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编导艺术

编导艺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编导艺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编导艺术

编导艺术范文第1篇

群众文化是具有特殊性的,所以,在编排群文作品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就比较多。首先,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再去谈舞蹈的结构和作品的意义。

我们来了解一下编舞的步骤。

首先是选材。怎样的题材才是比较适合的,这很关键。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群众文化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包括演员的水平不能按专业演员来要求,所以有很多作品不适合他们表演,同样,很多题材也就不适合。比如,首先古典舞对于他们就有很多局限了。我们三明地处山区,有大量的劳动题材作品可供参考。而且我们还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作品可挖掘的深度还有很多。

选好题材,接下来就是“构思”了。“构思”是所有编舞工作的基础。“构思”有时很具体,有时仅是一种感觉。它就像一个安装在发动机上的启动开头一样在我们这些愿意创作的人身上起作用。对于“构思”我是这样界定的:它不是类似剧情的故事梗概,不仅仅受戏剧主题的支配。它更属于情感、感觉和思想世界。对世界人、事、物产生疑问或感受、印象,“构思”必然地会显现出来,最终迫使自己像马达那样投入创作。

构思,在我的感觉中,它来自这一或那一瞬间感受到的激动:听一段音乐,看一幅画,领略一片风光、日常生活的情景。我常以劳动为例来阐明怎样观察能够促进我们进入创作:“……看吧,人们怎样劳动……男人、女人…力量…创造……

这样就有了节奏、方向、活力、各种表现力……

这个例子向我们挑明了我们的创造力取决于我们对世界的敏感性。世间万物千象中蕴含着无数的暗示和信息。懂得如何去听、去看、去感觉、去触摸,用你的身体和心去倾听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一切:领悟了!于是就可顺着许多条路自由自在的地进入创造!

其次就是舞蹈的即兴。

“构思”有了,怎样把这个“构思”发展成舞蹈呢?光有灵感是不够的,第二阶段就在于面对“构思”的各个方面进行思考和通过身体的研究找到相对应的素材。

素材包括元素动作和组合。

这时的元素动作在选材时就应该已经同时想清楚了,它可能包括部分选材前采风得来的动作,这些动作可能来源于劳动时动作的艺术化,也可能来自于想象中,或者来自于已经存在的动作组合。

对于这一阶段来说,即兴舞蹈的运用是最重要的,它能使“构思”呈现出来,并赋予其活力。通过即兴舞蹈,人们能看到“构思”找到它身体动作的载体和估计出这一构思的潜力。这时的舞蹈直接把动作连接起来,成为一个一个段落或直接成为一个舞蹈作品的雏形。

对我来说,我把即兴舞蹈视为最主要的、必须的创作手段。因为它给舞蹈者完全的自由。他们能无节制、无限止地舞蹈,他们的动作经常超出他们的意识之外,就如人们所说:“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一些动作。”

根据即兴舞蹈的特性,即兴舞蹈通过游戏激发自发性。它包括运动性的和情景性的瞬间不品,在没有任何方式方法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根据编舞者的建议,舞蹈者遵循各种引导启发地他探索的指令,用身体去寻求。最初的“构思”作为主题,所有的建议都服务于这个主题。我们就这样从技术性和情感性的各个不同的方面涉足将来的舞蹈。每个建议都为阐明主题服务,帮助接近我们最初所选择的主题。即兴舞蹈练习是为舞蹈作品找到有用的素材,而不打算就此把它作为已经编成的舞蹈。

用身体探索,即兴舞蹈能由编舞者自己练,或由编舞者引导一批舞蹈演员进行。在大量的练习和齐心协力的研究中,编舞者和舞蹈演员之间会形成一种默契。

想象展开了,动作就会自发地产生。但不是所有的动作都有同样的价值,同样的用途。有些将很快被忘掉。相反,有些则明显地表现出来。编舞的材料有了,但舞蹈还不存在。为了使它取得形式,应该在各种素材中确认出能够用于作品的成分,发及将它们有机地纵使起来。

需要提示的是,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我们编排的作品是要面对怎样水平的演员,并根据这些演员的水平和条件来合理设计动作。

在舞蹈编排工作中,还有道具和布景的运用,道具和布景能帮助涉及“构思”。这是一种能吸引观众注意力的,给他们充当参照物的有功效的物质性装置。它将编导的意图最直接地体现出来,它使“构思”具体化。

道具和布景可能是各种属性的:木质、皮质、金属、织物等等。它们或是实用的或是不实用的,或是大型的,或是小型的:椅子、石块、一种塑料模型……。运用道具或布景的舞蹈作品的特征,体现在编舞者所设计的舞者与这些物品的接触形式上。比如秧歌中大量使用到扇子或手绢花,古典舞中大量使用到的长绸或剑等,这样的作品包括《东北秧歌》、《红绸舞》、《弈》等。

根据物体的性质、形式、大小挑选出来的道具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物品了。舞蹈创作在于将改变它的用途,达到超越这一物体的生活原型的目的。艺术的语言赋予所展现的艺术行为以普遍的价值。比如,不再感兴趣于舞蹈者(作品中的人物)仅仅坐在椅子上,而致力于表现他的疲劳和产生这种疲劳的原因。

以上我们陈述了有关编舞的主要因素。显然,创作不仅是各种不同因素拼凑在一起的“烹饪”。创造性的一个方面取决于完全无法检验的品质。然而,编舞的最系统的知识能获得行为的自由,能帮助克服在确定特征和创造中必然碰到的困难。

最后才是组织编排。

以上工作都完成后,开始进行作品和音乐的完整合成。最后这一阶段在于选择。在挑选中有所取舍。在即兴舞蹈中出现的这些素材是否都将被运用、加工和进一步开发呢?

这是困难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对于很多人来说,靠能力发挥作用。一个明智的方法,就是在选择中编制舞蹈:选择动作,选择舞者之间、舞伴之间的联系,把这一切置于空间,然后整体平衡,规定舞段的长度……。杰出的、决定性的做法就是应避免“我不知道做什么”的盲目性,使舞蹈作品不只是表现一个简单运动系列。

群众文化的舞蹈作品通常都大量地使用群舞形式,也就是常说的“人海战术”,这一方法虽然存在不少缺点,但同时也可以避免了水平差异带来的一些作品缺陷。所以,在合成作品时,多考虑队形变化及音乐的协调配合非常重要。

同时,可以考虑编排意境强的舞蹈,这样的作品适合演员多的作品。舞蹈作品的意境,从字面上解释,意是指作品所表现感情和思想,境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客观环境。舞蹈作品的意境,就是舞蹈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编导艺术范文第2篇

一、舞蹈编导的基本类型分析

商业型舞蹈编导。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精神文化要求的提高,对娱乐项目的需求也逐步提高。到了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以舞蹈为商业活动的现象数不胜数,催生了大批进行商业表演的舞蹈团体和演出团队。商业舞蹈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宣传和营销,注重的是借助舞蹈起到的商业作用。

庆典型舞蹈编导。庆典型舞蹈编导主要是以事业单位为主体,进行节日、大型活动、晚会等的气氛营造。这种舞蹈的编导和商业活动不一样,一般有明确的主题和要求,用于晚会类型活动的气氛营造,以及具有纪念意义活动的主题突显。所以要求比较高,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比较细腻。综合型舞蹈编导。这种舞蹈编导形式主要运用于团体演出,具有一职多专的特点。

二、舞蹈编导中文学表现技巧的具体应用

(一)舞蹈编导中语言艺术的应用

舞蹈编导语言艺术的应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口述语言进行表现,另一类是通过肢体语言进行表现。所谓口述语言就是通过话语进行表达,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诗歌。自古以来艺术的表现方式就是为诗歌、绘画、音乐和舞蹈。舞蹈的话语表现形式是通过与诗歌的结合。古代通常是通过文人写出的诗歌进行舞蹈编排,融合诗歌的意境和语言风格,并结合音乐,表现舞蹈带来的魅力。肢体语言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对肢体动作的编排,使编排出来的动作能够表现舞蹈的内涵,这种表现技巧成为象。

(二)舞蹈编排中抒情和叙事的应用

对舞蹈的概念分类可以从本质及形式来说,前者将舞蹈归为抒情的艺术,后者则归为对比拟和象征手法的利用。优美的肢体动作可以将舞蹈编导所赋予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肢体动作的存在就是为了帮助人们进行理解和消化,舞台上舞蹈的表演通常是没有语言的,一般通过优美的动作进行内容的表现和感情的渲染。从第一个动作开始就带领着人们进入编导所编制的故事当中,随着剧情的推进,舞蹈动作也越来越丰富。如俄罗斯芭蕾舞《天鹅湖》,全程没有一句语言,而是通过肢体动作和音乐的完美结合,将故事和感情深刻的传达出来,这也是它不朽的原因之一。

(三)舞蹈编排中虚拟象征和假设的具体应用

舞蹈编排来源于生活,而在生活中升华。它采用虚拟象征及假设的表达技巧,表现它蕴含的精神,也是其关键部分。舞蹈有着自身的特点,与电影、戏剧、话剧相比,独特之处就是它的虚拟性和假设性。它是生活的升华,那么生活中的很多部分都可以被舞蹈所虚拟和假设。通过与音乐的结合,达到理想的表现效果,从而得到观众的共鸣和喜爱。

(四)舞蹈编排中寓意的应用

舞蹈作品的成功不仅需要音乐美和绘画美,还需要意境美来表现。意境是古往今来诗人词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在进行创作时要注意意境的渲染,这样读者在赏析阅读时,通过文字在脑海中构造诗人想要描绘的画面,和诗人产生共鸣。同样,编导在进行舞蹈编排时,也要注重意境的构造和渲染,运用优美的舞蹈动作,展现舞蹈所蕴含的美妙。我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经典作品《雀之灵》,就是通过利用肢体进行无声的渲染,将一只美丽、自信的孔雀展现在观众面前,传达出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讴歌。舞蹈是一种感情的表现艺术,以此寓意就变得非常重要。舞蹈具有丰富的感情,通过外观的美表现出来,散发其所特有的魅力。

编导艺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艺术修养;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物质文明得到满足的同r,精神文明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对其要求逐渐提升。广播电视节目作为传播精神文化的重要环节,要求其质量要有所保证,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因此,广播电视编导人才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下面将对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必备的艺术修养展开分析,旨在全面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素养。

一、广播电视编导必备的艺术修养

广播电视编导这项工作要求其工作人员要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胜任其工作,进而保质保量的完成其工作,并最终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稳步发展。下面将对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必备的艺术修养展开分析,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修养

就广播电视节目来说,其有着较为广泛的受众范围,从老头老太太到青少年都有涉及,许多人员其文化素质本身就比较高,而作为广播电视节目来说,又是能够接受心灵熏陶的节目。因此,作为这类节目的编导来说,其文化修养要极为良好,能够将知识渗透其中,实现节目档次的提升。在节目制作的相关环节中,所有的编导人员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必须要在节目创作中运用到自身的文化修养,结合生活素材,让节目和生活更加贴近,具备更加鲜明的特色,能够在观看的过程中,让受众的文化修养得以提升。所以作为编导人员来说,有必要对自身的文化修养予以提升,具体可以结合如下方面:首先要对相关的知识有所涉猎,实现知识水平的提升,编导需要对多方面知识进行学习,让后对其进行主动转化,实现节目文化素质的提升;其次,专业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加强,作为编导来说,专业知识的具备,由此才能够让知识的兼容得以实现,使得节目的质量得以提升。

(二)思想修养

广播电视编导人才还需要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广播电视编导人才需要将记者、通讯员的一些不成熟作品或半成品进行加工,自己的劳动体现在别人的作品中,不能追求自己的名利,一旦出现问题还需要承担责任,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工作人员提高自我修养。还有就是工作人员需要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工作人员承担着广播电视编导的重任,要遵从党性原则,坚持真理的传播,根据中央政策和口径对新闻稿进行把关,支持群众的呼声,要秉公办事,不,在题材的取舍上要坚持质量标准,不唯上级,不注重名气,不,一丝不苟,实事求是。

(三)审美修养

就广播电视节目来说,其艺术性较强,因此作为编导人员来说,其艺术审美的修养也是必备的。编导首先要对节目的特点有所了解,比如说较为严谨的是新闻类的节目,而真实性一般是生活类的节目。再结合自身的审美,来让节目变得耳目一新。编导人员的艺术审美修养是这一活动必备的,进而来实现团队审美的提升,让节目的艺术价值更高。而就广播电视编导来说,这门艺术的本质就是美。所以,在编制节目的活动中,要对其审美特别注意,这是节目最根本的特性。所以,作为编导来说,有必要结合如下的几方面来实现自身审美修养的提升。首先,要深入生活,艺术一般是源自于生活,但是又明显高于生活。所以编导必须要注重对生活的深入,亲自去对生活进行感悟以及体验,从中对精髓进行提取,寻求节目和生活的贴近,实现对人心的出动,创作出人们欢迎的节目。其次,要能够结合现象了解本质,这是编导必备的能力,需要结合独特的视角,来实现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进而结合媒介的传播,让其对生活审美的感受有最直接的体现。

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审美修养的提高,要明白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真谛,从而使其节目的题材来自甚或,经过精心的编排,让节目贴近甚或,才能保证创作的真实性,最终获得观众的认可。

(四)创新意识

创新是广播电视编导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当前,广播电视中动态报道、会议报道、面子上的报道比较多,而对于一些深度的、反映群众的、贴近生活的内容报道却很少。要处理好这一问题就需要编辑人员能够创新报道的形式和内容。要判断哪些有价值,坚持内外结合的报道方式。节目编排应从一些弘扬主旋律的新人、新事上进行,贴近群众生活,反映问题,突出时代性和导向性。

想象力也是他们所必备的。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作为编导来说,需要从许多的题材中,对极具价值的材料进行选择,随后再结合想象力来串联材料。此外在制作的进程中,还需要其视觉创新的存在,能够实现文字和视觉创新的转化,使得节目具备更高的质量。所以,作为编导来说,有必要结合如下的方面来完成自身创新的丰富和培养。首先参考其他的节目的构建。良好想象力获取的基础,就是从同行那里进行方法的借鉴,再结合节目的具体特点,展开合理的形象力。其次,对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也要注重。只有这部分能力得到了提升,其想象力基础才会更加丰富,能够从不同的事物当中获取灵感,进而开展想象活动。

二、广播电视编导人才艺术修养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具有艺术修养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能够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还能够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持续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一项工作,有着自身独特的性质,如:艺术性、时代性与思想性等,因此,要求其工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广播电视编导人员的工作主要包括,分析一系列的材料,从中挑选最有意义的题材;根据题材,展开对其策划、拍摄与制作等工作,在每一个环节中,均需要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又有较好的艺术修养,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理论与职业道德素养,通过不断的创新,进而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高质量,使其吸引更多的观众,并能够通过节目,传递真善美、杜绝假恶丑。同事,广播电视节目为了获得稳定的发展,要求其具有一定的质量保证,广播电视编导人员的艺术修养只鹅姐影响这电视节目的质量,才能保证其节目具有相应的艺术性、时代性与思想性等。随着时代的进步,观众要求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要不断提高,从而满足其艺术修养的需求,广播电视节目要进行创新,进而保证其持续的发展。

三、结语

广播电视编导人才需要具备艺术修养,才能保证其节目的高品质、高质量与高水准。广播电视编导人员的艺术修养不仅直接影响着电视节目的质量,还影响着电视节目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人员艺术修养的提高要注重其文化修养、审美修养与创新能力,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努力,广播电视编导人员艺术修养将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思敏,刍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培训[N].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5):78-79

编导艺术范文第4篇

热点中的当局人物,安排他们在七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全程每天24小时跟拍,粗加剪辑后原生态播出。本文就侧重于对《变形计》编导艺术的研究,同时探寻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关键词:变形计;编导艺术;思考

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2

从2006到至今,《变形计》已经有了六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档生活角色互换类节目,该节目的热播,引发了中国千百万家庭对孩子教育问题的关注,多年来,也有了无数的受众在不断关注这档节目

,同时也在积极的进行思考。时隔六年,2012年1月4日起,每周三、周四晚9点20分,第五季变形计在总结过去、寻求突破的基础上,定位于大型青春励志生活类角色互换纪实节目,结合当下青少年最典

型最突出问题,聚焦都市子女“现代病”:如网瘾、厌学、脆弱、暴力、物质、冷漠等,让节目影响更多电视机前的青少年,凸显节目的教育意义。在这里我们就以《变形计》第五季来更进一步的了解

这档引人关注的栏目。

一、《变形计》栏目定位分析

(一)栏目类型――真人秀栏目

湖南卫视在策划编导《变形计》的时候,就将其定位为一档真人秀的栏目,以此作为节目的出发点和切入点来编导栏目。国内的真人秀比较火爆的莫过于湖南卫视早些年的《超级女声》;如今,湖南卫

视继续高举真人秀的大旗,编导策划了《变形计》。

早在郑渊洁先生为湖南卫视《变形计》一书写序言的时候就曾这样提到:湖南卫视推出的新节目《变形计》,以真人互换角色为基础,演示出一幕幕极富未知数的人间玄幻剧,罕见地在电视屏幕中通过

光束扫描刺激观众的想象力,使其大脑在眼睛紧张工作时同步上岗,形成了自电视机问世以来观众大脑最繁忙的景象。……湖南卫视《变形计》使得神话变成了现实,当观众看到节目中的人物奇迹般地

成为别人时,他们的心理在想象力的助推下,腾云驾雾。于是他们不再按电视机遥控器。于是《变形计》的收视率扶摇直上①。

郑渊洁先生中国童话小说的代表者之一,他的这段序言真实的反映出了他对这档节目的肯定和认可,也鲜明的指出了这档节目的过人之处以及能够吸引观众的原因。当我们看到屏幕上的人物去体验到了

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想要的“变形”。

在《变形计》这类真人秀节目的概念中,“真”一方面是指节目参与者并非扮演特定角色,而是参与者通过互换角色在特定情境和规则下真情实感、语言、行为、自我个性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则是强

调表现手法的纪实性。《变形计》中存在大量记录元素,在节目拍摄的过程中大量采用了纪录片的跟踪拍摄,有的为了过于追求真实性、刺激性甚至使用监视镜头、偷拍、24小时全程拍摄手法,实现了

节目的具体进程和细节展现的真实性。《变形计》作为湖南卫视娱乐节目的一种,在当下“限娱令”的大的背景下,节目形式要继续追求新颖、能够吸引观众眼球,在强调“真”的同时更应该强调“秀

”的成分,兼顾整档节目的社会性和娱乐性。

(二)受众定位――以青年受众为主体,同时兼顾其他

《变形计》作为一档真人秀节目,而且是以两个孩子互换身份为栏目亮点,自然引起更多受众的关注。在我看来,《变形计》的受众无外乎以下两类:

1、青年受众。作为接受新新事物的主体,青年受众在《变形计》的受众占据了绝大多数,他们中有些有着相似的生活背景,有些感动于栏目的内容,同时,贴近现实的话题更给了他们无数关注的理由,

这点从《变形计》主人公易虎臣、李耐阅、龚韦华的微博粉丝数量我们就可以看出,青年受众很好的接受了这样的一档栏目。

2、中年家长以及相关学科学者。《变形计》旨在关注青少年教育问题,这一点在后文中我会做详细的论述,这自然引起了很多为人父母的家长的关注,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一档栏目来了解更多的教育孩

子的方式方法。当代少年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大多数比较优越,父母从小娇惯,养成了大多数孩子骄纵、叛逆的性格,这已是大多数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头疼的问题,因此,更多的家长当看到栏目

中孩子变形成功孩子后的表现,就希望从中能汲取到自己教育孩子的养分。同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媒体从业人员、社会学家等等也纷纷对这档火爆的节目展开研究,期望从中得到有益于本学科、

本领域发展的良好典范和实例。

二、《变形计》栏目优势与特点

(一)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青少年教育,展开栏目

从第一季变形计到现在,我们可以很轻易的发现《变形计》都有一个很类似的背景,主人公之一是城市少年,家里生活条件优越,从小生活在蜜罐里,慢慢的养成骄纵、叛逆的性格;另一个主人公是农

村孩子,生活清苦,家庭条件很差,但孩子都吃苦耐劳,大多是品学兼优。第一季之《网瘾少年》,一个是湖南长沙的富家子弟魏程,沉迷网络;另一个是青海农村的贫苦少年高占喜。第二季之《城市

痛点》互换的两位主人公依然一个是城市“问题少年”,另一个是陕北农村孩子。而到了如今的第五季《变形计》,对少年的教育问题更成为了这档栏目的主角。无论是已经播出的《少年何愁》、《美

丽加减法》和正在播出的《温暖之痛》,选取的主人公都是“问题多多”的城市少年和农村生活清苦的农村孩子。深圳少年易虎臣和云南少年吴宗宏,湖北荆州女孩李耐阅和四川大凉山孩子罗珍,广州

“纨绔”少年龚韦华和甘肃会宁勤劳女孩胡若男。

特色,也是一大看点。节目善于采用细腻的表现手法,通过不时闪现的细节表现出了互换主角行为和心理的微妙变化,生动而真实地再现主角的“变形”过程。例如在《少年何愁》中,易虎臣拿着一把

菜刀在削洋瓜皮,这只是一个一闪而过的镜头,却让我们看到了他对变形生活的真正接受。

三、《变形计》栏目的节目思考

(一)节目主人公年纪偏低

参加《变形计》的主人公多数是稚气未脱的孩子,他们叛逆也好,老实也罢,终究不过是不谙世事的孩童,让他们来承载一个重大的社会命题,是否会对他们未来的成长产生影响,是编导仍然需要继续

思考的问题。微博里也好、贴吧里也好,很多人坚信,像易虎臣、李耐阅、龚韦华等等这样的城市少年,通过这样的历练,是他们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们可以在这七天结束以后开始一个全新的自

我,我们也在七天结束之后看到了他们全新的改变,无论是谁的微博,都充满了感恩、感激之情。于他们而言,这的确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然而,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残酷的。可能很多人

会说,不会啊,他们通过这样的体验,知道了好好念书的重要性,以后他们一定会成材,然而孩子终究是孩子,面对曾经拥有过的诱惑,他们又能抵挡多少?而且,教育资源分配极为不公平的今天,一

个山里的孩子要付出数十倍、数百倍的努力才能够上城市孩子的肩膀,这本就不在一个起跑线,因此,谁能保证孩子内心不会产生不良的枝蔓,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失去那份本真。值得一提的是,

在第一季《变形计》――《网变》中的农村主人公高占喜今年顺利的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的国防生,至少可以摆脱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看到这样一个好的例子,对于后面几期《变形计》的

主人公我充满了希望。

(二)节目内容重复单一

诚然,编导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节目来彰显社会热点问题,而目前我们看到的更多的都是相同的故事背景,只有极少数几期采取的主人公不是城市富家少年和农村贫苦少年。而对于城市少年而言,的确

是一次变形的机会;只是对于农村少年而言,我更多看到的事体验。因此,怎样让节目变得多元化也是编导应该继续思考的问题。

变形已经结束,栏目仍在继续,而我们的生活依然每天在发生着变化,不能变化为别人的我们,又能否在自己的世界里变形成长?一档栏目给人以无尽的思考,这样的思考,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应该是一

次成长,一次蜕变。祝福所有愿意改变的人们。让我们每个人常怀感恩的心,感恩自己生活的世界……

注释:

①中国湖南卫视,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变形计[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7:1

参考书目:

[1](美)约翰・菲斯克.电视文化[M].周宪,许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中国湖南卫视,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变形计[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7:1

[3]王彩萍. 电视变形计――外国经典节目的中国化改造[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8

[4]张蓝姗,高峰.多维解读栏目剧与真人秀节目的魅力之源[J].电视研究,2011(06):65-67

[5]陈伟.浅析新媒体时代的电视栏目发展策略[J].安徽文学,2010(09):262-263

编导艺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视编导;提高;能力;艺术修养

电视编导的能力与艺术修养的高低,关系到电视节目的成败问题。在新兴媒体的不断发展更新的今天,电视作为传统媒体,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一席之地,就要不断的提高节目质量,扩大观众群体。电视编导作为做主要的创作角色,对电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和自身文化修养能力,是一个成功的电视编导应该具备的素质。

一、电视编导在能力方面的提高

时代迅猛发展的状态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于电视媒体来说,走在时代的前端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电视编导就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在“终身制学习”的号召下,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对于电视编导来说,应该提高以下几方面水平。

(一)编导要提高职业敏感度

在现代社会建设过程当中,我们屡次提出要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来说,应该具备高度的职业敏感性。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价值的题材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策划、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善于观察社会生活,敏锐地发现有价值的题材,抓住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培养及时发现别人未能发现的寻找素材能力,并且结合时代的特点和观众的需求,提炼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在众多的采访材料面前,编导在编辑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重点,从素材中提炼出主题思想。这就涉及一个编导的专业素养能力,对编导的职业敏感度要求是极高的。专注自己的事业,提炼中心话题。把电视内容做成什么风格的,塑造的电视人物是什么形象的,制作的节目流程是怎么安排的,这些问题都需要电视编导根据社会的需求,运用职业敏感能力来加以创作。职业敏感度是一个成功的电视区别于一般意义上成功的编导的水平体现。甩掉“换汤不换药”的制作,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是每一个编导对自身的基本要求。

(二)编导要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在现代传媒手段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保证电视栏目的创新是关键,这就需要电视编导具备创新的素质。除了基本素质的培养外,努力学习加强编导的创新精神是电视栏目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败地位的重要途径。电视编导应以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来进行栏目的改革创新,从而满足观众的精神文化诉求。充分集思广益、发挥才能,不断提升节目的质量和水平。形成创新主题,运用到自己的栏目创作中。

电视编导需要经常有意识的将习惯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相结合,并且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从设计新颖的、生活所需的节目的出发点来思考问题,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拿中国教育频道的《职来职往》来做分析,它把服务对象定位在大学生团体,而不是以往的求职节目中观众看到的职场高端人才,这就是栏目理念的创新。体现了编导的创造思维能力,看到了中国当下的社会诉求。参加节目的大学生没有明确的限定,这无疑更加贴近于社会现实、服务于现状,为人才、企业、传媒及观众搭建了一个公共的平台。充分展现了电视传媒编导的与时俱进创作理念。

二、电视编导需要加强的艺术修养

电视编导从事的行业决定了他必须时刻拓宽自身的文化视野业,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不但要具备过硬的职业能力,还要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

(一)编导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电视内容传播的是一种关于心灵熏陶的文化。文化素养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而作为电视编导的这种职业,工作内容同样涉及到电视节目制作的方方面面。在电视节目制作的每一个环节中,电视编导都起着重要作用。电视编导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电视节目的制作效果和播出反响。如果电视编导能够在日常创作实践中,运用自身充足的文化涵养,结合生活素材,创造出鲜明的形象,转化成生动的电视节目,就可以提供具有丰富艺术的精神大餐,切实满足为观众的文化需求。从这一方面来说,电视编导的文化素养的提升是尤为重要的。

(二)编导要提高自身的艺术审美修养

电视作品要获得好的传播效果,不仅要把内容、信息成功的传播给观众,还要带给受众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把栏目做成一档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同时,电视编导在电视节目创作过程负责全部流程,处于领导地位。所以,电视编导自身的艺术审美能力高低就显得至关重要。一个好的编导,应该是具有相当水平的审美修养。这无疑也会增加编导的个人魅力,从而影响到整个剧组的的工作人员,形成积极有效的工作氛围,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不断加强电视编导的自身能力和艺术修养,不但是电视媒体立于不败之地的需求,更是满足人们对文化需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