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四大直辖市

四大直辖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四大直辖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四大直辖市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京津沪渝;居民收入;收入差距

一、引言

自我国开始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随着全国各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差距也呈现扩张趋势。因此,研究京津沪渝居民收入差距不仅具有代表性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京津沪渝居民收入差距现状比较

(一)水平比较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腾飞,居民收入不断上升。1978年北京市人均家庭总收入约为450.2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365.4元。截至2013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40321元,相比2012年增加10.7%,过去的20年,天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0年的1635元增长为2010年的24293.4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由1062元增长到11801.36元。

经过30余年经济高速发展,上海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于2013年达到43851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208元,为四大直辖市之首。

2007年,重庆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590.78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09.29元。至2012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968.14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383.27元。

(二)增长速度比较

2005年至今,京津沪渝近年来居民收入增长率在10%至15%间波动,其中上海居民收入最高,北京增长最稳定,其居民平均增长速度为10.9%,为四直辖市中最低。重庆与其他三个城市差距较大,但重庆居民收入近年来增速快,且近三年已赶超天津,其居民平均增长速度为13.3%,居四直辖市榜首。天津居民平均增长速度为13.0%,上海居民平均增长速度为11.6%。京沪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大量的扶持政策与夯实的经济基础,其居民收入稳定地高速上升。相比京沪地区,津渝地区发展相对偏晚,但近年来其飞速的经济发展、产业的积极转型与愈来愈多的对外贸易快速的拉动了其居民收入,使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猛增,也给京沪地区带来了些许压力。

(三)居民收入来源比较

2013年四大直辖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最高约为65%且其比例与总收入几乎相等;其次是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28%。而工资性收入与财产性收入则占比低,特别是财产性收入作用甚微。居民收入排名为沪京津渝。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布情况与城镇相似。

(四)京津沪渝城乡居民收入比较

近十年来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城乡居民收入均有大幅度提高,2005-2010年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约为70%,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约为80%;2010-2013年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约为37%,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约为38%,相比前五年增速减缓。无论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还是农村居民纯收入,上海市均为第一,北京与上海差距不大,其次是天津跟随北京的步伐,最后为重庆。不仅如此,重庆市与其他三个城市相比数值相差大,特别是与上海市的水平相差数倍。

三、京津沪渝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

(一)经济增长速度差异

经济发展速度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潜力,因此选取GDP数值、GDP增长速度等指标来表现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

2005年至2014年间,四地的GDP总量均呈上升态势,上海始终领先于其他三个城市,年均增长率约为13.45%;北京位居第二名,其2005年之前GDP增速缓慢,但在05年之后明显呈上扬趋势,甚至GDP年均增长率高于上海市,达到18.7%;天津市与重庆市在2005年之前的地区生产总值比较相近,但在2005年之后天津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重庆。天津的年均增长率比北京低,为18.26%。重庆市的GDP年均增速约为15.99%。津渝两地的地区生产总值均保持着可观的发展速度。

(二)产业结构贡献率差异

经济结构反映了一个城市经济的发达程度和发展阶段,京津沪渝四地在产业结构上既有相似处,又有不同点。北京市与上海市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具体表现为:第三产业相对一、二产业比重大,现代服务业也相对发达。重庆市的产业结构正处于优化升级、加快转型阶段。而天津的产业结构,不仅第二产业比重大,在其他三个城市第二产业比重均呈下降趋势的同时,天津却有加大的趋势。重庆市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要高于其他三个地区,是位于西部地区,划归为直辖市的时间相对较短的结果。

(三)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差异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对外贸易逐步步入正轨,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期,四个城市的进口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北京与上海的上升幅度更接近,而天津与重庆发展更同步。北京与上海的进口总额在同一水平上,天津略高于重庆。但京沪与津渝之间的差距甚大。2008年至2013年重庆平均进口总额为96万美元,仅为天津的1/6,京沪的3.6%。

四个直辖市中,出口增长率最高的为重庆,平均高达211%,其次为上海,平均增长率为128%,北京与天津稍次,分别为117%与107%。不难看出,上海把握了沿海的地域优势,加之国家政策的支持,其对外贸易的规模、成交量、交易总额均远远高于其余三个城市。

四、缩小京津沪渝居民收入差距的建议

(一)加快西部地区更快经济发展

要缩短重庆与京津沪地区收入差距,关键是实现重庆居民收入较之东部地区居民收入的更快增长。为此,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是最为关键的,其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流动的劳动力;二是通过工业化与城镇化,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使乡镇企业的发展方面有更多优势,也使得乡镇企业在推动就业方面发挥更多作用。

(二)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完善产业制度

第一,设法加快西部地区物质资本积累。这需要国家在西部地区实施一些优惠政策,从而为西部地区创造吸引更多外资,进一步参与全球化的条件。

第二,大力实施企业重组,促进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进一步降低能源、资金的消耗。在企业重组的过程中,应当扩大生产规模,集中产业资源优势,以减少资金和能源消耗,产生规模经济。

第三,未来的发展应该着眼于文化,体育等行业。加强投资、财务、法律等专业知识服务等咨询服务业的开发。

(三)扩大对外贸易,提升对外贸易活力

第一,促使津渝地区大力发展对外出口贸易。相比之下,重庆的对外贸易发展由于地理位置、交通运输和相关政策等因素的制约,落后于东部地区。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积极实施外贸带动经济战略。

第二,引导FDI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在政策上给予投向中西部地区的FDI以更多的优惠,将其引向中西部落后地区,以充分发挥FDI的高效率和技术外溢性。

第三,增加财政转移支付,使资本向西部地区流动。中央财政投资应该重点照顾中西部地区,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的投资。

五、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增长与对外开放程度对京津沪三市的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也是重庆与京津沪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的低层次对天津居民收入造成了较大影响。在实现收入增长的过程中,不仅要纵观全局,解决好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难题,还要注重长远发展与民生问题,实现京津沪渝居民收入差距减少的局面。(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 冯云,王维国.教育投入差距与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研究.教育科学,2011,(27):11-16

[2] 龙玉其.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东南学术,2011,(1):103-115

[3] 王保庆,李忠民.30年来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变迁研究.经济经纬,2011,(4):35-39

四大直辖市范文第2篇

春争日,夏争时。

立夏麦龇牙,一月就要拔。

一穗两穗,一月入囤。

麦秀风摇,稻秀雨浇。

风扬花,饱塌塌;雨扬花,秕瞎瞎。

立夏麦咧嘴,不能缺了水。

麦旺四月雨,不如下在三月二十几。

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却怕寸水。

立夏天气凉,麦子收得强。

立夏前后连阴天,又生蜜虫(麦蚜)又生疸(锈病)。

立夏前后天干燥,火龙往往少不了(火龙指红蜘蛛)。

风生火龙雾生疸。

麦拔节,蛾子来,麦怀胎,虫出来(指粘虫)。

小表开花虫长大,消灭幼虫于立夏。

豌豆立了夏,一夜一个杈。

立夏大插薯。

清明秫秫谷雨花,立夏前后栽地瓜。

立夏前后,种瓜点豆。

四大直辖市范文第3篇

而大学文化所包含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其追求真理、学术自由、批判创新、文化交流的精神,体现了大学为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概括的说,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当然这种活动是人类社会所普遍的。[1]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称之为“德育”。所谓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通过教化的先导性、时代性、开放性、民族性和创新性的特征。而这些精神和具有的这些特征,更加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价值导向的重要性。科技理性大于人文理性,重科研轻教学,重知识轻道德。这些大学精神的衰微现象只会让我们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只会给国家的建设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人生理想的缺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淡化,道德的相对化、虚无化,学术观的实用化、功利化。这些都抹杀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这也恰恰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从建国以来,敌对势力一直在图谋对我国“分化”“西化”,大肆鼓吹“政治多元化”、“三权分立”、“多党制”,宣扬“民主”、“自由”、“人权”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甚至主张全盘西化。而少数大学生缺乏判断能力,价值观念混乱,理想信念模糊,盲目崇洋,使得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受到了影响。

我国夏、商时期就已经设立了学校。“明人论”为首要任务,教人以:教孝、习理、习乐。目的是,加强统治阶级内部团结,维护奴隶主利益,引导人们按照规章办事,巩固奴隶社会制度,并陶冶人的性情,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接下来是西周,周公的敬德保民思想。他主张大学“以教育德”。认为道德教育是关系到国家社稷的事业,一日不可偏废。

儒家以孔子为代表。他提出了“修已以敬”“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2]说明了君子修身的目的是要治国平天下。仁义的思想也在儒家的思想中体现出来,“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在讲忠怨之道。儒家对道德的修养也提出了“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把道德品格的培养放在了首位。当然,孔子也提出了个体品格的修养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德育实施的过程中,孔子认为,“择其善者而从之”,“内省不疚”。对于道德品德的构成中,孔子提出了:志,信,恒的三个概念。“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4]是讲志向的人生作用。“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已成仁”,[5]是作为执着信念的人生理想。“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6]是来勉励人们持之以恒。孔子把“行”作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强调以行为重、言行一致、改过迁善等方面。孟子的思想比孔子更前进一步,他提出了“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人皆可以饶舜”的道德人格理想。他还告诫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下进行锻炼。“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7]他还提出了“存心养性”,“明人伦”的教育原则。凡事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进行自我反省。学校要以人伦道德的教育为主体课程。除此之外,孟子还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教育方法和原则。儒家另一个代表人物是荀子。他提出了“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8]的思想。人的本性是恶的,所以要通过礼仪的教化,使之归于善。他认为教化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他还提出了音乐的教化作用,“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可免也,故人不能无乐。”[9]荀子还专门著《修身》篇,阐明自己对个人修身的主张。荀子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不仅要有诚心的求学态度,还要讲究途径和方法。

墨子极力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不分亲疏,彼此相爱。要爱天下所有的人,就必须利天下所有人。墨家把修身的过程作为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在道德教育方面。墨家推行“以正为教”,“有道者劝以教人”,既通过政治措施推行教义。他强调主动施教,强力而行。此外墨家的主张有切实的内涵,带有很强的实践性。

道家以老子和庄周为代表。他们认为名和利都是身外物,只有个人的生命保存和长久才是最具有意义的。他们道德教育强调效法自然,体和天道,少私寡欲,抱朴守真,柔弱不争。他们主张保持真诚纯朴的道德品质,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倡导人们真诚相待,互助互利。法家也是当时重要的学派之一。韩非提出了“道”与“德”相互结合的人格目标。人格不仅包括了道德要素,也包括了政治、伦理等其他方面的素质。在人格培养的同时,韩非提出了“祸莫大于不知足”,他要求人们学会知足,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从此不难看出,道德教育从先秦时期就开始被重视,诸子百家各抒己见,并拥有自己的方针原则和方法,这些都可以称其为大学文化,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的一个高峰。

大学文化潜移默化的滋润着大学生的精神、信仰和信念,使其受到洗礼与熏陶。培育学生成才。大学的的本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大学文化的目标是成人,既使学生成为社会认同的有用的人才。那么这么多的传统的大学文化就需要传承与创新。以大学文化去育人,把办学理念内化成学生成长的目标,把学生的学习成长的需要作为大学的主要任务,使学生形成与群体一致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

参考文献:

[1].詹晚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版,143页。

四大直辖市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形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已经成为社会竞争的重要部分。高校是培养高等人才的摇篮,然而在社会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就业及分配方式等日趋多样化的当今,这些纷繁复杂的变化也在不知不觉间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等造成了一定影响。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成为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何在新形势的要求下,利用新媒体等手段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1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特点

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对于以前不能进入大学的高中生来说,这给他们提供了更多进入大学的学习机会,大学生的数量陡增,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9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大多数是自我意识较强,多以自我为中心。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它缩短了人们沟通的距离,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言论相对宽松的空间;同时由于网络传播的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使大学生成为了一个能够快速接受新事物,知识面宽、涉猎广泛、兴趣多样的特殊群体;但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多文化、多观念的渗透,对原来的价值观念有了很大冲击。在国家奖励、扶助等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教育的公平的问题尤为凸显;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既给大学生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各种不公平的就业现象在大学生中间产生了不稳定、不平衡的心理影响;同时大学生对于自身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维权活动经常发生。另外,随着各项体制改革的进行,教师的切身利益也在发生变化,一些老师将自己的精力主要放在了科研和自己的创收上边,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精力投入”越来越少。正是由于这多种现象的存在,给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2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措施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思想、生活、经济、环境都在发生着变化,那么大学生的思想也在随着时代在变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贴近生活和实际。

2.1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数量陡增和就业岗位的紧缺,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为了帮助大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高等学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要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随着“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到来,大学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高等学校要在适应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开展创业教育,鼓励有能力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创业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主要包括大学生的理想、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心理健康等,这也将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2.2 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中国梦”这一伟大梦想的提出,“中国梦”这一新概念,新思想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用“中国梦”来教育当代的大学生,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着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表现在将“中国梦”的内涵、精神实质贯穿与课堂教学的始终,贴近生活实际,易于大学生接受;同时还要着力改善校园文化氛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利用多种资源进行社会实践锻炼,使学生在实践中获益,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3 运用新媒体等网络手段占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随着网络的发展,手机短信、网络论坛、博客、微信、QQ等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大量的信息充斥在学生的周围,虚假、有害的信息使学生无所适从;另外学生还喜欢将自己的想法、观点和生活状态利用新媒体通过短信或图片展现出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方便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了工作效率。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用好新媒体这一平台,那就需要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体和新媒体语境下的话语的表达方式。同时作为高校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时刻关注新媒体中的动向,掌握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当新媒体上信息和舆论出现偏差时,大家要及时跟进,要引导舆论,加强正面舆论的声音,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双向互动和配合。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无论身处什么岗位的教师,都要肩负起教书育人使命。在新的社会形势下,要根据时展的需要,有针对性的,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多形式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创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闵永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1).

[2]曹顺霞,田杨群.新形势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难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05).

四大直辖市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众传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众传媒可以影响社会大众的价值取向、政治立场和道德观念。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对信息的需求量大,再加上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自控能力,更容易受到大众传媒环境的影响。

一、大众传媒的特点

大众传媒是在广播电台出现以后才被广泛运用的一个新概念,指的是在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专事收集、复制及传播信息的机构,一般指报纸、广播、电视及网络。新时期大众传媒的特点是有强烈的主体性、稳固的地位和具备完善的社会组织形态。主体性是指大众传媒不是一个简单的传声筒,与一般意义上仅仅作为渠道的传媒不一样,大众传媒本身也是传播者。它不但能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可以生产信息,很多时候甚至可以占据信息从生产到传递一切环节的主导权。稳固的地位是指一般的传播信息媒介常常不具备专业传播的身份,而大众传媒则不一样,它始终具有稳定的信息发出、传播、反馈地位。它的这种特性也使得在对大众的传播过程中,其他的传媒要么被收编,成为大众传媒的一份子;要么被排挤,不具有权威的影响力,人们说的媒体话语霸权就是这种地位的表现。具备高度完善的社会组织形态,是说大众传媒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事、物,它具有自身独特的组织结构和组织目标。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广播影视,都是由技能高度专业、运作高度严密的组织支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大众传媒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依据特殊性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

二、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大学生所处的青年期是人由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发展中逐渐成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呈现出与其他阶段不同的特征。只有深入分析大学生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大学生所处的青年时期是人的生理发育的旺盛时期,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极强,同化过程高于异化过程。在这一时期,大学生的身体迅速发育,身高、体重的增长都很快,身体形态接近成年而趋于成熟。与此同时,身体内部的器官和机能趋向成熟,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健全,脑的重量和脑的机能都达到成人水平,心脏迅速成长发育,肺活量增加,消化功能增强,循环系统功能健全,内分泌腺分泌旺盛。随着性腺的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增加,出现了第二性征。青春发育的一个最明显的结果,是人的体质增强和外部形态的巨大变化,而正是由于这种身体发育的巨大变化,使得大学生出现了各种问题。在大众传媒环境下,表现较为明显的是对性知识的渴望和阅读的需求。

三、大众传媒环境下的思想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大众传媒相结合。要加强网络限制,提高网络技术,及时地更新信息,使学生了解事实,调节他们的不良情绪,使他们回归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更新信息的同时,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的言论。如可以充分利用QQ、飞信、校园BBS、人人网、微博与学生交流思想,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式,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可以利用大众传媒,通过几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第一,通过大众传媒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事实新闻,培养爱国意识。新媒体能够提供海量、及时的信息,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通过网络、手机等其他平台有效地接受各种时事信息,及时掌握国家路线方针。比如:最近的马航事件,学生能通过传媒实时了解到最新的搜查情况报告,得到来自各方面对失去联系飞机的消息,也能了解各个国家对此事件的态度。其次,通过新媒体提高大学生参政议政的能力,培养政治情怀。交互性是新媒体的另一个特点。通过新媒体技术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及时的在线交流平台,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可以献计献策,一方面既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另一方面通过交流能够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一些不正确的言论可以及时进行疏导。再次,利用新媒体寻找大学生心目中的同辈榜样。以大学生年度人物为例,通过网络等多媒体平台,选出心目中的年度人物。他们是当代大学生的榜样,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能够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的使命和责任。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顺应时展的趋势,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关键是转变教学方式和理念。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高校工作者应掌握和了解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状况,利用大众传媒的多媒体环境优势,构建完善的理论辅导体系,开辟与学生交流的新渠道,让学生畅所欲言,没有对教师身份的畏惧感,这样就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