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病人常见的护理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305-02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目前的重要社会问题[1],老年病人在医院的入住比例也逐年增加,加之近几年医患矛盾所导致的激化背景下,认真了解老年病人入院时的不同心理需求,从而采取有针对性护理对策是提高护理质量,预防护患矛盾的必须前提和有效手段。本研究随机对收住三级医院内科老年病区住院病人中的60例进行自行设计问卷调查,了解老年病人的入院心理需求,对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发现老年住院病人入院时的心理需求,并且相应提出护理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入选对象均为2009年1~6月我院收住院的老年病人,
随机抽出60例病人进行问卷调查。所有病人神智清楚,能正确回答问题,问卷有效。排除标准:神志不清,精神障碍:不能正确自主回答问卷的病人。其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75±7.7)岁。体重(73.3±13.4)kg。身高(164±24. 7)。cm。入院第一诊断心血管系统疾病18例,呼吸系统疾病15例,神经系统疾病10例,内分泌系统疾病9例,消化系统疾病8例。
1.2 调查方法
病人入院办理住院手续以后,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由接诊护士发放调查问卷,病人在病房独立完成问卷评分,封闭问卷信封交回。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住院号、身高、体重),针对住院期间最常见的、询问频率最高的护理管理问题和要求共26个项目,内容包括专业水平、服务水平、交流能力、科室管理、病房辅助配套设施管理等护士长日常工作重点内容。调查中病人根据自己对该项目期望程度和表格中提供的标准,对每一个项目进行选择,选项包括“无所谓”、“希望做好”和“要求做好”三个。完成全部问卷调查以后,60份问卷均有效,全部问卷均交由另一个科室人员对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2 结果(表1)
表1 调查结果(例)
3 讨论
病人住院后在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会自然产生一定的需求,所有年龄的病人都会存在一定相同的、具有共性的心理需求[2],这一点在本研究中也得到体现。老年病人的心理需求特点主要表现在对护理工作细节上的更多要求,这一点也正与老年病人的慢性疾病特点和较长病程相吻合。
护士长是科室护理工作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直接对病区实施面对面的管理,在病区护理工作的动态运行中起领导、决策、指挥、监督等作用[3]。作为老年病区的护士长针对老年
病人的心理需求特点,在护理工作的决策中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适应现在新的护患关系,除严格按照护理工作要求做好日常临床护理工作以外,对于老年病区的护理工作做出以下进一步的护理要求和护理管理决策更加有利于深化新形势下的护理管理工作。
3.1 强调与老年病人反复沟通,耐心宣教的重要性
老年慢性期病人的病程一般较长,如中风后遗症,糖尿病病人,记忆力减退,容易沮丧不安,失去信心,产生家庭和社会累赘感,精神不振。护十长应要求护理人员经常与病人反复沟通,耐心向他们进行卫生知识宣教,使病人有信心配合治疗。
3.2 强调加强老年病房生活设施的管理
老年病人住院时间长,对于病房内部的各项生活设施的使用需求必然多于青年病人,加之老年病人对一些电器设备的操作上存在一些困难,所以妥善解决好老年病人的病房生活设施的正常运转和使用方便,使病人尽快体会到温暖如家,减轻焦虑,增加信心,改善病人对疾病的消极心理。
3.3 强调提高病区护士自身修养和专业素质
护士的庄重仪表,和善文雅的举止,年轻愉快的笑容,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让老年病人产生受到尊敬重视的感觉,护士与病人接触的时间往往多于医师,病人会在服药或者护理操作的时候,反复询问与自己治疗护理相关的专业知识问题,如药理知识和化验单结果的意义、正常值等,迅速、准确的回答就可以快速拉近护患之间的沟通距离,极大地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护士长在护理学习的安排上不仅仅要强调操作技能[4],针对于老年病的常见病种的病理、生理、药理知识的考核同样需要常抓不懈,并且经常性邀请专科医师进行小讲课、小讨论。
3.4 强调护士对收费细节的进一步掌握
在没有实行全民免费医疗的大环境下,收费上的小失误常常可以导致病人和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极大不满意,虽然多数情况下为病人的误解,但是如果护士在与病人或者家属沟通时,如果可以细化解释收费步骤,分解收费过程,将大大减少病人对收费的投诉。护士长对于收费工作应当倍加注意和重视,不多收也不能漏收[5]。对于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训练时,加入常见医疗护理项目收费内容的讲解和考核,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当必要的。
3.5 强调认真倾听病人家属要求,并且细致解释与劝导
对于老年病人家属的意见及时解释、说服可以打消病人和家属的疑虑和误解,使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治疗。同时,作为护士长也应当反复强调在与病人以及家属交流前,与医师取得一致性意见和结论的重要性,不要妄下结论,随便表态。
3.6 创造好的病人交流平台
老年病人多是长期反复住院,病友之间长期生活在一个单元有可能出现一些纠纷事件,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妥善的处理,可能进一步妨碍到护士长对病区的有效管理。定期组织一些适合老年病人参加的互动娱乐活动,增进病友之间,医患之间,护患之间在不同场合下的了解,最终会惠及整个病区医疗、护理环境的改善。发现老年病人或者家属闻的纠纷后,及时、公正地处理,无法处理时及时上报、移交,可以促进护士长工作的贯彻和实施。
4 总结
作为护理管理的主要执行人和决策人,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需求特点制定出适当的护理对策,可以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参考文献
[1] 钟华荪.广州城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6):314.
[2] 俞银娟.不同年龄住院病人心理需求的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 11):1022 - 1023.
[3] 杨笔文.试论护士长的多元意识[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47 -48.
[4] 梁艳梅.新时期护士长管理技巧[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3(8):49.
【关键词】 老年病人 心理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64-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整体护理的不断推广和深入,心理护理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今天,如何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保障其安度晚年,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重视和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加强其心理护理,不仅能进一步密切护患关系,而且能够促进患者身心的早日康复。
1 老年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恐惧与害怕。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经济紧张怕连累家庭,怕给子女带来负担,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产生恐惧和害怕感。
1.2 孤独与寂寞。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有的老年人从忙碌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一时失去生活目标,很少言语而产生老而无用的心理,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不善交往,子女不在身边,又抱病在身,就会感到孤独寂寞。
1.3 情绪不稳。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不能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及压力,病后前途渺茫,已频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认为是别人带来的,遇到同情语言则落泪,遇到相反意见则唠叨不休或勃然大怒,甚至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在医护人员身上。
1.4 依赖心理。老年病人依赖性极强,常担心亲人远离自己,怕病友、医护人员冷落自己,喜欢周围人时刻注意他,希望得到亲人和朋友以及医护人员的关心、问候。而且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去做,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有害。
2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对策
2.1 创造温馨、舒适、安全的环境
为老年病人创造宽敞、明亮的病室环境,护理人员主动热情接待,保持床铺及被褥整洁、柔软、舒适,室内物品摆放整齐,避免障碍物绊倒患者。将患者常用的生活用品及药物放在易取的地方,减少引起老年患者不安全的因素。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满腔热情对待病人,要主动找病人交谈,对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关心同情和体谅病人,把患者的痛苦视为亲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病人悲观失望时,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鼓励病人,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与孤独猜疑的老年患者及自尊心极强的老年病人沟通时,要加倍关心体贴他们,多采用肯定、鼓励、赞扬的语言,提倡患者之间沟通与交流,相互交流治疗心得体会,这更有利于心情恢复正常心理。对于心情急迫的老年患者应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讲解老年病的原理特征。使其能正视自身的疾病,逐渐走向康复。
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和视力等功能减退,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在与病人交流时尽量避免用医学术语,尽可能用老年患者熟悉的语言讲解。在讲解常用病症等抽象医学理论时要结合实际病例加以说明。针对不同老年患者各个阶段的心理,用同情引导启发鼓励安慰等方法与患者交流。对老年患者要细心有耐心。
2.3 做好老年病人的健康宣教
护士要在现有护理知识、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多方面的科普知识和心理知识,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用良好的语言向老年病人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及注意事项。
在实施护理过程中要用心观察,最大限度了解病人的全面情况。掌握病人年龄、职业、工作经历及家庭成员家庭关系情况。弄清楚疾病的病因及家庭病史。入院前治疗情况、体质状况、心理状态,包括性格特点、爱好、饮食习惯规律,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确定确实可行的护理方案。并且要经常开导劝解病人,让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4 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
护士应该做到对老人称呼要恰当,言行要有礼貌,举止文雅,耐心向患者解答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患者消除一些内心的苦衷,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隔阂和误会。向患者告知收费情况,征求治疗意见,这样可以使患者积极配合接受医院的治疗。
对老年病人要细心、用心、精心。由于老人免疫力、视力、听力等功能减退,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特别是患者患病后,脾气会变坏、固执、猜疑、乱发脾气,此时需要我们给老年人多一份理解和关怀,对他们要和蔼、温柔,多与其聊天,多听他们倾诉。医护人员要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以及和蔼的言行去关怀体贴病人。
护理人员不能因工作量大而表现出不耐烦的工作情绪,应经常巡视病房,耐心疏导和安慰病人,向病人提供所需的信息,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结构,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细心照顾,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争取病情早日好转。
2.5 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
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细化工作要求。根据工作情况值班人员少时酌情安排能力较强的实习生上助班,以确保单独值班的护理质量和安全,避免各类潜在护理隐患。护士长应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描述病情注意客观、准确、连续性。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为防止护理风险提供信息。
2.6 强老年护理风险的控制
【摘要】本文以作者实际经验为材料,介绍了老年病人心理问题,并给出了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创新性研究――有效沟通。
【关键词】老年病人;心理问题;护理
老年病人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1 焦虑不安
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护理原则:解释一支持一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2 孤独寂寞
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护理原则: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这类病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病人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3 悲观消极
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护理原则:关心一支持一鼓励。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4 恐惧紧张
主要见于病情加重或癌症病人,认为病入膏育,正向死亡靠近,与求生的本能形成强烈冲突,因此产生恐惧紧张。
护理原则:对这类病人要给以更多的同情,护理要更加细心,服务周到,言行要谨慎,不要让病人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同时向病人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可以减轻恐惧心理。
5 疑病
在老年病人中较为多见,此类病人多具有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如有一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护理原则:有充分依据的适度保证一疏导一解释。
6 情绪不稳
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
护理原则:对此类病人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使其改变态度。
7 过分依赖
老年住院病人不同程度存在这一心理,但以依赖性较强和长期有人陪护的病人为明显。他们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完全适应了在别人的照料下生活,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有害。
护理原则:向病人讲解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不必要的帮助,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
讨论
在新的护理模式中,护理工作已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等技能工作,而是包括了有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具有独立性的、创造性的活动1~3。这些创造性活动需要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来完成,有效沟通则是实施心身整体护理的关键,通过有效沟通来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从身心两方面得到最满意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昌杰.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
[2] 邵永春.内科整体护理中的健康教育.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1999
关键词:老年患者手术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52-02
随着医疗科学的迅猛发展,世界老年人口的比例随之上升。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自20世纪90年代起,老年患者安全问题开始得到业内的重视,老年患者的安全问题更需要得到重点的关注,老年手术患者的安全管理是普外科护理工作的重点。由于老年患者生理,病理的改变,缺乏自制力,部分患者生活难以自理,易发生误食,误吸,跌倒,窒息,皮肤压伤,坠床,管道脱落等意外,护理人员根据现存或潜在不安全因素,加强患者的安全细节管理,很多意外是可以预防的,笔者对老年手术普外科患者的安全护理作一总结。
1临床资料
我院从2009年6月~2010年6月共12个月收治普外科病人492例,其中60岁~80岁99例,占本院住院总人数20.2%,60岁~70岁79例,71岁~80岁26例,81岁~90岁7例。这些病人有50%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糖尿病等。其中有1例死于冠心病,2例死于癌症晚期。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6例,治愈出院295例,好转24例。老年病人由于全身脏器功能减退,应激、免疫或代谢机能均明显降低,对手术的耐受力下降。尤其是当合并它疾病时,术后更易引起各种并发症。
2普外科老年病人病情的特点
2.1临床表现不典型。老年人由于机体衰老,各器官的反应性和敏感性减退,因而临床表现往往具有不典型性;甚至完全不表现临床症状,常表现为病情重而症状轻,病人又不能清晰而准确的诉说病史症状、用药、及治疗过程,需要陪护人员代述病情。
2.2多种病种并存。多种病种并存是老年病人的特点,由于老人疾病病种多,病情发展速度,容易出现危象。老年人各器官储备功能明显减退,一旦发病或因用药不当而使病情急转直下。
2.3心理特点。老年人交代注意事项往往容易遗漏,或出现不配合治疗,不服从管理,术后各种引流管护理困难,有时容易造成引流管的脱落,从而造成术后恢复差。
2.4药物不良反应多。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口服药物容易出现胃肠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各功能减退。因此老年人药物半衰期明显延长。
3对普外科老人的护理对策
3.1术前护理。认真阅读病历、各项检查单、化验单,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全面熟悉病人情况及合并症,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指导病人戒烟,练习有效咳嗽,深呼吸运动,掌握排痰技巧。
3.2术后护理。循环系统观察及护理:老年患者术后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使心率加快,心脏前后负荷的改变使心室内压力增高导致张力增高,进一步增加心肌耗氧量,而发生缺血性改变。术后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每61BIJ标记7次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数值,检测心电图的波形变化,及时给予治疗后缓解。密切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有无胸闷、心慌、心前区疼痛不适、呼吸急促、烦躁、嗜睡及皮肤湿度的变化。每9K测量体温7次,这是提示术后是否感染的体征指标。另外,根据病人情况适当使用镇静剂和止痛剂,防止因疼痛和躁动诱发心绞痛及心律失常。
3.3呼吸道管理。呼吸系统病变是引起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增加的常见原因之一。老年病人由于心肺功能差,加之物,手术创伤等刺激,易并发肺部感染,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说明加强老年病人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监测,可避免术后肺部并发症。
3.4引流管护理。保持有效胃肠减压,及时抽吸胃内液体及气体,以利于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肠梗阻发生,应严防脱出,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腹腔引流管应定时挤压,防止被血凝块堵塞。各种引流管都应妥善固定,保持通畅,防止扭曲脱出。
3.5心理支持与帮助。对于老年病人,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不仅要关心老年病人的躯体健康,更要关注老年病人的心理健康,针对容易导致老年病人抑郁症状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支持。医护支持可以缓解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尤其对焦虑、抑郁可产生药物治疗所不易替代的作用。
3.6生活护理。①对老年病人要细心、耐心。②对老年病人护理动作要轻柔,照顾要细致。③注意老年病人的居室环境,对老年病人患者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做好口腔、皮肤护理,防止口腔溃疡及压疮发生,对合并糖尿病的病人,重点加强卫生宣教,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指导病人适当进行体育活动,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关键词] 老年病人;心理特点;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c)-041-02
我国现有老年人口1亿多人,为全世界老年人口的1/5,5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国人口1/20,80岁以上人口达900余万,这是一个极易患病的群体。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有关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心理问题明显增多[1]。因此,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1 心理特点
1.1 孤独感
老年人离退休后与以往相比,社会地位、生活节奏发生了变化,常有今不如昔的感觉,特别是身体遗留残疾、卧床等,极易产生失落感与孤独感。
1.2 焦虑
由于慢性病长期缠身,迁延难愈,给家庭成员带来不少麻烦,常易出现焦虑、内疚、自责的心理;俗语云“久病床前无孝子”,特别是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往往因一些细小事件而怀疑家人的关心,常有被遗弃感。
1.3 自尊心强
根据Maslon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学说,每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老年病人特别是一些平素身体健康的老年人突然患病或一些“讳疾忌医”的老干部,不愿意承认有病,以免损坏自己平常的形象。一旦承认后,一方面要求别人的关心,而另一方面又拒绝别人的关照,认为别人的关照意味着自己的“无能”。
1.4 情绪不稳定
部分老年病人因病情重,治疗时间长,或疗效不显著,疾病的折磨导致对健康缺乏信心,对生活失去兴趣,稍有不顺就大发雷霆。
1.5 消极悲观
“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一些慢性病病程长,反复发作,疗效不明显,病人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往往对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特别是一些农村老年人因经济较困难,害怕拖累儿女,放弃治疗,甚至有的产生轻生念头。
2 心理护理
2.1 正确分析和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
心理护理的目的是让病人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及应抱有的态度,同时使之引起情绪改变和积极治疗的意志行动,因此细致观察了解老年人的性格、爱好、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等情况,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
2.2 建立良好的互信护患关系和正性的情感支持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高度信任感、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心理治疗成功的保证。临床观察表明,老年病人一般都有情绪稳定性降低、暗示性增高,对自身情感、行为控制力减弱的倾向,容易出现消极的情绪反应和恐惧的心理状态,如表现为敏感、多疑。护理人员的行为、态度、语言均会对病人产生影响,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护士要从言谈举止各方面注意尊重老年病人,维护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建立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对病人的粗暴无礼要予以深切的理解,用真诚的善心去抚慰他们,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和科学地分析他们的身心反应,更好地采取针对性较强、行之有效的综合护理对策。
2.3 创造良好环境,努力消除不良情绪
疾病引起的一些不适甚至致残必定会造成病人心理障碍,而恶劣的心态则又可使机体调节功能减弱和抵抗能力下降,有可能成为疾病的诱发、促发和复发因素,所以,积极纠正心理障碍对促进机体的康复有重要意义。病人因离开原有环境而住院,感到一切都很陌生,加上疾病困扰,容易滋生不良情绪。舒适优雅的病房环境会给病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尽量做到轻重病人分开,危重病人住单间病房以免互相干扰,被褥整洁,随脏随换,主动与其促膝谈心,同时适时、适当安排亲属探视,以便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新的角色。
2.4 激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病人入院后常常把希望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是他们极为关心的事,在遵守保护性原则下,向老年病人解释说明,并举证同种疾病病人恢复的情况,消除其思想顾虑,及时的治疗效果及身体恢复情况的通报可帮助他们增强信心,看到希望。稳、准、快、熟练的技术操作可增强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丰富有趣的文娱、体育活动有助于克服消极情绪的滋长,驱散病人心头的忧郁与烦闷。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树立长期康复训练的信心,培养病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让心理适应社会。
2.5 定期随访,出院后指导
老年病人出院后建立长期随访制度,充分了解其病情及心理状况,提供咨询,在生活、饮食、锻炼、社会活动中予以适当指导并及时体检,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3 小结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正转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整体护理。与疾病作斗争的胜利和失败,不仅取决于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更重要的是依赖于科学和技术进展,也依赖于调动个人、家庭和社区重视卫生方面的保障。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曾经说过:“要使千万人达到所需要的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精湛的艺术。”做好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使其身心健康、精神愉快,提高其生存质量,是医务人员应尽的职责[2]。在心理护理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学习、总结、探索,在应用先进的医疗设施对病人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配合积极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邵梅,姜科,银全有.老年人对社区健康服务需求的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4):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