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学艺术形式

文学艺术形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学艺术形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学艺术形式

文学艺术形式范文第1篇

元代代表性文学艺术形式是元曲。

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一带。

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来源:文章屋网 )

文学艺术形式范文第2篇

文艺复兴时期的视觉艺术主要是以14世纪至17世纪的意大利及北欧部分国家盛行的艺术形式如绘画、建筑、雕塑以及工艺美术品等为主,作为物质文化的基本组成,视觉艺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物质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被看做功能性的物品,通过精心选择的意象服务于明确的宗教或世俗目的,通过特定形式传递着信仰和价值观。比如,遍布市井街区的教堂及壁画形成的反复且持久的日常经验就起着维系着群体意识与的作用,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最重要的文化氛围无不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基督教艺术形式的变化中可以逐步显现出人性精神的高扬。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和罗马艺术的隔代复兴,这一时期基督教精神与人文主义精神的张力构成了艺术创作的内在驱动力。

不同于中世纪宗教观念一统天下的局面,文艺复兴时期除继承了古典时期的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之外,对世俗化倾向、个人主义和科学自然主义等人文主义的新观念的表达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时期艺术创作的主题、题材的选择、宗教人物及世俗生活、宗教意蕴的表达,以及空间、色彩、线条等形式要素描绘的图像都充满了象征意义,透过符号语言可以揭示文艺复兴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处在中世纪和西方近现代社会的过渡期表现出的独特文化精神。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90%以上是以宗教为题材或者为宗教服务,但是世俗化的倾向仍然可以从宗教绘画中描绘的家族事务和贵族人物身上体现出来。

建筑及工艺品中的宗教意象也往往是为世俗生活的目的,而非宗教的目的服务。艺术创作除了在精神内涵上表现人的觉醒之外,在形式方面,比如透视法的使用也是通过平视的视觉方位彰显了人的地位,在这一时期流行的肖像画和家族形象画同样也是个人主义高扬的表现。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是文艺复兴时期理性主义彰显的文化价值。对希腊理性主义传统的继承使这一时期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更加紧密,对几何学、解剖学、数学、透视等原理的运用,不但使艺术家成为博学广识的通才,对艺术鉴赏者的知识要求也极高,理性主义深刻影响了这一时期的创作和欣赏过程,同时艺术家地位的凸显甚至影响了当时的教育和学术观念。

文学艺术形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营造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敢问

营造和谐的氛围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的重要前提。小学生对事物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心中装满了千万个问题,教师只有努力营造和谐、融洽和良好的教学氛围,才能不断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绝对的权威,在教学时主要采用“填鸭式”式教育,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不敢也没有机会进行提问,更无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新课改形势下,教学要积极转变思想,变主体为主导地位,真心地关心和爱护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有效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从而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的机会。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于一些好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题》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题目:育才小学三(4)的人数不超过50人,其中女生人是男生人数的80%,问这个班人数最多可以是多少?教师一抛出这个问题,有的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这题目没有具体的人数,无法计算,有的学生认为可以根据女生人是男生人数的80%这个条件来进行计算。由于学生的人数只能是一个整数,女生是男生人数的80%,其中的80%可以用分数4/5表示,其中4+5=9,所以这个班最多是45人。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客观评价,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于课堂,敢于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想问

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的重要环节。小学数学具有枯燥性、抽象性、概括性等特征,而小学生的年龄小,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难于理解。教师可以积极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尤其是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主动探索和参与教学课堂的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的需要巧妙地融于基础知识的探求中,这样能够在学生的心理产生一种疑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积极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刨根问底。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首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动物王国比赛》的视频, 小狗、小兔、小猪和小猴四种动物参加了自行车比赛,小狗骑了一辆车轮为圆形且轴在中心的自行车,小兔骑了一辆车轮为圆形,但轴不在中心的自行车,小猪骑了一辆车轮为椭圆形自行车,小猴骑了一辆车轮为正方形的自行车,让学生预测一下谁将是最后的冠军,大家都认为小狗将会赢得这场比赛,这时有些同学就会问为什么是这种结果,教师解释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同学们异口同声的问:小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小兔不是冠军呢?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十分渴望了解其中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学质疑能力,有利于拓展学生发散思维。

三、培养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好问

良好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问题意识的重要保障,俗话说:“播下良好的习惯,就会收获成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引领学习形成良好的数学问题意识,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自学能力。有时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养成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不断提出学习中的疑问,让学生进行主动质疑。一方面教师积极进行激疑,当学生的思维处于停止状态时,要不断激发生学生细微的内动力,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进行积极探索。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质疑。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用》这节课中“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问题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一道这样的题目:某饲养场有白兔2000只,黑兔2400只,花兔1600只,这道题中蕴含着数学问题较多,并且难度不大,教师可以根据题目提出这样的问题:黑兔比白兔多百分之几?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一些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并进行解决。

四、教给学生方法,启发学生会问

教给学生方法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掌握了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够提出问题,并且能善问,

问到关键之处,把问题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问出来。新课标积极倡导学生会独立思考,具有提出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教师要做到模范作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为学生提问作好示范性,把如何发现问题的过程全面展示给学生,从而为学生提出问题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要教给学生在哪里找问题,使学生明确问题一般隐藏在哪里,由于教学内容的千差万别,促使问题产生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采用不同的策略提出问题。另外,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对于一些好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促进学生善问。

例如在教学《圆锥和圆柱》时,教师为学生做个示范提问: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或圆锥?然后让学生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圆锥和圆柱的高和底是指什么?圆锥和圆柱有什么特征?等等一系列问题,学生通过层层提问,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问题意识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能够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师通过鼓励学生敢问、引导学生想问、促进学生好问、启发学生会问四个环节,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主动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蔡凤英.解决问题重在引导探究――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0)

文学艺术形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反思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77-01

一、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创新已经成为了发展主流,多数的老师都认识到了教学创新的必要性,纷纷在教学实际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在学校语文教学中,为了能更好的体现教学成果,创新教学方法,我们尝试着对现有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找出现有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找出教学方法之间的差距,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从教学实际的角度来讲,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教学反思是十分必要的。开展教学反思不但对现有的教学发展是一个有利的促进,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必要性,认真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使小学语文教学成绩得到快速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具体过程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小学语文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务必做到全面细致。具体的反思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1.对小学语文课堂中经常出现的流行语进行反思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为了方便教学,经常会出现一些课堂流行语。考虑到小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样的流行语在学生中间会引起不同的效果,为了更好的提高流行语的积极影响,发挥流行语的积极作用,我们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利用流行语的优势。

(1)对“请自己阅读并作出正确理解”的教学反思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好事,让学生自己阅读并作出理解也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必须要在这一过程中强调老师的导向作用,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2)对“从课文中你都学到了什么”的教学反思

通常在语文课堂中,老师都会提出“你学到了什么”之类的问题,学生一般都会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回答。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值得反思的是,老师应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而不是泛泛而谈。

(3)对“你可以按照自己的选择进行学习”的教学反思

目前在有些语文课堂中,老师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推出了按照学生自己的选择进行语文学习的教学行为,对于这种行为我们必须进行反思。语文课堂老师作为组织者,必须发挥组织作用,即使尊重学生个性,也不能让学习变成一种随意的行为,如果不加强引导,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很难保证。

(4)对鼓励用语“你真棒”的教学反思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鼓励式教学大行其道,似乎只有鼓励不用批评学生就能取得好的成绩,其实不然,为此,我们必须对鼓励用语“你真棒”进行教学反思。我们不能只是迎合小学生的喜好,除了鼓励之外,该批评的时候就要批评,否则鼓励式教育就是过犹不及。

2.对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方式进行反思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有些老师开创性的选择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和组成学习小组的教学方式,这两种学习方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从小学语文课堂的长远发展来讲,并不利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对此,我们必须要进行深刻的反思。

(1)对于自主学习方式的反思

自主学习方式的提出,主要是出于尊重学生个性的角度出发的,带有明显的创新色彩,通过开展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采取自主学习方式以后,老师的作用逐渐被弱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学习目标不明确,有时会变得很盲目。因此,我们要对自主学习方式进行反思,发挥其积极优势为我所用。

(2)对于组成学习小组的教学方式反思

除了自主学习方式以外,组成学习小组是最近几年小学语文课堂流行的教学方式,虽然这种方式比较新颖,学生也比较认同,但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却遇到了现实问题,即组成学习小组的时候学生的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弱化了学习效果,使得学习小组的意义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除了按照国家教材规定的内容进行传授之外,还根据教学实际适当地加入了课堂引入内容和课堂串联内容,使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书本知识。对于这一做法,我们要积极进行评价,在认识到优点的同时,还要对其存在的缺点进行深刻反思。

(1)对小学语文课堂中加入的引入内容进行反思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老师通常都会在课堂中加入引入内容作为教学过渡,通过引入内容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有直观的认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没有掌握好引入内容的度,有时候引入内容过多,导致占用课堂时间过长,影响了正常教学的开展,因此,我们必须缩减引入内容篇幅,满足引入要求即可。

(2)对小学语文课堂中加入的课堂串联内容进行反思

小学语文课堂中,一些老师为了使课堂气氛变得活泼,加入了课堂串联内容,例如诗歌朗诵和歌舞表演等,这些内容的加入有效地丰富了小学语文课堂,使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加入了课堂串联内容之后,正常的教学内容被压缩,课堂有效教学时间减少,教学效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实际意义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了解了对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都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开展,以及应该遵循哪几种方式来进行。经过认真分析,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反思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发展,使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都取得突破,弥补了现有教学方法的不足。2.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学手段的创新,实现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问题,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使教学手段的创新更能取得积极的成果。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重要现实意义,积极开展教学反思,努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成绩。

参考文献:

[1] 李胜男.论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对教学质量的正面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1.5

文学艺术形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语文;教师语言;艺术性

1.前言

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除了教给学生语文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递美,教会学生感受课文的艺术美、领略作者的思想美,以及体会生活中形形的美。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向学生传递这种种的美呢?首先要做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语言美,讲究语言的艺术性。

2.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语言艺术性的措施

2.1讲究课堂上身势语言的艺术性

教师课堂语言不仅仅包括老师的有生语言,还包括课堂上老师的身势语。所谓躬身为师,身正为范,就是指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随时为学生做好榜样。老师之所以能够得到学生的爱戴,除了学识的渊博之外就是言行举止令人敬佩。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老师优美的身势语。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同样应该注意自己的举止,避免“张牙舞爪”式的指手画脚。讲课过程中,老师的眼神要是鼓励的,不要给学生一种凌厉的感觉,否则会加重学生的紧张情绪,尤其是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神情应该是放松的、微笑的,要随着课文感情的流动而流动,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投入,然后才能投入到老师的讲解之中。另外,在讲课过程中,注意手臂不能随便摇晃那样会给学生一种自然散漫的状态,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降低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因此,老师课堂教学中身势语的艺术性高低对于成功上好一堂课非常重要。

2.2讲究课堂上有声语言的艺术性

一堂语文课的成功与否,不仅表现在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重难点是否突出、学生反应是否积极上,还表现在教师的教学用语是否富有美感、是否引人入胜上。同样一堂语文课,有的老师讲的声情并茂,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有的老师却讲得单调乏味,令人昏昏欲睡,说到底,就是因为在讲课过程中没有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仔细研读教材,做好充分准备。没有金刚钻,哪敢揽瓷器活。老师要想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首先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课前,仔细研读教材,深刻把握课文的主题思想、写作特色、作者思想感情发展脉络以及重难点等等,充分预设可能遇到的问题,仔细推敲语言,以便在课堂上做到准确表达。例如,笔者在准备教学《触摸春天》这篇课文时,笔者发现课文的笔调是随着主人公——盲童安静的一举一动来展开的。因此,笔者决定从讲解安静的行动举止来进行课文的讲解,其中课文有一段话是描写安静放飞蝴蝶的,笔者此时就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安静放飞蝴蝶这一段文字,然后在头脑中想象安静放飞蝴蝶时的动作以及脸上的神情,最后要求一位同学尝试模仿安静放飞蝴蝶的动作和神情,让同学深刻把握安静对生命的热爱与向往。通过这一系列的设计和课前准备,这篇课文的课堂效果非常不错。

其次,用抒情性的语言体现文章思想感情。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容易被感动,在讲课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多用优美的、抒情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中,抓住学生感情的线,让学生融入其中。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和时间赛跑》一课,作者林清玄用饱含淡淡哀愁的笔调写出了自己在时间匆匆溜走时自己无可奈何的忧伤以及和时间赛跑后的激动,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能够用饱含忧伤感情的语气给学生范读,然后再用散文化的语言给学生们进行讲解,学生定能很快就进入学习状态,达到教师用语言教学而学生学用语言的目的。另外,使用抒情性语言将可还能丰富学生的情感感受,使学生心理变得灵敏,从而提高学生的什么感受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再次,用简洁、明快、规范的语言讲解课文大义。现实生活并不总是诗意的,语文课文也并不都是抒情的,因此,在课堂上也不能总是慢悠悠的抒情,它还需要老师言简意赅的讲解,还需要老师饱含激情的鼓动,也需要老师机智幽默的调侃等等,因此,对于散文课文的讲解适宜运用优美的语言进行烘托,而对于故事性强、说明性强的课文则需要老师简明扼要的概括,言简意赅地说明,这同样需要讲究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尊严》一课,这篇课文的故事性较强,老师在课堂上就不再适合使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讲解,而是应该运用简捷的语言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让学生尽快明白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然后再引导学生逐步体会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对自己尊严的重视,进而明白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自尊自重。只有这样才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