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贾平凹高兴

贾平凹高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贾平凹高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贾平凹高兴范文第1篇

《高兴》、《秦腔》、《我是农民》、《废都》……一部部质朴大方,西北风情浓厚的文学作品时常吸引我的眼球。几乎每次去书店我都是不由自主地去寻觅它们,而后便埋头“饱餐”,是一发不可收拾。

倘若问我为甚麽如此沉迷于这些文学作品,读得如痴如醉,那么我就要说我与这些作品背后的主人---贾平凹,之间的不解之缘分!

孩提时代。我就十分痴迷于陕西这片土地。因为它那质朴的民俗、粗犷豪放的歌声、醇厚又熟悉的陕西口音……总是让我感到亲切。亦是从这里,我对那里的文化加强了解,一批大西北作家逐渐映入我眼帘。其中,最为代表的著名作家贾平凹给我留下的影响极其深刻,可以说是挥之不去、抹之不掉的记忆。也是此原因,我便深深迷上了他,像火一样灼热,像酒一般浓烈---我,注定与他结下了不解的缘分。

上了初中,我的阅读量随之增加。我也便进一步去了解贾平凹。我喜欢偷逃一节课在阅览室里来看他的书或兴奋或深思,是我读他书的特有特点。记得有一次,我有热情的泡在贾平凹的文章里 ,同学见了便说:“呦,你还看那么老作家的书,太out了吧……”而后便哈哈一笑。我反驳道:“我本来就喜欢他的文章,他是我的偶像哩!这总比你沉湎于虚拟的网络里要现实有用得多吧?!”同学只好悻悻而去。我又再一次与他的文章缠绵开来,久久不愿离去。

众所周知的2009贺岁喜剧《高兴》,在年初火爆上映。那一连串的搞笑情节迭出不穷,看得不得不使人难以忘怀。你们可知此电影的原主人是谁吗?不错,仍是我的崇敬者贾平凹!

他喜欢把眼光投向于农民,他的小说《高兴》便是很好的范例。农民刘高兴、五富闯进西安城,以捡破烂为生,且与同等级的捡破烂者、女孟夷纯等在社会最下层艰苦并快乐的生活着。表现了他对农民的同情。

通过影视,通过他的小说,我对贾平凹的好感又进一步加强。我反复看这部小说这部电影,我越来越被他所吸引。有时梦中也会梦到与平凹近距离接触,很是兴奋。但一觉醒来才发现是场黄粱美梦,失落感竟多了许多。

如今上了高中,繁重的课业侵占了许多阅读空间。我失去了好多时间来品读贾平凹的文章。但我对他的热情并没有因此减退,我还是会见缝插针来享受他的美文的。因为我热爱崇敬贾平凹,热爱文学。我与贾平凹之间有着不可磨灭的,亘古不变的缘分。

这缘分,是我与贾平凹的不解之缘!

贾平凹高兴范文第2篇

一、现实关怀与“底层”转向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成名以来,在文学思潮的纷纭变化中,贾平凹并不是一个追逐时尚的作家,但在新世纪的“底层文学”中,贾平凹却以《秦腔》、《高兴》两部长篇小说,成为这一文艺思潮中的重要作家,我们可以将这一现象视为偶合,即贾平凹不是通过对思潮的迎合,而是通过自己创作道路的延伸,将对底层现实的关注与这一思潮自然地贴合在一起,而与“底层文学”的相遇,不仅使贾平凹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而且也丰富了“底层文学”的创作。

在《秦腔》中,最令人触目惊心的莫过于农村的荒芜了。这里的“荒芜”,既包括土地的荒芜,也包括人的荒芜——很多人,尤其是青年人都离开农村到城市去了,在农村里剩下的只是老人和孩子,整个村庄暮气沉沉。夏天智去世后,在东街甚至找不够抬棺材的人,“君亭说,‘还真是的,不计算不觉得,一计算这村里没劳力了么!把他的,咱当村干部哩,就领了些老弱病残么!东街的人手不够,那就请中街西街的。’庆金说:“打我记事起,东街死了人还没有请过西街人抬棺,西街死了人也没请过中街人抬棺,现在倒叫人笑话了,死了人棺材抬不到坟上去了!”’从此处不难看出农村中的劳力少到了什么程度,那么这些人到哪里去了?无疑是离开农村到城市里去了。

不只是在小说中如此,在《秦腔》的后记中,贾平凹说,“村镇出外打工的几十人,男的一半在铜川下煤窑,在潼关背铜矿,一半在省城里拉煤、捡破烂,女的谁知道在外边干什么,她们从来不说,回来都花枝招展。但打工伤亡的不下十个,都是在白木棺材上缚一只白公鸡送了回来,多的赔偿一万元,少的不足两千,又全是为了这些赔偿,婆媳打闹,纠纷不绝。”可见不仅在文本中如此,在现实中也是如此。也不仅是在贾平凹的视野中是如此,关于土地撂荒、劳力外出的报道我们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在不少文学作品中也都有所反映,90年代初李昌平在给总理的“上书”中,更是以乡书记的身份描绘了一幅比这里所写的更加令人惊心动魄的状况,可见这样的情况是相当普遍的。

在《秦腔》中,如果说夏天义联系着20世纪50—70年代农村的社会主义传统,那么夏天智则代表着儒家文化传统,热衷占卜的“中星的爹”代表着迷信或民间信仰。在小,说故事展开的改革开放时期,以上三种“传统”处于逐渐湮灭的过程中,小说也以这三个人物的去世为结束,表明了作者对处于瓦解状态的乡村政治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凭吊。在作品中。这三种“传统”与农村的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作者的态度也较为复杂。

对夏天义的具体描绘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社会主义传统较为肯定的态度。这表现在夏天义在村民中所拥有的崇高威望、他处理事情的政治才能,以及他为维护农民利益所做的一些事情。在村里演秦腔出现乱子后,现任村领导惟一的办法就是“把天义叔请来”,在村中大旱、水库拒不放水的情况下,也只有夏天义出面,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我们说夏天义代表着社会主义传统,不仅在于他在50—70年代是清风街的村领导,而且在现实的发展思路上,他仍延续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传统,与现任领导产生了分歧。这突出地表现在村里的主要工作是放在“淤七里沟”还是放在“建农贸市场”的争论上。“淤七里沟”是夏天义的发展思路,将七里沟淤平,可以为村里增加几百亩土地,这项巨大的工程因天旱等原因,以前失败了,但夏天义却一直坚持这样的想法。“建农贸市场”是夏君亭(夏天义的侄子)的工作方向,他“拿了树棍在墙上划着算式给大家讲:以前清风街七天一集,以后日日开市,一个摊位收多少费,承包了摊位一天有多少营业额,收取多少税金和管理费,二百个摊位是多少,一年又是多少?”对于“淤七里沟”,他说:“那里确实也能淤几百亩地。可你想了没有,就是淤地,淤到啥时候见效?就是淤成了,多了几百亩地,人要只靠土地,你能收多少粮,粮又能卖多少钱?”在这里,夏君亭所考虑的是短期利益与物质利益,这是市场经济社会的逻辑,同时他也对土地这一重要生产资料表示了漠视,正如秦安所说,“农民只有土地,只会在土地上扒吃喝,而清风街人多地少,不解决土地就没辙。这几年盖房用地多,312国道又占了咱那么多地,如果办市场,不但解决不了土地问题,而再占去那几十亩地……那几十亩可都是好地,天义叔他们曾经在那几十亩地上亩产过千斤,拿过全县的红旗的……”

夏天义不仅仅是社会主义传统的代表,也代表着村民的利益,正是由于代表着村民的利益,他所代表的“社会主义传统”才具有活力,而不仅仅是国家意志的传声筒。在小说中他恰恰是由于不同意修312国道、保护四十亩耕地和十多亩果园而撂挑子的。

这里的两条发展思路以及两种与人民关系的态度,我们在50—70年代的《三里湾》、《创业史》、《艳阳天》等作品中也可以看到,但与这些作品相比,《秦腔》并非以这一矛盾为核心组织起来的,矛盾也并未上升到“两条路线斗争”的地步。但与新时期的作品比较起来,小说则更倾向于“社会主义传统”,即使集体事业(“淤七里沟”)最终没有取得成功,但它在精神上的感召力却是重要的遗产,而新时期的改革使群众得到了温饱,但过于注重短期利益与物质利益,也使得当下农村限于重重困境。

小说中有着对革命与改革的双重反思,这不仅是对“50—70”年代文学、新时期文学的同一主题的延续,同时也是贾平凹的自我反省。在贾平凹早期歌颂改革开放的作品,如《腊月·正月》、《天狗》、《浮躁》中,改革开放具有天然的正确性,是人们摆脱愚昧生活方式的惟一选择。但在《秦腔》中,问题便不再这么简单,改革自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凸现了出来,而社会主义集体化的一些优越性也开始为人们认识到。正是在这种双重反思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现实弊端的反思,以及对乡村政治的希望。

转贴于

贾平凹的新作《高兴》写了刘高兴等在都市捡垃圾的农村人的命运,同时涉及了城市底层中的各种人群,有乞丐,有民工,有等等,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城市“底层”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高兴》是《秦腔》在题材上的延续,《秦腔》写的是农村中的农民,《高兴》写的是进城的农民,贾平凹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总能在社会现实的变化中发现新问题与新题材,在艺术上加以呈现,这是他超出其他作家的地方,他的立足点始终在在农村、城市的底层,并始终贴着他们的实际在写。

二、民族文化与“民族形式”

在小说的创作中,既有个人体验、“地方性知识”是否以及如何能够融入普遍性架构的问题,也有在艺术上如何能将个人风格与文学传统结合起来、并在表达独特经验的过程中创造出新颖的表达形式的问题。在《秦腔》与《高兴》中,贾平凹既着重描述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化,也试图汲取“民族形式”中的因素,创造出不同于西方长篇小说的新形式。

在《秦腔》中,儒家文化的传统主要表现为夏天智作为长辈的尊严,以及对家族事务的处理,而其式 微,则表现为夏天义的五个儿子、妯娌之间-为了利益的争执,在小说中儿子们给夏天义摊粮食、吃过年饭等段落中都有着真切、细致的描绘,在对乡间伦理的刻划上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功力。而有趣的是,仅从小说人物的名字来看,也能读解出作者的态度。夏天智一辈四个弟兄,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分别是:仁、义、礼、智。在小说开始的时候,夏天仁已经去世了,而在小说进展的过程中,夏天礼、夏天智、夏天义也先后去世了。伴随着“仁义礼智”的消逝,中国文化的传统也衰落了。夏天仁的儿子名字叫君亭,就是上述的村支书。夏天义的五个儿子分别名为:(庆)金、玉、满、堂和瞎瞎。从“仁义礼智”到“金玉满堂”,传统文化的追求从精神层面转到了物质层面,而这也正和资本主义的利益追求达到了巧妙的嫁接。事实上,90年代初的国学热,也正是同一逻辑,他们比附韦伯论述的清教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讲国学,也恰恰是在论证资本主义的合法性。而小说中伴随着传统文化的解体,“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显示出了注重实利的残酷一面,对此,作者的态度平静中透出了苍凉与无奈。

小说中对“秦腔”有浓墨重彩的描写,并将不少曲谱写入正文,这是一种将音乐与文字融为一体的尝试,颇具新意。但在小说中,寄托着老一辈农民精神的秦腔,也处于衰败的状态了。这首先表现在县剧团的解散,剧团曾经兴盛过一段时期,但到最后,缺乏观众使它无法维持下去,剧团的人只能三三两两结伴,在村里人家红白喜事的时候进行表演,以维持生存。新一代的年轻人不喜欢秦腔,他们开始喜欢上了流行歌曲。

在小说的结尾,夏天智去世时,出现了大段大段的秦腔曲谱,这是在为热爱秦腔的老人送葬,同时也是在为秦腔送葬,当这些深蕴着民族无意识的曲调悲怆地响起,我们同时也是在告别一种传统文化,一种精神的生活方式。此后被全球化文化生产哺育出来的新一代,再也无法领略这样的文化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在时间上与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但在空间上却与本乡本土失去了血脉联系,同时这也使他们失去了精神的自主性。

就总体来说,《秦腔》仍是一部重要的作品。如果说《白鹿原》以个人的观念重写了农村的历史,那么与它有一个固定的观念的不同,《秦腔》更多表达的是作者的困惑与内心矛盾,固定的观念可能会过时,但真诚的表达与反思却总能感动人心;如果说《故乡面和花朵》和《受活》是农村的超现实主义狂想,在艺术上继承的更多是西方现代、后现代的表现手法,那么《秦腔》则更贴近农村现实,也更注重向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吸取营养,在表达现实的要求上融会传统并加以创新,而不是一味以西方的表达方式来切割现实或狂想,应该是创作上的一个重要方向;如果说《上塘书》描写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交通、教育等各方面的变化,但人物消泯在变化之中了,那么《秦腔》则以人物贯穿了上述变化的过程中,并在气象、格局上都更宏大。

刘高兴虽然是个进城的农民,但身上却有着类似“文人”式的忧伤与理想,这可以视为作者在小说中的投影。但这种继承自孙犁的文人式的性情,没有表现为作品的风格性要素(像贾平凹早期的中短篇),或者对知识分子自身生存状态的呈现(如《废都》),而构成了小说主人公不同流俗的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对物质、现实世界的超越,这是刘高兴的特色,也是《高兴》这部小说的一个特色。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将刘高兴与本雅明所说的“拾垃圾者”联系在一起,在本雅明那里,是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批判,是对历史与心灵碎片的珍藏,是一种诗意化的波希米亚的生活方式。作为废都现实生活中的“拾垃圾者”,刘高兴在反映社会现实这一层面之外,可以说仍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他的存在以及梦想,或许可以称为对现代文明、现代性的一种批判,一种中国式的“拾垃圾者”。只是这样波希米亚式的生活方式,与城市生活中“小资”的想象不同,不是叛逆、浪漫、不羁的“生活在别处”,而是在极为有限的穷困的物质生活中,保持精神上的超越与个人的独特性,保持一种“富有诗意的”生活方式。中国式的“拾垃圾者”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概括,也是对本雅明理论的中国化,这是同样在对现代文明的反思中产生出来的。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女主人公孟夷纯,被作者塑造成了一个菩萨心肠的,与西方作家将圣化为“圣母”不同,贾平凹将之视为“锁骨菩萨”在现实中的投影,这可以说是他在民族文化资源中寻求解释现实

转贴于

的一种尝试,是一种中国式的“拯救”方式。

三、长篇、生活与整体性的态度

如果说中短篇小说更注重形式、技巧,注重对生活某一侧面或某一事件的描写,那么长篇小说则更能从整体上体现出一个作家对待生活的态度,一个作家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底层文学”中的大多作品采用中短篇小说的形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些作家虽然对某一现象、某一事件有所思考与表达,但还没有形成一种总体性的态度,贾平凹的《秦腔》、《高兴》则较完整地表达了他的生活态度。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为写作《秦腔》,贾平凹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而在小说中的省城作家夏风的身上,也有不少作家自身的影子,但这一人物却并没有成为小说的叙述者,而只成为一个被叙述者、一个归乡者,小说的视野没有延伸到他所在的省城,而只限制在清风街的视野之内。在这里,作者之所以没有将夏风设为小说的叙述者,而选择了引生,在于他不想以外来者(或作者自己)的目光观察清风街,而试图最大限度地以清风街的目光来观察自身,以及所有的外来者,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贾平凹所谓要以《秦腔》为家乡树一块碑的说法。但在《秦腔》中安排夏风这样一个人,一个作者自己的影子,却并非是没有意义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试图在以家乡的眼光来看自己,在家乡的眼中,夏风是成功的外来者,但同时也是无能的(对村里人的许多事情无能为力)、自私的(比如他对妻子白雪的态度),与家乡有隔阂的(比如无法理解父亲夏天智对秦腔的热爱),我们可以将作者对这一形象的塑造视为对自我的一种反思。如果将夏风与引生联系在一起看,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对故乡态度上的内心矛盾或精神分裂:一方面他试图以自己的眼光写出故乡,另一方面也试图以故乡的眼光写出自己;一方面对故乡的衰落深感惋惜,另一方面他也认识时代的变化使这一衰落成为必然。

如果与80年代成名的其他作家相比,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作家大多仍在1980年代的思想框架之中写作,他们把握世界的方式是抽象的,大多以一种抽象的观念凌驾于现实生活之上,而贾平凹则一方面突破了80年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也突破了个人艺术上的局限,从优美走向雄浑。从小格局走向了大格局,这在《秦腔》中尤为明显。而之所以能够如此,与贾平凹对现实的关注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始终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贾平凹始终与这种现实的变动保持着有机的联系,因而他能够将农村最新的变化纳入到自己的观察与思考之中,而另外一些作家则仍在关注七八十年代年代农村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将农村的新变化与新问题当作自己观察与思考的对象,因而只停留在旧的印象与旧的思维方式上,另一方面贾平凹态度的真诚,使他克服了旧思维方式的局限性,他并没有整体上新的理论视野,而只是紧贴着现实,但正是对现实变化的关注使他突破了时代与个人的局限,走向了一个更加开阔的艺术空间,而他之所以能够融入“底层文学”思潮,也与这种对现实的敏感有着密切的关系。

贾平凹高兴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兴》;艺术特色;喜剧

おサ缬啊陡咝恕方彩龅氖且桓錾挛髋┟窳醺咝私城拾荒的故事。它凭借其深刻的艺术性和轻松的表现形式,突破近年来中国电影大片好莱坞式的华丽空洞的圈子,揭示出一个有生活脉络的现实。它充分展示了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描写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的命运,演绎了质朴、戏谑、真实、夸张、温情而又悲怆的人生百态。

ァ陡咝恕氛獠坑捌投资1000万,它没有前期的广告宣传,没有大腕明星的加盟,票房却超过3000多万。创造了电影票房的奇迹。可以说是继《疯狂的石头》又一以小搏大的经典案例。《高兴》的成功有以下原因。

ヒ弧⒂孟簿绲男问奖硐直剧

ジ闷取材于贾平凹的同名小说《高兴》。小说《高兴》共20余万字,是一部悲情小说,它以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讲述了外乡人进城打工谋生的故事。《高兴》渗透着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现实主义精神。贾平凹在后记中说:“我要写刘高兴和刘高兴一样的乡下进城群体,他们是如何走进城市的,他们如何在城市里安身生活,他们又是如何感受认知城市,他们有他们的命运,这个时代又赋予他们如何的命运感……”①人以及人的时代命运是《高兴》这部小说的主要表达意图。整部小说都笼罩在灰暗的气氛中,给人压抑的感觉,结局是让人难过的。而由它改编的电影《高兴》则颠覆了原著的悲剧色彩,在保留贾平凹原著精神内核的基础上植入了大量歌舞元素,把百老汇歌舞、印度歌舞进行“改造”,将摇滚、说唱、民歌、地方戏等熔于一炉,演绎成了一部歌舞喜剧片。电影一半像是在舞台上表演,增添了轻松、诙谐的意味,使其呈现更加鲜明的色彩,使得氛围不再那么沉重;另一方面更体现了一个思想,那就是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只要用心演绎,就会演出精彩!

ゼ制桨嫉南质抵饕逶谟捌里变成了奇幻的浪漫主义。电影《高兴》的整体基调是明亮的,仿佛一个色彩斑斓的乌托邦。影片在一群鸡鸭牛羊的聒噪中开始,预示了一群平淡得甚至有些悲哀的鸡鸭牛羊般的草根的生活景象。这一番优美的山野田园景色的开场却暗示了影片的结局对贾平凹小说原本的结局进行大改变,悲剧小说要成就一部喜剧电影了。果然,导演和编剧们在影片结尾对原著做出了大胆的改编,为我们奉献了一个精彩无比的象征式结尾:各行人们齐唱《欢乐颂》,五富在刘高兴的翱翔梦想中复活,在天空中无意地报复了最不纯朴的人,五富骑上挥着翅膀的三轮与高兴哥一起分享孟夷纯重获新生的快乐,奔向幸福之路。……它是影片的点睛之笔,用奇幻和夸张的手法将浪漫主义发挥到极致。

ザ、音乐剧与喜剧的巧妙结合

ジ栉杩梢栽黾酉簿缧Ч,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也可以交代剧情、为介绍人物背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国内,用音乐表达影片的方式还很少见,这也算是该片对此的大胆尝试。剧中贯穿的几段歌舞,完全与剧情融合在一起,既起到叙事作用,又能传达人物情感:无论是高兴、忧伤,统统用歌舞片的形式表现出来。没有华丽的服饰、没有高难度的动作,更多的是利用简单的动作和人数上的优势来营造歌舞的气氛。音乐手法上则主要采用了Rap和陕西民歌、方言相结合的处理方法,使得闲碎的市井生活和高雅的歌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ビ捌开始刘高兴一行坐着两辆拖拉机离开陕北农村,声势还算浩大,一大群人挤坐在车斗里,似乎要狂吼几声民歌的样子。当一民警拦住他们,要查他们的身份证时,冷不丁地两辆汽车就成了舞台道具,刘高兴领着众人来了一段rap风格的说唱歌舞表演:“聚众闹事?”“不敢。”“上访?”“没冤。”“那是干啥呢嘛!”时尚和乡土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歌舞表现得很协调,观众能在歌舞里感觉到一种情绪,一种需要宣泄的情绪。这段时尚歌舞表演的突袭,将整部影片的风格有了一个很好的定位:这是一部充满时尚歌舞的喜剧片。

ト绻说第一场歌舞令人感到有些扑面而来的话;影片第二场的街舞则就有了刘高兴的一声大喊“收破烂啦”来报幕。当刘高兴第一天收破烂回来走进一个贫民窟时,对五富说我要成为破烂王,五富很受鼓舞,俩人一起大声喊:“收破烂嘞!”接下来众人的街舞,使整个小区变成了一个立体式舞台,每一层走廊都变成了舞池,着妆各异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都变成了舞者、歌者:“破烂王,破烂王,我们是快乐的破烂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养家糊口走街串巷……”表演在这个空间里无处不在,一段流畅的快速剪接,把街舞的动感和活力表现得韵味十足、快乐冲天!

ジ镁缰凶钗萝暗囊欢文过于刘孟二人在陋室的一段真情告白。这段告白用音乐剧的表演形式,有些肉麻直白却有一种浪漫到骨子里的情趣。再加上五富这帮朋友的上阵凑热闹,浪漫之余充盈着祝福和喜悦,这是最有人情味的一个段落。刘高兴和孟夷纯这段:“为什么呢?我是拾破烂的……”“为什么呢?我是按摩小姐……”男主角是收购废品的,女主角是按摩女,他们在破落不堪的仓库内翩翩起舞,舞姿很美,但不时地会碰到仓库内的低屋梁、油漆桶以及刘高兴的飞机部件等。音乐简单、朴素,却很动听。音乐和舞蹈都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吻合,展现他们生活的本色。听得人心里酸酸的,感动的同时也使心灵得到净化,并抛开成见,理解他们的生活。

ト、弘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フ馐且桓龀级乐观、超级单纯的陕北农民进城打工的故事。就像主人公刘高兴进城之前,把名字改成了“高兴”一样,他当然晓得自己进城意味着什么,他也晓得捡破烂的营生被很多人瞧不起,但这有什么呢?他“高兴”,他有自己的梦想,他在为自己的梦想一步步努力着。面对生活的苦难,他选择了“高兴”。“高兴”这两个字既是影片的名字,也是文中主人公的名字,也是影片主创人员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一种人生态度。

チ醺咝撕臀甯槐ё懦晌“西安城里人”的梦想和热忱来到了让他们神往的西安。他们住的是漏风的仓库,穿的是破旧的衣服,可是他们却很满足,因为他们有理想,有可以追求的梦,即使他们的工作是让人瞧不起的“拾破烂的”,即使在这个到处充斥着铜臭味的社会,他们还是会因为收到了一个啤酒瓶、帮助一位老人而开心,因为他们的努力得到了肯定,他们的付出有了价值。他们每天都开心地活着,并且有尊严的活着。剧中,一胖婶叫高兴“破烂”,高兴看都不看她一眼骑着三轮就跑,上门的生意也不做了,按照他的话说,他是收破烂的,怎么就叫他破烂!他们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在肮脏的地方,干净地活着”。②

サ钡缬白詈罅醺咝丝着飞机载着五富在西安城的上空飞旋时,他的兴奋与幸福不仅感染了昏迷中的五富,使他苏醒,更感染了城里的男女老少,他们也跟着载歌载舞……这时影片恰如其分地响起了世界名曲《欢乐颂》,仿佛刘高兴就是那个欢乐使者,他正把快乐洒向每一个角落。人们有理由相信,小人物也能铸就大梦想,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只要认真坚持,用一颗平和的心对待每一天,那么生活一定不会辜负你!

テ中还用一些细节表现真诚、弘扬爱心。刘高兴在经济上很拮据,能做到独善其身已属不易,但他做的远不止这些。他不时地为中风的老人送上,带给老人心灵的慰藉;将自己辛苦积攒的钱资助同样贫困无法圆读书梦的女孩,当其他人都劝他放弃那个女孩的时候,他还是带着至死不渝的情感帮助她。虽然这中间有爱情的成分,但这也一定是真情。自己很需要钱但始终不肯让兄弟吃亏,甚至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却依然不肯放弃自己的兄弟,为了兄弟的梦想和愿望继续拼搏。那句“人穷志不短”和“那算了”之后的转身把刘高兴的气节彰显得尤为突出。

ニ摹⑾拭鞯亩员仁址

ナ紫仁恰笆捌评玫摹绷醺咝撕汀坝星人”韦先生的对比。刘高兴每次的出现,尽管衣着破破烂烂,可是脸上却永远都带着笑容;而韦先生每次的出场,都西装革履、头发溜光,可是他的脸上却看不到一丝高兴的痕迹。当孟夷纯遇到麻烦时,平时与她有亲密接触的韦先生却不见人影,更不肯借钱;而与她仅有几次偶遇的刘高兴却默默地为她打点一切。两人的对比暴露出了今天社会的一个矛盾:为什么有些人有了物质,却不快乐,更没有爱心?而一群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却用笑容来面对生活的苦难,更用一颗温柔的心来温暖世人?导演用诙谐幽默的手法将这些矛盾展现在人们面前,并让人们在欢笑声中思考人生。

テ浯,主人公刘高兴坚定顽强的人生态度与五富的胆小和投机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俩在生活、劳动上一个主动一个被动。刘高兴一心想做一个人上人,自己动手把收回的破烂制成了飞机,而五富却成天寄希望于天上掉馅饼,总幻想着不劳而获。同样是收破烂,刘高兴可以在家属院里面大声高喊“收破烂了”,骑在三轮车上无论面对谁都是笑嘻嘻的;而五富却认为这是个让人抬不起头的工作,他不敢高声吆喝,不敢抬头面对路人。影片中还有一个场景:在一片庄稼地里,面对生活的艰辛五富嚎啕大哭而高兴则用嘹亮的歌声吼出陕北民歌。徒有梦想连自己都不肯定的人,面对挫折只会哭丧着脸或者嚎啕大哭,想到的是退回到起点;而有信念的人在挫折来临的时候却能放声歌唱,这种笃定的信念可以支撑自己,更可以感染别人。

ノ濉⒔ 语

ジ闷的精彩之处还在于对陕西本土文化的浓墨重彩。影片一开头,《高兴》的精彩特写就把观众带入陕西崇山峻岭、黄沙漫天、黄河咆哮的宽阔视野;戏入,俯拍的镜头又让刘高兴和五富在一望无垠的绿色麦田里宣泄、撒野、高吼《信天游》;故事尾声,高兴和五富坐上飞机,俯瞰沐浴在晨曦中的西安古城,威严庄重,又充满朝气:雄伟的钟鼓楼、宽阔的东西南北大街、美丽的高新开发区和城墙根的小路;还有刘高兴和五富去吃夜市的场景:岐山哨子面、羊肉泡馍、荞面、陕西凉皮等一些地道的陕西小吃,让观众很好的了解到了一些陕西风情。陕西方言更是剧中不可或缺的喜剧元素。影片大部分采用纯正的陕西方言,影片最精彩的地方,是高兴和五富之间大量的人物对话,如五富对刘高兴说“哥,你是不是党员?你要是党员,我就跟党走!跟着你啥都顺得很。”一个是二愣子没头脑,一个是刀子嘴热心肠,两人一唱一和的,将陕西农民那股子朴实、憨厚、骨气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还有影片中诸如“刘备你不知道?你这个文盲,水浒你没看过?”“你活得啥质量,连鱼翅是啥都不知道?”等西安话经典对白层出不穷,这些地方化的生活气息也构成了该片的幽默之源。《疯狂的石头》为重庆做了一次广告,《高兴》则为西安做了一个大广告。

プ苤,这是一部悲喜剧,笑过以后心中隐隐作痛。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欢乐,更多的是感动。为他们的善良、真诚而感动;为他们乐观的生活态度而感动;更为他对梦想和爱情的执著所感动……小人物有大梦想,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在被遗忘的角落里,快乐而有尊严地活着。正如贾平凹先生说的:他们在肮脏的地方干净地生活着。

おぷ⑹:

ア佗 贾平凹:《高兴》,作家出版社,2007年版,第440页,第1页。

お[参考文献]

贾平凹高兴范文第4篇

这个人是贾平凹。

传闻贾平凹非常不好说话,卖字画只认钱不认人,理由是“我需要钱”、“我得生活嘛”。如此直白,让人叹服。他挣来的钱都用来过什么样的生活了?带着疑问,我们走近这位著名文学家,探寻那些文字背后的真实生活……

他越不想见人,人们就越想见他

2011年8月16日,约的是下午3点,为这次采访牵线搭桥的贵人带着我们提前20分钟就到了贾平凹工作室楼下。

旁边来了一个人,对贵人耳语了几句。贵人把我拉到一边,小声说:“平凹喜欢安静,房子又挤,全是文物,没用的人就别上去了。”

我这才明白,贵人也是托了人的。贵人把我介绍给他的“托”,“托”说:“平凹不愿说话,不好采访。”我说:“不怕,我是带了‘重礼’来的。”

20分钟很漫长,外面在下毛毛雨。“托”看了看表,说:“到点了,该起床了,走吧。”

开门的就是贾平凹本人,没发现他脸上有睡意,与我15年前采访他时一样,见人就说“对对”,速度、语气一点儿没变,只是脸长了一些,肚子大了一些。

屋里果然都是文物,很满,很乱,很怪。进门就是一个大水罐,古的。有多古?不知道。水罐后面有扇老屏风,有多老?不知道。屏风后面有根石柱,仔细一看,是个男根,看不出新旧。石柱再往里,是一个盆,盆里放着一只金色的青蛙。

“平凹老师,”我走到贾平凹的一幅字跟前,故作深沉地说,“你看你的字多像熊猫!竖都往里勾着脚,就像熊猫的内八字脚,字体也都肥肥的,圆滚滚的,憨态可掬,不正像个大熊猫吗?”

“对对,有点像。”

“平凹老师,其实你的名字就像两只熊猫。你看你写的这个‘平’字,最后这一竖不长,往里收着,这不像熊猫的尾巴吗?短短的,粗粗的,肯定是只雄性的。你再看这个‘凹’字,圆乎乎的,中间洼进去,不就像个雌性的熊猫吗?熊猫体,你的书法是熊猫体。”

“对对,熊猫体。还没有人这样说过。”贾平凹长长的脸上露出了一点笑容,说,“对对,我喜欢阴阳。你们看,石柱是阳性的,盆是阴性的,阴阳在一起。熊猫体,也是阴阳在一起的。”

“而且,熊猫体与你现在的状态很吻合。你出生在秦岭山脉的商州,秦岭有熊猫,有你。人们都想见你,你却到处躲,这不就像藏在深山里的熊猫一样吗?熊猫是隐君子,动物的活化石,你是大书法家、大画家、大收藏家、大作家、大隐士……”

人有时候拍马屁也会上瘾,而且收不住。

“没啥,没啥。”贾平凹有点儿难为情地笑了笑,我送的“礼”起作用了。

“平凹老师,中央电视台好多栏目都想采访你呢……”

“我知道,我都拒绝了。我不会说话,也不想说话、不想见人。”

贾平凹曾对一个朋友说:“我要闭门写作呀,有事三十天后见。若有人寻到你打问我的行踪,只说我自杀了。记住,是安乐死,不是上吊,上吊吐舌头形象不佳。”

可他越这样,人们越想见他,越想见他他越躲。“现在的大领导也都想见你,你怎么躲呀?”

“前些日子北京一个很大的领导到西安来,对省委书记说想见见我。省委书记派人来叫我,我说我生病了,在住院呢,满身都是病毒,要是传染给领导不好。领导就不见了。”

贾平凹是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按级别至少是个正厅级,可是他宁可去爬山,也不愿去结交权贵;宁可坐朋友的车跑200公里去县城吃一碗盐汤面,也不愿陪领导吃豪华宴席。

这大概是人们喜欢贾平凹字画的原因之一吧。他的书画作品中,不光有熊猫的憨态、高士的散淡,更有文人的傲骨和对自由的追慕。

没想到,贾平凹却自己“侮辱”自己的书画作品!

又突然地爱起了钱,我知道我是在老了

“一到半夜4点就醒来,骨碌碌睁着眼睛睡不着,又突然地爱起了钱,我知道我是在老了。”“钱当然还是要爱的,如古人说的那样,巨大的胸襟,爱小零钱么。”

这是贾平凹在他的《五十大话》中的两段话,也许是他的真心话,也许是为他爱钱答众人之所问,可敢这么率真地说出来,需要些勇气。

在西安,我听到贾平凹爱钱的几个故事。他的一位大学同班同学、西安市正厅级干部讲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我的娃要结婚,我买了一本贾平凹新出版的《古炉》,到贾平凹家里,说,平凹,这是我买的你的书,我娃要结婚,你给我娃签个名,我当新婚礼物送给他。平凹照做了,写完了,寻思了一会儿,说,怕是还得给娃写个字吧。我高兴了,抢着说,这可是你说的,不是我求你、逼你的!贾平凹写着,说道,3万块钱。我马上说,那我不要了!”

这位正厅级干部没有说清楚这幅字究竟买了还是没买,接着又讲了一个故事:“今年过了春节,我又见到贾平凹,他说我的字涨钱了,从3万涨到4万了。我说,那太贵了,人们更买不起了。他说,涨价你应该高兴才对。我问为啥。他说,你手里不是有几幅我的字吗?他说这话时笑嘻嘻地看着我。平凹有时就这么可爱!”

有几位从平凹手中买过字的人一致说,想得到贾平凹的字不难,只要有钱。不论谁,贾平凹都收钱,而且贾平凹还喜欢数钱,当着买字人的面数。有人问过贾平凹为什么要这样做,贾平凹说他就要享受那种感觉。

我问贾平凹:“你写作挣钱多,还是卖字画挣钱多?”

“当然卖字挣钱多。写作挣不到钱,我出了400多本书了,可哪儿挣到钱呢?”

“《秦腔》、《古炉》首印不都是几十万册吗?那版税不就有几十万、上百万元吗?”

“《古炉》是有一百万元,可是我写了四五年。你算算,一年才挣几个钱?你再看看作家有几个发财的?我在中国作家里算是能写的了,你看我挣到什么钱了?”

贾平凹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确有几分委屈,但我心里感受到了那位正厅级官员说的他的可爱。其实谁不知道呢,贾平凹可能是中国最富的作家,他在西安有好几套房子,有大别墅,至少还有两处以他个人名字命名的博物馆,每个馆里的文物都价值连城。现在我们拍摄的这座房子是复式结构,摆满了文物。“左一脚春秋战国,右一脚唐宋明清”,说的就是他。要是一脚插错了地方踢了罐或盆,那就如同踢翻了一个王朝。

可他说他没钱。他说这话的样子也有点儿像大熊猫,坐拥一座竹山,还是一副馋样子。

贾平凹的手机响了。他接电话,我旁听,他在电话里交易。

“对对,一幅字4万嘛……便宜一点的话……3万8……再便宜的话……我要去北京,没时间写了,回头再说吧!”贾平凹挂上电话,自言自语:“就写一幅字,还这么砍价,不要拉倒!”

我接上一个话题:“你的字和画哪个卖得多?”

“差不多。画比字值钱,一张10万,可是我画得少。字能重复,画不能重复,一重复就没有灵感,没有激情了。”

我的提问似乎掉到了钱眼里。贾平凹带我们看他的文物,从一楼走到二楼,我还在问钱的问题。

“15年前你说你给书法标价是为了挡人。现在呢?”

“现在我需要钱。我不是书法家,我也不会写几种体,可是在活着的人里,我的字价是最高的,一幅4万,不论大小,不论平尺。”

“应该说是在活着的书法家和画家里才对。”

“我不是书画家,我也不想是,他们让我加入书法家协会什么的,我不入,不想掺和他们那些事。只要有人买我的字就行,字4万,画10万,年年看涨呢!”

“这么贵,老百姓可买不起呀!”

“买我字的没有老百姓,都是有钱人。”

“有钱人买你就要高价?”

“价不高,他们愿意嘛!他们花4万块钱买一幅字,拿到北京去跑个什么项目,一跑就是几千万、几个亿,你说我的字还贵不贵?”

“北京人为什么喜欢你的字?尤其是一些政府官员,我在不少人的办公室里或家里看见过你的字,都是熊猫体。为什么?”

“腐败嘛。送别的东西不敢要,送幅字没什么,字上又没有定价,查也查不出来。我的书画成为腐败链条上的一环。”

“可能也是因为喜欢你的字比较古朴、大方、自然吧?”

“那也许。熊猫嘛,你说的。”

贾平凹笑了。我仿佛看到了那位正厅级官员说的“笑嘻嘻地看着我”的那种笑。

“一幅字4万,那你一会儿工夫不就写几十万?比印钞机还快。你要那么多钱干吗用?”

“需要嘛。我得生活嘛,得接济家里人、亲戚和朋友。还有,我得搞收藏,收藏需要花钱。你看这些东西,都是我花钱买来的。这些鬲,你们要拍的。”

收藏,古董,鬲,里面有更多的故事。

收藏古董让古董藏我,热为女人尊重

鬲是古代的一种炊具,它最突出的特点是有三条腿,像三个很丰满的。有人说贾平凹喜欢收藏鬲与他喜欢女人有关。这个问题我一定会问的。

在贾平凹堆积如山的文物中,大概有十几件鬲,形态各异,有的很羞涩地藏在别的文物下面,有的很张扬地跨着三条腿骑在别的文物身上。

贾平凹从二楼俯瞰着一楼古董架上最大的一只鬲,说道:“那个鬲是我用一个斗方换的,我写的一个斗方,那时候价还低,一个斗方两万五。”

“你亏了还是赚了?”

“不知道。我喜欢就换了,当时也不知道这东西值多少钱。后来听说文物贩子拿我的字去卖,卖了六七万。”

“这个鬲现在值多少钱?”

“不知道,反正我也不卖。我收藏文物不是为了卖,文物到我这里就终止了,就到家了。不管多少钱,我都不卖。”

“你现在收藏了多少件文物?”

“数不清,也没数过,也许几万件,也许几十万件。这里只占三分之一,大唐芙蓉园那里的博物馆里有一些,别处还有一些。”

“你买过的最贵的文物多少钱?”

“都不贵。太贵的我买不起,几千、几万、几十万元都有。”

难怪他说需要钱,这么多的收藏,得有个银行撑着。他的书画就是他的银行。

“我奇怪的是,你天天要写作、写字、画画,哪来时间搞收藏?那得去寻呀,得到乡间去刨呀!”

“多数是文物贩子送来的。”

“你这么怕人打扰,文物贩子能进你的家?”

“只要你喜欢什么东西,他就一定会送来,送来我喜欢的我就买。他们太精明了,我算不过他们。有一次正忙着呢,赶不走他们。我就说,你要再不走,我就让我的来劲咬你。来劲是一只炕狮,是我的一个朋友送我的玩意儿,陕北人放在炕上给孩子玩的东西,样子很凶。文物贩子说,你喜欢炕狮呀,我给你找。十几天后,他给我弄来半麻袋,样子都很可爱。我都要了,他又给我弄,连续弄来很多,有一段时间我这里摆满了狮子,够一个军。后来又搞到一只大个的,半人多高,人脸狮身,就像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一样,是我的狮子军里的将军。我那篇《我有一个狮子军》说的就是这个故事,全是真的。”

后来我读到了这篇文章,写得比他讲的更传神,他说他不在家的时候,狮子就行动起来,满屋子吼叫,满地乱跑,他一回来,都乖乖地排好队陪他,他在狮子的保护中写作、画画,很安全!

贾平凹眼中的文物都具备这种魔力,所以他的收藏成为他创作的源泉之一。鬲是不是这样呢?

“你这么喜欢鬲,肯定知道这种东西的来历吧?”我开始往那个问题上绕,想跟他斗斗智商。

“知道一点。古人烧火做饭用的东西,多数用来烧水或者煮粥,它的三条腿是模仿牛或羊的,也有人说是人的。”

“你是不是比较喜欢这种带有明显的母性或女性色彩的东西?或者说,它是你艺术创作的一个源头?”

“对对,可以这么说。人类就是从母系社会来的嘛,人谁还不吃奶!”

眼看苦心准备的问题就要滑过去,我不得不更进一步。

“在你的作品中,你似乎更偏爱写漂亮的女人,这屋里你的收藏品中也有一些美女的照片,这是不是你真实生活的一个投射?”

“我这屋里的都是画,不是照片,不是真的。我喜欢写漂亮女人,这是真的。不全是我的生活,有人愿意这么说、这么比,还有人不嫌累地去找生活中的原型人物,他们那是爱我。我的生活在作品中表现了一些,写《浮躁》时三十多岁,《废都》四十多岁,《古炉》五十多岁,都有影子,《古炉》中更接近我本人。至于美女,谁不喜欢!”

贾平凹写美女的句子很多,最近看到的一条是:“美人不说话就是花,花一说话就是美人。”从这句话里,看不出贾平凹是喜欢说话的女人,还是喜欢不说话的女人,还是只要是美女他就喜欢。

贾平凹之于女人,西安人也有很多流传,有的可信,有的不可信。我特别想问贾平凹第二任妻子的情况,反复想了想,觉得那是他的隐私,还是没有问。后来贾平凹的一个同事,也是陕西省作协的一位领导对我说,贾平凹的第二个妻子是个模特,身高多少呢,贾平凹自己说,他的嘴刚好到她的胸部。贾平凹很少与妻子一同出门。

“收藏古董让古董藏我,热为女人尊重。”这是贾平凹的自画像,这仍然有点儿像大熊猫,喜欢吃竹子,又弄了很多竹子把自己藏起来,不让世人看见。

人生自由最重,再重重不过儿女情长

在贾平凹的这套房子里,不算文物的东西不多,他父母的遗照可能是其中的两件。

贾平凹是个孝子。他母亲跟他在西安生活了14年,病重的时候,医生无可奈何,贾平凹就画了一张画来救他母亲,画的名字叫“请神龙为母通气图”,画的是一条大龙,通过一根管子,给他母亲吹气。一片孝心,苍天可鉴!

贾平凹有两个女儿,都是他的至爱。贾平凹最不愿意在公众场合讲

话,可是他的大女儿结婚时,他讲话了,还认认真真地写了讲话稿,其中最重要的有三句话,第一句是一副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第二句话还是一副对联: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耍之善走。第三句是一个横批:心系一处。

第二个女儿刚上中学,常常与贾平凹没大没小地闹。我很想知道,像贾平凹这样的作家,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有什么高招。

“你女儿如果在中学的语文课上遇到问题,会来请教你吗?”

“不会,我也不管。我每天一大早就去工作室工作,很晚才回家,一天到晚见不着面,见了也不谈学习的事。”

我对贾平凹的话将信将疑,后来看到他写给朋友的一段话,也如是说:“我女儿看三流电视剧也伤心落泪,读我的书总认为是她看着我写的,不是真的。让她去吧,龙种或许生跳蚤,丑猪或许养麒麟,只须叮咛‘吃喝赌不能抽(大烟),坑蒙拐骗不能偷(东西)’就罢了。”

我以为像贾平凹这样无为而治的教育方法能让他和女儿和平相处,可是有件事还是惹恼了女儿。

还是那位正厅级官员、贾平凹的同班同学讲的,说贾平凹女儿所在的学校要搞校庆,想让贾平凹给写幅字,知道贾平凹是一定要钱的,就让他女儿找他砍价。女儿回来给贾平凹说了,贾平凹说行,女儿的面子还不行吗?那时候,贾平凹的字两万五一幅,看在女儿的面子上,一幅两万二。学校在找他女儿的同时,又找了别人,一万八就拿到了。校长找到贾平凹女儿,说道,给学校办事,你怎么还从中吃回扣呢?女儿急了,回家跟贾平凹吵,你给我两万二,怎么能给别人一万八?

此后,贾平凹卖字只还一口价,而且不管什么人都要钱,可能跟这件事有关。

“学校要字,要是别人,肯定不会收钱。你收钱,不怕学校对你女儿不公吗?”

“没想过。我付出劳动就要有回报。但是价格没搞统一,给女儿惹了麻烦。我不会做生意,算不过那些人,没办法。”

“你女儿喜欢写作吗?你有没有给她设计什么目标?”

“窑炉只管烧瓷罐,瓷罐到了社会上去,你能管得着去做油罐还是尿罐?”

大家都笑。

笑声中,贵人和“托”看了看表说:“哟,快5点了,原说采访10分钟,怎么弄了两个小时呢?”

我还想拖着贾平凹说几句,可是他说:“不说了,该说的都说了。过一会儿有人来买字。我每天上午不见人,写作,下午写字画画。送走你们,我就得卖字挣钱呢!”

贵人马上说:“贾老师,你给写个鬲字,我代表全国2300多个鬲姓人氏谢谢你。”贵人姓鬲,全国鬲姓人家只有2300多人,绝大多数在陕西的临潼和山阳。

“对对,我说了,我要给你写的。走,上楼写去。”

贾平凹没有想象中的大书法家的讲究,随便从桌上捡了一张名片去裁宣纸,贵人在旁边伺候着,说:“你这还真有办法。”

贾平凹笑笑说:“懒人有懒人的办法。”

贾平凹只写了一个字:鬲。边写边说:“你们看,熊猫体,熊猫腿!”

大家又笑。

贵人就在他身后,怎么都觉得字太少了,就说:“加上‘文化’两个字吧!”

贾平凹裁的纸很小,一个“鬲”字已经占去了一大半,但他还是很听话地加上了“文化”两个字,只是比“鬲”字小了一点儿。

一幅作品完成了,“鬲文化”,只用了几分钟时间,市场价4万!

遗憾的是,我既没听到贾平凹报价,也没看见他数钱,交给贵人后,贾平凹与贵人反复拍了几张照片。

我疑惑了,我听说的和看见的贾平凹哪个是真的?如果那些故事是真的,为什么与眼前的贾平凹不一样?如果那些故事是假的,人们为什么会拿贾平凹编故事呢?

采访结束,贾平凹与我们一一合影。送我们出门的时候,他握着我的手说:“要是有人再说我的字是熊猫体,我会告诉他,熊猫体的发明权、解释权、著作权、出版权全归你!”

贾平凹高兴范文第5篇

摘要电影《高兴》讲述了一个进城打工的农民为自己的事业和爱情打拼的励志故事。影片整体基调明朗,表现诙谐、新颖。片中融歌舞于喜剧的做法是这部电影的最大特色,轻松愉快的歌舞剧形式既契合了人物的情绪,又促进了剧情的发展,是对中国电影创作表现方式的大胆尝试与探索。

继《疯狂的石头》着实让国人兴奋了一把之后,导演阿甘带着他的新片《高兴》在09贺岁档的拥挤空间中用“喜剧片加歌舞片”的崭新形式为自己独树一帜,以轻松愉悦的情调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观众在大悲大喜的年份中感受到了一丝的惬意与舒心。《高兴》凭借着扎实的故事基础和有质感的人物原型,突破之前中国电影大片式华丽空洞的意象封锁,揭示出了一种有生活脉搏的现实。

影片《高兴》的背后站着的是原著小说《高兴》及其作者——刚刚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贾平凹,贾平凹的的现实主义在影片里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奇幻浪漫主义。在阿甘的电影镜头里,流落在城市的拾荒者,生存的焦虑和困顿仿佛只是遮盖在身体上的一层薄衣衫,骨子里的浪漫和梦想被当作传奇过分书写。如果要讨论这部电影,比较厚道的做法就是完全抛开小说原著,把它当作一曲单纯快乐的抬荒者之歌。就此而言,影片《高兴》的确能让人高兴,一部用梦想包裹而成的电影,梦想的一切又都能实现。地位卑微的街头拾荒者尚能做到如此,更何况你我这些能买票进电影院看电影的人?总结起来,这部电影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想象丰富、趣味十足、个性张扬

影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社会最底层的收破烂的农民赢得了一个美艳女郎的爱情故事。这种内在的体现在剧作上的想像力加上飞机坠河、黄包车上天等奇特景象硬是把一个不可能的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如假包换!其次,贾平凹的农民式幽默加阿甘的导演风格构成了影片妙趣横生的喜剧效果,精彩绝妙的台词在片中数不胜数、俯拾可见。再者,片中大小角色个个出色,虽角色不同,差别各异,但这种差别产生出夸张、张扬的个性,正所谓有差别,才有戏,有个性,才出彩!

二、没有承载过多的教化任务

《高兴》在清晰明快的叙事中并没有过分的宣扬或暗示某种耳详能熟的哲理,而是在愉悦畅快的氛围中传达了一种淡淡的生活态度!人们一想到农民,就会与艰难、辛苦等词语相联系,进城打工的高兴及五福他们又从事着平时让人瞧不起的职业,但在片中这种身份和职业成了快乐与高兴的载体,最底层的行当与主人公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导演用欢声笑语揭示着人生中的矛盾,用新颖的歌舞剧手法展现着《高兴》的魅力。剧里所有人都为生计而拼命艰难地活着,但是每个人都抱着乐观的态度而活,这就是整个片子要表达的精髓所在。看完《高兴》,我们不仅仅是一笑而过,更重要的是留下了一丝感动和深省。

三、情节内容简单明了、清晰流畅

歌舞及喜剧的美学特征要求影片具有清晰而引人入胜的情节,使观众可以带着一种畅达的思路去尽情地观赏。《高兴》的故事简单易懂,在叙事上没有运用太多的手法,导演用轻松愉快的歌舞剧形式将主人公乐观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欣赏中玩味,在消遣中体会。影片的这种表现形式,更好的将最底层人民在都市中的生活状态呈现了出来,让人更加易于接受:而歌舞剧形式的运用,更能烘托出人物形象理想追求的坚定性和那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使人物更加迷人,且故事情节更能为观众所接受。

四、脍炙人口的歌曲和精彩美妙的舞蹈场面

这部电影最为人们称道的便是其歌舞因素的恰当插入,当歌舞与喜剧在《高兴》里联姻,阿甘的电影大旗也就竖了起来。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哪部喜剧片能把歌舞做得这么精彩的,这也是不少观众反复欣赏的原因所在。应该说剧中较为重点借鉴的是印度歌舞片的一些表现因素。印度歌舞片在艺术类型上有别于好莱坞歌舞片,其构成模式是:一个奇遇、巧遇的爱情故事,配以在生活场面中自然引发的歌舞,加上脱离社会现实的豪华场景,可以称之为“生活歌舞片”。而《高兴》虽以我国最底层人们的生活为背景,叙述一个由爱隋和奋斗编织的故事,但电影的整体基调是明亮的,仿佛一个色彩斑斓的乌托邦,因此是超现实的,拾荒两兄弟高兴和五富,进城借住在大款老乡提供的剩楼之中,住所破烂不堪:按摩女孟夷纯租住地和工作场所同样难见高雅,但这些在镜头中却被还原成一个个生机盎然的生活场景,充满情趣。贯穿全片的以下五段歌舞,让人渐入佳境,完全与剧情融合在一起,既起到叙事的作用,又作为情绪的表达,效果远胜单纯以肢体语言和台词对白发展剧情的寻常手法。

(1)进城路上的rap说唱

影片开始刘高兴们坐着两辆汽车离开陕北农村,声势还算浩大,一大群人挤坐在车斗里,似乎很要吼几声民歌的样子,孰料冷不丁地两辆汽车就成了个舞台道具,郭涛领着众人来了一段rap风格的说唱歌舞表演,时尚和乡土就在影片开始不可思议地结合了。这场山寨版时尚歌舞表演的突袭,将整部影片的风格有了一个很好的定位:有歌有舞有欢乐,很土很雷很高兴。

(2)小区里的街舞

影片的第二场歌舞表演发生在刘高兴进城后收破烂的居民小区。表演在这个空间里无处不在,一段流畅的快速剪接,把街舞的动感和活力表现得韵味十足、快乐冲天!

(3)按摩店里的按摩舞

这是最具原创性,最有风情的一场表演。站着的小姐用一双手舞动出节奏和旋律,躺着的客人可以顺着节奏在床上舞动,再加上不知所措的刘高兴在里面穿梭,整个场面很有些活色生香的味道。暧昧之中有一种滑稽,滑稽之外又别有一番情致。

(4)陋室里的音乐剧

如果说之前的歌舞都是狂欢的话,那么最温馨莫过于刘孟二人在陋室里的一段真情告白。这段告白用音乐剧的表演形式,二人借唱抒情,你来我往,有些肉麻直白却有一种浪漫到骨子里的情趣。再加上五富这帮朋友的上阵凑热闹,浪漫之余充盈着祝福和喜悦,这是最有人情味的一个段落。

(5)“欢乐颂”MTV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康复医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