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相声剧本大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目前,由毛卫宁执导,江珊、任泉、牛萌萌、鲍国安、孙海英等主演的电视剧《数风流人物》正在央视一套热播。《数风流人物》是《江山》《如此多娇》的姐妹篇,而鲍国安主演的林然尽管戏份不多,却是一个贯穿这三部电视剧的人物。在《江山》中,李幼斌主演现在鲍国安饰演的角色。在《如此多娇》中,林然是南方某省的省委书记,而到了《数风流人物》中,林然进京到公安部工作。据鲍国安介绍,目前正在筹拍第四部《还看今朝》,那时,林然已经是一位离休的老干部了。
鲍国安认为:“我一生中很少为自己的前途去钻营去奔波,我属于吃馅饼的,天上掉馅饼,正好掉到我嘴里,我没有浪费,我去认真咀嚼。”可以说,迄今至少有三个影视大馅饼砸到了鲍国安的脑袋上,分别是《三国演义》的曹操,《》的林则徐,《越王勾践》的伍子胥。
《越王勾践》和《少林寺传奇》
电视剧《越王勾践》是大量一线演员呕心沥血的作品。勾践一角主演陈宝国为此推掉了两部片酬颇丰的大戏,提前半年来琢磨剧本;夫差一角主演尤勇说,过去碰到很多烂戏,而现在真的碰到好剧本了。而伍子胥一角主演鲍国安则认为,《越王勾践》是他继《三国演义》以来接触到的最好的剧本。“伍子胥是古代历史人物优秀品质集大成者,但不是‘高大全’。”
鲍国安和伍子胥有很多相通之处。他们同样爱憎分明,同样老而不滑,同样眼里不揉沙子等等,这个角色让鲍国安“演得很过瘾,有天助我也的感觉。”
鲍国安告诉记者,《越王勾践》剧组有两个难能可贵之处。一是编剧张敬主动把原定的35集戏压缩到了现在的30集,鲍国安的戏也随之少了一集。“五集的稿费要多出很多,这样做的编剧现在还真不多。”二是《越王勾践》剧组尽管大腕云集,却没有星气。
电视剧《少林寺传奇》也将在央视播出,鲍国安在剧中主演男一号、少林方丈。2006年5月,刚拍完了电视剧《船政风云》的鲍国安收到了导演都晓的邀请,“当时我觉得不会什么武功,瞎凑什么热闹。”但是都晓依然一次又一次地邀请,并给他送来剧本。鲍国安看完剧本后,发现里面有很多佛家的东西,觉得挺有意思,就接受了邀请,“我说出的那些台词,觉得是说给自己听的。”都晓认为,鲍国安既有曹操般的霸气,又有超脱者的宽厚仁慈,使得少林功夫融入了人生况味。“在他身上你会看到一个饱经沧桑的人对生活的醒悟和体验,而不是年轻的时候就出家当和尚不问人间是非的人。”虽然鲍国安主演的方丈不会武功,但是另外一位主演谢苗说:“最终观众就会发现,鲍老师的武功是最高的。关键时刻,鲍老师一闭眼一合掌,就让人感觉武功高人一筹,深不可测,威力无穷,什么邪门歪道、妖魔鬼怪,都将统统现形。”
煮酒论英雄
1991年,电视剧《三国演义》正在筹拍。总导演王扶林表示,其他角色都可以由各分集导演选,而曹操和诸葛亮必须由他亲自定并且必须和未来的曹操人选谈个三天三夜。
在此之前,王扶林曾经邀请鲍国安加盟《红楼梦》剧组,希望他担任那群年轻演员的表演课教师,但鲍国安因中戏的课业繁重而没有成行。
这一天,鲍国安离开北京去上海拍摄电视剧《大唐名相》。刚刚拍了一天,他就接到了央视《三国演义》剧组的电话,请他回北京试戏――要试的角色是曹操。
鲍国安作出的第一反应是去书店买了一套《三国演义》,重新阅读。
回到北京后来到央视试戏,他问沈好放:“是不是你推荐的我?”沈好放说:“是的,但你不要告诉别人,情况很复杂。” 分集导演沈好放先前在中央戏剧学院担任院长金山的秘书时,观摩过鲍国安演的话剧《麦克白》,觉得鲍国安很适合演曹操,就推荐给了王扶林。
其实,不仅沈好放看好鲍国安演曹操,很早之前,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宗江就看好他。当年谢晋曾筹拍电影《赤壁之战》,黄宗江的夫人、中戏副院长阮若珊把姜文、徐松子推荐给谢晋后,也打算推荐鲍国安,当时,黄宗江说:“鲍国安最合适的角色是曹操。”但当时曹操已经确定由于是之主演。《赤壁之战》后来因故未能上马。
鲍国安试的戏是“煮酒论英雄”,其实更像“诸葛亮舌战群儒”,或者像“群英会”。――央视一个大办公室里,坐满了三国学者和表演艺术专家,足见对曹操一角的重视。
鲍国安在会议室一站,报了一下名字,然后往左边三国学者组看一眼,又往右边专家组看一眼,正打算“煮酒论英雄”,突然双方都有了一个不约而同的决定:“你先下去吧,回去等消息。”
鲍国安说:“当时我估计没有戏了,但又不甘心。”因为考虑到次日要回上海拍戏,晚上就给副导演打了电话。副导演在电话里说:“你在家等着,王扶林导演马上到你家。”
没多久,60多岁的王扶林出现在中戏附近豆角胡同鲍国安家里。“东拉西扯了20分钟,然后说‘好,可以了,我走了’。”起身,鲍国安和妻子朱兵一起送出,不禁纳闷:王扶林不是说过要跟曹操的主演谈三天三夜么?这算哪一出啊?
走到门口,王扶林漫不经心地对朱兵说:“你也在中戏上班?明天让我们的制片主任去找你把合同签了吧?不过这一下子要签两年啊。”
学习学习再学习
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是45岁的鲍国安进入《三国演义》剧组做的第一件事。“来自全国的‘三国’各种专家不停地给我们上课,学习礼仪学习骑马,学习刀叉剑戟的使用。”
究竟要把曹操演成一个怎么样的人?是忠是奸,是白脸还是黑脸?三国学者也争论不一。
这时一位北大学者对鲍国安说:“鲍国安,你记住,无论是忠诚还是奸臣,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曹操总是一个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文学家,你不能给他演成一个小丑,不能给他演成一个高大全的人。究竟该怎么演?我希望你能够在老百姓当中征求意见,你要演出老百姓心目中的曹操。”
这句话让鲍国安有了醍醐灌顶般的顿悟。接下来的日子,鲍国安每遇见一个人,无论是工人还是农民,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鲍国安都会说,“对不起对不起,请谈谈你心目中的曹操?”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曹操。老农民会说,曹操就是白脸奸臣;大学生说,无论白脸黑脸,我就崇拜他。鲍国安还注意到了对曹操的评价。 在众说纷纭中,鲍国安渐渐拨开一团迷雾,内心渐渐变得亮堂:要从人性的角度去阐释曹操。“有这种想法在当时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左’的影响还非常大,抑曹褒刘是一贯传统。”
找到了路,鲍国安就可以从容地去走。随着时间的推移,鲍国安渐渐地感觉到曹操已经灵魂附体。“拍完第一天戏的晚上,在准备第二天的戏的时候都会激动不已。每天,我恭恭敬敬地进入化装间,以一种虔诚的姿态开始一天的拍摄。收工的时候我都在想:今天,我有没有对不起曹操。这种状态是整个剧组的气氛造成的。”
当时剧组有一个口号: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百姓。“拍一部戏用得着这样让人毛骨悚然的口号吗?但当时我们完全是一种精神上的目标,不是为了收视率,不是为了流芳千古。”
在拍戏的两年多时间里,鲍国安几乎没有一个晚上闲过,几乎完全忘记了外面的世界。“一心只拍三国计,两耳不闻天下事。”有一次,剧组从涿州转场到延庆康西草原时路过京城,许多人劝鲍国安回家看看,但鲍国安过家门而不入。还有一次,鲍国安得了肺炎住院了,医生怀疑肺里有个“小结结”。病友告诉鲍国安,小结结可能是癌症。此时,鲍国安表现得出乎自己意料的冷静,他对医生说:“如果确诊是癌症,那就谁也不要告诉,我就立即出院。这辈子只要把‘三国’演完了,就是下地狱也认了。”
医生为“曹操”而感动,专门带他去外面医院用更先进的医疗设备进行确诊。结果是虚惊一场。此时,鲍国安依然表示,虽然肺炎没有好,也要提前出院。
医生建议,从今以后不要抽烟了。
鲍国安有20多年的抽烟史,屡戒屡抽。此时,鲍国安把剩下的所有的烟都送给了医生,决定将戒烟进行到底。鲍国安对“关羽”陆树铭说:“曹操是这一生上天赐给我最好的礼物。一想到这一生中我能演曹操,就没有什么想不开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鲍国安在《三国演义》中的表现,处处可圈可点。其中“曹操横槊赋诗”更为精彩。在这一场戏中,鲍国安把曹操军事家的雄心,政治家的霸气,文学家的才气演绎得淋漓尽致。记者问:当时究竟怎么演的呢?
鲍国安说:“很简单,这是关机戏。” 三年来,鲍国安一直像曹操那样生活着,曹操的一切都已经融入了他的血液里,骨髓里,灵魂里,其表演也渐渐地达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杀青戏“横槊赋诗”的拍摄是在1994年初春,在寒冷的无锡太湖的船上,随着一声“开始”,鲍国安一下子进入了状态,一边舞槊,一边吟诵……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三年的学习、摸索、磨砺,鲍国安最终把曹操演到了极致,也给《三国演义》的拍摄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三年是我一生中最最美妙的过程。我真的感谢上天。之后很多时间,我都不敢想曹操,一想就要流泪。”鲍国安如是说,“我比好多演员都幸运,比如陈晓旭,比如还有《红楼梦》其他演员,他们只演了一部戏,不得不改行。”
而鲍国安则可以一直演下去:多年来,他先后主演了《武则天》《乱世桃花》《人大主任》《长平之战》《窦娥冤》《江山风雨情》《少林寺传奇》《山下是故乡》《》《真心》《零点行动》等影视作品。
面对记者,鲍国安重新审视《三国演义》后说:“现在看来,这部戏还有很多缺点。但是我觉得其中的很多朴实的东西,是今天很难找回来的。这种朴实,就是这部戏的最大魅力所在。”
鲍国安成功了,鲜花、掌声、称赞、祝贺接踵而至。但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朋友对他说的那句话:“鲍国安,多少人成就了你一个人。”除了各位主创外,还有各位普通的演职员都在默默奉献。光道具就要十几个车皮,要从北京拉到无锡外景地,每天开拍前,他们要把大量的道具安置好,每天收工后,他们要把道具收好。在北京康西草原拍戏的时候,风沙很大,即使盛好饭马上坐到车里吃都不行。于是,只好每人每顿发两个馒头一根黄瓜一根香肠。最后大家一看到黄瓜就想吐。“但这样可以保证不吃沙子。”
鲍国安说,除了要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导演各位演职员工外,还应感谢曹操的坐骑“花豹”。随着时间的推移,“花豹”和鲍国安成了好朋友。一次,在拍城门失火后曹操牵着“花豹”逃出来那场戏时,受惊的“花豹”根本不听使唤,最终把鲍国安绊倒在地。没想到此时,“花豹”却突然收住脚,马上不“淘气”了。它对鲍国安也是充满了情谊的。三年来,“花豹”伴随着“曹操”东征西讨,同时还要客串其它剧组的戏,最后积劳成疾,安葬在涿州影视基地。
之前的日子都为曹操而过
《三国演义》热播后,鲍国安备受称赞。在诸多的赞誉中,一个朋友的一句话让鲍国安终生难忘:“鲍国安,你45岁之前的一切都是为曹操准备的。”
1946年,鲍国安出生于天津。因家离劝业场很近,他每天就在“三不管”地区听相声、说书,听大鼓三弦,看电影戏剧,“那时,母亲每次洗衣服都会从我口袋里掏出一堆电影票、戏票来。”13岁的时候,鲍国安考入天津人艺儿童剧团。几年后,儿童剧团撤销,鲍国安留在了剧院,但是他的处境很尴尬,“小孩不像小孩,大人不像大人”。
1964年,鲍国安主动申请去了新疆建设兵团农四师。他主要在宣传科和图书馆工作,期间他深入连队,采访了大量的边防战士。同时,他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古典名著。他还一度被打成“牛鬼蛇神”。和他关在一起的一群老“牛鬼蛇神”毫无顾忌地将自己的人生沧桑娓娓动听地告诉给鲍国安。这些,都成为鲍国安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1978年,鲍国安参加了中央戏剧学院招生考试。他做小品讲故事的素材全来自新疆的生活。
鲍国安考入中戏已经32岁,同时还有了两个孩子。“”消耗了他们太多的青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中戏的师生都以百倍的努力去挽回一切失去的。他们经常从第一天早晨上课到第二天早晨,然后班长给大家买回早饭,吃完了简单休息,然后继续新的一天的苦学。“当时的带班老师徐晓钟和其他两位老师,住在同一幢楼同一个单元二、三、四层,每次给学生上完一天一夜的课后回到家,他们的爱人气得连门都不给开。 ”毕业以后,鲍国安留校任教至今。
而曹操最终选择了鲍国安,丰富的生活和艰辛的磨难成了他最宝贵的财富。
赶走曹操
不久前,在刚刚过去的中国电影百年百部爱国主义影片评选中,鲍国安主演的《》《真心》入选其中。
1996年,当谢晋邀请鲍国安主演《》中的林则徐时,鲍国安犹豫了很久。尽管离《三国演义》的杀青已经两年了,而鲍国安还没有完全从曹操中走出来。他的好友也劝他不要接这部戏,他也担心把这位民族英雄演成“林曹操”。
两个月过去了。
后来谢晋又一次打电话给中戏的领导:“鲍国安怎么回事?也不给我回电话。”谢晋高人,谢晋坚信鲍国安是林则徐合适人选,于是不断地让制片主任给鲍国安送有关《》的材料。他相信,犹豫中的鲍国安最终会作出选择的。
有一天,制片主任给鲍国安送来的不是材料,而是去福州的往返机票。“谢导让你去福州体验生活。”
鲍国安去了福州,参观了林则徐纪念馆和林则徐墓地,和林则徐的后代交流,渐渐地,林则徐的形象越来越清晰,而林则徐的高风亮节、爱国情怀深深地感动了鲍国安。“今天的人很难有林则徐那样的胸怀,一切以国家的利益来作为自己的取舍标准。之后,他被贬流放过程中还关心着民间疾苦。”最终鲍国安下决心接拍《》,尽管很清楚要克服太多的困难。
为了演好林则徐,必须“赶走”曹操。他特地向林家后人要了张林则徐的大幅照片,无论在哪里拍戏他都带在身边,每次化装前,他都要在林则徐像前凝视半天。渐渐地,他的眼神也从曹操的霸气变成了林则徐的正气。“我努力用一根无形的绳子把曹操锁起来。”
《》自1996年5月8日在广州虎门开机,到12月4日在浙江东阳横店停机。最终不负众望地为1997年的献上一份大礼。
但鲍国安对自己的表演并不完全满意。他对谢晋说:“第一,我非常感谢,你能大胆地选我来演林则徐,因为我刚刚演完了曹操。 第二,我对不起你,我把林则徐演得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不能达到随心所欲。”
始料不及的是,林则徐渗入了鲍国安未来的生活。他的为人,他的胸怀,他的无私,他的责任,都让鲍国安永远心仪和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