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全民健身活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体育教学;全民健身;骨干力量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288—02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生运用知识和驾御知识的能力不断增强,远期体育教学效果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而迫切的凸现出来。另外,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想大众化教育的逐步转变,人们生活的质量不断提高,全民健身活动作为社会发展必然产物,也将由人们强身需要逐步转变为生活的必需,从而走向再发展。本着教育服务于社会,必需首先了解社会发展需求的主导思想,通过对我国部分城市和社区的健身活动状况及郑州市群众健身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全面详实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为针对性的解决部分有关问题,本文试图从挖掘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潜力入手,为全民健身活动的进一步开展,疏通一条人才输送渠道。
一、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了解情况
《全民建设计划纲要》是全民健身这项公益性、社会性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它对整个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分步骤、按顺序实现预期阶段性目标起着关键导向作用。调查结果表明:市民中有14.7%的被调查对象对此大概了解,40.1%的表示略知,46.8%的表示不知道;学生中,有4.3%的表示详知。由此看出:一方面,社会上进行针对性的宣传不够,城镇、社区组织系统地教育和引导不够;另一方面,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没有树立起学校体育主方位服务于社会健身发展需要这一教育理念。
二、经常参与体育健身活动项目情况
本次调查较多地采用了多项选择的形式进行的,被调查对象涉及12岁以上多种职业群体。调查结果显示:群众经常参与的前十项体育健身项目,按其百分比依次为:跑步占35.8%,散步行走占35.8%,羽毛球占20.9%,乒乓球占17.7%,篮球占15.8%,健身操、各类舞蹈占14.4%;足球占9.4%,武术、气功占8.3%,棋类占7.6%,排球占3.4%;学生在这方面的情况是:跑步占52.3%,乒乓球占34.1%,羽毛球占28.6%,篮球占20.8%,足球占14.6%,排球占13.7%,武术占8.4%,健身操舞占6.3%;棋类占5.3%,散步占3.8%。从两类健身群体的主要活动项目看,除羽毛球、乒乓球、棋类由于场地原因,个别普通高校暂时没有纳入正常教学活动外,其余项目均为普通高校体育课重点开设内容;从项目特点看,活动量便于自行控制,有一定的竟争性、娱乐性、技术难度不太大,便于普及和推广的项目所占比例偏高。可见,大学体育课已从理论和技术上为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在社会上广泛、深入、持久久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健身后备人才基础。
三、参与体育健身的目的
调查发现,群众参与健身的目的主要表现为:强身分健体、延年益寿占61.2%,消遣娱乐、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占25.8%,磨练意志点19.1%,减肥健美占15.2%,防病治病,减少医疗开支占14.5%,促进交际,了解发展信息的占6.3%,学生在这方面表现为:满足大学生体育达标、大学需要的占61.2%,增强体质、防病治病、减少医疗开支占28.6%,调节情绪,消遣娱乐、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占24.8%,磨练意志占20.1%,促进交际、增进形体健美占12.7%,参与比赛占4.3%。从两类健身群体健身目的层面的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学校自身对在校生追求体育达标率这一因素影响,清楚地反映出他们在健身需要层次上相近的客观事实:即较大程度的停留在以满足健身强体愿望为基础,以娱乐、消遣、调节情绪为必需,经磨练意志,促进交际、增进型体健美为追求的第一需要层次上。所以,目前主要的任务就是争得社会广泛的参与和支持,从教育入手,从学校抓起,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创造条件促进使其由目前的强体需要向生活必需高一级层次方面转化,并尽快纳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四、影响两类群体参与健身的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影响群众健身的前五位因素是:工作忘、家务忙占28.3%缺乏健身方法和技术指导占19.7%无锻炼场地的占15.8%,组织力度不强,缺乏浓厚的健身氛围占11.2%,单位领导不重视不够,投入经费不足占6.6%,学生在这方面反映是:认为场地和器材有限的占27.8%缺乏系统的技术指导,锻炼无压力、无动力的占23.1%,不会制定较科学的训练计划,健身活动长期处于随意盲目状态的占19.5%,需要增加体育课时,扩大体育知识面,巩固和提高运动技能水平的占10.3%,由于学校组织比赛项目扣参加人数有限,个人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的占7.3%。在对学生进行健身活动发展意向的调查中发现:有42.6%的学生走向社会后,愿意为自己所喜爱的健身项目在社会上的推广和普及作贡献,有50.1%的学生表示无所谓,7.3%的持否定态度。这些调查结果,一方面反映出:目前两类健身群体在健身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系列客观问题,这些外因的存在,确实也在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人们健身活动的进一步开展。然而,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两类健身群体均已认识到科学健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健身过程中,较侧重于接受系统、科学、规范化的训练和指导,注重锻炼过程中组织环节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一个共同弱点,就是对健身价值的衡量偏低,在体育观念上,若能把“要我健身”变为“我要健身”,问题的解决在很多方面将占主动。
五、建议
(一)高校体育教学利用自己的人、地、物等优势,针对目前社区健身活动的开展中存在宣传、组织、管理人才严重匮乏的事实,借助全民健身活动这一外界环境和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补充全民健身骨干力量,是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实现远期教学效果的发展要求。所以,体育教学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健身质量的高低。反过来,随着人们健身要求的不断提高,又会捉进高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为此,进一步借助政府的力量,把部分社区健身活动站变为普通高校进行针对性健身教育的实验、试点和实习基地,架起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于社区全民健身教育活动的桥梁,有目的、有计划的促使部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成为社会健身活动稳步发展的主要动力源。
(二)各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一方面应继续加大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有效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该《纲要》认识、重视程度,增强健身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还须依据当地健身活动开展情况,按照该《纲要》的目标和要求,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实施方法、途径,以及切实有效的管理、监督措施,使社会健身活动尽快纳入经常化、科学化和法制化轨道。
(三)省体育局首先要与河南省属高校联合,建立社区全民健身活动宣传、研究中心,并授予学校一定级别的社会健身活动辅导员培训和相应等级证书授予权。同时,着力装备一至两个社区活动站为该项活动的试验、示范基地,使社区健身活动成为一项以学校健身为龙头、以教育教学为发展基础,长抓不懈的基础工程工作。
(四)改革现有的体育教学形式和考核制度,变单一的体育课堂教学为按照一定的课时比例,使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下教师辅导、学生自行组织、参与训练、比赛相结合。把原来体育课成绩等于基础技术成绩和相应的体育理论成绩之和,变为体育课成绩等于基础技术成绩加体育基础理论成绩加社会实践效果成绩之和。
(五)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一改现有多而杂、泛而浅的普修授课形式,依据个性发展需要,进行选择授课制。使学生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接受较系统的专项理论、专项技能的指导,再通过发展俱乐部形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专项素质和综合能力。
(六)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安排学生走向居民建设活动站,参与观察、调查、分析或其它有关科研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其发展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七)提倡专业教师对学生组织健身教育讲座,对社会组织健身教育演讲报告。鼓励并支持学生在校内或走向社会从不同侧面开展有关健身教育的辩论活动。
参考文献:
[1]张乐荣.浙江省体育场地建设的状况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01):32—33.
摘要: 本文总结了我国几千年来民族传统体育在强身健体,治愈疾病方面的独特作用,并指出当代竞技运动的弊端,强调了体育运动的宗旨是增强体质。从我国民族体育的发展,现代体育的状况及弊端等方面论述了我国民族体育的重要性。并指出只有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结合才是提高人类素质,搞好全民健身运动的唯一途径。这也是我们体育工作者的责任。
关键词:民族体育 现代体育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我国人民很早就对体育的强身和医疗作用有了深刻认识。在四千年前就把体育活动和人们的健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懂得利用体育活动强身保健,治疗疾病。今天我们回顾并总结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挖掘整理我国传统体育这块瑰宝,提高人类整体健康水平,延年益寿,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
相传远古时期,天降大雨,连日不停。人们不能在户外活动,许多人得了肤肿病。传说阴康氏创造了消肿舞,有效地防止了这种疾病。春秋战国时人己经采用了导引术、叶纳术来强身治病。到了两汉时期,导引术已经相当流行,并已发展成各种套路的保健操。如七十年代长沙马王堆三号墓葬里出土的一幅西汉时期的帛画,就描绘了不同性别年龄的入做收腹、踢球、深呼吸等各种动作四十多处。这些动作大体分为呼吸运动、肢体运动、器械运动三个部分。在导引图文字说明中直接可治愈疾病的描述就有十二处。我国古代不仅盛行各种体育活动,而且在体育理论上也有不少精辟之处。如《吕氏春秋》数篇提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战国末年苟子就提出:“养备而动时,则天下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的观点。东汉三国时期,曹操提出“盈宿之期,不但在天,养怕之福,可得永年”的思想。同期名医华佗更明确的指出:“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臂犹户枢不朽是也。”他还总结继承了当时导引方面的经验, 以“虎鹿熊猿鹤”五种禽兽的动作编制了一套保健体操(五禽戏)。末代的健身操“八段绵”、明清时期的健身操“太极拳”,直到今天的广播体操,都是在对体育的健身医疗作用有了深刻认识的基础发展起来的。
二、现代竞技运动
目前所开展的体育活动大多都是西方体育,属于竞技范畴,着重竞技性和表演性,表现着一种人类精神,令亿万人心醉神迷。它与民族主义、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目标联系在一起,成为全世界最热门的事情。透过金牌、重赏和民族主义的外衣,透过运动员的激烈搏斗和观众的狂呼呐喊,可以看到人类共有的一种追求。 但是对体育来说,这种趋势己偏离了它正确的轨道。简单说来,体育就是增强身体,促进健康的一种手段。有这样一句话,“运动员就是努力锻炼把身体搞垮的人”,并非危言耸听。从某种意义上讲,破记录正是超越人体的自然界限。事实上现在的运动员进行锻炼不是为了健康,仅驻是为了优胜。进一步说,运动员为了优胜,不借牺牲健康。1988年汉城第24届奥运会男子百米冠军,并同时创造当今人类最好地成绩的加拿大运动员约掐逊,因服用激素类兴奋剂被世界体育联合总会处于停赛两年的处罚。事实上,体坛上服用兴奋剂不单单是约翰逊一人。服用激素给人体所带来的痛苦可从病人身上充分体现。
1986年世界体坛首要新闻是美国著名女子排球运动员海曼猝死在运动场上。事实上像马拉松这些剧烈运动的运动员猝死在运动场上的事件屡有发生,提醒我们应当认真思考当今体育的目的是否已经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其实争论己久。美国公众对拳击运动员的死亡事实,是否应当取消该项运动辩论过多次,但由于运动员本身反对而未能实现。对身体伤害较大的还有柔道、橄榄球等运动。检查一下各种项目运动员就会发现他们固然强悍,却未必健康。大部分运动员退役后一身是病,也不适合其它工作。更为严重的是他们寿命要比正常人低大约20%―25%。
三、我国传统体有的优势
从精神文化方面来讲,传统体育观与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一致的。从哲学方面来讲,传统的体育观念是传统天人观的延伸。天人、形神、身心、动静、内外、文武等一直是古人认识体育观念的基本出发点和基本论题。中国古代健身活动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主张动静结合,神形兼顾内外俱练,刚柔相济,强调意、气、体一致,注重气在经络系统中的运动,以达到健身养生作用。中国人以自然为善,讲天人合一,一切皆以遵天命为准,循天理为主,讲究对内部的锻炼,使内脏器官保持平稳,而把外部锻炼放在闪要的位置上。武术上讲“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强调的是练气,功夫的高低,主要看内功的高低。
西方体育则认为运动是要有外在动的表现形式。认为运动要在超正常呼吸状态下进行。其特点是身体的局部或整体有较大的位移或改变,在形式上是严格明显区别于睡、坐、站这类安静状态。我国则有除西方体育规定的那种明显运动状态以外的区别于睡的“睡功”,区别于坐的“坐功”,区别于站的“站桩功”。这些虽没有位移,但也称为运动。并且还人为的控制呼吸、心率减慢。人体有意的慢慢的缓动和微动,达到高度的入静都叫运动,准确的叫内功或内运动。当然一般中国传统体育中的睡功、坐、站劝和行动大多数只对呼吸次数有效控制,即不准明显加快,但其脉搏跳运次数和肌肉负荷并不见低。实际上如站桩这样的运动,有时其脉搏跳动次数是相当高的。而其全身肌肉较长时间的平均负荷,即使剧烈运动形式也难以达到。可见中国传统内功锻炼正好弥补了西方体育在形式和项目上的不足。
我国古代一直十分重视形体与精神,即身体与思想的关系,并意识到形体、精神傻康、寿命之间的相互作用。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人之生也,天之为精,地之为形。合此以为人形”,具有神生的命题,肯定了形体的决定意义,并指出“四肢强梁,思虑拘达,耳目聪明”的人才是神心完善的人。这些观点均带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特征。
《实施计划》中提出,到2020年,市民群众健身意识普遍增强,身体素质稳步提升,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960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90万以上。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580亿元。与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地位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全民健身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此外,市、区、街(镇)、居(村)四级体育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一站两点”(街镇文化体育服务站、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点和国民体质监测点)布局。扩大体育组织覆盖面,每万人拥有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体育社会组织数量达到0.5个。
将编制出台全市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和登山步道系统规划,合理布局体育设施。市域规划公共体育设施250处,体育用地面积848.43公顷,新建居住区和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2.5平方米。公共体育场馆开放率达到95%,具备开放条件的公办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率达到65%。
社体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者队伍进一步壮大,上岗率和指导市民群众科学健身的能力明显提高。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达到合格水平以上的城乡居民比例超过95%。
关键词:廊坊市;群众性;全民健身
中图分类号:TS9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在廊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的措施下,廊坊市全民健身运动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在廊坊是群众性全民健身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其开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参与人群结构不合理、群众性体育设施利用效率较低、公共体育服务和管理水平不高、群众性健身活动缺乏指导等问题,这些都不同程度影响市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廊坊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本文针对廊坊市开展群众性全民健身活动进行典型调研。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用社会学的调查方法以廊坊市区居民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
针对研究对象,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862份,回收率为86.2%,有效问卷809份,有效率为80.9%。
2.2.2数理统计法
根据社会调查统计方法与体育统计学原理,通过有效数据的录入,运用计算机SPSSl5.0软件对所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为理论分析提供基础。
2.2.3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有关廊坊地区全民健身相关的政策法规、政府文件,以及与全民健身发展相关的论文。2.2.4专家访谈法
通过访谈廊坊市体育局群体科的相关负责人、廊坊市区大中专院校的体育专家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方式,获取本研究相关信息。
3 结果与分析
3.1廊坊市区居民体育人口的现状
近年来,廊坊市在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各项任务的同时,着力实施“三边工程”,全面推动全民健身的深入开展。调查发现廊坊市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中符合体育人口标准的比例为44.6%。从参与锻炼人群年龄的分布来看,呈现出“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调查发现:31-45岁这个年龄段的体育人口参与锻炼的人数较少,这可能存在全民健身的思想认识不够,主动参与性不高,加之该年龄段人群正处在事业上升期,工作和学习压力大、家庭责任多有关。46-60岁是此次调查参与锻炼比例最大的人群,这个阶段的人群空余时间较多,对自身的健康也越来越重视。46-60岁年龄段的人群是锻炼次数最多的,高达61.5%,其中60岁以上人群每周锻炼超过3次的占55.1%,18-30岁占34.4%,31-45岁占28.6%,每次锻炼超过30分钟以上18-30岁年龄段占55.3%,31-45岁年龄段只有24.2%,18-30岁年龄段人群运动量保持在中等或以上比例最高,最低的还是31-45岁人群。此外,调查还发现,参与全民健身体育锻炼的女性参与者略多于男性,其原因可能是:其一,居民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提高,余暇时间增多,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地位提升,有了更大的自来支配自己的空闲时间,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和追求美的享受,通过参加体育健身运动来进行减肥瘦身,从而焕发青春活力;其二,由于男性更喜欢参与竞技项目的体育活动,而这些项目的场地、设施多在学校、企事业单位、经营性体育俱乐部或健身房,受时间、地点、消费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不同程度影响了男性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然而廊坊社区周边的公园、空地、广场等场所却适宜开展受女性欢迎的集体表演性、健身性活动项目。
3.2廊坊市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和意识
廊坊市区居民在参与群众性全民健身活动中体育锻炼的意识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参加体育健身锻炼“很重要”和“比较重要”人群的比例分别占22.8%和33.2%;认为参加体育健身锻炼“一般”的占28.6%;认为参加体育健身锻炼“不重要”和“不太重要”的分别占9.3%和6.1%。调查还发现廊坊市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与被调查者从事的工作、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女性对体育价值的认识高于男性,退休职工和青少年学生认识程度较高,认为无价值的多出现在少数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调查中反映出廊坊市区群众通过体育锻炼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性能够有正确的认识。从对廊坊市区居民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调查结果来看:排在第1位的是强身健体(占78.4%),第2位的是休闲娱乐(占39.2%),第3位的是健美(占33.6%),第4位是兴趣满足(占28.2%),促进人际交往排在第5位(占18.8%),此外,治疗疾病(占14.6%),与亲友玩的高兴(占10.9%),参加体育健身娱乐活动看作是追求社会时尚体现社会地位和寻求刺激(占6.2%),其它(占2.8%)。由此看来,市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多把健身,调整心情与愉悦等取向置于突出的位置,这就说明廊坊市区居民在体育的价值观念上有了较高水平的认识。
3.3廊坊市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
调查显示,廊坊市区居民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比较广泛。既有消费较为低廉的大众普及的健身娱乐项目,如散步、太极拳、健身操(舞)、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也有高档的健身娱乐项目,如高尔夫球、网球、壁球等;同时也有新兴的极限运动和时尚运动,如攀岩、轮滑、卡丁车、保龄球、跆拳道、沙壶球、射箭等。目前,廊坊市区居民参加的主要体育健身项目的人数由多到少依次为:散(跑)步(占38.4%)、太极拳(占26.1%)、健身操(舞)(占25.4%)、羽毛球(占20.2%)、篮球(占18.7%)、乒乓球(占16.4%)、游泳(占14.3%)、足球(占14.1%)、门球(占11.3%)、垂钓(占10.2%),其他项目参与的人数相对分散。当前,廊坊市区居民选择的主要项目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其一,政府或社区兴建的公共体育设施,消费低廉;其二,健身效果明显,运动负荷易于控制,以大众性、传统性、娱乐性为主;其三,能够得以经常性的开展,锻炼方便、灵活、安全,受客观限制少。调查发现廊坊市区居民对参加不同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上,男性主要选择一些表现在强身健体、娱乐休闲的项目;而女性会在满足强身健体的同时,对于一些追求外在美的项目,表现的更为强烈。不同的年龄人群所喜爱的项目也有所差异,老年人参加的主要是散步、太极拳、门球、垂钓等运动量较小、休闲保健味较浓的体育健身娱乐项目。中年人在选择项目时更多考虑的是适合自己的一些大众普及型项目或投资不多但能满足自己某种需求的新兴运动项目。此外,由于经济条件允许,在这个群体中也有一部分人是高档次体育健身娱乐项目的主要消费者。青年人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对娱乐性、竞争性、新奇性较强的项目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也乐于参与和尝试,喜欢球类等刺激且对抗性强的活动以及韵律性较强的健身操等项目;少年儿童由于生性活泼,寻求新鲜感主要喜欢一些娱乐性、趣味性、刺激性较强的活动项目。
经国务院批准,自20**年起,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日”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全民健身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关怀,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的重要举措,是北京奥运遗产社会化、全民化的重要成果。为切实做好“全民健身日”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使设立“全民健身日”的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结合我县情况,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广泛深入宣传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贴近生活、方便群众参与的体育健身展示、交流、比赛、辅导、培训活动,提高全社会对设立“全民健身日”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的认识,增强全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二、活动原则
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因地制宜、群众受益的原则,注重8月8日组织开展的全民健身活动与全年性、日常性全民健身活动相结合,大型集中活动与小型多样的经常性活动相结合,根据本单位、本组织的健身特点,突出全民健身活动的科学性、健身性、趣味性,最大程度地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三、活动主题
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突出全民参与、崇尚健康的主题。各单位可结合实际,提出主题明确、针对性强的活动口号和特色鲜明、具有广泛感召力的宣传口号。
四、活动时间
8月8日为全国集中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的时间,各单位可以结合多年来开展体育活动、体育比赛等有效形式,适当拓展“全民健身日”活动的时空范围。新晨
五、活动内容与形式
各单位要结合本系统群众健身实际,自行组织开展具有行业特色的全民健身运动会、职业运动会以及体育休闲、康体旅游等其它形式的体育健身交流、比赛活动等,广泛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六、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