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信息技术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范文第1篇

1.规范课堂教学秩序,教师引领示范

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必须规范课堂教学秩序。例如,课前提前两分钟进入教室,一定要保持教室安静和课堂纪律;发言必须举手示意,口齿清晰,声音洪亮,课堂讨论有令则止等。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发音问题,如PowerPoint、Excel等;二是专业术语讲述不规范的问题,如对“选中”的表述很随意,有的说成“选择”,有的说成“拖成黑色”。因此,教师要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教会学生用术语准确而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首先,教师的表达要准确而简洁;其次,教师要随时纠正学生不恰当的表达。

2.精选合适的多媒体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多媒体的使用和推进,冲击了传统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采用动静结合的技术,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初中信息技术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免会出现枯燥乏味的情绪,但是多媒体的使用及时有效地改变了这种状态,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是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引入教学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认真精选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讲授《设置图文的动态效果》时,本节课主要强调的是动态效果,多媒体就显得更加重要,我会选一些多姿多彩的图片将其做成动态的,并且选择一些制作动态图片过程的小视频,在教学过程中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的视觉受到冲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学习气氛会很容易被调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3.关于三维目标的制定

信息技术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全过程之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衔接三维目标的桥梁,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这三维目标进一步得到升华。也就是说,三维目标实际上是对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这一总目标的进一步分解和细化。另外,每一节课都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目标要把预设和生成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目标最初的制定,又要注重教学最终的效果。过多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理论上的“完美”,而无法真正完全实现。同样,过少的教学目标会直接导致课堂“留白”时间过长。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遵循“适量、适合”原则,使课堂走向高效。

4.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往往操作计算机的兴趣浓厚,愿意动手操作;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操作计算机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书画作品等成果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展示,或利用学校的文化长廊进行成果展示汇报,能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5.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得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实现,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6.从不同角度构造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变通性

灵活多变的思维可以有效拓展和延伸学生的知识结构,产生有效的学习迁移能力。因此,教师授课时要突出重点,从不同角度构造问题,促使学生多角度理解问题的本质属性。比如,讲授Excel数据的筛选时,在不同范围条件下对数据进行筛选,多样的练习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筛选的目的,即在数据清单中,对于满足条件的数据被提炼处理,而不满足条件的数据被暂时隐藏起来,而一旦筛选条件取消,原来的数据就立刻恢复原样。又如初学网页设计软件时,可以引导学生将FrontPage与Word操作界面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学生容易进行知识迁移,对于文件操作、插入图像、表格及超级链接的内容都可以比照Word学习,教师无须过多讲解,学生可以自主探究,掌握规律性东西。这一阶段让学生在比较迁移中自主学习,从而完成知识建构。

7.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学习

在优化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上,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扣紧新课标,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艺术加工;二是可把教材内容划分为信息技术基础课和技能课两部分。信息技术基础课主要是信息技术入门知识和基本原理;技能课是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基础课之后,采取任务导向,给学生布置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要求学生上机动手实践,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由于教材和教学内容是由信息技术教师自己编写的,注重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而且组织教材内容主要采用实例方式,有详细的操作步骤,有利于教师熟练地设计好教学目标,在精讲中做到突出重难点、抓住关键、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有利于充分照顾学生,使学生较快抓住学习要领,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消化、吸收知识。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面对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的时候才会显得注意力特别集中,才能全心全意地去投入学习,才能挖掘自身的潜力,进而有所创造。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所以,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要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去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探索信息技术知识。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教学不应强迫,不应作为一种艰难困苦要让学生去承受,而是要让整个教学活动具有趣味性。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学生接受的信息多少、思维活不活跃与情绪有极大的关系,精神愉快,则记忆力增强,接受的信息量增多,思维活跃。初中生正处于身心逐步发育的阶段,心智不成熟,他们的特点是开朗、活泼好动、充满激情,对他们的长处教师要加以引导,不能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来授课,否则,教师就难以与学生沟通,产生共鸣。“满堂灌”的方式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压抑,课堂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学堂,而变成了苦难场所。如果这样,将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智能发展和潜能发挥。因此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无疑是引导学生好学的一剂良药。以下是我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的一些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趣味性的方法。

一、趣味性的情景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为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最好的教师。兴趣能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任务的探究学习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恰当的趣味性例子进行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来。例如,在上教育科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管理文件资源》时,我把教学任务设计成营救懒羊羊,把文件和文件夹的移动设计成营救方式。故事情节如下:这天懒羊羊独自外出,不幸遇到了出来觅食的灰太狼。灰太狼如获至宝,心想:“好不容易碰到单个的羊了,这下子你跑不掉了。”随后一个饿狼扑食,就把懒羊羊给捉住并带回了狼堡。喜羊羊得知懒羊羊被抓的消息后把羊羊们召集起来,一起研究如何救出懒羊羊。学生一听到这个故事,马上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对即将要到来的学习过程充满期待。在这个例子中把一个文件夹命名为狼堡,这个文件夹中又有好多的文件夹,一些文件夹内有些动物和懒羊羊的图片,学生饶有兴趣地一个文件夹一个文件夹地寻找懒羊羊的图片,通过老师引导提示能不能有更快的方法可以找到懒羊羊,引申出了搜索文件的教学知识点,学生对这个可以快速找出懒羊羊的方法很喜欢,通过学习牢牢地记住了本节课的知识点――文件夹和文件的操作与搜索。在这个例子里,学生把学习当成了游戏,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使课堂充满了乐趣。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趣味性情境

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会令人感到乏味无趣,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感到压抑,阻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呈现新内容,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感知、理解、内化、运用,并能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其获取成功的体验。赏心悦目的电子课件对趣味性情境的创设更是锦上添花,运用视觉、听觉的结合,使多个感官同时接受刺激,让他们在欢声笑语中悟出了信息技术的奥妙与真谛。

例如,在上教育科学出版社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三课《生长的花儿》里关于元件的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对元件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个动画《元件大战》制作成课件播放给学生欣赏,里面的元件战士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笑声中了解了元件及其应用,也激发了他们对Flash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学生纷纷尝试着去制作自己的动画作品。又如,在上教育科学出版社八年级上第二课知识点自动填充时,老师举例,已知发生于1911年,当年属相为猪。你能推断出你的出生年份是公历哪一年?它对应的农历纪年是什么年?接下来老师利用广播教学软件演示让学生欣赏精美的课件关于农历年份的推演――由甲乙丙丁……和子丑寅卯……搭配而成。同学通过课件学习很清楚地了解到,原来自己也能快速地推算出看起来很深奥的中国传统纪年。对于接下来作业的完成起到很好的辅助效果。通过多媒体手段,使得教学富有趣味,帮助学生很好地了解知识点,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通过比赛讨论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初中生比较爱争强好胜,比较爱表现自己,他们都有争第一的渴望,即便在两个人的比赛中获胜也会感到激动和高兴,因此我把竞争意识引入课堂。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小组内体现差异,也就是把一些信息素养较好的学生与能力较差或一般的学生分成一组,免得有的组学生能力强,有的很弱,这样会造成竞争乏味,对于某些问题我将它设计成抢答方式,小组的其他学生可以补充说明,时而对一些容易出错、不易理解的问题展开讨论,比如,Excel电子表格处理时,是公式好用还是函数好用呢?先由小组讨论,然后再由小组中一位学生综合小组资料代表小组回答,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两种方法各有各的优势,函数输入比较快,但有些特定的计算用函数是没办法算出来的,这时候公式就体现了它的灵活性,通过诸如此类的辩论或讨论使问题得以澄清,这也是备受学生欢迎的方法之一,每到这个时候,学生都会表现得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踊跃发言。当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出错也是不可避免的,可能会造成一些不愉快,教师应恰当处理并及时鼓励,以让学生充分信任的情感角色帮助学生自我纠正,让他进一步思考,把可能会出现的不愉快心情巧妙地化解掉,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角色。

四、积极评价、幽默的语言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相关研究表明,关心爱护学生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成效较高。可以说,学生的成就感绝大多数都来自于教师的积极评价。因此,教师应当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与自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每节课都会安排一个评价环节,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在展示的时候,即便是一个不太理想的作品,也要尽量找出闪光点给予肯定,因为一个小小的肯定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励,是他们前行的动力。

课堂用语是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的重要工具。幽默、风趣的语言是使课堂充满趣味的催化剂。课堂上多几分幽默,学生就会多几分热情,课堂气氛就会更加轻松愉快,教学活动就会更加和谐。例如,当教师提问学生问题的时候,学生一下子回答不上来,老师可以说今天的网速有点卡,让他缓冲一下,我们请另一位学生起来回答。借喻网络,避免学生的难堪。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是启迪学生智慧,增强吸引力的有效手段。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在趣味性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又如,在讲到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教师把它比喻成人一生的学习过程,我们一出生先学会说话(语言的产生),然后识字(文字的出现),接下来看书(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大一点我们打电话、用计算机网络。教师用形象比喻、风趣的语言启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理解,让学生很好地记住这一知识点。

综上所述,学生最喜欢有趣的课堂,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增强我们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总之,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精妙的构思、高超的授课技巧,这就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增强课堂趣味性的重要性,努力探讨、挖掘课堂教学的多种呈现方式及其应用。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他们终生受益。这才是我们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任晓杰.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

[2]梁君利,叶名贤.高中信息技术游戏教学模式的探究.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2(9).

[3]吴茜.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趣味性投入[J].才智,2011(17).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

信息技术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众多主科间却显得相形见绌,教学任务繁杂,但课时却少得可怜,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每一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才能得以顺利地开展,甚至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课堂价值的最大化。情境教学就是一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它能够使学生置身其中,牢牢地被教学内容所吸引,不知不觉间紧跟着教师的思路畅游在信息技术的海洋里,感知科学的神奇。例如,在学习《设计板报的样式》这一课时,恰逢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在学生震撼于强大的祖国的同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请同学们设计一个以“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为主题的板报,学生第一次觉得信息技术与生活联系得如此紧密,每一个作品都洋溢着那份爱国之情,完成得十分出色。

二、熟练掌握并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

单调的“填鸭式”教学久而久之会引起学生的厌倦,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要时刻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能拘泥于某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成不变,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恰当的教学计划,并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例如,课堂提问是一种古老的教学方法,但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在提问某一个学生时,其他学生就会放松戒备,觉得课堂与他无关,松了口气。而在我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我大胆地启用了“幸运大转盘”的游戏,使每名学生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让课堂提问带着一丝神秘感和紧张感,学生都不敢分散注意力,纷纷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问环节结束后,甚至还有一丝意犹未尽,课堂氛围也十分活跃。

总而言之,虽然信息技术不作为考试科目,但与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想要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使信息技术成为一项基本技能,并且能够实现学以致用、为我所用,教师就要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在有限的45分钟之内创造最大的价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信息技术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范文第4篇

那么,如何构建信息技术生态课堂,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信息技术生态课堂的构建进行了一些探索与思考。

1强化主体地位,创建和谐氛围

生态化的信息技术课堂能激发学生潜能,启迪学生智慧,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与心灵对话的平台。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其转变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重点。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出发点,结合教材内容,创设融洽、和谐的人文氛围,设置自主学习的环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应用表格布局网页结构》的教学中,笔者尽可能多地把时间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多交流、多合作,充分发挥其学习潜能。自主学习时,学生潜心探究,专注思考;小组交流时,学生各抒己见,交流碰撞。在一环接一环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课堂是他们学习表演的舞台,而教师只是点拨者和引领者。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氛围使信息技术课堂成了师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共同成长的幸福伊甸园。

2优选信息手段,丰富学习体验

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上,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效,借助音频、视频、画面等媒介,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来冲击学生的感官,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信息技术的世界。

例如,《应用表格布局网页结构》的新课导入,笔者用视频文件生动地展示,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又利用屏幕录制软件录制学习小助手,辅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一定要适度、适宜、适时,在教学设计中,为了向学生展示表格在网页中布局的重要作用,笔者利用动画展示,层层剥离,使知识点逐渐明晰,有助于学生对学习重点的把握。

同时,板书设计一改传统方式,以鲜明直观的贴图呈现,既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又注重知识结构的整体呈现,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架构。

3提升信息素养,彰显学科本质

生态的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是学生的学习乐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贯彻和落实,良好的信息素养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持续发展。要实现信息技术课堂生态化,在设计教学时,笔者着力于挖掘教材的信息技术核心价值,把课真正上成信息技术课。

在突破《应用表格布局网页结构》中的难点时,先组内充分讨论,然后由“小老师”演示讲解,再分组书面规划表格的嵌套,体验不同的嵌套效果,最后各小组推选“最佳方案”,进行实践操作。以学生教学生的形式,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了操作技能相对较弱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中,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反复尝试,不断探索表格布局所包含的信息内涵,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这样

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主动亲近知识,给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学习信息技术的快乐,让他们的信息素养在课堂上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4采用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生态系统中,多样化的物种间的协同进化促进了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在信息技术生态课堂中,教师也要允许学生间差异性与多样性的存在。教师的恰当评价能够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赞科夫说:“我们的时代不仅要求一个人具备广泛而深刻的知识,而且要求发展他的智慧、情感、意志,发展他的才能和禀赋。”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应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多维度、多元化地评价学生。因此,在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依据他们各自不同的“最近发展区”目标,科学地对其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在《应用表格布局网页结构》一课中,笔者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为出发点,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贯穿教学始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给每个学生以不同的收获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

5拓展个性空间,点燃智慧火花

学习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跋涉,信息技术生态课堂应关注每个生命体的自主成长,给予学生全面发挥自身的时空,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启迪创新思维,点燃智慧火花,展现生态多样化。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9-0035-01

中学信息技术课开始时间不算太长,而在农村中学,其开设之初,限于农村中学条件的简陋,不能达到学生人手一机,甚至是五十人的班级,仅有七八台计算机,而信息技术课与其它课程不同,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的相关操作,学会查找信息,筛选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内化并传递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信息技术课自身的实践性又决定了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来检验、证明。所以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并不是取决于学生学会多少理论知识,而应是学生学会操作,会解决实际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现和大家共同交流下心得。

一、直接传授法

直接传授法是我国传统的一种教学法,就是教师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细致系统地讲解,以教师的传授讲解为主。其他学科现在对其诟病比较多,认为老师的过多传授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就信息技术课来讲,这种教学方法对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信息”、“信息技术”等概念性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并引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在讲解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时,可以结合相应的计算机器件,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并运用恰当的比喻进行讲解。这种教法针对基础性知识,有很强针对性,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常识性知识。

二、示范展示法

示范展示法就是由教师展示具体计算机操作,学生从教师具体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计算机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是一种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应用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操作姿势的示范展示,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教师通过自己的坐姿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坐姿;操作键盘、鼠标的指法,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操作,演示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如何操作;另一方面是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比如在讲资源管理器时,对于文件夹的创建,其操作步骤为:1、进入到指定位置;2、选择"文件――新建――文件夹";3、转换输入法;4、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择重命名;5、输入文件夹的名字;6、确定。全部步骤操作完成。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或多媒体广播系统进行一步一步地演示。

示范展示法能够很直观地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学到具体的操作方法,从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同步操作法

同步教学法就是学生与老师同步进行操作(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同步进行操作),学生在操作中掌握所学知识和操作内容。

教师学生同步,就是教师在教师机上操作,而学生在学生机上按老师的讲解步骤,一步一步跟着操作,边讲边操作,师生同步操作,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得明白,便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同步操作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信息技术课实践性强这一特点使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四、达标式教学法

达标式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在本堂课里完成教师预定的目标,达标式教学法多用于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内容教学,其核心在于任务的确定,任务定得太多太难,学生无法完成,任务定得太少或太易,则造成时间浪费,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达标式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其任务的含义和完成方式不完成一样。目标在含义上有以下几种:一种是操作数量上的目标,如学生学习汉字输入后,教师要学生完成一段文字的输入;一种是操作速度上的目标,如学生学习指法时,完成了所有字母键的学生,教师要求学生输入速度应达到多少以上;一种是操作质量上的目标,如学生学会画图后,教师要求学生画一幅完整的画,要求主题鲜明,色彩协调,充分使用画图技巧。完成目标的方式主要有:一种是全体同学都按同样的要求完成任务。这主要是指教师在讲信息技术的一些基础操作时,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内容,如:窗口的使用,创建文件夹,保存和打开文件等;另一种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分别完成难易程度不一样的目标,如学生学完指法后,优生要求达到正确率100%,速度80以上,中等生要求达到正确率100%,速度50以上,而学困生要求达到正确率100%,速度20以上。

五、伙伴教学法

伙伴教学法是指由一个学生教另外一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多用于课外活动,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方法。对于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来说,伙伴教学是由信息技术知识基础好(特别是家庭经济相对较好,有计算机的学生),学得好,学有余力的学生,经过适当培训,和基础差,学得不好的学生的“伙伴”结对,进行学生间的互助教学。这种“师生关系”可以在课上存在,也可以延续到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