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贸代理

外贸代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贸代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外贸代理范文第1篇

摘要:四夷馆是明朝永乐时期为培养翻译人才而设立的专门机构,它的设立既是明朝对外交往扩大的产物,同时也又进一步推动了海外贸易,尤其是朝贡贸易。

关键词:明朝;四夷馆;海外贸易

四夷馆是历史上第一个为培养翻译人才而设立的专门机构,同时负责翻译朝贡国家往来文书,并教习周边民族、国家的语言文字。刘迎胜在《宋元至清初我国外语教学史研究》一文中说:“‘四夷馆’是我国最早结构完备的、带有语言教授功能的‘亚洲研究院’”。①四夷馆成立于永乐年间,是对外交往扩大的产物,同时又进一步推动了中外交往。

一、四夷馆的设立

四夷馆的设立与明代的外交政策密不可分。明太祖自即位以来,为了宣扬大明正统国威,“命使出疆周与四维诸邦国,足履其境者三十六,声闻于耳者三十一,风俗殊异大国十有八,小国百四十九。”②随着明王朝的巩固和发展,与边疆各地区、各民族的来往日益紧密,其基本格调是德威兼济,万方来朝,以致“九州之外,蛮夷戎狄莫不梯山航海而至”③。国内外各民族朝贡人数和次数的增多,文书的频繁往来,导致翻译事务日益繁重,由翰林院兼任这项工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正如明代邱所言:“其来朝贡,及陈设辨诉求索,各用其国书。必加翻译,然后知其意向之所在。”④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就急需培养新的翻译人才,“习译夷字,以通朝贡”⑤,四夷馆应运而生。

永乐五年(1407)十一月,四夷馆成立,“选国子监生教习四方番夷,翻译文字,分为八馆:曰鞑靼,曰女直,曰西番,曰西天,曰回回,曰百夷,曰高昌,曰缅甸。”⑥四夷馆成立之初,并没有单独设立日本馆,“日本寄语寓百夷中”⑦。正德六年(1511),增设八百馆,万历七年(1579),增设暹罗馆。四夷馆内按照语言系统分设十馆,十馆所习译语,基本上包括了当时与明朝往来最频繁的边疆各地区、各民族和亚洲各国家、各地区诸民族通用的语种。四夷馆成立之初归属翰林院管辖,后来逐渐升格,到弘治七年(1494),“改隶太常寺,有太常寺少卿提督之”⑧。太常寺少卿秩正四品,掌译书之事,反映了四夷馆在明朝国家机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四夷馆的职能如《明会典・礼部》所记:“总理来贡四夷并来降夷人,及走回人口,凡一应夷情译审、奏闻,……凡在馆束夷人,入朝引领,回还伴送,皆通事专职。”但是随着明王朝海外贸易的扩大,明后期的史料中开始出现“朝鲜馆译语”、“日本馆译语”、“琉球馆译语”等记载。四夷馆所开设语种之多,管理制度之完备都是值得称颂的。四夷馆培养了大批的双语人才,处理了大量的外交和民族事务,在促进中原与各少数民族地区及许多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明朝的四夷馆相当一部分力量是用在培养译字生上,“以举人、监生年少者入翰林院习裔字,以通事为教师,科举时任其应试,卷尾识译书数十字,三场毕,送翰林院定去取,仍送入场填榜。中榜后改庶吉士,仍习译。”⑨宣德元年(1426),开始“兼选官民子弟,委官教肄,当时宣宗宣德七年再次增收”⑩。正统元年(1436)规定,每年会考要根据成绩把译字生分为三等,“一等者冠带为译字官,逾年再试,得中授职。其二等三等及有新习者逾年再试”。之后对习译监生子弟要求更加严格,弘治三年(1490)奏准“子弟不许别图出身”。学习年限为九年,会考为三次,即“会考食粮”、“会考冠带”和“会考授职”,译字生的学制及考核制度到此就基本上定型了。四夷馆教师主要是从从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及境外诸番国中聘任,或者是征用留居明朝的通晓该种语言文字的诸番各族人员任教。四夷馆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实践中训练译字生的翻译技能。《明史》记载:“各国使人往来,有诰敕则验诰敕,有勘籍则验勘籍,毋令阑入。土官朝贡,亦验勘籍,凡审言语,译文字,送迎馆伴,考稽四夷馆译字生、通事之能否,而禁饬其交通漏泄。”作为专门培养翻译人才的语言学校,四夷馆所开设的课程突出其专业特点,除了教授语言文字之外,还根据实践需要,教授一些有关地区、民族、国家的历史地理、民情风俗等内容。

二、四夷馆的设立与海外贸易的关系

四夷馆的设立是海外贸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同时其职能的完善对海外贸易的发展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因“海疆不靖”等因素实行海禁,中外贸易被严格限制在规模甚小的“朝贡贸易”范围内。永乐年间海禁政策有所松弛,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仍遵循“厚往薄来”的政策。正德年间开始施行“抽分制”,使朝廷在海外贸易中有了真正的税收。嘉靖二年(1523)的“争贡之役”使明廷再次申严海禁,隆庆帝即位后,月港的部分开放,使私人海外贸易真正获得了合法的身份。但是朱元璋“片板不许下海”的祖训使海禁政策贯穿明朝始终,严格意义上的海外贸易仅局限在朝贡贸易范围内。四夷馆既然是由明政府成立的培养翻译人才的机构,那么其肯定是为明朝政府服务的,服务范围也是限制在明政府与边疆各民族、海外国家及地区的朝贡贸易体系内。四夷馆的设立与明朝的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关系是很小的,主要与宣扬国威,万方来朝的朝贡贸易紧密相关。

四夷馆存在的时间长达200多年,加之政府重视,有相当完备的管理规范,对教师的聘用、译字生的招选和考核评价等都有较详尽的规定。明政府重视发展与边疆各少数民族、海外国家及地区的关系。四夷馆各方面制度的完善以及生源数量的增多,无疑促进了民族事务和对外事务的发展,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人才是强国之本,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把人力资源大国转变成人才强国是关键。(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2]罗振玉:《四夷馆考》,南京:东方学会,1924年。

[4]吕维祺等:《四夷馆增订馆则》,见顾廷龙《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5]严从简:《殊域周咨录》,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6]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注解:

①刘迎胜:《宋元至清初我国外语教学史研究》,《江海学刊》,1998年第3期

②严从简:《殊域周咨录》,中华书局,2000年,第280页

③[明]邱:《大学衍义补》卷145,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3年,第673页

④同上,第677页

⑤严从简:《殊域周咨录》,中华书局,2000年,第283页

⑥陈建:《皇明通纪》,中华书局,2008年,第435页

⑦郑舜功;《日本一鉴・穷河话海》(第5卷),1939年

⑧《明史》卷74《职官志》

⑨孙承泽:《春明梦余录》,文津阁四库全书,第821页

⑩《明史》卷74《职官志》

《明会典》卷221

外贸代理范文第2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代购的国外抗癌药75%是假冒

目前,通过网络代购国外抗癌药的人不少。最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特别提醒消费者:网上那些声称能代购外国抗癌药等处方药的机构和个人,其采购渠道十分可疑,药品真假和质量毫无保证。事实上,正规网上药店不会设立这种业务。根据查办案件取得的经验,网上代购境外抗癌药约有75%被证实是假冒药品。服用此类假冒药,轻则贻误病情,重则造成更大伤害。药品是特殊商品,各国都对处方药销售有严格要求,不凭当地医师处方不能从正规渠道买到。因此,网上代购境外药品不可信、不可取。

红酒、巧克力不能降低患病风险

近日,美国科学家经过研究后称,无论是红酒还是巧克力,对延年益寿都没有作用。这与之前盛传的红酒或巧克力对人身体有好处的说法大相径庭。为了证明红酒与巧克力对人体有益,科学家一直试图证明葡萄皮上和巧克力所含的白藜芦醇能够起到让人长寿的作用,但是都失败了。科学家称,白藜芦醇是一种抗氧化剂,它的确有抗衰老的特性。但人体能吸收的量非常微小,这点量对炎症、心血管疾病、癌症或是长寿,没有任何“实质性影响”。国外专家建议:还是要多吃水果、蔬菜和全麦食品――平衡膳食才能降低患各种疾病的风险。

陈竺:费用升,医疗负担“难减”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最近指出,我国居民个人医疗保险覆盖率已经从2000年的15%上升到了2012年的99%,八类主要癌症、尿毒症、心血管病、重型精神病等报销率达到70%~90%,显著缓解了因病致贫问题。但是,目前居民个人医疗负担仍然比较重:一是基本医保筹资水平、保障范围有限,二是不同地区间保障、待遇差异较大,三是医疗、卫生费用增速较快。综合起来,个人医疗负担尚未根本减轻,还需各方共同努力。

数据

中风“年轻化”:50%患者是“劳力”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中风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近日公布了最新的数据。这一项目筛查133万人,其中脑中风患者2.77万例。根据数据分析,在我国,中风患病率随年龄逐渐上升,60岁~64岁达到患病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研究发现,中风患者中一半为劳动力人群,这说明我国脑中风年轻化趋势严重。我国40岁以上人群脑中风主要危险因素前6位分别为: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明显超重或肥胖(体质指数大于等于26)、糖尿病以及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专家提醒不管年龄多大,都要积极控制上述危险因素,预防中风发生。

1.38亿人不知自己身患高血压

调查发现,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突破3.3亿,其中约有1.38亿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当前,我国患者以及医务人员对家庭自测血压还缺乏正确认知。一项覆盖北京、上海、杭州30家医疗机构、194名医生和1985名患者的研究显示,仅有32.7%的医生和10%左右的患者了解大于135/85毫米汞柱是家庭自测血压诊断高血压的标准。鉴于目前高血压患者年轻化的趋势,专家建议所有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有吃盐过多、肥胖、高血压家族史、长期精神压力大等危险因素的人,应每半年测量一次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