,而在2010年的今天,想不到她选它作为复出演唱会第一场的第一首歌,我也感到很荣幸。

辉煌转瞬即逝

“网络兴起之后彻底摧毁了唱片业”

辉煌时代转瞬即逝。自2001年之后,黄舒骏再没推出自己的专辑,这也是乐坛变革的一个小小信号,网络下载摧垮了唱片业。虽然贵为当时最红的制作人,黄舒骏也一样在当时的乐坛难以生存。他开始回母校读MBA,办公司,这都成为他新的人生经验。

南都娱乐:那你2001年以后没有再出唱片,大概和市场变化息息相关,你说的网络使唱片的销量下滑,那个时候心态上会不会有一个跌宕起伏的感觉?

黄舒骏:是的,我真正感到可惜的是流行音乐的影响力一直下降这件事情,让我觉得好遗憾,因为我在1990年代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我好幸运能够从事这个行业,就是用自己的兴趣可以得到所有想得到的成就感。当时推出一张专辑,每一首歌只要你的歌被当做主打,很快所有人都认识这首歌、记得这首歌,那个感受是很强烈的,所以我觉得网络兴起之后彻底摧毁了唱片业,它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建立一个新的模式,让大家能够像我们过去一样去享受这些过去没有的,也许有一天会有新的模式出现,但是至少在这个时刻我们是看不到未来的。

南都娱乐:之前我有采访孟庭苇,她自从某张专辑销量下滑后,她心态出现很大的变化,她好胜的心受到了挫折,那很想知道你有没有这样一段心路历程?

黄舒骏:我是一个很敏感的人,我总是在意识到可能有挫败感的前面一点点就先作一些转变,对,所以事实上我在EMI当总监那段时间已经意识到,不只是心理上,在我工作的一个分配上我也开始作准备,所以真正这个狂潮来打击的时候我当然一样感觉到难以适应,但是我并没有觉得它摧毁了我的一切,所以别人说舒骏,你过去十年在做什么时,其实我做了好多好多事情,不会让自己陷入这样的情境。其实这情境不只是孟庭苇,我也听过周华健讲过同样的故事,没有信心,好多疑问,很有挫败感。我觉得大家现在这个状况应该改善很多,就是时过境迁之后大家会发现,原来你也有挫败感我也有,原来不只我失败,它是整个时代的一个狂流造成的集体失败。

南都娱乐:你说的比较早就开始作一些准备,是你说的去从商,开公司还是做一些其他方面的业务?

黄舒骏:那时候我有很多的尝试,事实上曾经有一度我都已经安排计划好就是彻底离开唱片界甚至演艺圈,我可以跟你讲一个没有人知道的故事。我回台大念硕士,后曾经去银行应征过工作,就是那种猎头公司安排的,我去两家银行面试过,面试他们的位置是高级主管,是做银行的行销那部分,还真的有两家公司跟我面谈,他们看到我也非常惊讶,但是我就跟他们表达说,我是玩真的,我是真的要转行,你们不用担心,最后很可惜是失之交臂,就最后一个关卡他们还是没有接受我去。结果人生就是这么奇妙,我没有去,然后峰回路转之后开始做选秀评委,开始到内地来这些活动,参与音乐的活动又渐渐多了,我觉得冥冥之中自有一些安排。

南都娱乐:那你在2001年之后没有再出专辑,不再做音乐人,有没有影响到收入?

黄舒骏:我做了好多你们不知道的事情,所以这十年过得比我90年代还好,因为我90年代专心做音乐的时候,其实好多赚钱的机会都给我推掉,90年代的生活是,一年里写10首歌然后把它录出来发行我的一张专辑,那是我的一切,任何人找我做不管是商业、去拍戏、主持节目我全部拒绝,就是不要,我就觉得我的人生就是一个应该一年写十首歌、发一张专辑的人。但是在2000年之后其实我做过很多的事业,我目前自己还有三个公司,这个公司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所以我现在在做比如说去当评委或者说是演唱会,基本上都是跟大家分享的一个想法,那我现在的状况是日子过得很自在。

南都娱乐:那你的三个公司都经营哪些方面的业务呢?

黄舒骏:我做了包括跟企业合作的公关行销活动,我也帮他们做过电视节目,现在也在筹备准备投资电视剧跟电影,我也跟一些电信业者合作,做他们的彩铃,手机的一些音乐铃声,这些都是我的合作的部分,还有很多部分是无法跟大家一一解释的,另外我自己还有个广告公司。

辉煌不再

“90年代这些这么辉煌的唱片界的人、事、物是不可能再出现”

近年来虽然词曲创作数量锐减,但黄舒骏频频在选秀活动中担当评委,热衷微博并陆续推出自己的演唱会。他以这些平台为舞台,继续一路高歌。

南都娱乐:你的粉丝可能都是60后、70后,那会不会担心现在再出来做演唱会,自己的作品未必能得到一些年轻人的喜爱?

黄舒骏:去年我上海的演唱会有一个很奇妙的景象,就是前两排全部是90后,后面两排就是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人,他们很冷静地在后面看着我。我后来发现,不知道别人如何,我的作品好像可以跨越这样的鸿沟,跨越这个时代,因为写的东西是一个永恒的青春。所以对作品本身我是很有信心的。

南都娱乐:那当时你和张洪量、郑智化、陈并称为四大怪杰,你怎么评价他们?他们现在是一种什么状态?

黄舒骏:我觉得他们现在就跟我一样,在任何时刻都可能有某一个需求或者某一种潮流会让他们重出江湖,因为作品本身,你现在回头再听张洪量、陈早期的作品还是很动人,郑智化那时候在内地走红的那几首歌还是依然很红,所以我觉得只要作品存在,人随时都有可能再出现。这四个里面,我互动比较少的是郑智化,我跟张洪量跟陈在过去的这段岁月里面都很熟悉,都是有私交的好朋友,张洪量当年去纽约念电影的时候我特别有到纽约去看他,我最近看到他的一次是在今年的快男的决赛,他当嘉宾,因为那一集里面好像有王杰、迪克牛仔和郑智化,还有张洪量,他们四个人出来跟参赛选手演绎。我当年被列为四大怪杰其实还蛮得意的。

南都娱乐:那你现在参加选秀活动,觉得选秀能出真正的歌手吗?

黄舒骏:永远不排除这个可能,但是几率很小,因为很可能没有歌让他成为一代巨星。

南都娱乐:那还是缺乏你这样的优秀的制作人吗?

黄舒骏:你也可以这样讲,这个产业没落之后,新的优秀的人他并不进来担任制作人的工作,你也可以说我们算是大家都知道的音乐制作人,我们是有名字的。可是当下正在做唱片的好多好多年轻的音乐制作人,他们没有机会累积出他的知名度。再来,这个新的一代他会发现说我进到这个唱片界我一年写不到两首歌,一年做不到一张专辑,很快的有能力、优秀的人他就离开。

南都娱乐:你对现在的音乐界似乎有点悲观。

黄舒骏:基本上我对原来的模式是已经认定的,他们不会改变,他们不会再出现,至于新的一代,他们在网络时代能不能产生出他们新的发展的模式,永远有这个可能,但是像我们经历的那样子,90年代这些这么辉煌的唱片界的人、事、物是不可能再出现,这点我蛮肯定的。

南都娱乐:最近你的微博很火,里面很多对生活、感情的感悟,让人觉得一针见血,这对你来说也是一种创作吧?

黄舒骏:我开始创作微博之后特别得到一些从以前写的歌迷朋友的回响,我才发现说,哦,原来我在同一件事情上的确有比人家多一点的感受,那这个可能跟我的个性和生活方式有关。我生活上是一个蛮稳定、活动量蛮少的人,除了我为了这个演唱会积极地开始健身、跑步,控制自己的体重以外,其他时间都是在家里比较静态,于是我有比较多时间想一些大家生活上许多的感触给予更深的一些描述,那每次在写这些东西的时候都带给我蛮大的满足。

为什么纪念黄舒骏

文_蒋明

我们为什么怀念黄舒骏?很简单,我们思想上受其创作影响何其深广。70后所依附之教育氛围,前半期为政治主导,后半期改革开放,流行教育随之而来,成为启蒙也成为至今衡量流行文化之所以称为文化的最后底线。吾之不幸,生在断层传统文化年代,所幸,有几个承上启下的流行人物,他们的歌赋吟唱,让我们不至于放眼满目荒凉。罗大佑如此,杨铉如此,红蚂蚁如此,黄舒骏如此……那个仗剑走天涯的岁月,每个歌者视如剑客,把从小缺失古典美的我们撩拨得轻狂放浪,又在现实主义社会不平面前给我们重重一击,醍醐般明白了匹夫之痛。所以说70后的人有与生俱来的责任感,恐怕与台湾歌手灌输的精神养料不可割裂吧。

这个放言要超越罗大佑的歌者,且不论后人评述如何,在一代文艺青年的记忆里,他已经是另一个难以逾越的经典。每每唱起《椰林大道》,就像哼起一个年代的烽烟,而《未央歌》怎么不是每个少年对岁月最诚恳的挽歌,《改变1995》是痛与笑的总和,什么样的人会写出这样入木三分的情怀,又是什么情怀赋予了歌声沧海桑田的永恒魅力。在整个华语歌手里,其唱作成就已至险峰,其经典歌曲代表的是对现实批判、人文情怀以及智慧幽默的集成品,他甚至比罗大佑更为尖锐与愤怒,却总能用他的古文意境与风趣化解。他对小人物命运的描述不似李宗盛那般亲切与随意,在《雁渡寒潭》里,每个人的千古悲情与自身宿命的摆弄成为一首诀别诗。

去年,在上海,小小的一场黄舒骏演唱会令整个华语乐坛震动,许多人坐飞机前往,一睹昔日之偶像。那把铮铮铁骨的声音是否还是当下的回响?

肖邦、巴赫不会过时,《牡丹亭》 、《琵琶行》不会过时,罗大佑、黄舒骏不会过时,我们为什么要在心中纪念他们,或许正是这些旋律让我们免去世俗的侵扰,保留了一种混沌之外的气质。它让我们纯真、坚韧,让我们变成一个歌里的主人翁,而那些诗词中的翻云覆雨,又让我们一生浪漫不羁。

记者手记

世界真小

罗大佑写的歌范文第5篇

庾澄庆出身显赫,庾家祖先创办过亚细亚烟草公司,祖父庾恩锡曾任昆明市长,父亲庾家麟是政界资深人士,母亲是京剧名伶张正芬。正是这样一个传统家庭却培养和诞生出了流行音乐达人庾澄庆。今年刚好知天命之年的庾澄庆仍然享受“音乐顽童”这一称号,他是华人里罕见的集作曲、编曲、演奏、演唱、制作于一身的全能歌手,他创作曲风广泛、精通多样乐器、舞台魅力十足,无论是永不疲惫的高歌还是插科打诨的主持,他都是天生为舞台而生的人,纵然感情生活不如意,他身上的那种永远乐观永远年轻的情绪也会时时感染到你。

庾澄庆

1961年出生于台湾。1986年发行唱片《伤心歌手》,创下台湾歌手第一位自己作曲、编曲、演奏、演唱、制作的全能纪录;1989年发行《让我一次爱个够》国语专辑,同名曲经张学友翻唱后成为香港年度十大劲歌金曲;1990年在台北、台中、高雄各地举办巡回演唱会,每场观众都过万;1993年应邀成为当代美国摇滚歌手邦・乔维之台北演唱会嘉宾与邦・乔维共同演唱,首创华语歌手与西洋歌手同台演出之纪录;1996年,应MTV音乐台之邀赴英录制“Unplugged”演唱会,成为第一位荣登此名人殿堂的华人歌手――他拥有以上如数音乐上的荣誉,令不少音乐人难以企及,同时他又是台湾地区知名综艺节目主持人。“音乐顽童”庾澄庆将在12月24日北京的北展剧场举办

个人演唱会“哈林夜总会”。此番,距离他上次在首体开办个唱已经相隔19年。

传统家庭出来的流行音乐迷

“做音乐是误入歧途,歪打正着”

作为一个身处娱乐江湖的音乐人,很少有人留意到庾澄庆出生于一个非常传统的家庭,也可谓家世显赫。庾家祖先创办过亚细亚烟草公司,庾澄庆的祖父庾恩锡曾任云南省昆明市市长,父亲庾家麟是政界资深人士,母亲是京剧名伶张正芬。庾家昔日宅院,就是今日中国云南的旅游名胜庾园。

南都娱乐:哈林哥家庭看起来非常中国式传统,你却做了流行音乐,似乎有点冲突。

庾澄庆:我很痛苦,我也在煎熬(笑),我私底下特别传统,平常在家都写毛笔字。我从小听京剧长大,从三岁有记忆开始,就每天早晨在被窝里听我妈妈在外面吊嗓子,到十岁以前,都是在家里听京剧,连古老的流行音乐都没有。妈妈演出有时候也会带我,我在台下看到妈妈出来所有人都拍手,我感到很骄傲,心里就觉得“这是我妈妈啊,多漂亮”,我想我现在迷恋舞台是不是跟当时这个有关。

南都娱乐:但你的音乐中有很深的西洋音乐影响印迹,当时是怎么对欧美音乐感兴趣的?

庾澄庆:上了初中,学英文,为了跟同学之间有话题,像谁谁谁唱歌排行第一名啊,就开始听一点西洋音乐,买唱片。 最重要的转变是在我念专科的时候开始学吉他,先是弹出唱片里听到的东西,然后又了解音乐的背景、故事,接着组乐团,哇,一发而不可收拾。我的功课整个落到谷底,音乐整个往上走,家里觉得我简直是“误入歧途”。

南都娱乐:既然有妈妈的基因,家里没想过你能当歌星?

庾澄庆:完全没有,我爸觉得我完全是破锣嗓子,就叫我在台北工专念机械,而且当时我们也想不到音乐会成为一个行业。我念书念得乱七八糟,但没想到在自己组团表演的时候,遇到了我第一家唱片公司福茂的老板。当时我们是两个团,还相互看不顺眼,后来总是在演出里头碰到,我给他我写的歌,就是为了炫耀“你看,我现在比你厉害”,也不知道他是唱片公司老板。结果兵役快结束的时候,他开始问我有没有兴趣做国语唱片,就这么阴差阳错。最好笑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当时是同期当兵,他就睡在我隔壁,很多事情就是缘分。

南都娱乐:当时在外面表演是怎样的状态?

庾澄庆:我的团叫做“云霄飞车”,主要就是在西餐厅、学校迎新、毕业晚会这些地方表演。有一次,台上的人比台下还多,台上两个鼓手、两个吉他、贝司、主唱,台下就四个人,其中有两人还是朋友。 当时我们还买不起吉他,跟人家借,后面有一段精彩的吉他练了很久,没想到演的时候一片空白,很懊恼,台下那两个朋友里头还有搞乐团的,我们觉得挺丢人,这些画面都历历在目。(能支撑生活收入吗?)哈哈哈,完全靠父母,因为一个礼拜可能也就一场,就是开心,玩。

南都娱乐:你是福茂签约的第一个歌手,据说当时有个大人物说你并不适合做这行?

庾澄庆:哦,对。我们花了蛮长的时间做唱片的,但因为那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办,继续做一个没人做过的事,还是去找工作?于是我就跟很多音乐前辈讨教,一位企划宣传的前辈听完我的DEMO就跟我说了一个指挥家年轻时想转行演奏小提琴,但被别人指点之后没有浪费青春改行,最终才成为指挥家的故事,他的意思就是说我根本不适合唱歌。哇,我当时有种完全被打碎的感觉,因为这是我当时人生里唯一有成就感的事,原来我以为“与众不同”的Rock根本不存在。不过,唱片老板却说,我们做了一年多,你是应该考虑一下,如果不做,未来二三十年你会不会后悔?……后来,反正就到现在了。

音乐历程25年

“苏芮罗大佑是音乐道路上的明灯”

出道25年来,庾澄庆对音乐一直充满热情,比起“永远25岁”的谭咏麟还大胆自称“到死也要18岁”,从他的音乐作品来看,他从未放弃对音乐各种可能性的尝试和大胆探索,将欧美流行音乐类型引介到国语歌曲的创作之中,也可以说开创不少华语乐坛先例:1987年发行的《报告班长》引起了华语歌坛RAP风潮,他也得意自称自己“华语乐坛饶舌第一人”。庾澄庆的很多行为模式,至今还能在华语乃至全球乐坛找到相似的范例,如被周杰伦和陶乐迷津津乐道的华语RAP、张惠妹和阿密特一人分饰两角的两种音乐品牌、红遍全球的英国虚拟乐团Gorillaz……

南都娱乐:以前你的专辑概念性都会很强,比如说有专门英文系列、翻唱系列,甚至还有虚拟偶像。这些做法是有什么特别市场考虑吗?

庾澄庆:玩音乐是第一,一定要玩,只是用什么方式玩。我一开始也没有想,当唱片卖得好了,唱片公司自然讨论,下一张想要做什么?《快乐颂》那首歌是在一张叫《顶尖拍档》的专辑里头,那张专辑突出的是乐队,就是我希望我有一群人跟我固定搭配,一起以“顶尖拍档”的乐队身份来做专辑。这张唱片成绩很好,我想是不是可以做个其他品牌?“庾澄庆”是以原创为主,然后“哈林”就是玩,玩翻唱、玩颠覆性的造型、玩编曲、玩唱腔等等。

南都娱乐:你整个九十年代的专辑里面,一路听下来,编曲、曲风都有很强的西洋因素,但是你的唱腔又很本土化,为什么?

庾澄庆:在早期我听过的流行音乐里面,我发现一个问题,很多人唱特别西化音乐时候就想把中文唱得像英文一样,我认为我的听觉不能适应。我就想我的嗓子天生比较哑,所以就用比较摇滚或者比较黑人的唱法,用西洋的唱法、发音的方式,可是我把字、歌词尽量唱得清楚。在我做音乐的过程里,苏芮跟罗大佑出现就好像点起一盏明灯。像罗大佑那种“烂”嗓音,应该讲八十年代前是不会被接受的,可是他音乐太有生命力了,听到这样的声音,不由自主血液就沸腾了,而且,像苏芮那种女生,哪有人唱歌那么的冲,那么的狠,我当时明白了,哦,原来这样做是能被接受的。

南都娱乐:跟你曾经合作的歌手并不多,只是在1989年那阵子为苏芮还有蓝心湄跨刀作曲十来首。为什么?

庾澄庆:我的音乐有点像“独门暗器”,尤其在早期,大家对于比较西式的音乐转换成中文来唱,有一些表达的困难。既然我自己做得辛苦,歌手唱我的东西也辛苦,所以我后来干脆就只让自己开心就好了。

南都娱乐:“哈林风格”成为一个经典。你之前说过对做新人兴趣不大,但你这种经典很有可能就断代了。

庾澄庆:哈哈,没有传人了。(你会遗憾吗?)其实这个世代就是这样子嘛,一直有不同的人出现,从罗大佑到了我们这一辈,后来到了王力宏、周杰伦……有人能够接就接,没有人能接你也没有办法。所以音乐好玩是在这里,没有人能够复制另外一个人,谁如果做一模一样的东西,就不可能站在舞台上继续相同的有能量。

南都娱乐:往往经典之后,就会给他颁发一个“终身成就奖”。

庾澄庆:哈哈,我年纪没那么大!我不去拿这种奖啊,人家要颁我就说这什么玩意儿,我几岁啊?我18岁的人不拿这种东西。我其实对自己蛮严苛的,我在评估我自己的状态,如果有一天我唱歌我会觉得累,那就一点都不开心。我现在大型演出,我才唱到一半,歌迷就high累了,他们体力没有办法跟我比,我刚刚参加了“台东铁人三项赛”。我对于表演的掌控度,不管是做节目也好、唱歌也好,那我会考虑和评估,我不要等到我被淘汰。

歌手玩转主持,还有不得不说的感情问题

“他们撮合我和阿妹,这就是标准的‘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台湾流行乐坛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多歌手都跟主持工作结下不解之缘,像被称为“本土天王”的吴宗宪、“综艺大哥大”张菲、费玉清、杨丞琳、阿雅、罗志祥、康康、欧弟等等。庾澄庆也是这个大军中的一员,1994年他与“综艺一姐”张小燕搭档,开始担纲台湾热门综艺节目《超级星期天》的主持人,之后一发而不可收拾,担任了该节目近十年的主持人,他自己的音乐节目《百万大歌星》也成为热门综艺。有人评价,“庾澄庆是一个真正的音乐人,从少不更事到老而弥坚,他一直在为音乐而生活。”但就算好歌有一百首被人传唱,一再强调自己“音乐人”的身份,庾澄庆再低调再回避也无法逃脱娱乐江湖。从他和伊能静的爱情长跑,到结婚生子,再到48岁时候黯然分手,公主王子童话一般的爱情故事以分手收场,超过20年的点点滴滴都在镁光灯下被放大。

2009年3月发表离婚声明至今,一直单身的庾澄庆最近似乎有喜事将近的迹象。另外一个女歌手的名字又开始如影随形,从《康熙来了》小S的逼问到那英在媒体前坦然承认的撮合,张惠妹,就这样和庾澄庆的名字列在了网络搜索自动关联上。在本次庾澄庆北京演唱会会上,张惠妹也未避嫌地特地寄来VCR祝贺。但是面对一切,一直身处舆论旋涡的庾澄庆都低调回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始终面带微笑,大方轻松驾驭,却不让你察觉到任何心绪波动。

南都娱乐:主持人是你娱乐生涯里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怎样的机缘开始做主持人的呢?

庾澄庆:就是写歌撞墙了,撞得我头都肿了都出不来。因为刚开始我产量特别丰富,又好,但后来产出太多吸收太少,就写不出来了。很有趣的是,刚才说我服兵役时候遇到我的唱片公司老板,同时还认识了《超级星期天》的制作人。当时我们在军队的艺工队,我常常弹吉他唱歌,我是摇滚人嘛,但是他却找我演短剧、说相声。他说,我就看到了你有一种特殊的喜剧什么,我也不知道他讲的什么什么。他虽然不知道我写歌撞墙,但刚好那个时候,他来找我谈了好几次说要做节目。如果之前,我肯定不答应,但刚好那个时候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好啦,就有一块木头我就抓住。

南都娱乐:当时是在做什么专辑的时候,觉得遇到了瓶颈?

庾澄庆:我做完《老实情歌》和《想哭就到我怀里哭》,那也是我在福茂的最后一张唱片,也不知道以后怎么办。然后制作人跟我谈做一个什么样的综艺节目,我就跟他开条件,我说我不要玩游戏,什么砸蛋糕、泼水的那些,我希望里面要有音乐性的东西。翻唱的专辑《哈林夜总会》就是从那开始,之前我觉得我自己会写干吗翻唱,有什么意思?可是我后来做了《超级星期天》我才发现,我的听众群变得很广,小朋友、老先生、老太太也会跟我用闽南语问候。后来他们说听我唱的那些很本土的歌,真好听,原来我在节目里唱的那些改编过的本土歌,他们喜欢,他根本不Care你什么摇滚,什么R&B什么舞曲,他只在乎你唱一首他听过的歌。

南都娱乐:去年年初,你演唱会上有很煽情的关于情感的一幕,但你之前好像一直挺回避的。

庾澄庆:人生高低就像这个舞台设计海浪一样,有高低起伏,我现在已经过了低潮,工作很忙,而且现在的工作状态是自己可以掌控的,可以挑着做自己喜欢的。做艺人不是必须要完全曝光在镁光灯下的生活,如果我们的工作不能让媒体满足,不是我的问题,八卦已经是习惯了,不管怎样,我工作的内容都不是媒体的重点,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只能从开始被影响情绪到慢慢学会不听不问不关心,管他怎样。我只能说我是消极抵抗(笑),有时候被拍我也很无可奈何。但是我觉得比较可怕的是,有些媒体已经不是在报道新闻,不管是近距离拍摄,还是跟随你,他们希望激怒你,然后看你有什么反应。

南都娱乐:你的好友张学友在你去年那场演唱会上调侃过“你有了我,生命也没有完整”,还送给你一首“闻者伤心,听者落泪的歌曲――《寂寞的男人》”。你现在排斥再度恋爱吗?

庾澄庆:我没有排斥任何的事情。

南都娱乐:最近跟张惠妹之间被传在交往。是真的吗?

庾澄庆:朋友啊!阿妹唱歌、表演啊都超乎常人,但其他事情就被大家传得很生动啦!

南都娱乐:小S和那英都公开表示过要撮合你们。

庾澄庆:这就是标准的“皇帝不急,急死太监”,我身边的太监男女都有啦!我自己没那么急,目前来讲,能工作对我来说就是很快乐的事了。

南都娱乐:既然跟阿妹是好朋友,大家这么起哄,你俩会不会尴尬?

庾澄庆:你们不老是这么逼问我,我就不尴尬了!

人物评论

一个不快乐的快乐天使

在那首《快乐颂》里,庾澄庆像发电机般地扭动着身体,“你快乐吗/我很快乐/只要大家和我们一起唱/快乐其实也没有什么道理/告诉你/快乐就是这么容易的东西⋯⋯”曲调快速整齐,歌词简单直达快乐真谛,那一刻你甚至会觉得庾澄庆就是一个快乐使者,或者至少也是一个天生就应该快乐的人。

可是一个人,一个有七情六欲的人,他怎么可能是一个永远快乐的人呢,即便他曾无数次高歌过快乐、颂扬过快乐。当庾澄庆面对一场婚姻的失败(这失败传说中又好像是因为女方出轨等不忠的事情导致),这张曾经快乐了几十年的脸陡增了几分伤悲,人们不问青红皂白地去同情他、支持他,可谁知道在这种无论怎么理解都注定是一场失败的事件面前,庾澄庆是不需要你的同情的。没多久他就背离了人们期待中的悲伤重新站在录制节目的现场,开心地笑,甚至有意去感染那些不懂悲伤的年轻人,仍旧用他那一笑便挤成一团的笑脸。

他是华人里有着出众创作才华的歌手,即便在相继当了丈夫、父亲和主持人等之后,他还是一位少数深知音乐逻辑的音乐人,他的歌曲大多朗朗上口,即便音乐上的刻意标新立异,也绝对在你的接受范围之内,你不能就此称他缺乏对音乐的野心,而是应该相信他对流行音乐的理解。

而庾澄庆身上的另一个标签必须被打上广告歌曲,正因为他的朗朗上口才得到了众多大众品牌的青睐,上世纪曾经家喻户晓的可口可乐、柯达胶卷、黑人牙膏等广告歌曲都是庾澄庆的作品。他正是将他深入骨髓里的快乐理念,用明快的节奏和欢愉的歌词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综艺节目注入欢乐元素,庾澄庆当然不是首创,但有他在的综艺节目就会有一种在快节奏中让人放松下来的气氛。所以有人说庾澄庆将综艺节目的舞台变成了音乐会,他的音乐在节目现场上下飘舞纷飞。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对外贸易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中国对外贸易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世界电影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电影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