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

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

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136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1

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档案资源的调阅费力、耗时以及占用空间大等。应加强城市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增强城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能力。为此,要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施,以电子化的形式保存城建档案,注重城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以提升城建档案的管理效率,更加有效地体现城建档案的重要功能。

1 规范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指标和要求

城建档案信息化的指标是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式。在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它逐步成为一个关键性组成部分,为使共享信息资源更加有效,要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为此,应严格要求档案信息的搜集、整理、储存、加工等一系列工作,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性。这要求相关人员根据行业规范和国家要求,制定有关指标规范,其主要涵盖:①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数据格式要求。信息管理系统中录入的信息需要确保格式一致,以增强信息资源共享和传递的有效性;②处理业务的要求,换言之,即涉及档案业务的要求;③管理性的指标和要求,规范管理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行为和设备等,包括提取与录入档案信息,以及规范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行为等。

2 建设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一般由专业开发软件的企业来建设城建档案管理系统,但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者也应参与前期的方案探究与调研事项,并认真调试测试软件。除此之外,为更加有效地共享信息资源,应当统一电子政务资源以及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城建档案管理的起点,使其可从更高的视角上进行信息化建设,大大提高城建档案管理效率。对于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建设,应在实现各种开放需求的过程中,创建一定的硬件平台与软件平台,提升网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规避档案信息化风险。

3 设计城建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储存

目前,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性条件业已具备,且逐步健全了硬件与网络设备,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另一重点是管理和设计数据库。因此,要科学设计数据库。首先,城建档案管理数据库需涵盖三项内容,即文档库、影像库、空间库。其中,数据库不同,文件的储存格式也不同,所有的数据库间存在相互联系,在用户调取某一种信息的过程中,其他文件库都能对其实施管理和编码。其次,创建高效检索系统。有效检索信息资源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否则,信息系统就仅成为记录数据的工具。在设计数据库的过程中,要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有效整合不同载体的档案信息资源,多层次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受系统检索效率的制约,因此,在设计档案管理数据库时,应遵循科学与安全原则,并注重提高信息检索的效率。

4 应用及管理城建档案信息资源

在应用及管理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创建与完善信息化安全管理机制。立足于我国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创建与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和体系,清楚划分登录系统不同工作者的责任与权限,提升系统信息的安全性。其次,注重培养信息化的专业性人才,持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素质,有效实现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

5 注重建设城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人才队伍

城建档案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保障是具备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信息化人才专业队伍。建设人才队伍除要提高内部管理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外,还应培训、引进现代化的管理人才和信息技术开发的技术性人才,以优化队伍结构。尤为关键的是,要不断更新各个级别领导的知识领域和结构,确保城建档案信息化具备一个优秀的引路人,且形成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链,在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者和信息技术开发工作者紧密配合的基础上,实现城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6 结 语

城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处于一个理想的发展阶段,人们的认知能力与思想意识的改变决定了其发展趋势与发展方向。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停留在以往陈旧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中,应创新思想,立足于城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纵观历史发展趋势和新形势,确保城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能有效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的进步。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涛.云存储技术在图书馆随书光盘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5).

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范文第2篇

所谓图书馆档案管理数字化,就是建立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手段,以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对象,对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管理和提供服务。通过建立网络支持平台、业务管理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传输网络化、管理自动化、服务人性化,从而实现档案的长期保存和充分利用。因此,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应充分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契机,利用信息网络正在迅速向大集成、高性能、智能化方向全面发展的大环境,以科学化和技术化的手段管理图书馆档案,从而逐步实现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不断推动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为什么要建设图书馆

档案管理数字化

图书馆档案管理数字化具有馆藏档案信息数字化、信息组织与传输网络化、档案管理自动化、服务范围大众化、信息资源共享化、信息检索便捷化等诸多特点。为此,通过加强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在优化档案馆藏、细化档案管理、强化档案服务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档案信息数字化是指利用信息存贮技术把各种档案信息加工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形成电子文献,实现知识信息载体的革命性变革。数字化在图书馆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给传统的图书馆档案管理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长期以来,图书馆档案都是以纸质的实物形式存在,这给档案信息的采集、保存和利用带来费时费力、管理成本高、查询困难多、资源共享难等诸多问题。档案管理数字化与传统图书馆档案管理的最大区别,就是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将以往传统介质的档案转化为数字信息,实现信息的数字化、信息存储的无纸化,节约了图书馆档案的贮存空间,减少馆藏副本的存量,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

2.档案管理的自动化,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随着计算机存储技术的发展,过去那种大量的、重复的、烦琐的仅靠人力来完成的档案管理工作,现在可以依靠计算机操作轻而易举地实现。比如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存储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高科技,对图书馆档案进行立卷、归档、存储、检索和利用,便于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开展各项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了图书馆档案管理的自动化,不仅有效地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大大地提高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3.信息传递的网络化,提升了社会化服务的质量。传递网络化是指通过利用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环境,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可以为用户提供高速连接的信息服务,实现了更大范围的档案信息共享,为远程教育培训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使档案服务管理在内容、方式和效果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信息传递网络化还具有跨时空的信息服务、高度开放的信息利用以及信息传递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等特征。

4.资源利用的共享化,满足了用户个性化的多种需求。资源利用共享化是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打破地域界限,适应了不同用户需求日益社会化的趋势,可以从多角度满足众多用户个性化的需求,用户能随时随地与数字系统相互交融,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合理流动,实现了广泛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据此,图书馆档案用户不仅仅局限于本地区、本系统、本校园,还可以为远程用户使用图书馆档案信息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

二、怎样实现图书馆档案管理数字化

1.积极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档案数字化平台。坚持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按照国家和地方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以档案核心业务的数据存储、处理和交换等主要功能,统筹好图书馆档案数据中心建设。数据中心主要应内设档案用户目录数据库、图书馆档案指南资料库、音频视频资源库以及史料文件汇编资料库等四大数据库。同时,要加强对网络系统、服务器、档案数字化技术支持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档案管理应用软件及操作系统软件建设,实行档案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建立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平台。

2.优化完善档案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创新信息化环境下的档案管理模式。首先,要加强非涉密图书馆档案专网(内部局域网)建设。内部局域网是用于与本系统、地方政府的连接,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整体要求,建设完善本级图书馆档案网络系统,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性能,增强网络安全运行能力。其次,要完善图书馆档案外网(因特网)建设。外部局域网是连接互联网的公众网,要及时更新和维护外网设备,确保外网安全稳定运行,使之成为信息公开、与公众沟通展示图书馆档案成果的主要渠道。为了保证数字化档案管理运行中的安全性,对内、外网要进行物理隔离,着重提高网络安全和信息传输的稳定运行和安全可靠。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内、外网相关功能,逐步形成档案管理数字化,不断创新信息化环境下的档案管理方式、方法。

3.建立完善档案数字化标准规范和服务体系,实现信息化环境下的网络及应用系统的标准化、规范化。要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资源标准化。在国家和地方有关档案信息化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符合自身实际的档案信息资源补充标准。特别是要采用通用的标准格式来标引档案资源,完善数字图书馆档案分布式数据库跨库检索,使其适应Internet环境,实现档案编码、目录和档案内容的一体化;要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监控管理的标准化。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及要求,提出符合自身实际的档案管理系统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运行监控管理和维护管理推广的补充标准;要不断完善档案制度机制建设,使图书馆档案管理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科学轨道;要高度重视数字资源开发与服务的质量,提高知识含量,形成符合市场需求、满足社会公众普遍要求的高质量的信息内容产品体系,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质量;要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化外包服务机制。参照国家和地方信息化主管部门的方案及要求,以符合自身实际情况为主导,以IT企业为支撑,以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为主要内容的外包服务机制,实现网络及应用系统的规范化管理。

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意义;路径

各级储备部门属于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管理机构,是保障国家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后备力量,优质高效的档案管理对提高储备部门管理效益来说至关重要。档案管理主要是通过文字、图表、音像等方式将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资料保存下来,以便于能够结合以往资料信息作出正确的战略性分析和决策。从当前科技发展现状来看,储备部门档案管理加强数字化建设已经势在必行。本文在此指出储备部门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几点加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路径。

1 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确保档案管理规范进行

档案管理工作繁琐枯燥,传统的手动式管理模式容易导致档案信息出现杂乱、失真、缺失等问题,难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目标[1]。而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则可以全面涉及管理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借助互联网信息系统软件对档案各项内容实现规范化管理,大大提升了档案管理的有序性,实现信息资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好地服务的目的。另外,通过加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还可以避免档案信息资料被恶意撰改,提高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这对档案管理的规范化进行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由于储备部门档案涉及内容繁多,在档案管理上很容易出现错误,并且许多档案内容要想查找,必须要将档案“归档”后才能够进行,而数字化建设后的档案管理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准确呈现出当前档案信息。通过加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还可以显著提升档案搜集、整理、归类、分析及总结等流程效率,大大缩减工作时间,确保档案能够及时归档,让档案管理人员从传统繁琐的管理步骤中解脱出来,提升储备物资管理局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三)提高档案内容开发利用

以往人工式档案管理模式只能保证档案的完整安全保管与单个文件的查找利用,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后,各类档案的电子文件集中存储于计算机硬盘上,电子文件经立卷后,利用者通过检索工具,可搜索到体现所需要信息的所有相关联的电子文件,帮助利用者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满足利用者关于某一专题的深层次查询需求,大大提高档案内容开发利用效果。

2 储备部门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实施路径

(一)增强数字化档案管理建设理念

储备部门领导及档案管理者应增强数字化档案管理建设观念,加强对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认识,了解数字化建设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在系统内内展开宣传,提高职员对数字化建设理解,从而促使系统内所有职工积极投身于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当中。同时,储备部门还应创新档案管理理念,由以往静态管理模式转变为动态管理,结合系统内管理实际情况树立正确数字化管理观念。最另外,储备部门还应从宏观上将档案管理数字化化建设纳入自身发展战略规划中,在实践中及时发现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不同方位分析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还可能产生的弊端,尽早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

(二)加大档案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是确保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高效进行的前提[2]。对此,储备部门应首先提高财政支持,确保数字化建设资金到位,为具备档案管理工作配备计算机刻录设备,针对重要文件、数据、信息等进行刻录储存,且要注意刻录格式的通用性。购入必要软件设备,保证管理软件能够正常运行,防火墙、防病毒软件应进行自动升级,借助软件设备保障储备部门档案上传、下载等环节安全。若资金允许,储备部门还可以适当多购入硬件设备,包括路由器、存储设备、数据库服务器以及图文影响扫描设备等。除此之外,还要重视硬件设备管理,创设良好设备保管环境,确保设备处于温度、湿度、光线适宜环境,避免磁场或腐蚀性物质对硬件设备造成损坏。

(三)完善内部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

制度体系是确保一切项目高效、有序实施的重要条件,因此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也应制定出相应的管理体系来确保建设的顺利进行。数字化建设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此储备部门应制定完善的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档案的使用效率和单位的办事效率,更好的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完善、有效的管理体系能够确保储备部门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过程得到监督和制约,确保在其建设过程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章程制度要求。此外,完善管理制度还能够显著提升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加快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进程。储备物质管理局应充分利用内部管理体系加强数字化建设的监督,及时准确地发现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潜在隐患,及时解决或解决,确保高效、安全档案管理数字化系统的建设。

(四)制定档案管理安全化保障制度

数字化建设虽说对档案管理有诸多积极意义,但随着数字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信息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数字化档案管理存在使用权限问题,容易被黑客攻击、病毒侵袭,或第三方入侵者恶意篡改或监视,安全问题难以得到保障[3]。因此,储备部门在进行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还必须要制定安全化保障制度,以此确保档案管理安全性和保密性。在数字化建设中应严格依照国家及储备部门相关法律法规及章程制度来进行,制定保障制度来提高管理人员安全防患意识,避免档案泄密、失密情况的出现。另外还利用电子身份认证系统、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杀毒软件等防护技术保障档案信息安全。

(五)注重数字化档案管理人才培养

储备部门内部档案管理工作枯燥、繁琐,且档案管理工作者晋升空间则不大,晋升难度相对较高。再加上档案管理人员数字化信息技术欠缺,也是阻碍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一个重要问题。因此还需加强档案管理人员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努力培养与之相符的现代信息化、数字化、专业化档案管理人才。一方面,储备部门应重视对系统内现有档案管理人员数字化专业知识的培训,鼓励其加强继续教育,定期对其展开培训,并且注重培训工作的数字化针对性,结合管理人员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另一方面,储备部门还可以引入具有数字化技术知识背景的档案管理人员,提升档案管理人员政策待遇、薪酬待遇,优化档案工作环境,做到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除此之外,储备部门不仅要重视提高管理人员数字信息专业技术水平,更要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信息化发展时代下,信息高速公路进一步拓宽,数字化档案管理将成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储备部门也应顺应时代形势,全面认识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对系统内各项事物工作开展的积极促进意义,深入探索研究出与储备部门实际情况相符的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路径,逐步推动储备部门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脚步,为保障局内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田爽.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现状与优化对策[J].科技传播,2016,(02):52-53.

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范文第4篇

2000年12月,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印发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把“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现有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列入其中,同月国家档案局在中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研讨会上宣布: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由此,传统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且有一些档案馆已经开始对此投资建设。我们认为,传统档案馆的数字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有了清楚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规划和解决好档案馆的数字化之路,为今后的数字化档案馆进而是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的建设打好基础。近年来,我们临海市档案部门在数字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工作中数字化建设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首先我们充分认识到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紧迫性

1、档案数字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形势发展的需求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临海市政府把数字临海建设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无疑是十分及时和正确的。数字档案馆是数字临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档案馆就是市委、市政府保管和提供利用档案信息的职能部门。它馆藏有数十万卷档案资料,数百万件档案文件,是本地区最丰富、最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库,这样一大批浩如烟海,珍贵的档案信息资源不能很好地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公众利用,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数字临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临海。所以,要建设数字临海,首先要建设数字档案馆。其二,档案载体的更新换代迫切要求档案馆数字化。档案由原始的甲骨、竹笺、贝叶、丝帛到纸质,发展了几千年,记录下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史。近年来,档案载体逐渐并迅速地被磁盘、磁带、光盘所取代或更替,电子档案的出现给档案馆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那就是电子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和利用手段,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档案馆的数字化。目前,档案馆的档案保管、利用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应,仍然停留在纸质档案的管理及较原始的检索利用水平上,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损失和无可挽回的错误。

3、社会强烈需求

当今,人们的时间意识越来越强,领导做出重大决策需要迅速、准确;各职能部门工作查考要求快速及时;社会广大公众对档案信息需要量不断增加,如婚姻档案,有一些农村,尤其是僻远山区的利用者要查阅婚姻档案十分清便,来回要好几天,他们迫切要求信息共享。还有一些外商投资者,他们想了解临海的整体情况,才敢于投资,那么要了解临海的详细内容恰恰只有市档案馆才是最全、最新、最直接、最方便的一个场所,特别是我们建立临海市现行文件查阅中心之后,对各界人士及外商投资查阅信息更为方便,这都迫使档案馆这个信息保管和提供利用的部门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原始管理、检索和提供利用的手段,以现代化、多功能的服务措施,使档案馆馆藏的信息能及时、方便地提供给各方面的需求者。二、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容

1、推进档案数字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档案数字化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2、数字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3、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目前,我们临海档案数字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数字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建设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标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三、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步骤

1、建立档案数据库。第一步,输入文件级目录。从1997年开始,我们把馆藏档案的文件级目录输入数据库。截止2005年5月,已输入文件级目录30万多条、案卷级目录1万多条,我们准备再用1-2年将全部完成。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可边输入边打印,一方面补齐卷内文件目录,另一方面检验输入的正确性,从而确保档案数据库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第二步,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实现原文件信息数字化。临海市档案馆婚姻档案、知青档案、山林土地档案利用十分频繁,尤其知青档案已十分破烂,只有实行数字化,才能确保原件的永久保存。从实践看,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出具无婚姻记录证明,我馆由于实行了数字化管理,虽然保存着1962—2001年10多万条婚姻档案,利用者可以随到随办。而靠手工管理的市办事大厅保存着2001年—2004年不多的婚姻档案,则需5个工作日。利用者对我馆的数字化建设十分满意。

2、建立了档案局(馆)网站。并与市政务网、公众网联网实施资源共享。在互联网上向政府和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查阅,政策法规查询、举办网上展览,展示本地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建立网上现行文件查阅中心提供全文查询,逐步实现政务公开,营造有利于当地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3、加强电子文件的收集和积累工作。电子文件是未来馆藏数字档案最主要的来源。以前,进馆单位只移交纸质档案和纸质文件目录,现在我们要求进馆单位实行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归档双轨制,一般将电子文件拷贝两套,异地保存,并随纸质文件一并移交档案馆。这样既推进了机关档案室的电子化进程,又节省了档案馆建立数据库的工作量。

4、加大档案管理软件推广力度。电子文件是包括电子文件内容、电子文件载体和电子文件显示、修改的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组合。由于种种原因,各进馆单位电子文件所依赖的软硬件平台不同,这给集成到档案数据库造成困难。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解决。印发电子目录数据库结构与交换格式,对案卷级和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的字段名称、类型、长度作出了规定,规范软件和数据格式,确保数据库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截止2005年5月,临海市市镇两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已有20多家使用了PDE档案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或其它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今后,我们准备加大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力度,对新达标升级的单位要求全部安装,对已达到各类标准的单位要求在1-2年内全部安装。另外依托市政府OA网上办公系统,做到文档一体化,及时迁移电子文件。随着系统设备更新、扩充,在不同系统之间交接电子文件,及时对归档电子文件进行迁移操作,确保电子文件的有效性。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不可能一步到位。工作中我们力求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1、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王刚同志在《第十四届国际档案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词》,《中国档案报》2000年第547期

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

高校学籍档案是学生入学到毕业期间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及生活状况的记录,这些记录对学生以后就业和升学都是比较重要的证明,所以加强对高校学籍档案的管理就很重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其在学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比较关键,从而提高学籍档案管理效率。

1.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重要性及主要特征

1.1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重要性分析

对高校学籍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人力劳动的投入。由于高校学生学籍档案中存有学生比较丰富化的信息,加上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自然在学籍档案管理上带来很大麻烦,而数字化管理下能将管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1]。不仅如此,在数字化管理方式下对学生学籍档案在信息的完善性层面得到增强,数字化管理将不同学习信息内容进行集中呈现,让学生的档案信息更完整。另外,学生的学籍信息共享成为可能,实现对档案的科学化管理,让学生的学籍档案为学生和学校及社会服务。

1.2高校学籍档案主要特征分析

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有比较鲜明的特征体现,首先是在学生学籍档案形成过程中较分散化,是从各项活动及教务处和学生处等层面进行收集的,材料的分散性在具体搜集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困难,在人工劳动上的付出相对较多。再者就是学籍档案内容较广泛,从学生学籍档案的内容层面看,主要有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奖惩情况等[2],而电子学籍信息则包含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期间的所有基本信息内容。基于学籍档案的内容广泛性及材料搜集的困难性,使得档案形成在周期性问题上比较突出。

2.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问题及优化策略探究

2.1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问题分析

从实际发展情况看,我国高校学生的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过程中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籍档案数字化基础设施方面相对比较薄弱,主要是多媒体技术及通信网络的传输数据在速度上达不到标准要求,存在安全性问题,数字化程度还不是很充足,当前高校使用的数据库及网络技术和时代的发展步伐无法紧密结合。学校对学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建设存在重视硬件轻视软件的现象,这些方面对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再者,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不强,在对学生的学籍档案收集整理过程中不积极,在信息上没有完善化,尤其在时间编排和材料分类层面较混乱,以及在组卷装订方面没有得到规范化。另外,高校学籍档案的管理系统层面没有得到完善,以及在学籍档案管理人员自身对计算机操作的水平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因为学籍档案的管理工作相对比较复杂化,工作内容不容易量化,造成档案管理人员的流动性较大,管理队伍不稳定等[3]。除此之外,高校学籍档案的信息保密性及安全性需得到加强。

2.2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优化策略探究

第一,针对高校学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建设要从多方面考虑,在管理过程中遵循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将数字化管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就是将协调统一的原则得到充分体现,学籍和成绩管理是重点管理内容,在学籍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与学校整体发展相结合,建立独立的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学籍档案的科学收集及管理和共享[4]。另外,还要遵循学籍档案数字化的标准规范管理原则,确保数据格式及数据库建立的规范统一,在兼容扩展的原则层面得到显著体现。第二,对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加强要从基础设施建设层面着手,从具体措施实施来看要配置高容量及高服务器和刻录机、扫描仪的学籍档案管理软件,并要对学籍档案的资源网站等服务系统的建设进行完善化。还要将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及管理工作得到完善,在相关制度建立上进行加强和完善,使电子文件的归档安全性得到保障。第三,高校学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建设离不开专业的管理人员,所以要加强管理软件的开发人员及学校学籍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结合实际开发出适合学校学籍档案管理的软件,这样才能真正将数字化效果良好呈现[5]。不仅如此,在信息技术高水平的学籍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层面要加强,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在专业化培训及考核层面严格按照要求,培养适合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人员,只有这样才有利于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目标实现。

总而言之,针对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的策略实施,要和实际相结合,不断增强管理人员在这一领域的管理能力,学生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是发展趋势,所以要充分重视。

作者:戴雷雷 单位:应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秦芳远,刘环琼.学生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施方法研究[J].兰台世界,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