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古诗古朗月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3、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4、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5、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苏轼.《水调歌头》)
新街小学二(3)班 何瑞琦
今天是中秋节,也叫团圆节,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我们吃过早饭后,爸爸妈妈就带我去河边散步,到了河边,我们拾石头,石头很多,也很漂亮,我们拾了一些小石头,再把它丢进河里,河水荡起一圈一圈的波纹,好看极了。玩着玩着,天不知不觉就黑了,月亮升起来了,真亮。我坐在大石头上,看着又大又圆的月亮,突然想起了一首描写月亮的古诗:《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一、奇思妙想型
《古朗月行》一诗中儿童把月亮想象成“白玉盘”“瑶台镜”,想象月中的仙人长什么样,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是给谁吃的,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
二、勤劳淳朴型
《四时田园杂兴》中的“童孙”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加上儿童擅长模仿的天性,于是就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学种瓜。一个“学”字,透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极富生活情趣。辛弃疾《清贫乐 村居》里的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在家里编织鸡笼,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
三、热情乐助型
对不认识的人完全可以不管的,可儿童的好奇和乐助心促使他想知道眼前的人何处来,何处去,干什么。《回乡偶书》就描述了这样一群孩子。一个“笑”把儿童的好奇的内心、不礼貌的狡黠给很好地遮掩了起来。贾岛《寻隐者不遇》里面的童子很认真、礼貌地告诉寻者师父采药去了。到哪里采药呢?就在这座山上。具体哪个地方就不得而知了。童子不仅很好地回答了来访者的提问,而且很有禅意,言简意赅,令人回味无穷。再如杜牧《清明》中的牧童对当地情况很熟悉,急他人之所急,迅速为“断魂人”指明了方向,让人眼前一亮,心情为之好转。
四、淘气可爱型
白居易的《池上》中,一个小孩子趁大人不注意偷偷去采白莲,他自以为行动机密,不会被人发觉,谁知道小船驶来时,冲得水面的浮萍两边散开,水面波动,出现了一道长长的痕迹,自然完全暴露了他的行踪!一个“偷”(瞒着别人、悄悄地)字,将儿童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表现得一览无余。这里的不解是作者眼中的不解,在孩子心里,他以为自己是懂得藏踪迹的,并且自得其乐。
五、机智聪慧型
《所见》中的放牛娃的歌声还在树林里回荡,可是他忽然停下了脚步,紧闭了嘴,两眼紧盯着树上。原来,他看到树上一只正在鸣叫的知了,想去捉,怕歌声把它吓跑了。全诗紧紧抓住牧童在一瞬间的神态变化,仔细地刻画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小孩子在放牛途中发生的有趣的事,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小儿垂钓》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专心钓鱼的农村孩子的形象。”蓬头”小孩子坐在那儿学大人钓鱼,可爱的样子一下子就跃然纸上。诗人用了“侧、映”来写小孩子的心机,小心翼翼地选了块少有人到,已长青苔的地方,侧身坐着,还用草挡住身体,怕鱼儿看见自己给吓跑了,可偏巧有过路人不认识路,远远地又是招手又是嚷嚷地问路。诗人用了“怕”“不应人”来写小孩子又急又恼的样子,寥寥数语,将小家伙皱眉鼓嘴、连连摆手、不让人说话、煞有介事的神态描写得栩栩如生。
六、快乐自由型
春光明媚,丽日和风,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一放学回来就奔跑着放飞风筝――《村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风俗画,使读者的心情也随之轻快,仿佛也感受到了浩荡的春风,恬静而自然。《村晚》中描述的孩子骑马不规矩,而是故意随意横坐在牛背上。牛吃着草,自己吹着笛,吹笛也不正二八经地吹,则是“无腔信口”地想怎么吹就怎么吹,表现了牧童的无拘无束,淳朴无邪。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古诗诗中有画,形象鲜明;画中有情,情景交融,构成一个完整而广远的意境。而情境教学恰能发挥其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长。在古诗教学的一开始,使用音乐渲染、绘画再现和语言描绘等新异有趣的方法,再现诗的意境,能引起学生对诗中景象、人物、事物的关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语言描述是在教学伊始,教师用生动而充满激情的语言形象地再现当时的自然、社会环境,简介诗人的主要经历。这样,既能让学生对当时的环境有初步的了解,清除理解上的部分障碍,又能让学生初步触摸到诗人感情的脉搏。
二、带入情境,深刻理解诗句意思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年级的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古诗语言的特点。讲清通假字,注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的现象。根据省略、倒装、被动等不同的特殊句式,教给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三、依境索意,领会诗的意境
意境是诗的灵魂,是“意”与“境”的和谐统一。在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才能理解诗人面对的生活环境,进而体会由此生发出来的意趣、情志和理解感情。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表达和想象能力都比中年级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教师应通过音乐渲染、依法作画、投影录像、语言描述等方法,个学生开拓一个广远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想,尽情遨游,用语言具体形象地描绘诗人意欲展示的场景,继而因景析情,深刻领会诗中的思想感情。通过这种方法,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在学生的笔尖流淌。如教授《宿建德江》一诗,教师用多媒体画面再现了茫茫夜色中诗人独坐船头,面对旷野、冷月的情景。古琴曲《秋水》抒发着诗人的愁思。此时教师用语言提示学生,假如你是诗人,眼前的原野、江水……各是什么样子。声画结合,构成一个鲜明而完整的意象;语言的提示对学生的认知有着一定的指向性,刺激着他们的想象力和智力活动,使学生眼前的情境活起来了。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依境索意,学生就会体会到诗人的忧愁。
四、朗读成诵、体会语感,更深地领会诗的意境
关键词:渗透;整合;和谐发展
《纲要》中提到:“通过各领域内容互相渗透而达到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总目标”。近年来,我在幼儿园大班进行“语言领域的古诗欣赏与艺术教育相整合”的教学探索活动,效果良好。
古诗,中华语言之精髓。
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结晶,对5-6岁幼儿进行古诗文欣赏教学活动,可以增加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加强幼儿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孩子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一种淡淡的无意识之中把古诗文融入幼儿心中,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不经意之间给幼儿以影响与启迪。但由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幼儿生活的年代相差很远,幼儿不易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表达的情感。所以通常情况下幼儿学习古诗比较枯燥和乏味。我在大班下期将古诗欣赏作为语言教学的一部分,把语言与艺术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唱、舞、画中愉快欣赏古诗,让语言教学成为幼儿娱乐活动。
大班阶段,幼儿的语言发展及理解能力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思维方式已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迈进。这为我们的古诗欣赏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欣赏古诗呢?语言与艺术结合起来,对语言及艺术进行整合。这就要讲究语言的艺术魅力。大家都知道,艺术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幼儿通过绘画、唱歌、舞蹈等方式表达情感,表现自我。怎样将枯燥的古诗与艺术教育整合起来呢?
一、说古诗
以古诗《咏鹅》为例。教师展示古诗,为幼儿解说:大白鹅啊大白鹅、你弯曲着脖子仰天歌唱,洁白的身躯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多好玩啊!教师将古诗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说出来,幼儿一听便明白了古诗的意境,再吟诵古诗就朗朗上口了。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可让一部分幼儿朗诵古诗,另一些幼儿解说古诗意境,把诗词与意境结合起来,在诵读古诗时,幼儿更能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二、画古诗
画古诗也就是把古诗所表现的内容形象地画出来,即为古诗配上画。诗配画不仅是诗形象的解说图,更是诗的意境的再创造,不仅让幼儿体会诗歌的意境,还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如在春意盎然的季节,我请幼儿欣赏古诗《咏柳》。先请孩子们观察春天里有哪些变化,孩子们看到柳树发芽,春风吹拂,柳条飘飘;燕子飞翔;花儿盛开……再把孩子们看到的东西大胆画出来,一幅栩栩如生的《咏柳》图便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这时候再来让幼儿欣赏古诗,看着画面吟诵古诗,便能轻松地体会到古诗的意境美了。又如请小朋友为古诗《古朗月行》配画插图,小朋友们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得出为这首古诗画插图,要画一个圆圆的月亮,还有一个小朋友抬头望着那个又圆又亮的月亮。由此可见,孩子们知道诗中所描述的是一个人孩提时代对月亮的认识。而在为古诗《池上》做准备时,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一个炎热的夏天,小孩撑着小船,来到池塘里,看见许多美丽的荷花,还有好多好吃的莲子,于是他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可是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借助故事情节,引导孩子们画出美丽的荷花,结实的莲子,火红的太阳,划着小船的孩童……一幅天真并且充满童趣的池上小图便活灵活现地展现的孩子们眼前。带着如此美丽的意境去欣赏古诗,难道孩子们还会厌倦吗?孩子们对古诗心领神会后,为古诗《画》配图便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三、唱古诗
唱古诗顾名思义也就是唱着歌儿学古诗。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是一种美妙的语言,它同样能表达人的所思所想。如何将语言与音乐巧妙地结合起来?音乐与语言虽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实质是相通的,幼儿在习得语言经验的过程中适当渗透音乐元素,能让孩子产生由衷的快乐,从而提高对语言的兴趣,体会运用语言的快乐。在古诗欣赏活动中,将古诗词填入孩子们优美的旋律中,进行吟唱,会大大提升孩子们欣赏古诗的兴趣。我在古诗《静夜思》欣赏教学时,先为孩子们简单讲解诗意并吟诵两遍后,将诗句填入一首优美并符合此古诗意境的旋律中,孩子们突然精神焕发,跟着唱起来。随后,引导幼儿将古诗《相思》、《春晓》、《悯农》等诗句填入旋律中,谱出了一曲意境悠扬的歌曲《唐诗大联唱》。孩子们兴趣浓厚,有成就感,唱起歌儿来声情并茂,情感也就来得更真挚。
四、运用肢体语言激发幼儿欣赏古诗的兴趣,理解古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