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语教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教育技术 英语学科 整合 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正在我国英语学科的教育教学领域悄然发生,这场变革的中心就是教育技术和英语学科的整合。《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教育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在成为实现高中英语新课标的有效手段的同时,也成为了促进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一、教育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内涵
1994年,ACET(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了著名的“AECT1994定义”,对教育技术进行了重新界定,“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在教学中运用教育技术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通过教育技术所构建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育技术和英语学科的整合就是根据英语学科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教育技术的特点,寻求英语学科与教育技术二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来解决教学难题,促进教学改革,进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整合是现代教育理念,是教育方式与手段的充分体现,意味着教学体系和教学原则、方法的创新。[1]教育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过程是把教育技术运用到具体的英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过程。教育技术不仅为英语学科教学提供信息资源、研究工具,而且为英语学科的教学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这种理论指导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教育技术与英语学科相整合,并不是“1+1”的简单重叠,其中心环节在于“合”,在于将教育技术的优点与英语学科的特点进行合理加工、有机结合,以期产生“1+1>2”的最优教学效果。
教育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教育技术手段能帮助英语教师搜集、整理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教师的备课环节提供有力支持。其次,教师运用教育技术方法能方便地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这为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第三,教育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有利于英语教师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增进教师间的沟通交流,从而帮助教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
二、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
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引发了英语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的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完全由知识的导出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2]这种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比如,教师需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才能合理地因材施教;教师需要不断更新全面的专业知识才能有效地授业解惑;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才能更好地优化教学,等等。
为了适应新时期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专业成长”成为了教师们迎接变革挑战的重要法宝。著名学者伊劳特曾总结过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取向(growth approach),认为“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反思的、进取的,并能从工作中学习和进步”。[3]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专业观念将得到改进、专业知识将得到补充、专业技能将得到提升。
笔者认为,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在课程教学层面,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主要体现为,英语教师对英语语言品质特点的认知程度不断加深;对英语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领悟不断深入;对英语教学实践的驾驭能力不断提高。因为英语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交流的工具。从英美文化比较到跨文化交际,从英语口语技巧到英语写作技巧,这些都应该成为英语教师专业基础培训的组成部分。正如美国外语教育家Brown所言,“教师对语言的认识决定他们如何教语言。”教师的语言和语言学习理论构成会影响该教师的教学理念,而这种教学理念同时也贯穿并反映在教学法的诸多要素中。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现代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文化素质、扎实的专业素质、敬业的品德素质,必须具备教学创新、教学研究、社会交往、信息驾驭和教育预见能力等。[4]对于英语教师而言,英语教学具有重实践和多交互的特点。所以从学科专业的层面看,英语教师需要具备稳固的英语学科知识、现代的教育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是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内容。
第三,从教学研究的层面看,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直接表现为研究意识的增强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教师不再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对自身的定位不再只是“教书匠”,而是如“专家”般地研究英语教育的各个环节,将实践与
理论结合起来,主动寻求优化教学的方式方法。
三、英语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的问题
教师是专业成长的原动力。有了客观环境的支持,还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了解和掌握英语学科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积极反思、主动研究,才能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指导下实现自身专业成长。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着如下问题:
1.英语教师专业意识不强
一项针对青年教师择业动机的调查表明有一大部分人不是真正愿意当教师,而是迫于生活、高考分数、家长劝告等原因选择了师范院校,并在毕业后“顺理成章”地选择了教师职业。其实,就读师范类院校的学生日后不见得就适合当教师。即使在教师岗位上的人也不见得就能胜任教师工作。在英语教师队伍中也确实存在着一批专业意识薄弱的人。他们并不是将教师职业视为终身奋斗的事业,而只是将英语教学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思想十分严重。由此,他们也就不关心自我专业知识的更新,不关注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
2.英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薄弱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设计者和施行者。英语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师运用教育技术进行学科整合的水平。如果教师没有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即使学校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多媒体设备、功能齐全的校园网络,教师也无法将教育信息化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在日常教学中,虽然不少英语教师学习过教育技术知识,但是在课堂上能使用教学多媒体设备的教师并不多,大多数教师只是在上公开课上使用,而且多以使用简单的Powerpoint为主。许多英语教师并没有利用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方式多元化的能力。
3.英语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有待改进
参加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之一。英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薄弱的情况可以通过参加专业技术培训的方法得到缓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培训内容是无法满足新形势下英语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需求的。目前对英语教师进行的培训还停留在集体授课的陈旧模式,较少考虑到不同教师教育技术的初始水平的差异,导致了有的教师在培训时“吃不饱”,而有的教师在培训时“吃不消”的尴尬状况,培训的效果也不明显。另一方面,教育技术培训与英语学科结合不够紧密。目前很少有针对英语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内容,介绍教育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方法、策略的材料更为鲜见。所以,英语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从内容到形式上都还有待改进。
四、基于教育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教师专业成长策略
从一定意义上,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渐进过程。[6]教师既需要接受学校管理者、教学专家的引领和同伴的帮助,也需要不断发掘新途径来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教育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以下简称“整合”)为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新途径。
1.英语教师通过整合促进自我反思
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祝智庭教授认为,教育技术变了,教学方法也得相应变革,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教师的教育观念所支配的。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7]但要做好一名新时代的“魔术师”并非易事,观念的转变是他们前行须迈出的第一步。整合理念的提出对一向“循规蹈矩”的英语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教师们从认知到理解再到认同整合的过程,就是他们转变观念的过程。教师们可以通过“自我反思”来完成这个过程。自我反思能使教师对于自己、自己的专业活动直至相关的物、事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意义”。[8]英语教师如果能对自己的日常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就能逐渐发现英语教学的意义,就能逐步树立起专业自尊,就能总结出经验来解决教学事件。因此,整合促进英语教师自我反思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2.英语教师通过整合促进知识更新
整合主要有“基于网络资源的探究学习模式”和“基于工具的课堂教学模式”两种模式。前者是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功能强大的资源库,在网络环境下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后者是由教师以教育技术为教学工具,在课堂中指导学生自主、协作学习。无论是运用哪种模式,教师都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从课程选题到收集资料,从分析资源到资料库建设,从情境创设到教学指导,教师都需要全程参与。这就促使了英语教师在前期准备阶段就要吸取新知识、掌握新资料,自觉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
英语学科的实践性较强,因此英语教师在准备整合的时候还需要考虑以下问题――如何创造、利用影像或声音的条件为学生营造自然的英语语音环境;在网络环境下要如何加强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操练;在普通课堂中要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和习惯,等等。要解决好这些问题,英语教师就需要更灵活地掌握英语学科知识、更深入地理解教育学专业知识、更广泛地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在整合的过程中,英语教师需要搜集、整理资料;需要分析、组织整合的课程内容;甚至需要通过建设专业网站来建立与学生的高效沟通,这些工作虽然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但同时也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科视野得到了拓展,专业技能得到了提升。所以,通过整合能够促进了英语教师知识的全面更新。
3.英语教师通过整合促进交流合作
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整合中英语教师同样需要注重交流合作。因为整合所涉及的学科信息量大、内容繁杂,仅靠教师个人是难以完成搜集、整理、分析等工作的。教师之间只有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才有可能在计划的时间日程内完成整合的准备和实施工作。由于教师个体间所掌握的信息技术能力存在差异,教师之间掌握的教育资源也有所差别。教师之间只有加强交流合作才有可能实现新信息的及时共享。小至一段英语影音视频、一次英语课例,大到一个英语资料库、一个教师BLOG网站,各种各样的资源都是教师们可以用来相互交流的材料。参与性和合作性是有效的教师专业成长活动的特点。整合便促进了英语教师的交流合作,也促进了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周中伟.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探讨[J].2006,(4):143.
[2]张慧霞.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J].青年教师,2003,(11):41.
[3][8]王建军.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69,80.
[4]刘大宇.现代教师素质和能力略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09):27.
[5]张延宜.英语教师知识基础与专业发展[J].大学时代,2006,(07):61.
[6]谌启标.有效学校[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7.
[关键词]河北省 英语教师 可持续发展 策略
[作者简介]刘晓辉(1973- ),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英语教育;戚莹莹(1981- ),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英语教育。(河北 石家庄 050051)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5-0085-02
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育功能的承载者和实践者,教师资源既是最宝贵的资源,又是高职教育能效的决定性因素。随着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在河北省各高职院校如火如荼地进行,加强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科研水平精湛、富有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师资队伍尤为重要。
一、河北省高职英语教师师资现状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选择河北省石家庄、保定、邢台、张家口、承德等10所高职院校进行,分别选取河北省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一般高职院校作为样本,共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165份,有效率为 91.67%。被调查人员具体情况见下表:
河北省接受调查的10所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由2004年的74人迅速扩展到2012年的182人,教师数增幅达59.34%,教师队伍扩充很快表示高职院校对英语课程及英语教师需求增加。从上表可以看到,毕业于省内院校占69.67%,毕业于名校或国外大学的寥寥无几; 40岁以下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69.23%,目前已成为高职教育教师队伍的主力军,近九成的教师认为学历够用即可,没必要再攻读高层次学位,讲师与助讲比例占68.82%;开展科研教改工作的目的85.56%是为评职称,仅有11.08%是因为对科研教改工作有兴趣;有33.22%的教师从未主持过科研项目;有33.46%愿做访问学者或进修,76.69%愿意参加学术会议或报告,65.64%愿意参加校本培训,由此可见高职英语教师还是非常渴望进一步得到专业培训培训培养。
通过对高职英语教师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我们了解到目前河北省高职英语教师师资情况:一是近年来高职英语教师在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等方面均有了明显提高,但高职英语教师多为“近亲繁殖”,学缘结构不合理,年青教师居多,“双师型”和具有博士学历的英语教师为数甚少;二是高职英语教师普遍意识到专业发展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有强烈的专业发展愿望,制约教师培训的主要因素依次是资金不足、培训管理体系尚不健全、领导重视不足、教学任务繁重;三是目前很多高职英语教师整体上处于紧张的教学状态,每周16~20课时居多,普遍超负荷工作、疲劳运转,致使教师的备课质量不高和科研精力的投入不足,英语教师往往在熟悉教材后,经常陷入经验性思维定式教学中,授课缺乏活力,容易忽略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以及职业需求,难以适应高职英语教学发展的需求;四是英语教师科研状况堪忧,高级职称比例较低,还没有形成高水平的科研团队,河北省高职英语教育中享誉全国的专家型学术带头人极少,需要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水平,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有待加强。
二、河北省高职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策略
党的“十”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今后各项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教师是学院发展之本,教师水平决定着学院发展水平。高职院校应大力开展科学发展教育活动,坚持以教师为本,英语教师应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不断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具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要不懈地探索和把握高职英语教育规律,掌握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勇于实践、变革、创新,挖掘自身的潜能,使自身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自主学习适应能力、科研合作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统筹规划,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实现英语教师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培养青年教师,完善团队建设。高职院校师资的选拔和引进是确保教师队伍良好素质的首要环节。针对河北省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学缘结构不合理、博士化比率很低的现状,为缓解河北省高职英语教师过重的负担,需引进国内外名校毕业优秀的中青年人才;此外,还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聘请企业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海归”人员培训师资或做兼职教师,促进人才强校战略。
在坚持适度引进高层次人才、聘请外援的情况下,更要着重加强对现有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不少应届毕业生一进校门就登台授课,尤其是非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个别青年教师备课不充分,讲授内容浮浅,教风欠严谨,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部分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缺乏扎扎实实做学问的精神,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科研能力薄弱。
目前河北省高职院校师资职前教育还未形成规模与体系,青年教师在踏入高职教育领域之初,可为他们选择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教师,设立“导师制”。资深教师在思想品德、敬业精神、治学态度、学识才能等方面以身示教,起到带动与督促作用,增强青年英语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教学理念的形成与把握、教学方法的切磋和改进、教学内容的融通和理解、科研意识及科研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除了要多理解、尊重、关心青年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外,还要适当提高青年教师的待遇报酬,并有意识地给予青年教师更多的实践和锻炼机会。青年教师在学院“严育、厚待、重用”的基础上,要抓住机遇,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补充知识,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以传播先进的语言文化为己任,不辱育人使命,促进自身尽快地完善、成长。
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教学质量的深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观念更新以及教育科研课题、论著的攻艰等靠教师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完成的,更需要有精诚合作和集体智慧的团队力量。第一,学院要积极培养学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不仅要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还要有敏锐的科研眼光,敢于创新,思路开阔,对团队的方向和科研发展能够宏观掌控,根据成员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工,细化研究问题,成员在其带领下能逐步形成具有凝聚力的团队,努力形成科研规模,达到有效的合作;第二,教师可以通过团队,建立良好沟通交流氛围,讨论授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教学理论和方法,以减轻同课程教师教学备课的压力,互相借鉴,优势互补;第三,建立专业英语课程开发团队,除基础英语外,还要开设学术性较强的专业英语课程,加强行业英语知识与应用的培养,满足高职学生就业的需求。
2.加强专业技能,促进自主学习。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学经验以及教育能力持续成长的过程。由于高职英语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参与性,英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语言专业修养,过硬的语言基本功底以及开展教学过程中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在课堂上还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谆谆善教,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精髓;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组织并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自主学习有助于教师将教学和教研进行有机结合,增强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发展主体作用的发挥,开展教师自主学习的策略有很多:一是教师探寻策略,指教师建构新的知识内容以增强对教学的理解以及教学实践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的策略。英语教师需要对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对原有的教育理论的体验和理解进一步提高;不断地对教学内容、教育对象、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二是教学反思,指教师对其教学行为和专业发展过程的一种思索与修正教学策略和活动。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教学效果进行回顾、比较、诊断、评估、调控的过程;英语教师间互相观摩听课,通过对比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改进和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
英语教师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自我改进,以教学带动科研,通过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自身的教学经验和规律进一步提高和推广;反之,以科研促进教学,通过科研对教学产生相对深厚的理解,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语言学习,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自我发展。
3.健全绩效考评,创新培训培养模式。健全对高职英语教师的绩效考评,建立“引导、竞争、约束、激励”的绩效考核机制和人才评价体系,如阶段性教师自评、学生评教、参加培训情况、科研状况,组织教师参加专业技能比赛,如英语课堂教学竞赛、高职英语教学说课以及课件竞赛等;建立教师工作业务档案,使英语教师的绩效考评有章可循,逐渐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教师绩效考评管理运行机制。通过科学、公正、公开的考核和各种激励措施,有效激励教师的内在动机,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力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发挥作用的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培训英语教师队伍重要性和必要性,争取加大资金投入、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充分调动英语教师学习积极性。一是开展与职业道德建设、学科教学等密切相关的校本培训,使英语教师真正树立起职业教育的理念,坚持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丰富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二是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选送优秀英语教师到国外职业院校进修学习,或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开展学术报告、专题培训以及学术研讨会,促进教师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扩大学术视野,活跃学术思想;三是在保障正常专业教学的同时,高职英语教师可分期分批到外企或合资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实践,也可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实施操作技能的训练,通过工教结合交替进行,提高英语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四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成为“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建立以“产学研”为导向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英语教师通过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取口译、文字翻译等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提高自己在英语方面的应用能力。
4.促进科研发展,增强科研能力。高职英语教师不仅应注重语言技能和语言学理论研究,而且应重视科研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科研能力广义上包含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教育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以及知识创新能力等。在教育教学过程应把自己看成是科研者,教学过程本身是科学研究,以科研者的目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教育科研不仅是推动高职教改的强大动力,也是提高高职英语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要为教师科研素养的提高提供切实的物质帮助、资金保障和场所支持,制定科学的引导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多样化、多途径、多渠道地增强教师科研意识,培养科研能力。第一,教师需要较强的科研意识和动机,把自身的科研发展与学院、学生以及教学工作的需求紧密结合,积极投身实践,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对象、特色及效果等方面因素有意识地进行思考和分析;第二,适合的研究选项是进行科学研究的良好开端,要看研究选项是否具有明确性、价值性、独创性及可行性,收集整理该问题相关文献,进行概况综述研究,对前人的研究可以做哪些补充修正和证实、可能的创新点,在此基础上确立对该问题研究目标;第三,针对该问题进行相关教学理论查阅,理论学习有助于深入了解教育现象并用于指导教育实践;第四,选择适合的科研方法的进行研究,如通过教学方案亲身实践,或调查问卷、数据收集,或个案研究、个体访谈,或查找资料、分析研究等进行科研论证;第五,进行研究结果的判断、归纳、总结和表达,得出对问题本质或规律性的结论,从实践层面提出积极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化的教育教学指导策略。
河北省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是一项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既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要深刻认识、理解、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本质,践行科学发展观,通过有效的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推进河北省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满足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需求。
论文摘要: 英语教师的素质决定了高职英语的教学质量,新形势下高职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内涵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师德素质和专业素质。英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对英语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但是高职英语教学总的来说尚未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英语教学理论和方法,也未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而随着各高职院校的扩张,高职英语教师师范性不强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如学历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道德素质问题,科研能力不强,教书育人意识缺乏等。教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如何在目前有限的条件下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自身素质内涵,提高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质量,是当前广大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英语教师师德素质
(一)爱岗敬业
高职英语教师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许多高职院校尚未形成自己的英语教学理论体系和方法。除了建设时间比较短,生源的问题也比较严重。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几乎全部是本科落选考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因此,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模式的采用和探讨、教学管理上的尺度和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问题;尤其是对学生的管理,既不能像高中生那样严格,又不能像本科生那样松散,这都让英语教师感到迷惘。高职英语教师目前还面临的问题有:学生多教师少,教学任务繁重;提高学历,职称评聘的压力;学校经费少,教师学习进修机会少,等等。这就对英语教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强烈的责任感,是保证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任何教学方法,没有教师的热情和投入,都难以落实;任何教学研究,没有踏踏实实的学习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和总结,都不可能取得真实的成果。高职英语教师面临难题与挑战,只有对英语教育事业真诚地热爱和对学生负责任,关心学生的前途,才能使目前的英语教学与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才能使高职英语教学走出迷惘,才能使高职英语教学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师德高尚
成为学生的道德楷模和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不论是在中学,还是大学,或是高职院校,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还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师德不但会对学生的品行和情操产生影响,而且会给教学带来深刻影响。一名师德高尚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优秀的英语教师应该首先在道德修养上成为楷模,使友爱、诚实、守信等品质成为自身的素质,也成为学生为人处世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教师人品高尚,为人友善,富有爱心,会使学生信服,也会使学生对教师所教的课程产生浓厚兴趣,更加有利于英语教学任务的落实。针对高职学生读书少,对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了解不多,更不能正确对待其差异的现象,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对比和分析,纠正学生的偏激认识,在培养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的同时,汲取西方文化的精华,培养学生坚强、理智、诚信等美德。
(三)教书育人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对知识的要求是“实用为主,够用为度”。而且知识是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是可以终身学习的。而毕业后真正追随学生终身的、稳定的,并且能够影响学生做事做人成败的,是行为习惯、心理品质、情感意志等这些陪伴学生终身的素质。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本省三校生,在德、智、体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在心理上普遍比较脆弱、自卑、意志薄弱,行为习惯比较差。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中重视知识传授和强化技能训练,很少注意素质培养和性格培养,教师上课除了传授知识,很少关心学生的为人处事,教师上完课就算完成任务。很多学生就业后在认识自我、经受挫折、与人合作等方面素质不高,甚至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要想做事先学做人,教育的实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挖掘知识中蕴涵的深刻思想,并对课本知识作适当补充,将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博爱、自信、自尊、自强等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英语教师也要及时给予提醒和纠正,而不是视而不见。英语教师点滴的提示和教育也许起不了思想政治课的作用,但正是这样点滴的渗透和教化,对学生未来做人做事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高职英语教师专业素质
(一)学习与科研意识
多数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队伍,都是整合了几个中职学校的资源以后形成的。教师受教育程度不同,师资水平良莠不齐。老教师多年从事英语教学,职称较高,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但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在新形势下已经不能适应教学目标的要求。青年教师经验不足,缺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驾驭课堂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高职英语教学提出了种种新的要求,高职英语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和发展。而且语言本身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就是不断发展的。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如果不提高,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不但要提高学历层次,而且要有自我发展提高的意识和意志,其中最重要的是深入理解科研对教学的意义。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在科研方面处境比较尴尬,笔者深刻体会,一方面自己在科研方面缺乏专门训练,不得要领。另一方面教学任务重,提高学历的压力大,时间短缺,安心坐下来阅读钻研相关书刊的时间和耐心都不够。但是教学和科研向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对高职英语教学规律的认识、对课程设置和目标定位、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指导等,都是科研的对象及内容;而在教学过程中所生发的值得研究的课题更是不胜枚举。高职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搞科研的目的是提高学术水平,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因此,只有克服困难,耐得住寂寞,不断学习,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博采众长,才能为本校和高职英语教学摸索出一条合适的道路,才能跟得上高职英语教育教学发展的步伐。
(二)教学能力素质
高职英语教学目标中对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必须得到改变。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兴趣,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如何兼顾学生之间基础和能力的差异,如何恰当使用多媒体来辅助英语教学和合理利用课件,选择什么教学方法,等等,都是教师教学能力素质的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败。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同时加强教育教学理论方法的学习研究,向高职英语教学和研究成绩显著的兄弟院校学习取经。除此之外,英语教师还要加强自己的基本功训练和提高非常重要。有些英语教师教书教到老,也不能讲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英语教师只有自己英语好,才能教好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同时英语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修养。教师语言丰富、表达清楚准确、幽默自信富有魅力,是吸引学生走进课堂和对英语发生兴趣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个人人格魅力和教学能力的充分体现;教师视野宽阔,知识面广,见解独到也是搞好英语教学的保证。高职英语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是解决目前高职英语教学面临诸多问题的有效保障。
(三)“双师”素质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熟悉职业教育和管理特点,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一定实践经验,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双师”素质不是简单地体现在持有某种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它包括学科理论、职业技能、教学能力、综合素质等。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和认证还存在较多问题。在素质培养途径上,由于教师理论教学安排紧张,难有大段时间进修提高,学校也很难安排教师到生产第一线或者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锻炼。英语教师“双师”素质的形成,主要还是要通过个人努力,取得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或教育部颁发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合格证等。比如取得导游资格证书,对导游业务、法规,导游工作性质、任务、流程等熟悉后,就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导游英语实践;积极主动地使用学校实训室、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手段;锻炼自己实践能力和实训课设计指导能力;多了解本地区英语人才技能需求状况和就业形势,在指导学生实践、实习、毕业设计时要紧密地结合企业需要,尽可能地做到结合企业的服务标准,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培养“双师”素质的途径。
总之,高职英语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切实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何杨勇.高职教师师范性缺乏极其根源[J].中国高教研究,2006,(3).
[2]任爱珍,咸守卫,李权格.新形势下高职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17).
[3]王洁,旺刚,聂振雄.关于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的思考[J].外语界,2008,(3).
关键词:新建本科;英语教师;信息素养;交互式培训模式
作者简介:苏丽(1980-),女,河北保定人,保定学院外语系,讲师;张倩(1976-),女,河北保定人,保定学院外语系,讲师。(河北
保定 07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河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Z12300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169-02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概念发端于图书馆领域,最早是由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1989年美国全国图书馆协会提出了被广泛认可的定义,即能够判断何时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查询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科学知识的总量与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为信息时代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很难适应信息时代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高校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
新建本科的良性发展有赖于师资的扩充和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新建本科院校升本的时间短,在师资结构上并无太大变化。如何提升现有师资的素质,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潮流,对学生的知识传播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是新建本科亟待解决的问题。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把大量的信息呈现在教师面前,有效、高效地利用信息,达到教学、科研的高标准、高水平,是英语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本文通过对英语教师信息素养问题的调查和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列出四种培养方案,希望更好地解决英语教师在信息素养上面临的问题,以期对英语教师个人、系部的发展以及院校的前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一、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问题的现状及不足
就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师的信息培养问题,本项目组专门就部分驻保新建本科院校(河北金融学院、华电科技学院、保定学院等)进行了问卷调查。
1.教师个人在信息素养方面存在欠缺
调查的内容首先针对英语教师个人拥有PC机的程度。在“您拥有个人电脑吗”这个问题中,回答“有”的英语教师占到90.82%,说明其普及率很高。但电脑硬件的配备不代表英语教师就掌握了其功能。对问题“你能利用个人电脑搜索到教学和科研的必备资料吗”回答为“有”的仅占30.28%。教师个人不能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信息,这是信息素养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2.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师信息素养培养问题上不够充分
信息素养培养问题出现的另一个原因是学校和系部的支持力度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比如对“学校或系部组织过教育信息技术的课程或专门进修吗”的问题回答为“组织过,几乎每个学期都有”的教师仅占1.13%,而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或教育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去过您所在的系部作报告或培训吗”的问题答案为“从未有过此方面的交流”的教师比例高达92.78%。从这两组数据中可以看出,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问题亟待解决,需要个人和学校两方面的努力和合作。
3.新建本科院校与其他学校的校际互动仍需加强
新建本科院校的升本时间短造成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没有及时跟进,这是客观原因。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校际之间的信息互动不够。在调查问卷中,对“您所在的单位和本市兄弟院校有教育信息技术方面的交流吗”的问题回答为“有过,但是不多”的英语教师占58.15%。这方面的交流也有待加强。
4.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呈良性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现状虽显不足,但英语教师在信息素养培养方面的要求十分迫切。在调查问卷中,所有教师都愿意接受信息素养的培养。对问题“您在技术培训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如何”回答为“收获很大,学习到很多实用知识”的教师比率达到80.06%。而且在“对于培训过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大部分能够应用于教学、科研实践,并在应用中不断提高”的问题中持肯定态度的教师比例为50.55%。信息素养的培养在教师科研和教学中的比重可见一斑。
在此种现状下,教师从自身出发,在校内外与英语教师或者其他部门的同行、专家进行信息的交流与互动是很重要的。作为院校,也应积极鼓励教师掌握信息素养检索的实用技术,如图书馆。教育信息技术系或计算机系的教师定期给英语教师进行技术培训,或者定期答疑解惑,及时解决英语教师在操作和检索方面遇到的问题。另外,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其他兄弟院校的信息资源,加大校际交流的频度,进行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的信息互动、共享,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成果,提升新建本科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
就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和不足及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诉求,笔者提出了四种交互式培养模式。通过四种培养模式的构建达到英语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提升信息素养的目的。
二、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模式的构建
教师信息素养的构成一般有三个方面: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概念,计算机的网络使用及基本办公室软件的应用,计算机支持的学科发展。[1]因此,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除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外,仍需要英语教学人员或计算机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专业教师的培养。在此种情况下,提出新建本科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的构建。通过交互式培养模式的实现,以期使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很好的提升,对个人、系部及院校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人机交互式
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与软件、网络、高性能计算被列为美国21世纪信息技术的四大基础内容。在当今各个高校中,教师拥有个人电脑(PC)已是常态,但如何充分利用电脑所具有的强大功能是大部分英语教师无法全面掌握的。在这种情况下,英语教师单靠某个搜素引擎,例如百度、谷歌等来查找备课、上课及科研的音视频及文字资料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首先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个人电脑及基本的操作。这个问题在大部分英语教师中已经得到了解决,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利用电脑和网络,通过网络资源的互动达到全面找寻资料的目的。在这点上,首先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在岗英语教师进行图书馆电子资料和数据库检索的培训。庞大的图书馆资源是在校教师拥有的最好资源。图书馆的某些珍贵馆藏也是互联网上搜索不到的。而且,图书馆的图书、文字资料及音视频资料都经过严格而科学的分类,查找方便而且链接内容全面。另外,信息技术系的专业教师也是英语教师培训信息素养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信息技术的专业教师对互联网的应用及资料的查询、插件的下载有着比英语教师更多的方法和手段,更能充分地讲授互联网上各种搜索引擎的特点及使用方法,[2]尽可能使用多个检索途径,避免漏检。其具体课程可设置:信息源介绍、计算机信息检索、网络信息检索、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等。[3]在培训的过程中,尽量使用教师的个人电脑,并且主要针对英文原文资料的搜索进行讲解。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文档管理归类、网络硬盘使用、历史网页查询及网络资料的链接与排序的讲解,以期使资料搜索实现新颖、实用和快捷,不做重复检索的无用功。
2.开放交互式[4]
作为英语教师,必须学习广泛地收集、利用有关教学和科研方面在新项目、新课题的信息资源,使自己的科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5]新建本科的师资比较有限,尤其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因此其对英语教师的培训是间断性的,一般间隔的时间比较长。本身所承担的巨大工作量,使得图书馆人员也不能随时随地地解决英语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因此,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不能只靠图书馆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其他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来本校作信息检索方面的报告或讲座以及座谈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大学英语这部分所具有的相似教学内容以及内部关联密切的课题研究和最新本领域的学术发展状况,会更接近本校英语教师的教学与科研。通过英语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其他院校教师的优点和长处,促进本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另外,除了邀请英语教学的专业教师来校作报告外,也可聘请图书馆界的专家、教授来校举办专题讲座、座谈会。[6]通过专家、教授及专业技术人员传授和讲解与英语知识、英语教学、科研有关的文献信息检索方法扩展英语教师的视野,启发英语教师的思路,达到创新发展的目的。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和思想碰撞更能及时准确地解决问题,避免问题的搁置造成不必要的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3.适时交互式
由于大学英语教师承担着全校大学英语的课程教学工作,工作量比较大,日常教学与学生管理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心力。每个教师抽出大段时间来系统学习信息检索等方面的知识不可行,也会影响英语教学的工作安排与教学进程。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要充分考虑教师资源的合理安排,采取适时交互式培训模式。校方可以在学期初、学期中或学期末委派图书馆工作人员到外语系,带领英语教师亲自实践所掌握的检索知识和检索技能,强化其信息意识,并督促教师动手制作与本外语专业相关联的文献检索,并且结合教学对学生,尤其是毕业班学生进行讲授,以期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中找到更新、、更广泛的思路和理论支撑,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基础。此外,在调查问卷中,英语教师希望在寒暑假进行信息素养培养方面培训的比率达到89.27%。校方可以通过外派学习和本校进行培训学习两种方式对英语教师分批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利用英语教师的可利用时间积极有效地进行信息检索知识的灌输和经验的总结。
4.本地资源交互式
针对英语教师日常安排的工作量大、流动性比较小的特点,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以本校图书馆、系资料室、校园信息网络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的资源保障体系。除校内资源外,也可利用学校所在地其他院校的英语专业院系资源、图书馆资源等,或者邀请其他本地兄弟院校的图书馆人员、英语专业人员进行座谈会、讲座等方式,更加紧密地联系、整合本地资源,以原固有本科院校帮扶新建本科院校的方式加强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三、结语
通过以上四种新建本科英语教师交互式培养模式的构建,教师既可以提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力,又可以打开校门走出去或者把信息检索方面的专家、教师、学者请进来,利用工作之余扩充自己的知识源,更好地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为新建本科院校的长足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友良,陈庆章.高校教师信息素质的现状与提高[J].教育发展研究,2000,(6):83.
[2]李静.高校教师信息素质培养的切入点[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0):89.
[3]李许珍,隋长甫.论网络信息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J].情报科学,2000,(6):510.
[4]宋慧兰.论教育信息化与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J].图书馆论坛,2003,(1):37.
关键词:高职;行业英语;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 4156(2011)02―138-03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改革方兴未艾,遗憾的是,高职英语教学远远没有跟上改革的步伐,以大学英语A、B级与三级、四级考试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常年没有变化,纯粹的知识“填鸭”式教育使得外语基础本来就偏弱的高职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更为重要的是,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的英语教学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渐行渐远。面对尴尬的现实,人们不禁要问:高职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理论与现实的不断反思告诉我们:灵活运用语言工具为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才是当前高职生英语学习的切实目标。在这一背景下,行业英语教学在高职外语中的作用和意义引起了教师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将行业英语教学确立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推行行业英语教学的困难和阻力却不容忽视。
一、高职行业英语教学的现实困境
(一)高职院校对行业英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基本仿效本科院校,通过开设3―4个学期的普通公共英语课程帮助学生们应付国家的各级各类考试,学校对英语教学的考核标准在于学生过级的合格率和优秀率,行业英语教学对于许多’院校分管领导来说还是一个新鲜的名词,许多普通教师也认为,单纯的“听、说、读、写、译”已经囊括了高职阶段所有的英语教学内容,至于如何将这些技能与学生职业发展结合起来,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实际上,行业英语教学是公共英语教学的提升,两者差异显著:公共外语注重的是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提高,行业英语却要紧跟市场、结合实际,面向技术、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将英语技能充分融入到工作过程中,强化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
(二)“双师型”教师缺乏成为行业英语教学发展的重大阻碍。根据行业英语课程的性质特点,讲授这门课的老师应具备“双师”素质:一是要有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引导和讲解能力,二是要通晓相关行业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关键环节的专业知识。现实条件是,语言专业出身的教师缺乏行业知识,行业教师们无法用英语地道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专业,他们往往存在读音不够准确流畅、语法分析及句子结构分析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当前,高职院校许多教师因为缺乏公司、企业实习和锻炼的机会,职业教学技能缺失,尤其是英语教师,他们中大多数大学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坛,从学校到学校的经历使他们与社会脱节、与学生们未来所从事的职业脱节。实践证明,单纯的语言类教师已经不能满足高职教育改革对外语教师发展的需要,行业英语教学的发展需要培养大量的“双师型”教师。
(三)行业英语教材的研究和开发相对滞后。对于高职教育来说,行业英语教材的研究和开发确实处于探索阶段,教育规划部门还未统一制订各行业英语教材的编制和出版计划。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我国各行各业的实际情况也日新月异,从教材内容上看,行业英语的选材应难度适中、内容丰富、紧跟市场、新颖实用。然而,高职院校现有的教材却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的知识陈旧、内容乏味;有的过于简要、蜻蜒点水、选材不当。许多教材没有对现实工作流程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钩,英语语言技能难以完全融合到工作内容中去。
(四)行业英语还未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从教学规划来看,行业英语的教学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人门阶段、适应阶段和提高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们需要及时调整和修正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很难拿出一个适应于不同行业英语教学的相对完整、合理的教学体系。从教学模式上看,大多数行业英语教师教学流程与公共英语课程模式并无差异,以教师、教材为主,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没有明显改善,教学缺乏明确的侧重点,教学内容未能根据行业的发展和需求及时更新,学生很难做到学以致用。此外,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安排中还没有加入行业英语实训的相关内容,如何加入,怎么考核,均需不断进行探索和及时总结。
二、高职行业英语教学的模式探索
在高职行业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全国众多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学科特色,集教师之智慧、学校之合力,试图探索出一条符合学校发展规划、切实可行的行业英语教学模式。通过对以下三种典型模式的分析与比较,可以摸索出一些行业英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有效方法。
(一)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所创立的汽车英语教学模式。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该校的汽车英语教学充分发挥学校汽车技术学院的学科特长,依据“系统改革、学语致用”的建设宗旨,按照“一个中心”、“两条线索”和“深度融合”为原则,开发教材体系,研究教学内容。其中“一个中心”是指教材和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这一中心来开发。“两条线索”是指教材和教学内容既考虑英语语言技能又紧贴汽车专业的知识、技能与文化,形成相互交织的两条线索。“深度融合”是指借鉴CBI理念,确定“3+1”的教学模式,“3”指代三大职业能力,分三个学期展开:第一学期以汽车基础知识为语料库,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第二学期重点培养学生在汽车工作情境和流通领域中的英语应用能力;第三学期要求学生以英语为工具了解汽车基本构造和维修知识。“1”指代第四学期独立的课程综合实训板块,这里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岗位差异,通过不同模块灵活组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将英语运用于工作的职业技能。此外,“4T”教学模式也是该校行业英语教学的一大特色,“4T”是指Taste(工作体验)、Task(实践任务)、Tackle(解决问题)和Test(综合考核),该模式实现了语言运用环境与真实工作环境高度融合,英语学习的内容信息与汽车技术发展同步更新,通过工学结合、无缝对接,在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的同时,有效解决了高职英语教学与工作实际需求脱节的矛盾。
(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所创立的文秘英语教学模式。该模式认真分析当前高职文秘专业人才的英语技能需求,制定出专门的文秘英语应用能力标准。该校的文秘英语安排在第三和第四个学期进行,整个课程设计为五个模块,分别是上司出行、商务接待、会议安排、日常事务管理和商务社交。五个模块的设计紧密围绕秘书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
包含对阅读、写作、听说等多方面的技能训练,尤其突出了听、说方面技能的培养。该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平面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实践教学”的形式,多层面、立体推进文秘英语教学:课堂教学部分依托秘书工作的典型素材,突出情景设计和现场演示,运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现代教学理论,借助文字、图示、动画和影视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语言点和工作流程都进行了有效的分解,努力增进学习的实效性;自主学习部分则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以生动活泼的感官刺激,将课堂教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得以拓展和延伸,同时加强监管,及时掌握学生的课外学习动态。实践教学方面,该校文秘专业与五家企业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们通过认知性生产实习、专业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等形式,大大提高了所学专业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此外,“双师素质”的教师培养也是该模式的重要内容。
(三)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所创立的旅游英语教学模式。该模式深刻剖析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英语教学的三大问题,提出富有特色的“1+1”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所谓“1+1”模式,简单地说,就是一课双语,一课双师。为弥补学生英语基础的不足,课程教材选用中英文对照版本,每一章节分别用中文和英文进行教学,旅游专业教师和英语专业教师交叉上课、合作教学,高标准严要求地培养学生,努力实现“1+1>2”的教学效果,即两位专业教师所进行的合作教学收效大于一位教师进行的双语教学,以此培养复合型专业技能人才。该模式选择第二学年实施,精选教材《模拟导游》(A Simulated Course for Tour Guides),旅游专业教师组织专业教学,介绍旅游基础理论,指导学生先用中文讲解导游词,为后面的行业英语学习预热、暖身。英语专业教师将旅游专业知识、导游常用解说词与英语词汇、口语表达一一对应,完全融合。“1+1”模式使得英语专业教师不但可以抓学生的语音语调、专业词汇的记忆等基础知识,还做到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双语训练,随机流利表达英文导游词,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扎实的专业英语功底。
二、高职行业英语教学的实践创新
对上述三种成功教学模式的分析和比较发现,在现实条件不足甚至极为有限的情况下,高职院校能够通过集中教育资源和教学智慧,深挖自身潜力,团结和利用校内外资源,突破性地开创出一条面向市场、紧贴专业、符合高职特色的行业英语教学之路。把这些从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思想、方法和途径加以总结、拓展和提升对未来行业英语教学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从肩负高职教育的重要使命和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高度来认识和提升行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行业英语教学毕竟是一次全新的变革,阻力大、困难多,改革的成败首先取决于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们重不重视,有没有一干到底的信心和决心。2010年9月结束的全国高职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提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要肩负起这一使命,就必须摒弃原有的追随普本院校的那种学科式、应试型教学模式,将所教授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完全融入到工作第一线的实践运用中去。与此同时,向“文秘英语教学模式”学习,认真分析当前高职不同专业人才的英语技能需求,通过行业英语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关行业通用的专业词汇和基本句式,能基本读懂说明书、合同、相关技术资料和英文信函等,并能进行准确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以此提高高职毕业生的从业水平和就业能力。毋庸置疑,行业英语将越来越成为未来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是高职生通向职业成功道路的利器。
(二)加强行业英语教学的师资建设,用“行业+英语”的模式推动高职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从上述三个模式成功经验来看,行业英语教学关键在师资。然而,教育实践中“双师型”教师的严重不足阻碍了行业英语教学的发展,成为繁重工作中的当务之急。一直以来,许多高职外语教师有所抱怨,多年重复的教学工作使他们陷入了“职业倦怠期”,难以实现专业发展,现在学校可以利用行业英语教学改革这一契机,用“行业+英语”的“双师”模式推动高职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此,学校可明确规定,新引进的教师必须有一至二年的专业实践经历,或者在其走上讲台前要求其去学校安排的企业见习一段时间,以熟悉不同的职业环境。原有英语教师应结合学校的学科特色和发展方向,选择另外一门专业(行业)作为自己进修的内容,学校建立相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岗进修。比如,学习经济管理类课程、学习汽车物流知识,学习IT和信息技术等。为使教学不与社会实际脱节,学校可定期选派英语教师深入企业,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也可聘请企业高管作为客座教师来校讲学,介绍业界前沿,浓厚专业氛围,补充教师专业知识,提升“双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