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目标

职业目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目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目标

职业目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平衡轮;大学生;职业目标;准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大学生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的压力和难度也在不断地加大。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十分有必要提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未雨绸缪。确定职业目标的方法有许多种,平衡轮就是大学生确定职业目标的一个有效工具,它能避免择业的单向度,使大学生有较为清晰的职业目标,降低盲目性,因而能帮助大学生提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认真、主动、有计划地学习相应知识、技能,为了获取所需的职业综合素质,而去参加相应的社会工作和实践。这样不仅使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在毕业后还能较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避免走许多弯路。

一、应用平衡轮的好处

生活在这个丰富多彩、节奏快速的世界里,人们很快被陷入快速旋转的生活潮流之中。为了自己在乎的人和自己的理想打拼的人们,迫切地希望在周围的人、事、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自己能维持在一种较为平衡的状态之中。但是平衡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它并不是一种可以完全达到或实现的状态,因为平衡是动态的,它只存在于动态之中。我们所说的平衡只是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下的,而不是绝对的平衡,但平衡作为一种技能却是我们能掌握的。如果我们掌握了生活的平衡技能,即使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也不至于感觉压力重重,每天疲于奔命,而会有另外一种更轻松的生活。

应用平衡轮的好处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1、避免单向度;2、使目标清晰,避免盲目性;3、先看到结果,可提前做准备。因为平衡是动态的,所以它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到底需要多长时间要根据具体情况再具体分析。我们要用长远的眼光来对平衡进行评估,不能急于求成,建议在不定时期做不同的平衡技能,一定时期后再次做,这样能更有效。

二、大学生确定职业目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只有确立正确的目标,人们才能有不断前进的动力。而职业目标的确立,则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指引了方向。职业目标的确定不是盲目的,它需要经过各方面的权衡比较和长时间的思考。科学表明这种比较、思考的最佳时间应在大学阶段,最好在大一入学适应学校生活后就马上确定职业目标。因为这时候的大学生正处于充满热情、朝气蓬勃的青春年龄,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想要实现,心理也在日益成熟,能比较充分地思考自己的人生。因此,在这个阶段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是非常必要的,而且现代社会发展速度与社会需求更加要求必须在大学阶段确定好职业目标。

然而通过观察最近几年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还是非常迷茫,并没有对其进行充分的思考,仍未完全认识到确定职业目标的重要性,甚至有的人还将这个问题忽视了。所以,在近几年的择业过程中,很多大学生没有达到理想水平。许多事实都表明:如果大学生没有确定明确的职业目标,那么他们在毕业后进行职业选择时必定会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不能很好地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大学四年生活是“自我定位,规划人生”的过程,并非单纯的知识吸收,还要思考自己的未来生活,为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并为此自觉加强相关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要对外界和自身的情况都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找准自己的社会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否则四年盲目生活,很容易造成必要知识的欠缺与相关能力的匮乏。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就是因为在大学生活中对人生思考空白,对职业目标缺乏规划。

三、关于大学生确定职业目标的准备

(一)明确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确定职业目标时最好能结合自己的兴趣,这样才能在工作时有足够的动力。虽然现在处于“就业难”的状态,但大学生也不要因为工作不好找而放弃自己本来的兴趣爱好。若是在大学四年能真正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确定职业目标,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融入其中,并为之坚持不懈,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想要兴趣爱好与工作岗位兼顾也不是不可能的。

(二)分析所期望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是否相适合

许多大学生所学的专业是他们根本不感兴趣的,在确定职业目标时就会比较茫然,不知道是否还要选择与本专业对口的职业。当然,能找到与其兴趣爱好相符的职业最好,但当找不到时,可以优先考虑适合本专业的职业,这样专业对口可以避免一些烦恼。如果所期望的工作与专业之间差别比较大,那就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格外加强关于这方面的学习,有意识地培养这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尽量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三)分析社会发展状况

确定职业目标时要注意把握当前社会的总体发展趋势,善于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对社会大环境进行分析。要尽量做到有一定的广度,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等的发展趋势,社会热点职业门类的分布和需求情况,自己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形势,自己所选择的单位在未来发展中的情况及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市场占有率和发展趋势等。对这些社会发展大趋势的分析与认识,有助于把握社会职业需求,使职业选择紧跟时代脚步。

(四)加强自身能力培养

学过什么、经历过什么,不断回味所学过的知识与技能,使学过的知识能够举一反三,打好工作与生活基础,并从自己经历中找经验与教训,查漏补缺,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和提高生活能力与抗压能力。生活上要做到有条不紊,有自立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提高职业能力,以保证职业目标的成功实现。

四、大学生应用平衡轮确定职业目标

确定职业目标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来说是必须的,而平衡轮就是一个很好的确定职业目标的工具。平衡轮最大的意义在于将大目标细化,我们要充分利用平衡轮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

(一)职业目标平衡轮的画法

1、在画平衡轮前要思考:

(1)你要画一个关于哪方面的平衡轮?

(2)你要考虑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画法

第一步:拿笔画个圆,将圆八等分,找出职业目标需求的八个方面(如兴趣、能力、收入、个人成长、发展空间、工作强度、安全健康、社会地位)分别填到每一等份中。(如下图,左)

第二步:针对每一格,问自己:“现在我对这方面的满意度是多少?”(1-10分,1分最差,10分最满意)

第三步:用圆弧来画出目前每个维度的程度,并用阴影或斜线将其分别涂出。(如下图,右)

(二)进行教练式问话

(1)从平衡轮中你注意到了什么?(这里不是想象的,是视觉的,直接从平衡轮中看到的。)或者在平衡轮的练习中,你觉察到什么?

(2)它们的优先顺序是怎样?

(3)根据优先顺序将其具体化,找到符合职业需求的具体职业方向是什么?

(4)有没有一个核心的维度?

(5)有哪些行动可以实施?

(三)确定职业目标

每个人根据自己所画出的平衡轮,结合当前的情况打分,然后按照自己所侧重的方面找到职业方向,确定职业目标。如最注重个人成长,其次是收入和社会地位,然后是能力和发展空间,可以找到相应的职业方向—金领或白领类的职业,再将每个方面更加具体化,最终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平衡轮是教练技术中的一个很好的平衡工具,非常具有实用价值,并且就业问题也是我们大学生特别重视的一个焦点问题,因此,利用平衡轮来确定职业目标非常具有研究意义。教练技术在企业中已经取得十分显著的成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应用于现实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勇于创新,将教练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赫佩尔.最有智慧的活法:平衡生命之轮,活出你的精彩[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12月.

[2] 徐扬,王莹.六成大学生职业目标模糊[N].齐鲁晚报, 2005(1).

[3] 崔春.浅论大学生职业目标的确定[J].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1).

职业目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设定

目标泛指努力或奋斗所要达到的目的。目标将会给人的生命带来目的感、意义和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是大学生安排自己大学生活与学习活动的基础,它决定了大学生大学阶段必须进行的主要活动,还能帮助大学生把主要的资源和努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在头脑中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进而形成很强的就业能力。

一、大学生生涯阶段任务

大学生涯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早期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对自我的认知和职业的探索,并结合职业理想与职业生涯的预期在学校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帮助下,规划大学学习、生活与工作,提高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为未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大学生正处在生涯探索期和生涯建立期的转换阶段,职业探索是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大学生可以通过和父母、亲友、同学、专业教师等交流和讨论获取信息,也可以在网络、论坛、讲座上等找到很多有用的信息,还可以开始在课堂学习和实习实践中有意地收集相关信息,并尝试性地选择并发展相关技能。

其次,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和偏好以及对职业的期望也将日渐清晰。职业理想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在这个阶段,职业偏好也开始出现,并逐步形成一两种具体的职业选择。一旦心目中有了自己认为理想的或所喜爱的职业,就会依据该职业目标,去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为获得理想职业而做各种准备,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

二、大学生生涯阶段特征

大学阶段包括四个学年,每个学年的具体任务又具有不同特征。总体而言,大一是探索期,主要加强对自己的了解;大二是规划期,锁定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大三是就业能力提升期,提升职业修养;大四是就业准备期,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

在大一探索期,学生刚刚步入大学校门,面临着生活自理、学习自觉等一系列自我教育问题,心理和思想发生急剧变化,对大学生活和专业学习比较迷茫。在这个阶段,大学生首先应该让自己“既来自则安之”,积极适应大学生活,尽早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其次是了解本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发展前景,端正专业态度和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第三,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和自我认知的方法,加强对自己专业和个性特征的探索和认知,在专业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初步设定大学学习、生活与实践任务。

在大二规划期,学生经过一年大学生活的适应,初步掌握了大学生活规律,并已经意识到探索的重要性,开始真正从现实角度关注自己的成长,主动进行能力提升训练,希望自己快速成长。但受经历、经验、自制力等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有些学生会推迟决策或懒于执行计划,甚至出现倦怠现象。如果这样的现状持续下去的话,大学教育将很难带给你积极的变化。所以,在这一阶段,大学生应该注意自己的这些负面情绪和反应,主动调整自我状态。同时,多参加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等进行体验和尝试,以进一步了解自己和提升自身能力。另外,还需要树立职业规划意识,了解与专业相关的就业信息和劳动力市场,加强紧迫感。并对自己进行职业定位和目标设定,拟定初步的行动或深造计划。

在大三能力提升期,学生没有了大一、大二时期的新鲜感,你可能沦为了“无事忙”一族,也可能属于自我放任的一群,但这是职业规划的重要时期,也是最容易被学生忽视和浪费的一个学年。有些学生则通过前两年的职业生涯辅导和能力锻炼,各项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职业方向更为明晰或者开始纠结于多元化职业方向,即是考研、考公务员、出国还是创业、就业?在这一阶段,大学生应该全面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和个人素质,进行潜能开发,必要的时候去获取知识、技能的学术和资格认证。其次加强个人的自我管理,如时间管理、压力管理、情绪管理等。第三,制定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盘点自己的过去以及计划执行情况,做出评估和调整。

在大四就业准备期,毕业生就业工作即将全面开展,学生的心理较为浮躁,不仅要关心职场招聘,还必须兼顾学业、考证或考研工作,感觉“心力交悴”,甚至对面临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角色转换等转变而感到恐惧。在这一阶段,大学生首先应该做好时间管理和任务管理,在兼顾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为自己明确的目标全力以赴。其次,掌握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的搜集方法,端正就业观念与心态,提高就业技能,包括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职场礼仪等。再次,重视实习工作,通过实习及参加招聘会,逐步制定就业意向,进一步进行探索,必要时做出调整。最后,做好职前适应,提升心理素质,正确看待面试失利和与同学的比较,同时构建和应用社会支持系统。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

拟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案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和主体,但大学生往往在这一部分束手无策,最后只能随便应付或照抄别人。在职业规划时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往往也是在应付自己的人生。能够对自己做出许诺和勇于承担责任的态度是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大学生在选择目标职业时必须考虑如下因素。

(一)必须考虑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成功从远大理想起步。理想是以现实为根据的一种理性想象,是人们对自己、对社会发展的设想与追求。崇高的理想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一个具有远大理想的人,一般同时具有坚定不移的决心、信心和毅力,在困难面前不动摇、不退缩、不迷失方向。或许梦想的意义不在于梦想本身而在于实现梦想的过程。也常有学生感叹“毕业后现实扑面而来,而梦想却流离失所”,生活可能是辛苦的,择业和职业发展可能是现实的,尽管如此,对于大学生而言,此时的你如果不追求理想,那到底是为了什么?

(二)考虑人职匹配分析的结果。通过人职匹配分析,你可以为自己拟定大致的职业发展方向。

(三)考虑自己的专业。不管你是否喜欢自己的专业,它毕竟是你大学四年为之学习的领域,你对专业的偏见可能让你无法完全了解一个行业,通过积极的探索,了解与你的专业相关的就业方向有哪些,这些方向的工作性质如何,其中是否有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职业。即使你寻找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所长确定你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方向。不管怎么样,多数人都是根据专业找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的。

职业目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构建途径

[作者简介]崔发周(1963- ),男,河北曲阳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改革。(河北 唐山 06302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动力与运行: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的阶段性阶段成果。(项目编号:11YJA880094,主持人:田秀萍)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2-0005-03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但是,由于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中最为复杂又最为薄弱的一种类型,时至今日仍然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内涵不清、定位不准、描述笼统、评价乏力等问题。准确认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既是完善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结构

人才培养目标的结构是根据系统科学思想和构成要素,对其内涵进行的详细分类规定。有的学者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分解为“国家层面的总目标(即国家关于高职的教育方针)、学校层面的分层和分类来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层面的基层目标(包括专业层面下的人才培养规格的细化目标和课程层面的具体目标)”,并认为“总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所属分目标、基层目标及细化目标作用的发挥,下属目标作为总目标下的延伸,对总目标进行分解和有机组合,各目标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①。这种分类在理论上是符合逻辑的,对于培养目标的细化也具有一定实践意义,但从总体上看仍然过粗,不能较好地解决实际存在的观念和操作问题。下面根据实际需要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作以下划分:

(一)专业学习目标结构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最早将学习目标区分为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这对于分析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②。尽管不同专业培养目标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可以通过分析以下三个领域的具体学习目标来了解其组成结构。

1.职业态度目标。职业态度决定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能否充分发挥,是用人单位评价培养质量的首要指标。高职学生的价值观是在高职教育过程中逐步养成的,因此,培养符合企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要的职业态度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不同专业对于学生职业态度的培养有着不同要求,但有一些要求是所有职业人员应该共同具备的,如协同创新、爱岗敬业、节能环保、注重质量、用户至上、安全第一等。

2.职业知识目标。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从事一线工作的实践能力。但是,随着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一线工作者需要具备越来越多的技术知识,而对操作技能的要求逐渐降低。因此,对高职学生应该提出明确的、合理的知识学习目标,不能因为强调实践能力就忽视技术理论的学习,更不能因此取消必要的技术基础课程。由于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适当强化理论学习不会倒退到过去那种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空对空”培养模式,反而会深化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结合。

3.职业技能目标。职业技能是形成职业能力的基础,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重要元素。由于企业发展方式及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许多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譬如,数控机床操作人员的核心技能已由传统的操作技能转变为程序修改和机床维修;电气维修人员要求能够进行单片机和PLC电路的故障排除等,这些技能要求都是传统的普通技术工人无法达到的。

(二)阶段目标结构

现代高职教育是一种开放型教育,培养目标应充分考虑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而不应局限于毕业时的就业需要。对于以就业为导向,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实现一次性就业,而应该是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满足学生毕业后职业岗位转换的需要。在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目标显然是不同的,高职教育应该为各个阶段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1.毕业初期目标。高职院校毕业生实现首次就业是终生职业发展的基础,决定着中长期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作为一种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类型,高职毕业生需要具备完成相应技术领域设备操作与维护、产品初步检验、一般故障检修、基本工艺编制等方面的能力,胜任工艺员、质检员、安全员、领班以及高端设备操作工、维修工等岗位的工作。目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这一阶段的目标。

2.发展性目标。随着工作经历的不断增长,职业人员从事的活动将会从较低的技术难度逐步过渡到较高的技术难度,其工作岗位也将随之发生改变。按照系统科学思想,高职院校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明确毕业生在关键阶段应达到的目标。如果仅将毕业时选择的工作岗位作为目标,就会出现短期行为,可能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造成不可弥补的缺陷。譬如,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如果在校期间没有受到良好的熏陶,就有可能终生无法从事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根据德国职业教育学家劳耐尔的职业能力发展阶段理论,职业者可分为新手、有能力的初学者、成手、熟练人员和专家几个层次。③明确了发展性目标,对要求课程内容的选择就不仅仅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还要满足学习者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发展性目标也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在认知目标方面,不仅要求增加必要的通识性课程,还需要增加一些元认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技能目标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多个岗位、多个企业所需要的技能,而不是完全按照某个企业的“订单”进行培养;在情感目标方面,更加强调学生的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适应不同工作环境的需要。

3.终身性目标。由于技术进步速度加快和社会的转型,现代职业人很难保证终生从事一种职业,更难保证终生在一个企业工作。因此,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跨职业通用能力,以适应职业发展和终生学习的需要。按照终生职业发展来设计培养目标,以下几种能力显得特别重要:一是创造性的工作能力,在没有参照模式的条件下,依靠综合分析能力逐步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快速学习能力,在工作环境发生改变时,能够将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迅速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三是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根据总体方案要求,高质量地按时完成预定任务,并与相关人员实现有效沟通;四是组织管理能力,能够按照效率最高的原则,制订工作计划,配置相关资源,协调工作过程,评价工作结果;五是环境保护能力,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在利用职业技术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避免对社会造成危害,增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后代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三)层次目标结构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高度概括与逻辑凝练,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微观表现和具体落实。只有将人才培养目标逐层划分,形成一个树状结构,才能认清培养目标的全貌。因此,认清培养目标的层次结构及其联系,是保证培养目标合理性的重要方面。

1.职业目标。高职教育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教育类型,其人才培养目标实际上也就是职业工作目标。高职教育通过提供实用性课程,培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需要的高级技术员以及高技术岗位的技术工人。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而且信息化发展迅速,实际的职业需求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异。从一般情况来看,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针对的职业层次主要有高级技术员、农艺师、护理师、营销师、基层管理人员以及高技术岗位的操作工等。明确职业目标定位,是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内容的前提和基础。由于我国现代高职教育历史较短和职业体系不健全等原因,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职业目标过高或过低的现象,有的以培养工程师、设计师为目标,也有的以培养一般技术工人、普通宾馆服务员为目标,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混乱。譬如,初中毕业起点的中职学校和高中毕业起点的高职学校都在培养汽车修理工,二者都定位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明显出现了培养目标的偏差。

2.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描述一门课程所达到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是设计学生职业发展方向与水平的基本单元。基于终身教育的思想,高职教育的课程目标具体划分为通识课程目标、职业基础课程目标和职业技术(专业)课程目标。通识课程目标主要是终身职业发展所需要的科学基础知识和社会知识与能力要求,反映跨职业的通用能力要求;职业基础课程目标反映相关职业(专业)的专门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求,是职业活动必备的知识能力;职业技术(专业)课程目标是根据本职业领域先进技术水平所设定的能力要求,是适应职业岗位需要和实现职业发展的基础。过分强调通识课程目标和职业基础课程目标,容易混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工程教育的区别,不利于彰显类型特色;过分强调职业技术(专业)课程目标,则可能导致短期行为,有利于实现就业目标而不利于终身职业发展。特别是在我国终身教育体系还不完备的条件下,忽视技术理论的学习不利于我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发展方式转变。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单位教学时间内所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即课程实施的阶段性、单元性目标。职业目标和课程目标是课程开发者制定的,而教学目标是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的合理性与实现程度,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鉴于教学目标的基础性和复杂性,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智慧,既不能迷失目标,又不能整齐划一。在普通课堂的理论课教学目标较为容易控制,但在技能教室、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的实践课教学目标的制定和监控都有待深入研究。

(四)区域目标结构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有着密切联系。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在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上有着较大差别。东部地区即将进入工业化后期,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劳动力成本的加大促使企业减少一线操作人员,利用自动化设备提高效率和质量,对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较高;而大部分西部地区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区分不同区域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有利于形成我国高职教育合理的目标结构,促进高职教育的整体健康发展。

1.发达地区目标。发达地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衔接,培养以高级技术员为代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需要,发达地区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需要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在服务面向上由以第二产业为主逐步转为以第三产业为主,培养现代服务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二是在培养规格上加大高新技术的比重,适应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应用范围迅速扩大的需要,譬如,加强工业机器人和物联网维修人才的培养;三是构建开放型的培养目标,使高职院校毕业生可以升入高一层次的院校继续深造。适度高移培养目标,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是发达地区培养目标调整的基本特征。

2.欠发达地区目标。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二是区域高职教育发展的现有水平和发展可能。高职教育需要具有适度的超前性,为经济建设提前储备必需的合格人才。但是,在人才数量和规格上过于超前,不仅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也很难实现。东西部之间高职教育的差距是现实存在的,在短期内很难让西部多数高职院校达到发达地区的水平。特别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差别,人口老龄化程度低于东部地区,淘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要求相对较低,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会在较长时期内存在。

(五)家庭目标结构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参加高职教育学习的学生多数来自乡镇,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差,对学习目标有着特定的要求。从家庭的角度认清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结构,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社会服务职能,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

1.生存目标。从家庭角度讲,高职院校学生参加学习的首要目标是从事收入较高、职业较为稳定的工作,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特别是对于“老、少、边、穷”地区和城市失业家庭而言,高职学生的学费是一项较大的经济负担,通过学习获得满意职业是一个基本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职教育应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优化专业设置,确定合理的招生规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一些较为艰苦而又人才紧缺的行业,如石油、地质、建筑、冶金等,对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具有较大吸引力。

2.发展目标。高职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及其家庭发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是实现学生本人从农村到城镇的转移,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之中;二是通过组建新的家庭,使下一代子女成为城市人口,并接受良好的城市教育;三是实现学生父母的城镇养老,享受较好的医疗保健和文化服务。此外,作为城镇非农产业的从业者,高职毕业生可以为农村家庭成员和同乡提供比较可靠的经济信息,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从农村籍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为融入城镇生活做必要的准备。

3.文化目标。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对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有显著作用。高职学生不仅要接受先进工业文化的熏陶,还要接受知识经济文化和民主社会文化的教育,成为遵守社会规范、承担社会责任的新一代公民。高职院校应从社会发展的高度,重视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培养,不能因高职教育社会认可度较低而妄自菲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高职教育理念

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化,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高职教育理念,为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负责,将经济发展需要与学生的个人成长需要融为一体。片面强调经济发展或者某个企业、某个学生发展的需要,都必然会导致人才培养目标结构上的缺陷。“订单培养”等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地增强高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但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高职院校应注意分析学生利益的长远性和全面性,不能将就业作为唯一目标;强化通识教育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可以扩大就业选择范围,但若不能充分考虑近期就业市场的要求,就很难实现由“自然人”向“职业人”“社会人”的跨越,职业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在高职教育改革中,姓“高”姓“职”争论的实质是人才培养目标结构的合理性问题,突出表现在如何处理近期就业与长远发展、“订单培养”与全面发展等方面的关系。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关注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更加有利于社会和谐和高职教育的社会价值的提升。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

人才培养目标既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性的关键要素。在近几年的高职教育改革中,重心在课程模式和教育内容的选择上,但对培养目标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事实上不少高职院校是以“典型工作任务”倒推培养目标,这种做法不能不让人对培养方案乃至高职教育活动的科学性产生怀疑。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建立在合理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为了体现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统领性、概括性和基础性,有必要作出以下三方面的改进:第一,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描述,既要有概括性的综述,又要有详细的具体说明,包括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目标、代表性家庭的需求目标以及区域需求目标,使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师更加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而不仅仅是作为教学管理者的一种工具;第二,在描述主要课程内容时,应该首先清晰而全面地描述课程目标,或者仅仅进行课程目标的描述,具体的课程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描述,防止出现课程内容脱离目标或是先于目标的现象;第三,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建议应从培养目标的实现出发,具体说明应该具备的教学条件和保障措施,不能仅有教材教法的说明。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当人才培养目标发生变化以后,就需要相应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三)管理机制的改革

高职院校的所有管理部门和管理制度都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和实现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受习惯思维的影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主要在教学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进行,这是造成人才培养目标结构不完整、制定程序不科学、实施效果不理想的基本原因。由于缺少学生管理等部门的有效参与,许多高职院校开发的课程“见物不见人”,学生被当成了没有生命的工具,明显带有行为主义的色彩。更为严重的是,一些高职院校将已经出现偏差的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改革成果和各项工作的参照,缺乏应有的矫正机制,在人员配置机制、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上使错误的理念和行为得到强化。适应我国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以教授为主体的学术委员会,对人才培养方案等学术性文件按程序进行严格审议,并充分听取学生管理等部门的意见,从机制上保证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性。

[注释]

①周念云.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研究[DB\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3&CurRec=1&recid=&filename=2007047159.

nh&dbname=CMFD2007&DbCode=CMFD&urlid=&yx=,2006-04-01.

职业目标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3.001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职业的发展、实现既定的人生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很多高校已经设立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课程,在所有的课程中,自我认知和目标确定成为至关重要的模块。为此,采取合理的措施引导着学生们实现自我认知,运用更加灵活的方式评价自己,拥有较为明确的发展目标,已经成为现阶段职业定位和成功规划职业生涯的前提条件。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

面对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国家及社会开始重点关注学生们的未来就业问题,职业生涯的设计凸显出极为重要的影响力。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通过学生们对于自身情况的认识,关注目前存在的发展机遇,结合潜在的制约性因素,确定好更加明确的职业目标,按照既定的职业道路,为实现基本的职业生涯确定好接受教育的基本方向,落实发展的各项规划,保证行动方案更加科学。对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说,拥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意义重大,它可以让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同时确立好基本的目标,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学习计划,合理的择业,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将阶段性的目标一一实现。从意义的层面上加以分析,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甚至于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那一部分处于青年时代的大学生群体。这个最为宝贵的阶段,面对浮躁的社会,大学生们的思想很容易出现偏差,通过合理的职业规划,能够让学生们明确基本的定位和具体的发展方向。所以,大学生群体是否可以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分析所处的客观环境,清楚的理解自身优势与不足之处,科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对未来的发展之路及前途远景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认知和目标确定

(一)自我认知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落实好自我认知,所谓的自我认知就是积极的进行自我剖析,认识自己并了解自己。在这个基础之上,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做出更加细致的选择,从而按照既定的职业生涯路线逐步发展。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影响较大,因为校园像是一座象牙塔,一旦离开了这种受保护的环境,将无法更好的适应外面的世界,甚至于影响到生存和发展。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应该重点分析环境条件的基本特点,同时深入的分析环境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学生们应该清楚在环境中的地位,理解自己对环境的具体要求。

(二)目标确定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如果没有既定的目标,将会让学生们失去前进的动力,甚至于迷失在逐步成功的道路上。事业的成败取决于有无适当且正确的目标,只有树立了基本的目标之后,才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奋斗的方向。目标的合理设定主要是在完成职业选择之后,通过了解自身最佳的才能,结合有利的环境等信息,做出更加可靠地目标选择,一般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目标的确定可以划分为人生目标的确定、长期目标的确定、中期目标的确定和短期目标的确定。

三、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自我认知和目标确定的基础策略

(一)深度剖析自我,适当评析自我

大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因此在思想和认知上上升至新层次,对自己也有了相对明确的认识,可以做出相对中肯的评价,只有清楚的了解自己的状态,才可以确定更加合理的目标。高校为了更好的落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认知和目标确定工作,应该适当的采用测评软件,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们清楚了解自身的情况,然后做出相对合理的评估,方便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做出合理的判断,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指示。一个人对于自身的认知往往会出现偏差,还是应该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让别人做好积极的辅助,这样才可以更加清楚地指出目标确定中的不足之处,有个逐步改进的过程。

(二)强化自我认知,坚定职业价值观

大学生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如果没有树立更加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将难以发挥出自身特长,甚至于忽视了社会和个人意愿之间存在的差距,盲目的追名逐利,奔向并不现实的职业规划。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自我认知和目标确定都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适当的对职业价值观进行梳理,使大学生们可以依照基本的目标和存在的社会环境,深度剖析自己所持的职业观是否适宜,认真思考自己的所需所求,做出更加细致的职业定位。

(三)时刻反省自己,将自我剖析常态化

大学生们应该拥有这样的机会,适当的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剖析,坚持更加客观且全面的观点,形成相对独立的自我意识,客观了解自己,坚持着基本的依据进行职业定位。大学生只有积极的树立自我认知,明确具体的发展方向,了解自身的不足和长处,进而意识到自己所想所需,树立竞争意识,争取在努力的过程中,获得应有的回报。

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应该树立积极的心态,坚持着既定的目标,根据合理的自我认知,实现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为自己的人生积累无穷财富,保证在细节不断落实的过程中,努力迎合时代的变迁趋势,用最自信的方式创造出更利于社会发展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娜,李红凯,史淑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6):185-186.

[2]范勇,李娜,范雅文,王圣荣.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农业教育研究,2016,(04):15-18.

[3]鲍卉.基于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02):172-176.

职业目标范文第5篇

冬季农业生产是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对促进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县人民政府研究,现就抓好年冬季农业生产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稳粮扩经、提质增效”的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增收为目的的原则;突出区域比较优势,调优作物结构和品种结构;以农作物间套种为突破口,增加复种指数,推广良种,强化科技,提高单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目标任务

全县计划种植冬季作物.万亩(不含冬植蔗、桑园)。其中粮豆万亩,总产万公斤,单产公斤。具体为:小麦.万亩,总产万公斤;大麦万亩,总产万公斤;豆类万亩,总产万公斤;马铃薯万亩,总产万公斤;杂粮.万亩,总产万公斤。油菜万亩,总产万公斤。冬早蔬菜万亩。香料烟.万亩。农田种草及绿肥.万亩。

三、主要措施

(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围绕冬季农业开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题,依托区位优势、土地资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及竞争优势的冬季农业开发格局。

(二)推广良种,提高单产

大麦上主推品种:“—”、“保大麦号”、“保大麦号”等良种,油菜上重点推广“花油号”、“花油号”和“花油号”等良种;蔬菜上统一采用优良品种,突出抓好热区冬早蔬菜、大棚蔬菜的发展。马铃薯上主推“中甸红”、“合作”等良种。同时做好良种推广计划及引进、预购、种源组织等工作。

(三)搞好培训,办好样板

以样板为载体,做好大麦、小麦、油菜、马铃薯等作物新品种以及新农药、肥料的试验示范,搞好技术贮备。全县计划举办样板.万亩,其中县级中心样板.万亩,村级样板.万亩。以样板建设、科技进村入户为载体,与新型农民培训、绿色证书工程、田间学校有机结合,开展标准化生产和新技术培训万人次,其中县级培训人次,乡级人次,村级人次。

(四)落实措施,加强管理

加快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步伐,认真抓好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监测、申报、认证和管理工作。发挥农产品、农药检测平台的作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对外销农产品,加强检验检疫,确保质量达标,特别是供应港、澳的蔬菜,要做好基地备案工作。

(五)培植龙头,做好营销

加快培植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企业及市场中介组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各级专业协会的作用,培养壮大市场营销队伍,组织好农产品及时顺价销售,维护群众利益,保障各项农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